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孝養父母,不但六度全了,普賢菩薩十願也圓滿
在布施供養裡面,一切事相上的布施供養,《金剛經》上四次比喻,以大千世界七寶去布施供養,以無量大千世界的七寶去布施供養,或者是以無量身命去布施供養,都比不上法供養。原因在哪裡?事相上的供養不能開智慧,不能開智慧就不能解決生死六道的問題。法供養能幫助人開智慧,能幫助人了生死出三界,這是真實的,這才不假。所以,會修的人他懂得要修法供養,法供養裡面包括的范圍非常廣大,千萬不要誤會只限於我們講經說法是法供養,我們印送經書是法供養,沒錯,那是法供養許多環節裡面的一環而已。最重要的法供養,《行願品》裡面講得很清楚,第一句就說「如教修行供養」。釋迦牟尼佛對我們是法供養,《金剛經》一開頭,他做個樣子給我們看,讓我們從這個樣子裡面去體會、去反省、去覺悟,這才叫如教修行供養。所以我們如教修行,依照佛所講的去做,要知道,是做給眾生看的,這就是實行佛對於一切眾生的慈悲教學。 譬如這部經上常講的,最初下手在哪裡?持戒、修福,這是落實到生活上。持戒的意思就是守法,就是教我們在世間要做個規規矩矩的人,堂堂正正的人,心正、行正這是守法。修福,從《金剛經》的綱領,就是教我們修六度,每一樁事情都是六度,穿衣吃飯都是六度。譬如講到修福,福裡頭的根本法是三福,三福第一個是「孝養父母」。我們懂得孝父母,這個念頭就是智慧,你智慧開了,因為你知道孝養。每天對父母衣食住行的照顧,這就是布施,你就是行菩薩道,就是行布施波羅蜜。財供養,財有外財、有內財,外財是衣食住行的照顧,物質生活的照顧。你必須用你的勞力去照顧,勞力是身體,你必須想許多方法去照顧,那得用腦、用思考,這叫內財,內財、外財在修布施供養。照顧得很如法,有條不紊,這就是持戒波羅蜜。跟老人相處,細心、耐心、恭敬心,這是忍辱波羅蜜。每天每年我們都在求進步,希望生活品質都能提升,更希望自己的清淨心能增長,這是精進波羅蜜。外面一切事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為外境所動,外不著相、內不動心,禅定波羅蜜。 諸位想想,從一個孝養父母,是不是六度都全了?不但六度全了,普賢菩薩十願也圓滿,這個我們就不必再細說,細說說這一點兩個小時也說不完。你才曉得佛門當中,一一行法裡面都含一切行法,所謂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菩薩行、菩薩道在哪裡去修?就在日常當中穿衣吃飯,就在你每天工作對一切人、對一切事,這裡面就是菩薩道、就是六度萬行、就是普賢十願,你怎麼會不快樂?你怎麼會不幸福?自己認真做到,旁邊人看到,就是化他。我們做出一個很好的榜樣,別人看到心裡生羨慕,他就會去反省,為什麼他的日子過得這麼快樂,過得這麼充實,我為什麼過得這麼煩惱,過得這麼旁徨?引發他、啟示他,讓他去反省,讓他去覺悟,讓他來學習,這是身教。所以佛法不是在口頭上,是實際的生活,佛法跟生活不能脫節,《金剛經》一開端就從這裡發起。《金剛經》如是,所有一切大小乘經典,哪一部經典不如是?所以,有人要問佛法是什麼?確實,最正確的答案,佛法教給我們過最真實、最幸福、最快樂、最美滿的生活。世間教育固然好,還有很多所學非所用,大家在學校裡學的東西,現在在生活上你能用到幾成?大多數用不上。佛法教育不是這樣的,一字一句統統用得上,你要說用不上,那你沒搞懂、沒搞清楚,你不會用,一句廢話都沒有。 摘自 金剛經講義節要 (第五集) 1995/2 美國聖荷西 檔名:09-021-0005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