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到淨土還不能享受快樂?
為什麼到淨土,不是去享受快樂的 諸位想想看,你為什麼到淨土去,不是去享受快樂的。你看《阿彌陀經》前半段,用快樂來引導你,七寶池、八功德水。但是你看到《阿彌陀經》中半段的時候,佛陀口氣一轉,“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開始講聖道的功德——往生是為了獲得不退轉! 諸位,如果只為了快樂,你不用大費周章到淨土去,到諸天去就好了,諸天就夠快樂了。 你到淨土去,是為了成佛而去的,“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阿彌陀佛花了五劫的時間思考出來的淨土,如果只是為了快樂,需要思考五劫嗎?他把諸天的快樂復制過來就好啦!身體健康、神通自在、宮殿樓閣,這個諸天都已經現成的東西;難就難在這個快樂的背後,它有聖道的力量,這個就是需要他思惟、為實施權。表面是快樂,背後是聖道的功德。所以,阿彌陀佛創造淨土,他的內心真正的意思是要讓我們成佛的,快樂只是個方便法門。 因此你必須把成佛納入你生命的規劃。我再講一次, 你是為了成佛才到淨土去的,淨土不是你的終極目的,它只是你一個過渡。諸法因緣生,諸位,你現在的規劃錯誤,你以後一定會後悔。 你少做這個動作,到了淨土,你就會覺得進步比別人慢、成就比別人小,因為你剛開始沒有做好規劃。所以我必須教育大家,你必須有往生淨土的願力、你必須有成佛的願力,這兩個不沖突的。你可以一次做好,為什麼要分兩段呢? 佛陀法華會上說,捨利弗尊者在以前的經典,那是多麼威風,智慧第一,佛陀什麼事都叫捨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去做;到法華會上捨利弗尊者是羞愧得,那實在是感到非常的後悔。他說我一個阿羅漢,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他證得空性、我也證得空性,他有安住力、調伏力,我都有,為什麼文殊菩薩能夠坐千葉寶蓮,到十方世界轉大法輪,而我現在只能夠在山上思惟空、無相、無我?我們產生的作用為什麼差這麼多?他甚至於懷疑佛陀是不是有所偏心。 佛陀說,這跟我沒有關系!我的說法就像雨水,雨水是平等的,但是如果你是棵小草,你吸收的水分少;如果你是棵大樹,你自然吸收的水分多。這個是你們自己的根機,跟雨水沒有關系。你不能夠說小草吸收的水分少,你怪雨水,對不對?你自己沒有准備好。 諸位!你與其到了淨土再來後悔,為什麼現在不多做一點?所以我們要強調發菩提心。 除了求生淨土還得發菩提心,這兩個是缺一不可的,因為你遲早要成佛的,這兩個沒有沖突。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