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的自白:面對愛情這場盛宴,我選擇棄權


 2018/11/23    熱度:6964    下載DOC文檔    

  出家人的自白

  面對愛情這場盛宴,我選擇棄權!

  如果你了解佛法,

  了解四法印,

  了解愛情水月鏡花、

  緣起性空的本質,

  你還會那樣執著愛情嗎?

  愛情這場盛宴,

  我選擇棄權,永不赴約。

  世間歌頌愛情的文字很多,往往動人心魄。從佛法看,愛情並沒有超越世俗的生活,也逃不出水月鏡花,緣起緣滅的過程。

  這裡推薦妙智法師的兩篇文章,是法師從身邊兩位朋友的切身經歷來剖析解讀愛情。讓我們從佛法角度來觀察我們平日的愛情觀,送給朋友們。

  1、在她漫長而斷斷續續的傾訴過程中,我相當配合地發送著不同表情,偶爾給一個窗口抖動,示意她我在傾聽。

  故事完結後,我們一起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我很老土地告訴她一句話:愛情沒有對錯,只能隨緣。

  當那個十八歲的第三者出現在她面前時,她才意識到她苦心經營的愛情即將遭遇滅頂之災。從十八歲到二十八歲,一個女人把十年青春放錯了地方,一切回到原點,唯有青春不再,傷痕累累。

  “這種版本的愛情我看得太多,今天輪到我擔當主角親自上演,過去為別人流淚今天為自己而流……十年的往事每回憶一遍,就死去活來地痛一次……是選擇提前退場,成人之美;還是討個說法,一爭高低……”她陷在痛苦矛盾中不能自拔。

  佛法告訴我們:過去心不可得,回憶是種毒素。

  眾生習慣於淡忘快樂而銘記痛苦。我們認為得到快樂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而痛苦常常不在我們預料之中,它的出現讓人覺得不合乎情理,我們排斥它不歡迎它,卻又在潛意識裡再三地強調著它的不厚道不仁慈,想忘記卻變成了銘記,由銘記而進化成執著、放不下,這是一切痛苦產生的根源。

  世界很無常,過程和結局我們不一定能想到,然而發生一切都是正常的,何必激動著要理由。

  再講一個老套的故事:

  從前有個書生,因為他深愛的女子和別人成婚而一病不起,氣息奄奄。

  這時,路過一位雲游高僧,拿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大海邊,一名遇害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第一個人看一眼,搖搖頭,走了。走過的第二個人將自己身上的衣服脫下,給女屍蓋上,轉身離去。路過第三個人挖了一個坑,小心翼翼把屍體掩埋了。

  僧人對書生說,那具海灘上的屍體,就是你愛的那女子的前世。你是路過的第二個人,曾給過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只為了還前世欠你的情。最後那個把她掩埋的人,才是她的丈夫,是她今生要報答一輩子的人。

  書生聽完,頓時大徹大悟。

  我說:“愛情沒有對錯,只能隨緣。經中講‘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我同情你的遭遇,理解你的心情,但我不能為你的愛情做主。我能為你指路,卻沒法替你走路。”

  她並不滿意我的答案,在這個問題上再三地糾纏追問。但我選擇了保持沉默。

  沉默最終引發了她的無明之火,從開始的請教演變成對我的嚴厲質問:

  難道你從來沒有愛過嗎?

  你不覺得“愛情沒有對錯,只能隨緣”太形而上了嗎?

  你說這種話因為你是局外人,如果你遇到愛情,你身處其中你還能這樣清高嗎……

  如果我遇到愛情,我還能這樣清高嗎?這才是一個形而上的問題。

  接觸佛法將近十年,大海之水只飲一滴,雖沒能通達佛法,正知見卻是屹立不倒的。愛情無論多麼神秘美麗,在“四法印”面前(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行苦、涅槃寂靜),它就像安徒生童話中那件從來沒有存在過的“皇帝的新衣”。你穿著它招搖過市,它卻給你制造了一部荒唐的鬧劇。

  如果你了解佛法,了解四法印,了解愛情水月鏡花、緣起性空的本質,你還會那樣執著愛情嗎?

  愛情這場盛宴,我選擇棄權,永不赴約。

  2、朋友向我抱怨她的老公不夠愛她。

  她是一位爽朗、幽默、大大咧咧甚至有些man(男兒氣)的女生。在愛情到來之前,她從沒想過要為任何人改變自己,她以為一輩子都將這樣下去。即使不說下文,我們也能預計結果,這是一個很古老的話題。

  就像卡耐基所說:因為人一戀愛,性格往往就會有大的改變。

  在碰到戀愛這個魔法時,有時會一夜之問變成善人。自然而然變得親切、體貼別人,對人很熱心,會很明顯的比平常還和藹可親。愛情力量之大,可以把人性格上的缺點全部掩蓋,就像快腐朽倒塌的牆壁上纏著常春籐一樣。

  可是,也像時間一到常春籐就會枯萎一般,起先的興頭一消退,隨著感情停止往上升,鍍上去的美德也就剝落了,這種情形發生得太多。

  趕在二十九歲的尾巴上,她鬼使神差地戀愛了。“愛”把她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女人,柔情似水,溫婉賢淑,同時也敏感細膩,脆弱得不像她自己。

  她理所當然地期盼著他能在她生病時陪她看病打針,噓寒問暖;她期盼著他能在她工作不順,心情不快時陪她聊天散步,聽她唠叨發洩;她期盼著他像個神奇的超人在她需要他的任何時刻過來拯救她。

  我愛他,可是愛怎麼把我變得越來越脆弱?她問。

  在過去,她生病了會一個人看醫生,一個人打針吃藥,照樣自娛自樂沒煩沒惱;她被老板批了被同事踩了,會呼朋喚友,跟一幫“弟兄們”在KTV裡鬼哭狼嚎到天明,第二天見了人還是嘻嘻哈哈有說有笑;即使她唯一的親人在地震中不幸遇難,她也是一個人堅強地挺過來了。

  可是現在她完全變成了一個在寂寞中等待被愛的女人,越是期盼越是失落。因為他的老公常常忙得七昏八素,要不就是對著電腦游戲酣戰不休,並且有很壞的脾氣,是個天生的咆哮體,這在之前她竟然一無所知。於是她不可救藥地開始後悔,開始謀劃一場新的離別,藉以安慰受傷的心靈。

  這時她驚恐地發現她的愛情成了雞肋,含在口中乏味,吐了又捨不得。她說因為自己為那個男人付出了太多,她甚至為他改變了自己,她把所有心思都放在那個人身上。所以心有不甘。

  但真正准確的說法應該是:她為自己謀求被愛與被關注付出了太多,事情逼真得讓她以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對方。但是她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她的計劃失敗,她糟糕的心情反映了事情的真相——她愛自己勝於一切,關愛對方不過是為了謀取被愛這種欲望的滿足而已。這種說法很殘酷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她的戀愛日記裡,她曾經形容他就是她的上帝,她的全部。

  多麼可愛又可憐的女人啊!在她寫下那句話的時候,她肯定被自己感動得稀裡糊塗。

  我說:你讀過聖經嗎?聖經裡的上帝有時很可怕,生起氣來會地動天搖。他不是專門負責來安慰你、呵護你的。如果你心甘情願把上天堂或下地獄的權利交給了上帝,那麼即使上帝真的判你下地獄你也要無怨無悔地接受才對。不過還好,你終於發現——他不是上帝,你也不是天使。

  在愛情這件事上,我不能幫你出謀劃策。我只能勸你學會包容與理解,學會忍耐與獨立,在戀愛與婚姻中好好修行。與其暗無天日地等待被愛,不如真心真意主動去愛,去愛他,也愛更多人。

  愛會讓人變得更堅強,要求被愛才會導致脆弱。只有當你不再一心一意關懷自己時,才能真正地關懷別人。

  這似乎又與愛情無關。多麼老套的話題。

  圖文轉自網絡,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