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語分幾類?“善意的謊言”有沒有果報呢?
以真誠之心,行信義之事,即為誠信,誠信是基本的社會道德范疇。出於保護自己或謀取利益的需要,人們在社會交往中不知不覺就會有撒謊、表裡不一的言行。佛教五根本戒之一的不妄語戒,就是提倡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一諾千金。 妄語分幾類? 妄語就是不實之語,不實之語就是妄語,它不會因為是善意的就變成實語。但我們也不用為自己一次善意的妄語而耿耿於懷。 妄語有大妄語、小妄語、方便妄語三類:於聖道中,未得言得,未證言證,以诳愚眾生,以取利養,皆名大妄語,其罪很重,死後當入阿鼻地獄;未以大妄語欺騙人,其余的一切欺诳,都屬於小妄語;所謂“方便妄語”,即是人們平常說的善意謊言,比如有親人朋友得了不治之症,向病人隱瞞病情。 “善意妄語”有沒有果報呢? 如是因如是果,萬事皆有因果。只是因果屬性不一樣,有善、惡、無記(不好不壞),如真心為了他人利益,而說方便善意妄語,其果報甚輕,發露慚愧即可。但若誹謗三寶,污蔑他人,為自己獲利而妄語,其果報死後必墮三途惡道。 佛教教義和戒律對提高人們的精神素養、糾正社會風氣有著重要作用。不妄語不僅僅是佛教五根本戒之一,也是社會誠信之基石,正如太虛大師所言,“小之可以成為自修之正人君子,大之自覺覺他化社會為良善,化世界為太平”。
:佛教知识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