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誠羅珠堪布:夢是怎樣產生的?如何利用夢來修行?
《空間》片中描述的是人們生活在層層夢境中,每次死亡時就會從一個空間進入到另一個空間,人們甚至難以區分自己到底是在夢中還是在現實中。影片所表達的部分內容與佛教中人生如夢如幻的觀點比較相似。 那麼,究竟是誰在編織夢境?誰在創造現實?夢又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訊息呢? 夢是怎樣產生的? 佛教認為人的心識可以分為八種,前六識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第七識為末那識,第八識為阿賴耶識。當我們處於深度睡眠時,心識進入到最基本、最深層次的阿賴耶識狀態。阿賴耶識是沒有思維的,此時不會做夢。當開始做夢時,阿賴耶識就出現輕微波動,進而從阿賴耶識中產生了意識。意識產生後便開始在我們身體的上上下下、各個感官活動,就如同空氣從一個房間進入另一個房間一樣。 當意識走到眼睛這個感官部位時,我們就會夢到各種各樣的顏色。眼睛裡有很多脈,意識進入好的脈時就會夢到漂亮的顏色,進入不好的脈時則會夢到丑陋的顏色。同樣的,當意識走到耳朵這個感官部位時,耳朵裡也有很多脈,於是夢裡就會感覺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或是悅耳的或是恐怖的。 按照佛教密宗的觀點,心髒和大腦部位都有脈輪,脈輪是脈的一種結構。當意識進入其中非常細微狹小的脈時,我們就會夢到像隧道、地下通道等黑暗狹窄的地方,感到很不舒服或是很恐懼;當意識進入其中比較開闊的脈時,就會夢到遼闊的草原或是海邊的景象;還有一些脈,意識進入後就會夢到已經去世的人或是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等等。 還有的人甚至還會夢到自己死亡的征兆,比如每天做同樣一個特殊的夢,可能一兩個月或是一年內就死亡了。為什麼會夢到這些呢?這是因為當生命即將結束時,人的意識和體內的氣流就會經常進入心髒或大腦的某個脈,導致我們連續做同樣的夢。 以上簡單地說明了我們做夢的原因。這些都是一千多年前,蓮花生大師關於夢所做的一些解釋。此外,藏傳佛教的密法中還有很多更古老的關於夢的解釋。所以,夢是一個非常奇妙的世界或者現象。 夢境 VS 現實 我們認為夢境是虛擬的,而現實世界是真實的。可是深入觀察和分析,就會發現:雖然現實世界比夢境相對長久和穩固,但本質上二者其實是一樣的虛幻不實。 首先來分析顏色。科學家們發現:顏色不是物質世界裡存在的東西,它根本不在外面。那它是什麼呢?就是光照射在物體上,然後反射進了我們的視網膜,而光是以波的形式傳播,波的長短就造成了七種不同的顏色。所以,這個五顏六色的外在世界,鮮花、衣服、樓宇……凡是我們生活中出現的任何一個東西,它們實際上都是沒有顏色的,這些都是我們自己大腦裡的一種畫面。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雖然沒有說顏色來自於大腦,而是說來自於眼睛的感受,但二者其實是一樣的意思。 那麼,眼睛所看到的現實世界與夢境有什麼差別呢?在夢裡,因為意識在身體裡活動的時候,它進入了我們眼睛這個感官,然後就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顏色;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意識通過眼睛這個感官看世界的時候,然後這個世界也就變成了五顏六色。就像小孩子玩的萬花筒,在對著光看的時候,裡面就有五顏六色的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實際上裡面並沒有這些東西,這就是因為光的折射作用而已。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比夢裡面看到的世界時間上稍微可以久一點,相對穩固一點,所以我們就認為它是真實的。 再來分析聲音。科學家發現,現實世界中聲音也是不存在的。什麼是聲音?比如說,說話者的聲帶振動,在空氣當中產生了波,然後這個波就傳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耳朵,並振動了我們的耳膜。這個時候,因為我們的耳膜產生了振動,所以我們就感覺到了一種所謂的聲音。除此之外,並沒有一個獨立的聲音存在。因此,我們所聽到的聲音,實際上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我們耳朵的一種感受。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認為我們聽到的聲音跟夢裡面完全不一樣,因為夢是假的,而我們聽到的是真實的、存在的。 但是,如果再進一步去分析就會發現,現實生活中我們聽到的所謂的聲音,原來也跟夢裡面是完全一樣的。 嗅覺也是一樣,比如說一朵花的香味。氣體裡面分子的化學反應,振動了我們鼻腔裡面的分子,讓我們的精神世界裡面產生了一種感覺:很香或者是臭等等。實際上,香、臭都是自己的感受。 眼、耳、鼻、舌、身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個感覺,凡是後面有“覺”字,都跟我們精神世界的感受有關系。所以,這些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感受。 由此可知,不但夢是虛擬的,現實世界也和夢一樣不真實。 在夢中,我們以為見到的顏色、聽到的聲音來自於外在的世界,而不知道這其實是自己內在的感受。於是,我們變得迷茫,開始追逐取捨這些夢境,看到漂亮的花就想得到,聽到悅耳的音樂就很開心,聽到打雷就感到恐怖等等,在夢中活得很累很辛苦。 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意識通過眼睛、耳朵等感官去感受外面的世界,並認為物質世界是非常真實且穩固的存在,於是不斷追逐外在事物,為了得到它們而陷入煩惱,然後我們又不知道外面的東西到底是什麼。這個在佛教裡面就叫做無明。 無明就是無知、愚昧。就像做夢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夢裡面的這些東西都是不存在的;回到現實生活的時候,我們同樣也不知道,現實生活中的這一切也跟夢一樣虛幻不實。 當年,印度的阿底峽尊者來西藏傳法時,曾擔心無法清楚地向西藏人描述佛教所講的空性。因為當時的印度有很多魔術師,他們幻化出來的東西跟佛教講的虛擬世界、空性是比較相似的,所以用魔術來描述空性比較容易理解。但西藏沒有魔術,就比較難描述。正在為難之際,尊者身邊有人建議說:雖然沒有魔術,但是有夢啊,可以用夢來描述空性,大家都容易理解。阿底峽尊者聽了很高興,確實,用夢來描述空性就很容易了。 也就是說,不但夢是虛擬的,而且我們一直都認為真實的這個世界,也是跟夢一樣的不真實,這就是夢透露給我們的訊息。 夢瑜伽,玩轉夢幻世界 通過分析夢,我們不僅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而且還可以用它來幫助修行。在藏傳佛教的傳統裡,夢的修法是非常重要的,這種專門針對夢的修法稱為夢瑜伽。正規的夢瑜伽,首先需要灌頂,然後花兩三個星期邊學習邊打坐。但是,我們可以先簡單了解一下,學一部分比較基礎的夢瑜伽的修法。這樣可以讓我們在夢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自己在做夢;同時,通過感受夢的世界,來感知現實生活的虛幻不實。 具體修法: 1. 入睡前 每天睡覺前花幾分鐘的時間專心思維:等下進入夢境時,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做夢,一定要認識到自己在夢的世界裡。這樣反復反復地去思維,然後就不要再想其他的事情,直接進入睡眠。如果稍微認真一點去做,最晚一個月之內一定會成功的,有些人可能只需要一兩周就能夠在夢中保持清醒,立即就發現自己在做夢。人的意識它就有這種力量和潛能,就像睡前非常專注地思維明天幾點起床,到了時間即便沒有鬧鐘也一定會醒來。 除了夢裡,現實生活中也可以做一些訓練。無論在商場裡、大街上,還是在花園、森林、大海邊,我們都可以告訴自己(要發出聲音):這不是現實而是夢!經常這樣訓練,便很快能夠在夢中認識到夢了。 佛教中經常利用意識的這種功能進行修行。例如有一種禅修,在進入禅定之後思維活動就完全停止了,沒有辦法知道什麼時候會從禅定中出來。由於這種禅定不能超過七天,如果超過了七天,人的身體就承受不住。因此,修行者就會在進入禅定之前專心地思維:我打坐打三天,三天結束的時候,我一定要從這個禅定當中出來。這樣第三天的時候,他一定會自然地從這個禅定當中出來。 2.在夢中 認識了夢以後,自己在做夢時,就要在夢裡刻意地去感受各種各樣的事情,嘗試去做那些平時根本不敢做的事情。比如說,夢中站在懸崖上,雖然也會害怕,但因為知道是夢,跳下去也不會受傷,所以我要跳下去等等。通過這樣的訓練深深地體會到夢中的一切都是虛擬的,只要自己不害怕、不恐懼、不執著,實際上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夢裡出現的各種情緒也可以完全控制住。 3.醒來後 每天早上從夢中醒來時,專注地思考一下:昨天的夢境雖然看上去那麼真實,但醒來後就都不存在了。同樣的,我現在又要開始面對另外一個世界,這個被叫做現實生活的真實世界,這個真實世界也和我昨天晚上在夢裡面對的世界一樣,也是不真實的,也是可以完全消失的。 平時我們認為周圍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因而特別執著,由執著進而產生煩惱。現在,我們就把夢裡的經驗用到現實生活中(當然,夢裡我們可以從懸崖上跳下去,現實生活當中不可以,這個現在還不到時候,但是有很多東西跟夢裡面是完全一樣的),這樣以後,對外在的執著和煩惱就會慢慢減輕。隨著執著的減輕,生活、工作就不會給我們帶來那麼多苦惱了。這個時候,人照樣可以生活,但是我們生活的目的就跟之前不一樣了。 無論是夢的世界還是現實世界,我們都可以從中覺醒。至於是繼續做夢還是從中醒來,這個最後就由自己決定。如果我們暫時不想醒來,還想繼續做夢也可以,但是要准備做些好夢,不要做噩夢,然後我們要去思考怎麼樣才能做好夢。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