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如果你能熬得過世間的大風大浪,也許修行成就的速度比出家人更快
信仰和修行的特殊之處在於,修得好不好,是無法用皈依或修行時間的長短來衡量的。當然,如果平常付出比較多的時間念經持咒,一定和比較少把精力投入修持會有不同。 最大的差別在哪裡呢?通過誦經、拜佛和平常的修煉,自身的行為有沒有發生改變?言語上有沒有發生改變?最主要是我們的心靈有沒有改變?修心是很重要的,這也是佛教徒又被稱為內教徒的原因。 另一方面,能不能駕馭自己的情緒,也可以檢驗自己的修行如何,而不是會念經、背經,就叫修行很好。 念經,是一種開發我們慈悲和智慧的善巧方法,但不代表就是修行。念《金剛經》《心經》《般若經》等等,主要是希望透過誦經,借由佛的加持力改變我們的大腦頻率,讓自己的負面情緒,慢慢轉化成佛的快樂和智慧。 人,不可能沒有起心動念。突然覺得某個人不順眼,心裡馬上就不懷好意地嘀咕了,而且隱隱希望對方發生不如意的事情。這種負面情緒的蔓延,就可以叫做恨了。隨後,嫉妒和傲慢就跟著全起來了。這一切都很正常,但是我們需要學會的是,當念頭產生的時候,自己要很清楚,不要跟隨著它們,不要讓它們繼續發展下去;不要貪戀、放大這些對你有害的思想,要轉而去愛、去放大正面和積極的思想。 道德淪喪是很可怕的,不是因為我是宗教人士,就在這裡對大家說教。有沒有發現,現在無論在哪兒,見解大部分都是渾濁的。什麼叫見解渾濁呢?就是對事物的認知和看法,全是顛倒而行的。 今天有一個人皺著眉頭跟我講:“您看,對我很霸道的這些人,其實全都是欠我錢的人。我現在跟他們要錢,就得小心翼翼,要非常禮貌和他們相處。”他說得很輕松,但是我聽得心裡很難過,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啊?自己欠別人的錢,難道不應該感到很愧疚嗎?不要說欠別人東西,我們如果承諾過別人一件事情,但沒有做到,都會感到於心不安,也睡得不踏實。可是現在走遍全中國,似乎全都如此。欠錢的都是大爺,債主反而低頭哈腰,像僕人似地跟在欠債人後面,偶爾小心翼翼地提醒一下:“麻煩你,有機會的話,把欠我的錢還一點給我吧。”這就是道德淪喪。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事實天天都擺在眼前。 不得不承認,現在人們的正面思想越來越微弱,而負面思想卻越來越強勢。所有人都只考慮自己,只關心把該得的拿到手,至於自己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根本不會去考慮。 問題是,如果沒有讓大家共同享受得與失,那麼一個人的“得”很快就會消失。當你是個體戶時,賺到的小錢是你自己的;可是一旦變成大老板,錢就變成是大家的了。我經常會和經濟條件好一些的弟子說:“別以為你是富豪,就獨自擁有了令人羨慕的大量財富。正因為是富豪,也就表示你的錢已經是大家的了。你如果不好好管理自己的心,隨時都可能變成窮光蛋。富人要變成窮光蛋比誰都快,一夜之間就可以破產;而窮人要變得更窮一點還不太容易,因為本來也沒什麼財富,再少也少不到哪裡去。” 在信仰和世間的事務裡,要能有智慧地取捨,要能真的視黃金如糞土,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出家人為了永恆而究竟的大樂,也一樣要付出很多辛勞,並不是進了山裡,馬上就能快樂。 他們同樣要面對很多紛繁的念頭,貪念、嗔恨、嫉妒以及傲慢,同樣需要一個個去面對、修正。 有時候可能覺得自己修得不錯了,那些雜亂的念頭好像都消失了;可是當真正的對境突然出現時,不一定能立刻認識到。沒有經歷過挑戰,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修到那個層次上了。 就像我們常講的“修忍辱的故事”,突然被人扇一記耳光,立刻就跳起來,忍不下去了。沒人惹我們的時候,修行總是相對容易一些。 在深山裡,因為大部分時間都遠離紅塵,管住自己的心還是比較容易。這樣日積月累,福報資糧也就慢慢多起來。而在紅塵裡,面對挑戰的機會實在太多了。 如果你能熬得過世間的大風大浪,也許修行成就的速度,會比出家人更快,成就也更高。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被世間的大風大浪淹沒的機會也很大。 所以每個人在修行時,都一樣需要面對心靈的挑戰,只是各自挑戰的對境不同。只有戰勝自己,超越了對境,才能覺悟;做到這種轉變,我們才能稱為修行。 所謂開悟,實際上就是真正看透、想清楚了,不會再被外境所干擾。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