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佛法除了可以調劑心靈,對事業有幫助嗎?
問:佛法除了可以調劑心靈,是否也能對事業有所幫助? 答:這個佛法它有很多不同。比如像這個小乘的佛教,它會比較偏向於自己解決自己的修行問題,不太重視去做世間上的太多的事。但是如果說大乘佛教呢,它就會比較重視利他,需要去幫助更多的人,所以慈悲心和利他心,是大乘佛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這樣的一個思想,我覺得它對我們今天做好企業、要把企業做好做大,利他心其實蠻重要的。我發現就是像稻盛和夫,他的人生改變,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就是他在做事的時候他就會想著:我到底是要利己還是利他?他想清楚我是真正為了利他,當他有了這樣的一個出發點之後,後來他做事也就很容易成功了。 我們現在的像互聯網思維下的企業,很多企業之所以能夠做強做大,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同,其實他都有一個利他的基礎,就是如何提供一個平台為更多的人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他就會增加很多人脈。有了人脈之後,它就能通過這些管道賺錢。其實只有利他,他才能讓更多的人接受你。當然包括我們作為一個企業,我們的員工股也是一樣,我們能夠如何讓這個團體更有凝聚力,大家能夠更好的發揮大家的作用。事實上對員工也好,然後對社會大眾也好。 我們有這樣一份利他心,想著讓更多的人過得幸福、過得快樂。有這樣的一份發心,我想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去做企業。從發心上來說,剛才講的你要有這樣的一個動機,要有利他的動機,那麼這種利他的動機是符合大乘佛教的發心。大乘佛教就是主張要有利他心,要發菩提心。另外佛教緣起的智慧,其實對我們做好企業也是很有幫助的。緣起,這個緣起因果,就是比如說像互聯網思維下管理有一個觀念去中心化。佛教講無我,這個無我的思想,這個去中心化,其實它跟無我的修行很吻合。從一個企業來說就是,我們過去的企業管理就像是金字塔一樣的管控式,一種上下結構,而現在的企業,那種做得很大很多的很多企業,它則是改變那種上下關系,而是建立一種前中後的關系,分為前台、中台、後台。它把中心放在前台,那麼中台和後台可以支持前台,其實這個本身就是非常符合佛教的這樣的一個利他的精神,一個無我的精神,無我利他。所以真正要把佛法的很多智慧要去用好的話,對於我們的企業的管理會有很多幫助。因為我們現在也在用佛教的智慧如何來形成一些修學的一種方式。
:佛教问答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