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修行這麼久,煩惱沒見少,就因為缺它


 2018/9/13    熱度:2577    下載DOC文檔    

  一居士:為什麼念佛的時候,念一念、退退進進,不得實益?

  就是說念佛的時候,我們有時候念一念就不念了,或是念一念這心就退了,退一退呢,不一定什麼時候又鼓了勁,又念一念,又退一退。

  什麼原因?第一點:不持戒,戒律不清淨。雖然我們持點戒,但戒律不嚴哪。因為戒律是一切菩提之本,沒有戒律不會生起菩提心,菩提心生起來才會不退轉呢。所以說菩提心得靠戒律清淨才起來。

  如果戒律持到一定清淨程度,菩提心就發起來了。它是發起來的,是自動生起來的,不是你口頭說:“我發菩提心啊,我要如何如何……”那不叫發菩提心,那叫牙疼咒啊!這不是我說的,這是師父給講的,(體清老和尚)他說那是牙疼咒。

  真正的菩提心你得從心裡發起來,自動發起來,遍虛空滿法界,一切眾生沒有你不想度的,那個時候你才能不退轉,而那個心才能有定力。

  我們有時候修修佛道,這個心就往後使勁。有時候稍稍思惟,就容易退道,沒有別的原因,就是戒律沒有清淨。戒律清淨上去,菩提心發起來,你不會退道的。

  為什麼剛才我給大家就講戒律?因為沒有戒,有時候我們修一修就退了。師父一講,大家勇氣百倍;師父一走,又回到原來那個基礎上去了。進進退退,就是因為戒律的關系。

  戒律好像和你修行有一段距離,但你不知道它有直接的關系,你沒看到這個問題。它就像一條保證,沒有它的保證,你不會“安居樂業”的。沒有這一個保證,這條路你不會走得徹底。

  所以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關,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不是讓你用嘴去發,而是叫你從心裡發。

  戒律要從你自性發出,就像你的菩提心,從你自性裡發出來的,那才不退轉,而且永不退轉。

  不管在什麼條件下,就天下只剩你一個人修行,你也不會退心的。至於別人修不修——都不修了,我也得自己走這條路;我死也得走這條路;就是我的骨頭爛了,我也走這條路;化為灰塵,我還走這條路。

  就這個世界上都成佛了,就剩我一個,我也要度眾生,就像來果老和尚。為什麼呢?因為外星球人還可能再來。就這個心,永遠沒有退道心,那才自在呢。什麼都扛不住你這個菩提心哪。

  所以說,行菩薩道必須得有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你說什麼乘,它都是大乘,都是無上乘;沒有菩提心,你講什麼都是小乘,你把三藏十二部背下來,也是小乘。

  有了菩提心,你講一切法都是佛法,你不講法都度人;沒有菩提心,你怎麼講,說得再好聽,也是一片黑暗。

  所以說我們大家一定設法發這個菩提心,想發菩提心的唯一一條路,就是把戒持好,沒有第二條路可走。所以說想不退轉,就是這一條路,這是我的看法。(摘自溯源佛教網《二〇〇一年行腳途中開示》)

  一居士:修行的目的是斷煩惱、了生死,在實踐中如何達到這個目的?個人體會只靠念佛,還是無法降伏煩惱,應該怎麼辦?

  在實踐中如何去斷掉煩惱?達到這個目的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戒定慧,從戒開始。這是一個最直接、最了當,也就是我們大家聽慣的辦法,這個辦法才是最真實的。

  不要存在幻想,說:“在這個辦法之外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在我認為,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這一個辦法。這就已經夠真實的了,太真實了!

  因為太真實了,有的人反而不願意去接受,不願意接受而失去了機會,等你明白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所以說我們想降伏煩惱,必須從戒律開始。

  不管你念佛也好,還是修禅也好,都得從這兒開始,這是最好的辦法。佛講:“末法時期以戒為師。”就是告訴我們,你想了脫生死,在末法時期更應該靠戒律。

  虛雲老和尚是禅宗的大師了,而且是不可思議的,不管從哪方面修持來講,都可以說是菩薩再來。經過四朝五帝這麼多的佛教運動和變化,對挽救佛教的經驗和舉措,他最後總結一個字,就是“戒”!

  臨終的時候就講了一個“戒”字,多一句話都沒講。他也沒講禅,也沒講念佛,也沒講密宗,就講一個戒,和佛的意思是完全相同,這就說明這個戒的重要。

  我們有的為什麼體會不深?就是沒有真正地去持戒,沒有體會到裡面真正的無價之寶。如果我們去做了,你會找到真正通向佛法的這條大道。

  這條大道就是戒律,只有持戒才能找到佛法的大道,這個很重要。(摘自《二〇〇五年為大連居士開示》)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