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選擇法門對成佛有影響嗎


 2018/11/19    熱度:933    下載DOC文檔    

        其實從佛的角度,沒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有一條路,只是有人在成就一佛乘當中稍作休息而已。為什麼有二乘、三乘呢?這是佛陀一時的方便,以暫時的假名字,用人天乘的名字,用二乘的名字,暫時滿足眾生的需求。

  《法華經》舉一個例子說明什麼叫作開權顯實。他說,有一個很貧窮的農村,大家的日子都過不下去了。一個有智慧的大商主說:“諸位!我們不能繼續在這邊待下去。再待下去,我們代代子孫都身受貧窮。”村民說:“那怎麼辦呢?”他說:“我帶你們到一個非常富裕的地方去,叫寶所,裡面有很多的珍寶,很多可愛的境界,享受無窮的快樂。”

  村民有點懷疑:會有這個地方嗎?他說:“我剛從那個地方回來。”大家說:“那好吧。”就把東西整理一下,帶了簡單的行裝跟著大商主前進了。走了三百由旬,歷經艱險,經過種種的磨難,還沒走到。大家已經累了,就說:“商主啊,我們沒法走下去了,干脆回去算了。日子雖覺得難過,就過吧,我們沒有體力了。”走了三百由旬就想要退轉了。

  商主說:“咱們不要回去,前面就有一個休息站,大家休息一下,有吃有喝的,好不好?”欸,那好啊!就去休息了。休息夠以後,大家自然會要求商主說:“我們現在體力有了,心情改變了,是不是再往前走?”他說:“好啊!”大家就跟著商主繼續把兩百由旬走完,最後走了五百由旬。

  《法華經》中佛陀講了很多故事、譬喻,是要說明一個生死凡夫要他發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句話他講不出來。那沒關系,現在先別考慮眾生,先考慮自己離苦得樂,先用快樂來引導他。你現在修五戒十善,能夠建立一個來生的快樂。欸,他做得到,先把自己顧好吧,所以佛陀是“但以假名字”。佛陀在成佛之道中,施設了很多的休息站,只要你追尋佛陀,不會永遠在休息站的,沒有一個人會如此。

  你看《法華經》後面講的,沒有一個人會永遠待下去的。事實上沒有真正的阿羅漢,佛陀敢講空性讓你入涅槃,就有辦法把你帶出來,要不然後遺症不是太大了嗎?佛陀今天講無常的道理,暫時讓你入涅槃,但是無常的道理也會把你帶出來。因為“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佛陀的法門,這個車乘只有一個終點站叫做“佛道”。

  所以,阿羅漢到末端時,他坐不住了。法華會上,捨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他們本來好樂空性,到了法華會上大家都坐不住啦,覺得好像應該做點什麼事情才對。佛陀說,欸,機會到了,該講《法華經》了,該把他的善根啟動起來了。所以佛陀在講法時,會掩蓋他究竟的目標,把這個法一時的方便先顯現出來。但事實上,十方諸佛說的法,只有一個目標叫做“成佛”。這種概念對我們是很重要的。

        就是說,在讀《法華經》之前,我們認為法力不可思議。“你修的是五戒十善,就是人天種性”——從法門來判定一個人的種性,這個方法是錯的。到了佛陀開權顯實以後,心是真實的。就是說你發了菩提心,你在這邊掃地,就是佛道的資糧;你發了菩提心,布施一個善法,也是佛道的資糧。心力來帶動法力了。在《法華經》之前,佛陀並沒有明顯地說明出來,只說心能夠帶動法。我們以前會認為,法會影響到我們的心。 

        但是開權顯實以後我們才知道,其實法門是善巧的。當建立了大乘圓頓的菩提心、空正見時,所有的法門都是成佛的資糧。但是你可以從現在的需求,選擇善巧方便,但是不失其究竟的目標。

        這個是《法華經》成佛的因地。要能夠掌握善巧,又能夠掌握究竟的目標,是成佛最快速的方法。這是佛陀講到因地。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