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自己清淨心還沒得到,天天管別人,那就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2018/5/25    熱度:949    下載DOC文檔    

  『妙妙聞心』,就是講的反聞聞自性,實際上這前面都講過。反是什麼?反是回頭,怎麼個回頭法這要曉得,眾生的心隨著外面境界流轉。前面講我們這個耳識,第六意識就是心心所,我們以耳識來說,流逸奔聲,流到聲塵外面境界上去;眼識是流逸奔色,流是像水一樣流出去,逸是放逸,放逸在色相裡去,六根的根性被六識掩蔽,平素就是妄心起作用。反聞,不是說聞性反過來,聞性沒有反的,聞性是真常的,它反個什麼;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它是常住真心,它反個什麼。可見得那個反,是心心所反過來,不往六塵上去流逸,反的是這個。所以反聞這兩個字是兩個意思,反這個字是對心心所說的,心心所反過來,不去攀緣外面六塵境界,這個時候聞性就現前,這是聞的自性,這就叫捨識用根,反就是捨識,不用它了。

  一般凡夫在迷的時候,用心心所見色。我這樣講比較方便一點,因為見色的確很復雜,不要以為見色這是眼識見到色塵,其實它與第六識有關系,第六識分別、第七識執著、第八識落印象,而且與六識、七識、八識、前五識,相應的這些心所一剎那之間同時都起作用,復雜得不得了。我們講心心所,一切復雜的情形都可以包括在裡頭,心心所起作用。我們現在心心所不起作用,這就是反的意思、就是捨的意思,捨識,此地用個「反」;用根,這是用根性,就是「聞」。你要問怎樣捨識用根,本經裡面就用反聞兩個字。前面講「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個功夫的確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來鍛煉。而且用功,我再告訴諸位,無論什麼人、無論什麼環境,統統沒有障礙,這真是不可思議!

  用功的要領就是古人所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為什麼?你一個念一起來,落在心意識去了,心意識裡頭才有妄念。「覺」是正念,「念」是妄念,所以覺悟的佛菩薩他有正念,沒有妄念。我們才有一個妄念起來立刻就覺悟,一覺是什麼?這個妄念不存在了,把妄念打消掉。所以古人才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是講我們用功夫的方法。眼見色,一起心、一動念,立刻覺悟「又落在心意識去了」;耳聞聲,才起一念,「又落心意識去了」。這種原理原則我們在講席當中跟諸位講了很多,希望大家要記住、要會用,這是完全講的自受用。他受用,他受用要在正念裡面再變現出妄念,為他受用。

  譬如我們眼睛看到茶杯,我們起了一個念頭,「這個杯子不錯」,這錯了、這就是迷,落到心心所裡去了,真如本性裡面本來無一物,哪有什麼錯不錯?沒有!心地干干淨淨、一塵不染。「這個杯子不錯」,就落心意識去了。別人受用的時候,我給你介紹這個不錯、怎麼樣好,不是自受用,是自己從清淨心裡面變現出心心所為他受用,諸位要曉得這個道理。自受用跟他受用要劃得清清楚楚的,把他受用的當作自受用是凡夫。把自受用的當作他受用是阿羅漢,入了涅盤,為什麼?他心不動了,他也不教化眾生,他見到眾生不開口,那都沒有用處。菩薩之所以成為菩薩,自受用的不是他受用,他受用的不是自受用,這是不可思議。他受用的表現跟凡夫沒有兩樣,打成一片,和光同塵;雖然和光同塵,自受用當中他不起心、不動念,不落在心意識裡,這是高明極了!

  諸位修學的時候,不管你修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太少,觀世音菩薩在此地說六十二恆河沙法門,一個菩薩代表一個法門,六十二恆河沙法門,一句名號一個原理,就是反聞的原理,反聞就是捨識用根的原理。在《圓覺經》裡我特別告訴大家,修行修什麼?修圓覺心,淨圓覺心。《圓覺經》第一章,文殊菩薩這一章,一開口就說清淨心,清淨心就是圓覺心。所以你修什麼?修清淨心。在境界裡頭起心動念,清淨心沒有了。自己沒有成就的時候不管別人,我自己清淨心還沒得到,天天管別人,我自己的清淨心再修無量阿僧只劫還得不到,那就是佛門裡常講的「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還想度別人,哪有這個道理?

  自己清淨了,再度眾生,你度眾生的時候,不會害眾生、不會誤眾生。為什麼?理論真通達、門道真曉得,自己修行的時候自己真可能有成就。換句話說,這個理論方法自己試驗過的,沒錯,才敢教別人。自己沒有試驗過的靠不住,自己誤了自己那活該,你自己再誤了別人的話,這個罪業太大。所以自修比教他要重要。修什麼?就是修清淨心,修在一切境界裡面捨識用根,一切境界當中反聞聞自性,用這個方法。這段意思很深,我們剛剛只說一個「初獲」,只講初這個字,底下的「妙妙聞心」,這裡頭還有很精的意思在裡頭。

  摘自 楞嚴經  (第一一九集)  198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7-001-0119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