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佛像的加持力從哪裡來
很多人進入佛殿就感到安定,我們通過佛像激發起恭敬心,這種恭敬心又借助佛像來加持我們。 佛像,顧名思義,就是佛菩薩的造像,這是每個佛弟子都很熟悉的。 在寺院的殿堂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造型和尺度的佛像。除了常見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還有彌勒、觀音、文殊、普賢、地藏等諸大菩薩,以及羅漢、天王等等。家中有佛堂的信眾,也多半供奉著佛菩薩像,每日禮拜、上香、供水,激發向道之心;或是作為啟白三寶、忏悔業障的對境。 恭敬佛像,是極為殊勝的修行方式,可強化學人對三寶的皈依之心,是增上修行的重要助緣。 如果能將佛像視為佛陀真身虔誠頂禮,油然而生神聖感和恭敬心,內心當下就能得到淨化。所以,很多人進入佛殿時就感到內心安定,感到一種攝受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佛像的認知和感受。我們通過佛像激發起恭敬心,這種恭敬心又借助佛像來加持我們。 反之,如果僅僅將佛像視為藝術品,那麼,除欣賞或予人美感外,就不會對心行產生任何震懾作用。面對佛像時,一樣會妄想紛飛,一樣會喧嘩躁動。有些人以為,對佛像的神聖化,不過是信徒的迷信所致,甚而斥之為“偶像崇拜”。殊不知,這是佛弟子見賢思齊、淨化內心、開啟覺性的修行方式,意義深遠。所以在普賢十大願王中,即以“禮敬諸佛”為首,由禮敬而打開心量,令心逐漸與佛菩薩相應。 當然,在修行過程中也不能停留於對佛像的執著。從恭敬佛像到超越對相的執著,代表著修行的不同層面,應次第而修,不可偏廢;但最終要從有相的佛像,證得無相的空性。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