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如何能夠念佛或是修行跟自己的工作都很圓融?
居士敬問:師父,您自己是學科學的,也是位教授,如何能夠念佛或是修行跟自己的工作都很圓融?像我現在念佛,上班時會對其他的工作沒有什麼興趣,這是工作,只是工作,並沒有想去爭,也就是沒有野心,但是別人看來好像太消極。這樣是不對,還是? 黃老居士:你沒有競爭心了!我們當然要很好地完成自己本身的任務,這點是佛教徒所應當做到的。所以我從前常說我們不能擠工作時間來修行,工作我們還是應該很好的完成。 所以佛法、世間法都是提倡一個忠一個孝,因此佛教徒你現在在世間,世間是人天道,你世間是個人,在人上所應當要求的這些道德,我們佛教徒也都應當做表率。我們忠於我們的職務,這就是忠。不是忠於皇帝,忠於我們的職責。 我們生活上許許多多都是別人貢獻我們的,我們怎麼貢獻於其他的這些人呢?就通過我們的工作,我們把工作完成好,這是應當做的。 但是不是在這裡求“我要如何突出,我要如何賽過旁人,我如何必須得成名成家,我如何如何忌妒,盤算妒忌障礙打擊對方”,如果這樣,那就都錯了。我們就是很本分,很好地完成我們的任務,這就對了。但是這裡頭不去計較,或者是報酬、得失,人家對我的評論。這就是很好的修持。 《法華經》,一切志生事業,這一切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而且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到了大乘的境界,它就廣大了,圓融了。你做事業的時候,你研究電腦,電腦這也是佛法,不是打成兩截了。 另外,你在工作之余,所以什麼時候我這樣一個佛珠都帶著的,不離的,只要抓到空,有時候開會,我就在口袋裡這樣念著。 在大陸有很多廢時,你買東西要排隊,排隊本來是很痛苦的事情,無聊,擠來擠去,等著買東西,又怕買不到。你要修持,你就不覺得苦了。擠公共汽車也是苦事,先要排隊等車來,上了車時間還能干什麼,只是痛苦,你要能用功……。 你現在開汽車,你也不能再做別的,也不能再織毛衣,那麼你就可以來念佛。等於方向盤你自己拿著沒關系,你心裡念佛,只能說保證你的安全,你念著佛絕對不會翻車。這是真實,一個就是佛的加被,因為你念佛的時候,你心鎮定,你頭腦清楚。你念佛的時候,你的心就是……,戒、專、淨,它不打小岔。出問題時想別處去了,玻璃車窗沒有關好……。 所以這些事情有許多費時可以利用,我就感覺這可以很廣闊的天地,所以許多利用家裡、利用在工作中念佛成就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黃打鐵。有個姓黃的,各位都知道這事,黃打鐵,他苦極了,打鐵。 有一天來了一個和尚,沒有飯吃,黃打鐵就給他一點飯吃。這個和尚就跟他談談(看他苦極了)。他說:我不知道怎麼辦好?和尚說:你可以念佛,念佛將來生淨土,你就解脫了。 黃打鐵問:怎麼做?和尚說:你只要肯念,好好念,一定可以超脫的。 他從那時就開始念。念了一兩個月,同是勞動的人就罵他:“你活見鬼,你該死!你已經累成這樣,倒楣這個樣子,還加上念佛,你真是糊塗。” 他說:“不不不,別忙別忙,不對不對。我自從念了以後,我有感覺。” 他就這樣,拿榔頭打鐵的時候,“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打一錘,念一句。 他說:“我這麼念了之後,我覺得頭一個在爐子旁邊不這麼熱了,第二個我舉榔頭不那麼累了,所以我還得念。” 這樣念了三年。一天,他跟他的老婆說:“你把我洗干淨的衣服都找出來,明天我要回家。”他的老婆說:“你回家?你有什麼家?”他說:“你不管,你給我都找出來吧!” 到了那天,他換了新的干淨衣服,又燒了一爐子火,又拿了一塊鐵,一面燒,拉風箱,一面念“南無阿彌陀佛”。打好了之後,這個榔頭一放,擱到地下,說:“叮叮當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至,我生西方。” 立化了,就三年時間。他並沒有專修,就是在這個勞動裡頭這麼做的,所以就證明念佛法門普度。 那麼我們呢?當然我們現在工作比這個苦。我問過夏老師,夏老師告訴我:“往生相當於火中生蓮”。大家都說這是易行道,確實比任何都是易行。如果體會到你不是很刻苦地修持就能往生,這又是誤會。 跟任何修持來比,只有這個解決問題是最容易,但是也不是說你一點不去精進就能成功的,它是這麼一回事。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像火中生蓮,你就必須任何時候都能夠相續不斷。 我就說:“我是別的時候都在念佛都可以。”我有一個留學德國的一位力學博士,他就在寫字翻譯的時候念佛念咒;那個咒還是很長,是佛號更好念了,佛號就六個字。這事很確實,翻譯意思很容易明白,中文翻成德文,他能做到這一步。 我說:“我這個講課,又要寫黑板,又要看著底下的學生講,還要觀察學生聽課情形的反應,還要組織,這個時候叫我還能念佛,我真是念不了了。另外,我覺得我還可以不算斷。因為我念完佛之後,馬上就講課;講完課之後,馬上就念佛。我覺得我這樣可以算不斷了,是不是能這樣?” 夏老師答覆我這個問題,大家都可以參考。夏老師說:“如果你在講課的時候,你沒有一點得失心,算你繼續念佛。” 所以有個條件,夏老師的意思我轉達。我聽過很多這些事情,有很多是很寶貴的,我盡量轉達。這對我們做工作的人就可以放很大的心,不要有得失心,計較得失。我們這就是佛法,我們這就是利他,我盡我的本分把它做好,不要考慮什麼、考慮什麼,一有空抓著就念,我的體會就是這樣。(《黃公答客問》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