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活著就要動
只要是人,就一定要活動;人若不能活動,不是病人,就是死人。 大自然,水要流動,才會清澈;風要吹動,才會新鮮。人也要活動,才能生存。 人的六根每天都在活動,所謂:動身、動手、動心、動氣、動容、動聽、動情、動脈、動魄、動力、動作、動機;甚至有時還會動武、動火、動怒等。因此,修行最簡便具體的方法,先要養成好的‘動’、去除壞的‘動’;善美的‘動’,就是六根清淨。 活動,能散發活力與朝氣。極樂淨土的人士,每天都要‘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十方諸佛’,這就是在活動。佛陀‘著衣持缽,入捨衛大城,飯食經行’;觀世音菩薩‘三十三身度化眾生’;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都是在活動。唐代玄奘大師西天取經,只身通過八百裡流沙的艱辛路途,若無此‘活動’,我中華文化又怎能大放異彩呢? 動,是人生的意義;動,是生命的活力。因為有動,才能向前,才能活躍,才能學習,才能參加他人的行列;能與大眾同行,自然能得到大眾的支柱。 一個人的生活動態,不能以一時為准;不但看人,還要看事、看行、看心才好。開口動舌無益於人,戒之莫言;舉心動念無益於人,戒之莫起;舉足動步無益於人,戒之莫行;舉手動力無益於人,戒之莫為。所以,當動的時候,也應該‘當動則動’,‘當不動則不動’。 佛法,要靠修行,才能體證;做事,實務比理論有用,行動比空談有力。會做事的人將事情做‘活’了,所以能越做越大;會下棋的人將棋子下‘活’了,所以能全盤皆贏;會撰文的人將文字寫‘活’了,所以能感動人心;會講演的人將道理講‘活’了,所以能引起共鳴。 花兒吐露芬芳,我們覺得賞心悅目,因為它是‘活’的;樹梢隨風輕搖,我們覺得生意盎然,因為它是‘活’的;鳥兒枝頭鳴叫,我們覺得動聽悅耳,因為它是‘活’的;雲朵舒卷自如,我們覺得自在舒暢,因為它是‘活’的;溪水淙淙流動,我們覺得滌盡塵慮,因為它是‘活’的。人‘活’著就要‘動’起來,才能散發生命的喜悅與希望。(來源:佛光山 摘自《人間福報》)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