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捐”三次之後他還有錢?趣說“財神爺”
「日行一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中國人常說“日行一善,勝似日進斗金。” 可見行善是多麼重要,值得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變成了“劉三好”,努力做到——「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公益活動雖說是現代生活的產物,然而蘊含其中的慈善思想卻可追溯千年之前,《周禮·地官·大司徒》中早就有記載,“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那麼,在古代大家都是怎麼做好事兒的呢? 從小到大的古裝劇告訴我,「施粥」是古代慈善家們的首選,在劇中,每到天下大旱一連幾年,饑民如潮、餓殍[piǎo]遍地的時候,必定就有善人開粥鋪救濟赈災。 這些善人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有這麼一位,十九年內“裸捐”三次! 范蠡[ lǐ] 南陽五聖之商聖,作為古代傳說中的中國文武四大財神之一,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春秋末期傑出政治家、軍事家、道家、經濟學家和商人。不僅如此,他還算是西施的“绯聞男友”,在慈善上他可能算是“裸捐”的開創者。 范蠡在輔助勾踐取得興越滅吳的歷史性勝利之後,到齊國經商,短短幾年時間就賺到“千金”之富,被稱之“四大財神”這筆財富可想而知,一般人擁有這麼一大筆錢從中取出一小部分就可以救濟窮人,自己也可以過著富足的生活,但范蠡沒有,他!竟!然!全!部!捐!了! 范蠡的慈善之舉在史書中有著明確記載。《史記·貨殖列傳》將范蠡的慈善行為描述為“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 千金有多少呢?如果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大概是一千多萬。 他把這一千多萬全都捐給了鄉鄰和好友 「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 這還不算完,他將全部身家捐出之後,竟然又繼續賺錢了........ 最可怕的是,第二次經商依然成功,又很快賺的盆滿缽滿,再一次全部捐了出去。 十九年內竟有三次「十九年中,三致千金」 如果說一次致富是偶然,那三次就是必然,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 也就是家家戶戶都拜的財神爺,范蠡乃中國道德經商——商人之鼻祖。 史學家司馬遷稱:“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史書中有語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財神爺”范蠡三次散盡家財做善事,值得歌頌學習,但慈善不僅僅是“有錢人”的專屬,更應該成為刻在每個人的修行,勿以善小而不為,人人都做到力所能及的小善事,世界也會越來越好的吧。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