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忍尊者: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


 2008/5/17    熱度:6852    下載DOC文檔    


我想你們已經聽夠了關於佛法的慧識,我確信你們都很欣賞佛法所能發揮的功效。既然你們現在已經在知性上明白如何奉行佛法,以謀求問題的解答,我不打算再強調這些。

當談到佛、法、僧的時候,我們不能認為這些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不僅只是歷史事件。法師也不只是指著未來說:“如果你現在修某種法,未來會得到證悟,使你快樂”。法師的開示,主要指的是現在,是你當下的心念。

即使談到業,亦即因果的運作,我們主要的用意也不在於證明去年發生的事情,如何造成了今天的某個特定的經驗。相反地,我們所說明的是,如果你今天早晨帶著暧昧的動機做事,即使在同一天,你的心中也會感受到負面的效果。更切身的是,懂得這種即刻的改變,而不只是為老早已經發生的事件收集歷史或是哲學的知識。

譬如,你從修道三要中所學到的,不僅是解釋,還有你聽法時內心的狀況。如果以過於知性的態度來聽法,可能只覺得法師做了某個開示,如此而己。西方人經常有一種態度,他們認為:哇,他講得真棒!但是,如果你內行的話,就知道法師並不是在發送偉大的智慧,他只是在形容你的內在發生的事情。他只想鼓勵你更仔細的觀察自己,法師說的法簡單明了。聽法之後,你自己得到的覺悟,才使說法真的很棒。

因此,這其中大半看你怎麼聽。應該像在看電視上令人興奮的影片,密切的觀看,熱切的想知道下文。同樣的,當法師說法時,你應該注意觀察他從你內心激發出什麼東西。他說的話和你的體悟,應該同時發生。佛法的智慧,處理的畢竟不是心靈世界陌生、奇特的東西,所談的就是你,只是你。而且,所關切的只是你的心識狀態,並不是你的身體、鼻子或頭發。只在乎你的心理狀況和心態。

有些人或許認為,佛法完全是東方文化的產物,其實不然。當我們提到“文化”時,通常是什麼意思呢?文化實際上只是相對思想下的產物,是某一特定國家或是人們共有的幻覺,因此,與佛法的智慧真理連一點關系都沒有。如果把這個名詞稍微引申一下,可以說,佛法是我們自己進化的慧識下所產生的的文化。但是,這個名詞一般並非如此使用。

當某人說佛法有文化上的限制時,往往只是找藉口。他說:“法師是在教導他自己的文化。對我來說,那是外來的,我這個人修不來”。人的心永遠在找藉口,只要觀察一下,有時候你覺得自己好像糊裡糊塗,你不但不去找出迷惑的原因,反而認為:“噢,我今天不可能修什麼法了”。這是很常見的反應,不是嗎?其實,這顯示一點也不懂佛法真正的意義。

佛法的智慧不是任何人的文化,佛法教我們如何從任何表面的幻覺之下,頓取內在的了悟。

文化是什麼?早晨起床後,你的心立刻轉到廚房。你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我的早餐在那裡?然後,午餐時間,又想吃一頓午飯。這些東西構成文化,不是嗎?但是,這種娑婆文化,顯然與佛法的慧識沒有什麼關系。佛法與這種社會的外在習慣沒有關連。

你如何以佛法慧識開始一天呢?與其跟隨自我的直覺的呼喚,不如小心的醒過來,留意內心的感覺以及心識的狀態。然後,設定發心,讓它帶領你度過這一天——“我今天活著的目的是什麼?它一定比吃飯來得重要。如果我活著就只是為了吃飯,這種生存是沒有價值的。今天最好發菩提心,回向步入解脫與成佛的安和之道,以利益所有如母有情。”接著,堅定的下決心——從此刻開始,直到入睡,我要恆時覺知自己身體、語言、意念上的每個活動。把自己的心安住在平和的境界。

早晨培養出這種心念,就不需要整天不停的提醒自己這種動機,你不必認為:“我要變成虔誠的人,所以必須做好人”。早晨培養的真誠動機與大決心,使你平和的度過一整天,即使你碰到生氣的人對著你大吼,也能夠不為所動。這並不意味著壓抑自己,或是強制平息自己的忿恨,你的自制自然而平靜,來自深切認知煩惱的根源以及惡業的弊害。

但是,不要只因為我或其他任何人這麼說,就相信了。要自己審查意念與感覺如何進入內心。如果每天都這樣做,我確信你將發現用佛法自制,是非常實際的方法。

持誦咒語是一種有力技巧,可以控制內外在環境。我們經常重復持誦的一個咒語,就是釋迦牟尼佛心咒——

嗡 牟尼 牟尼 嘛哈 牟尼耶 梭哈。咒語之所以有效,是因為能夠幫助內心保持安詳與平和,自然而然使心念統一。咒語使你的心能夠受納極微細的波動,因而提高覺察力。持咒消除粗重的惡念,使得心念清澈,就能夠反映諸法的實相。修持超凡的咒語,確實能夠淨化所有身、語、意污染的能量。

但是,持誦咒語算不算超凡的禅修,在於自己及自己的智慧。咒語的力量,完全發自它本身,不是某種古老的神聖音符,可以光是口誦而不沉思,就自動會使你在精神上獲得巨大益處,這是錯誤的觀念。譬如,假設你被渴切的欲望控制,光是無心的持湧宇宙中具加持力的咒語,利益也非常有限,只不過是凡俗的活動罷了。

假設你坐在某個地方,一邊持咒一邊在想:巧克力,巧克力,美味的巧克力。心思完全被巧克力或超級市場中其他的美食占據,這樣持咒,怎麼可能變成超凡的禅修呢?如何能夠導致恆久的安詳呢?持咒要產生效果,要把心靜下來,達到某種程度,至少要有若干定力。

再者,你應該有純潔的動機。只關心為自己謀求世俗的享樂,還不夠。持咒的真正目的,和佛法其他一切修行法門一樣,是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不要一直想:我要……我要……,而是要設法發出幫助他人的清淨願。不必對這件事情過分知性化或情緒化,只要把咒語的能量回向利他的終極目標,自然就會產生有益的結果。

咒語也有治病的力量。譬如,有時候因為被自己扭曲心念的邪能占據,有人暫時神經失常。咒語具有淨化力量的震波,能夠使人心復歸安靜、平順,因而治愈心病。由於身體的疾病和扭曲的心念密切相關,咒語也可以有效的治療生理的疾病。這種現象並沒有什麼希奇,科學試驗已經清楚的證明了咒語的治療力量。

佛陀的咒語“嗡 牟尼 牟尼 嘛哈 牟尼耶 梭哈”,它的特殊涵意是——“控制,控制,最大控制”。現在,你可能認為,佛教太強調“控制”,以為法師是在告訴你:“你的迷妄心充滿了惡念,必須嚴格的限制它”。其實,這並不是我們的本意。如果在早晨做好心理建設,整天都會自然對自己的行動更加自覺。心向一旦定下來,內心的鐘表自己會繼續運行。這是事實,因為當你把許多能量導引到一個方向時,後續的能量勢必隨順相同的道路。

引導心念,就像是“要為良馬系上缰辔,才能騎它”。馬是一種力量很大的動物,如果沒有辦法適當的控制它,它會狂野的奔跑,可能會傷到它自己與其他人。然而,如果你能夠駕馭它的所有能量,馬的力量大,可以用來完成許多艱難的工作。這種原則同樣可以運用在我們的身上。依照科學方法來觀察,身體、語言、意念不外是不同形式的能量。因此,如果你在早晨強力地設定動機,導引自己的能量,身體、語言、意念其余的能量,都會跟從相同方向。因此,我們所說的控制,就像是飛機的駕駛並不是“限制”,而是用導引飛機的力量。語文的問題,在於不能真確的描述內心的經驗。但是,如果親身修過某個法,並且從中獲得體悟,那麼,“控制”這樣的字眼,將不會對你造成任何問題。

一天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早晨。或許,有時候當你醒來時,感到頭痛或腿痛。但是,你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這些疼痛,而是下定強烈的決心,培養出純淨的菩提心,一整天都保持這種心態。決定好要做這麼修,第一天可能顯得有些困難。但是,一天天過去,會愈來愈容易發起這份純淨的菩提心。這是你制約自己的心往特別良善方向發展,得到的結果。

無論大家讀了多少佛書,幾乎不曾花過一天的功夫試驗這個方法.但是,假設你去嘗試,內心勢必充滿平和的覺知。當然,開始任何這種修心的法門,你只是在模仿一樣曾經聽過的事情。任何一種修法開始的階段,都是如此。如果不了解這一點,你可能很容易的就失去耐心,認為是勉強又不自然的事情。某一天你也許盤坐禅修,期望奇跡會出現。如果沒有發生奇跡,你可能會自問:“我為什麼要依循這個奇怪的東方習慣?”然後,負面的思想就回答你:“你只是像猿猴一樣的在模仿法師禅修,沒有什麼道理要這麼做,何不像其他人那樣,坐在舒服的椅子上。”

因此,必須非常留意自己的心念。心念非常知道如何找理由說明不應該采行那些調伏它的方法。你應該很清楚,不要理會疑心發出的懷疑論調,穩定又耐心的繼續修心。另外,你還要了解自己經常同時有兩種意念。譬如,灑掃房間時,有個心放在實際在做的事情,另外一個心可能專注在持咒。這並不表示兩種心互相沖突,也不表示持咒不真誠。即使在修法,你仍然涉入相對、世俗的生活。活在世界上,必然有許多一定要去做的事情,譬如工作賺錢、泡茶煮咖啡、燒飯等。這些活動不可避免。只要明白,那是相對的俗務。因此,當你的心一面放在世俗的事務灑掃房間,同時,智慧心也可以在運行之中。

有時候,咒語是引導這種功能的方法。咒本身是一種能量,但是,完全和凡俗的震波不相干。咒語絕對純淨,源自單純的慧識。因此,如果內心滋生如此純淨的智慧能量,即使在做世俗的事務,心中還是一片祥和。從這個角度來看,心好比一片海洋,即使表面上浪濤洶湧,基本上的本質是寧靜的。

要是你能夠調和慧識,就能夠把相對環境中的能量,譬如顏色、各種感官的知覺等,轉化成大樂。如此,你所覺察到的外在能量,便沒有辦法攫取你的心,引發欲望、吸引力,以及其他惡念等,你的心能夠控制使整個環境升華、超俗。運用這種導向或控制,便不會以貪著心诠釋不同的現象。所有其他相關的煩惱也都不會生起,你也不會不由自主地,隨著順逆境界上上下下。

說到了這裡,可能會產生一個經常被提出的問題:“如果你超越這些外境,把它們轉化成為其他東西,難道不是僅僅在心裡制造一些投影呢?否定現實的方法,怎麼可能奏效呢?”一般西方人都非常聰明,很容易提出這種問題。
在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先問你們另一個問題:“你們所看見的事物,真的有好或壞之別嗎?”
你或許認為你所看見的好、壞事,真的就是那個樣子。其實你怎麼知道這個是真的呢?我不認為你提得出令人滿意的答案。
你或許會說:“因為我覺得那是事實。”
但是,你為何有這種感覺呢?
你回答:“因為我親眼看見了。”
但是,問題是:“你的眼睛所見一定正確嗎?你真的一直看到真相,不會被內心的投影蒙蔽嗎?”
你會回答:“當然不能。但是,這一次,我看到的絕對是真相。”
“你怎麼知道呢?”
我敢保證,這個問題絕對得不到肯定的答案。你可能會花一輩子的時間去思索,但是,很難得到一個完全滿意的答案。不要把這些的重點弄錯了。這個問題的困難,不在於暧昧的哲學觀點,這不純粹是理論問題,是來自自己的經驗。問題在於,你並沒有見到所有現象的絕對真相。覺察不到這個層面,很難談論真相。

當我問你:“你怎麼知道自己所見是真、是假?”

你可別想著:“哇,他在給我出難題。我想只有法師自己才知道答案。”

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沒有人向你隱瞞深入的答案。唯有你去調查自己經驗到的所謂“真相",才會開始了解問題所在。

想一想,當黑人面對白人時經常會發生的狀況,他們根本沒有真正看見對方。相反地,在白人心目中所想像的黑人,是被抹黑具威脅性的形象,黑人對白人也一樣。然後,他們根據這種想法,采取僵固、先入為主的方式互相對待。為什麼這種種差別,有力量影響他們的心呢?畢竟那只是一些心理投影,和彼此的人格真相毫不相干。一切差別都出於他們看事情的方式,而不在於所看見的對象,這就是觀想。此外,他們所想像的並不是由法師教他們的,是他們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當我說建立適當的觀想,來超越相對的現實,並不是在談論迥異於人們一向所做的事情。觀想足以強烈的影響人心,用適當的動機加以淨化後,可以產生極大的益處。

經驗告訴我們,讓陽光射人黑暗的房間,黑暗立刻會消失。這一點毫無疑問,不是嗎?當你觀想釋迦牟尼佛,像是如同太陽一般燦爛的智慧,也會產生同樣的結果。這種功效自動發生,加持你的心,使你有控制力。當你對釋迦牟尼佛的觀想很強烈又清晰,而且認知佛身不是由實體的能量構成,純粹是法身的化現,也就是真正的慧觀,你這種觀想即使只做了五到十分鐘,也相當有效。不需要言語,觀想本身就夠了。

假設你走在街頭,看見櫥窗中有一些漂亮的衣服,激發你攫取的欲望,以及其他矛盾的情緒。當下你就可以把那份能量,轉化成為佛陀光明的智慧身,或者,如果懂得回應,甚至可以把那份能量融入空性。透過這些修持的方法,覺悟到你投射在這件衣服上的攫取態度,只是存在於一個煩惱的相對心中,和真相本身無關。不管你被激起什麼煩惱,都會自動消失。所有的困難也不復存在。如果你的心還困在迷妄的心理投影,想著:“噢,這件衣服真美麗,但願是我的”。那麼,這個迷人的影象一整天都會萦繞心頭。

停下來想一下,就明白這是實情。你或許覺得:“法師說了許多話,都只是臆測,沒有真實根據”。你不必盲目的拒絕或接受任何教導。相反地,把它們拿來試驗,親自看看是否屬實。我前面說過,佛法不那麼在意過去與未來,更關切的是此時此刻。所以,不妨親自試驗這些教導,看看它們值不值得。

在此,還可能生起另一種懷疑。你或許會想:“用這個轉化方法應付美麗迷人的對境,相當容易。不過碰到大的難題,我能應付得了嗎?萬一有人和我過不去,甚至打我,要如何控制呢?”這的確是重要的考驗。不過,只要充分正念、正知,即使遇到這些不愉快的情況,還是能夠轉化成為佛法的修行。

和某人或某件事陷入痛苦的關系中,首先要記住,負面的反應根本於事無補。自憐、自衛、以及敵視的態度等,都無濟於事,只會使你更緊張、苦惱。冷靜的回想一下自己過去的經驗,就會相信這是事實。負面的思想與感覺,只會帶來眼前與未來的痛苦,所以務必采取更有益處的反應。

與其陷在悲哀與仇恨,不如仔細觀察自己內心與外在的情況,並且提醒自己:“等一等,冷靜下來,這件事情也會過去的。”即使只能止住怒氣幾秒鐘,心也會稍微清醒過來,使你能夠在比較理智的狀態下,更有技巧的應付這個狀況。

記住,現在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一定有緣由。或許是過去侵略別人的業果成熟,因而受報。你應該感到安慰,這麼輕松的還掉了業債。即使這個遭遇帶來極大的痛苦,你還是可以把它當做加持。應該想:“或許煩擾我的人或事,其實是佛的智慧化身,藉這個形相令我覺悟J日果我能夠從自己所受的痛苦中,學會悲憨受苦的人,並且避免造業,帶給自己這種痛苦。那麼,即使別人讓我吃盡苦頭,也是值得的。假如人人都把我當做嬰兒一般對待,自己的情感及心靈永遠也沒有機會成熟。能夠這種想,就可能把仇恨的情緒化為感激,出自深刻的體會,真誠的去做。

這種處理逆境的方法確實異乎尋常,對大部分凡夫來說,十分天真,或是有些瘋狂。但是,對於了解佛法慧識的人而言,卻是帶來真正成長的最佳途徑。他知道,一般世俗接受的應付問題方式,是迷妄的,只會帶給大家更多的痛苦與不安。相反的,利用一切有害的情況,促使你對自己的心念,有更深刻的了解,非常有益。

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不經常和他人連系,尤其生活在大都市中,更是如此。這些關系之中,其中必然有一些是令人不快的。但是,只要我們必須繼續和別人溝通,還是盡量在過程之中學習吧。畢竟,我們還不夠完美,很多地方有待成熟,必須了解。

我所說的一切,對於配偶以及關系非常密切的人們來說,尤其真切。他們之間必然經常發生沖突,一定要很有默契,才能維系這份關系。即使其中有人故意做出壞的行為,只要另一人真誠的把佛法慧識放在心上,也不會產生問題。惡業甚至可以轉化成為佛法,使雙方都獲益。

雖然仁慈很有價值,但是不一定要甜蜜的待人,以為把“我愛你,我會對你很好”這句話掛在嘴巴上,才是在修習。或許你這麼做是為了得到對方的恩惠、保護或是得到安全感。用這種方式依賴他人,永遠無法發掘、開展自己的能力。不要以為自己無能,人心的特性,就是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唯一需要的,就是在行動中表現出來。與其用令人沮喪的方式,诠釋自己的處境,不如利用它們來增加自己的智慧。這樣,便能夠把不愉快的狀況,轉化成永恆祥和的解脫道。稱這種方法叫做——“轉化逆境為證悟之道”。

遭遇不愉快的事情時,人們通常會說:“多麼可怕啊!”如果深入的探究,一再問自己,這種情況為什麼那樣可怕?最後一定找不到令人滿意的答案。沒有人能夠證明,事情天生“可怕”的。凡是凡夫心感到可厭的事情,都可以用佛法的慧識,把它轉化成有效的修行之道。這是絕對辦得到,而且所有人,尤其是住在大城市的人,迫切要它。人特適合聽這種轉化逆境為順境的教導,在科學文明比較落後的地方,人們可能難以了解東西怎麼能夠互相轉化。但是,教育制度,十分強調研習外在環境變化的各種循環。因此你們聽到藉轉化內在的心態,影響情感生活時,至少可以從知性上了解,為什麼這是可能的。

大部分人都為別人工作。這提供許多機會,去利用可能變得困難與無聊的情境。早晨去工作之前,應該重新肯定自己的動機,憶念苦本質上無所不在,對所有眾生生起悲心。然後,回向自己一天的能量,利益其他眾生,把自己工作當做特殊承諾的那份能量,下決心盡量勤勉地做事。有了這樣穩固的基礎,開始工作時,便不至於陷入偷懶、無聊或厭惡。了解到工作沒有效率,欺騙老板,在財務或其他方面都沒有好處,就會用使老板和自己都高興的方式,做工作。抱著這種態度,日子會過得非常值得,有目的,不至於無意義的浪費時間。

當今有許多人,對於各種運動,非常感興趣。這些活動是為了使我們更能掌控身體而設計的,可能非常有益。不過,努力控制自己的意念,因而利益其他眾生,才是更有價值的運動。運用這種修心訓練,能夠獲得偉大的成果,包括成佛。最有效應用這種訓練的方式之一,是把所有凡俗的情境使它成為修行之道。

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有一個老人,很想學佛。不幸,他非常遲鈍,佛陀的教導,連一句都不能了解。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對於這個老人什麼都學不來,感到十分失望,認為他無藥可救。僧眾一個接著一個的拒絕老人,使他傷心的認為,除了投河自殺,結束這個可憐生命之外,別無他法。釋迦牟尼佛以無可比擬的洞察力,曉得即將發生在老人身上的情況,立刻派遣一個最親近的隨從,前去勸解老人,告訴他,佛陀打算親自教他一個修持法門。這位沮喪老人被帶到佛陀面前,佛陀慈祥的說:“你不必接受詳細的教導,課誦或背誦倡頌。你的修行法門就是清掃廟堂,盡量維持整潔。當你掃除灰塵時,默想掃掉塵埃!消除臭味!你能夠做到這樣,就夠了”。

有了這個非常容易實行的法門,使得老人受到鼓舞,熱誠的展開工作。他每天都會清掃廟堂,背誦他得到的口訣。有一天,他和平常一樣,清掃廟堂地板上的灰塵時,開始思維:“我覺自己現在了解,‘掃掉塵埃’真正的意義了。塵埃不在身外,而在內心。惡臭不在廟堂,也是在我的內心。我應該清掃的的不是廟堂,而是自己的心。”轟然一聲,這份頓悟很強勁的破除他的煩惱,使他立即悟入整個佛道的奧義“四聖谛”,片刻間從一個無知的清道夫,變成了高貴、榮耀的聖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開發佛法的慧識,並不需要得到許多詳細的資訊。需要的是,凡是你學到與所經驗的一切,都直接融入心中,並且立刻用行動表現出來。這樣,即使你只聽到一點點佛法,也能夠完全打開你的心。最重要的,不是你學到什麼,而是你怎麼學。老人受持了可以想見的最簡單的教導,因此,一了悟到關連到自己的生活,他立刻獲得非常高深的證悟。

同樣,你應該把自己所覺察到的一切景象、聲音、氣味等,都轉化成為佛法的慧識。這樣的做法,比起情緒化地攫取或拒絕自己的遭遇健康多了。如果你見識廣博,能夠把內外在環境中一切的事情都統合為一體,生命會非常值得。不會懷著瞋恨、執著與無明污濁,觀看世界,萬事都顯得明激、清淨。

許多時候,你所覺察到的混沌,大半出於自己的投射,而不在對境本身。譬如,走在街道上,你認為街道上擾攘的活動是污染的現象。其實,這不一定是事實。匆忙擁塞的交通與街道事件,啬你的不安全感,使每個行人都像在對別人生氣。然而,如果停滯不前下腳步來和人說話,你很可能發現,他的心和你一樣。你只是根據瞬間即逝的印象,做了膚淺的判斷,認為城市與行人懷有敵意。

人心充滿了許多類似的錯誤觀念。有些人認為,錯誤觀點的本質是哲理,通過學習才會產生。其實,一般而言,並非非如此。錯誤的觀點不必從一個心轉移到另一個心,也不靠一系列復雜的錯誤推理。相反地,一旦業力與煩惱牽引心識,投入染污的身體,心識便沉浸在許多錯誤的觀點之中了。譬如,相信這個“我”是獨立、自給自足的個體。這些錯誤的信念,不靠言語或是哲學的思想。事實上,剛好相反。唯有煩惱心要在意識層次自我表達時,才運用言語來傳達扭曲的見解。所以,不要以為你在學校裡從來沒有學過哲學,內心就沒有錯誤的觀念。

觀看自己的心,以便發現心中的煩惱,很有意思,不是嗎?運用佛法的慧識考察事物,永遠不會感覺無聊。看見心念非常迅速的創造新情況,再對它起反應,很神奇。更妙的是,掌控整個過程,看見每件事很容易就可以轉化成修行。不管有沒有工作,許多人覺得,人生已經沒有值得去做的事情了。佛法的智慧會讓你永遠沒有閒工夫。你一直要留意自己的心,忙著學習新東西,而從中獲得永遠實用的知識。這種知識來自自己的人生經驗,不同於學生從書本中獲得知識。能夠從書本以及自己的經驗學習,固然不錯,不過,後者很顯然更有價值。

生而為人真是非常幸運,具有寶貴的能力,懂得運用明辨對錯的理解力。你與狗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你能夠檢驗自己的行為,而狗卻不能。因為你能夠判斷自己身心的行為是否健全,使你有大好的機會與責任,看清自己的過錯與短處的本質。雖然這比注意別人的過錯,來得困難許多,要是能夠發現並根除自己的弱點,非常有益,倘若不利用這個稀罕的禀賦,反而盲目又糊塗的隨順自己的本能,多麼可惜!無論是好或壞的遭遇,都應該盡量用佛法最純淨的慧識,設法把萬事轉化成導向永恆安和的成佛之道。

我在前面指出,西方人到東方跟法師或上師學法之後返鄉,會面臨幾個問題。或許你會懷念過去修法的儀式,覺得少了它就無法有效的繼續修法。譬如,東方人往往在重要的場合舉行法會。在這種法會中,經常用鼓、铙钹、以及鈴铛等法器,配合特殊經本的唱誦。儀式是在佛壇的前面舉行,佛壇上陳列著諸佛聖眾的照片,經常精心擺飾的蠟燭、水供、香、油燈、成盤的食品和佛像。這種法會可能非常吸引人,使人很容易便認為是修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普迦”(PUJA),是梵文,意指“供養”。為何要供養他人呢?通常,是為了取悅對方,使他歡喜,這是比較低層次相對的诠釋。從佛法來看,供養有更深人的涵意。當你把一切都轉化為美好的景物、聲音、氣味等,並且在法會中,供養給圓滿證得一切種智的表征,你自己才是受益者。透過法會儀式,把自己的能量導向菩提心,使自己更接近永恆喜樂與安和的悟境。

總之,你必須了解供養的心要。真正的供養,不在於唱誦,也不是你細心放置在佛壇上的水果。能夠使你的心更接近永恆的喜樂,並且消除迷惑與焦慮的行為或禅思,才是真正的供養。因此,不要以為沒有法會可以參加,就不能修法。法會不一定需要鈴铛的叮叮噹噹聲,或是铙钹的撞擊聲。你的一切作為,甚至包括飲食,都能夠轉化成供養。一切不外乎清淨的動機。

每當你感覺口渴,伸手去拿水或是其他飲料時,檢查一下自己的心念。不要無意識的大口吞下飲料,應該先返照一下內心,然後供養飲料,以便成就圓滿的佛果。如果你學過嗡、阿、吽的加持咒語,不妨持這個咒。即使你沒有學過這個咒語,在內觀自己心時,還是可以把這杯水轉化成最純淨的甘露。把自己所喝飲料的能量導向高超無私的目標,自然會得到有力的加持。這個轉化過程不過花費幾分鐘,卻和一個冗長的法會一般有效,使你的心升華,超越凡俗心的層次。

龍樹菩薩說過:“我們不應該把寶貴的人身用在沒有價值的目標上。”因此,當你滋養並照顧自己的身體時,不要出於虛榮心,希望吸引別人的注意力。相反地,維護身體健康與活力,是為自己與他人謀求最大的福利。依循修行的道路,以達成最高目標,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一定要把所有進入體內的能量,轉化成永恆安和的佛道。

要適當運用能量,最好的方法是,隨時隨地對自己的處境,保持正知、審慎。只要能夠以完全正知,審慎的做,單純的行為也會成為佛法。譬如,飲食的時候,要留意神經系統內被觸發的覺受。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並沒有外在的供養,禅修本身就是供養。同樣,飲食的時候,能夠保持和桦修時一樣警覺的話,那麼,所有的行為都會變成法供養。

從事任何活動,都會激發內心的感覺與感官的覺受。當它們湧現時,不要立刻想:“這是好的或這是壞的。”這種自發的反應只會滋生困惑,蒙蔽事實的真相。應該設法留意這些感覺與覺受,以省思的慧識加以審察。這樣,便可以培養出警覺的習慣,使你的心更清明,比較不會分心。

為了對自己的言行保持完全的自覺,多少必須約束自己的舉動。吃東西的時候,最好別說太多話。單純的事情談談無妨,復雜的話題,需要費心思考,留待稍後再說,否則,你的心會從一個想法跳到另一個想法去,不能專注於吃的感覺,反而會漫游世界陷入困境、混亂中。因此,如果你想保持環境的平和,最好少說話。

然而,吃完東西,要討論事情的時候,應該把心放在那件事上面,同樣保持完全正知。注意當下發生的事情,不要去想剛才吃的那餐飯,或是下一餐。而且,不要無意義的唠叨,每一句話都改變主題。這只會促動根深蒂固的散亂習性。無數的過去生中,我們的言行一直心不在焉。不留心當下的實況。因此,我們無法掌握任何情況的全貌,由於心念不集中,每件事情似乎都攪在一起。所以務必要修心。開始實行時,不妨先專注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要被不相干的想法或幻想分心。學校經驗應該已經使你深知專心的重要性。要是學太多科目的話,很難把任何一科讀好,能量分散,變得太薄弱,使你沒有辦法真正了解所學的東西。但是,如果你一次只專心學一門課,就能夠對這項科目產生清楚、鮮活的印象。所以,你必須掌握控制自己的心路歷程,不要讓你的心被帶到一個接著一個的思想。

把這份控制力,延伸到自己所有的行為,自覺的引導身、口、意,不要懶散被它們牽著走。盡量專心一意,統合自己的所作所為。這樣,對你的心很有好處,會減少沖突與困惑,使你能夠擺脫過去壞習慣的窠臼。這些習慣只會使你受苦,所以一定要盡可能培養警覺力與正知力,加以對治。

前面講的,有關睡醒、工作、以及吃喝的開示,也適用在睡覺。人們人睡時,大都帶著失控,甚至是擾亂的心。睡覺時保持正知,比心思散亂好太多了。如果能夠在床上禅修,非常有益處,這樣,整個睡眠都能夠轉化成佛法的智慧。在大乘廣博的教法中,對於如何利用睡眠與夢境,獲得最大的益處,有詳盡的解釋。在此只需說明,睡前專注心念,可以保證自己睡得安寧、有益。

許多時候,過完特別興奮的一天之後,你會想:“我就是睡不著覺,怎麼辦?”白天的能量,把你的心拉到許多不同的方向,它們仍在心中回響,使你根本不能入睡。在這種擾亂的情況中,可以靠禅修來集中心念,把心靜下來,你就能入睡。有許人從過去的經驗,就知道這是事實。甚至在白天,你不是也經常在禅修時睡著了嗎?

等待人睡時,應該仔細檢查,看看自己心中是被什麼樣的意念占據。你在白天裡可能非常覺察自己的行動,但是,如果睡覺前沒有審察自己的心,你浪費掉已經創造出來正面能量。在夢中可能生起的污染,會把白天獲得的正面能量抵消使你醒來時,思緒中充滿惡念(——或者至少是消極情緒,毛堃錄入時注)。

必須平安入睡的理由之一,是因為夢境比起清醒時,更有力量而有效。你或許不相信而認為:“白天我能夠意識到目己的言行,完全開放,身心兩方面,對一切都能夠有所體驗。但是,到了晚上,心只是在做夢,創造心理的投影,這種無意識的狀態,怎麼可能心較有力量呢?”

我這麼說的理由是,雖然你可能認為,自己在清醒時,注意力完全貫注在某件事情上面,其實,你的其他感官仍然開放,對於沖突的意象,會加以反應。然而,在夢中,你的五官知覺、眼見、耳聽、鼻聞、舌嘗、身觸等,都不再活躍。譬如,夢中所見,是靠心眼而不是用肉眼去看。一旦你不再被感官的知覺分心,內心自然會定下來,而且具有很大的能量。因此,在夢中生起的貪心,比起白天偶然升起的貪著,效果將更加強烈,會在心中留下更深的習氣。當然,如果能夠在夢中專心修行一個法門,也會帶來同樣的效果。

我所說的這一切,你們一定要親身考察它的真實性。不要因為這些話是法師說的,就相信了。不管在白天與夜晚,都要試驗,看看掌握控制心念,帶來什麼樣的效果。如果真誠的去修,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會體驗到顯著的效果。所以,不妨當下就開始,如果你以正確的態度試驗佛法慧識,便不會急於達成最後的目標。沒有必要緊緊執著自己的修行,認為:“如果不能立刻得到覺悟,我就要自殺!”不要替自己設定最後的期限,這只會使你氣餒。只要對自己的行為保持正念,並且盡量保持清淨動機。這樣,自然會達成目標。

我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在你們的知識大海中,奉獻一滴小水珠。希望你們都能運用佛法的智慧,在自己的生活中實修,這是最值得做的事情。

謝謝!謝謝!非常謝謝。



摘自 堪忍尊者著《智慧的能量》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