積福改命必讀:命運、算命、改命、幸福人生


 2018/5/9    熱度:6016    下載DOC文檔    

  淨慧長老:做命運的主人

  過去的已經過去,無法追回,而未來卻掌握在我們手中。放下過去,立足現實,面向未來,這是我們對待命運唯一積極的態度。

  每個人就自身而言,最關心、最難捉摸的問題,莫過於命運。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無數聖賢哲士對命運這一主題進行過思考,創立了許多關於命運的學說,其中,最具代表性有兩種:一種是說,命運掌握在神祗手中,要改變命運只有依靠神靈;另一種則認為,人的命運早已前定,無可更改,人只有聽從命運的擺布。

  佛教的命運觀則不同,佛陀是無上覺者,他具有圓滿的智慧,洞察到人類乃至一切眾生命運的規律,以及掌握、改變命運的方法。佛教認為:人的命運遵循著因果的規律,經常被這樣表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獲得什麼樣的果,所謂“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人生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因果的法則貫通於這三世,叫“三世因果”。佛經裡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是我們推定人生三世因果並駕馭自己命運的最簡單的原理。根據佛教因果法則,我們今生的許多遭遇源於我們過去的所作所為,而未來卻取決於現在的努力。由此,我們獲得了掌握命運的信心和勇氣,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無法追回,而未來卻掌握在我們手中。放下過去,立足現實,面向未來,這是我們對待命運唯一積極的態度。說到底,命運就是我們自己,要轉變命運,只有轉變自己,轉變自己的思想行為,轉變自己的貪欲、嗔恨、自私,轉變自己先天的種種習氣毛病。當然,最徹底、最根本的轉變是轉迷失為覺悟,轉凡夫成覺者,這時命運也就完全操之在我了。

  我們只要認識了這個法則,並按佛陀的教誨,不斷修正自己,生命之樹就會開出最燦爛的花、結出最豐碩的果。

  淨慧長老:我們應怎樣看待算命

  問:佛教認為算命是外道,不提倡這一套,但是社會上有些算命的人算得很准,於是有人有種宿命論思想,生活態度變得很消極。我的一位朋友,她與男友本來相處非常好,很相愛,但後來查出兩人屬相不配,不敢與其交往了。請問師父,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算命?

  淨慧法師答:命運到底有沒有?應該說有,你過去種了惡因,你就要感受惡果。怎樣讓這個惡因不成熟或推遲成熟,而讓善因能夠及時成熟?惡因與惡果之間並不是一個直接的關系,這中間還有一個緣,即條件。因果的成熟是要通過一定條件的推動才會變成現實。不管善因也好,惡因也好,都是一樣,通過我們現在的努力,其目的就是要給善因的成熟創造正面的條件,給惡因的不成熟創造負面的條件,用佛教術語來說,就是使善因具緣,使惡因缺緣。你做善事,就是使惡因缺緣,同時也就是使善因具緣。我們現在修行就是做這件事。我們要相信,我們無始以來做了許多的善事,種了許多的善因;同時也種了許多惡因。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為什麼會來早或來遲?那就是緣的關系,創造了什麼樣的緣,就會有什麼樣的報,就看善因成熟的條件多,還是惡因成熟的條件多。所以大家不要管過去怎樣,即使我們過去造了許多惡業,害怕沒有用,你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行善積德,現在的努力既能改變過去,也能夠開拓未來。著眼當下,著眼現在,這是我們人生命運轉變的關鍵所在。如果不抓住這個關鍵,要轉變我們的命運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不必去算命。

  算命到底准不准呢?有一些可能准,准了以後怎麼辦?算了命知道我明天會有惡運,不好的事情會出現,積極的態度就是趕快做善事,讓明天的惡不至於成為事實,而不能因算命而消極,消極的人生態度是不對的。你們都看過《了凡四訓》這本書,那是一個改變命運的非常好的例子。其中有兩句話:命由已立,相隨心轉。大家要時時刻刻地記住這兩句話,將命運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假如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命運不可以改變,那修行有什麼意義?我們現在的努力有什麼必要?那樣也就沒有因果了,正因為有因果,所以命運是可以轉化的。

  佛法與命運--星雲大師講述

  佛陀是一位慈愛眾生的宗教家,也是一位充滿道德勇氣的革命家。佛陀不止要改革印度四姓階級制度的社會弊病,更要革除眾生心裡的種種毛病。佛陀所主張的革命不是傷害別人的性命,而是自我針砭;佛陀理想中的革命不是向外,而是對自己內心的欲望所進行的一場搏門,唯有勇於革新自己的人,才有光明的人生。

  一、人為什麼有命運?

  人一生的境遇,往往由於各種的因素而改變命運。有的人由於一個人而改變命運;有的人為了一塊錢而生命改觀,有的人由於一件事而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甚至為了一句話、一個念頭,使人生有天壤之別的變化。轉變人生的這些因素,本身雖然至為細微,但是影響力卻非常巨大,好比將一枚小砂石投擲江海中,砂石雖小,卻能震動整個江面,泛起陣陣琏漪。

  為一個人而改變了一生。明朝的吳三桂,由於美麗的姬妾陳圓圓被闖賊李自成所擄,沖冠一怒為紅顏,憤然引清兵入關,雖然擊潰了闖賊,奪回佳人,但是他個人在歷史上,卻背負了危害國家民族的罪名,不但影響了他自己的命運,也改寫了中國的歷史。

  為一塊錢而改變了一生。為了一塊錢,也會改變我們的命運。美國的汽車大王福特先生,年輕時離家創業,父親給了他一塊錢,他以這一塊錢為資本,發憤圖強,終於開創了福特汽車公司,聞名於國際,寫下他自己的歷史。

  抗戰期間,有一位年輕戰士趕赴沙場的途中,救了一位想要跳河自盡的婦人,婦人被救上岸之後,不但沒有感謝青年,並且責怪青年害她生不如死,在青年一再的詢問之下,婦人才傷心欲絕地道出自盡的原因:原來她的丈夫遭人陷害锒铛入獄,家中留下年邁多病的高堂,以及三個嗷嗷待哺的稚子需要侍奉撫養,奈何家徒四壁,貧無立錐,只好將僅有的衣物典當得一塊銀元,以治療母親的陳年病疾,那知屋漏偏逢連夜雨,奸詐的商人卻以假的銀元欺騙她,在這種斷絕生路之下,只好一死以求了斷。

  青年聽了之後,油然升起側隱之心,就對婦人說:“您的遭遇太值得同情了,我這裡有一塊銀元,請您拿回去安頓家人,為了免得再危害他人,請您把假的銀元給我吧!”

  青年拿了假銀元,不經意地隨手往身上口袋一放,就出征去了。在一次激烈的戰爭中,槍林彈雨之下,一顆子彈朝青年的胸膛射來,正巧打在放著假銀元的部位,假銀元凹陷了下去,卻救了青年的一命,青年於是拍手贊歎說:“太值得了!這一塊錢真是千金難換啊!”

  青年由於一念之善,以一塊銀元救了婦人一家人,也為自己掙回後半的人生。

  為一件事而改變了一生。除了一個人、一塊錢,足以扭轉乾坤改變命運之外,一件事也會改變人類的命運。愛迪生發明了電燈,不僅使他個人成為全球各國尊敬的發明家,並且世界人類也因此而得到光明,免除黑暗的恐懼與不便。諾貝爾發明了火藥,為一些野心人士惡意使用,為人類帶來多少的浩劫災害?但是諾貝爾獎金又對世界文明的進步、文化的推展,提供了多少的助益?類似的一件事也往往具有無比的力量,影響我們的禍福榮辱。

  古來的大德因為一件事而人生改觀的,不乏其例。譬如六祖慧能為了舂米而去除了障蔽自性的糟糠,香嚴智閒為了鋤田而犁出了一片的光風霁月;多少的禅師由於花開花謝而參透禅機,多少的釋子因為日出月現而了然於心,多少的雲水僧看到青山清溪而滅卻心火。在人的一生之中,對於某一件事,如果能夠用心留意,人生可能因此而別有一番境地。

  為一句話而改變了一生。唐代的丹霞禅師本來要進京趕考,途中遇見一位出家人對他說:“你要去考官,求取世間的榮華富貴,倒不如去參加選佛,成就出世間的解脫。”他一聽,當下改變了主意,到寺院出家參禅,終於成為一代高僧。一句話如同一記棍棒,敲醒了他的富貴夢,拓展了另外一片更寬廣的人生。

  有人問趙州禅師: “將來宇宙毀滅的時候,這個身體還存在不存在?”禅師不經意地回答說:“隨他去。”事後覺得如此的回答未必圓滿。當火燒初禅、水淹二禅、風吹三禅的時候,我們這具身軀還有嗎?為了這一句“隨他去”,雖然趙州已是八十歲的老翁,卻也穿起芒鞋,跋涉千山萬水,訪道尋師研究這個問題,留下了“一句隨他語,千山走衲僧。”的美談。

  為一個念頭而改變了一生。為了一個人、一塊錢、一件事、一句話會改變命運,一個念頭也會使我們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這一念可能是聖賢,也可能是愚夫,這一念上窮碧落下黃泉,百界千如無所不遍,因此如何攝心正念是不容怠忽的工夫。

  二、控制命運的力量是什麼?

  每一人都有不同於別人的人生境遇,有時候看到別人的飛黃騰達,想想自己的不如意,就慨歎起:“時也、運也、命也。”感傷自己命運的乖舛,更甚者就怨天尤人,埋怨老天爺捉弄命運。其實我們的命運並不是別人所能控制的,控制我們命運的力量究竟是什麼呢?那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又如何控制自己的命運呢?

  1、習慣控制命運

  佛教說:煩惱難斷,而去除習氣更難。壞的習慣不但使我們終生受患無窮,並且累劫遺書不盡。習慣會左右我們的一生,習慣成自然,變成根深蒂固的習氣,即成為修證菩提的障礙。譬如一個人脾氣暴躁,惡口罵人,習以為常,沒有人緣,做事也就得不到幫助,成功的希望自然減少了。有的人養成吃喝嫖賭的惡習,傾家蕩產、妻離子散,把幸福的人生斷送在自己的手中。更有一些人招搖撞騙,棄信背義,結果雖然騙得一時的享受,但是卻把自己孤絕於眾人之外,讓大家對他失去了信心。

  2、迷信控制命運

  在我們的感覺裡,“迷信”好像是東方的產物,其實西方也有他們的迷信。西方流行一種風氣,如果今天是十三日,又是星期五的話,最好不要出門做事,因為十三不吉利,星期五是黑色的星期五,本來有一筆好生意要交涉,由於迷信怕觸霉頭,而失去了大好機會,自白錯失了寶貴的機會。

  說起避諱的迷信,在我們的社會更是多見。譬如蓋房子建高樓,不能有四樓,因為“四”和“死”同音,住起來人畜不安,必有凶煞。出外住旅館,避免住“九”號房,因為“九”容易聯想及死翹翹。迷信影響我們生活方面,更是深遠。有的人做什麼事都要看日期才放心,其實這又有多少值得信憑的呢?有些人的婚姻也看過日期,千挑百選的黃道吉日,不也離婚了嗎?孩子生下來,要找個算命先生算算命有多重?總要個前面背金、後面背銀才放心。算命上卦的人如果能夠替別人算命,那麼他自己的命運又如何測度呢?有的人過年掃地不能往外掃,而要朝裡面掃,因為深怕把錢財掃出去了。有人說女人懷孕不可念金剛經,因為金剛的力量太大,會把胎兒沖壞。其實金剛經乃般若聖典,不但不會傷害胎兒,懷孕期間持誦此經,反而能讓小孩子有良好的胎教,增長智慧。民間流行一種怪誕的事,女兒死了,牌位卻可以嫁人,堂堂正正的一個青年,本來可以明媒正娶,卻討個牌位回來供養。迷信的行為,如同一條繩索,把我們的手腳捆綁起來,無法動彈。迷信的行為,如同一片烏雲,使我們的人生,蒙上了一層陰影,無法見到自性的光明。這許多禁忌迷信,影響我們命運之钜可見一斑。

  3、情念控制命運

  經上說:情不重則不生娑婆,有的人掙扎得出名缰利索的桎梏,但是卻擺脫不了情絲的糾纏;或者對家族的親情,或者對朋友的友情,或者對男女的愛情執著放不下,活在痛苦的泥沼裡。要免除感情的束縛,必須持有智慧的利劍,懷抱豁達的胸襟,控制感情,而不為感情所駕馭。

  4、權力控制命運

  權力也是控制我們命運的要素之一,人們往往有了錢財之後,更汲汲於權力的追求,所謂有錢有勢,如虎添翼,但是權力欲容易腐朽我們純真的本性,有多少人在叱三喝四的威勢中,丟失了那寶貴的家珍;有的人飽嘗了權力的滋味之後,卻無法品茗人生的本味。權力影響我們人生的力量,不可說不巨大。

  5、業力控制命運

  控制我們命運的最大力量為業力。所謂業,是我們行為的結果,包括口中所說、心裡所想、身體所做的種種造作,通稱為身口意三業。有一句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業可分為善業、惡業,我們自己造了善業或者惡業,時機成熟了,一定要隨這些業力去受報,業力控制我們的命運是絲毫不爽的。業力雖然能夠控制我們的命運,但是控制業力的卻在於我們自己,如果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不造惡業,廣植善根,我們的命運必定是光明平坦的。

  控制我們命運的業力,如何去受報呢?根據經典的記載,或者隨重先報,也就是隨著比較重的共業先受報;或者隨著習慣而受報;或者隨著心中強烈的憶念而受報。在時間上,有的今生做今生受報,有的今生做來生報,有的來生做,過了幾生幾世再受報。好比果樹,有的種了幾年才結果,有的種了不久就長滿了累累的果實。不管一年、二年乃至數年,想吃到甜美的果實,就要踏實地去播種。同樣的,我們希望享受好的果報,就要種植好的業因。

  三、改變命運的方法

  習慣、迷信、感情、權勢、欲望、業力雖然能控制我們的命運,但是命運並不是定型而不可改變。因為一切的習慣乃至業力,都是我們自己造作的,只要我們善加攝持正念、謹言慎行,仍然可以將乖舛的命運轉變為美好的命運。那麼命運又如何改變?改變命運有什麼方法呢?

  1、觀念可以改變命運

  佛陀成道之後,為我們揭示世間充滿痛苦的真理,並且進一步告訴我們減除痛苦的方法──實踐八正道。而八正道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見,正見建立了,其它的七正道有了准則依據,才不致於出差錯。所謂正見就是正確的見解、正確的觀念。正確觀念的建立對於我們個人修身立業、社會繁榮進步、世界和平安樂,都有非常重要的關系。譬如希特勒雖然有超人的聰明,但是缺乏正知正見,妄想征服世界人類,並且建築許多集中營,以虐待無辜的戰俘為樂事。他個人的邪知邪見,不僅改變了歐洲歷史,帶來了慘絕人寰的浩劫,並且影響德國的命運。因此佛教認為一個人行為上有了瑕疵,還有挽救的機會;但是如果觀念偏邪不正,則遺害人類的禍患將更大,解救之道就更難了。

  2、信仰可以改變命運

  有了信仰,好比航海中有了目標,旅程上有了方向,做事有了准則,可以一往直前,迅速地到達目的地,減少不必要的摸索。信仰的力量如同馬達,是我們向前邁進的動源,能改變我們的命運。

  信仰的力量是不待言的,而信仰的對象並不局限於宗教。像藝術家對於藝術的熱愛,視藝術的完成為他的信仰,因此甘願嘔心瀝血的從事藝術創造。翻開文化史,有不少思想家、哲學家,一生為了人類共同理念的完成,奔波於道路上──如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如最近來俄國的諾貝爾獎文學家索忍尼辛先生;又如宋朝的岳飛,畢生以「精忠報國」為他的信念,最後終於求仁得仁,竭盡了忠誠,獻出了生命。他對國家「盡忠」的信仰,改變了他自己命運,並且也為中國歷史樹立一種堅毅凜然的形象,至今仍然影響社會民心,成為萬民膜拜的英雄可望了。

  3、結緣可以改變命運

  人為社會的一員,不能離開社會,我們一生的命運和社會大眾有著密切的關系。譬如我們平日衣食所需,是仰賴社會各階層的分工合作,搬有運無,才能日用無缺。入學校求知識,由於老師們的諄諄教誨,才能免於愚疑。甚至將來進入社會,服務於鄉梓,也需要借重同仁的幫助,上司的提擄,才能發揮一己才能,有所作為。因此我們如果想事事順心,運道亨通,就必須和他人保持和諧的來往。佛教所謂的「結緣」,就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意思。

  經上說:未學佛法,先結人緣。我們要廣結人緣,給人以方便,結緣越廣,必能回報給自己更大的方便,助人即助己。雖然我們不斷的付出,幫助別人,其實我們幫助的是自己,因為自他不是對待,而是一體,唯有在完成他人之中,才能完成自己。因此菩薩以眾生為修行的道場,廣施慈悲,從對眾生結菩提法緣之中,而成就佛道。結緣不僅能改變我們的命運,並且是進趨佛法的重要門徑。日常生活中,一個親切的笑容、一句鼓勵的贊美、舉手之勞的服務、真誠的慰問關懷,都能帶給對方莫大的快樂,增進彼此之間融洽的關系。結緣,使我們的人生更寬潤、命運更平坦,何樂而不為呢?

  4、持戒可以改變命運

  觀念、信仰、結緣能夠改變我們的命運,持戒也能移轉變我們的命運。持不殺生戒,可以轉短暫的壽命為長壽;持不偷盜戒,可以化貧賤的生活為富有;持不邪YIN戒,可以保持家庭的幸福美滿;持不妄語戒,可以獲得別人的信任贊譽;持不飲酒戒,可以常保身體的健康以及理智的清明。持戒能將原本坎坷的遭遇改變成福樂安康的命運。

  人人都有命運,而命運又受到種種力量的控制,我們如何擺脫命運的控制,開創自己的人生呢?那就要人人培養正確的觀念,樹立堅定的信仰,廣結良善的人緣,嚴持清淨的戒律。能夠如此,不但不為命運所控制,並且能夠自由自在調御命運。

  四、佛教對命運的看法

  命運既然如此奧妙,那麼佛教對於命運究竟有什麼看法呢?

  1、佛教認為命運不是定型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佛教雖然也講命運,但是有別於外道機械的宿命論。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空無自性,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沒有自性。壞的命運可以借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像小沙彌增長福壽,就是有名的例子。

  有一位證得阿羅漢果位的師父,一天在禅定中知道自己疼愛的徒弟只剩幾天的壽命,心想:“這麼乖巧的孩子怎麼只剩下七天的壽命呢?真是太不幸了!不可以將真象告訴他,他小小的年紀,怎麼承受得了這樣的打擊呢?”

  天一亮,師父壓抑著悲傷,將小沙彌叫到跟前說:“好孩子!你有好久不曾回家看望父母了,你收拾行李回去和父母聚一聚吧!”

  不知情的小沙彌雖然感覺到師父的異樣,但是仍然高高興與地拜別了師父回家鄉去了。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過了七天小沙彌還沒有回來,雖然斷了煩惱的阿羅漢,也難免為小徒弟的不幸遭遇而怅然傷感,心中正在為再也見不到徒弟而郁郁不樂時,小沙彌突然平平安安地回來了。阿羅漢大為驚訝,牽著小沙彌的手上下打量地說:

  “你怎麼好好地回來了?你做了什麼事嗎?”

  “沒有呀!”小沙彌迷惑地搖頭回答。

  “你仔細想想看,有沒有看到什麼?做了什麼?”師父不放松地追問。

  “噢!我想起來了。回家的途中,我經過一個池塘,看到一團螞蟻被困在水中,我檢了一片葉子,把它們救上了岸。”小沙彌如實地回答,烏黑的眸子,散發著喜悅的光芒。

  師父聽了之後,馬上再進入神通之中觀看徒弟的命運:這個孩子不但去除了夭壽之相,並且有百歲的壽命。小沙彌的一念慈悲,不但救了螞蟻的性命,也改變自己的命運。

  除了慈悲能改變命運之外,修福也可以轉壞命為好命。有的人認為自己罪障滔天、惡貫滿盈,永遠無法扭轉命運,其實不然。佛教認為再深重的惡業也可以減輕,好比一把鹽,如果將它放入杯子之中,當然鹹得無法入口。但是如果把它撒在盆子裡或者大水缸中,鹹味自然減淡。罪業的食鹽無論如何鹹澀,只要福德因緣的清水放多了,仍然可以化鹹為淡,甚至甘美可口。一塊田裡,雖然雜草和禾苗並生在一起,但是只要我們持以精進,慢慢除去蕪雜的蔓草,等到功德的佳禾長大了,即使再多一些蔓草,也不會影響收成,因此深重的罪業可以藉著廣植福德而加以改變。

  命運既然可以因為行慈悲、培福德、修纖悔而加以改變,因此命運並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壞的命運也能透過種種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運不知善加維護,也會失卻墮落,所謂“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懼謹慎!

  2、佛教重視宿命,但是佛教更重視未來的命運

  佛教講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因果,佛教雖然重視過去的命運,但是更注重現在和未來的命運。因為過去的宿業已然如此,縱然再懊惱,也無法追悔;但是現在和未來的命運卻掌握在我們的手裡,只要我們妥善地利用每一刻真實的現在,前程仍然是燦爛的。因此佛教不沉溺於對過去命運的傷感之中,而積極追求未來充滿無限希望的命運。

  如何把過去坎坷的命運改變成未來美好的命運呢?那就要實踐改性、換心、回頭、轉身的工夫。如果能將難改的性格改變過來,把暴燥的脾氣改成柔和,把孤僻的性情改成隨緣,命運一定隨之改觀。現在醫學發達,有人得了心髒病,換個心髒,仍然如生龍活虎般充滿活力。我們的肉團心壞了,固然要動手術換掉,智慧妙心壞了更應該改換,把壞心換成好心,把惡心換成善心,把邪心換成正心,才能延續生命,常保健康。

  改性換心是改變命運的藥方,回頭轉身更是創造命運的良劑。人間有許多的紛爭、痛苦起因於不知回頭,平時我們只知道向前擠進,甚至把自己趕入煩惱的牛角尖而渾然不覺,凡事要留個轉身的余地,回頭退一步想一想,以退為進,我們將會發現世界是多麼的寬廣遼潤!

  3、佛教不鼓勵人聽天由命,佛教希望人開創命運

  有的人遭遇困境的時候,就認為冥冥中上天早已如此安排,任何的努力都是枉然的,於是消沉、沮喪,不知奮發振作,把自己寶貴的前程委諸子虛烏有的唯一神去主宰,甘心做宿命的奴隸。佛教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任何力量都不能主宰我們的命運,即使天神也無法操縱我們的命運,我們是決定自己命運的主人,我們是創造自己命運的天才,佛陀本身就是典型的例子。

  釋迦牟尼佛未成道時,貴為一國的太子,享受無比的人間歡樂,得到萬民的景仰。但是佛陀不以皇宮的生活為滿足,不甘願做個庸碌的凡夫,於是捨棄一切的榮華富貴、親族情愛,獨自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創造了自己廣大如虛空的生命,而一切的眾生也隨著佛陀的證悟,開創了未來正覺幸福的命運。

  人生的境遇並不是命定如此,絕對不變的。上天沒有能力把我們變成聖賢,上天也不能使我們成為販夫走卒,成聖希賢都要靠自己去完成,所謂“沒有天生的釋迦”。只要我們精進不懈,慧命的顯發是可期的!

  4、佛教不光是希望人樂天知命,更希望人洗心革命

  孔子說他“五十而知天命”,像孔子這樣的聖人也到了心智漸趨成熟的中年,才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可見樂天知命的不容易,但是佛教主張除了順應天命之外,更要進一步的洗心革命。

  常人有一種習慣,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卻文飾自己的過失。佛陀數十年的教化,替我們開顯了無數的法門,就是要我們洗去心中的塵垢。還給它本來無染的一片潔淨。求道的過程無非是洗心滌慮、淨化生命的工夫,等到天清月現,朗照大地的時候,就是與諸佛同游畢竟空的良辰!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於2003年11月15日在上海普門經捨主持“當代問題座談會”實況紀錄:

  一、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天生聰明,家世顯赫,富貴到老;有的人則是終其一生努力奮斗,到頭來還是潦倒以終?請問大師,人的貧富貴賤、窮通有無,到底是由誰來主宰的呢?

  世間為何有貧富、貴賤、智愚、美丑的不同?這些問題常常使人誤解世間不平等,甚至怨怪老天作弄人,因而憤世嫉俗或偏激行惡。其實,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出身豪門,家世顯赫;有的人門第寒微,卑賤低下?有的人天賦異禀,端莊美麗;有的人資質平庸,其貌不揚?有的人一生坐享祖上余蔭,福祿雙全,凡事順遂;有的人即使再怎麼努力奮斗,結果還是顛沛困頓,潦倒以終?這是什麼原因呢?一言以蔽之,都是由於個人宿世善惡業所招感的果報,而一般人則將這一切不同的人生際遇歸之為「命運」。

  命運的產生,其實就是三世因果的現象。就佛教來講,生命是通於三世的,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流轉的生命,而生命流轉的經過就是「十二因緣」。「十二因緣」說明:有情眾生由於無始以來的一念「無明」,造作了各種「行」為,因此產生業「識」,隨著業識投胎而有「名色」,繼而「六入」(六根)成形,藉著六根接「觸」外境而產生感「受」,而後生起「愛」染欲望,進而有了執「取」的行動,結果造下業「有」,「生」命的個體就此形成;有了「生」,終將難免「老死」,「死」後又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

  因為生命是三世循環不已,而三世循環的生命就是靠著累世所造作的「業」來貫穿,所以我們今生的命運好與壞,不是現世因緣才決定的結果,而是過去久遠以來多生多世所累積的善惡業力,到了此生都能現前,都能發芽,都能生長,因此今生的幸與不幸,除了今生的行為因素以外,也與過去世的因緣有關。同樣的,我們今生所做的善惡好壞,也可以在未來開花結果,成為來世的命運。此即佛經所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

  三世的生命,好好壞壞,互為因果,所以今生的幸福、富有、榮華富貴,都與前世的好因好緣有關,這就如同我們贊美資質優秀的兒童為「天才」、「天賦異禀」;「天」就是因果,因為他有過去所做所為的「基因」,到了現世因緣成熟,自能顯現他的聰明才智。反之,有的人今生窮途潦倒,挫折不斷,也不要怨天尤人,怪你怪他,這也是由於前世的作為──業力所招感的結果。

  從佛教的因果觀來看,每件事都有其因緣,而主要的原因,就是業力。在《正法念處經·地獄品》說:「火刀怨毒等,雖害猶可忍,若自造惡業,後苦過於是。親眷皆分離,唯業不相捨,善惡未來世,一切時隨逐。隨花何處去,其香亦隨逐,若作善惡業,隨逐亦如是。眾鳥依樹林,旦去暮還集,眾生亦如是,後時還合會。」業維系著我們三世的生命,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生生世世永無休止的在六道裡輪回不已。

  所以,人生要想改變命運,必定要從自我身、口、意的行為改造做起。也就是要從「因」上去探究,如果凡事只在「果」報上計較、追求,那是無濟於事的。例如,有的人天生聰明,就是過去世勤勞、用心,得遇善知識,信受奉行的結果;家境富有的人,因為他節儉、有預算、勤生產。

  由於我們每個人的貧賤顯達,是依行為而決定;行為有因果的關系,行為是因,業報是果。業左右了人生的窮通禍福,因此我們的每一個舉心動念,可以說都是在創造自己的命運,我們不必依賴算命、看相、卜卦、求簽、擲筊來決定自己的前途與未來,自己的身心行為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例如,心思改變,態度會隨之而變;態度改變,習慣會隨之而變;習慣改變,人格會隨之而變;人格改變,命運會隨之而變。因此,改心換性是改變命運的藥劑;回頭轉身是開創命運的良方。

  命運就如世間事,都是有因有果;種什麼因,就收什麼果。因果報應,毫厘不差,而果報的好壞,都是取決於自己的業力,不由天神所賜。如果我們所做正直,即使閻羅王也不敢隨便裁判、處罰我們,正如世間上的法官,一旦判了冤獄,自己也會受到制裁。假如我們的行為不好,即使閻羅王受到賄賂而判決不公,他也會受到報應。所以,人人有佛性,人人也都是上帝,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

  總之,佛教不講主宰,而講因緣,如果勉強要說有個主宰,自己就是主宰。因為世間無常,在無常裡,只要自己改變因緣,就可以主宰未來的結果;因為人生沒有定型,只要我們修正、改善、改良自己的行為,自然就能改造自己的前途、命運。

  因此,個人的貧富貴賤,雖然後天也會受到社會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因素所影響;乃至朋友的資助或拖累,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前途。一個家庭的幸福平安與否,除了家長主宰著一家的經濟生活之有無以外,家中每個成員也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甚至一個國家的經濟好壞,也會受到國際局勢,以及國內的地理、氣候、民風等因素所影響,所以一切都是因緣在主宰。但是,如何培養好因好緣,主權卻掌握在自己手裡,所謂「善緣好運」,只要我們平時廣結善緣,自然就會有好運。因此,想要有光明的前途與美好的未來,積聚善業是很重要的不二法門。

  二、佛教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是為什麼很多人行善,卻不得善終,原因何在?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因果報應的原理就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循環,明明白白。偏偏有人對因果生出許多誤解,理由是:有的人作惡多端,但他一生榮華富貴;有的人善良有德,偏偏窮途潦倒。「善無善報,惡無惡報」,如此何來「因果」之有?如此「因果」,怎能叫人信服?

  其實,因果是通於三世的,不能只看一時。有的人雖然今生作惡多端,但是由於過去世行善,累積了許多功德資糧,就如一個人過去在銀行裡儲蓄了很多存款,現在雖然作奸犯科,你能不准他提用存款嗎?反之,有的人今生行善,但過去作惡的業報現前,就如有人往昔負債過多,雖然現在做人善良,然而欠債還錢是必然的道理,你能因為他現在很有道德修養,就不用還錢了嗎?

  所以,善惡因果不能單看一時、一世,因為因果報應依其受報的時間,有現報、生報、後報。正如植物,有的春天種,秋天收成;有的今年種,明年收成;有的今年種,多年以後才能結果。而業報之所以有現生成熟、來生成熟、後生成熟等不同的差異,其原因有二:

  (一)因的力量有遲早:譬如一粒瓜種和一粒桃種同時下種,瓜種當年即可生長結果,而桃種須待三、四年後方能結果。

  (二)緣的力量有強弱:譬如相同的二粒豆種,一粒種在空氣流通、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一粒種在潮濕陰暗、土壤貧瘠的角落裡,結果二粒豆種發芽成長的速度一定不一樣。因為諸緣具足,成長自然早些;助緣不夠,自然業果成熟較慢。

  由此理論得知,好人今生所以受苦報,是因為過去所種的惡因今已緣熟,須先受苦報;而今生雖然行善做好事,但是因為善因薄弱,善緣未熟,所以須等待來生後世再受善報。惡人作惡,反得好報的道理亦然。善惡因果,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道理是很簡單易懂的,只是一般人並不容易有正確的認識。

  話說有一位老和尚想在山裡建一座寺院,於是下山來到村子裡化緣。他把化緣的目的寫成告示牌,豎立在路口,自己就在地上坐下來靜靜的念佛、誦經。但是幾個月過去,每日來往的行人都視若無睹,沒有任何人主動樂捐,只有一個賣燒餅的小孩看了過意不去,就把當天賣燒餅的錢全部捐給老和尚。老和尚深受感動,對小孩子說:「日後如果你生活上發生任何困難,可以到某某山的某某寺院來找我。」說完摸摸小孩的頭就離開了。賣燒餅的小孩起初並沒有把老和尚的話放在心裡,但是他回去後因為交不出錢來給老板,結果就被開除了。失去工作的小孩,從此流落街頭當乞丐,不但三餐無著,而且居無定所,生活環境的衛生也不好,不久便眼睛全瞎,從此連討飯維生都發生困難。這時他忽然想起當初老和尚交待的話,因此依言到山裡找老和尚。

  老和尚是一位有神通的得道高僧,早已預知小孩子要來,因此昭告全寺大眾,說:「明天有一位功德主要來,他是我們的大護法,大家要准備迎接。」隔天,當家師、知客師都沒有見到什麼大護法、大施主來。直到晚上,老和尚問道:「我們的大護法來了沒有?」「沒有。」奇怪!應該要來的。這時知客師說:「老和尚,大護法、大施主沒來,倒是有一個瞎了眼的小孩子來過。」「哎呀!那就是我們的大護法、大施主啦!趕快迎回來,待為上賓,好好的照顧他。」

  於是在老和尚的指示下,小孩子被安排在寺院裡住了下來。有一天晚上,小孩半夜起來上廁所,因為過去大寺院的廁所不但大,而且很深,小孩一個不小心,跌到廁所裡淹死了。消息傳開,一時閒話滿天飛,大家認為小孩子不做好事倒還好,做了好事不但失業,眼睛也瞎了,現在又掉到廁所裡淹死,這哪裡裡是好心有好報呢?

  老和尚知道以後,就集合大眾,告訴大家不可以如此看待這件事,不要以為沒有因果,其實這正是因果。老和尚說:「這個小孩子由於前世造下的罪業,本來今生應該出生為癞痢頭的窮苦小孩,下一世則是一個瞎子,再下一世又會受到掉進廁所淹死的果報,這本來應該是三世的罪業,但由於他今生布施建寺的功德,結果三世的罪業都集中一次受報,現在已經苦報受盡,升天享樂去了。」

  「因果報應」就像一個人欠了債就一定要償還;吾人只要造了業,就一定要受果報。所以,三世因果一世報,看似不好,其實是消業,當業報受盡,自然無債一身輕,這其實是好事。只是因果業報的關系復雜而繁瑣,實非凡夫之智所能認識清楚,因此一般人很容易錯亂因果。

  有一個年輕人自己創業,開了一家工廠,他一心想要多賺一些錢,因此每天早上都會到王爺廟裡去拜拜,求王爺賜福給他,讓他發財。有一天,年輕人照例到王爺廟燒過香之後,騎著野狼150CC的摩托車趕著要去上班。因為車速太快,一頭撞上橋梁,結果車毀人亡。年輕人的父親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怨怪王爺沒有保佑他的兒子,因此怒氣沖沖的到了王爺廟,准備打壞王爺的像。這時廟裡的廟祝上前對老先生說:「老先生,你千萬不要怪我們的王爺不靈感,不肯保佑你的兒子,你要知道,你兒子騎的是野狼150CC的摩托車,我們王爺騎的是白馬。當王爺看到你兒子即將撞上橋梁時,也想上前救他,但是你兒子的摩托車太快了,王爺的白馬趕不上,結果『砰』一聲,就出車禍了。」

  從這故事大家可以知道,車子太快,快有快的因果,你不能怪王爺。就像我們平時做人處世,常常很容易怨天尤人,很容易錯怪別人,不知道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關系。比方說,我常聽一些人抱怨:「我每天燒香拜佛,為什麼身體多病呢?」「我信佛如此虔誠,為什麼錢財被人倒了呢?」「我吃齋念佛,為什麼生活總是不順利呢?」「我每天打坐參禅,為什麼命運多舛呢?」我聽了不禁感到奇怪,佛門又不是保險公司,你只知道一味祈求佛菩薩加被,自己的言行卻違背「因果」,怎麼能得到好報呢?

  再說,所謂「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信仰有信仰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經濟有經濟的因果,我們不能錯亂「因果」。想要身強體健,必須注重飲食、運動,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想要事業成功,必須精進勤奮、把握機會、分析市場趨勢;被人欺騙,應該先檢討自己是否貪小便宜,傷害別人;遭到扒竊,應該先反省自己是否太過招遙,讓錢財露白,或許也可能是自己前世有欠於他,今生藉此還債也不一定。

  由於我們遇事往往不去探究因果關系,不懂凡事都不離因果,因此無明煩惱,甚至對因果產生懷疑,如剛才說的,「某甲布施行善,為什麼如此貧窮?某乙為非作歹,為什麼這麼富有?」其實因果業報有現報、生報、後報,好比植物有春種秋收,有一年生,有多年生。「因果」業網比植物的生長因素更為錯綜復雜,之所以遲速不一,輕重有別,其間的「緣」也很重要,好比一顆種子,即使再好,也需要沃土、陽光、空氣、水分、剪枝、施肥,才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世間之事亦然,一個人具有才華固然是一個好「因」,但也要加上好「緣」,才能得到好的結「果」;一個人素行不良固然是一個惡「因」,但如果能加上一些好「緣」,也可以改變因與果之間的關系,或許會減輕將來的惡「果」。所以,平日裡每當我看到一個人才,總會在心裡思想著如何給他一些好的因緣,讓他能夠早日成就;每當我看到冥頑的眾生,也常思忖著如何循循善誘,給他改過向上的機會。

  不過,話又說回來,一個人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平時勤修善根、常做善事,多培養一些福德因緣,如《阿彌陀經》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縱使有方便法門,可以帶業往生,但畢竟不是完成;就如讀書考試,沒有考取學校,盡管給你插班附讀,但是離畢業還有很長的過程,還是要靠自己的真才實學,才能達成目標。

  所以,因果不能只看一時,要看三世;吾人的生命,推之往昔,可謂「無始」而來;望之未來,可說無窮無盡。面對謎樣的人生,有的人回想過去生中,自己做了什麼?也有人妄想來生不知道會如何?更有人怨歎此生種種的不如意。其實迷時不解,悟時始明,正如《三世因果經》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監古知今,從現知未,這不是「三世生命,一偈可明」了嗎?

  三、佛教講,人的窮通禍福,都是自業自受的結果,那麼一個人信不信佛,對我們的前途會有什麼影響嗎?請大師開示。

  過去釋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名叫大迦葉,他曾經自豪的說:「如果我不能遇到釋迦牟尼佛,我也能成為獨覺的聖者。」可見佛教不是講「唯我獨尊」的神權,而是主張「人人皆有佛性,皆得成佛」。

  我們每一個人,佛性本具,本性裡都具足了三千大千恆河沙功德,只是金銀寶礦在山中,如果沒有開采,也如黃土一堆。人的內心世界縱有無盡的寶藏,但是如果沒有開發,就如聚寶盆沒有打開;又如一間倉庫被關閉,裡面的寶物永遠不能呈現。

  正如世間上有不少的有錢人,他把黃金埋在地下,每天仍然過著窮苦的日子;有的人本來可以開智能,變聰明,但因執著,聞善言不著意,所以仍然愚癡。學佛,就是要開發我們本具的佛性、發掘我們內心的寶藏;信佛,透過對佛法真理的信仰,讓我們找到一條可資遵循的人生道路,讓我們的行為、思想不致有了偏差,就像車輛行駛在道路上,有了路標的指引,才不會迷失方向,又如火車行駛在鐵軌上,就不致發生意外。

  說到信仰,有一點大家必須認識清楚的是,信佛與信神是不一樣的。過去在科學未發達之際,人們受著神權的控制,看到打雷就以為有雷神,刮風就想象有風神,下雨就認為有雨神,甚至樹有樹神、石頭有石頭神、山有山神、海有海神,乃至太陽神、月亮神、天神、地神......。有了這些神只,人們出門做生意,遠行談事都要求神問卜,久而久之,人的生活起居都受到神的控制而不得自由。

  佛教主張凡事不問神,問自己,因為人的業力和行為可以改變人的一生,自我的行為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所以,信仰神明的人,把神當成權威,當做賞善罰惡的主宰,但是佛教認為,最權威的人,最能賞善罰惡的,是自己的行為。佛祖只是像老師一樣的教導我們,但是教導出來的人,有的以師志為己志,有的與師道相悖離,這就不是老師的責任了。如《佛遺教經》說:「我如善導,導人善路,汝若不行,過不在導;我如良醫,應病與藥,汝若不服,咎不在醫。」可見佛陀只是一個導師,一個先知先覺者,一個導航者,至於我們信他,固然有好處;不信他,他也不致降災給你,但是後果還是要自己負責。

  談到信仰宗教,在佛教裡講究信仰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歷史上真實的,二、能力上可靠的,三、道德上清淨的。譬如我們所信仰的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是歷史上明確記載,是確實存在的;他的道德是圓滿清淨,具足智德、斷德、恩德等三德;他具有自度度人、自覺覺人的大力量。所以,佛是值得我們信仰的對象。

  信仰是發乎自然、出乎本性的精神力。正確的信仰,可以讓我們獲得無比的利益。在佛經中列舉諸多的譬喻,例如:信仰如手、信仰如杖、信仰如根、信仰如力、信仰如財。尤其,佛教和其它宗教不同,佛教並不是一味的叫人信仰,佛教的信仰是要我們建立在理智上、慧解上,甚至可以建立在疑情上,所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佛教的緣起、中道、因果等教義,可以究竟解答人生的迷惑。所以,過去我曾經說過,一個人可以什麼都不信,但不能不信因果,因為一個人有了因果觀念,才能慎行於始,才能防非止惡,才能眾善奉行,才會有光明的前途。

  此外,平時我們內心的貪欲、瞋恨、邪見、嫉妒,就像繩索一樣的控制了我們的身心,使我們不得自在。學佛最大的目的,就是教我們如何從束縛中解脫出來,而獲得自由,就像歷代的高僧大德在功名富貴之前,生死欲海之中,毫無畏懼,解脫自在一樣。

  所謂信佛,信的是什麼佛?佛教我們要有慈悲、有智能。有慈悲,就能人我一如、同體共生;有智能,自能看清世間的得失,自能明白因緣果報的道理。甚至佛是大雄大力大無畏,佛有力量,你對世間一切境界能有力量應付嗎?佛代表道德,你有健全自己的人格嗎?信佛,不是求佛、拜佛而已,行佛才能獲益;信佛,不是佛能給我們什麼,而是透過信佛因緣,自己能行佛,就能圓滿人生。佛,代表真善美,所謂「有佛法就有辦法」,相信真善美,自然擁有真善美。不信佛的人,心中沒有善念、沒有中心、沒有主宰;不信佛的人,就如沒有家、沒有朋友、沒有錢財、沒有老師,又如無祀孤魂,什麼都沒有,人生還有什麼好得意的呢?

  信仰的好處,就是讓我們的人生有目標,有目標就有向前、向上的力量。平常我們白天出門,夜晚都懂得要回家;信仰能為我們人生的最後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家。只是,一般人都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不遇苦難生不起信心,所以一切要待因緣、要有善根,善根成熟了,自然會信。

  在世間上,我們要找一個好的老師並不容易,假如能找到佛陀做為我們的老師,他是歷史上實實在在有的,他確實有能力可以解除我們的苦難,他確實有慈悲、有道德、有願力,是值得信仰的對象,但是信與不信,就全憑個人的看法與福德因緣而定了。

  四、佛教講,一個人的幸與不幸,都是自己造「業」的結果。請問大師,業到底是什麼?如何讓凡事講究證據的西方人士相信,人生真的有業報的存在呢?

  「業」,梵語 karma,音譯作「羯磨」,是指「行為」、「行動」或「造作」的意思。也就是指行為、意志等身心的活動。社會上,由於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經營運作,世間才得以運轉不息;人類,因為身、口、意三業造作各種善惡行為,所以生死輪回不已。佛法將此主宰輪回的動力,稱之為「業」,而造業的主人翁就是身、口、意三者。

  由身口意所造的業,有善業、惡業、無記業。造善、惡之業,必定招感相應的苦樂果報,可以決定人生的成敗禍福。也就是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種道理幾乎是人人耳熟能詳,並且深植在一般人的心裡,即使是笃信基督教的蔣宋美齡都曾說過:「自己的行為,決定未來的一切」,這就是業力思想。所以,業的真正意思就是:「自己的行為自己負責。」業,維系了吾人三世的生命,因為有「業」這條生命線,三世的生命才能永恆不失,甚至好與不好,在無限的時空裡循環不息,牽連不斷,於是產生了三世因果的「輪回」說,而這個輪回的主宰者,便是我們所造的業力。

  「業」有驅使造作的力量,故稱「業力」。也就是說,我們的行為無論善惡,都會產生一種力量,驅使我們去造作新的行為,新的行為又會產生新的力量。如此行為生力量,力量又生行為,輾轉相生,就形成了循環式的業力推動圈。而這些善惡業平時就像種子般埋藏在我們的第八識──阿賴耶識中,一旦種子遇緣,便起現行,起了現行,自然果報分明。

  根據佛經說,因惡業而受罪者,稱為罪業,罪業報生三惡趣;因善業而得福者,稱為福業,福業報生人天。這就好像一個人犯了重罪,就得入監獄受刑罰,想不去都不行;做了善事功德,就會獲得善名美譽,即使想推辭都推不掉。業力就是有「不願生,強迫生;不願死,強迫死」的力量。不但到人間來受生是行為業力的影響,就是到了業緣終了要死的時候,即使不想死,也由不得自己。由於吾人一生的果報,完全由業來引導,此即所謂的「引業」,它具有強烈的作用力,能牽引吾人生於人、天、鬼、畜各道。甚至雖然同在人道裡,又有貧、富、貴、賤、美、丑、強、弱、苦、樂差別的果報,此即「滿業」牽引的結果。

  滿業是次要的,例如同樣是人,可是長相不同;引業是重要的,例如應該投胎為人或是畜生,他強烈的牽引你非來不可。引業的果報叫「總報」,滿業的果報叫「別報」,例如:畫師先以一顏色圖繪其形狀,此為引業的總報;然後再填以眾多色彩,此為滿業的別報。據《俱捨論》雲:「一業引一生,多業能圓滿。」引業乃以一業引起一生;滿業則以眾業引起種種的果報使其圓滿。

  此外,眾生由於共通的業因,能招感自他共同受用的山河、大地等器世界,這是依報的業,稱為「共業」。共業又分「共中共」的業、「共中不共」的業。譬如山河日月、風霜雨露,人人同沾共沐,有相同的感受,就是共中共的業。又如一車的人同遭車禍,有的人大難不死,有的人血肉模糊,這就是共中不共的業。相對於「共業」,又有「不共業」,也就是個人的業因,能招感個人受用的五根等正報的業。不共業也有「不共中的共業」和「不共中的不共業」。譬如同一家人,不免憂戚與共,禍福同享,彼此有共業的關系,這就是不共中的共業。相反的,兩個陌生人,對於彼此的喜怒哀樂,很難感同身受,缺乏共鳴,這就是不共中的不共業。

  中國有一句俗話說:「閻王叫人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說的就是佛教所謂的「定業不可轉」。也就是說,善、惡之業所招感的果報,其受果、受時俱定,任憑山移水轉都無法改變,這就叫做「定業」。反之,善、惡之業所招感的果報和時間還不一定,暫時不受報,就叫做「不定業」。

  在部派佛教的一切有部裡,又分業為「表業」和「無表業」,認為身業和語業中,能表現在外,並示予他人的,稱為表業;無法示予他人的,稱無表業。大乘佛教則認為意業於內心有其表示,所以也是表業。但是即使是「無表業」,還是有行為的余勢,仍有其作用力。

  剛才問到:「如何證明有因果業報的存在?」業,雖然是精神、肉體的感應現象,其實也是能用眼睛看,或用心感受的具體行為。例如從因果來講,有了因,一定會有果,果報就是業力;因成為果,果報現前,不就看到了嗎?一粒皮球,使力一拍,它就跳得高;拍的力量小,它就跳得低。跷跷板,一頭使力大,另一頭就跷得高;使的力輕,跷的就低。世間凡所有物,只要你使力刺激,他就有反應,這就是業力。所以業力很合乎科學的定律與原理。

  其實,世間上看不到的東西可多了。我愛你,「愛」在哪裡裡?看不到,但愛是不得了的力量,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再如電,把電線剝開,電在哪裡裡?也是看不到,但你用手一碰,就能感受得到。甚至,插頭一插,電燈就亮,你能說沒有電嗎?

  因此,剛才問到西方人講究科學,凡事要能驗證,要能看得到才肯相信,對於因果報應,因為看不到,因此不願相信。其實業力不是信與不信的問題,西方人沒有業力觀念,但還是脫離不了因果業報的定律。業力論是世界上顛撲不破的真理,不管好或不好、幸與不幸,生命的關聯,生命的好壞,都與業力有關。

  業是很復雜的東西,在善業裡,有的人雖然做善事,但是他有某種企圖,有自私、貪心,這種不清淨的善業,也有惡的成分。在惡業裡,有時他是為了替天行道,為了行俠仗義救人,當中也有善緣的存在,所以業是很復雜的,不是一般人所能了悟。學佛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正見善惡業力,如此才能謹言慎行,才能免受惡報。

  淨空法師:如何改造自己的命運

  印光大師一生極力提倡《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把因果的事理講透了,真正難得!那是袁了凡先生一生實行改過自新的報告,雲谷大師給他的開導,他明白覺悟才知道命是自己造的,福是自己求的。佛法講命運,但不是宿命,命是過去生中所造的業,你這一生當中所受的報,這叫命運。那自己造的與別人不相干,自己造的當然自己可以改,怎麼改法?我不再造惡,我全造善,命運就改了,你這一生當中有一些不如意的,這些不善的果報全沒有了。你所希求的、所向往的統統現前,升官發財能得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實在講不是從佛門當中求的,是你從自性裡頭求的。佛家講自性,它不迷信,向哪裡求?向你自心裡面去求,有求必應,向外面求求不到,統統都要向自性。求長壽得長壽,求兒女得兒女,求升官就升官,求發財得發財,什麼都能求到,求成佛都能得到,何況世間這些小事,哪有求不到的!你懂得道理,真的有求必應。我們學,學了得到好處,要全心全力把這個好處介紹給別人,大家都能斷惡行善,就形成共業,共業好,共業就是天下太平,共業就是極樂世界。我們能不能把這個地球變成極樂世界?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地球上的居民覺悟,放下對立,放下控制,放下占有,這世界就是極樂世界。

  我們學習給別人看,學菩薩先學什麼?先學謙虛,謙卦六爻皆吉,趨吉避凶從這下手。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從小學謙虛、謙讓。天主教的《玫瑰經》是他們的早晚課誦,《玫瑰經》十五段,第一段聖母瑪麗亞的謙虛,擺在第一條。中國老祖宗也如是,你讀《禮記》,一翻開第一句是‘曲禮曰,毋不敬’。佛法裡有很多忏儀,拜忏裡頭的儀規,你展開本子第一句話,‘一切恭敬,一心頂禮’,謙虛!人謙虛恭敬才滿心的歡喜,滿面笑容。中國的寺廟有一定的規矩,你進山門第一個看見的是誰?彌勒菩薩。彌勒菩薩造的是什麼像?布袋和尚的像。宋朝的布袋和尚,他走的時候告訴大家,他是彌勒菩薩再來的,說完就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以後中國人造彌勒菩薩像都造他的像,歡喜佛,進入佛門裡歡歡喜喜。菩薩在一切大眾當中所示現的,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體現出一片慈悲,我們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業才容易消除。如果這一點做不到,你的業力消不了,業要是消不了肯定增長,那麻煩就大了!在六道裡面是業報身,善多惡少你享福,善少惡多你得受罪,不能怪人,別業共業都不可以怨天尤人,都要知道是自作自受,自己承當,沒有人能代替的,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

  海濤法師教你得健康財富美貌一應俱全

  戀愛中的男女,總是借著外在的物質表達內心的想法,但是外在的裝飾打扮無論如何總是一個助緣而已,最主要的因素,中國人說得最好,叫天生麗質,是不是?再怎麼化妝,皮膚黑的怎麼抹得白呢?而有些人就是天生曬不黑,或者已經六十歲了,看起來還像三十歲,我們要研究其中的因素,為何如此?佛法中的道理非常清楚告訴我們,所謂“如是因,如是果”。每個人都希望健康、有錢、快樂、漂亮、有人緣。得到這一切的方法是什麼?很簡單,有六個字--“行為反作用力”。

  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可以說是“行為反作用力”的最佳注解。我現在送花給你,你會對我笑,是不是?既然沒有人不喜歡漂亮,那我現在告訴你最容易變漂亮的方法是什麼?比如各位到佛寺去,到很多人禮拜的大殿去,你拿一盆花供在上面,或今天剛好有一個大型的聚會,三五百個人要來參加,你自告奮勇,主動來插花,讓那個地方看起來很莊嚴,如果想要長得漂亮,就多作這些事;另外更簡單的方法就是天天笑,不生氣,佛法中說,修忍辱的人,相貌莊嚴好看;常微笑的人,修忍辱的人,經常用花供養師長父母的人,生生世世長得漂亮,這便是佛教講的修行。

  某一種行為可以讓你有錢,某一種行為讓你不生病,某一種行為可以讓你做天生的領導者,因此某人從小就是班長、模范生;出了社會,他就是經理、總經理;如果擔任公職,他是個行政首長。有時候我們覺得奇怪,為什麼這樣子?就像身高、體重,為什麼某人一百七十公分?我只有一百五十?怎麼也弄不高,你不能說這是因為父母的問題,所以責怪父母親,讓他們為這個事情愧疚一輩子,一看見你就愧疚,這是很不孝的。

  昨天有一位信眾跟我講:師父,我弄牙齒花了四十萬,我說你怎麼那麼有錢?把一台車塞在嘴巴裡,四十萬台幣。這個人是誰?是我過去的太太,昨天是感恩晚會,有人把她也請來了。我說你兒子的牙齒已經花了你二十萬,總共六十萬了,佛經告訴你少吃肉,少罵人,不會掉牙齒,對不對?這兩樣你都沒做到。從前還在家的時候,因為我吃素,她也跟著吃素,我出家以後,她情緒反彈了,你吃素,我偏偏吃肉,一想到我,不高興就開罵,怪不得牙齒掉光光。對她好言相勸,還是不聽!我只好拜托另一位法師,請他老人家發發慈悲,多多開導開導,他問我那是什麼人?我說:大功德主啊,就是她把我布施出來的,我過去的太太,我不敢惹她,請你老人家慈悲,跟她講一講這些道理。

  站在菩薩道的立場,為了普度眾生,因此在言語音聲,各方面的威儀要求是非常挑剔的。我師父常跟我講,出了家絕不罵人,絕不說是非,經常要念佛、誦經,還要勸人做好事,不但如此,誦經的聲音也要大一點,希望有更多的眾生得到利益,以這樣的心態多作練習,將來才有因緣講經說法。重要的是,當別人聽見你聲音的時候,不管講得好不好,總是可以吸引他聽下去,進而接引他學佛。不管在公司,或在團體與人相處,大家或許都有經驗,如果某人在家裡跟先生吵了架,一到公司上班,口氣一定很差,誰跟她講電話,誰倒楣。有許多佛教徒喜歡幫助別人,無論是癌症病患,或往生者,一定前往關懷,這本來是好事一樁,但是幫人家助念的人如果經常吵架、講是非,本來人家准備要安詳往生了,他去助念以後,因為發出的聲音很難聽,聲音像吵架,人家一聽起煩惱,要死也死不了,障礙往生。

  了解這一些道理之後,想改造自己的聲音就從當下開始,別人再怎麼講你,不能以牙還牙,你罵我,我也罵你,這就是修行。各位喜歡眼睛美美的嗎?從今開始不要瞪人,像我的眼神就不好,很多人看到我感覺不自在,這是我家的傳統,我形容爸爸的眼神像老鷹,一凶起來,全家跑光光,而我也遺傳了這個基因,所以眼神不和善。我們要了解,今天所得到的,不管是金錢、財產、身體、健康種種,都是自己送給自己的禮物。我們的心引導我們的行為而創造了自己。

  我最近心情不錯,因為家人的一些業報改變了,為什麼?這要從頭說起。我媽媽的哥哥,結婚生了兩個小孩之後,得癌症過世了,我的奶奶哭啊,然後輪到我媽媽。我媽媽的兒子,也就是我大哥,也是生了第二個小孩以後,醫生宣布他已經癌症末期,我媽媽知道消息之後,開始不能入睡了,憂郁症、躁郁症全都找上門,每天要吃兩顆安眠藥,後來吃三顆。我當然知道她的憂愁,就是兒子麼!大哥為了不讓媽媽傷心,自己跑到美國做化療。我跟大哥說,你跑到哪裡都一樣,媽媽一想到你還是很痛苦,你最好開始努力改變業報,因為這個業報的基因又在你身上出現了。好在我大哥碰到一位很好的醫生,醫生交代他,從今開始要吃素哦!要吃素哦!我告訴他,既然你決定吃素,不妨再制造一些行為反作用力,看你平常特別喜歡吃什麼動物,就買來放生,我們黃家平常喜歡吃活海鮮,從我爸爸開始就喜歡吃沙西米、活蝦子、活螃蟹,這些東西。

  除了買來放生之外,還要修大功德,作煙供,供養鬼道眾生。我說,誦經我來,煙供你去作,要燒之前,我們會修法,念很多經咒,祈求佛菩薩的加持。最近我哥哥回到台灣,他說,醫生宣布我身體完全康復了,而且鼓勵我去醫院演講,說我的癌症是因為願意接受化療才痊愈的。我說,才不是那個原因,化療誰不會作,有幾個痊愈的?是因為你吃了素,又願意做這些事情,斷惡修善,種種因緣和合才改變了生命。最大的重點是,我跟大哥說,你要是不努力這麼做,人死了也就算了,你太太頂多哭一哭,問題是媽媽很可憐!她往後只要一想到你就哭,恐怕直到她往生前也還在哭。所以為了媽媽,你一定要老老實實做,這也是我大哥最難得的地方--孝順。

  大家要相信“行為主宰命運”的道理,希望家庭圓滿,希望生意好,希望人際關系好,某一些行為必須自己創造。有一次我問媽媽說:媽!你愛不愛漂亮?“我當然也愛漂亮啊”,我說:那你以後在家裡,沒事就插插花好了,我每天讓你的花上電視,讓許多人欣賞,那你下輩子一定美得不得了,不要再嫁給爸爸了,她聽了呵呵地笑!有許多佛弟子很歡喜送佛像到寺廟,讓許多人禮拜,那是因為他們相信這個道理,功德不可思議啊!

  又比如說,想賺多一點錢,可以,讓爸爸媽媽過好一點;把錢捐到世界展望會、家扶中心,捐到需要錢的地方,有什麼果報?生生世世富貴。若你發了這種大心,感得這種果報,你會發覺,不是你去賺錢,而是別人把錢送給你,我以前就是這種人。以前在家的時候,我的生活習慣不好,台灣話叫“匪類”,一個禮拜七天,我有五天在麻將桌上,其他時間去公司混一下,但我的業績永遠第一名,老板不得不升我作主管,又做了總經理。後來想一想,自己開公司算了,開了公司還是一直賺錢,我心裡想,賺錢還真容易。後來碰到我師父,觀念才開始扭轉,師父跟我講,你這個人在吃陳腐的食物,什麼叫陳腐的食物?上輩子累積的福報,在這一生耗盡,就像昨天晚上煮好的東西,今天早上拿來吃掉。因為我上輩子累積了一些福報,所以今生無論做什麼行業都賺錢。曾經有個朋友來跟我借錢,我說,錢借給你,你又不還,干脆投資你好了,你也不欠我,如果賠了,我也心甘情願,他覺得有道理,結果發財了。還有一個砂石廠,借我的名字掛個經理,這樣也發了。但是各位必須知道,享受福報的時候沒有不造業的,若不懂得修清淨心,不懂得種福田,一旦福報享盡,來生必定墮入惡道。因此各位對於所謂的種福田,必須有所認識。

  出家人、有道德的人,我們稱為福田。福田是可以使人植福培福的對象,那誰是我們的福田呢?父母親是我們最大的福田,為什麼?因為父母生我,養我,照顧我,所以不但對老人家要供養,而且要照顧他們的身體,勸他們念佛。有些人說奇怪了,我一輩子都有慢性疾病,吃藥也不會好,頭痛一輩子,腰酸背痛一輩子,為什麼?因為你沒有親手照顧爸爸媽媽。各位,現在爸媽年紀大了,老了,雖然你現在無法盡孝,但是要想盡辦法做一些功德回向給他們,或是下班有空,多去照顧他,要有那個心,你會發覺自己身上的慢性病漸漸好了。但各位更要記住,如果你兒子不孝順你,女兒不孝順你,那將來他也很慘。

  不僅如此,我們也要將孝順的德行普及一切眾生。各位做功德的時候,比如你拿一百元幫助窮人,你要把一百元的功德回向給誰呢?一切客戶,一切我的職員。如果自己當老板,最好初一、十五請吃飯,全部人吃素。或者鼓勵大家初一、十五捐一百元,讓大家修福報,幫助孤兒院,幫助大修行人,讓每個人都有福報,你這一家公司一定賺錢,很簡單的道理。如果你希望兒子將來也如此,從小就要教育他這些觀念。為了健康長壽,千萬不要傷害小動物,人跟貓、狗、雞、鴨、蚊子統統一樣,不斷的輪回,千萬不要結惡緣。

  七個改命、積德、改氣色的具體方法

  經咒之法力是無形的,持誦久之,可以清除本身罪孽。若為他人持誦,久之亦可消除他人之罪孽,使他人獲福。經咒之力,可以化解一切橫禍凶災,亦能消除疾厄痛苦,更能轉化坎坷之滯運,成為坦順之途。各種經咒,多數都有佛菩薩的誓願,持誦的人只要虔誠專心,久而久之,自能感應,佛菩薩自會依照他自己所立的誓願,來成就持誦人之所求。

  這裡介紹幾種既省錢而又簡單易做的方法:一、第一個方法:忏悔惡業、持誦經咒這是不花分文的最佳法門,無論貧福均能為之。但非有「信心」和「恆心」不可!

  忏悔惡業、持誦經咒,要有誠心,亦要有信心,更要持之以恆,積月累年,不可中途而廢。這樣才有效果,持誦越久,效果越大。經咒,是佛菩薩渡世之法船,持誦經咒即是上法船,可由此岸達彼岸。

  忏悔惡業、經咒之法力,是無形的,持誦久之,可以清除本身罪孽。若為他人持誦,久之亦可消除他人之罪孽,使他人獲福。經咒之力,可以化解一切橫禍凶災,亦能消除疾厄痛苦,更能轉化坎坷之滯運,成為坦順之途。各種經咒,多數都有佛菩薩的誓願,持誦的人只要虔誠專心,久而久之,自能感應,佛菩薩自會依照他自己所立的誓願,來成就持誦人之所求。

  例如「大悲咒」,觀世音菩薩曾經在釋迦牟尼佛祖座前立誓,說:「若諸眾生,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可見,觀音菩薩對大悲咒之誓願不輕。又例如「准提佛母神咒」,是釋迦牟尼佛祖在祇園會上,哀憐末世眾生,惡業重、福德薄,容易墮落到惡道輪回之中,故說出此咒給眾生誦持。

  持此咒者,只要每日誠心持念一百遍以上,久之就能消去一切災難病苦,能增加福壽,每日持齋誦念百遍,念滿四十九日,菩薩就派兩位神來常常跟隨持咒者,暗中護佑,一切災難不能侵害。若念滿九十萬遍,可消除一切五逆十惡等重罪。又例如「七佛滅罪真言」,是佛祖為眾生消除前世今世之四重五逆重罪而設,使誦持者消除本身罪孽,化解一切惡因惡果。

  經咒之法力是不可思議的,世人的運途種種阻滯,究其根源是造下了「惡因」之後的報應。而經咒之無窮法力則能夠化解種種「惡因」的循環,因而自自然然就能將惡運轉化為順運。這是徹底根治的法門之一。持誦經咒的方法,最好是每日清晨漱洗後,焚香虔誠誦念。(在未有進食之前暈腥五濁之氣未染,較為清淨)。

  若家中有供奉神佛者,可在神位前焚香跪念,亦可選擇一清淨之地焚香跪念,或者到附近佛堂去念。持誦之人暫勿吃牛肉狗肉(食牛犬肉,血口誦經,罪孽深重)。

  最宜…每月十日持齋(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月小改加二十七)。持誦之人,可自己選擇一二種經咒,作為長久奉持,不要貪多種。

  念時心靜氣和,雙手合掌,垂目專心不要貪快,可小聲念,亦可默念,自己一面靜念,一面要靜聽,將自己所念一句一句聽回心中,做到「出口、入耳、印心」。如此久之,咒力印心,速獲感應。念完之後精神爽利,心中充滿祥和之氣,情緒特別開朗愉快。

  注意念時要盡量排除雜念,初持誦之人,定力不足,雜念紛紛。要逐步訓練自己,日久自能達到「心咒合一」。如果是「有口無心」或「口是心非」的念誦,喊破喉嚨也不會得到絲毫效果的。經咒有《金剛經》、《阿彌陀經》、《心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地藏菩薩本願經》、《太上感應篇》、《關帝覺世經》及《文昌帝 君陰骘文》、《七佛滅罪真言》、《准提佛母神咒》、《往生咒》、《六字大明咒》等等,皆可選誦。

  二、第二個方法:放生。除了持誦經咒之外,放生亦是積德造福的好方法。

  世人為求享受口腹美味,極盡殺烹之能事。僅香港一地,每天在屠房及廚房內殺害的六畜牛、豬、羊、雞、鴨、鵝和海鮮、魚、蝦、蟹、蚬、蚝、螺、蚌,及至乳鴿、鹌鹑、蛇、魚等等,其數以億計。使整個香港充滿殺機和戾氣,這無數的受害生靈怨氣,日積月累,無形中會給人類帶來禍害。願雲禅師戒殺詩中有雲:「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由此可知世人每日都在制造罪孽。現代的醫學家已經證實到,多吃肉類會給人帶來種種疾病,多吃海鮮的人很容易染上各種奇異難治的怪疾。

  這些事實是從有形有物的科學研究中得出來的,而存在於無形中的種種果報因素,尚未得到科學證實的仍占絕大多數,在偏重物質享受的現代社會,人們對此早已麻木不仁,這是人類可悲可憫的一面。但如果有人能注意到人類在這方面的罪戾,你就會漸漸有所覺悟和反省:六畜動物亦是有靈性有靈魂的生命,人類為什麼要「弱肉強食」呢?難道它們真的生來就應該給人烹宰的嗎?它們就沒有屬於自己的自然生活規律嗎?

  人類不吃它們的血肉就不能生存嗎?人類是以這種殘忍血腥的行為來成為「萬物之靈」的嗎?從六畜動物在被宰殺時的種種痛苦掙扎慘狀中,已足以證實它們的靈魂對人類的怨恨,亦足以證實人類的殘忍。相反來說,假若有人能使它們死裡逃生,給予它們一條自然生活的生路,它們的內心將會充滿感謝,而亦足以顯示出人的仁慈美德!

  因此,注重積德種福的人就在這方面下功夫——放生!放生不僅是給動物死裡逃生機會,在冥冥中也為自己本身安排了一條「絕處逢生」之路。在消罪解孽和積善種福方面來說,其無形的功果更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對於患有頑病怪疾,或求壽求子求健康之人士來說,「放生」更為重要。

  放生應注意的事項,如屬於鹹水的海鮮魚類,則應該放回海中。如屬於淡水的魚類則應放到水塘中。鳥雀應到山林中去放。以使它們回到適應生活的大自然中去。要常放,最好長期放,或許願每月若干。又或許願放生若干為一願,不限時間,越早完成越好,完成一願後再又繼續。像袁了凡許若干善願以求某事達成一樣。

  放生並不須要花很多的錢,如果經濟不富有的話,可用「積沙成塔」之方法,每日積蓄三元或五元,則每月亦可積到九十元至百五十元放生款,但要專款專用,要有恆心和信心。三、第三個方法:發願吃素。

  這又是一個不用花錢的好方法,但港地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做到。視各人的職業和處境而異,亦視各人的意志及克服力之強弱而定。發願吃素不一定是要終生吃素,可根據自己本身的處境來決定吃素的時間長短,有的百日,有的半年,或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不等。又要視本身所許之願力大小,所求成就之事情大小而定。譬如,在姻緣方面挫折太多的人,輾轉阻滯,一直得不到成就。可根據自己的處境發願吃素二年或三年,以此功德成就美滿良緣。

  又如在事業方面一直受到挫折的人,可發願吃素三年或五年,以此功德求事業穩定平順。發願吃素者最好親自到佛堂或寺庵之地,事前沐浴齋戒,誠心而隆重其事,跪在菩薩或佛祖像前誓願,以求成就某事。不一定要呈疏文,但以一心之誠,自可感應到諸佛菩薩。發願者要說到做到,切忌破戒,否則罪惡更深。

  發願者亦切忌殺生,發願求事切忌求邪事。如求姻緣切忌求邪緣,求事業者切忌求發大財,更切忌求股票炒金及賭博等不勞而獲之財利。

  四、第四個方法:直接施濟孤貧這個方法雖然須付出財物,但不一定就要很多,可量力而為,種無量之福。我們時常可在報紙上看到報社呼吁市民義解善囊的新聞:或某某地某某人因意外死亡而造成全家老幼頓失生計之悲慘;又或某某人年老傷殘無依而致乞臥街頭,受饑寒風雨之苦;又或某某人長年臥病不起,六親無靠,兩餐不繼,貧病交迫,苦不堪言。

  諸如此類之淒慘悲劇常常會在現實生活中的人群裡上演,稍有同情心的人看到或聽到這些悲劇時都會由內心感到悲哀和憐憫。因此,不少慈善人士義解善囊,匯款由報社轉交到孤貧者的手中,這些慈善人士正在廣種福田!為自己之將來種下無量無邊之福!前章已經說過,種「福德」之大小並非視「善款」之多寡來衡量的,而是視「出心」之深淺來衡量的,因此,善款之付出,可量力而為。只要種福者時時培養這種慈悲心,不放過每一個行善的機會,善款之多寡不拘,量力為之,則福德之功不可量矣。

  如果有時間的話,最好是親自將善款交到孤貧者手中,可按照報紙上所載之地址前往探訪。經過親自目睹他人之淒慘境況,更能培養自己的慈悲心,這慈悲心腸便是菩薩心腸!捐善款時不要留下自己的姓名,施恩不圖報,免得受惠者耿耿於懷,這是「無相布施」,功德更大。五、第五個方法:探訪老人院。

  這個方法最好是由數人組成一個小組。每人善款不拘多寡,量力自便,將善款全部買食品,如水果、餅乾、奶粉、日用品等,然後送到老人院,分給老人。老人院(或安老院、護理院)裡的老人,多數是六親無靠,孤獨無依,更不少是身患疾病的,內心的寂寞和悲哀是可想而知的。她(他)們需要親情、溫暖和照顧。

  由於人體筋骨氣血的衰老退化,她(他)們手腳不靈活,行動、穿衣、飲食等種種不便。尤其是「護理院」裡的老人,大多數是病人,穿衣參差不齊或倒翻,須人幫忙,飲水喝湯流出嘴角,流濕衫襟,須人照顧,尤其是心靈上的寂寞和悲哀,更加需要得到溫暖的慰問。因此,探訪慰問老人是無量的善德,可種無量之福田。如果你有探訪老人的經歷,在分送禮品食物之時,見到她(他)們蹒跚前來,用顫抖的雙手接過食品,兩眼噙著感動的淚花,面露笑容,有的迫不及待用顫抖的手剝開果皮,將果肉放進脫落牙齒的嘴峇裡。目睹這些喜悅的鏡頭,在分享老人的歡樂之余,你將體會到自己的善舉有多偉大。

  六、第六個方法:探訪孤兒院。獨自一人或數人同行皆可。攜帶物品范圍較廣,食品、玩具、衣物、益智兒童讀物等等,在探訪時間內前往,分給孤兒。

  孤兒們失去了父母的扶養,得不到普通兒童所擁有的母愛和家庭溫暖,生下來就飽嘗孤苦伶仃的辛酸,在童稚的心靈上受到了永難平復的創傷,他們的境遇是人生一大不幸。他們需要母愛般的懷抱,心靈上的安慰和良好的教育。我們用一些物質上的施捨,加上一顆「愛心」,使孤兒們得到心靈上所需要的溫暖,在無形中已經種下了福因。

  感受著孤兒們的歡笑和自己心靈上的快樂,不是種福的最好引證嗎?七、第七個方法:捐印經書善書。

  經書善書是諸佛菩薩濟世渡人、救苦消災的苦海慈航。推動經書善書的傳播流行,是宣揚諸佛菩薩的慈悲心腸,其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因此,捐印經書善書是廣種福田的最佳方法之一。經書善書宣揚因果報應,能抑制人類的作惡心理和行動,能使惡人循規蹈矩,使社會減少罪惡。又能鼓勵人們增加友善的信念,互相讓步和忍耐,增進社會祥和的氣氛。

  所以,有心行善積德之士,是不會輕易疏忽這個最佳機會的。捐印的數量又要視各人的經濟環境,但是,一切善行的深淺絕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而是以「出心」的深淺作為准繩。「出心」即是「發心」,發什麼心?慈悲心,菩薩心是也。

  佛說有七種布施,不用一分錢就可得大福報

  一者,眼施:常以好眼視父母師長及一切人,不以惡眼看人。是人往後,捨身受身,得清淨眼,未來成佛,得天眼佛眼,名第一大福報。二,和顏悅色施:於父母師長及一切人,不以凶眉惡色。是人往後,捨身受身得妙色相,未來成佛,得金色身,是名第二大福報。三,佳言施:於父母師長及一切人,出柔輕語,無粗惡語。是人往後,捨身受身得妙辯才,所出之言,人皆歡喜,信受奉行。未來成佛,得四辯才,是名第三大福報。四,身施:於父母師長及一切修道之人,起迎禮拜,於一切人處,常懷恭敬謙遜。是人往後,捨身受身,得端正身,長大身,人見人敬身。未來成佛,如大榕樹,無有能見頂者,是名第四大福報。五,心施:雖以上述四種方法行供養,而心不和善,不名為施。善心和善,和善功深,是名心施。是人往後,捨身受身,得明淨心,不癡狂心。未來成佛,得一切種智心,是名心施第五大福報。六,床座施:若見父母師長及一切人,為鋪床座請其安坐,乃至以自己所用安樂坐位,請之安坐。是人往後,捨身受身,常得尊貴七寶床座,未來成佛,得師子法座。是名第六大福報。七,房捨施:於父母師長及一切人,請於自己所有房捨之中,得行來坐臥,予以歡喜安樂。是人往後,捨身受身,得自然宮殿捨宅。未來成佛,於一切時得寶蓮花座,是名第七大福報。以上七施,全由心作,均不損財,皆得大福報。

 

 

 

  (轉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淨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YIN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