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義(五 下)
10、普皆回向願 復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迥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 普皆二字,攝盡前九種大願的功德,意思是說:自從最初禮敬諸佛開始,直至第九恆順眾生所修的功德,皆悉回向,故言:「普皆回向」。回是回轉,向是趣向,即將前面所修自利利他的行業,悉皆用以回向三處。所謂三處,即是眾生、菩提、及實際。回自向他,是回向眾生;回因向果,是回向菩提;回事向理,是回向實際。 回自向他,是將自己所修一切功德,回施法界一切眾生,使法界眾生共同分享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因向果,是將因中所修一切功德,回向無上菩提;回事向理,是將所修千差萬別的事相功德,回向不生不滅的真如實際理性。由於真如自性,盡空遍界,無窮無盡,事相功德與理性契合,自然亦無窮無量。 根據華嚴經十回向品,菩薩回向有十種: 一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菩薩修行六度、四攝種種法門,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悉除三惡道苦,名救護眾生,以此善根回向眾生,菩提,實際,心無所著,是離眾生相回向。 二不壞回向:菩薩於佛法中,得不壞信,深入實相,集諸功德,等心而行布施,名不壞回向。 三等諸佛回向:菩薩修因,學諸佛行,見好惡色,心無憎愛,諸根清淨,行等諸佛,名等諸佛回向。 四至一切處回向:菩薩廣修善根,能令此善根功德,遍十方三世諸佛所,及一切眾生,以為莊嚴,如實際理遍十方界,名至一切處回向。 五無盡功德藏回向:菩薩得無盡藏法善根力,回向苦惱眾生,心淨如虛空,不動如大地,名無盡功德藏回向。 六隨順大眾堅固善根回向:菩薩以四攝法、四無量心等法門,善教眾生堅固不退,並增長善根,閉惡趣門,心得自在,以此善根,隨順眾生,盡未來劫,等心布施,心無厭倦,名等心隨順一切眾生回向。 八如相回向:菩薩成就念智,安住不動,令諸眾生,皆得安住諸功德法,以此善根,同真如相,回向利益一切眾生,名如相回向。 九無縛無著回向:菩薩不捨一切善根,恭敬合掌,禮拜諸佛,請轉法輪,但心無所著,以此無縛無著之心,回向大菩提果,名無縛無著回向。 十法界無盡回向:菩薩具足慈悲,等心布施,廣饒益眾生,無有休息,以此善根,回向法界無量佛剎,是名法界無盡回向。 「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是回自向他,亦是回向眾生。「禮拜」,是第一禮敬諸佛願,「隨順」,是第九恆順眾生願。「乃至」二字含括中間稱贊如來,廣修供養,忏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等七大行願。「皆悉」是毫無保留,「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是將自己所修功德,平等普遍,盡施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共得功德,共種善根,共證菩提。 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盤正路。 此明回事向理,亦是回向實際。初二句是願眾生得離苦。眾生病苦,皆由惡業所感,欲離病苦,當先斷其惡因,是以菩薩設法,令諸眾生,「欲行惡法,皆悉不成」。反之,令諸眾生:「所修善業,皆得速成」自然關閉一切諸惡趣門,免墮三惡道,開示人天涅盤正路,令眾生得生善處,甚至出三界、了生死、證涅盤、得真樂,以事行功德,回向涅盤實際理地,是名回向實際。 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此是回因向果,亦是回向菩提。菩薩將所修功德,回向無上菩提,更願擔當一切眾生,由惡業所感的一切極重苦果。因為一切眾生,自無始來,從迷積迷,所作惡業,感報三塗,極重苦果,無由出離,今菩薩願將自己所修功德,分予眾生,甚至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彼眾生,因菩薩功德,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之樂。 或問因果定律,自作自受,菩薩如何能代眾生受苦?又既然眾多菩薩,皆願代一切眾生受苦,因何一切眾生,仍然沉溺苦海,求出無由?澄觀國師以七義釋之。 一起大悲心:菩薩因觀眾生苦,生大悲心,願處惡道,為說正法,令彼解脫,是名代受。 二修苦行:菩薩為利益眾生,而修種種苦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是名代受。 三留微惑:菩薩成就自利,斷惑證真,但為救度眾生,留惑潤生,受有苦之身,恆居六道,攝化有情,是名代受。 四自捨命:菩薩若見眾生,造無間罪,當受大苦,如無其它方便,止其惡行,唯斷其命,令息惡因,免墮地獄受苦,寧可自負,殺業惡因,及接受墮落惡道之苦果,是名代受。 報恩經說:「菩薩知恩報恩,修大方便,利益眾生,應識隨宜,顯示方便。過去無畏王,如來滅後,正法之中,有婆羅門子,聰明黠慧,受持五戒,受持正法,因有緣事,遠行余國,五百人伴,前至險路,五百群賊具欲劫行伴,其中一人,先與婆羅門子親善,先來告語,於初夜時賊發,汝密捨去,勿令伴知,婆羅門子聞已,譬如人噎,既不得咽,又不得吐,欲告語伴,懼畏諸伴害此一人,伴墮惡道;若默然者,賊當害伴,賊墮惡道。思惟是已,即便持刀,斷此賊命,三惡道報,是我所宜。眾伴皆言,卿是勝人,雲何作惡,婆羅門子,具說上事,諸伴發菩提心,群賊亦然。」 五由初願:菩薩自初發菩提心,即願為眾生受苦,故常居惡道,願救眾生苦,如地藏菩薩「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乃至饑荒之世,身為大魚,令眾充饑,或放光加被,令眾生脫苦等,名代受苦。 六同真性:願是修善,苦由惡因,若善若惡,同是真如性具,菩薩據真如自性所起之大願,恆至真如性具之苦處,悲心救苦,是名為代。 七法界身:菩薩證得實相理體,以法界為身,自他無隔,物我一如,觀眾生苦,猶如己苦,恆思救濟,是名代受。 雖然,菩薩以平等心,願意恆代一切眾生受苦,但必須有緣,方可沾益;無緣眾生,是無法代受。因此,現實世界,苦惱眾生仍然無量。 菩薩如是所修回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此總結回向行願無盡。即使「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普賢行願普皆回向無有窮盡,且盡未來際」,念念相績,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熱一切眾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 此總結三處回向。以上所說十大願王,是地上菩薩,或十地後心法身大士,所圓滿具足的願行。故言:「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若諸初發心菩薩,應該於此十大願王,一一發願,努力實行。若能依願起行,隨順趣入,十大願王,則不但能下化眾生,「能成熟一切眾生」,且能上求佛道,「隨順」趣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能一一實踐十大願王,成熟一切眾生善根,而令自己趣向無上菩提的人,則必然「自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 自己隨順十大願王,又「能成熱一切眾生」,便是回自向他,亦即是回向眾生。因行此十大願王,而「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回因向果,亦即是回向菩提。由隨順趣入,具足圓滿十大願王,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就是回事向理,亦即是回向實際。 回向眾生,是饒益有情戒;回向菩提,是攝善法戒;回向實際,是攝律儀戒。 又回向眾生,是緣因佛性;回向菩提,是了因佛性;回向實際,是正因佛性。 又回向眾生,得方便菩提;回向菩提,得實智菩提;回向實際,得實相菩提。 又回向眾生,能成就解脫德,證方便淨涅盤;回向菩提,能成就般若德,證圓淨涅盤;回向實際,能成就法身德,證性淨涅盤。 故知菩薩,若能於此十大願王,隨順趣入,圓滿具足,則能回向眾生,回向菩提,回向實際;即可攝三聚淨戒,可顯三種佛性,可得三種菩提,可成就如來三德秘藏,可證三淨涅盤,其功德之大,實在不可思議。以是之故,一切善男子,及汝善財,於此十大願王的種種義理,及其功德利益,應如是知,故言:「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正是結勸善財,及華藏海會諸大菩薩,應知十大願王的功德利益,微妙難思,應該發心學習。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