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雲:無量壽經第20集文字版


 2018/7/10    熱度:6239    下載DOC文檔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彌陀佛!

  請看下面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

  法藏比丘說: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一心專念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發菩提心,信心堅固不退轉,以持名念佛來培植功德之本,再以至誠心回向求生極樂世界,沒有不滿願的。如果這個人,過去生中造有極重的罪惡,聽到阿彌陀佛名號,立即悔改過失,受持經典的教誡,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此人命終不會再經歷三惡道,立即往生到我的國土。如果不是這樣,我就不成佛。

  看下面幾個詞語:

  “系念”是把心專注一處叫系念。

  “植眾德本”:“植”是培植;“眾德本”,眾多功德之根本,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 植眾德本” 就是指持名念佛。

  “遂”:滿願之義。

  “宿惡”:過去多生的惡業。

  “悔過”:知恥改過。

  “道”指成佛的正道。

  “作善”:做一切利益眾生的事。

  “便持經戒”:“持”是奉持;“經戒”就是經典裡面的教誡。能受持佛經上的教訓,就是“便持經戒”。

  “更”:經歷。

  這一段經文的前十句,可以看作是第十二願到第二十願的總結,增強我們的信念。

  〖十方眾生〗

  自然是包括我們在內的。

  〖聞我名號〗

  是信解。

  〖系念我國〗

  是願行。

  在這裡說一說,佛法裡不需要讀誦大乘經典的有兩種人。哪兩種人呢?

  一種人是上上根人。因他聞佛說法,就大徹大悟了。六祖惠能大師就是這樣的。

  另一種人是下下根人。佛說的他完全相信,他不懷疑,他不需要麻煩,簡簡單單的一句阿彌陀佛佛號,一念到底就好。比如說,鍋漏匠就是這樣的人。但是我們可以再往深了看一看、說一說,鍋漏匠真的是下下根人嗎?下下根人怎麼能一句佛號念了三年就成就了呢?只是說在人們的眼裡,他好像是世間的愚人,實際他是智慧過頂。

  這兩種人是決定成就的。

  難就難在既非上根,又非下愚,這種人是最難辦。所以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都是為這種人在講經說法,佛講千經萬論都是為中等根性的人說的。這就說明,讀誦大乘經典是多麼重要!你才真正體會到佛號功德不可思議。

  中等根性的人需要讀誦大乘經典。通過讀誦大乘經典,明理、開悟,這是必須的。

  看下兩句經文:

  〖發菩提心。堅固不退。〗

  “發菩提心”,大家都知道什麼意思,重點說說“堅固不退”。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除求生淨土之外,決定沒有第二念,這才是“堅固不退”。

  〖植眾德本〗

  “德本”是什麼?就是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一心念佛是萬德之本。“一心念我,晝夜不斷”,這就是“植眾德本”。“植眾”是比喻。

  〖至心回向〗

  這是真誠之心,一個方向,一個目標。

  〖欲生極樂。無不遂者。〗

  就是沒有一個不滿願的,萬修萬人去。

  我們同修們,大家在一起共修,一定要明了,我們要成就自己,也要成就大眾。這就是無量的功德。決定不可以有破壞自己、又破壞別人的念頭。如果你存這樣的心,決定是墮阿鼻地獄的。

  比如說,你到了一個淨宗的念佛道場,你到這兒是來干什麼的?你是來成佛的還是准備墮阿鼻地獄的?來到了念佛道場,不好好念佛,整天胡攪和,搞是非人我,你說你不墮地獄誰墮地獄!

  我們現實中確實存在這種現象。同修們多了,聚在一起,龍蛇混雜,有真修的,有假修的,還有攪和的。所以說,如果真修的人多,問題還不嚴重,少數人是害群之馬,多數人還不至於受到傷害。如果是假修的人、攪和的人多了,那問題就嚴重了,這個道場就會非常脆弱,就會被攪亂、被破壞。那麼,你說攪和道場的人、破壞道場的人,他的罪過是不是無量無邊!造作了無量無邊的罪業,能不墮阿鼻地獄嗎?!

  我們現在的正法道場,一定是蒙諸佛護念、龍天護佑。你只要在這個道場裡起一個惡念,想破壞道場,自然有護法神會給你遷單,你在這裡住不下去,你住在這個地方,渾身就不舒服。因為每一個道場都有它獨特的道風與學風。

  我聽說某某道場,有些人想去那裡修行,連山門都進不去。為什麼?看得見的、看不見的護法神擋著不讓進。所以,有的同修跟我說,真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去了一幫人,就誰誰誰、誰誰誰進不去山門。我就笑了,我說那是因為護法神看你不合格,不讓你去。

  還有的進了山門也安排住下了,結果半夜讓護法神把他從屋裡給掀到外面去了。你說這是誰干的?不是護法神是誰!

  所以說,我們到哪一個道場,就要遵守哪一個道場的規矩。如果你真不合格,那個道場你想住,你也住不下去。

  下面一個詞是 “宿惡”:我們這一生造的、過去生生世世所造的都叫做宿惡。大家不要誤解,說宿惡是指過去生中造的,這裡說得非常清楚,這一生造的和過去生生世世所造的,都叫宿惡。

  慈雲灌頂大師在《觀經直指》裡,明白地開示我們,所有一切經法消滅不了的業障,這一句名號悉能消除。注意“悉能”兩個字,就是全部能消除,一點不剩。真是佛號功德不可思議!

  下面兩句經文:

  〖聞我名字。即自悔過。〗

  什麼是忏悔?念佛是真正的忏悔,念佛就是“悔過”。

  忏悔不是後悔,大乘佛法決定不主張後悔。為什麼?因為你後悔一次就等於再造一次。想明白沒有?說我做什麼惡事我後悔了,你後悔一次就再造一次,後悔兩次就再造兩次。你為什麼不造阿彌陀佛呢?你非得要造這個後悔呢。

  所以說這個法門,真真實實的妙不可言。這就是念佛滅罪,念佛消業,念佛消災。念佛是真忏悔,這個道理知道的人不多。

  〖為道作善〗

  “為道”是自行化他;“作善”是幫助一切眾生學佛成佛,幫助夠條件的同修弘法。

  講台上講經,講台下服務,功德完全一樣,這叫平等法。所以,護持的人對講經的人不嫉妒,講經的人對護法的人絕不傲慢、絕不輕視。這是正確的。我們只有一個目標,自己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團體弘法利生,把念佛法門、把《無量壽經》發揚光大。

  〖便持經戒〗

  就是讀誦勸進,天天要念經。

  念經有兩個目的:

  一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

  二是依教奉行。

  〖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

  這一句是這一願的主旨,命終之後決定不會再墮三惡道。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如果這一願不能圓滿的話,法藏比丘誓不成佛。那麼我們看,現在法藏比丘,在西方極樂世界已經成佛十劫,可見這一願也兌現了。

  下兩句經文: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

  這是第二十二願:“國無女人願”。

  法藏比丘說:

  我作佛時,我的國土之內沒有女人。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女人,都與佛一樣,具足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極樂世界為什麼沒有婦女?我不知道有多少同修知道。為什麼極樂世界沒有婦女?一定是阿彌陀佛在修因的時候,看到許多世界有男生、有女生,鬧了許多不愉快的糾紛。他看到這現象以後,他就決定,他的國土不收女生,只收男生,這就省掉了很多麻煩。

  因為阿彌陀佛參觀、考察了許多剎土。這個世間因男女糾紛所造成的困擾,所造成的業障,所造成的果報,是其他任何造作都不能相比的,這是事實。阿彌陀佛的佛國土沒有女生,真是太有智慧了!

  記得有這麼一個笑話。我的一個好朋友也是學佛的,她的丈夫不學佛,但是他也不反對他的妻子學佛。有一天,我們在一起聊天,說西方極樂世界如何如何美好。然後我這個好朋友的丈夫就問了一句: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女人,有沒有美女?我們都笑了,我們說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人,只有男人。我好朋友的丈夫就說,那個地方我可不能去,沒有女人去那干啥。所以我們每個人對每件事情真的是認識不同,思惟不一樣。你看在一起閒聊,說的不是什麼笑話,那可能也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下面一段經文:

  【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

  這是第二十三願:“厭女轉男願”。

  這個可能就能解決我們同修們心中的一個疑惑,說那怎麼辦呢?西方極樂世界不收女生只收男生,我們這一生得的是女生身,那我們也去不了啊。不用擔心,阿彌陀佛有辦法解決。

  法藏比丘說:

  我作佛時,若有女人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得到清淨的信心。再以淨信發菩提心,厭惡憂患女身,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此人命終,立即轉化為男子,來生我的國土。

  我們先看看下面幾個詞匯:

  “清淨信”:沒有染污、沒有懷疑的信心,叫“清淨信”。

  “厭患”就是厭惡、憂患。

  這一段經文內容好懂,重點說說“得清淨信”這一句。

  什麼是“清淨信”?

  第一,決定沒有懷疑。

  第二,決定沒有染污。

  這樣才是清淨信。

  我們再來說說什麼是“染污”。

  今天的社會染污太可怕了,所接觸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在你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染污。洗都洗不干淨。可以說各種各樣的染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比比皆是。

  我記得我在送往生的過程當中,曾經遇到這樣一個例子。這是一個同修的母親往生。往生之後,因為她的幾個姑娘還比較信佛,她的姑爺不信佛,所以對於我們去送往生、念佛很反感,出來進去,把那個門摔得啪啪響。我們這些人呢,反正你摔你的,我們念我們的。

  那些人就說,“這是干啥,一天嘟囔嘟囔的,念三天還不把人念臭了?”

  因為那是八月份,確實天氣比較熱,我們也不給他解釋,我們還是念我們的。

  到了二十四小時,給老人家擦身、換衣服,這時候她其中有一個姑爺,就是摔門摔得最厲害的那個,擠吧擠吧就擠進那個屋去了。我當時在外面坐著念佛,我就知道他的想法是:我進去看看,如果要是不好,我就把你們罵出去。我估計他可能是這種心態。

  我就拿眼睛瞄著那個門,我看他什麼時候出來,然後看看他是什麼表情。一會兒,他就從屋裡出來了。

  走到我跟前說:“劉姨,我媽怎麼比生前還漂亮!她怎麼變成男人的模樣了?”

  因為我沒有進去看,我說:“什麼樣?”

  他說:“我媽原來不是老太太嗎,她是老太太樣啊。剛才我一看,她變成男人相了。” 說眉毛特別濃,原來白頭發多,他說現在白頭發都幾乎沒有了,是一個男人的相貌。

  我說“是嗎。”

  這個時候,就這一個相貌的改變,把她這個姑爺心態給改變過來了。就從那一刻開始,他再來回出來進去不再摔門了。你說靈不靈?

  所以這裡說,女人,如果你走的時候,你厭患這個女身,你就可以化為男子身去西方極樂世界。你說,還有這麼好的好事情嗎!

  看下面一段經文:

  【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二十四願:“蓮華化生願”。

  法藏比丘說:

  我作佛時,所有世界,所有一切眾生,凡是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從七寶池的蓮花中化生的。以上三願若不能實現,我就不成佛。

  這裡的以上三願,是指“國無女人願”“厭女轉男願”“蓮華化生願”。

  “諸眾生類”是指九法界一切眾生。

  “蓮華”就是蓮花。

  這是清淨受身,沒有胎生之苦。

  胎生之苦,苦不堪言。佛在經典裡告訴我們,神識去投胎,是和父母有緣,就是前世有緣,這一世他才來你這裡投胎。這個緣,就是說前世是什麼緣呢?有四類:報恩、報怨、討債、還債。跑不出這四種緣。認識了這四種緣,問題看明白了,怎麼辦?趕快放下吧!不要再被親情纏縛了,念佛成佛重要啊!

  現在孩子們來到父母這來投胎,就眼前我們所接觸到的,很明顯,報恩的少,報怨的多;還債的少,討債的多。我們看看我們自己家,看看你的左鄰右捨,看看你的親朋好友,是不是我說的這種現象多。

  下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

  這是第二十五願:“天人禮敬願”。

  法藏比丘說: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聽到阿彌陀佛名號之後,就能發起歡喜心,深信愛好念佛法門,並虔誠禮拜歸依,用清淨心修習菩薩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大行之法。他們雖然沒有發願求生淨土,他們的行持已經獲得諸天世人的尊敬。

  先看看詞匯:

  “歸命”就是全身心的歸依。

  “菩薩行”:在這應該念菩薩行(hèng),指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等自行化他的清淨行。

  看下一段經文:

  【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

  這是第二十六願:“聞名得福願”。

  法藏比丘說: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如果聽到阿彌陀佛名號,生起歡喜心,深信愛好,如果沒有發願求往生,在他壽終之後,也能生到尊貴家,得諸根無缺、相貌圓滿的大福德果報。

  什麼是“尊貴家”?“尊貴家”就是好善好德積善之家。

  “諸根無缺”指六根沒有缺陷。

  下面看這三句經文:

  【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三句是第二十七願:“修殊勝行願”。

  法藏比丘說: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歡喜信樂,禮拜歸命,雖然沒有發願求往生,但是來生還能繼續修學念佛法門。以上三願如不兌現,我就不成佛。

  這三願是指上面我們所說的“天人禮敬願”“聞名得福願”“修殊勝行願”。

  這個和我們前面講的有什麼區別呢?就是他們聞到名號,“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但是有一條,沒有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和我們在前面講的,區別就在這。

  “殊勝梵行”是什麼意思?“梵行”指清淨無欲之行。“殊勝梵行”在此就是指念佛法門。

  以上三願都是說聞名功德,但是比不上前面的殊勝。前面聞名,都求生極樂世界。這裡的聞名還沒有打算生極樂世界,沒有求生淨土的意念。不想往生的念佛人就得這樣的果報,就像剛才說的,生好善好德積善之家,六根無缺,這就是他們所得到的果報。

  在這三願裡所說的這一類聞名的人,修學淨宗沒有發往生的大願,雖然發了大心,但他不是專修。聽說禅不錯,去參幾天禅,打個禅七;聽說密也挺好,又去念幾天咒。這就不行,這是雜修。雖然對淨土不懷疑,但是你修雜了,也不能往生。

  為什麼這樣修不能往生呢?因為淨宗的往生,是一定要心清淨。心淨則土淨,心不清淨不能往生。念佛不求往生,只能得上面所說的三種福報。

  下兩句經文: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

  這是第二十八願:“國無不善願”。

  法藏比丘說:

  我成佛,在我的極樂世界裡,不但沒有不善的事,連不善的名字都聽不到。

  這個“不善名”就是不好的名字。比如說,三惡道、三毒、三途,都屬於不善名。

  下一段經文:

  【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

  這是第二十九願:“住正定聚願”。

  法藏比丘說:

  我成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往生到我的極樂世界,都同心同德,住於正定之聚,一生決定成佛。

  我們先說說“定聚”。“定聚”是指正定聚所依據的理論、所修的方法正確,所以必定證果,這叫定聚。

  然後下面,我們再解釋三種定聚的不同。

  下面幾句經文:

  【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

  這是第三十願:“樂如漏盡願”。

  法藏比丘說:

  我作佛時,所有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永離一切煩惱,心得清涼自在,所受的快樂無比殊勝,猶如漏盡比丘。

  什麼是“熱惱”?“熱惱”就是煩惱。

  “漏盡比丘”:“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漏盡”就是煩惱斷盡了。“漏盡比丘”是證得阿羅漢的比丘,叫漏盡比丘。

  下面經文:

  【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三十一願:“不貪計身願”。

  法藏比丘說:

  我作佛時,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生起分別,對身體也不再起執著的念頭。以上四願(“國無不善願”“住正定聚願”“樂如漏盡願”“不貪計身願”),如果這四願不能實現,我就不取正覺。下面說說什麼叫“起想念”,生起分別、執著,叫“起想念”。

  什麼叫“貪計身”,是對身體的分別和執著。

  我們先看看這兩句:

  〖所有眾生。生我國者。〗

  這裡沒有差別,無量無邊的世界,九法界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皆是平等的成就,這是極樂世界的第一功德。

  第一功德是什麼?兩個字概括:平等。

  〖皆同一心。住於定聚。〗

  佛在經上將一切眾生從修行成果上分為三類。哪三類呢?就是“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

  前面經文提到定聚,所以在這裡我們把這三個: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簡要地給大家說一下,這三個把九法界眾生全都包括盡了。

  先說說什麼叫“正定”“正定聚”。

  “正定”就是他修學得如理如法,方法與理論相應。必定證果,決定有成就,這就是“正定聚”。

  簡單地記住一句話,就是正定聚一定能修行證果。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但是任何一個法門,原則都是“專”,專精而不能夾雜。如果是這樣修行,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個法門就是無量法門,無量法門就是一個法門。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個法門就是無量法門。妙極了!妙極了!

  下面,說說什麼叫“邪定聚”。

  指修行決定不能成就。他有沒有定?他也有定。定裡頭有夾雜,或者是有疑慮。雖然有定,還有妄想、執著。比如說,像世間的四禅八定,出世間的九次第定,都有妄想、執著,所以不能明心見性。

  在楞嚴會上,佛看二乘人都是外道,邪知邪見,這一種稱為“門內外”,是佛門以內的外道。

  佛在唯識經論裡講的“同生性”“異生性”,說的就是這個,同生性是正定聚,異生性就是邪定聚或者是不定聚。

  那什麼是同生性呢?就是轉八識成四智,用四智而不用八識,這跟諸佛相同,用的是真心不是妄心。

  異生性呢,是用妄心,不是真心,用的是八識五十一心所,跟佛的用心不一樣,稱為異生性,決定不能成正果。

  那證果是什麼標准呢?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圓教是初住菩薩以上,別教是初地菩薩以上,這是正果。邪定決不能成正果。

  最後說說什麼叫“不定聚”。

  說他不定,就是看他能遇到什麼樣的緣。如果他遇到的緣殊勝,他遇到了正定的緣,他就學正定;他遇到了邪定的緣,他就學邪定。如果有勝緣,他會開悟,會證果。沒有勝緣,他就不能開悟,不能證果。

  第一勝緣,遇到真正高明的老師。

  第二勝緣,要有真正的同參道友。是對我們有利益的同參道友,而不是損害修道的道友。

  第三個勝緣,要有好的修學環境。

  我再說一遍,不定聚,看他遇緣如何,遇到正定,他修正定,遇到邪定,他修邪定。

  那怎麼樣算遇到了勝緣呢?三個:

  第一個,要遇到高明的老師,而且是真正高明的老師。

  第二個,要有真正的同參道友。

  第三個,要有好的修學環境。好的修學環境沒有障礙,這樣才能成就。

  西方極樂世界是正定聚,決定一生圓滿成佛。

  下面這兩句:

  〖永離熱惱。心得清涼。〗

  這兩句前一句“永離熱惱”是離苦,後一句“心得清涼”是得樂。“熱惱”是煩惱,怎麼樣離煩惱?心無染著就離一切煩惱。

  佛在《金剛經》上教須菩提尊者,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弘法利生,去幫助別人。佛怎麼教的呢?八個字:“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是釋迦牟尼佛傳給須菩提尊者的,也是傳給所有的弟子們的。

  你要弘法利生,必須要接觸大眾,乃至在日常生活、工作、對人、對事、對物,點點滴滴都必須遵循“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你就不會生煩惱,而常生智慧了。

  佛在經上曾經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捨利弗是小乘人,修小乘的。有一天,他發了個大乘的心,他要學普度眾生,要行菩薩道。因為學大乘、修大乘是要行菩薩道的。忉利天人就知道了他這個發心,就想考考他,就變化成一個人在路邊哭。捨利弗看到了,心裡想:我要行菩薩道,這回我可找到對象了。沒想到這個天人是來考他的,捨利弗不知道。

  捨利弗就問這個人:“你為什麼哭啊?”

  那個人就說:“我家裡有人生病,藥都齊了,就缺個藥引子,這個病恐怕沒法救了。”

  捨利弗說:“你要什麼樣的藥引子?”

  那個人就說:“需要用阿羅漢的眼睛做藥引子。”

  捨利弗聽了之後,他心裡想,我自己不就是阿羅漢嗎,那怎麼辦呢?我不是發心要行菩薩道嗎?於是捨利弗就把自己的一個眼睛挖出來,給了那個人。

  那個人接過來一看,對他說:“你是一個好心的阿羅漢,可是你挖錯了,我要的是右眼,你挖的是左眼,這也沒有用啊。”

  捨利弗想想說:“這菩薩道還得行啊。”於是又把右眼睛挖出來送給了那個人。

  那人接過來聞了聞,說:“這眼睛太腥太臭了!”往地下一扔就走了。

  捨利弗於是就退心了,歎了一口氣說:“唉!這菩薩道真是難行啊!”

  難在哪裡?難在外著相,內動心。這是裝不出來的,是要真功夫的。有真功夫才能永離熱惱,心得清涼。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是永離熱惱,心得清涼。這種清涼快樂,我們說不出來也體會不到。佛經上常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佛法講的境界,我們必須自己去體會、去親證。

  看下面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

  這是第三十二願:“那羅延身願”。

  法藏比丘說:

  我作佛時,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都具足無量善根,所以得金剛不壞的身體。

  “金剛那羅延身”:“那羅延”是印度話,有金剛不壞的意思。“金剛那羅延身”是指佛的金剛不壞之身,就像經上所講的“清虛之身,無極之體”。

  金剛不壞身是怎麼成就的呢?願文開端說,“生我國者”,可見淨土是真正的平等。不管是哪一道來的,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不管哪一土,也不管是什麼品位,都是一樣的。

  又一次體現了極樂世界的平等。

  下面說說:

  〖善根無量〗

  說明凡是往生的人,都是善心堅固,不懷疑、不夾雜,這樣的人才能夠往生。

  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之下,特別是遭遇挫折,遇到大的苦難,決定不退心,念佛求生的心反而越來越堅固,這是善心。

  一切善心中的第一善心,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比這個心更善的了。因為這個心決定成佛,成佛之後普度眾生,哪有比這個心更善的呢!這是因,因為這個因,才得金剛不壞身的果報。

  〖堅固之力〗

  這是講身體的起用,身殊勝。金剛那羅延就是金剛薩埵。金剛薩埵是密宗創教的教主。以前我給大家講過,龍樹菩薩開鐵塔,見到了金剛薩埵菩薩,他把密教的法門,傳授給了龍樹菩薩,由龍樹菩薩傳到人間。金剛薩埵就是普賢菩薩的化身。

  由此可知,一個人要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密宗裡所說的,成就了大圓滿法身。在哪裡究竟圓滿?到西方極樂世界才是真正的究竟圓滿。

  再看下一段經文:

  【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

  這是第三十三願:“光明慧辯願”。

  我作佛時,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跟佛一樣,身頂都有光明照耀,具足成就圓滿智慧,獲得如同佛一樣的無礙辯才,為眾生演說諸法。

  “無邊辯才”是指佛的無礙辯才。

  〖身頂皆有光明照耀〗

  佛頂上有圓光,全身都有光,有常光、有放光。往生的人有沒有?一定有。沒有就不平等了,跟阿彌陀佛的本願就不相應了。所以說,佛有光,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也有光,和佛是一模一樣的。

  佛光、眾生光,主伴不二,生佛不二,皆是以此光宣揚妙法。法即是光,光即是法。不離此光而說此法,這就是“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正智圓滿的成就。

  什麼叫“辯才”?辯才是性德的自然流露,不是能學得來的。能學得來的,那叫世智辯聰。

  智慧和慈悲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有智慧沒有慈悲,他就不說;有慈悲沒有智慧,他就亂說。這兩種都不行,必須是悲智雙運。可見說法實在不容易,一定要開智慧,清淨心現前。

  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就有辯才。

  這裡面說的意思,就是辯才不是學來的,是你自性本具的,是你自性的自然流露。

  看下一段經文:

  【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三十四願:“善談法要願”。

  法藏比丘說: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都能契機契理地演說諸佛深密精要的佛法,就是演說這部《無量壽經》。以真誠、言語、身行示范,化導一切眾生。所說的言音猶如鐘聲一樣傳播很遠,能警覺眾生斷惡修善,離苦得樂。以上三願不能實現,我就不取正覺。

  這裡所說的以上三願是指“那羅延身願”“光明慧辯願”“善談法要願”。

  什麼叫“善談”?所說自然契理契機。

  “諸法秘要”:一切法的深密精要。

  “說經行道”:“說經”,講經說法是言教;“行道”,依教奉行是身教。“說經行道”是以身、語、意三業教化眾生。

  〖善談諸法秘要〗

  “諸法秘要”是指什麼?就是指這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佛號。真的不容易!難信之法!你能說得讓人相信,這是“善談諸法秘要”,不是別的。

  這一句阿彌陀佛,是“秘中之秘,禅中之禅,真中之真,圓中之圓,頓中之頓”。後面這幾句話特別重要。

  〖說經行道〗

  “說經”是言教;“行道”是身教。求生西方不是光說,還要真的依教奉行,把經裡所講的都做到、都落實。

  〖語如鐘聲〗

  這是形容含義非常深遠。鐘聲能傳播得很遠,警惕人心,所以佛門裡的暮鼓晨鐘,說法、念佛,一一聲中含有無量的妙義。就像鐘聲遠聞,聽到聲音的人,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唐朝張繼的《楓橋夜泊》,詩中寒山寺的鐘聲,看起來很容易懂,但真正的意思懂得的人不多。這首詩可以說沒意思,也可以說有無量義。

  下面經文: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

  這是第三十五願:“一生補處願”。

  法藏比丘說: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都能究竟證得一生補處等覺菩薩的果位,決定一生成佛。

  “一生補處”:是等覺菩薩後補佛位。

  “究竟必至”這四個字是保證成佛。

  這是佛發給我們成佛的保證書,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決定證得“一生補處”,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平等。這是當生成佛的法門,殊勝無比,不可思議。

  時間到了,這節課就講到這裡。

  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