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大寶法王在藥師佛灌頂法會上的開示


 2008/5/25    熱度:15800    下載DOC文檔    


藥師佛灌頂前行解說

佛法和生活

此生,能得知如何獲得快樂的正道,能有機會選擇修持佛法,是非常難得的。從世間和佛法的兩個角度來說,我們都沒有自主性,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生活中往往遭遇到各種困難。例如,由些人雖然想做善良的人,想做善事,但做的卻盡是惡的,自己也無可奈何。因此,聚集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可說是比較幸運的,眼前都有修持善行的機會,只要自己願意,都能做善事。我們應該把握機會,盡力行善。若能利益他人,今生就有意義了。

生活中,我們總是遇到各種困難和考驗。這世界上有貧富的差距,有男女的差別,及各種不平等的現象。政治、經濟上的壓力,也造成生活上的一些困難。世界上有許多宗教,每一種宗教都有自己的教義,彼此之間或有些忌諱,有些比較激烈的宗派甚至有強烈的優越感。總之,在這世間生活是不容易的,充滿各種痛苦。唯有消除痛苦,我們才可能得到快樂。

世間生活充滿各種困難,這是因為世間紛亂而起的嗎?即使如此,外在環境紛亂,但重點還是我們自己的心,我們的心能改變世界。以我自己為例,我一生和佛法因緣很深從出生到現在,我一直生活在佛法的環境中,對佛法特別有信心。我的名字--邬金欽列多傑,也和佛法有關。從西藏出來以後,生活在不同宗教和種族的環境中,我也遇到許多困難。例如,來到印度以後,我必須和其他宗教交流,交流時我必須特別注意一些事情。即時我自己本身並不覺得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但是身為佛教徒,我有責任要去注意這些事情。

佛教是一個很包容、很真誠的教法。由於對佛法的信心和歡喜心,讓我看到佛法和其他宗教是不相違背的。佛教的精隨是因果業報。今生我生為佛教徒也是因果的道理,我對佛法特別有信心也是由於因果。今生是過去的因成熟的果,我們應該以歡喜心去面對今生。有些宗教認為有一造世主,從某方面來說,我之所以生為佛教徒,也可說是因為這位造世主的緣故。這樣的想法和佛法的道理是不相違背的。總之,不同宗派之間,應該有互相包容、互相歡喜的心。我對自己身為佛教徒的角色也感到非常歡喜。

從世間的角度來說,我也有許多必須面對的問題和困難。例如,我沒有自主性,有很多事情,我無法自己做主。此外,就算我自己沒有問題,別人也會丟一些問題給我。每天都有很多人帶著各種大大小小問題來見我,要我幫忙,或要我特別關心某些事,例如,社會貧富差距愈來愈懸殊的問題等。有些人是問了一些家庭問題而來,例如:夫妻不合、小孩子要開刀、小孩子要考試……等。總之,我必須負責解答家庭問題、社會問題、醫療問題,有時要扮演父母的角色,有時要扮演醫療顧問的角色,各式各樣的。我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呢?他們都是帶著信心來見我的,我不能告訴他們我沒辦法,請他們回去。我有責任要幫助他們。我沒有條件能給他們什麼,我唯一能做的是鼓勵他們,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有勇氣面對問題,而歡喜地面對人生。這也是我能為大家做的最好的一件事,讓每個人升起信心,面對人生。

平時,我對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都是以發自內心的熱誠,以慈心和悲心去對待每一個人,並以這樣的動機去做很多事情。例如,用眼睛去看人時,我也是盡力以這樣的心去看。由於我這麼做,對方沒有感受到什麼,但至少會升起一種歡喜,會找到一種希望或寄托。這是我的期望,希望別人也有這樣的感覺,但有些人可能也沒有生起任何感覺,但人世間就是這樣。我想這這可能是世間的法則,不可能一切都圓滿、都如意。

總之,不論是在世間法或佛法,我們總是會遇到問題。處理問題時,外在因緣條件固然要具足,但最重要的還是內在的因素。我們必須要有信心和勇氣,一種有智慧、具有善巧方便的自信力。有了自信力之後,我們就能面對世間的許多問題。當然,生、老、病、死的問題是無法立即消除的。我們的身體就是無常的,不離成、住、滅、空。但是,隨著自信力的增長,我們面對這些問題的能力也會增長,逐漸出離生、老、病、死的問題。

藥師佛灌頂的目的,就是為了增長心的這種力量:自信力。剛才大家一起共修過一座藥師法了。儀軌中提到藥師佛的淨土極其莊嚴、極其廣大。為什麼要做這種形容和觀想呢?這是為了鼓勵我們,讓我們的心升起歡喜。生活在這世間上,如果我們的心只往黑暗的地方想,那我們看到的都只是黑暗的、沒有希望的;如果我們的心往光明面想、往光明面看,即使只有少許的光明,我們也能找到光明、找到希望。情器世間中,並不是一切有情眾生都是邪惡的,外在器世間的一切也不全都是有毒或污染。如果我們的心具有勇氣、力量和熱忱,這世間可變成淨土,一切有情眾生成為空行、天女等。因此,藥師佛儀軌中提到藥師佛的淨土如何莊嚴,淨土中一切眷屬如何莊嚴,就是為了要讓我們升起勇氣。否則,單單看看這會場就可能令人非常灰心,不論每天如何打掃,一天下來還是這麼髒,哪可能是藥師佛淨土?同樣的,每天一打開新聞,盡是殺人、偷盜、火災之類的事,簡直是地獄的境界,哪談得上是藥師佛淨土?

密乘灌頂、觀修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升起勇氣,讓光明面升起,讓我們知道這世間真的是可以變成淨土的,而且其中的眾生真的可以變成菩薩和聖者的。這並不只是佛教的教義而已。佛陀的法教並非只是針對佛教徒而已,而是針對所有的眾生。藥師儀軌並非只是針對佛教徒而已,而是為了讓一切眾生都升起光明面。

灌頂與魔障

灌頂前行包括施魔障的朵瑪。什麼是魔障呢?由自他分別的角度來說,世間有外在的魔,但最主要的魔在我們心中,那就是“我執”。如果不去除我執,就好像金剛帷幔中塞了毒藥一般。若你讓我執的毒舒適地住在你心中,你再怎麼高喊“吽呸”,也毫無用處,去除不了什麼魔障。這就好像小偷在家裡,你卻在大街上高喊小偷不要進來,那有什麼用呢?任由家裡的小偷偷東西,而去外面抓小偷是沒有用的。因此,雖然灌頂儀式中有遮除魔障的部分,但去除心中的魔障還是最重要的。

《成一切續》中提到,修持密續的地方首先要去除魔障。這裡是佛陀降伏魔障的地方,因此應該是沒有什麼魔障的,是修持密乘最好的地方。總之,雖然金剛座這裡應該是沒有魔障的,我們還是按照儀軌修了除障施朵瑪的部分。接下來,我們應該要建立降伏心魔的基礎,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沒有煩惱地做事,否則我們所做的一切伴都隨著我執,都和煩惱相應,而不是讓我們遠離煩惱。

祈請給予灌頂

請求是生活中一種正常的程序,在灌頂儀式中也是一樣。在這段祈請文中,我們向無量上師及一切諸佛、菩薩,尤其是藥師佛,祈請賜予灌頂。祈請文也說道,在證得菩提之前,要依止藥師琉璃光如來為本尊,也就是“賜予本尊”的意思。這是因為以前的人,求取的灌頂是自己想要依止的本尊法,不像現在人,覺得哪個灌頂好就去灌哪個頂。有些人甚至根據世俗的需要而灌頂,例如,須要錢財就去請求財神灌頂,或要做事業時就去請求綠度母灌頂,這和世間法沒什麼兩樣。

只要仍然是六道的一份子,我們就應該互相關愛、互相幫助,這是很重要的。我們都是在父母的關愛之下而出生的,我們的身體也是因為父母的關愛而形成的。然而,生活在世間,我們每一個人都遇到過各種身、心方面的痛苦,有些人有身體上的病痛,有些人有心理方面的疾病。事實上,很多痛苦是因為內、外的病而起的,依止藥師如來可幫助我們消除身心內外的各種病苦。

顧名思義,藥師佛和醫藥有關,能滿足眾生所須的醫藥救怙。因此,依止藥師佛可幫助我們自己及他人消除身心內外各種病苦。

本尊

本尊在藏文稱為“宜淡(yidam)”,意思是“心中的誓言”,而這誓言包括承擔和本尊有關的事業。如果只是為了自己一人的利益而在房間裡擺設藥師佛唐卡,或供奉很多藥師佛的佛像,每日持誦藥師咒,甚至把整部藥師經都背下來了,那並不能算是依止藥師佛為本尊。依止本尊必須有皈依發心的基礎。

皈依發心

在世俗中,一個計劃的成功需要三大要素:首先,規劃者或領導者必須具有能力;其次,所有工作人員對領導者和計劃有信心;第三,所有工作人員彼此信任和合作。皈依的道理也是一樣,佛如同領導者,法如同計劃,僧如同工作友伴。皈依就是對這三者都具有信心。

發心更是重要。一件事情是否能成功,在於我們是否有信心、有勇氣,及真正去做的決心。成功的人物不一定受過很好的教育,但他們總是有勇氣去面對問題及克服困難。

如果能把皈依和發心的意義帶到日常生活中,我相信這會對大家很有幫助。

觀想本尊

如同先前說過的,觀修本尊時要觀想外在器世界轉變為淨土,且一切有情眾生都轉變為本尊,一切不淨都轉化為清淨。只是合掌念誦“為利眾生願成佛”是沒有用的,念誦時心中要同時觀想。觀想要盡量清晰,清晰的觀想如同清晰的藍圖。腦中一片空白、眼睛直瞪著釋迦牟尼佛或觀音像地念誦是沒有用的。我們必須把眼睛對著心看,用心去觀想和發願。外在的佛像一直坐在那裡,是不會動的,會動的是我們的心。釋迦牟尼佛現在不在這世間,我們現在看到的佛像和唐卡,只是在提醒我們佛的樣子,真正能改變一切的是我們的心。我們具有思惟和觀想的能力,與其睜大眼睛、呆呆地望著不會動的佛像,不如讓眼睛往內觀,清晰地觀修本尊的清淨相。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