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仁法師:學佛需要資糧,那什麼是資糧呢?


 2018/7/27    熱度:2859    下載DOC文檔    

  皆仁法師

  學佛需要資糧,那什麼是資糧呢?從世間法上來說,資是指錢財,糧是指食物,人如果出門遠行,那必須要有錢財和食物一路維持才能最終到達目的地。這是世間法的資糧,那出世間法所說的資糧呢?

  依玄奘法師在《成唯識論述記》中所說:“菩提因之初位,資益己身之糧,方至彼果,故名資糧。”出世間法中所說的資糧,是指菩薩們在因地修行的時候,以發菩提心為基礎而修行積累善根功德,由此趣向佛果,才能最終證得圓滿佛果。

  那大菩薩所應該修行積累的資糧分為幾種呢?

  依《大寶積經》中說:“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善能通達二種資糧,何者是耶?謂福及智。捨利子,雲何名為福德資糧?所謂布施體性福所作事、屍羅體性福所作事、諸修體性福所作事及大慈定大悲方便。……復次捨利子,雲何菩薩摩诃薩智德資糧善巧?捨利子,是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由住如是如是因緣法故,攝取於智,是故名曰智德智糧。”

  由此可知,大菩薩修行積累的資糧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福,也就是福德資糧;一種是智,也即是智慧資糧。

  簡單說來,福德資糧,也就是修福報;智慧資糧,也就是修智慧。

  對於小乘行人來說,修學解脫道,只需現起觀察蘊處界的苦空、無我、緣起性空,只需積累相對較少的福德資糧就能證得解脫。

  但是對於大乘行人來說,因為不止要自己證得佛法,還要度化眾生,所以就必須要有更為廣大的福德資糧才能成就。當然,大乘行人的成就,遠不是小乘行人所能比擬的。  

  據《大智度論》中記載:在迦葉佛的時候,有兄弟倆出家修行。兄長喜歡持戒誦經坐禅,一心修慧,無暇修福報,而弟弟則喜歡廣修福報,卻不樂修行智慧。到了釋迦佛時,兄長投生在一位大長者家中,後來出家學佛,成為了大阿羅漢。而弟弟卻投生為大象,天賦異禀,深得國王喜愛,福報受用不盡,璎珞珠鬘滿身。

  兄長雖然成為了大阿羅漢,但是因為他過去生中沒有修福報,所以他在城中托缽時,常常空缽而回。弟弟雖然受用不盡,但是投生在畜生道中,愚癡無知。

  有一天,兄長又空缽而回,在饑渴交加的時候,偶然路過國王的象廄,發現大象的食物遠勝一般常人。他很好奇,於是入定觀察這頭大象過去生的因緣,發現這大象在過去生中是自己的弟弟。他進而觀察,過去生的種種事情歷歷顯現,他不由地感慨:自己兄弟倆過去生中修行都有偏失啊。

  於是有一首偈子總結了兄弟二人的修行遭遇:“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 

  智者大師在《妙法蓮華經玄義》中說:“菩薩地位者,從空入假,道觀雙流,深觀二谛,進斷習氣色心無知,得法眼、道種智,游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佛地者,大功德力資智慧、一念相應慧,觀真谛究竟,習亦究竟。如劫火燒木,無復炭灰。如象渡河,到於邊底。”

  大菩薩智慧深廣,道觀雙流,而佛陀福慧兩足尊,不但具足福德,而且具足智慧。所以對於大乘行人而言,既要修行福德資糧,也要修行智慧資糧,福慧具足,才能趣向圓滿的佛道。

  關於資糧的含義,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