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幸福的“五問”,去除人生煩惱和痛苦


 2018/7/19    熱度:2625    下載DOC文檔    

  人生是一個旅程,人生是一種過程,而並非結果,如果過程不愉快,即使我們達到了結果,也快樂不了幾天。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許多的人,沒有辦法去享受自己的生命之旅。他們像是在一團迷霧中,辨不清方向,在自己的生命旅途當中困惑迷茫。

  我們接受了十幾年的學校教育,獲得了豐富的知識,也鍛煉了多樣的能力。而在我們的人生大學堂中,沒有老師教我們,沒有老師給我們上課。多數的時候,我們只是靠自己摸索著前進,因此有時候會撞的頭破血流。

  在當你擁有了幸福的法寶的時候,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切的問題和煩惱。不管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想:這件事情的發生,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個幸福的法寶究竟是什麼?

  我們叫它“幸福五問”。不管遇到什麼事情,我們都要問自己以下五個問題,那麼我們將不會有煩惱和痛苦,永遠是開心、愉悅的。

  “幸福五問”有哪五問?

  第一問:這件事情不管是好是壞,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問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好處?

  第二問:這件事情,我要給它下什麼好的定義?

  第三問:這件事使我從中學到了什麼?

  第四問:面對這件事,我該怎麼做才能達到最好的結果?

  第五問:面對這件事,我們要怎麼做,才會既能達到最好的結果,又能享受到結果的過程?

  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事情,一定要想:它會對我產生什麼樣的好處?

  去年夏天,我新買了一輛山地車,非常漂亮。有一才心血來潮,想試試它的最快速度,當時本來在想在晚上晚些時候騎出去兜風,這麼想也就這麼做了,在鄉道的柏油路上就開始測試。在這一小段路,我終於試出了速度,也迎來了一場災難。當騎著車最快速度達到50公裡每小時的時候,迎面開來的渣土翻斗車上掉下一堆鋼筋,其中一根直接插進前輪,單車驟停前翻,直接將我從正前方甩飛,全身9處嚴重擦傷,四肢上全是血,臉部險被毀容。

  我直接問了這五個問題:

  第一、這次災禍對我的發生對我有什麼好處?

  受傷已經是一個事實,不能改變,能轉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肯定需要一段時間休息和恢復,在休息這段時間裡,我們可以在家中反思、可以學習,這是老天給的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我可以放下所有的事情,來調整一下狀態和精神,有充足的時間沉澱自己。當養好傷之後有一個全新的狀態去工作、奮斗。

  第二、我會怎麼給這件事下一個好的定義?

  當我們開始想給這個事件下一個好的定義之前,大腦裡就已經開始搜集各種好的信息,尋找好的證據。亞洲首富孫正義年輕時因為肝病住院兩年,在這兩年期間,孫正義都樂4400多本書,搜集了各種知識和渠道,最終憑借努力成為亞洲首富。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如果養傷真的需要一百天,那我在這一百天時間裡也像孫老板一樣,看書學習,孫老板看4000多本書,我看40多本書,完全能做的到,孫正義成為亞洲首富,我成為家族首富,完全是有可能的!

  因此,需要樂觀對待生命中發生的任何事情,給自己貼正面的標簽。

  第三、我在這件事裡總結到了什麼?

  為什麼是我被摔?不是別人?

  因為我騎車都離了道,在安全的前提下,正常自行車的速度最快是30公裡每小時,我超速騎出了50公裡每小時,遠遠超出安全騎行范圍。因此也就只有我才能被摔,別人正常形式在安全速度之內,所以別人是安全的。

  第四、這個時間發生以後,怎麼做才能達到最好的結果?

  改變自己的心態!樂觀對待這場災禍,來的剛剛好,在恰當的時間給了我一個恰好的教訓,讓我以後不再超速,安全行駛,不再貪快。其實騎車也是在靜觀自己:騎行加速時,說明心裡開始浮躁,騎行減速時,說明腦子裡正在走神。騎快或騎慢都不是安全行駛,只有把精力集中在當下,正常行駛,才是在“道”上。

  第五、面對這次災禍,我該怎麼做,技能達到最好結果,又能享受達到結果的過程?

  分散注意力,給自己貼正面的標簽,讓自己不是沉浸在抱怨和後悔裡。你能讓負面情緒的影響給自己帶來負擔。

  在人生的旅途中,既要享受自己的生命之旅,也需要快樂地享受達到結果之後的身心愉悅!

  那麼,究竟什麼是真正的幸福人生?不知道什麼是幸福人生,那麼麼我們又該如何去經營自己的幸福人生?

  每當遇到困難或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去學習古聖先賢的智慧,想要有智慧,按照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行萬裡路就是說的實踐、踐行。就是要把學到的東西在實踐中加以發揮、應用,才是真正擁有了智慧。

  不管發生了任何事情,使用幸福五問,你可以想一下你的心情會怎樣?在沒發生之前我們會盡量不讓它發生;但是一旦發生,就要坦然面對。事實就是這樣。

  沒有人能傷害你,一定要給自己貼上“沒有傷害”、“我很強大”的標簽。幸福五問,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切問題和煩惱。使用幸福五問,最終我們都會行駛在快樂、安詳、和諧的人生軌道上。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