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權:怎樣令福德、清涼、榮譽、財富、一切美好願望皆以實現
方海權:怎樣令福德、清涼、榮譽、財富、一切美好願望皆以實現 人若是貪求越多,煩惱會越多。得到越多,越是放不下。 心若是有煩惱而且放不下,對於無限美麗景色無心去賞。 有的人得到了財富,亭台樓閣,設置得非常美好。而當他人坐在此地時,根本無心去欣賞這一美麗景色。心總是胡思亂想,無心賞景,想到了其它很多事。 當未發財時,想到有一日發財了時,設置一個非常好的環境,會非常開心的。但當發財了以後,創造了環境。而當他得到了,根本不是原來所想那麼清心。因為他此刻的心繼續在打妄想,在打更高一層的欲望,對於目前已經非常好了。而當他坐下,根本無心去欣賞目前的一切,這就是由於貪求的原因。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知足。在得到了這麼多,而依然沒有歡喜之心,因為不滿足故。我們只有知足感,才有快樂感,對於生活才會充滿美感。 因而不是得到了很多才會快樂。只有一種知足的心才會快樂。樂於助人而自得其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心放得下,清涼,而靜心下來,安樂無比,才是快樂。 只可惜眾生顛倒迷惑,不能覺醒。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是菩提。因而凡夫與諸佛之間的對比:在於凡夫,執迷不悟,諸佛在於,常悟常覺。 而眾生心去佛甚遠。行到了非常遠,迷路了。而不覺醒,而不回觀返照,而不回頭是岸。若能回頭是岸,即菩提湧現而生,智慧湧現而生。 攀枝水中映花紅, 岸上芳容柳色豐。 和暢無生歡慶日, 時常百葉送春風。 "攀枝"即是木棉花,木棉花在水邊,水中映出了美麗的紅花,照耀到了岸上一位體態豐盈柳色之人。在這時候非常和悅暢懷,得證了無生法忍。是值得了慶祝的日子,更能常常把將春風送給了百葉,送到了千家萬戶,令所有的眾生都得到利益。 "水中映花紅"即是回觀返照。"芳容柳色豐"即是心明見性。 在明心見性,證悟無生法忍的情況下,才能把將所有一切美好,以及福報和智慧送給了無量的眾生,使求同沾法益,同圓種智。百葉送上了春風。 我們學習佛法,即是學習放下,學習遠離煩惱,學習禅定,使內心歡樂。 外離相為禅,內不亂為定。在內心感到非常充實,內心感到喜悅,不著任何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定力。 祖師說到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迷惑埋沒以久的心,不要驚怕。我們的佛性依然存在,諸佛在我們心上未曾離開過。佛祖對我們說,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眾生如來之藏常住不變。 我們眾生如來藏心常住不變。如來未曾離開過我們半步。我們每個人都具佛性,都可成佛,都有因緣,遠離煩惱,得證菩提。 因而從心深深的領略過,是不死堅決修行之強念。一定會賦予我們無量幸福之感。 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們應懂得淡泊名聞利養,富貴由天,平安第一。這是修行人的一種本色。 有碗粥吃,有張床睡,有句佛念,已經很好了。有一碗粥可以吃,有一床可以睡眠,有一句佛號可以安心的念。已經非常好了,已經非常滿足了。 人生越多的追求,只是玩弄自我極不開心而己。如能安心,安靜的修行,快樂無比。非常好。 一路輕風稻穗香, 山栾色美覺清涼。 無聲喜雀凝神聚, 勝過千言萬語揚。 當我們在靜修之中,在靜境之中,體會了輕安的感覺,體會了清涼的感覺,那一種禅的味道,超越了世間很多五欲之樂。這就是古今中外無數的人之所以喜歡修行,其中具足美好的魅力之處。 因而學習佛道,必須懂得如何的自修,習修。啟發自我的智慧,令自我心身得到禅悅,以及禅定。 而對外心懷慈柔,心懷若谷,去利益萬眾,使大家在我們修行得到的法益傳給大眾,使大家同時也得到法益。這就是青色之蓮華:花果齊開,福慧齊來。 很多人以為放下了,就什麼都沒有。其實放下了,才是真正的具足福德,具足萬法,使萬法能夠圓滿。因為放下的是煩惱,提起來的是無上菩提佛果,福慧雙全,音聲相貌極為殊勝。 在我自心的淡泊名利,清淡的過日子,清淨的修行。而對外的以財施與眾生,以物品施與眾生,以法之益施與眾生,以令眾生而無畏之語言施與眾生。在這種情況下,我等哪裡不會得到大福慧。 我們這樣修行,好比蓮花出污泥而不染。而花開了,也同時結果,小小蓮花,含蕊時裡面已經結下了蓮只,已經結果了。當花蕾慢慢地長大了,直至開放的時候,裡面的果也同時長大了,非常清甘。 當修行修的如法,懂得如何修。美麗的蓮花會非常快長成,而且長的非常好。 修持一下子,即是九蓮種子。利益一下眾生,即是成佛正因。 我們會令這個念頭,念念相續,心心相記。一直傳下去,具足這樣的心靈是無比的殊勝的。 當五祖見到六祖慧能大師時說:你要求什麼,你來做什麼的時候。 慧能大師這樣回答:唯求作佛,不求余物。 其實,若能作佛,所有世界上三千大千世界,以及遠到無量世界的一切福報已經具足了,其它都不求而得,還有什麼值得去求呢! 因而求到了佛道,就得到了一切。 這一切包含了福德,包含了永恆的快樂,包含了我們所有一切之所求應念即至、清涼、榮譽、所有一切美好的願望皆以實現。 那些求不得,生離死別,怨的在一起,相愛離別,不再復存。只有心安理得。 而大師所講的唯求作佛,不求余物。換句話說,若作為佛,萬德皆己莊嚴矣,萬福皆己具足矣。在萬丈光輝的照耀下,我們的蓮花會開得更加美麗的。——摘自《一枝一葉總關情》2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