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命運,斷惡修善,一定要從意惡下手


 2018/8/31    熱度:10086    下載DOC文檔    

  末學接觸佛法多年,但一直進進退退,始終沒有大的進步。近日在讀到淨空老法師的1978年大專講座的《俞淨意公遇灶神記講記》後,深感直抵根本,切中要害,入木三分。而且理論、方法、次第都具足,對自己很有啟發。現將其中章句稍加歸結,既用來提醒自己加緊用功,同時也供初學者和有緣者參考。

  一、認識意惡

  二、意惡難斷的原因

  三、斷除意惡的方法

  四、俞先生的成功案例

  (一) 初期反復

  (二) 步入正軌,精進努力,自行化他

  (三) 契入境界

  選擇其中一段自省。“聽這篇文(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才是真正有福報,聽《華嚴》、《楞嚴》,未必有福報;因為境界太高,學不到,有什麼用處!而聽了此記之後,馬上就可以做得到,立刻就收到效果。諸位果然能夠以三年的時間,從這一篇文上奠定基礎;三年以後,再學大經大論就不一樣了,這才是真菩薩。那時大經大論才能契機,現在不契機。為什麼?因為好高鹜遠。”

  一、 認識意惡

  但於私居獨處中。見君之貪念。YIN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憶往期來念。恩仇報復念。憧憧於胸。不可紀極。此諸種種意惡。固結於中。神注已多。天罰日甚。君逃禍不暇。何由祈福哉。

  這一段開示,最為緊要,我們要能真信。張公雖說的是俞先生,讀者尤當確實反省,字字句句實在忠告自己。鬼神天天在考察,找不到他有善念。只看到他雖然沒有貪、瞋、癡之行,但是有貪、瞋、癡之念,有嫉妒、褊急、傲慢的心。‘高己’就是傲慢;‘卑人’就是輕視別人,瞧不起人。‘憶往期來’,即追念過去,期望著將來。‘恩仇報復’,心裡都是這些惡念,這就是說明他的‘意惡’。身口意三惡業,意惡為最大;身、口二業都從意惡而生。修行重在修心,心地清淨了,身口自然清淨;意要是不清淨,身口也假裝不來。我們看看俞先生過去他就只在身、口上假裝,意惡則絲毫沒有改變。神明的鑒察特別著重“意惡”,所以告訴他這些果報,實際上不只如此。所以說‘君逃禍不暇’,你逃避災凶都來不及了,還求什麼福?你那裡還會有福報!

  二、意惡難斷的原因

  信根原自不深。

  他的毛病就在信根不深,習染太重。

  恆性是以不固。

  沒有恆心、沒有耐心,很容易被外境所轉。

  故生平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沈。何嘗有一事著實。

  毛病就發生在這裡。我們學佛的同修,無論在家、出家,四眾弟子,自己反省有沒有常犯這些毛病?我們聽到善言歡喜,見到人行善事也歡喜,但是過後就忘了,跟俞先生犯同樣的毛病。這不只是說我們--俞先生是明朝的人,跟憨山大師、蓮池大師同時代;在過去釋迦牟尼佛出世的那個時候,也是這樣,沒有例外。如果善根真正深厚,早就成佛作祖了。成佛作祖的人畢竟是少數!諸位再想想: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之後,為什麼要說法四十九年?就是因為眾生有這些毛病!天天講,天天勸,聽了耳熟,習慣成自然,假善也變成真善了!裝好人,結果以後變成真正的好人。天天勸,三天不勸,人就變樣了!所以現在有很多人,想自己幾個人建道場,大家在一起共修。我過去也很有興趣,也有這個理想。結果怎麼樣?剛剛創始的時候,真是菩薩發心,成佛有馀;道場一建成了,就爭名奪利,反目成仇。我見過許多道場,幾乎沒有例外,都是這樣!

  我們想到過去的叢林寺院裡,為什麼要分座講經,天天講?再想想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四十九年,一天都不休息?你想他的團體,經上說“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真的,要不是天天勸念佛,就不免打架、鬧意見。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他要休息一天,僧團裡就要出問題了。這在佛法稱“薰習”。能令善根少的人漸漸地薰習深厚。善根深厚的人薰習,他就開悟了。由此可知,這個經教不能一天不講求!

  《感應篇直講》,分量比較少一點。古代讀書人每月有一定的日子,輪流開講。常常講《感應篇》,講《文昌帝君陰骘文》等勸善的書。可見從前這樣的講座,在中國非常普遍,可惜現在反而沒有了。常常講,常常勸,有的時候人心還是不能挽回!要是不講,那還得了!所以,確確實實要普遍的到處去弘講。我也勸勉同修要發心,先不必學講經,先學講善書、講因果。至於講法、講的材料,我們慢慢再研究、編輯。就是像這個樣子,到處去講,講演時間不要超過一個星期,一天講一次,七天就圓滿了。這樣才能普及。教材要重新編輯,像《陰骘文》、《感應篇》、《了凡四訓》,都訂作七次,七天就講圓滿。我們要精編教材來訓練同修們,大家發心弘揚,以此做基礎,而後進修大乘佛法,才得真實受用。

  沒有這個基礎,學習大經大論,不過是好聽而已!這跟俞淨意公一樣,好高鹜遠,專務虛名,不切實際,意惡還是改不掉;大的jie nan到來時,我們憑什麼避免!這是當前亟須做的課題。俞淨意公的善根我們有;他的惡報,我們還沒有現前。可見我們的意惡比他稍微好一點,輕一點。要是像他一樣,果報就慘了!因與果一定相應,絲毫不爽。古德常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除非你明心見性,破除《金剛經》所講的“四相”、“四見”,轉凡成聖,轉十界為一真,那才行!四相未破時,就受因果定律的主宰,在家如此,出家也不例外。幾時破了我執,見思煩惱斷盡,出三界,才勉強說你超越生死輪回了。我們以俞淨意公作鏡子,對照自己的言行。

  這一段責備就是說他‘信根不深,恆性不固,沒有長遠心,沒有耐心’。指出他生平那些‘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沈’,都是‘專務虛名’。‘何嘗有一事著實’,就是沒有一樁事情是腳踏實地,盡心盡力,認真去做的。

  三、斷除意惡的方法

  君從今後。凡有貪YIN。客氣。妄想。諸雜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收拾干干淨淨。一個念頭。只理會善一邊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圖報。不務名。不論大小難易。實實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懇懇。使此善意圓滿。

  讀這篇文章,給我們更大的警惕,更具實效的受用。尤其是老同修們,我們必要認真反省、檢點。而後在我們修學的環境與過程中,所遭遇到的這些因果,自己就能看得非常清楚。看清楚之後,信心愈堅固,慧眼愈明朗,往後功夫才真正能踏實,才能得力。自從我們講了一遍《了凡四訓》之後,也有不少同修跟我說:“很受用!過去不知道的毛病,聽了這一遍之後,自己想一想,毛病確實是不少。”這就大有進步!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毛病,想要回轉就相當困難。所以,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利益。灶神爺--張先生,把俞先生的毛病,一樁一樁指出來。俞淨意先生不能不服!好在他還有改過之心,所以,才能感應道交,感得灶神真正現身在他面前。

  這段文就是傳授他“改造命運的方法”,也就是“改造命運的秘訣”。我們在世間,必須要明白無始劫來積習深重。明了以後,就要徹底改過自新,轉變自己的命運,不怨天,不尤人。因為一切都是自己造的,所謂“自作自受”。我們自己再造善業,再結善緣,後來的果報當然很殊勝。這一段非常重要--就在念頭上轉變,再造自己新的命運。‘君從今後’,灶神告訴俞淨意,從今以後你‘凡有貪YIN、客氣、妄想、諸雜念’,這些都是世俗的事情。‘先具猛力。一切摒除’,這就是徹底悔改。從心地裡把這些妄想、雜念都斷除。諸位想想,講得很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試問:我們那個人不想斷妄想,不想使自己心地清淨?雖然天天這樣想,可是妄念依然紛飛,究其原因就是積習太深所現業障之相,也叫“業相”;說得更實在一點,就是“惡業之相”。我們立刻要覺悟,這不是好相。“覺悟”才是改革的根本。不覺悟就不能改;覺悟才有改的希望。所以,佛告訴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就是此地所講的“貪YIN、客氣、妄想、諸雜念”。這些念頭一起來,立刻就覺悟--我業障深重,為什麼還有這些妄念,還有這些罪業之相?這一念就是“覺”,就是光明,就是慚愧心。

  我們應當向那個方向走呢?‘收拾干干淨淨。一個念頭,只理會善一邊去’。這是教我們初步用功的方法。就是告訴我們下手的初步,要把那些“惡念”都除掉,把善念提起來。這就是非常好的方法--二六時中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不但心裡要有大轉變,而且在行為上也要認真的轉過來。

  要用什麼態度做善事呢?不圖報。做了善事,對人有恩惠,不要希望別人報答。要認為行善幫助人,是我的義務,是我應該做的。甚至我們做善事、對人好,人家以怨報我們,我們也不在乎。問心無愧!即使別人誤會也沒有關系,放著膽量去做。不要做了幾樁好事,人家反而埋怨你,就認為好事不能做,好人不能當。為什麼做了好事、待人好,還要受人責備呢?想想《金剛經》裡所說的,這正是自己過去世業障深重,他替我消業,這不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嗎!

  因此,我們不要灰心,只理會善一邊去。‘不論大小難易,實實落落’。就是踏踏實實的去做。切切實實,直捷痛快的去做。‘耐心行去’,大小善事都要有耐心。一天、一年、一世都要這樣去做;並且還要發願,生生世世都這麼做,這才是“菩薩”。這是我們力量辦得到的。‘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懇懇’。換句話說;我力量雖然達不到,我有這個心,要存這個心,使此善意圓滿。諸位要曉得,佛家所謂“功德圓滿”,是指善心善意,確實“圓滿”。並不是樣樣事情都做好了才叫圓滿,因為有的力量達不到。力雖達不到,但是有一個圓滿的心,這樣功德就算圓滿了。所以,佛法常講,“論心不論事”。圓滿不圓滿是在你心地裡;心地善意若不圓滿,則善事、善行做得再多,也不能算是圓滿。

  第一要忍耐心。

  沒有忍耐心,一切都不能成就。忍耐心就是菩薩六度裡面所說的“忍辱波羅密”。忍辱為什麼不把它翻成忍耐呢?諸位要曉得,世間法裡面最難忍的就是辱。中國古時候讀書人常說:“士可殺,不可辱。”讀書人,殺頭沒有關系,不能接受侮辱,可見得殺頭都容易忍,侮辱不容易忍。因此,佛法到中國,六度中的忍度,譯經師就用“忍辱”--辱都能忍,還有什麼不能忍的呢?這是忍中最重、最難的。所以,什麼都要忍耐,能忍耐就有成就;能忍是福德之相,反之,不能忍就是罪業之相。我們要學忍耐。

  第二要永遠心。

  永遠心就是“恆心”,恆心不變。既然發了這個願,絕不更改。無論是在什麼環境裡,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一定要以行填願,久久功德自然圓滿。

  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

  這兩句是要我們痛戒的。‘惰’是懈怠、懶惰。往往一般人剛剛發心的時候,心行都非常勇猛,時間久了就懈怠,所以不能成就。古人常說,如果每個人都能保持初發心,那就沒有一個不成佛的。可見初發心,確實是真心、清淨心、勇猛心、精進心。古人也有一句話說得很有味道:“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西天。學佛三年,佛化雲煙。”這是懶惰、懈怠、沒有恆心,越學越變成老油條了。這樣的學法,怎麼能有感應道交呢?感應是憑“真誠、精進”而來的,不是從懈怠中來的,所以,一定要戒懈怠。

  不可以自欺,就是不能欺騙自己。欺騙別人很容易;欺騙自己是極深罪業。人要做到不自欺,沒有不成就的。所以,必須天天讀誦《了凡四訓》、《感應篇》。這就是一面鏡子,每天早晚都得要對照心行。諸位要想真正學佛,在佛法裡成就,就應老老實實、懇懇切切地把《了凡四訓》跟《感應篇》,認真的學三年,把基礎奠定,而後佛法才能得力,否則想佛法得力,自然有困難。有很多老修行、老同修常常在一起談起,學佛幾十年仍不得力。原因在那裡?也就是說懈怠、自欺,從來沒認真過。滿腹的牢騷,怨天尤人,那怎麼行呢!心行都與佛法相違背。

  久久行之。自有不測效驗。

  只要你長久這樣做,也就是認真修三業清淨。照這樣做,自然有你意想不到的效驗。

  (轉載)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