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雲:無量壽經56集文字稿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我們接著三十五品經文往下講,這一品經文比較長。 請大家看下面這一段經文: 【富有悭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或在樂處。或入苦毒。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 我們先看下面四個詞語: 〔樂處〕在這裡指三善道。 〔苦毒〕是指痛苦的報應,指三惡道。 〔慕及〕是敬慕仿效的意思。 〔悕望〕這個帶豎心的“悕”,和去掉豎心那個“希”,是同一個意思。 我們先看這段經文的前半部分,共十句: 〖富有悭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或在樂處。或入苦毒。〗 這裡面的“富”是有財富、多財富的意思。 財富是命中有的,命裡沒有不可能發財。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既然知道,財是命中所有,你還求它干什麼?說實在的,命中沒有,你求也求不來。 老法師一再勸導我們,要把《了凡四訓》讀三百遍。說念了有什麼好處呢?念了,你知道因果報應,然後才能夠安分守己。 富有的人錢財很多,要會用財。這兩句話很重要: 得財富是福報,用財富是智慧。 我覺得這兩句特別重要,得財富是福報,用財富是智慧。 你有了財富要怎麼辦呢?要再造善因,不要悭惜,不要保有,要施捨。要知道這個道理,越施捨越多。 “愛保貪重” “愛”是愛惜,“保”是保護,保護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 如果你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你就會“心勞身苦”。為什麼呢?因為你心裡牽掛很多,憂慮很多,你的得失心很重,這樣就操心哪。 你想盡方法,要保持財富,未必能保得住。 所以“如是至竟。無一隨者。” 這是什麼意思呢? “至竟”就是說你一直心勞身苦到老死,你就是這麼操心,但是,你還是一樣帶不去。 真的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你一生造作了許多罪業,你死的時候,把這個罪業帶去了;除此之外,你什麼都帶不去。 “善惡禍福。追命所生。” 所得的結果就是這樣,修善,帶走善業;造惡,帶走惡業。 “惡”將來的結果就是禍害,“善”將來的結果就是福德。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禍福”是從哪裡來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別人強加給我們的,是我們自己自作自受。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明白。 “或在樂處”這個“樂處”,指人天善道。 “或入苦毒”指三惡道。 上面的經文敘述的都是我們人世間的真相。 我們讀了以後,要深深地反省自己,你是不是佛所說的這類人?如果你是這類人,一定要趕快痛改前非,把自己的這些習氣、毛病,努力地給它斷除。 我們要清楚,路應該怎麼樣走,事應該怎麼樣做,佛應該怎麼樣學。這三個問題是我們必須要弄清楚的。 〖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 前面經文,說出了許多屬於復雜的、不正常的一些心思,影響身口的造業。當然,這個善惡是無量無邊的,說之不盡,在這裡不能一一去說。 佛在這裡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就是“見善憎謗”。 這個“善”包括善人、善事,見到別人德行比自己好,學術比自己強,地位比自己高,賺錢比自己多,就起了憎恨之心,以及做出了誹謗的行為。 “憎謗”,一是心生憎恨,二是行動上誹謗。這都是造作惡業。 “不思慕及”就是不知道對別人的善心、善行,起仰慕之心、效法之心。 “常懷盜心”就是以不正常的手段,把別人的利益據為己有,這就是盜心、盜行。 “盜”不單是指偷盜,那只是手段之一。 比如說,這些年時興送禮,不管你辦什麼事,都得送禮。不送禮,你就別想把這個事辦成。多年來,這種現象好像已經非常普遍了。因為不送禮就辦不成事,所以就逼得大家都得送禮。大家想一想,為了辦事,去給人家送禮,這個送禮的人有幾個是心甘情願的?都是迫不得已。因為不送,你辦不成事啊。送禮的人是迫不得已,收禮的人好像理所當然。他不知道,那些收禮的人他就是盜。他收了人家的禮,他就犯了盜戒。很多人是不知道這個道理的,所以是照收不誤。照收不誤,你就欠債。 “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 把別人的利益奪過來據為己有,供自己受用。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占別人的便宜。 其實,如果我們學佛的同修們,你們聽經聽明白了,應該知道: 這個世間沒有什麼便宜可占,也沒有什麼虧可吃。因此,我們的起心動念一定要非常謹慎,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要占別人的便宜。 世間貪而無厭的人,把別人的利益據為己有,自己來享受,享受完了再去取。他是不是真的把別人的利益拿來享用了呢?不是的。要真的是這樣,那因果律就應該推翻了。 要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你從別人那裡強奪過來的,實際上那也是你命中有的。你不奪別人的,你命裡也是這麼多。本來是你的,你用強奪的手段得到了,你在造作惡業。你說你冤枉不冤枉? 所以古人說: “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 看下面一段經文: 【神明克識。終入惡道。自有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我們先看第一句: 〖神明克識〗 注意這個字,這個知識的識,在這裡讀zhì,第四聲。 這個“識”就是記錄的意思。 我們看“神明”,對於這個“神明”有這樣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神明是鬼神。 凡是人造作的罪業,天上人間與幽冥界他都有鬼神,他們把我們的起心動念、造作行為都登記了。 這個“克”就是一定的意思。 必定要把它記載下來,記載下來干什麼?列入檔案。這是第一個講法,“神明”是鬼神。 第二個講法,“神明”就是我們所說的神識,阿賴耶識裡種下種子。 老法師說,這個講法非常真實,世間有沒有這些神明?有天神,有鬼神。但是天神和鬼神他不是人的主宰,他主宰不了我們。正像我們這個世間,你犯了法,被審判過,這個案子就列入檔案了。如果你不犯過,他不敢侵犯你,沒有權利侵犯你。天地鬼神也是這樣,你犯了過,他就給你記錄在案。你不犯過,他也不敢對你輕舉妄動。告訴我們,不要忘了,“舉頭三尺有神明”,你別覺得你做什麼壞事,誰都不知道。 〖終入惡道〗 造作極重惡業的人,他的果報是必墮三惡道。 〖自有三途。無量苦惱。〗 這個“自”是自然的意思。 三途是哪裡來的?是自性因為三毒自然變現出來的現相。自性因為惡業的因緣,即變一真法界為三惡道,“自”在裡面受罪。我們念念修善,他的結果就是自有三善道。三善道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就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墮入三途,受惡報的人,如果能夠認識到這是自作自受,用我們的話說,他能夠認賬,這個罪很快就會受完。如果他不服氣,不認賬,總認為自己是個好人,是自己受了冤枉,這樣,他的苦報比以前要更烈(更強烈),時間會非常長。這個道理很多人是不知道的。 〖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這三句經文,是世尊發出來的感慨。總結盜惡的因緣果報,就四個字——“痛不可言”。 看下一段經文: 【其三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壽命幾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YIN泆。煩滿胸中。邪態外逸。費損家財。事為非法。所當求者。而不肯為。】 看下面三個詞語: 〔相因寄生〕指眾生因相互間的業因,而出生於世。 〔YIN泆〕這個“YIN”就是指邪YIN,“泆”是指放蕩。 〔煩滿胸中〕指欲火內燒,胸熱心狂。 這一段經文是講的YIN惡。重點是講“世間人民。相因寄生”這兩句。因為能夠覺悟到這兩句經文意思的人很少。 我們先看:〖世間人民〗 是專講六道裡的人道。 佛在人間講經說法對象就是度人,而不是度其他眾生。這句話我們聽了以後,感覺不感覺到很新鮮?怎麼說的呢?佛在人間講經說法對象就是度人,而不是度其他眾生。 〖相因寄生〗 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人不能離開社會獨立生存,不能離開人群獨立地生活。我們大家體會體會,我們的生活是不是這樣? “相因”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彼此之間互相依賴。 所以在這個社會上有各行各業,少哪一行都不行,少哪一行我們的生活都會不方便。社會上的每一個行業,都是為了便利我們的生活,互相依賴,不能獨立生存。 回向偈裡的“上報四重恩”的第四恩,就是眾生恩。 一切眾生於我都有恩,無論他是學什麼的,他是從事哪一個行業的,我們都要依賴他們,都不能缺少。實際上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一切眾生於我們都有恩德,所以我們要知道報眾生恩。 〖壽命幾何〗 誰能知道自己的壽命?年歲大了,風燭殘年。年歲輕的也不能保證能夠長壽,要真的覺悟“黃泉路上無老少”啊。 不明真相的人看不破,放不下,繼續造作惡業,哪裡能有什麼好的結果!這就是“不良之人”。 〖身心不正〗 它的含義非常深廣。 下面舉〖常懷邪惡〗為例。 “邪惡”在這裡是指邪YIN。 〖常念YIN泆〗 就是指的邪YIN。 〖煩滿胸中〗 “煩滿”是指欲火,欲火在燒。 〖邪態外逸〗 凡是邪YIN必然破損家財,這個大家都清楚、都知道。凡是搞邪YIN的人,必然是“費損家財”,家庭怎麼會和睦,怎麼會美滿!你搞這個,等到你老了的時候,兒女們想想你的所作所為,他們會瞧不起你,他們會不孝敬你。 〖所當求者。而不肯為。〗 “當求”的是道德。覺悟的人求的是斷煩惱,求的是超越三界,這是我們應當求的。 世出世間法,應當求的,我們不求;不應當求的,我們天天在求。這就是迷惑顛倒的具體體現。 看下面經文: 【又或交結聚會。興兵相伐。攻劫殺戮。強奪迫脅。歸給妻子。極身作樂。眾共憎厭。患而苦之。】 〔交結〕就是勾結的意思。 〔迫脅〕指以威力來恐嚇強迫。 〔殺戮〕在這裡指以槍矛武器殺人。單講“戮”,是以尖銳之物相刺,這叫戮。 〖又或交結聚會〗 儒家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孔子說“觀友知其人”,你要想了解一個人,你看看他交的是什麼樣的朋友,你就知道他是哪一類人了。因為人以群分嘛。 作惡的人,他的朋友都是作惡的,如果不是一類人,絕對聚會不到一起去,惡友們聚集在一起,他們互相交換作惡的經驗。作奸犯科,自然會越來越嚴重。 〖興兵相伐。攻劫殺戮。強奪迫脅。歸給妻子。〗 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昏君為了貪愛女色而亡國的例子很多。比如,殷纣王、周幽王、夏桀,都是這樣的昏君。歷史上離我們最近的,大家都清楚的吳三桂也是。吳三桂為什麼打開了山海關引進了清兵?就是為了陳圓圓。這個大家都知道,他為了陳圓圓,國家人民全都不顧了。這幾句經文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指的就是這一類事情。 比如說,我們現在貪官很多,這些貪官不但貪財而且貪色。他們因為貪色,所以就迷惑顛倒。因為貪愛,所以就造作了很多惡業。大家看看我們周圍,有多少貪色的貪官,因為貪色,犧牲了生命財產。他們有的破壞了自己的家庭,又破壞了別人的家庭。大家認真想一想,這樣做真是不應該,真是不值得。 〖極身作樂。眾共憎厭。患而苦之。〗 在位時迷於權勢,貪於財色,只顧個人的物欲享受,不顧人民的死活。如果這樣的人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他怎麼能夠得人心呢!等到人民厭惡、憎恨的時候,那離國家滅亡就不遠了。我們歷史上,只要有豪傑起義,人民就會附和,推翻昏君的統治。這種事情造成了社會的動亂不安,國破家亡,自他人民皆受苦難。 看下面一段的經文: 【如是之惡。著於人鬼。神明記識。自入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先說說這段經文的兩個字的讀音。 第二句〔著於人鬼〕:“著”這個字它是多音字,有的時候讀zhù,有的時候讀zhuó,在這裡是讀zhù。 第三句〔神明記識〕:這個知識的“識”在這裡念zhì。 看下面的幾個名詞、幾個詞語: 〔著〕是昭著的意思。 這一大段經文,我們看了以後,就覺得它與前一段經文很類似。 所做的惡業〔著於人鬼〕。 就是後人把它寫在歷史上,這是“著於人”。 鬼神也把它記在生死簿上這叫〔神明記識〕。 阿賴耶識裡種下了種子,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人給你記著賬,鬼神也給你記著賬,你是跑不掉的。這是通俗的說法。 〖自入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 你造作極重的罪業,你的果報就非常慘。地獄罪報,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才能受完。這個可能有人不太清楚,地獄罪報受完之後,下一步,你要變畜生還債。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以為我從地獄出來了,我就出來了。你是從地獄出來了,出來以後你又上哪一道?你上畜生道,你要去還債。而且這個債不知道多少劫,你才能把它還完。何況,如果他還債,又不甘心情願,這又是造作新的罪業。如此循環不清,這就叫“輾轉其中。累劫難出”。 佛給我們講這些話,真的是慈悲到了極處,這就是我們目前生活的現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切身的體會。 三惡道的眾生在三途輾轉輪回,苦不堪言,非常難出離。如果不是佛菩薩慈悲,去惡道裡度化眾生,這些眾生真的是沒有出頭之日。佛菩薩大慈大悲,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這裡面都有佛菩薩在那裡救度眾生。但是,惡道眾生能夠接受佛菩薩教誨的不多。因為不相信的人太多。我們看看我們人世間的現狀,就知道了,人都這麼難度,何況那個鬼呢。所以這個難度非常之大。 比如說,我們人間,現在是善道。就在我們人間這個善道裡,今天的正法又有幾個人能聽得進去!可見佛菩薩教化惡道的眾生,該有多麼艱難。佛教化惡道裡的眾生,不知道要比教化人難多少倍。 能超越六道的,只有念佛往生這一個法門。如果不往生,一定是墮在三途。 “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大家想想看,這件事情多麼令人可怕。 看下面一段經文: 【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绮語。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不孝父母。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 這一段經文是說妄語惡的業果。 我們先來看前半段經文: 〖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绮語。〗 這幾句經文從字面上來說,經文好懂,但是我們的警覺心不夠,日常生活中常常在犯。這種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在我們的周圍是普遍存在著的。 “兩舌”是撥弄是非,斗亂兩頭,造成這兩個人的不和,讓這兩個人互相斗爭。 小,則使兩個人變成了冤家對頭,這是你從中制造的。這個罪過很大。大一點說,挑撥兩國交戰,制造戰爭,使人民遭難。可見這個外交工作是多麼重要。處理外交事宜一定要謹慎。好的外交官顧全兩國人民的福祉,化解冤結,造福於兩國人民;用心不善的,只顧自己的利益,不顧別人,換句話說,很容易產生外交上的摩擦,嚴重的摩擦就會引起戰爭。這個罪過極大。 所以不要小看了“兩舌”的嚴重危害。 “惡口”是說粗魯話,很難聽,容易與人結冤仇。 “妄言”是騙人,自欺欺人。 “绮語”是花言巧語,損人利己。 《地藏經》講,犯這種罪業的,死後墮拔舌地獄。這是口業之惡所得的惡報。所以,我們不要小看了上面所說的這些。對照一下自己,我們是不是每天都在犯。我這個話說得一點也不嚴重。 〖憎嫉善人〗 就是對好人好事,他看了以後難過、嫉妒、憎恨,想方設法破壞、障礙,這叫“憎嫉善人”。 〖敗壞賢明〗 有德行、有學問、有修有證的聖賢之人,他們居此一方,能夠移風易俗化導一方,這是國家之寶、地方之寶,是這裡的眾生有福報。 我們大家看一看,我們的淨空老法師,是不是寶中之寶?可是面對這樣的聖賢人,不親近、不護持,反而加以障礙、破壞、排斥、打擊,這是五逆重罪之一,死後必墮阿鼻地獄。報得累劫愚癡,難於出離地獄,苦不可言。我們現在有人造的就是墮阿鼻地獄的重罪之因。 〖不孝父母。輕慢師長。〗 世出世間的聖賢大都是“孝敬”,聖賢功夫從“孝敬”開始,也在“孝敬”這裡圓滿。 我們要深刻體會到佛陀的教學,在教我們什麼,就是在教“孝敬”。我們把孝敬做圓滿了,你就成佛了。 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五逆重罪。 〖朋友無信。難得誠實。〗 上面說的幾條,我們只要犯了其中的一條,那幾條就全都犯了,果報就是在三惡道。來生人天兩道是沒有你分了。人間的壽命短,惡道的壽命長。佛說人間的一個月是餓鬼道的一天,我們人間過一年,餓鬼道才十二天。鬼的壽命是千歲,地獄道的一天,是我們人間的二千七百年。地獄裡短命的是萬歲,長命的真的是萬歲萬歲萬萬歲,實在是可怕。佛在一切經典裡講地獄,都是講得很詳細,用意就是告訴我們,地獄千萬去不得。我們為什麼還要造業,你偏偏要去呢! 看下面一段經文: 【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於人。欲人畏敬。不自慚懼。】 先看〖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於人。〗這四句。 愚昧無知者,他往往認為自己很能干、很有本事、很了不起,因此他就貢高我慢,狂妄到了極處。 這個“侵”是侵犯。 此處的講的“道”是指詐術,就是用各種花招來欺騙人,偽善欺詐。 看到這些人,我們一定要反省自己,你是不是這一類人。 〖欲人畏敬。不自慚懼。〗 這是指作威作福的人,自己不知道慚懼。 這個“欲”是希望。 他希望什麼呢?希望別人對自己恭敬,希望別人怕他。他的所作所為,都在這方面上下功夫,他不知道慚愧(“慚”是良心的責備,“愧”是輿論的制裁)。自己造作惡業,不受良心的責備,就是我們世人所講的天良喪盡。這樣的人在佛法裡叫什麼呢?被稱為一闡提。一闡提就是沒有善根的意思,佛來了也度不了他。因為他自以為是、自以為聰明,認為佛也不如他,那就別說菩薩了,他不接受教化。因此這一類人是必墮三途,就是一闡提。輿論的制裁,他也置之不理,仍然是我行我素。 下一段經文: 【難可降化。常懷驕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今世為惡。福德盡滅。壽命終盡。諸惡繞歸。】 看前面四句: 〖難可降化。常懷驕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 這種無惡不作的人,在社會上,可能他是一個大富大貴的人。那有同修會說了,為什麼這樣的惡人沒有報應呢?為什麼不折損他的壽命呢?其實我們不知道,真的折損了。比如說,他本來可以活一百歲,他七十歲就死了,這已經是折損了他的壽命三十年。為什麼他這種富貴還沒有被折損掉呢?這種富貴是因為他前生修積得很多,這一生他雖然做了大惡,他的福報還沒有享盡。雖然是消損,他剩下的,就是余福還有很多,等他的福報享盡了,他的惡報就現前了。這回我們是不是聽懂了這個道理?我們有時候確實有這種想法,那惡人為什麼不受惡報呢?就是他前生積的福德、積的福報還沒有消耗殆盡,等他消耗完了以後,他的惡報就現前了。 〖今世為惡。福德盡滅。〗 這一生迷惑顛倒造作惡業,前生積的福德逐漸逐漸地就消耗盡了。如果他前生積的福德少,很快就消耗盡了。 〖壽命終盡。諸惡繞歸。〗 他這個福善之報消耗完了以後,他的冤家債主就都上門了。這個時候是討命的討命,討債的討債。什麼時候表現得最為明顯呢?特別是在病重或者病危,或者是臨命終時,這種情況往往就出現了。這就是經中所說的“諸惡繞歸”,後悔莫及。 下面一段經文: 【又其名籍。記在神明。殃咎牽引。無從捨離。但得前行。入於火镬。身心摧碎。神形苦極。當斯之時。悔復何及。】 前面兩句: 〖又其名籍。記在神明。〗 這兩句話的意思很容易明白,就是說你已經登記造冊了,你上了花名單了,天地鬼神沒有一個不知道的,你誰也欺騙不了,誰也瞞不了了。這兩句話就是這個意思,你登記造冊了,你在花名單上了。 〖殃咎牽引〗 “殃”是災殃,“咎”是罪過。 自己造作的罪業牽引著自己,這就是業力。業力引導,趨向惡道。 〖無從捨離〗 六道凡夫是被惡業牽引著,念佛人是被願力引導著,這不一樣,大家聽明白。 六道凡夫是惡業牽引著,念佛人是願力引導著,這個詞語是不一樣的。一個是牽引,一個是引導。 有願力,業力一定能被伏住,但是必須得是願力大於業力。 在這個時候,你的業力就被伏住了,不可能願力和業力同時起來。為什麼呢?打個比方,比如明與暗,房間裡不可能是一半明一半暗,要明就全是明的,要暗就全是暗的。這個願力它是光明的,這個業力是黑暗的。 所以佛教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要有深切的願力,就可以把業力伏住。願力起作用,我們就能夠往生。 〖但得前行。入於火镬。〗 “火镬”就是油鼎,用我們的話說就是油鍋,是地獄裡的一種刑具。 〖身心摧碎。神形苦極。〗 這個“神”是指神識,中國人俗稱靈魂。 這個“形”是形狀,餓鬼道有餓鬼道的形狀,地獄道有地獄道的形狀。雖然是化身,但是還是有個身形。地獄裡的身形受報時,情況就是“身心摧碎。神形苦極”,那是極其痛苦的。 〖當斯之時。悔復何及。〗 墮入地獄以後,所受的極苦的果報,真是後悔莫及。佛勸我們,趁現在這個果報還沒有成熟,此時覺悟回頭還來得及。 遇到了念佛往生的法門,縱然是造作極惡的罪業,只要一念回頭就還有救。可貴的是一定要真正回頭悔過。 在這裡,大家都知道,瑩珂法師已經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他是一個造作極重罪業的法師,因為他一念回頭,他就得救了,往生極樂世界作佛去了,而且他品位不低。 看下一段經文: 【其五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業。父母教誨。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負恩違義。無有報償。】 〖世間人民〗 就是指我們眼前這個時代,作惡到了極處,這個現象非常普遍。也許就是我們自己,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 〖徙倚懈怠〗 “徙倚”是不定的意思。 不但是心不定,身也不定,心裡有憂慮。尤其是現在,是生在亂世,人們無所適從,身心都不定。不知道哪裡是安全的,身心不安,懷疑、憂慮,當然這些就障礙精進。不精進,自然就懈怠,所以這裡說“徙倚懈怠”。 為什麼懈怠呢?因為不安,身不安、心不安,所以導致了懈怠。 〖不肯作善〗 就是不務正業。 正業,是八正道之一。以儒家的解釋就是五倫十義。哪五倫呢?就是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說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們是什麼身分,就盡什麼樣的義務,這就是正業。 〖治身修業〗 我們說不肯“治身”就是不肯守法。“治身”對於佛門來講就是守戒。 不守規矩,不肯修業。現在對我們來說,業有兩種,一種是學業,一種是事業。我們怎麼樣來治身修業,是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我們現在,不是治身修業,是不治身、不修業。 〖父母教誨〗 身為子弟的人,不肯接受父母的教誨,不但違背父母的教誨,還要反叛、叛逆。這是新的詞語叫叛逆。大家想想,在我們的家親眷屬中、親朋好友中、同學同事當中,包括我們的自身,有多少子女不叛逆?現在好像一到時候,十幾歲,就說因為是叛逆期,所以他就有種種不良的表現。 這就是“譬如怨家”。有這樣的子弟,你還不如無子,還不如沒有的好。 父母費了多少心血把他養大,他卻一點感恩的心都沒有。 “負恩違義。無有報償”,這就是當前的現狀。 〖違戾反逆。譬如怨家。〗 是過去的因果,報怨的、討債的兒女來了。 後面的一句:〖負恩違義。無有報償。〗 現在又在造作惡業,來生的果報比這一生還要差。 說到父母的教誨,古代父母對兒女的期望,與現代人不同。 古人期待兒女有德行、有學問,能為社會造福,能光耀門楣。縱然是兒女做了官,做父母的仍然是千叮咛萬囑咐,告訴兒女要做清官,要做好官,不要做貪官。要公正,不要冤枉人。這真是在為兒女積德。 現在少數作父母的不是這個想法,教導兒女賺錢第一,要有權,要有錢,要出人頭地,損人利己是在所不惜,只要自己不吃虧就行。 我們作為兒女的,要知道父母的教誨是善還是惡。如果是善的,我們就接受;不善的,要用巧妙的方法,要用善巧的方法避開。不要因為這個得罪父母,讓父母傷心。 這一段我說的這兩個意思,一定要理解透,不要理解偏了。父母應該怎麼樣教育子女,就是父母要注意的事情。作為兒女要注意什麼事情呢?就是你覺得父母對你的教育,他說的不是善,他不善你怎麼辦呢?你要巧妙地回避,不接受他這個教育。但是你又要注意,不要惹父母傷心,不要得罪父母。這對孩子們來說,也是比較難的。但是,我們必須這樣做。 我記得我曾經給大家舉過例子,我們現在的父母教育孩子,有些時候確實是不善。比如說,小孩兒在幼兒園,那都是小孩兒嘛,他打打鬧鬧,互相推推搡搡,碰著了、傷著了,這都很正常。但是有的父母,在家裡就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吃虧,一定要占便宜。 我孫女在幼兒園的時候,回家就跟我講,她們班的小朋友,某某某和某某某,因為你推我、我推你,可能有一個就吃虧了。然後這個父母來接她的時候,她的媽媽就告訴她,不能被他欺負住。第二天呢,這個小朋友就把手指甲剪成尖形的。 荷荷告訴我說:奶奶,她媽媽說,他要再欺負你,你就用這個尖指甲去撓他。 你想想,孩子那麼小,上幼兒園,也就三四五歲左右吧,我們做父母的,怎麼能這麼樣教育孩子呢! 還有,孩子上學以後,如果學習成績比較好,她所會的東西,應該去告訴別的同學們,不要自私,不要自利嘛。但是,有的學生到學校就說,我會的東西,我不能告訴別人。當時我孫女不太理解,就問,為什麼呢? 你告訴了別人,別人不也會了嘛,到考試的時候,他就排在你前面了,你就排在他後面了。 所以,我孫女回家問我:奶奶,這樣說、這樣做,對不對? 我明確地告訴她:不對!你所會的東西,多少個人問你,你都要耐心地去解答,這對你有好處,你知識掌握得越來越牢固,對同學有好處。自己會了,不要自私,要去幫助同學。 孫女說:那我知道了。 對於一個家長來說,怎麼樣教育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是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的。你不要看眼前的一點小利益,你孩子沒吃虧、占便宜了。你想,他的人生是漫長的,在這個漫長的人生路上,你給他指的路是對的還是錯的?請家長們三思。 今天的交流就到這裡。 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