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阿彌陀經》的綱宗是什麼呢?


 2018/11/5    熱度:3011    下載DOC文檔    

  《阿彌陀經》的綱宗是什麼呢?

  蕅益大師說得最好,蕅益大師寫的《彌陀要解》,近代淨宗大德印光法師說:這個《要解》是此經一切注解中最好的。釋迦牟尼佛自己來寫也不能超過。

  小本宗要是信願持名,我們研究小本,我們就遵蕅益大師。蕅益大師說小本綱宗是“信願持名”。

  信願行稱為三資糧。我們出去旅行要預備錢這是資呀,要帶糧票這是糧,所帶干糧那更是糧了。信、願、行這三個是三種不可少的資糧。

  今天大家都成為居士,還能說不信嗎?來參加這個念佛道場當然知道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也是信,而且是很殊勝的信,但是蕅益大師在他的《要解》裡對於這個信字舉出六樣,今天簡單說一點。

  信是六信,剛才我說的,信有極樂世界,信有佛,這信的是事,這是些事相。在事上你能信,你就可得分。應知有不少專研究佛學的人,在這方面不信。

  信有阿彌陀佛,那是他佛,這是信他。六信之中信了事信了他,最多是信心的三分之一。而六信裡頭跟事相對的還有理,所以信事還要信理。與他相對的是自,信他還要信自。這樣子。

  例如金子打一個戒指,是個圓圈,打個環子又是一個樣子,打條項鏈又是一個樣子,你只認識這個戒指,耳環同項鏈,只認得事相,不認得都是金。

  金就是這些耳環戒指的本體。本體是金,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的。所以理體,這個本體是不變動的,無生無滅的,他可以出現一切形相。

  金子可以打出任何形相的東西,但是金子沒有固定的式樣,究竟是長是方的?不一定。根據鑄造的情況能出生一切相。金子不因打成戒指而出生,它是本來就有的,也不會把它熔化了,就消滅,金子全部都在。

  理和事,我們能信事還要能信理。理就是法身佛了。法身佛遍虛空盡未來,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理與事應同信,若有欠缺便不是深信。自與他也是同樣,信他之外還要信自,這是密宗的根本道理。

  很多人都想學密,不知道這是密宗的要領。只是去受灌頂,修法是得不到殊勝法益的。密宗殊勝之處在於自己就是本尊。

  禅宗說什麼是佛?“清潭對面就是”。你一看清潭的水,清潭對面,你自己就在水中現出來,就是自己啊。

  《觀經》中,“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在念佛,就是是心在作佛,你作佛的這個心,他本來就是佛。這跟禅宗和密宗完會是一味的。所以信他還要信自。

  再有信因信果,現在先說一般的因果,很多佛教徒都把它忘了,要真信因果他還敢做惡事嗎?那他這個人就變了。這是一般說的因果,信得也很不夠。

  但是這個六信的因果更深一步,不只是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當然得信,但這不是深信。深信呢,就信:你是個凡夫,信願持名一生念佛,臨終還在念,你就成為阿鞞跋致。你本是凡夫,有信有願專念阿彌陀佛,就這麼一句一句的念,沒有什麼另外的巧妙,你現生所得的果,決定成佛。證了不退轉,那不就決定成佛嗎?

  這個信願持名的因得無上菩提的果,很多人恐怕不見得能信。一般人總想再修點這個,修點那個,東求一點,西求一點,不能相信這個殊勝的因果。

  所以我們要具有六信,要能具有六信這已經是很深的智慧了。如果還沒有具足的話,那就一點一點去增加嘛。現在從信事信他開始,我們需要不斷地深入,不斷地發展。

  生了病不相信我念佛就能好,要找個氣功師給你治病,那你就認為氣功師的力量比你這個佛號的力量大呀。你這個信心應該打個問號!所以都是要深入,要深信。信有六個方面,這六個方面都要深信,這就是心要。

  念佛念得多念得少,念得有妄想沒妄想,那不是往生的關鍵。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深信切願,所以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願:“欣慕極樂,厭離娑婆”。

  看來這事很容易,實際並不容易。尤其是“厭離娑婆”這四個字很不容易。多少修行人還在爭名啊,爭利啊。這個名利不都是娑婆世界的東西嗎?還不是在留戀嗎?總想生活改善一些,生活不更是娑婆世界的東西嗎?

  兒女呀,夫婦這些感情,唯恐自己的對方對自己的愛不真啊,計較我對你很真,你對我不真,很傷心!這些感情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都是男人。

  這些東西正是娑婆世界的纏縛,就是這些東西使得本來是佛的你,墮落成今天這個樣子。所以要真正的厭離,對於這一切都不留戀。

  不是說都要出家,許多出家人他身出家而心在家,他又爭佛教中的地位與名聞,他又有新的關系,有和他相親的,又有相疏的,不知不覺形成幫派,團結一派打擊別人。出家而在家,還是留戀娑婆。

  居士們最好是在家出家。先從淡開始,漸漸發展到真實厭離,毫無留戀。信心堅定,欣願極樂,老實持名,三資糧就圓滿了,這是小本《阿彌陀經》的宗要。(《心聲錄·淨宗心要》,黃念祖著,中國書籍出版社,2011年版)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