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金剛經》|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上)


 2018/8/4    熱度:2952    下載DOC文檔    

  金剛經 第23品上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白話文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譯文:

  其次,須菩提!人不分賢愚聖凡,其真如菩提絕對平等的,沒有高下的分別,所以才名為無上正等正覺。只要眾生不執著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妄想分別去修持一切善法,那麼即可悟得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所謂的善法,也不過是因緣和合的假象,怎能執為實有?修一切善法,不可著相,善法之名,不過是隨順世俗事相而言。

  講話:

  前分說佛陀所證得的無上菩提,實「無有少法可得”,此分再深入釋解「無有少法可得”的緣故,乃為上自諸佛,下至蠢動含靈,其真性一同,平等無異,並無高下的分別。此分的「是非平等,無有高下”,與十七分所言的此法「無實無虛”,同為闡發人人本具的平等理體。

  佛陀於前分說「無有少法可得”之理,此理甚深玄妙,恐有人心生怖畏,妄起俱空謬見,因此再明示法身菩提,實相妙法,上與十方三世諸佛「平”,下與九界眾生「等”,所以菩提無上心法,是謂平等無異。由其平等故,雖然諸佛於俗谛的差別事相上,高於其他九法界的一切眾生,但在此菩提心法中,哪裡有諸佛眾生高下的分別呢?

  一、平等法性遠離四相

  何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呢?即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諸佛賢聖,凡夫闡提,個個於真如自性之法,在聖不增,處凡不減,故曰平等,既是平等,又何有高下的差別?佛陀以平等本體,直示吾人應不生高下的妄想執著,自尊自重,返求一個與諸佛平等無二的真如自性。僧肇法師說:

  明此法身菩提,在六道中亦不減下,在諸佛心中亦不增高,是名平等無上菩提。

  黃檗禅師說:若觀佛作清淨光明解脫之性,觀眾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歷恆河沙劫,終不能得阿耨菩提。

  佛陀以「是非平等,無有高下”,演繹述解,此真如菩提,就像真金寶珠,眾生與諸佛,人人無欠無缺,只是眾生被無明、煩惱所障蔽,如佛性寶沈泥布塵,不得出頭放光,既是佛性寶人人本有,諸佛只是證得此平等理體,原無失落,何有所得,因此佛於無上菩提「無有少法可得”。

  報慈院的慧朗禅師說:「三世諸佛,歷代賢聖,都只為一件大事而在這世上出現,並不斷地向世人傳遞、宣說。你們明白嗎?要是不明白,那麼想讓你們明白也不容易。”

  有一僧問:「那一件大事是什麼?”慧朗說:「難道你聽來的傳言是錯的?”僧答:「這樣說,我就不再懷疑了。”慧朗說:「可惜你一翳蔽目。”

  又一僧問:「什麼是學生的眼睛?”慧朗說:「不能再撒沙了。”

  有個和尚出來說:「聽說三世諸佛都只是個傳話的人,那麼傳的是什麼話呢?”慧朗說:「聽!”那和尚聽了一會兒,什麼也沒聽見,就問:「聽什麼?”慧朗說:「你不是锺子期。”

  佛陀再三告誡我們不要再撒沙了,度生時無我等見相,要通達無我,才名為真實菩薩;於佛身相及萬千諸法,不起貪著;於嚴土熟生,得菩提華果,心平等無住。《金剛經》的每一分,就像慧朗禅師的苦心,要吾等不論沙塵金屑,都是一翳蔽目,不能見如來。

  明朝憨山大師的《德清法語》說:以吾人修行,不仗般若根本智,生死難出。然此般若,非向外別求,即是吾人自心之本體,本自具足。故今修行,但求自心,更不別尋枝葉。佛祖教人,只是返求自心,故雲:識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又雲: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

  以我自心,元是般若光明,本來無物,但因一念之迷,故日用而不知,但知有此幻妄之假我,即不知有本來常住法身。即今要悟本來法身,即就日用現前,六根門頭,起心動念執著我處,當下照破,本來無我。無我則無人,無人則了無眾生。眾生既空,則生死根絕,生死既脫,則無壽命。是則四相既除,一心無寄,豈非無住之妙行乎!

  一念成迷,日用同起共眠而不知,向外妄求神通妙用,不求除四相了自心。佛陀以平等之法,顯露此法人人本有,此平等二字,乃三世諸佛出世之本懷,亦為此《金剛經》之教眼。

  佛陀著衣持缽,入捨衛城次第而乞,此明如來行平等之事也。至於次第乞已,還至本處,收衣而坐,此顯如來證平等之理也。及於正宗文中,問答發揮,皆如來說平等之法也。即其降心離相,住心無住,乃彰此平等之用也。而至菩提無法,展轉周詳開演,皆顯此平等之體也。自此之後,再三咐囑叮咛,無非顯此平等之體也。直至須菩提涕淚悲泣,乃信解此平等之用也。今尊者復呈菩提無得,正悟入此平等之體也。

  所以「是法平等”此句經文,乃如來畫龍點睛,要吾人不再困於淺灘,凌霄直上,飛龍在天,騰運自如。吾人解般若之法義,即能住心無住,彰顯般若之功用,深信般若平等之體,於諸相諸法,心無高下尊卑,即一念證入諸佛之無上菩提之法。

  從前,有個讀書人拜訪某寺的老和尚。 「我最喜歡米酒了,一天三餐都不能沒有它,我想請教大師,極樂世界也有酒嗎?沒有酒的極樂世界,我可不願意往生!”

  老和尚以一則故事回答。 「我尚未見過極樂世界,所以不知道有沒有酒,但我先講一則故事給你聽。從前,有黑狗及白狗,在狗的社會中,傳說白狗下輩子可以投胎做人。因此,黑狗便對白狗說:‘你真幸運,下輩子就可以當人了,可以穿漂亮衣服,還可以用兩只腳走路,真令我羨慕。’白狗聽了卻黯然答道:‘下輩子能做人當然高興,不過我擔心一件事,我最喜歡吃那些菜渣肉屑了,投胎做人以後不知道還有沒有辦法吃到那些東西?’”

  無知的讀書人只看到一瓶米酒,不知淨土的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無半分欠缺。我們因為被世間的虛妄之相,迷惑真心,就像老和尚故事中的白狗,因為業識障蔽,狂亂愚癡,以菜渣肉屑為第一美味。《金剛經》就在打破吾人狹小下劣妄想執著的心牆,開張自性的三身四智,原是豎窮橫遍恆沙數世界。智旭大師法語:

  般若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豎窮橫遍故廣大,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則狹小矣。本自微妙寂絕故第一,妄貪三界有漏因果,二乘偏真因果,則下劣矣。本自生佛體同故常,亦名愛攝,妄計內外彼此不同,則厭怠矣。本離我法二執,故不顛倒,亦名正智,妄計我人眾生壽者諸相,則顛倒矣。然雖此心性為狹小下劣厭怠顛倒,如水成冰,實廣大第一愛攝正智之體,依然如故,毫無缺減,如冰之濕性,仍即水之濕性,苟遇暖緣,未有不應念成水者也。

  冰水之性,無二無別,就像凡夫心狹小,妄認四大六塵為自心相;二乘賢聖心下劣,偏空寂滅,未發無上菩提之心;菩薩行者法愛住著,不識正等之實谛。眾生執於妄相,二乘戀於我相,菩薩未斷法相,有纖毫執著,如水遇寒成冰,不能如諸佛法水,柔軟自如,平等無有高下。

  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學習有個平等的心胸,從虛幻不實的樊籠中解脫,找回我們的真心,我以平等四心,提供給各位參考。

  (一)濃淡不拘的中道。

  (二)順逆不憂的雅量。

  (三)哀樂不入的心胸。

  (四)有無不計的精神。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