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普賢行願品》之顯體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上一節課,我們介紹了五重玄義的釋名,大家對經題和品題有了了解,釋名之後就要顯體,顯體就是顯示經的性體。前面的釋名就像賓客,而性體則像主人,名是假名體是實質,名是能诠體是所诠,一切文字無非是方便語言,為的是讓人依照文字而領悟理體,就像由手指月,由手指而見到月亮。如果只是執著語言文字,而領悟不到文字所依之體,那麼就是讀遍三藏十二部經典也不得真實的利益,所以在釋名之後必須顯體。 本品是以一真法界性具三千為體,論中說,“一真法界性,具足十法界,依正本圓融,生佛無殊致”。一真法界就是諸法的實相,華嚴宗認為,諸佛平等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空非有,離名離相,無內無外,惟一真實,不可思議,所以稱為一真法界。十法界,是指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十個法界。十法界是由分別心而來,是現象法界,一真法界是無思無慮如如不動,它是本質法界。一真法界和十法界是理和事的高度融合,也就是即理即事高度無別,一真法界就是實相的理體,也就是眾生和佛同樣具足的佛性,一真法界,但是眾生迷之而輪回六道,生死無窮,諸佛證之而妙覺圓明,現成菩提。《華嚴經》中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指的就是這個性體,這個真如妙體遍能出生染淨諸法,所以說性具三千。 我們這個真如妙體可以生出染淨的,染法和淨法都是由我們這個真如妙體所生。《止觀》上面說,“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種世間,百法界即具三千種世間,此三千在一念心”。在我們現前這一念就具足三千,為什麼這麼說呢?徹悟大師說,凡起一念必落十界。如果我們的心能與平等、大慈大悲、依正功德、以及萬德洪名相應,那就是佛法界現前;能與菩提心、六度萬行相應,那這就是菩薩法界;如果是與無我心和十二因緣相應,這就是緣覺法界;以無我心觀四谛,這是聲聞法界;如果是以四禅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的心,那這就是天法界;我們人法界呢,就是與五戒相應;如果修戒修善等法,而有嗔恚心有勝負心,那這就是阿修羅法界;以緩軟心念下品十惡,下品十惡就是十惡不是太惡,這個是從下往上排,下品十惡,這是墮畜生法界,如果以緩急相半心,這個時候到中品十惡,那這就是餓鬼法界;如果以猛熾心與上品十惡相應,那這就是地獄法界,所以我們的真心具足十法界。那這十法界,你與哪一法界、你的心與哪一法界相應,也就是說,你是什麼樣的念頭,決定什麼樣的法界現前。那我們今天不念佛法界就是念九法界,如果你心不清淨,那就是意念紛馳,就是念九法界;如果你不念三乘,那就是念六凡,聲聞緣覺菩薩,你的念不在三乘,你的心不在三乘,那你就是念六凡;你不念人天,你的心不在人天,那就是念三途;不念餓鬼畜生,那就是念地獄,每起一個念頭,就是一受生之緣。我們一定要明白,我們的受生我們的果報,都是在我們這個念頭上的,明白了這個道理,那我們怎麼能不好好念佛呢?別跟自己過不去,就是這樣,這是一念具足十法界。 而這十法界的每一界又具足十界。拿我們人界來比喻,大家好好想想,我們人界中也有佛,眾生修行和平等慈悲和萬德洪名相應,和佛法界相應;六度萬行、般若智慧,和菩薩法界相應;修四禅八定、上品十善,和天人相應;同樣,像修惡、貪欲重、嗔恚重、造大惡業,那這就是和三惡道相應。所以每一界中又有十界,十界中各有十界,十乘以十就是百界,這百界中,每一界又都有十如是,就是如是性、如是相、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來究竟,這一百乘以十,這就是一千,而這一千種如,都各有眾生、國土、五蘊的差別,一千再乘以三,這就是三千,這就是一念具足三千。 本品以一真法界性具三千為體,使得我們明白,我們的自性本具三千,那麼我們修學淨土法門,在讀誦此經的時候,就不要再起妄求之念,一念具足三千。我們明白了,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我們就和阿彌陀佛相應,正如《觀無量壽經》中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於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摘自 宏圓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義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