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核心與精要:因果論


 2019/1/7    熱度:2710    下載DOC文檔    

  佛法精要—因果論

  因果問題,屬於佛教的基礎理論,是佛法的核心。

  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

  -因果規律並不是佛陀所規定或制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規律,佛陀只不過把它揭示出來罷了。印光法師說:“如來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

  可見連諸佛菩薩,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況我們凡夫,不管你信與不信都要受因果規律的制約。弄清因果問題,是學佛的一個重要前提。-

  一、因果規律和它的重要性 -

  因果,又叫業、因、緣、果、報。業:梵文譯音,意為造作、活動。指一切身心活動,包括身、口、意“三業”。包括善業、惡業、無記業(不受果報的)。

  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業,卻有很大的力量。可以說,我們人生是受著業力的支配的。業就是因。因,就是原因,也叫業因。果,是結果。報,是報應,是回報。

  緣,就是條件,因緣結合,才產生果報。佛經偈語已說得明白:“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亡失,消失),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

  我們凡做一件事,說一句話,甚至起一個念頭,都是在種因,在造業。根據所種的善因或惡因,即造得善業或惡業的不同,都會受到不同的惡報。概括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具體地說,有什麼樣的善,就有什麼樣的福報;什麼樣的惡,就有什麼樣的苦報,這都是一定的,這是客觀的規律,稱為因果規律。 -

  業因果報與生死輪回是密切相關的。我們人生,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是由因到果,有果到因,相續不斷,形成輪回不停的現象。

  我們這個人“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都是受業力支配的。業力好象是一個種子,信息,它儲存在第八識裡面。第八識又叫“含藏識”,阿賴耶識,意譯藏識,它含藏諸法的種子,好象存儲各種信息一樣,把一個人前世做的善,惡業帶到現世來,又把今生所造的善、惡業帶到後世去,由業因到果報,由果報到業因,就這樣生滅流轉,輪回不息。人生的苦樂,世運的盛衰,都是業力所招感。所以佛說“自作自受,共作共受。”

  《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說:“已作不失,未做不得”意思是“因”未得“果”之前,不會自行消滅;反之,不造作業因,也不會得相應結果。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虛棄,果無浪得。死了以後往哪裡走?這是由業力支配。什麼業力?就是善、惡的業力。所以,小善小惡是六道輪回形成的業因,六道輪回是十善十惡應受的果報。 -

  什麼是善?利人是善。利人,其實是人已兩利,也可以說,利人就是利己。 -

  什麼是惡?害人是惡。害人是人己俱害,害人終害己,以害人開始必然以害己告終。 -

  佛經將善惡分成十種,每種又分為上、中、下三等,叫十善十惡。十惡就是:一、殺生;二、偷盜;三、邪YIN(屬於身三業);四、妄語;五、兩舌;六、惡口;七、绮語(屬於口四業);八、貪;九、嗔;十、癡;(屬於意三業)。反過來說,便是十善:一、不殺生而放生、護生;二、不偷盜而布施;三、不邪YIN而修梵行(清淨行);四、不妄語而說誠實語;五、不兩舌而說調解語;六、不惡口而說柔和語;七、不绮語而說直質(正直、樸實)語;八、不貪而修不淨觀;九、不嗔而修慈悲觀;十、不癡而修因緣觀。

  這十善十惡分成三品,就是三個等級。佛經說:”作了上品十善的人,生天道;中品十善的人,生人道;下品十善的人,生阿修羅道(屬於天龍八部之一,有福報,有神通;但凶惡好斗)。犯上品十惡的人,墮地獄道;中品十惡的人墮餓鬼道;犯下品十惡的人,墮畜生道”。這是佛陀以慧眼觀察六道輪回的現象,親口開示的,我們絕對要深信不疑。因果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不是佛陀制造出來約束眾生,而是佛發現並揭示出來教育我們的。佛菩薩也要受因果規律的制約。虛雲大師說,“因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

  “因果分為染淨兩類。諸佛菩薩修因證果,修的清淨因,修的菩薩行,發的菩提心,所以證到的是佛菩薩的果位,得到的是清淨的果;而我們眾生造的是污染因,結的是污染果。”星雲大師說:因果比電腦還准確,因為電腦會發生故障,因果是絲毫沒有差錯的。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神明在哪裡?神明就在身邊,諸位對這個問題千萬不要懷疑。印光大師講:“不知吾人之心,與天地鬼神,諸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通。我心雖起一念,彼則無不了知,故曰,人間私語,天間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亂之道也”。

  說得妙極了,就是說你暗室干的一切事情,天地都會全部記錄下來,哪怕你起心動念,都能准確地記錄,大自然的法網中沒有一點漏洞。 -

  二、因果貫通三世-

  《涅磐經》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不會中斷,失誤)。”可是,有些人認為:“人生一切都是偶然,沒有什麼前因後果。”有人看見好人受惡報,惡人受善報,便懷疑因果。有人說:“死了死了,死了便了。”如果一死便了,人生就沒有價值;學佛修行,就無意義;而一貫作惡的人,就太便宜了。歸根到底都是由於不懂因果貫通三世的道理。佛經說得好: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

  這說明我們今生所受的善惡果報,都是自己前世所種的業因,比如今生病苦多,那肯定是過去生中殺業太重,是自種因,自受果。而現前身口意三業時時造作的業因,又正是自己未來應受的果報,前因後果,循環不斷,也沒有絲毫差錯,經中又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百千劫”是很遙遠的時候,“所作業”是自己所種的遠因,遠在百千劫前種的業因,並不會自行消失。“因緣會遇時”指現在的因緣成熟,“果報還自受”還得自食其果,我們不能因為看不見過去世和將來世,就否定三世因果的存在,試看普天之下那一樣東西不是由於過去的延續?再說,三世因果並不一定就是前世和來世,也可能是去年、明天。更可能是前一分鐘,現在這一分鐘,以後那一分鐘或者前一剎那,後一剎那。現代科學認為:宇宙中每一件現象有它的原因的。這種論點和三世因果的說法不謀而合。

  種下業因,必受果報,但有早遲的不同。大體上,有三種情況:

  1、現報:今生做善事,今生享福報;今生做惡事,今生受惡報。 -

  2、生報:今生作善、作惡,來生享福、受苦。父母積陰德,子孫享福報,也屬於這類。 -

  3、後報:現在作善作惡,到第二,第三世,甚至百千劫後才能受報。 -

  為什麼惡人會有善報?這是由於他過去生中培植的善根深厚,前世所修的福報還沒享完,今生造惡的惡報還沒有成熟。現在善因又先成熟,因此先享福報;如果他今生不作惡事,福報就更好。至於他今生所種的因果,也不會自行消失,因緣成熟時,必受應得的果報。如像富貴人家的子弟,吃喝嫖賭,任意揮霍,沒有受饑寒,這是因為家底很厚的原故。不過照這樣亂花下去,縱有百萬家產,終有一天會傾家蕩產的。

  為什麼善人會受惡報?這是由於他過去生活中培植的惡根深厚,前世“不善之因”的果報沒有盡,而今生所修的善心、善行,還沒有成熟。現在惡因又先成熟,所以先受惡報。如果今生不行善,惡報會更嚴重;另一方面,他今生所種的善因,也沒有白種,將來必受相應的福報。

  三、因果可以轉變 -

  因果既是有一定規律,可以認識的,但又不是刻板的。這和算命、看相的“鐵板數”不同,那個是庸俗的“宿命論”,認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不能改。

  從佛法因果觀來看,我們現在所受的是過去種的因,又必感未來的果。種的因即可以改變,結的果怎麼不能改變?因變了,果一定會變。 -

  “因”要形成“果”,中間須要有“緣”(條件)來會合促發。已造的“因”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在“緣”。譬如說我們種瓜種豆,瓜與豆的種子是因,不能把瓜子變成豆,也不能把豆子變成瓜;“因”是定數。我們今天想要瓜還是想要豆,就要在“緣”上加以決定。我們想要豆,把豆的種子種下去,瓜的種子收藏起來,瓜就不會結果。結果需要緣,“緣”包括土壤、肥料、陽光、空氣、水分等等,這些緣都具足,它一定會長得很好。若不想要它結果,只要把緣斷了,譬如把瓜子放在茶杯裡,一百年也不會長成瓜。一般人多因為看不見今生的現報,就否定因果報應的存在。過去雖然造作惡因,這一生中不造惡業,斷惡修善,惡的緣就沒有了。過去生中總有善因,一個人哪有一生做惡沒有善的?找不到!凡夫一生都行善,沒有一點惡,這種人也找不到。所以生生世世我們所造的業都是善惡混雜,惡多少是有的,或者是惡做得多,善做得少。

  惡做的多不怕,只要今生不再做惡,惡緣斷了,雖是少善,少善也會開花結果。與其消極看相算命,不如自己積極改命。

  我們的身體是根據果報產生的。自己種的善業、惡業是:“因”,父母是“緣”,色身是“果”。我們在六道中投生,是受業力支配的,是來還善惡業報的,所以叫“報身”或“果報身”。果報分為正報、依報。一個人的相好丑、壽命長短、命運窮富等,屬於正報;社會環境好壞,家庭環境好壞,親屬子女的好壞等,屬於依報。正報有福氣,依報自然圓滿;正報無福氣,依報也會惡劣。我們今生所受用的正報和依報,都是過去種的“業因”現世結的“果報”。可見一個人的命運,並非由天神掌握,也不由別人操縱,完全是自種因,自受果.因此,佛法中的“命”、“相”從根本上揭示命相的原理由來,但並不主張看相算命。因為這是捨本逐末,徒勞無益的事。一個人的相和命,算也是這樣,不算也是這樣。只有從根本上改變現在的“因”,才能轉變未來的“果”。 -

  四.轉變在於心地 -

  什麼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種善惡的種子,生長善惡的苗子,最後結成善惡的果實。

  《華嚴經》偈語:“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轉變命運的關鍵是什麼?

  就是自己的心念,因為“一切唯心造。”心能造業,也能轉業,即“轉變由心”之理。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師說:“一切福田。離不開自己的心。能從自己的心田去尋找,是沒有得不到感通的。”所以,相隨心轉,境隨心轉,命自己立。也說明這個道理。。《心法念處經》說,“心能造作一切業,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種種諸心行,能生種種諸果報。”古德偈語說:“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儒家也認為:“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和“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而教人“自求多福。”這些都說明,善業惡業,唯心所造;福報禍報,惟人自召。

  五、應該怎樣對待因果 -

  目前,社會上一般人都相信命運,有的人時常都在算命、看相求簽問卜,把自己的前程、未來的命運,都寄托在這上面,卻不反躬自責,修省心地;有的人到處跑寺廟,掛紅放炮,燒香拜佛,乞求佛菩薩保佑自己官升三級,腰纏百萬,卻不想一想自己究竟種的什麼業因?是否能夠獲得這種果報呢?這種人都是捨本逐末,心外求法,不遵循佛陀的教誨,不修省內心,不從自己心田上去下種、耕耘,卻向外弛求,想獲得福果,獲得好的命運,是絕不可能的。

  1、必須深信因果,才能樹立正知正見: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信因果,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更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虛雲大師說:“因果二字,把佛所說的法概括無余了。”當代高僧定因師在《普門品講義》一書中說:“世尊說法四十九年,總括一句,不外‘因果報應’四字而已。”修學佛法的人,不深信佛說善惡因果律,那就叫做邪知邪見,就是愚癡。

  《觀無量壽經》把“深信因果”列為修淨業的正因。我們只有在深信因果的基礎上,才能自覺地止惡行善.這樣,即能轉變並消除過去的惡業,又能培植現在和未來的福德。

  2、必須按因果規律辦事,不能錯因果。佛經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深明因果,知道種惡因,必受惡報。因而從言行上,甚至在起心動念處,嚴防種錯了因,就避免受惡報。而凡夫不畏因果,平時縱貪嗔癡,犯殺盜YIN,大膽妄為,什麼壞事都敢做。直到惡報現前,才恐懼後悔,已毫無用處。地藏菩薩更是諄諄教誨眾生不要造惡因的,他極重視救眾生於因中,使他們不自食惡果。他曾多次告誡人道眾生,造十惡罪業的因,來生即得墮地獄的果。 -

  3、明了因果之道,當須依佛教誨努力修行,忏悔今生或前世的罪愆,虛心改過,斷一切惡,行一切善,素食戒殺,放生還債,時刻注意淨化心念,真正杜絕惡緣,廣植善因,這樣惡業日消,善緣日增,冥冥中常蒙護持,自能轉禍為福,獲致吉祥。若命運美好,亦應了知,富貴榮華,轉眼成空;夢幻泡影,不堪留戀,泰然處之,不為物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以三皈五戒,淨化身心,以四攝六度,利益眾生,則必能了生死,出輪回,生淨土,成佛道。-阿彌陀佛!(轉載)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