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達: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系列:第一、二章引言;宿命論的錯誤在那裡?
第一章 引言 一、錯誤的見解 一般人對於命運的看法多半是有偏差的。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宿命論’和‘自由論’這兩個圈子裡打轉。 贊成宿命論的人認為:一切事情都是命中注定和神安排好的。努力的結果,只是白費心機。萬事只要聽天由命就行了,他們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去過日子,甚至變得消極頹廢了。 另有一種人持著「眼不見為淨’的人生觀。他們認為只要拚命工作,拚命賺錢就好了,何必杞人憂天,去研究人生的大道理。命運這玩意兒太玄了,實在高深莫測,像我們這種凡夫怎麼能理解它呢?反正知不知道命運都是那個樣子,該來的遲早要來!不知道也許還好一點,越知道,內心的恐懼可能越多。 有些年輕朋友支持激烈的自由論調,他們事事講求自由,而且對於宿命批評得體無完膚。他們說:‘宿命論是上古時代的產物。在這種高度文明的科學時代還相信命運這麼一回事,是會使人笑掉牙齒的。現在大伙兒都在爭取自由,你還口口聲聲喊著宿命,不但是開倒車,簡直把火車開到月台上了。’ 二、命運的真相 事實上,單用‘宿命’或‘自由’這兩個名詞有時無法解釋人生的各種遭遇。語意學告訴我們:任何一種現象或事物永遠無法用語言文字來描述完全。換句話說,語言文字和現象實物之間永遠有差距存在。 宿命論和自由論各可以解釋人生的若干遭遇。因此,這兩種理論都對了一部分。假如我們只贊成其中一種理論,而反對另一種理論,那就錯了!因為宿命論和自由論這兩種理論不但不相矛盾,而且還相輔相成。 這是什麼道理呢?宿命論是以因果法則作基礎的。前世修善,所以今生得樂報。前世做惡,所以今生得苦報。這種前因後果的關系,就是一般人所說的‘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請諸君注意:惟有在‘為善得樂,為惡得苦’的因果法則下,我們的自由才有意義,才有保障。否則,為善不一定得樂報,甚至以後還會受苦,那我們自由地選擇行善,豈不是失去了保障,那有人敢再行善?打個比方來說,因為‘種豆一定得豆,種瓜一定得瓜’,所以,農夫的自由選擇,才有了意義和保障。所以他才選擇了種豆。萬一種大豆不會得大豆,而得了苦瓜啦、酸果啦、毒菇啦、野草啦.........那麼,農夫的自由選擇還有什麼意思呢? 宿命論和自由論這兩種思想雖然有偏差,但不見得一無可取。這兩種理論都像具有副作用的藥物一樣,對症下藥可以產生治療的效果。濫用過度卻反而因藥成病。譬如,有些人研究宿命的原理以後,內心的貪欲和惱慮一掃而空,因為他不再像從前那麼貪得無厭,那麼地死心眼,心中愈來愈寧靜,而且也變得隨遇而安,澹然無求了。 可是有些人卻適得其反,他相信宿命以後,不但得不到上面的好處,反而產生一大堆毛病。他變得敷衍不負責任,苟且偷安,放逸享樂,消極頹廢,甚至連有意義的正事也漠不關心,這豈不是像用藥過度而瀉肚子? 三、不信因果有多可怕? 現在有許多知識份子激烈地反對‘因果報應’和‘因果法則’,他們從沒有仔細地想一想這種見解給社會留下了多大的禍害。 我們打開報紙瞧瞧,幾乎每天都有殺人、搶劫、邪YIN或欺騙的事情發生,干這種事的人都是不相信‘因果報應’和‘因果法則’,所以他們才敢挺而走險,以身試法。 一個深信因果的人,絕對不會做出這種凶惡的事情。因為他恐怕別人的指責和評論,也畏懼將來的報應和自食惡果。可是不信因果的人就沒有這份敬畏和慚愧心,他既然不相信後世和因果,所以做起壞事必然肆無忌憚。他只顧目前的利益,而不考慮將來。甚至為了獲取現在的利益,不擇手段,再凶狠的方法他都敢冒險嘗試。假如社會上人人這麼做,天下豈不是要大亂嗎?所以這種心狠手辣的厚黑思想實在不能提倡。 只要不信因果的人越多,這社會上的問題就越復雜。不信因果的程度越強烈,社會上的問題也就越嚴重。看某一個地方的民俗好壞,只要看該區域的民眾是否深信因果就差不多了。 舉個例子來說,我曾去過一間非常令我懷念的寺廟,寺裡的人相處得極為融洽,而且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遺’的地步,在那種地方,洗澡時忘了帶手表回寢室,隔了一兩天想到再回頭去浴室找,包准你能找到遺失的手表。可是在一般大學堂的宿捨可就不同了。記得我讀大學二年級時,有位學弟帶勞力士的手表,去洗澡忘了拿回來,嚇得臉發青。這兩個地方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差別?理由很簡單,在那寺廟裡大家都相信因果,可是大學堂裡相信三世因果卻少得可憐。 深信因果的人不會貪圖占別人的便宜,因為他知道將來會因為眼前所占的便宜,重重地付出更可怕的代價。所以從長期的觀點來看,占別人的便宜其實就是自己吃大虧。假如這個社會大家都不占別人的便宜,那麼天下豈不是就太平了。 再者,深信因果的人通常願意自己吃眼前虧,而把好處讓給別人。因為他知道學習吃虧對自己的將來大有益處,學吃虧不但可以使別人歡喜,更可以藉此機會砥砺自己的堅忍和仁慈的品德。從長期的觀點來看,吃虧就是占便宜。眼前所吃的虧將來必定能得到更大的報償。這思想對於促進社會的安和樂利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涅槃經上說:‘真正明白善因產生善果,惡因產生惡果的人,就不會再做壞事情了。’(注一) 四、為什麼必須相信三世因果? 佛教不但講‘因果’,而且還特別強調‘三世因果’。—你前生種什麼因,這一生就會得什麼果。今生種了什麼因,來生也會受什麼果。就好像因果經上所說的: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們不能因為看不見過去世和將來世,就否定三世因果的存在,就如同我們總不能因沒見過自己的高祖父和曾祖父,就不承認他們存在的可能性吧! 對於沒有見過的事物,我們可以運用推理或類推的方式去了解。試看普天之下那一樣東西不是由於過去的延續?俗語說:‘前人種樹,今人遮蔭。’假如沒有過去種的樹,現在那有蔭可以乘涼呢?桌子的前身是木材,木材的前身是樹干,........那一樣東西沒有過去呢? 再說,三世因果並不一定就是前世和來世,也可能是去年、明天。更可能是前一分鐘,現在這一分鐘,以後那一分鐘或者前一剎那,後一剎那。 現在的科學認為:宇宙中每一件現象有它的原因的。心理學也強調:人類的任何行為都是有原因的。這種論點和三世因果的說法卻不謀而合。 偏偏有許多人主張‘一世論’:人不過是父母和合而生的血肉之軀,思想和感覺不外是大腦和神經的運動現象。一死什麼都沒有了。他們處處都為這一生的物質享受和自己的利益打算。他們的生活充滿著短視、殘酷和功利的私欲,甚至為了個人的目標可以不擇手段。 從上面的觀念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一世論’和‘無神論’、‘唯物論’、‘自私的功利主義’、‘以物質為中心的實用主義’是相關連的。要提升人格和智力的境界,非突破‘一世論’‘無神論’和‘唯物論’不可。如同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所說的:‘人們之所以成為無神論者,是因為對哲學沒有深入的了解。如果一個人能研究精深的哲學,那就不得不歸依宗教了。’(見培根論文集) 另有些宗教進而主張二世論,他們認為:好人死了上天堂,壞人死了下地獄。善人死了為神,惡人死了變鬼。這種思想當然比無神論或唯物論好多了,至少它可以鼓舞人心向上,阻止人們犯罪,對於安定社會實在功不可沒。可是這種理論並不圓融,並同時也不完美。 第一、它不能合理地解釋:人是從何而來?為什麼人一出生在體重和智力上就有種種差異?再者,難道一個人今生做了一點惡,來世就永遠變鬼或者下地獄,而永不能翻身。萬一他當鬼或在地獄時,改過向上,就沒機會再轉生到比較好的世界?.........這種理論當然顯得十分死板。 只有三世的理論才是圓滿的,它不但可以解釋宇宙間的種種現象,而且可以使一個人不致埋怨命運而怨天尤人,甚至還可以鼓勵人們努力奮發向上,積極造福社會。 第二章 宿命論的錯誤在那裡? 一、真有命運這一回事! 諸君可曾仔細的想一想:在這世界上,為什麼有的人出生在富貴的家庭,而有的人卻出生貧賤?有的嬰兒生下來就很可愛,而有些嬰兒卻長得很丑呢?為什麼有的人一出生就胖嘟嘟的,而有的人卻瘦弱多病?.......這是為什麼呢? 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假如遺傳就可以解釋這些問題,為什麼有些平庸的父母卻生了聰明可愛的寶寶,而有些知識份子卻反而生了白癡兒女呢? 假如營養就可以解決健康的問題,為什麼仍有許多富人家骨瘦如柴,一生多病?難道他們沒吃過營養品? 假如努力工作就一定能致富,那為什麼有些人辛苦工作了一輩子,卻仍然貧無立錐之地,而且還向人家租房子?可是那些出生在富貴家庭的孩子,卻生來就養尊處優,終生財物享用不盡......... 如果我們深入地探討上面幾個問題,我們不難發現:有一種神秘而不可思議的因素存在。例如:為什麼不能自由地選擇誕生地點、家庭和父母兄弟呢?這種不可抗拒的因素和力量,一般人稱之為‘命運’。佛家稱之為‘過去的業力’—意即我們過去世在身體、語言和心念中的造作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力。 孔子曾經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這個‘命’字其實指的就是‘因果’或‘業力’。因為不知道三世因果,就無法了解命運的由來,就不能改變或創造命運。 不了解命運的由來就會怨天尤人,不能隨過而安、視富貴如浮雲。 不能改造命運,那再多的學問和知識又有什麼用處呢? 二、中外哲人對命運的肯定 命運的產生,其實就是三世因果的現象。真正了解命運的人,必然相信三世因果的存在。 古今中外,凡是有大智慧的哲學家無不肯定命運的存在,因為改造命運是以肯定命運做基礎的。了解命運、知道命運是怎麼一回事以後,才可以進一步去改造命運。 現在,我們舉一些著名的句子如下: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論語)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論語) ‘有的人富貴是與生俱來的,有的人富貴是自己努力得來的,有的人富貴是被逼出來的。’(莎士比亞的戲劇‘第十二夜’) ‘甚至當我們不注意時,命運仍在支配我們........。’(尼釆)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聖經傳道書第三章) ‘出生的貧富貴賤美丑等差異,都是過去世作為所造成的。’(那先比丘經) 三、算命方法可靠嗎? 一般人的富貴、貧賤、美丑、夭壽、生死都有定數,這定數其實就是他們過去世心念、語言和行為的果報。 凡是心靈越寧靜的人,智慧就越高。智慧越高,就越能了解命運和果報。明白過去世的能力,佛經上叫做‘宿命通’。獲得宿命神通有兩種方式。有些人前世做了特別的善事,今生自然就有宿命通,這叫做‘報通’。有些人的宿命通是這一世修定功得來的,這叫做‘修通’。 華嚴經的十地品中記載:第三地的菩薩就可以明白過去一世、二世、三世......百世、千世.....無量百千世的事情。例如:世界的形成和毀滅、自己的名字、家族、飲食、壽命、苦樂、身材、相貌、生在那裡、死於何處......都能記得。佛經上也記載:斷了煩惱的聖人可以知道過去八萬四千大劫(注二)以內的事情。完美的聖者—佛陀則可以了知無窮盡的過去、未來和現在。換句話說,他可以澈底明白無限的時空。 了解無限的過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潛能。可是我們心中的貪欲、憎恨、吝啬、嫉妒........等煩惱把這種偉大的潛能給障住了。 因此,在這一世我們想要了解過去世的情形,除了勤修定功以外,就必須藉助於古代哲人們所遺留下來有關命運的典籍。 可靠的算命方法很像精確的儀器。因為精密的科學儀器可以測出土地下面石油的蘊量,而算命方法可以測出一個人心地當中種種潛能和現象。 算命先生又好比經驗老到的農夫。老農一眼就可以辨出白菜、還是菠菜的種子?這種子何時發芽?何時開花?何時結果?可長多高多粗?顏色、樣子又如何.....他都知道。真正的算命先生也是如此。他可以知道一個人心田的各類種子和過去的業因在何時起現行?何時結果報.........。 算命的靈不靈,完全看算命先生的心智修養,以及他所依據的算命典籍可靠性有多高而定。所依據的典籍越可靠、越精密,算起命來,就越靈越可靠。 譬如遵照諸葛亮、李淳風、袁天罡、邵康節、劉伯溫等正統的方法去算命,當然比現代普通人寫的書,要可靠多了。現在有許多半桶水的算命先生,沒有弄通古法,就想另創新法,當然其准確性也就差多了。 奉勸諸君多看古代的經典之作,少看現代人著述或翻譯的書,因為現代寫書多半為了名利和稿費,很難寫出上乘的東西來。假如諸君想了解命運,多下工夫研讀‘業報差別經’、‘占察善惡業報經’這一類的經典,其品質當然是一流的,准確性百分之百,沒話說,而且對啟發智慧和修養德性助益良多。 四、算命的實例 甲、邵康節先生的‘梅花易數’ △擊鼠枕破 話說宋朝慶歷年間,邵康節先生住在山中,每天專心研究易經的道理,已達到忘記寒暑的地步。 有一天,在睡午覺時間,他看見有一只老鼠走過面前,就用瓷器的枕頭丟那只老鼠,沒丟中,反而把枕頭打破了。他發現枕頭裡好像夾有紙條。因此,他就揀起紙條。紙條上面寫著: ‘這個枕頭賣給賢人邵康節先生,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因為打老鼠而把枕頭丟破了。’ 邵康節看見這張紙條,嚇了一跳。沒想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這紙條說中了。他趕緊跑去問那位賣枕頭的先生。 賣枕頭的先生說:‘從前好像有一位老先生手裡拿著易經,坐在這兒休息,我看他用手舉起一個枕頭,那張紙條大概是這位老先生寫的。他老人家已經很久沒有來了。不過,我知道他家,我可以帶你去!’於是賣枕頭的人就和邵康節來到了老先生的家。 沒有想到那位老先生已經逝世了,他留下了一本書,並且告訴他家人說:‘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有一位面貌長得很清秀的讀書人到我們家來,你可以把這本書轉交給他,幫我完成一樁心事。’ 於是老先生的家人就把這本書交給邵康節。邵康節接到了這本書,就排卦推算,告訴老先生的家人說:‘你父親生前曾放一些白金在床下,你可以去挖挖看,拿來辦喪事!’那家人照著話做,果然挖到了白金。於是邵康節很高興地捧著這本書回家研究。後來算了無數次,都非常靈驗。下面就舉幾幾個較著名的例子。 △觀梅占 辰年十二月十七日下午四點鐘左右(申時),邵康節先生正在欣賞梅花,突然看見兩只麻雀在爭奪梅枝,結果樹枝掉到地面上。邵先生就說:‘沒有動不占卦,不因為事情發生也不占卦。現在有兩只小鳥把梅枝弄斷掉在地上,可能會有什麼預兆吧!’ 用八卦推算的結果,他知道第二天晚上有一個女孩子摘花,被園丁追趕而驚惶逃走,不小心摔倒,跌傷了大腿。到了第二天晚上果然如此。 △牡丹占 有一年的三月十六日卯時,邵康節和許多客人到司馬先生家裡欣賞牡丹花,當時正值牡丹盛開。有一位客人問說:‘這牡丹花這麼盛開,難道它的凋敗的時間也是命中注定的嗎?’邵康節先生回答說:‘萬物的興衰都有定數。’於是康節先生就給這些牡丹花卜了卦,他發現第二天中午這些花被馬所踐毀。許多人都不相信。結果沒想到次日中午果然有一位達官顯貴來欣賞牡丹花,兩只馬相嚙,然後在牡丹花間奔馳,牡丹花都被踏壞了。 △借物占 有一年的冬天,大約是在晚上六點左右,邵康節先生聽到有人敲門,首先敲了一下,接著又連續敲了五聲。那個人說要借東西。邵康節請他不要講出所借物品的名稱,叫他的兒子先卜卦推算看看對方是借什麼東西。結果他兒子說:‘那先生所借的東西,有木質也有金屬,而且木質部份較長,金屬部份較短。我猜大概是借鋤頭吧!’邵康節說:‘東西的質料你算對了,可是名稱不對。這麼晚了,借鋤頭有什麼用處,應該借斧頭才對!’ △動靜占 有一次,某一個人問邵康節先生說:‘今日動靜如何?’邵先生就利用他所問的這六個字來排卦,就告訴他:‘今晚有人請客,有酒、有雞、還有黍!’ △牌額占 有一天,邵康節先生偶而看見‘西林寺’的匾額。他發現那匾額的‘林’字沒有兩鉤,因此卜卦占之,結果發現這寺廟有鬼魂干擾,住得不平安。邵康節詢問了寺廟的人,果然有這回事,於是邵康節就建議他把‘林’字多加兩鉤就不會再受鬼魂的干擾。寺廟裡的人照著邵先生的話去做,果然平安無事。 △老人有憂色占 巳丑日卯時,邵康節先生正在經行,看見一位老人往東南方走,面帶憂愁。邵康節就問這位老人為什麼憂愁,那位老人回答說:‘沒有!’邵先生很奇怪,於是就卜卦,告訴那位老人說:‘您這五天以內,務必要小心,恐怕有大災禍會發生在您身上!’ 果然,在第五天這位老先生因為去喝喜酒,被魚骨頭哽在喉嚨而一命嗚呼。 △少年有善色占 壬申日午時,邵康節先生遇到有一位青年從南方走來,面帶喜色。邵先生問他為什麼春風滿面,他說:‘沒什麼!’於是邵先生又開始卜卦,告訴那位青年人說:‘十七天以內,你有文定之喜!’ 那位青年果然在十七日內完成定親。 △牛哀鳴占 癸卯日午時,邵康節先生聽到有一頭牛在北方鳴叫,叫聲非常淒涼。因此他就加以卜卦,預言:‘這一頭牛二十一天內,會遭遇到殺身之禍。’ 果然到了第二十天,有人買下了這一頭牛,宰了牛以後,以牛肉請客。 △雞悲鳴占 甲申日卯時,有一只雞在西北方啼叫,叫聲非常悲怆。邵康節先生卜卦後判斷這只雞只能再活十天。 這只雞果然在第十天被殺了。 △枯枝墜地占 戊子日辰時,邵康節先生走到半路,有一棵樹的枯枝無風自落,掉在西方。邵先生卜卦的結果,斷言:‘這棵樹十天後一定會因遇到一個名叫元夫的人而斷落。’ 這棵樹果然在十天後被人砍下來,砍伐工人的名字恰好就叫‘元夫’。 上面每件事情的占卜方法在邵康節先生所著的‘梅花易數’都有詳細的說明。該書中不但記載了許多未卜先知的方法,而且告訴您如何去了解宇宙和人生種種預兆的含意。當然,還包括了占卜、天時、家宅、婚姻、生男育女、求人、謀職、交易、出外遠行、疾病、筆跡、訴訟、墳墓......的凶吉。 在中國歷史上,卜卦像邵康節先生這麼靈的人也不少,譬如:諸葛亮先生的‘馬前課’可以推算出每一個朝代的長短、有幾位帝王、發生什麼大事等等。諸君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迷信或者說我在吹牛,這可冤枉了! 據我所知,孔明先生確實能夠算出:民國初年挖掘三國時代所留古跡的人的名字。諸位可別小看了我們的先聖先賢喔!我們研究學問必須以謙虛和恭敬心做基礎,才能成功。莎士比亞所說的:‘千萬不可輕視你所不知道的真理,否則你可能會用生命的代價來補償你所犯的過錯。’(仲夏夜之夢) 其實,宇宙間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有預兆,只是一般人不明白預兆的意義,所以無法事先知道將要發生的事情。 精通易數命理的人,心中特別寧靜或有智慧的聖賢就可以預知某一種現象(預兆)所發生的意義和影響。一個人心靈越寧靜、智慧越高,他的預知能力也就越強、越精確。華嚴經上說:大菩薩在一個毛細孔或一粒微塵中,可以見到無數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約有十億個太陽系)從形成到毀滅的過程。這種境界當然又不是孔明先生可以想像得到的。 乙、一行禅師的‘達摩一掌金’ ‘達摩‘掌金’(或‘達摩一掌經’)是唐朝一行禅師所寫的。當時的皇帝曾禮拜他當師父,其威望可想而知了。 這是一本了解命運最容易入門的書,簡單明了,容易學習。這本書是竹林書店和瑞成書店印行的,一般較大的書局也許可以買到。 它是屬於算八字的書,從正確的出生年、月、日、時,來判斷一個人的貧富、貴賤、夭壽、愚智等。現代的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貧富、貴賤、夭壽、愚智是遺傳和環境交互影響而決定的。佛經上則指出:人生的這些差別現象,就是前世的業力和今生的努力而造成的。 達摩一掌金以‘天貴’、‘天厄’、‘天權’、‘天破’、‘天奸’、‘天文’、‘天福’、‘天驿’、‘天孤’、‘天刃’、‘天藝’、‘天壽’等十二個項目來判斷一個人的父母祖業、兄弟、夫妻和子媳的凶吉。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幼年、中年、老年的命運。當然人生的凶吉都是由自己過去和現在的‘善業’和‘惡業’所造成的。 這本書載有每個月份出生的人的性格和六親狀況,以及每一個時辰出生的人的刑克和壽命歲時。 又可算出得病時日的凶吉、夫妻的相犯、是否修道的根器、‘小兒煞’(夭折)和‘桃花煞’(紅杏出牆)。 所謂‘小兒煞’,就是根據出生的月份和時辰來推斷孩子是否會夭折。例如:在正月和七月上下午九時至十一時、二月和八月上下午七時至九時、三月和九月上下午五時至七時、四月和十月上下午三時至五時、五月和十一月上下午一時至三時、六月和十二月上下午十一時至一時,出生的孩子都恐有夭折之患,為了讓讀者便於記憶,謹將原書詩偈摘錄如下: ‘正七休生巳亥時, 二八辰戌不堪推, 三九卯酉難存立, 四十寅申生悲泣, 五十一月防丑未, 六十二子午孤淒, 十二月中時有犯, 小兒關煞報君知。’ 假如你不幸遇到這月份和時辰出生的孩子,請你告知他父母要廣積陰德、多放生、愛護動物、茹長素、常念佛或許可以突破這一關。 所謂‘桃花煞’就是女的長大將來可能發生不守婦道、紅杏出牆的事情,而男的則可能會尋花問柳、移情別戀等事情。 在雞年下午,出生在申、子、辰三個日子的‘酉時’(下午五時至七時),亥、卯、未三個日子的‘子時’(晚上十一時至一時),巳、酉、丑三個日子的‘午時’(中午十一時至一時),寅、午、戌三個日子的‘卯時’(清晨五時至七時)的人就犯‘桃花煞’,情感較可能走私。這就是達摩一掌金上所說的: ‘申子辰雞叫亂人倫, 亥卯未鼠子當頭忌, 巳酉丑跨馬南方走, 寅午戌兔從茆裡出。’ 命宮當中犯‘桃花煞’的人不可出家,但可在家修。犯‘桃花煞’的人應勤加忏悔業障、讀經明理、痛改前非,老實念佛。 所謂‘夫妻相犯’是從出生時所屬的十二生肖來看的。屬羊的忌與屬鼠、屬馬的忌與屬牛、屬蛇的忌與屬虎、屬豬的忌與屬猴、屬兔的忌與屬龍,屬雞的忌與屬犬的人結婚: ‘羊鼠相逢一旦休, 從來白馬怕青牛, 蛇逢猛虎如刀截, 猶見猿猴似箭投, 玉兔見龍雲裡去, 金雞遇犬淚雙流, 莫道陰陽無定准, 管取夫妻不到頭。’ 假如你娶了一個不如意的老婆,您切莫怨天尤人。俗語說:‘娶到好的太太可以成為詩人,娶到不好的太太可以成為哲學家。’娶到壞老婆,假如您想得開,放得下,您更容易不受感情的牽制,而專心念佛修道。如果你不修道,很誠心行善也可能促進和諧的氣氛;諸君千萬不要氣餒啊! 以上的資料只提供您參考而已,請諸君不要過分執著文字,因為‘萬法唯心造’,心才是命運的主宰呀! 丙、占察善惡業報經的‘木輪相法’—三世因果的相法 ‘木輪相法’是人人可學,而且是獲益最大的相法。它是出於‘占察善惡業報經’。因此假如您想研究‘木輪相法’,就必須先精讀‘占察善惡業報經’。 這部經寫得非常好,依照這一部經去做,不但可以使您明白自己的善惡習氣和修養情形,而且可以滅除所有的煩惱和疑惑。無論事或理,修行或忏悔的方法,這部經都講述得十分完備。所以明末的高僧蕅益大師對這部經典推崇備至,他認為這部經典是度化末法時期的眾生特別微妙和殊勝的法門。所以他為這部法寶寫了‘占察善惡業報經玄義’、‘占察善惡業報經義疏’和‘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這部經與其他算命書絕然不同。因為這部經不但告訴您凶吉禍福如何形成,而且還指出如何扭轉惡業和惡運的具體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能讓我們明白‘三世因果’的善惡、苦樂和吉凶等狀況。所以它能使我們的智慧大開。 照著這部經典的‘木輪相法’去修持,我們可以明白一百八十九種三世果報善惡的情形。譬如,它可以使我們知道我們前一世是從地獄轉來的,還是畜牲、餓鬼、阿修羅、人道或天道轉世來。我們前世是在家還是出家,有沒有聞法修行或供養聖賢等。 它也可以使我們明白某個人死後是升天堂或入地獄、是做畜牲或做惡鬼,是投生在人間或往生、佛菩薩的清淨國土,來生能否證果........等。 它不但可以澄清我們對過去世和來世的疑惑,而且幫助我們解決現在世的許多重要疑難。例如:我們可以透過它明白某一個人是不是善友、所聽的法是否正法、某一個人是否有實德或無實德、所了解的義理是否有錯誤、所修的法門是否正確、所證的是否真實、所學的是否契機、所學的是否有障礙、所做的事情能否成功、所求的財富官位是否能獲得、壽命是否能延長、求男求女是否能如意、所期待的人會不會來、對方是不是平安、所求的事物多久可得到、所懷疑的事物是否為真實、所遇的人物是否吉利、所遺失的東西能否找到、危險能否脫離、疾病能否痊愈、所找的醫師能否醫好病人、住處是否平安、農民能否豐收、夢境是否吉祥.........。’ 除此之外,‘木輪相法’還可以讓我們明白過去世善惡業因的多寡,以及現在所造十善或十惡(貪、嗔、癡、兩舌、惡口、绮語、妄語、殺生、偷盜、邪YIN)的強弱。 ‘木輪相法’無論在生活或修行兩方面,對於我們的確幫助太大了。希望諸君早日修持‘占察善惡業報經’這部法寶! (轉載) 本文實為轉載,不代表個人觀點,專注分享,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持續放生者,受佛菩薩、天地一切神仙贊歎護佑,功德無量,必然有求必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成就不可思議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淨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忏悔我所犯的一切邪YIN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一切冤親債主及其六親眷屬離苦得樂,福慧增進;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