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感同身受之後


 2018/12/14    熱度:1118    下載DOC文檔    

  當我們真正將眾生和自己視為一體,看到他們受苦,自然會盡己所能地施以援手。

  常人總是關注自己的感覺,關注自己的痛苦和幸福。而慈悲心的修行,需要對這一關注點加以改變。

  佛教有部重要論典叫《入菩薩行論》,其中特別講到“自他相換”的修法,就是把對自己的關注轉向對眾生的關注。從處處想著自己,轉為處處想著他人;從關注自己的痛苦,轉為關注眾生的痛苦。你能關注多少人,就決定了你的心打開多少,最終成就多大的慈悲。如果你只能關注一部分人,那是有限的、凡夫的慈悲;如果你能關注一切眾生,才能成就無限的、佛菩薩的慈悲。

  慈悲心的修行,是從關注他人痛苦開始的。當我們發自內心地關注他人,並對他們的痛苦感同身受,慈悲心才會隨之生起。所以佛陀告誡我們,要把一切眾生視為自己的獨生愛子,只有這樣,才會與他們心心相印。

  佛教所說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謂無緣,即沒有任何條件,和對方也沒有血緣親情,更不圖絲毫回報,僅僅因為不忍心他們受苦,就發願幫助對方。所謂同體,是把眾生和自己視為一體,就像你現在腳痛了,手立刻會去撫摸,以緩解它的痛苦。這完全是不假思索的自然反應,不會考慮是否該做,能否得到回報。同樣,當我們真正將眾生和自己視為一體,看到他們受苦,自然會盡己所能地施以援手。

  我們從微小的慈悲到廣大的慈悲,從染污的慈悲到純正的慈悲,從萌芽中的慈悲到堅不可摧的慈悲,這個過程必須不斷努力。而前提是真切感受到眾生之苦,只有這樣,才會生起幫助他們離苦得樂的動力,而且是源源不斷的動力。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