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象喻品第三十一原文和白話譯文
作者:尊者法救 維只難 前言: 《法句經》尊者法救(撰)維只難(譯) 《法句經》是從佛經中錄出的偈頌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紀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來傳誦的佛祖法句,編集出新的《法句經》。 《法句經》象喻品第三十一 十有八章。象喻品者。教人正身為善得善福報快焉。 我如象斗 不恐中箭 常以誠信 度無戒人 譬象調正 可中王乘 調為尊人 乃受誠信 雖為常調 如彼新馳 亦最善象 不如自調 彼不能適 人所不至 唯自調者 能到調方 如象名財守 猛害難禁制 系絆不與食 而猶暴逸象 沒在惡行者 恆以貪自系 其象不知厭 故數入胞胎 本意為純行 及常行所安 悉捨降伏結 如鉤制象調 樂道不放逸 能常自護心 是為拔身苦 如象出於塪 若得賢能伴 俱行行善悍 能伏諸所聞 至到不失意 不得賢能伴 俱行行惡悍 廣斷王邑裡 寧獨不為惡 寧獨行為善 不與愚為侶 獨而不為惡 如象驚自護 生而有利安 伴軟和為安 命盡為福安 眾惡不犯安 人家有母樂 有父斯亦樂 世有沙門樂 天下有道樂 持戒終老安 信正所正善 智慧最安身 不犯惡最安 如馬調軟 隨意所如 信戒精進 定法要具 明行成立 忍和意定 是斷諸苦 隨意所如 從是往定 如馬調御 斷恚無漏 是受天樂 不自放恣 從是多寤 羸馬比良 棄惡為賢 《法句經》譯文及解讀--31象喻品 【譯文】 象喻品大意是教人如何端正身(行),做了好事獲得好報,福報來時其速快。我(若)像(身披鐘甲的)大象(參加)戰斗,就不耽心被箭射中;應該用「誠信」之法,救度沒有戒德的庸眾之人。 ㈠ 就像大象被調教得十分端正,可以充當國王乘坐的大車:自己調伏惡念受人尊敬,便是世間誠信之人。㈡ 即使大象已馴順,有時亦會突狂奔,即使象師會御象,哪如大象自御更稱心?(三) 大象無法行走處,凡夫之力所不逮:唯有調伏自己身心者,方能到達安樂境。(四) 養象如果是為了存錢財,其凶猛禍害就難以制服:當日後不喂食料時,此象還是變成野象。(五) 沈淪在惡行之中的人,常常因被貪婪(之意)自我系絆:其外在表徵是不知滿足,所以多次地墮入胞胎(在人世間輪回)。㈥ 一心一意走正道,德行無虧心平安:世俗煩惱皆捨棄,猶如大象被調伏。(七) 樂於大道之人不會放縱其心,能夠堅守佛道調攝妄心:這種做法能夠拔除身之苦,就像大象走出了陷阱深坑。(八) 假如能與賢能之人為伴,一起行善並且有力,就能降伏各種所聞的(道理)。(九) 不能與賢德有能之人結伴而行,在行為中放肆作惡並且有力;在魔力壟斷國王的社區采邑之中,寧可獨處(守善)不要犯下惡行。(十) 寧可獨處守善,也不與愚闇之人結為伴侶:獨處而不作惡,猶如大象受到驚嚇自我保護。(十一) 今生行善利人得安泰,常處和順得安樂:壽終正寢得福報,不犯眾惡得平安。(十二) 母親健在很快樂,父親健在亦快樂,世上還有沙門修行樂,整個社會因為有道而安樂。(十三) 持守戒律終老安樂,信念正確之處更是端正善行(所在):智慧最能安樂身心,不輕意去犯下罪惡最為安樂。(十四) 就像馬調教柔順(之後),隨心所欲加以驅使:一以貫之持守戒律精進向上,禅定之法乃為綱要性的工具(手段)。(十五) 智慧的品行修煉成功人生便可站立,忍意致和(心)意可定:這些均能斬斷人生各種苦(痛),(能夠做到此點)便能隨順心意所到而不犯惡。(十六) 順從這一法則可以保持禅定(心意),就像馬被調教之後戴上御辔(隨意驅使);斬斷憤恨之意要消除人生之煩惱,這樣便能禀受天界之樂。(十七) 不要自我放縱(心意),順從(此戒)便可獲得各種解悟:就像(捨棄)瘦弱之馬擇取良馬(可以致遠),拋棄惡念(惡行)就可以變成賢人。(十八) 【原典】 象喻品第三十一十有八章 象喻品者,教人正身,為善得善,福報快焉。 我如象鬬,不恐中箭①;當以誠信,度無戒人。 ㈠ 譬象調正②,可中王乘③;調為尊人,乃受誠信。㈡ 雖為常調,如彼新馳,亦④最善象,不如自調。㈢ 彼⑤不能適,人所不至,唯自調者,能致調方。(四) 如象名財守⑥,猛害難禁制;系絆不與食,而猶暴逸象。(五) 沒在惡行者,恆以貪自系;其象不知厭⑦,故數人胞胎。 ㈥ 本意為純行,及常行所安;悉捨降使結⑧,如鈎制象調。(七) 樂道不放逸,能常自護心;是為拔身苦,如象出於塪⑨。(八) 若得賢能伴,俱行行善悍⑩;能伏諸所聞,至到不失意。(九) 不得賢能伴,俱行行惡悍;魔斷王邑裡⑾,寧獨不為惡!(十) 寧獨行為善,不與愚為侶;獨而不為惡,如象驚自護。(十一) 生而有利安,伴輭和⑿為安;命盡為福安,眾惡不犯安。(十二) 人家有母樂,有父斯亦樂,世有沙門樂,天下有道樂。(十三) 持戒終老安,信正所正善,智慧最安身,不犯惡最安。(十四) 如馬調輭⒀,隨意所如,信戒精進,定法要具⒁。(十五) 明行成立⒂,忍和意定,是斷諾苦,隨意所如。(十六) 從是住定⒃,如馬調御;斷恚無漏,是受天樂。(十七) 不自放逸,從是多悟;羸馬比良⒄,棄惡為賢。(十八) 【注釋】 ①不恐中箭:不怕會被箭射中。 ②調正:調教訓服,使之能被人駕馭。正,行走規矩而無野性。 ③可中王乘:中,符合,配得上;王乘,國王所坐的大車。 ④亦:本意為又。此處假設條件句之連詞,含有即使之意。 ⑤彼:代指大象。 ⑥財守:亦作財獸。 ⑦其象不知厭:那個大象是不知吃飽的時候的。譬喻用法,說貪者貪財,如象不知有飽。 ⑧降使結:即捨棄、降伏了煩惱。煩惱能系縛身心,結成苦果,故稱為「結」。被逐於眾生界又驅使來生,故稱為「使」。 ⑨塪:即陷的異體字,塪穽。 ⑩悍:勇敢、強悍、有力。 ⑾魔斷王邑裡:魔力壟斷國王境內的都市。邑,都市、城市。 ⑿輭和:即軟和、和順。 ⒀調輭:調教得柔順。 ⒁要具:最重要的手段、工具、方法。 ⒂明行成立:意謂人在可以成為佛教教化下的社會化的人,真正超脫了種種苦痛的人。明行,即大智慧流行;成立,即人在世上可以站立、行走。 ⒃住定:保持住入定之狀態。 ⒄羸馬比良:全句意為在贏馬與良馬之間進行比較而後擇良馬乘之。羸馬,瘦馬;良,好馬;比,比較。
:佛教知识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