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樹菩薩出家因緣


 2019/1/14    熱度:3649    下載DOC文檔    

  〈龍樹菩薩〉龍樹菩薩(中觀:「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為南天竺國一大富貴人家之子,於樹下誕生,因入龍宮而悟道,故以「龍樹」為名。龍樹菩薩年少聰慧,於襁褓時即聽聞梵志們誦持《四韋陀》;該典籍廣博,共有四萬偈,每偈三十二字,龍樹菩薩皆能了解其中涵義,其才學遠近馳名。

  二十歲時,對於天文、地理、星象、圖谶及各種道術,無不通達熟練。他的三位好友都是天資聰穎者,在一次談話中討論到:「對於天地間種種義理,我們皆已知曉,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其他娛樂?」又說:「世間以追求美色、縱情欲樂,為一生最極快樂之事。」其中一人言:「若不用妙策,此樂無法達成。我們應求隱身之藥,此願方可達成。」其余三人皆表贊同,於是前往一術師家求隱身之法。

  術師心想:「這四位梵志都是聰明有才能者,驕縱高傲,看不起他人,今日只是為學習隱身之術,才屈身求教於我。若傾囊相授,待其學會後,我將不再被他們看重。姑且先給其他藥,等到藥用完後,他們必然會再向我求教,這樣就可延長教導的時間。」因此,術師交給他們每人一顆青藥丸,並且告訴他們要將藥丸和水磨細,塗在眼睑的地方,即可隱身。這四人即遵照術師所教導的方法去做。

  四人當中,龍樹菩薩聞其藥味即能辨識當中的各類藥草,他不僅知道藥丸內含有七十種藥,連藥名及所占的铢兩都分毫不差。術師聽了非常驚訝,問他如何得知?龍樹菩薩回答:「每一種藥都有其特殊的氣味,因此知道這件事有何奇怪?」術師聞言,深為贊歎,心想:「要聽聞有此種人尚且不易,何況我今日親自見到,怎可吝啬而不教他隱身之術?」便將法術傳授予四人。

  四人依術師所教導的方法隱身,並且自在游走於後宮,侵犯宮女。百日之後,不少宮女因而懷孕,於是向國王禀告此事,請求恕罪。國王聽了甚為不悅,不知為何有此不祥之事,便召集群臣商議。有一大臣告訴國王:「發生這樣的事,有二種可能:不是鬼魅所作,就是采用道術,國王可命人在各出入口鋪上細沙,並派人守衛,不讓人隨意出入。如果是道術,必然會顯露蹤跡;如果是鬼魅所為,則不會留下痕跡。如果是人為因素,可以用兵刃除之;如果是鬼魅,可以用咒術除之。」

  國王聽信臣子的建議,果然發現有人從門而入,即命數百位士兵向空中揮刀,結果斬落了其中三人的人頭。龍樹菩薩因知刀兵不得靠近國王周圍七尺,所以緊臨王身站立,才躲過此禍;也因此了悟色欲為諸苦之本,敗壞德行,危害自身,且污梵行,於是立誓:「若能脫離此難,即前往沙門處求出家。」後來龍樹菩薩真的免除此難,於是捨離欲愛,出家修行。

  典故摘自《付法藏因緣傳‧卷五》

  省思

  《四十二章經》雲:「財色於人,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

  財、色、名、食、睡五欲境界的快樂,看似真實,卻不能恆久。然,人們往往因為一時的迷惑而無法自拔,陷入困境,甚至危及寶貴的生命、慧命,後悔莫及。是故,諸佛菩薩示諸世人安身立命之方,唯有少欲知足。持戒不犯。念佛求生西方;避世險道唯一方法,只此佛智。

  「拔諸愛欲」。憬興雲:「拔欲者,令離煩惱。」諸苦所因,貪欲為本。故勸拔除愛欲。「杜眾惡源」,「杜」者,塞也。《淨影疏》曰:「杜眾惡源,令離惡業。杜猶塞也。惡業是其惡道家本。名眾惡源。教之斷塞,目之為杜。」其大意為:杜眾惡源之意,即是令離惡業。因惡業使人入惡道,乃惡趣之本,故稱為惡源。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