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第六十一卷至第六十五卷
大寶積經第六十一卷至第六十五卷 (全文完整版) 卷第六十一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迦毗羅國尼居陀林,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優樓毗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摩诃迦葉、捨利弗、大目揵連。一切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其心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如大龍象,所作已辦,皆棄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於正教中心得善解,於一切法心無所礙,到於彼岸;自得解脫、解脫眷屬,自得調伏、調伏眷屬,自得寂定、寂定眷屬,自得度脫、度脫眷屬,已到彼岸、彼岸眷屬,已到陸地、陸地眷屬,自得安隱、安隱眷屬,自得寂滅、寂滅眷屬,自破煩惱、破煩惱眷屬,自得沙門、沙門眷屬,自得息惡、息惡眷屬,自婆羅門、婆羅門眷屬,自除惡法、除惡法眷屬,自了知諸法、了知諸法眷屬,自能得度、能度眷屬,自具諸德、具諸德眷屬,自無煩惱、無煩惱眷屬,自離五支、離五支眷屬,自得離障、離障眷屬,自得靜意、靜意眷屬,自具六通、具六通眷屬,自離憎愛解脫、離憎愛解脫眷屬,自守護一心、守護一心眷屬,自念門具足、念門具足眷屬,自依四依、四依眷屬,自離種種諸見、離種種諸見眷屬,自棄諸希望、棄諸希望眷屬,自得盡行、盡行眷屬,自得事訖、事訖眷屬,自修、自修眷屬,自無濁念、無濁念眷屬,自斷有覺、斷有覺眷屬,自倚身行、倚身行眷屬,自得樂不動、樂不動眷屬,自心善解脫、心善解脫眷屬,自慧善解脫、慧善解脫眷屬,自得賢聖、賢聖眷屬,如是等比,得離枝葉除去皮膚,唯有心實堅固而住。 爾時,世尊於其後夜露地而坐,時比丘眾四面圍繞。爾時,世尊默然而住,觀比丘眾,告諸比丘:“汝等諸人,訪覓一人堪能往化淨飯王者。” 爾時,慧命阿若憍陳如,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即便作禮,白佛言:“世尊,我當往化淨飯王耶?” 佛言:“汝止!憍陳如,汝今具足大師之德,不應往彼。” 時,有慧命婆澀摸及大名耶輸陀、優樓毗螺迦葉、摩诃迦葉、捨利弗、大目連等,各白佛言:“世尊,我等堪能往化淨飯王也。” 佛告摩诃目連:“汝等且止!汝等皆悉具足大師尊重之法,不應往化。” 爾時,大德摩诃目連,即作是念:“世尊,今者欲令誰往化淨飯王耶?” 爾時,目連即入如實三昧;以三昧力莊嚴其心,即得見佛意之所念,在於慧命迦盧陀夷,欲令往化淨飯王耳!譬如重閣樓窗之中,日從東入,光照西壁;如是目連見世尊心,專在迦盧陀夷,欲令化王,亦復如是。 爾時,慧命目連即從定起,往迦盧陀夷所,到已白言:“世尊心念,知汝堪能往化淨飯王。迦盧陀夷,汝今應當發大勇猛速往化王。” 目連作是語已,時慧命迦盧陀夷,白目連言:“凡庶難化,何況國王!何以故?剎利種姓灌頂大王,有自在力,難可化故。大目連,譬如聚積眾柴,若二、若三乃至千載,如此柴聚經多年歲甚大干燥。於時有人,放火燒之,成大火聚。於意雲何?此之火聚,寧為大不?” 目連言:“甚大!” “若復有人更以無量酥油溉灌,此火增盛不?” 大目連言:“轉熾倍盛!” “於意雲何?此火可近不?” 目連言:“難可得近。” “如是,大目連,剎利種姓灌頂大王,難可教化,不可得近,亦復如是。大目連,譬如狂象之牙可觸以不?” 目連言:“不可觸也。” “如是,大目連,灌頂剎利難可教化,亦復如是。” 時,慧命目連復白優陀夷言:“世尊心念,知汝堪能往化淨飯王也。” 優陀夷復白目連言:“世尊實垂顧念,謂我堪能往化淨飯王耶?” 目連答言:“世尊實誠念汝,謂汝堪能教化父王。” 爾時,世尊自告優陀夷言:“優陀夷,汝可入城教化父王。何以故?唯我與汝堪能教化淨飯王耳!優陀夷,我諸聲聞弟子之中,汝能教化諸邑聚落最為第一。” 爾時,世尊即以偈頌,告優陀夷言: “谛聽優陀夷, 汝能善教導, 必令釋種喜, 往化最勝王。 王今受悟時, 兼利諸天人, 必得到彼岸, 汝當速往化。 釋種淨飯王, 今懷恨亂濁, 住念慧不行, 猶如墜高崖。 戀惜子高位, 慧心盡迷沒, 如商失重寶, 追念生大苦。 如天墜宮殿, 追戀五欲樂, 未知佛正法, 悲哀大惱亂。 自念失七寶, 及與人四道, 憶此聖王位, 口出非法言。 王時悲亂言, 不覺己及他, 如奪精魂鬼, 執持於人身。 猶在雞羅山, 一切無所見, 如是惱恨障, 應見不復睹。 亦如睡眠死, 己心不自了, 憂恨迷惑障, 王不識自喜。 如婦夫婿亡, 悲淚生憂悔, 王今癡惱亂, 哀戀生大苦。 汝具巧方便, 往化淨飯王, 摧倒邪慢憧, 當建正法燈。 更無有能化, 淨飯大王者, 唯汝優陀夷, 過去曾同行。 優陀夷當知, 曾有大國王, 名曰增長實, 聲名震十方。 如法作國主, 一切皆歸化, 能以正法治, 王領四天下。 城邑悉滿中, 華果香園苑, 多諸賢聖眾, 無有雜惡人。 芳林甚稠密, 地淨無棘刺, 多饒淨妙等, 華池莊嚴好。 人民廣殷盛, 棄惡常善住, 閉諸惡趣門, 必升妙天道。 彼王昔有子, 曾廣供養佛, 備修諸善根, 具足諸功德。 名曰妙堅惠, 億眾所供養, 常見色欲過, 棄家樂閒靜。 父王敕子言: 汝可受五欲, 婇女自娛樂, 游觀寶宮池。 我今為汝辦, 玩弄無乏少, 雲何不愛樂? 汝當說其意。 知諸趣善妙, 汝愛寶宅中, 女寶常圍繞, 妙境甚可樂。 諸仙處閒林, 猶捨退還家, 受諸色欲樂, 況汝無乏少! 婇女眾圍繞, 王臣皆隨從, 台館若天宮, 應受五欲樂。 諸女甚端正, 美麗若天人, 善奏歌舞樂, 可以自娛意。 目如優波葉, 唇赤若含丹, 面滿廣黛眉, 平額姝咽頸。 膺平缺骨滿, 臂如象王鼻, 掌如蓮華色, 指圓[月+庸]纖好。 舌薄廣紅赤, 美言若甘露, 齒素利齊密, 珠璎寶衣服。 臍深腹不現, 脊如金剛杵, 髀股傭圓直, 伊尼鹿王[跳-兆+專]。 行步如鵝王, 皆各瞻視汝, 盛年甚可愛, 堪能存後嗣。 汝及眾麗人, 猶如春華開, 盛年色未退, 應當速受樂。 堅慧白父王: 王言非正理, 若有如法語, 所敕不敢違。 王聽我今說, 樂善真實語, 乃至於夢中, 不起YIN欲想。 父王今此言, 智者所不許, 愚者樂此事, 明人常所厭。 何故明目人, 而羨盲瞽導? 豈有岸上人, 反樂沉溺者? 何有解脫人, 而復樂牢獄? 豈有安樂人, 欽羨眾苦者? 我意觀父王, 如盲溺獄者, 如夢受五欲, 復為欲所溺。 父王如盲冥, 我目見殊勝; 王為欲所漂, 我今甚厭賤。 欲如毒藥器, 亦如毒蛇頭, 如利刀劍槊, 亦如大猛火。 王臣勸化時, 堅慧悉不許, 捐親及國土, 棄欲而出家。 如蛇脫故皮, 亦如棄涕唾, 遠離於過惡, 絕望永出家。 堅慧捨俗時, 臣子隨出家, 其人名月施, 棄欲隨堅慧。 童子出家已, 並及大臣子, 成就四梵住, 具足五神通。 深見五塵過, 超絕於欲界, 轉正妙法輪, 直生梵天上。 童子出家已, 父王起嫌恨, 月施詣王所, 善化令王喜。 優陀夷當知, 昔時堅慧者, 遠離於五欲, 今即我身是。 優陀夷當知, 彼時增實王, 豈為異人乎? 淨飯王是也。 優陀夷當知, 隨我出家者, 月施汝身是, 亦曾化增實。 是故優陀夷, 今應化父王, 必有大利益, 昔曾教化故。” 爾時,慧命優陀夷受佛教已,默然許可。時,優陀夷過夜曉已至於食時,著衣持缽入迦毗城。時,有釋種一千余人,集在王門皆有所須。時,淨飯王聞佛如來到迦毗城在尼居林,起嫌恨意:“此兒出家,退我種族富貴大樂。如其在家,應紹金輪王四天下,如法統領,民無逆命,七寶具足。其七者何?一曰、輪寶,二曰、象寶,三曰、馬寶,四曰、摩尼寶,五稱、女寶,六曰、主藏臣寶,七稱、導師寶。具足千子,勇健難當,顏容美妙,能摧強敵,護四天下,不以刀杖料理國土,如法治正自然泰平。我得輪王自在快樂,彼應尊重供養於我;以兒出家故,所應得者悉皆墜落。”作是念已,敕諸釋種:“一切不得至我兒所敬信聽法。若有犯者,當斬其首。” 時,有釋種名曰喜面,不在眾中,不聞王教,見優陀夷即往其所,稽首白言:“善來尊者,得平安耶?世尊安樂,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在路不疲,供馔不乏也?” 時,優陀夷報喜面言:“如來安樂,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在路不疲,飲食無乏。” 時,有釋種名曰善覺,見喜面共優陀夷在屏處語,亦詣其所,白言:“大德,自遠而來,比康吉耶?世尊起居安樂,少病少惱,在路不疲,供馔無乏耶?” 優陀夷答言:“如來聖御安樂,在路不疲,無所乏少。” 爾時,復有二釋種,一名無憂,二名離憂,見喜面、善覺共優陀夷在於屏處,亦復棄眾往詣其所,白優陀夷言:“善來至此,氣力好耶?世尊起居安樂耶?遠涉途路得無疲耶?” 優陀夷報言:“如來聖御安樂,涉路不疲。” 時,二釋種重白言:“如來途路,何故無乏也?” 優陀夷報言:“以四天王及天帝釋、諸梵天王常來供養,故無所乏。” 時,諸釋種俱白優陀夷言:“我等今欲詣佛至世尊所供養聽法,恐不獲遂。何以故?淨飯大王向有敕旨敕諸釋種:悉皆不聽至佛所供養聽法,如有犯者,當斬其首。慮王憲故,不得禮拜供養聽受正法。” 時,優陀夷聞此語已,知其父王有大怨恨:“我今作何方便至王所也?”作是念已:“我當舉高七多羅樹,於虛空中結跏趺坐至於王所。” 爾時,慧命優陀夷,即入如實三昧,以其三昧莊嚴其心;復以神力,舉高七多羅樹,於虛空中跏趺而坐,飛空往詣淨飯王所。 時,王遙見優陀夷,以神通力於虛空中跏趺而來,從座而起,合掌恭敬,向優陀夷而說偈言: “染服大師從何來? 成就威儀難見者, 若有所須願速說, 我今誠心必奉給。” 爾時,慧命優陀夷,以偈答曰: “我是大王子之子, 大王即是我祖父, 我為如來行乞食, 得食奉送大善逝。 大王今日獲善利, 王兒人天最尊上, 威德光明照十方, 猶如秋月日中時。 如日處空離雲霧, 光明晃曜普皆照, 如是最勝王聖子, 威德光顯聞十方。 猶如秋日初出時, 蔽諸螢火光普照, 如是最勝王聖子, 伏諸外道獨顯曜。 猶如日中盛隆熾, 凌於星辰故不現, 如是最勝王聖子, 降伏外道自光顯。 猶如日中凌月明, 令月失光明不現, 是王聖子伏外道, 如日盛明月隱照。 如禽獸聞師子吼, 水陸空行散還穴, 驚奔逃走迷諸方, 以師子聲難忍故。 大聖如來震吼時, 邪外道聞無我聲, 假使無知至有頂, 聞此無我皆悉怖。 盲冥愚癡人天中, 有目如來示明炬, 為作明燈除愚闇, 興舉無上智光輪。 顯示邪正等不等, 教導世間道非道, 為失路者示其路, 拔欲淤泥置岸上。 如興雲蔭覆枯池, 注雨充足原隰滿, 如是大王仙聖子, 興建法雨潤人天。 如水沾地及山川, 並諸百卉叢林樹, 藥草條莖及枝蔓, 諸華蓊蔚遍山好。 如是十力四無畏, 具足十八不共樹, 一切智果華莊嚴, 王仙聖子微妙身。 如須彌山處大海, 嚴好不動天樂居, 如斯善逝大王子, 沙門海中最第一。 忉利天主捨脂夫, 於天眾中奇特妙, 如斯世尊大王子, 沙門眾中最殊妙。 吼說秘奧甚深法, 以悲鬘電遍一切, 如來龍王降法雨, 念處池水細注下。 持戒威德如日輪, 以三昧力除惱闇, 智慧光滅煩惱愛, 大牟尼日照世間。 具足念處摩尼寶, 戒定船筏渡彼岸, 覺支寶礦禅浩滿, 復求畢叉入佛海。 清淨戒根堅難動, 三昧樹葉念處枝, 七覺華空堅樹身, 無我堅固成佛樹。 戒林中行大力者, 三昧調伏德山依, 三解脫門為境界, 佛十力牙是王子。 正見無著牟尼尊, 能降強敵勝牛王, 恐怖種種諸外道, 是大王子無畏吼。 屍羅德藏妙莊嚴, 禅定寂滅無量衣, 具智牟尼解脫境, 能施財物如長者。 遠離諸惡集諸善, 滅諸煩惱善慧根, 慧施天人修羅等, 光明晃曜王聖子。 戒雲空慧以為電, 八支細雨能潤澤, 牟尼能與勝苗子, 王子猶如大龍雨。”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勝士得來安樂耶? 至於飲食無乏少, 身無疲勞床臥具, 如華在岸不蔫萎?” 爾時,優陀夷以偈答曰: “禅定境界具神力, 身心安樂遍充滿, 牟尼神慮依寂止, 猶如金蓮不枯燥。”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昔以旌鼓自驚悟, 美音筝笛及箫瑟, 妙好伎女以自娛, 今獨林中不苦耶?”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禅定寂定為境界, 巧能修學三昧樂, 行住坐臥依諸善, 心常喜樂無苦惱。”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無價寶床常安臥, 眠時美女眾在側, 周圍廣設明燈樹, 如何闇臥不悒戚?” 爾時,優陀夷以偈答曰: “牟尼眠時臥聖床, 慈為氈褥悲樂枕, 佛住喜心常怡悅, 捨三有趣不悒戚。”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諸健釋種常圍繞, 博達多聞以為伴, 殿捨天宮中長養, 如何今日樂林間?”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如法生子恆現前, 同修寂止在其側, 心好閒林修諸定, 離畏導師樂山林?”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童子昔日在宮時, 以天浴池而澡沐, 亦用香澤塗其身, 今在林中誰為洗?”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諸法池水戒善岸, 牟尼自浴並浴他, 己及諸子浮不濕, 自度以訖及群生。”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昔種種香常熏體, 金線真珠以嚴身, 常著天子妙衣服, 今在林間用何飾?”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功德鬘嚴戒香熏, 禅定璎珞慚愧衣, 通明解脫自莊嚴, 光明威德曜林中。”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昔以刀劍弓箭矛, 健士執持常防衛, 亦用寶蓋恆覆蔭, 今獨林中誰守護?”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慈悲忍辱自防衛, 聲聞弟子眷屬力, 以功德法定無怖, 十力雄猛四無畏。” 爾時,淨飯大王以偈贊曰: “善哉善說我子德, 久修善法不退轉, 汝進食訖將飯去, 我亦往詣牟尼王。” 爾時,優陀夷復白王言:“大王,婆伽婆是大眾師,善御群生;是大仙人,能善安住沙門眾中;沙門中王,光明普照。譬如十五日夜,淨月圓滿,眾星圍繞,光明甚盛照耀一切;世尊亦爾,在沙門眾中光明照耀,亦復如是。譬如秋日,在於空中無諸雲翳;彼婆伽婆亦復如是,在大眾中光明照耀,亦復如是。譬如帝釋,天中之王坐善法堂,諸天之中光明顯赫;彼婆伽婆在於眾中,光明晃曜,亦復如是。譬如須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化樂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在天眾中光明顯耀,威德獨尊;彼婆伽婆於沙門眾中,威德顯赫亦復如是。猶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與百億梵眾之所圍繞,光明晃耀,威德獨尊;彼婆伽婆在沙門眾中,光明顯赫,威德尊勝,亦復如是。” 爾時,淨飯王聞說婆伽婆道德已,心作是念:“此乃世尊聲聞弟子,猶有如是大神通、大威力、大功德,何況如來!”復念太子本生之時,大地六種十八相動,動、遍動、等遍動,踴、遍踴、等遍踴,吼、遍吼、等遍吼,震、遍震、等遍震,起、遍起、等遍起,覺、遍覺、等遍覺;放大光明,無人扶持行於七步;空中二道流水注下洗浴其身;自然而有真金聖座,於虛空中化成天蓋,諸天禮拜;乃至未出家時,不為五欲之所迷惑;凡有所作,決定不退,隨說能作;一切時中堅固大力,不作妄語,不違信行,本作是言:“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度己訖,復當度王。” 時,王念佛為菩薩時本誓願故,說是偈言: “若有初生已, 明智言不虛, 所說事不異, 智者誰不信? 若有初生時, 世親說無等, 必作天人尊, 智者誰不信? 若有不能惜, 寶聚如雪山, 離於貪吝者, 智者誰不信? 若能於夢中, 不作虛妄語, 如說如修行, 智者誰不信? 如刀劍之語, 不能惱令瞋, 離於忿怒事, 智者誰不信? 無有能欺者, 貪瞋亦不染, 具足智慧王, 智者誰不信? 一切妙五欲, 及以種種報, 無有能系縛, 智者誰不信? 種種希有事, 及以眾妙物, 無有能怖畏, 智者誰不信? 以諸美妙言, 明人善巧說, 無有能惑縛, 智者誰不信? 以諸順義語, 諸欲決定句, 於此不能縛, 智者誰不信? 以諸軍駕力, 及以種種護, 能出於妙城, 智者誰不信? 棄捨妙欲樂, 為求甘露行, 希望於菩提, 智者誰不信? 六年修苦行, 勇猛無能當, 求於勝菩提, 智者誰不信? 六年粗少食, 求於勝菩提, 利安諸世間, 智者誰不信? 六年為魔擾, 相續求短缺, 不能得其便, 智者誰不信? 遠離五欲過, 不求於他物, 常利益世間, 智者誰不信? 不從他聞法, 自然成菩提, 寂定難可覺, 智者誰不信? 梵天自勸請, 勤求佛世尊, 如請而演說, 智者誰不信? 哀憐愍我故, 來到尼俱園, 為度諸釋種, 智者誰不信? 如來自度已, 度我於有海, 憶念本誓願, 智者誰不信? 今正得利時, 知佛一切智, 為憐愍我故, 智者誰不信? 我今當往詣, 見人導師身, 作是思念時, 自省是人王。” 爾時,淨飯王久思量已,白慧命優陀夷言:“比丘,汝今至此,更何所須?”時,優陀夷以偈答言: “本為利益大王故, 我今乘通來至此。 若於十力起一信, 男女皆得趣善道, 十力功德無邊際, 大仙為諸釋種來。 欣欣之事今方至, 人主應當發信心, 大王名稱必增長, 遍滿三千大千界。 汝子既是人王藏, 具足十力慈悲心, 游行十方心無礙, 如華在水不染著。 自度四流諸有已, 亦度人天四瀑河, 安置無畏洲岸上, 大王應當信導師。 拔去四流三毒箭, 亦降群生勝醫師, 於眾醫中最尊上, 大王應當深敬信。 亦能降伏諸軍眾, 魔王眷屬惡親黨, 證於寂滅妙菩提, 大王應當深敬信。 諸人天王鹹勸請, 為度眾生說妙法, 敷演無上甘露藥, 人中牛王應當信。 隱蔽一切外道眾, 轉過稱量妙法輪, 化度無量億眾生, 大雄人王應當信。 無明厚覆黑暗中, 自眼清淨復淨他, 說法能除諸盲翳, 大雄人王應當信。 老病死畏逼迫者, 說除老病不死法, 令世間眾升善趣, 大雄人王應當信。 三火所燒世間眾, 如地洞燃以水滅, 說於八正聖為人, 大雄牛王應當信。 除斷三穢吐諸惡, 能離世間三垢濁, 游行十方甚奇妙, 勇猛牛王應當信。 如父愛子愍世間, 十力大慈心普潤, 起大悲愍度眾生, 勇猛牛王應當信。 難調能調婆伽婆, 所應度者今悉度, 能滅熾然諸煩惱, 勇猛大王應當信。 眾生墮於三有海, 猶如船舫能濟渡, 十力大悲救世間, 勇猛牛王應當信。 無量功德端正身, 大悲游行化世間, 令久濁心得清淨, 勇猛大王應當信。 如摩尼寶澄清水, 游行世間淨眾生, 除斷群迷競亂濁, 勇猛大王應當信。 如摩尼珠性清淨, 能令智者心歡欣, 世尊離惡心皎潔, 令諸明人欣慕樂。 於世間最起信心, 能使天人離苦擔, 捨諸有趣得寂滅, 勇猛大王應當信。 功德聚中說少分, 如在虛空鳥一跡, 佛功德岸我不知, 大王應當深敬信。” 爾時,淨飯王聞慧命優陀夷善說世尊為菩薩時所修功德,即自念知如來本誓:“我得度已,必當度王。”如是念已,深生敬信,復白慧命優陀夷言:“比丘,汝今即是我子之子。汝可食竟,速還佛所,將食奉佛。我今亦當往見世尊。” 爾時,慧命優陀夷,知淨飯王得於敬信,飯食已訖,即持肴馔,奉上如來。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優陀夷教化淨飯王得於正信。諸比丘,今日諸天世人大得利益。” 爾時,世尊贊歎優陀夷言:“善哉!善哉!汝於今日得大福德,以淨飯王得敬信故。”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迦盧陀夷化淨飯王,所得功德若是色者,十方世界恆沙佛剎所不容受,以功德聚廣大無量故。”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二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二淨飯王詣佛品第二 爾時,世尊飯食澡手,洗缽器已,現其瑞相。即時,毗沙門天王,以無量那由他百千億眾夜叉圍繞,譬如壯士屈申臂頃,一念之中從天宮沒,佛前而現,頭面禮足,住立北方,於虛空中夜叉大眾前後圍繞,合掌恭敬佛及眾僧。提頭賴吒天王,以無量百千那由他乾闼婆眾前後圍繞,亦如壯士屈申臂頃,從天宮沒,於如來前,頭面禮足,住在東方,於虛空中恭敬世尊及比丘眾。爾時,毗樓勒叉天王,以無量百千那由他鸠槃茶眾之所圍繞,亦如壯士屈伸臂頃,從天宮沒,在於佛前,頭面禮足,住於南方,在虛空中合掌恭敬如來及比丘眾。爾時,西方毗樓博叉天王,以無量百千那由他諸龍前後圍繞,亦如壯士屈伸臂頃,從天宮沒,於如來前,頭面禮足,住在西方,於虛空中合掌恭敬如來及比丘眾。釋提桓因天王亦復如是,無量那由他百千圍繞,從三十三天沒,住於佛前,頭面禮足,於虛空中恭敬如來及比丘眾。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化樂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光音天王、遍淨天王、廣果天王、淨居天王,各以無量百千那由他天眾之所圍繞,於彼天沒,住於佛前,頭面禮足,在虛空中恭敬如來及比丘眾,亦復如是。爾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與六十那由他眷屬前後圍繞,猶如壯士屈伸臂頃,於自宮沒,住於佛前,頭面禮足,現恭敬相,卻住一面。金翅鳥王亦與八萬六千迦樓羅眾眷屬圍繞,於自宮沒,住於佛前頭面禮足。及諸外道其有八億,從諸方來,而說偈言: “於淨虛空中, 十五夜滿月, 超過諸星眾, 光明獨顯耀。 佛如淨月輪, 滅闇除三垢, 能超諸外道, 猶如空中月。 秋日千光明, 能除諸暗冥, 超出明月光, 開布蓮華池。 佛光過於日, 普照大千界, 如來能開現, 聲聞蓮華林。 天主憍屍迦, 住在善法堂, 出過諸大眾, 金剛杵光耀。 十力功德山, 兩足尊勝王, 超過諸外道, 猶如釋天王。 須夜摩天王, 天眾所供養, 住在天眾中, 光赫坐寶座。 十力無邊威, 超過惡道趣, 無畏光明德, 顯說八正道。 如兜率天王, 在宮眾圍繞, 超過諸天眾, 宿善而光耀。 調御天人師, 八部所供養, 超過諸世間, 無畏顯說法。 如化樂天王, 在於天宮中, 超過諸天眾, 功德獨光顯。 佛超諸世間, 離濁出三界, 能調未調王, 具十力光照。 如自在天王, 住居天宮中, 超過諸天眾, 宿善而晃耀。 如是佛光明, 具足十力行, 超過天人眾, 本善功德故。 如大梵天王, 超過諸梵眾, 光耀說甜美, 顯於八正路。 如來勝梵天, 沙門眾中王, 光明照三界, 轉於四谛法。 知見眾集已, 天人龍聽法, 人中最勝王, 吐宣八正語。 虛空可度量, 海可瓶量盡, 須彌山可稱, 佛德難可知。” 爾時,淨飯王白釋種言:“諸人者,如日欲出先現瑞相,所謂明星出時,當知日出不久;迦盧陀夷亦復如是,於佛如來一切種智先現瑞相。比丘所說如來功德,即是一切智相。諸仁者,速辦好乘,我當往詣至如來所。” 時,釋種臣言:“善哉!大王,今正是時。所須之具,今悉已辦。” 爾時,大王敕諸臣言:“從迦毗羅城乃至尼俱陀林,於其中間精治道路,以好軟沙遍布其地,散種種華,懸諸缯彩,作唱伎樂種種歌舞。” 爾時,大王乘好車乘,出迦毗羅城,詣尼俱園。於彼乘後,有八萬白象,以種種寶間錯莊嚴。於其象上,各立七寶殿堂,甚奇微妙。於其象後,各嚴八萬寶馬。於其馬上,各有金幢。其馬及幢,各以七寶莊嚴,微妙第一。是時,城中有無量人嚴飾車乘,諸所服飾青馬、青車、青蓋嚴飾,執持青刀,衣服皆青,鞍鞯鞦辔悉亦青色,各持青幢;一一車後,百青衣人之所圍繞。復有釋種等,各各嚴飾種種好車,青黃白赤雜色莊嚴,雜色車馬雜色嚴飾;一一車馬皆有百人,雜色莊嚴,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遙見王來,告諸比丘:“汝若欲見三十三天游戲眾者,當觀釋種出迦毗羅城。何以故?釋種游行與天無異故。”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其迦毗羅妙城中, 淨飯大王及眷屬, 最勝人王今方至, 谛聽谛聽我當說。 象馬車乘過百千, 種種莊嚴甚殊妙, 從迦毗羅而引出, 人王寶藏及諸乘。 青馬青車青莊嚴, 將從衣服悉青色, 靴帽刀拂鹹亦青, 青鞭青辔青鈴網, 青衣人持青幢蓋, 人馬皆青甚殊妙。 黃馬黃車黃莊飾, 將從衣服悉黃色, 靴帽刀拂皆亦黃, 黃鞭黃辔黃鈴網, 黃衣人持黃幢蓋, 人馬皆黃甚殊妙。 赤馬赤車赤莊飾, 將從衣服悉赤色, 靴帽刀拂皆亦赤, 赤鞭赤辔赤鈴網, 赤衣人持赤幢蓋, 人馬皆赤甚殊妙。 白馬白車白莊嚴, 將從衣服悉白色, 靴帽刀拂皆亦白, 白鞭白辔白鈴網, 白衣人持白幢蓋, 人馬皆白甚微妙。 雜色車馬雜莊嚴, 將從衣服悉雜色, 靴帽刀拂皆亦雜, 雜色鞭辔雜鈴網, 雜色衣人持幢蓋, 人馬皆雜甚微妙。 彼諸車後莊嚴象, 其數足滿八十千, 金鞍金鞯金莊飾, 象背皆有七寶殿。 種種莊飾妙龍馬, 其數亦滿八十千, 七寶莊嚴甚奇麗, 眾妙服飾從車後。 以諸妙華散御路, 用五種香熏其地, 懸諸瓶香並缯彩, 壯士戲人歌舞輩, 種種莊嚴遍其路, 作諸音樂從王後。” 爾時,淨飯王及諸侍從,至尼俱樹園,下車而入,步眾導從前後圍繞。 爾時,世尊知父王心深生怨恨,為度王故,過於人上,在虛空中自在游行。如來行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在如來右,釋提桓因在如來左,須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化樂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各各執持種種天蓋,供養如來。爾時,毗沙門王、提頭賴吒天王,在佛東面,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現恭敬相;毗樓勒叉王、毗樓博叉王,在佛西面,亦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現恭敬相。爾時,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諸天子等,在虛空中,雨天優缽羅華、栴檀末香、曼陀羅華,作天伎樂及以歌舞;復於虛空中雨諸香水,從昔以來未曾見聞,優缽羅華、旃檀香末,供養如來。爾時,世尊示現神通,以通力故,令人見天差別之相。 時,淨飯王見諸天子供養如來,生希有心。復見嚴飾七寶重閣滿虛空中,見已作是說言:“如來本昔作童子時,不以四天下轉輪聖王生於顧戀。何以故?今在三千大千世界中,為大法王,統領天人,富貴自在。今此世尊為正法王,我今於此為人圍繞,世尊乃有天人侍衛。” 爾時,淨飯王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頭面禮足,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初生之時,無人扶持而行七步,觀察十方而作是言:‘我於世間最尊最勝,當得度脫老病死邊。’我於爾時頭面禮世尊足。復於後時,至於田村閻浮樹下坐於清涼,日雖西移,影初不動;復有六天童子,合掌作禮在如來前,我於爾時頭面作禮大牟尼足。我今第三復亦頭面禮世尊足。” 爾時,淨飯王而說偈言: “兩足世尊初生時, 無人扶持行七步, 自說我於世最勝, 爾時我禮明智者。 牟尼踰城至田村, 閻浮樹影蔭不移, 六天童子修供養, 我時復禮世應供。 今是第三稽首禮, 恭敬憐愍世間尊, 堪受人天微妙供, 世無如佛何有勝? 世尊本號悉達多, 字為父母所喜樂, 始知如來名稱實, 得願滿足獲甘露。” 爾時,欲界諸天與世尊敷師子座,以天妙衣敷在座上及尼俱園,復以天劫波樹衣彌覆虛空。爾時,世尊從空而下,在師子座跏趺而坐。時,淨飯王及諸眷屬,頭面禮足,退坐一面。欲、色二界諸天子等,亦頭面禮足,於虛空中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淨飯大王及眷屬, 來詣世尊設供養, 從迦毗羅妙城出, 趣尼俱陀可樂園。 佛與無量眾圍繞, 阿修羅王及龍王, 鸠槃荼王金翅王, 乾闼婆王並眷屬, 夜叉大王鬼神眾, 緊那羅王悉皆集。 欲界天王並天子, 一切皆生欣喜心, 六欲諸天既如是, 梵輔梵身梵天眾, 遍淨諸天並眷屬, 乃至廣果淨居天, 沙門大眾婆羅門, 僧佉衛世尼乾子, 及余一切諸外道, 修行種種異術士, 斯等諸方皆來集。 如來示現自神力, 令淨飯王及釋種, 獲得信心欣喜成。 如來普為一切眾, 以微妙語善義句, 世尊意在淨飯王, 現化種種勝神力。 王本不許佛出家, 相師本昔相童子, 在家必作轉輪王, 無量億眾所供養。 滿足聖王七種寶, 亦復具有四神通, 如法正治護國土, 王四天下剎利王。 爾時菩薩發是言: 我昔無量那由劫, 於一切時常實語, 大王谛聽我今說。 大王昔來於我所, 實自初無信敬心, 欲以輪王令我作, 以四天下生戀惜。 譬如本昔有通龜, 隨海水潮在陸地, 其海潮水回還去, 龜便墜墮深井中。 井中舊鱉問海龜: 汝本何處今至此? 廣智海龜答井鱉: 我遇海潮墜此井, 其海潮水還源時, 我行遲遲遂不及, 以斯我今失時節, 墮此小井共汝住。 井鱉復問海龜言: 其海多少井中水, 豈復寬廣於此耶? 為大為小願速說! 廣智海龜答井鱉: 無智住人穿鑿處, 我於大海水中居, 在彼經歷多年載, 猶尚不知海處中, 況復了達其彼岸? 如是大王都不知, 我之神通威德力, 欲以輪王四天下, 世間勢貴戀惜我。 我今現作法輪王, 統領三千大千界, 如法正治離刀仗, 得於八部最勝供。 我今稱頌昔日言, 故來應現此大眾, 以神通力修其心, 用慈悲念召集眾, 一切諸有皆雲會, 莫不為王得淨信。” 阿修羅王授記品第三 爾時,世尊現其瑞相。以是相故,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作是念言:“我今最初供養世尊。”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與其徒眾六十那由他,婇女眷屬亦六十那由他,以其海中無價寶珠及余海中所無悉采供養。爾時,阿修羅王化作六十那由他七寶車,一一寶車復化六十那由他調順之馬,一一調馬復化七寶鈴網莊飾馬上,復化真金鈴钏以飾馬腳,一一馬亦復化作七寶纏髻騣尾,一一調馬復以真金鞦辔。彼諸調馬皆以七寶為角。彼諸調馬車上七寶莊嚴軒蓋,皆用七寶在虛空中,隨車行住。一一軒蓋皆懸七寶旒蘇鈴帶,一一軒蓋皆化寶網彌覆其上。彼諸車馬軒蓋鈴網,為風所吹出微妙音奪人視聽,猶如善擊百伎音樂出種種聲,令人喜樂奪人心意。一一寶車在虛空中,去地六十由旬。一一車後作諸音樂。一一車上皆有阿修羅女,種種嚴飾在其車上。是諸女等,或有立舞,或有坐舞,或有唱歌,或身動轉,或散栴檀末香,或散優缽羅末,或雨沉水末,或雨多摩羅拔,或雨天諸末香,或散阿修羅香末,或雨金末,或雨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诃曼殊沙華、波盧沙迦華、摩诃波盧沙迦華、迦迦羅婆華、摩诃迦迦羅婆華、波吒梨華、摩诃波吒梨華、質多羅波吒梨華、摩诃質多羅波吒梨華,悉皆化作用供養佛,或散金華、銀華、毗琉璃華、玻瓈華、赤真珠華、瑪瑙華、砗磲華,或持七寶以散世尊。有散衣服,或以手環、臂腳鉀钏、寶冠、寶鬘莊嚴之具,金鎖、銀鎖、真珠、繩貫,或長或短,或有七寶項巾及諸璎珞金銀耳珰,或以七寶盛發之袋以散於佛。或以頂鬘在臂鈴钏動搖發聲,或以七寶填鬘以金莊嚴,或以金填七寶莊嚴,有執金網,有捉金旒蘇,有持摩尼旒蘇,有持真珠旒蘇,或持金蓋、銀蓋,或持毗琉璃蓋,有持七寶蓋者,或持種種寶幢,或持種種色幡,或雨香水者,皆為供養佛故。或有合掌說偈贊歎曰: “歸命丈夫調御師! 歸命丈夫最勝士! 歸命丈夫兩足尊! 歸命丈夫無等倫! 歸命明照世間者! 歸命最上大智海! 歸命具足功德林! 歸命最勝微妙山! 歸命具足功德聚! 歸命滅除諸煩惱! 歸命修諸淨行師! 歸命淨行無斷絕! 歸命無依不怯弱! 歸命無懈無悼動! 歸命決定發精進! 歸命決定滿足者!” 爾時,阿修羅王亦復化作六十那由他七寶帳幕,甚奇微妙雜色莊嚴。一一帳幕淨游之下亦復化作六十那由他七寶大地。彼諸地上亦復化作六十那由他樓橹卻敵,七寶合成微妙第一。一一卻敵亦復化作六十那由他重閣殿堂,七寶莊嚴。一一堂殿復有六十那由他門戶窗牖,七寶莊飾。一一門戶金門銀扇雜寶雕飾,其諸門阃一一皆用毗琉璃寶,一一門樞皆用砗磲,復以砗磲為柱,一一柱上以赤真珠以為栌栱,瑪瑙為地。其銀門者悉用金扇,毗琉璃為阃,砗磲雕镂瑪瑙為樞,赤珠為柱,白玉為栱,玻瓈為地。毗琉璃門戶,玻瓈為扇,金為門阃,銀為戶樞,白玉為柱,瑪瑙為栱,赤真珠為地。玻瓈門戶,毗琉璃為扇,瑪瑙為阃,赤珠為樞,以金為柱,銀為基栱,白玉為地。瑪瑙門戶,白玉莊飾,赤真珠寶以為阃扇,銀為戶樞,琉璃為柱,金為基栱,玻瓈為地。赤真珠戶,瑪瑙莊飾,白玉阃扇,銀為戶樞,毗琉璃柱,玻瓈基栱,黃金為地。白玉門戶,瑪瑙莊飾,金為阃扇,毗琉璃樞,白銀為柱,玻瓈為地,赤真珠寶以為基栱。彼諸門戶一一戶中,化作六十那由他師子之座,七寶合成,以諸天、人、阿修羅衣彌覆其上,或敷迦旃陵伽衣,或敷憍奢耶衣。其座兩頭置朱色枕。彼諸座前有七寶幾,一一幾上有於六億阿修羅王種種衣服,所謂諸天樹衣、刍摩羅衣、憍奢耶衣、迦屍迦衣。一一師子座上,各各皆有二修羅女眾寶莊嚴。一一女人皆持七寶多羅樹葉,以為其扇。一一座中皆有化修羅子,在於座上兩女俠侍,持七寶扇。彼諸門戶亦復化作六十那由他七寶幢蓋。於金門戶化作青幢黃柄,玻瓈間錯。於銀門戶化作黃幢赤真珠柄,白銀間錯。於毗琉璃門化作赤真珠幢,黃金為柄,玻瓈交錯。玻瓈門戶化作雜色寶幢,黃金為柄,白銀交錯。青幢黃頭、黃幢青頭、赤幢白頭、白幢赤頭、雜色幢者七寶為頭。彼諸寶幕及諸殿堂於虛空中,繞佛三匝。猶如三十三天伊羅婆那龍象在空游行,俱持毗陀羅婆樹、梨耶多羅樹供養諸天;彼諸帳幕於虛空中右繞三匝,亦復如是。彼諸寶幕卻敵之中,及以地上重閣殿堂,有諸門戶、師子之座、莊嚴寶蓋、寶幢、幡華,雨天真檀末香、天優波羅末香、沉水末香,復雨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诃曼殊沙華、迦迦羅婆華、摩诃迦迦羅婆華、波吒梨華、摩诃波吒梨華、質多羅波吒梨華、摩诃質多羅波吒梨華、金華、銀華、毗琉璃華、玻瓈華一切眾寶華,雨金、雨銀、雨天樹衣。彼諸修羅王子手中悉持如是寶珠,以珠力故,隨意所須皆能降雨。 爾時,迦毗羅城四門之外,各各縱廣六十由旬,以阿修羅王威神之力,放光遍照六十由旬,上照六萬由旬周圍遍滿供養之具,彼諸浮游帳幕繞佛而住。時迦毗羅城中積曼陀羅華,舉高七丈。天上香水成泥,以佛神力,令其香氣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住大乘者,彼諸眾生聞其香氣,乃至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轉,況復久修! 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乘七寶車繞佛三匝,以妙天真檀末以散佛上,而說贊曰: “我今歸依婆伽婆, 能施天人無畏者! 歸依最勝不可動, 希望無上妙菩提! 我今歸依婆伽婆, 心喜不墮三惡趣! 是故我今歸依佛, 希求無譬妙菩提! 我今歸依婆伽婆, 能除生死大苦海, 能斷曠野離惱淨, 堪能引導眾生師! 我今歸依婆伽婆, 以此歸依不求生, 老死所逼大苦惱, 世尊為諸天人歸!” 爾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以偈歎佛,右繞三匝。時彼諸馬璎珞莊嚴,彼諸車莊嚴,彼諸阿修羅、阿修羅女莊嚴。彼諸幡幢寶蓋鈴網等,為風所吹,出深妙聲,稱心奪聽,譬如具足百伎音樂,善巧奏擊出深妙音、稱意音聲,甚可聽采,奪人耳目。如是諸馬莊嚴璎珞乃至鈴網,為風所吹,出微妙音,如巧奏擊百種音聲甚可愛樂。 爾時,毗摩阿修羅王,繞佛三匝,雨天真檀末香、優缽羅末、沉水末香、多摩羅末、種種阿修羅香末從空而下,雨天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诃曼殊沙華、波盧沙迦華、摩诃波盧沙迦華、迦迦羅婆華、摩诃迦迦羅婆華、波吒梨華、摩诃波吒梨華、質多羅波吒梨華、摩诃質多羅波吒梨華,復有種種化華,雨金華、銀華、毗琉璃華乃至七寶眾華從空而下,雨天香水、阿修羅香水從空而下。以香水故,迦毗羅城內外縱廣六十由旬,悉成香泥,以其泥香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菩薩聞其香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爾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繞佛三匝,以佛神力於虛空中,作天伎樂及阿修羅音聲。彼諸音樂以佛神力,其音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皆悉聞知。所有住大乘者聞其聲已,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無量百千阿修羅女,或歌或舞,或奏音樂,或身動轉,又散天真檀末、優缽羅末、沉水末、多摩羅拔香、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诃曼殊沙華、波盧沙華、摩诃波盧沙華、迦迦羅婆華、摩诃迦迦羅婆華、波吒梨華、摩诃波吒梨華、質多羅樹華、摩诃質多羅樹華、金華、銀華、毗琉璃華、眾寶雜華,又雨化華以散佛上,又散諸天衣服、臂腳鈴钏以散佛上,腰璎珞、手臂璎珞、指環、項巾、七寶之鬘、金鎖、銀鎖、真珠之貫、摩尼璎珞、半月珠璎於兩肩上,七寶衣璎、種種寶璎,兩耳珰磲、盛發寶袋、莊嚴頂冠、種種旒蘇、種種香旒蘇、種種真珠旒蘇、種種摩尼旒蘇,或雨天種種寶蓋金末香水。又阿修羅女手把赤真珠以散佛上,又捉寶散者,又捉種種珠散者,皆為供養佛故。 毗摩質多阿修羅王,與其眷屬皆悉相順,而說偈言: “我常如是心, 值遇佛世尊, 歸依如來故, 未來常供養。” 爾時,波羅陀阿修羅王所設供養,亦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等無有異;乘七寶車,右繞三匝,以偈贊佛: “我禮得實十力士, 亦禮離怖無畏者! 決定得於不共法, 歸命導引諸世間! 我禮斷除結縛者, 亦禮出離生死道! 我禮到岸住陸地, 將導貧乏眾生師! 我禮深智不思議, 與眾和合不掉動, 於諸趣中心解脫, 猶如蓮華不著水! 牟尼本修諸空法, 離諸簡擇得無相, 於一切處無所願, 我禮如空無所依!” 爾時,善臂阿修羅王所設供養廣大無量,如毗摩阿修羅王,等無有異;乘眾寶辇,右繞三匝,散諸金粟,以偈贊曰: “大牟尼尊無等倫, 天上天下亦無比! 佛知眾生如陽焰, 非真實有唯想轉, 於此無作無受者, 亦無士夫空無我, 離諸所作無體性, 說於一切寂定法。 於善逝法得信解, 觀一切法悉平等, 彼當得作導師子, 順佛言教如父說。 我今贊歎所得福, 唯佛智解能照知, 我以福德悉無余, 回施眾生皆作佛。” 爾時,復有跋墀毗盧遮那阿修羅王所設供養,亦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等無有異;乘七寶車,繞佛三匝,散以銀華,說偈歎曰: “我今禮佛妙好相, 渡生死海到彼岸, 自身得度復度他, 安置彼岸無畏處。 唯佛大慧知群生, 倒見叢林無智者, 迷惑焰水計為實, 無等悲心皆已知。 世尊妙人見眾生, 如幻陽焰如光影, 牟尼如法生善子, 三有中行不染污。 大自在人知非實, 知諸法性彼此空, 愚癡如夢受欲樂, 佛子知已修諸行。” 爾時,羅睺羅阿修羅王所設供養,亦如毗摩質多阿修羅所設供養;乘七寶車,繞佛三匝,以質多羅波吒梨華以散佛上,說偈贊曰: “大仙如來神妙身, 超過一切諸天人, 既如須彌比芥子, 復似大海譬牛跡。 如來顏容甚端正, 眾相莊嚴第一最, 超過一切色中上, 如日出現螢息照。 世尊無量威德聚, 超過一切威德者, 令諸威德不能現, 如日出時螢光隱。 大聖世尊智慧海, 超過遍覆三有界, 蔽諸外道令不現, 如日盛明月光沒。” 爾時,睒婆利阿修羅王所設供養,亦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修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用摩诃波吒梨華以散於佛,說偈贊曰: “樂奢摩他智慧者, 能除三毒貪瞋癡, 引導眾生出世間, 猶如甘雨滅塵焰。 世尊熾然正法眼, 亦如酥投大盛火, 能斷煩惱疑網盡, 亦如火燒大圹野。 顏容端正甚微妙, 眾相莊嚴最第一, 超過一切諸妙色, 如日出時螢光隱。 如來秉持諸善根, 無量億萬那由劫, 能除煩惱及惡業, 如食甘露去身毒。 吹除一切無明冥, 如夜明炬照黑闇, 如來示現正法眼, 猶如珠師顯寶價。” 爾時,樂戰阿修羅王所設供養,亦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設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散眾寶華,以偈贊曰: “難調惡心佛能調, 如勇健士降勝敵, 善得柔軟心自在, 我禮心調無畏者。 能調諸根離怨對, 離畏無畏得安隱, 世尊煩惱不更發, 消伏毒害悉無余。 那羅延力善修慈, 於愛憎中心平等, 如來知諸眾生相, 不為六道之所攝。 離諸想心竭有愛, 放智慧光破諸闇, 於諸法中心不著, 牟尼超過無等倫。” 爾時,善目阿修羅王所設供養,亦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修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奉眾寶藏以獻於佛,說偈歎曰: “大雄久已知, 諸法真實相, 所謂法名者, 各各和合假。 一切諸法體, 種種求不得, 所言此法者, 說唯是假名。 離名名體性, 諸相亦如是, 無相亦無名, 已離三種法。 所言解說者, 實無可顯說, 說者說亦無, 解者亦復然。 如是知於法, 無上牟尼子, 於諸法不著, 修行大名稱。” 爾時,伏三界阿修羅王所設供養,亦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修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用真珠璎珞以奉如來,說偈歎曰: “我今歎佛離怨敵, 顏容端正戒智力, 一切世間無如佛, 以無比身伏仇對。 色力光明照三有, 修諸善業得端正, 以布施力得其相, 八十種好悉嚴淨。 淨持戒力無能動, 明人思量所不得, 佛持戒心清淨故, 人中師子所作成。 如來智力更無比, 以無怖畏勝三界, 如師子王眾中吼, 超過一切諸外道。” 爾時,毗盧遮那阿修羅王所設供養,亦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設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手執眾寶以散如來,復以偈頌而贊歎曰: “諸眾皆集牟尼所, 淨心瞻仰如來面, 一切現前睹世尊, 斯則如來不共相。 佛以一音演說法, 種種隨心各皆解, 世尊說應眾生機, 斯則如來不共相。 佛以一音演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 稱意所欲知其義, 斯則如來不共相。 佛以一音演說法, 或有修進或調伏, 或有獲得無學果, 斯則如來不共法。” 爾時,目真鄰陀阿修羅王所設供養,亦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修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手執赤真珠以散佛上,說偈贊曰: “欣喜淨心敬信佛, 離於傲慢無邪見, 順佛阿含不放逸, 是為修行無比子。 諸法自性不可得, 如夢行欲悉皆虛, 但隨想起非實有, 世尊知法亦如是。 如秋時雲水中月, 迷惑無智愚眾生, 不能惑著明智人, 深樂佛法精進者。 妙人最妙不錯悟, 於佛法中不放逸, 分別諸法悉如夢, 得見如實妙三昧。” 爾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等,有六十那由他阿修羅,設供養已,皆各合掌作禮而住,欣欣踴躍,情意充滿,喜樂稱心,菩提之心流注不絕。 爾時,世尊知彼諸阿修羅信心供養已,如諸佛法示現微笑相,從其面門放無量色光,青黃赤白紅紫玻瓈,亦如金銀及以雜色;從口出已,繞佛三匝,還從頂入。 爾時,慧命馬勝比丘,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為佛作禮,以偈問曰: “雄猛牟尼現瑞相, 愍世間者非無因, 人中最勝願為說, 大仙所現之因緣。 憐愍世間現瑞應, 見諸修羅勝供養, 欲授修羅決定記, 令我等輩得欣欣。 朝有勝心無有疑, 此眾中有發心者, 世尊知其信根已, 人中師子現此瑞。 朝日誰發清淨心? 誰於人中生勝信? 世尊知其信根已, 現此最妙之瑞相? 今此大眾皆有疑, 皆見如來現微笑, 誰復朝日降魔怨, 現此瑞相為此人? 善哉降怨大仙尊, 願斷大眾心猶豫, 願尊速說勿踟蹰, 斷此大眾之疑網!” 爾時,世尊以偈答馬勝比丘曰: “善哉比丘所問義, 我所現瑞利世間, 我說果報無有余, 汝今一心善谛聽。 諸阿修羅供養佛, 為求無上勝菩提, 修羅心意無所依, 如手在空不障礙。 此等供養世尊已, 阿修羅眾心清淨, 大智皆捨修羅道, 於人天中久受樂。 此等於其未來世, 值遇恆沙人師子, 於善名劫得成佛, 如來皆號為善名。 數滿六十那由他, 名振十方照世間, 演說無依無著法, 廣能度勝天人眾。 彼諸佛土甚嚴淨, 佛知世間離五濁, 淨佛國土三千界, 滿足六十那由他。 彼國無諸三惡趣, 以欣喜心土田淨, 彼佛雄猛除諸難, 演說無上大乘法。 彼等諸佛得壽命, 住世六十那由劫, 演說無所依止法, 一一導師皆亦然。 彼諸如來滅度後, 世間智者盡皆滅, 滿足六十那由劫, 彼佛正法住在世。 是諸如來各各度, 如恆河沙眾生聚, 彼諸如來等無量, 土壽法住亦如是。 彼諸善逝能成熟, 六十那由眾生數, 皆令安住大乘中, 各各紹繼三寶種。 今此授記為修羅, 利世間者大仙說, 天人聞斯授記已, 身心踴躍得淨信。”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三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三本事品第四 爾時,慧命摩诃迦葉,見諸阿修羅王供養佛已,生希有心,作是思惟:“世尊本修菩薩行時,作何善根得是果報?”時,迦葉即入如實三昧,以其三昧嚴心力故,憶念過去阿僧祇阿僧祇劫,如來所修一切功德;於彼彼道、彼彼生中所修善根,皆為滿足無上菩提;以此善根得住不退轉地,彼諸善根皆得念知。 爾時,迦葉憶念如來大善根時,作如是心:“如佛所習善根廣大,如來一一發心善根,如十方世界恆沙剎土,其中眾生皆得人身;得人身已,眾生如恆沙劫,供養善逝亦如修羅;一一眾生如恆沙劫供養如來已,不能報如來一發心善根。” 爾時,慧命摩诃迦葉,從三昧起,以偈贊曰: “一一如來牟尼尊, 發心廣大向菩提, 此修羅等所供養, 佛迦羅分不及一。 世尊應供人中上, 如須彌山真檀聚, 人天中勝所供養, 由度功德彼岸故。 人中師子應受供, 過諸恆河沙數等, 譬如大海滿中水, 香水和合而供養。 具足功德應受供, 多於恆河沙數等, 積滿華聚而供養, 猶如斫迦婆羅山。 自然大士應受供, 如須彌山燈明炷, 大海以為香油器, 以燈供養諸勝者。 應受供養大威勢, 多於恆河沙數等, 造立塔廟而供養, 由度功德彼岸故。 人中堅固應受供, 以諸廣大勝寶蓋, 其蓋遍覆三千界, 經於那由他劫數。 憐愍世間人中尊, 無邊功德應受供, 以諸寶幢所供養, 遍滿十方諸世界。 於不思議億劫數, 以廣大幡而供養, 滿恆河沙諸世界, 經於無量億劫數。 供養如來人師子, 起於分別作譬喻, 大論師中師子子, 谛聽谛聽諸天人。 我及諸來在此眾, 若如恆河沙數等, 諸有十方世界眾, 一切皆當得作佛。 具足十力人師子, 彼佛頭數如恆沙, 一一皆有恆沙頭, 於一一頭如恆沙。 各各皆有恆沙口, 彼於一一無量口, 有於無量沙數舌, 以舌贊歎於如來。 彼諸如來說不盡, 功德彼岸不可到, 一切智智不可量, 由度功德彼岸故。”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言:“善哉!善哉!諸比丘,我諸聲聞端直而住,有智有法亦如梵天,乃能入我功德海中。何以故?如來具足無量功德,具足不思議功德。諸比丘,如來功德聚不可思議。諸比丘,如來功德聚若是色者,一一發心所得功德,如恆河沙等世界中所不容受。何以故?諸比丘,如來一一發心功德,一切智所攀緣處,如洹沙等諸佛,如恆沙等劫,不能思量,說不可盡。何以故?如來本修菩薩行時,無一發心不為利益一切眾生、眾生所攝者,無一發心不為一切眾生。眾生界無邊際,其中眾生亦無邊際,所有眾生界無邊際,如來一一發心功德亦無邊際。何以故?如眾生界無邊際,如眾生界不可量,如來一一發心功德聚不可窮盡,皆為憐愍利益安樂一切眾生故,是故發心。假使一切眾生供養時,不能報如來一發心功德。何以故?彼諸眾生供養如來,皆為希望雜食世報故。菩薩本發心,離於雜食求世報心,為利益安樂眾生故,欲令眾生背於生死趣向涅槃。如來本修菩薩行時,為利益安樂眾生,離於雜食不求世報。” 佛告諸比丘:“於過去世無量無邊流轉生死,阿僧祇不可思議無始世界,不可說劫中,有佛號曰因陀幢王,出現於世,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婆伽婆。彼佛如來,以一一發心,如恆沙等世界中,曾為眾生作利益安樂思量發心。比丘,彼因陀幢如來作佛時,恆河沙世界同一佛剎。其因陀幢如來應供正遍知國土嚴淨,離於惡趣及以八難。是因陀幢如來應供正遍知,其國土中所有眾生住正定聚,其邪定眾生、增上慢眾生一向皆無,不淨身業、不淨口業、不淨意業一切皆無,亦無惡趣煩惱作惡趣業。何以故?因陀幢如來教是眾生,令其發心止一切惡,以其善法授令修學。是因陀幢如來國土中,曾得五種樂,所謂一得欲樂,二得出家樂,三得禅樂,四得三摩跋提樂,五得無上菩提樂。彼諸眾生雖受其樂而不貪著。譬如蜜蜂但取其味不取華色,彼諸眾生亦復如是,雖受其樂而不取著。譬如飛鳥空中而行不著其空,如是眾生雖受其樂而不取著,亦復如是。是因陀幢如來應供正遍知,其佛土中所有眾生,無有憂苦,唯有喜樂,亦無不苦不樂受;愚癡無故,唯有稱心之樂。何以故?彼諸眾生本修善故。由彼因陀幢如來本修菩薩行時,現諸相好,令彼眾生不作一切惡,安置眾生修習善法。彼等次第離諸惡道,安於善處。彼等於一切種不善業,一向悉無。其所作業得果報時,心不欣樂。生苦受者,無有是處,不作惡業不受苦果故。愚癡無故,不苦不樂受亦無。彼因陀幢如來佛土中,一切時恆無惡風暴雨,亦無毒熱。彼諸眾生時節變易苦,一切皆無。彼因陀幢如來本修菩薩行時,彼佛土中,其諸眾生,一切身業智、上首智,順轉演說開示正顯;如是一切口業智、上首智,順轉演說開示正顯;如是一切意業智、上首智,順轉演說開示正顯。如是彼諸眾生從彼菩薩聞已,彼諸眾生一切身業、一切口業、一切意業智上首智順轉回向。以善業故,愚癡報不生。以其愚癡故,受不苦不樂受。彼諸眾生於彼佛土中,苦受、不苦不樂受一向皆無,以離愚癡故。彼諸眾生生彼國土時,其因陀幢如來教化已,於法敬重;若游行時,思量於法,愛欲於法,染著於法。彼等心生愛欲染著,於法游行時無有苦受,行住坐臥睡寤,乃至無有威儀之苦。彼諸眾生在國土中,無惡可順;以無惡故,無苦可生,於善無著。以是因緣,彼諸眾生善順無故,變易苦無;於諸法中不生貪著,是故壞苦不生。亦無怨憎會苦。何以故?由彼眾生於一切眾生中得住平等心現前,是故無有怨憎會苦。亦無愛別離苦。何以故?由彼眾生於一切法不著故;其愛別離苦從愛而生,是故無有愛別離苦。苦苦亦無。何以故?於樂受不生著故。唯有行苦,所謂無常苦。何以故?彼佛唯說第一義故。彼佛住世經恆沙劫,於彼佛剎,無一眾生與佛競論者來生其國。何以故?由彼如來本行菩薩時成熟眾生故。” 佛告諸比丘:“於意雲何?能以下善根、少善根、不善習善根、不善相應善根、非大精進善根、非善趣善根、非善發善根、非善回向善根,可能利益如是等眾生,能與樂除苦耶?可能淨如是廣大國土,成熟如是多眾生耶?” 諸比丘言:“不也,世尊。” 佛復告諸比丘言:“於意雲何?可以下心、怯弱不善根相應心、非精進心、非善集根心、非善趣心、非善發善根心、非善回向心,可能利益如是等眾生,思惟與樂能除苦耶?可能嚴淨如是廣大佛剎,成熟如是多眾生耶?” 諸比丘言:“不也,世尊。” 佛復告諸比丘言:“於意雲何?可以下信、少信、羸信、怯弱信、不善相應信、非精進信、非善集善根信、非善趣信、非善發善根信、非善回向信,能利益如是等眾生,除苦與樂耶?能嚴淨如是廣大佛剎,成熟如是多眾生耶?” 諸比丘言:“不也,世尊。” 佛復告諸比丘:“於意雲何?可以下戒、少戒、羸戒、非精進戒、非善集善根戒、非善趣戒、非善發善根戒、非善回向戒,能利益如是等眾生,除苦與樂耶?能嚴淨如是廣大佛剎,成熟如是多眾生耶?” 諸比丘言:“不也,世尊。” 佛復告諸比丘言:“於意雲何?頗以下精進、少精進、羸精進、怯弱精進、非相應精進、非精進精進、非善集善根精進、非善趣精進、非善發善根精進、非善回向精進,能利益如是等眾生,除苦與樂耶?及能嚴淨如是廣大佛剎,成熟如是多眾生耶?” 諸比丘言:“不也,婆伽婆。” 佛復告諸比丘:“於汝意雲何?頗以下念、少念、羸念、怯弱念、非相應善根念、非精進念、非善集善根念、非善趣念、非善發善根念、非善回向念,能利益眾生,及思惟與樂耶?及能嚴淨如是廣大佛剎,成熟多眾生耶?” 諸比丘言:“不也,世尊。” 佛復告諸比丘言:“於汝意雲何?頗以下定、少定、羸定、怯弱定、非相應善根定、非精進定、非善集善根定、非善趣定、非善發善根定、非善回向定,能利益眾生,思惟與樂耶?能嚴淨如是廣大佛剎,及能成熟如是多眾生耶?” 諸比丘言:“不也,世尊。” 佛復告諸比丘言:“於汝意雲何?頗以下慧、少慧、羸慧、怯弱慧、非相應善根慧、非精進慧、非善集善根慧、非善趣慧、非善發善根慧、非善回向慧,能利益眾生,思惟與樂耶?能嚴淨如是廣大佛剎,及能成熟如是多眾生耶?” 諸比丘言:“不也,世尊。” 佛告諸比丘言:“諸比丘,實如是,不以少善根、少戒、少信、少精進、少念、少定、少慧,能利益眾生,及思惟與樂離苦耶!能嚴淨廣大佛剎,成熟如是多眾生耶!” 佛告諸比丘:“於意雲何?彼時因陀幢如來,汝知誰也?”如來問已,諸比丘默然不答。 當於爾時,東方過如恆沙等諸佛世界,有世界名曰月光莊嚴。彼土有佛,號高威德王如來應供正遍知,今現住世。文殊師利在彼眾中,即知釋迦牟尼心念已,即白高威德王佛言:“今釋迦如來,在娑婆世界說法。世尊,我今往彼見釋迦如來,禮拜聽法,供養恭敬。”作是請已,時高威德王如來,告文殊師利:“任意而去,今正是時。”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頭面禮高威德王如來,右繞三匝。譬如壯士屈伸臂頃,時文殊師利,在彼月光莊嚴世界中沒,釋迦牟尼佛前出,頭面接足敬禮如來,卻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昔時因陀幢如來者,今即世尊是也。何以故?由是世尊具足不可思議諸善方便,能成熟眾生淨佛國土,恆不疲倦亦無厭足故。世尊,安置眾生住菩薩乘亦無厭足。若有實語人作正語者,勝中之勝,勝中之妙,勝中上首,最勝中最勝,言佛如是者,當知釋迦牟尼佛真實無異。” 時,文殊師利而說偈言: “雄猛巧方便, 憐愍諸世間, 現大威神力, 成熟眾生故。 已於過去世, 曾作八億佛, 猶自有神力, 無心取正覺。 六十一三千, 清淨佛國土, 淺識不知佛, 牟尼巧方便。 不捨初發心, 彼彼處處現, 更於未來世, 示現無量佛。” 伽樓羅王授記品第五 爾時,復有八億六千萬金翅鳥王,見諸阿修羅供養世尊及得授記已,於如來所生無等敬信,踴躍欣喜。為供養故,化作八億六千萬殿堂,純以諸天七寶莊飾,甚奇微妙。一一殿堂七重鉤欄,四寶所成,微妙第一,所謂金、銀、琉璃、玻瓈。金鉤欄者,金為尋梁及作眾柱,銀為曲鞚。銀鉤欄者,銀為尋梁及作眾柱,金為曲棂。毗琉璃鉤欄,以毗琉璃而為梁柱,玻瓈為棂。玻瓈鉤欄,玻瓈梁柱,毗琉璃棂。彼諸殿堂,周匝四面,垂七寶鈴,所謂金、銀、琉璃、玻瓈、真珠、砗磲、瑪瑙。其寶精奇,微妙第一。是諸殿堂,復以七寶羅網覆上,所謂金網、銀網、毗琉璃網、玻瓈寶網、赤真珠網、砗磲之網、瑪瑙網等微妙第一。復更化作八億六千萬七寶之蓋,微妙奇特,所謂金銀乃至瑪瑙。復更化作八億六千萬七寶妙幢,所謂金銀乃至瑪瑙,青幢黃頭,黃幢青頭,赤幢白頭,白幢赤頭,雜色之幢純色為頭,純色之幢雜色為頭。復更化作八億六千萬七寶妙幡,有種種色嚴淨第一。復更化作八億六千萬七寶之帳,所謂金銀乃至瑪瑙,寶線織成微妙第一。 爾時,諸金翅鳥王,持是八億六千萬七寶殿堂、八億六千萬七寶之蓋、八億六千萬七寶之幢、八億六千萬七寶之幡、八億六千萬七寶之帳,悉以奉獻如來世尊;既奉獻已,彼諸鳥王及供養具,於虛空中繞佛三匝。譬如咽羅婆那象王於三十三天,頂戴諸天乘空而游,詣波利質多羅樹;彼諸鳥王,持是殿堂、蓋、幢、幡、帳,飛騰虛空,繞佛三匝,亦復如是。 爾時,彼諸鳥王敬繞佛已,卻住一面,曲躬合掌,眾共一音,以偈贊曰: “歸命出離生死者! 歸命救度生死人! 歸命無等堅固士! 歸命無上無等聖! 願我當得堅固身, 三十二相自嚴飾, 復有八十隨形好, 唯願我等如導師! 願我圓光具威德, 形顏功德皆成就! 願得第一佛威儀, 令他心淨證寂滅! 願具持戒三摩提, 亦得諸佛上智慧! 願悉作佛度群有, 如佛今作世導師! 世尊我願具十力, 亦到十八不共岸, 成佛智慧過世間, 如今如來上中上! 亦知眾生無體性, 如幻如夢無所依, 宣說如響如虛空, 如佛今日為眾說。” 爾時,世尊知諸鳥王得敬信已,現微笑相。是時,慧命馬勝比丘,見佛微笑,以偈問曰: “人中無上勝導師, 非是無事現微笑, 愍世間者為我說, 現此微笑何因緣? 彼諸鳥王已供佛, 寶殿幢幡空中現, 令此天人生希奇, 願兩足尊說是義。 一切大眾合掌住, 深心清淨皆欣喜, 願聞金翅未來果, 願兩足尊說此義。 人中最勝若說已, 一切大眾皆無疑, 大眾離疑得無畏, 如來智能令欣喜。 大眾欣喜得無畏, 離諸過惡心清淨, 彼眾樂聞如來說, 猶如弟子受師言。 願斷大眾心所疑, 願佛攝受令欣躍, 大眾欣喜皆來集, 願說金翅當來果。” 爾時,世尊以偈答慧命馬勝言: “十力真實超一切, 八枝梵聲悉具足, 降伏諸根為馬勝, 說於金翅未來果。 善哉馬勝問是義, 我現微笑愍世間, 谛聽彼報以悅意, 心當欣喜除疑網。 鳥王於我設妙供, 為求無上菩提果, 十種智力四無畏, 得彼法故成導師。 復求十八不共法, 此等金翅供善逝, 亦求堅固不壞身, 三十二相八十好。 求佛淨戒三摩提, 諸佛境界大智慧, 成就淨土度世間, 金翅求此供養我。 彼等信心供我已, 智者能離畜生趣, 當必得生於天上, 此是惡道最後身。 彼等後如恆沙劫, 常生人中及天上, 供養無量諸佛已, 當得作佛伏諸根。 彼佛國土無惡趣, 具足身相離八難, 彼佛同名普端正, 其劫名曰須彌幢。 八億四千萬歲中, 憐愍世間故住世, 彼時一切諸善逝, 住壽佛事皆悉同。 彼佛離熱度煩惱, 一一諸佛八十會, 一一會中八億人, 離於憍慢得自在。 以彼本有金色身, 大力常懷憍慢故, 後成佛時為眾生, 除斷憍慢轉法輪。 彼等過去已曾為, 修極苦行仙人眾, 其數八億六千萬, 凡所修行為神通。 彼諸仙人得通時, 歎己苦行為希有, 不犯禁戒具功德, 居住林中生憍慢。 以慢故生金翅中, 以通心故具神力, 戒清淨故得見佛, 以慢故忘菩提心。” 如是佛授菩提記, 及說金翅本所生, 大眾聞已皆欣喜, 喜已皆成菩提器。 龍女授記品第六 爾時,九億六千萬龍女,見諸阿修羅、伽樓羅供養世尊及授記已,心生欣喜。彼得欣喜踴悅稱心,於世尊所起心供養,化作九億六千萬蓋,皆七寶成,毗琉璃網以覆其上,赤真珠寶以為網緣,金為蓋莖,毗琉璃寶以為蓋子數有百千,雜寶旒蘇垂下四面。化作九億六千萬馬,青馬青色青形青光,諸莊嚴具一切皆青,毗琉璃寶以為缰鞚。於上虛空中,化作大威德摩尼寶車。於其車上復有寶殿,縱廣正等六十由旬,其殿遍覆諸來大眾。其殿四面化作九億六千萬眾寶旒蘇,周遍垂下甚奇微妙,其諸光彩奪人心目。化作寶網彌覆殿上,復有寶鈴懸殿四廂。化作七寶鸧鹄白鴿,以次飛行繞殿四面。又復化作九億六千萬種諸龍音樂。時諸龍女乘彼青馬,各擲寶蓋,於虛空中自然游行。是諸龍女各取樂器,奏諸音聲繞佛三匝,以天旃檀末、天沉水末、多摩羅葉末、天真金末及諸龍華,並復化作種種之華而散佛上。復以優波羅華旒蘇,種種雜色眾華旒蘇,種種無量雜香旒蘇,種種無量雜色之衣,種種無量雜色璎珞,以用散佛廣設供養,亦如彼諸阿修羅王。 爾時,九億六千萬龍女,作音樂時,以佛神力,其聲遍滿三千大千佛之世界。其中眾生聞是聲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於大威德眾寶殿中,及寶旒蘇、眾鳥行間,諸寶鈴網微風吹擊出妙音聲,其聲和雅甚可愛樂。譬如百伎音樂善巧學人之所擊作,所出音聲和雅可愛;於彼大威德殿,乃至鈴網所出之聲亦復如是。此聲亦遍三千大千佛之世界,其中眾生若聞聲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退轉。 爾時,彼諸龍女,復更雨於種種天華、種種天香,與水俱下。其香華氣順風逆風,不順不逆皆悉能去。以香水故,於迦毗羅城,縱廣正等六十由旬,皆成香泥。其香泥氣,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眾生聞是香氣,亦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爾時,彼諸龍女供養佛已,及九億六千萬蓋、九億六千萬馬、九億六千萬音樂,一切眾寶莊嚴供具。於虛空中,頭面禮佛,右繞三匝,卻住一面,曲躬合掌,以偈贊曰: “諸龍婦等有智慧, 心意踴悅生欣喜, 供養釋迦牟尼佛, 願求安隱大菩提。 化作九億六千萬, 寶蓋及與妙莊嚴, 供養善逝善調心, 出離一切諸障礙。 復化九億六千萬, 妙馬及與莊飾具, 馬與莊嚴皆青色, 亦復更有青色幢。 彼馬一切空中行, 詣於佛所作供養, 龍婦鹹有信敬心, 頭面頂禮如來足。 於龍宮中化音樂, 為供養故而持來, 來已奉上釋迦文, 應受供養大導師。 善逝令彼音樂聲, 遍滿三千大千界, 無量眾生得聞已, 皆悉不退菩提心。 彼諸龍女於空中, 化作一大眾寶殿, 縱廣由旬有六十, 遍覆十方一切眾。 寶名威德熾然光, 普照十方大千界, 彼諸龍女大眾前, 淨心欣喜供養佛。 生於踴悅無等心, 為求安隱菩提果, 願令我等當作佛, 利益一切眾生故。 我等願於無量眾, 說法度諸煩惱纏, 亦如十力大導師, 現救苦惱眾生等。 一切諸法如幻焰, 亦如水沫不堅實, 又如注雨所起泡, 當知諸法無有主。 眾生如像亦如影, 如是觀察世間已, 唯願我等為眾說, 法性真如及實際。 如佛無過善見法, 虛偽妄相诳愚者, 如幻莊嚴無有實, 唯能惑亂諸凡夫。 眾生於法迷無智, 不知諸法如實性, 導師已見彼彼法, 復能令他眾生解。 虛空興雲遍覆地, 見彼空雲猶如影, 彼無體實無所依, 亦復如影無有實。 如是眾生無體性, 唯能诳惑諸根門, 佛智如是見有趣, 但能诳惑無智者。 世間尊重以此業, 於智慧人作利益, 如來示現無體性, 一切眾生真實故。 唯以實法悅預子, 生死泥中作橋梁, 愚癡實法非境界, 由於著聲不求義。 以佛無邊我歸依, 具足示現真實者, 能與愚夫作親救, 歸趣捨宅善知識。 如是為求大菩提, 我等供養尊導師, 願得作佛覺悟他, 我益世間猶如佛。” 爾時,世尊知諸龍女得深信已,現微笑相。爾時,慧命馬勝比丘,以偈問曰: “於世智中勝智者, 最勝導師現微笑, 尊重堅固德如山, 今現微笑非無因。 人中最上勝尊主, 願為說此笑因緣, 天人龍鬼若得聞, 於佛皆生大欣喜。 世間導師於世聞, 常知一切因緣法, 無有一法佛不解, 因緣種類佛悉知。 唯願善逝見為說, 如佛所知笑因緣, 一切大眾若得聞, 皆生欣喜除疑網。 如來妙法有大利, 此等大眾必當獲, 大眾若得寂定心, 由味妙法利益故。 佛力令斷分別已, 唯樂菩提聽佛說, 若得聞於笑因緣, 當必成就於佛道。 若人於法情有疑, 其心掉動生苦惱, 現今此會大眾是, 不知微笑因緣故。 大眾堪能斷疑網, 唯願導師令除滅, 速為眾說度我等, 以何因緣現微笑? 誰於今日心清淨? 誰於今日降魔怨? 誰於佛所生敬信? 誰於今日供養佛? 唯願導師大眾前, 演說誰有如是力, 我等聞已生喜心, 生喜心已得安樂。 此諸大眾鹹敬禮, 一切皆有疑網心, 願說笑因生喜故, 唯願世尊斷眾疑。 此諸天人得聞已, 大眾當得無疑網, 若得聞於如來說, 一切當得欣喜心。” 爾時,世尊以偈答慧命馬勝言: “善哉善哉慧馬勝, 能問如來笑因緣, 見諸龍女供養已, 我愍世間故微笑。 我今為汝說彼果, 離諸過惡至心聽, 我今所為現微笑, 汝馬勝等聽我語。 此諸龍女心無著, 求大菩提修進行, 以智慧修世間空, 決定安住菩提道。 於此無作無受者, 亦無生者養育者, 但有諸法無余事, 其法亦妄如焰像。 以知恩故供養我, 能以智慧知真實, 善哉佛解諸世間, 所謂能見空無主。 彼樂此空善修習, 雖設供養猶如幻, 於勝菩提所發願, 觀彼菩提亦無著。 此以無等供養佛, 亦觀眾生空寂已, 永離龍道惡趣身, 與彼帝釋天中住。 在忉利天極受樂, 盡彼天子壽命已, 無能毀訾彼名稱, 復得生彼夜摩天。 居止夜摩天宮時, 具受彼天勝妙樂, 諸佛子等住彼中, 乃至盡彼天壽量。 此諸佛子具受樂, 盡彼夜摩天壽已, 復得往生兜率天, 與彼處天同其類。 為諸天女常圍繞, 具受彼天勝妙樂, 心無所著住善道, 譬如蓮華水不污。 彼天能以大智慧, 觀察一切世間空, 猶如畫石字不滅, 彼念不失亦如是。 彼諸天子居彼天, 具受彼中勝妙樂, 於彼善道盡壽已, 當更往生化樂天。 彼得善名無能毀, 為諸天女勝供養, 雖住天宮心無著, 乃至盡彼天壽限。 於彼化樂天宮中, 具受彼天勝樂報, 彼智慧者命盡已, 於一切法得究竟。 往生他化自在天, 作大商主信清淨, 住彼天中心無染, 如是住時愛樂法。 彼等居彼天宮殿, 受彼極妙五欲樂, 無愚癡者住善道, 乃至盡彼限壽量。 雖受天欲見其過, 樂求寂定及涅槃, 修習獲得禅定已, 命終即生梵天中。 於梵宮中善知禅, 受彼禅果寂滅樂, 智慧無等住一劫, 願求無上大菩提。 住彼梵宮一劫時, 善住威儀求智慧, 方便以利益世間, 廣作無邊無有量。 智住梵宮樂在禅, 於禅不著而寂滅, 知著禅樂亦是過, 諸根寂定求菩提。 於一切處心信解, 皆得安住菩薩行, 知諸禅定虛诳相, 唯求寂滅大涅槃。 彼諸佛子於彼中, 求於安隱菩提果, 在彼梵宮心清淨, 思利世間善調心。 諸梵天等自然教, 彼說梵教非出世, 唯有諸佛菩提道, 究竟能得出世間。 梵天當時生信已, 發心安住於佛法, 知本梵天自然教, 非是究竟出世道。 於善逝法彼相應, 為於世間說是法, 如彼法眼所說果, 令彼聞者速能知。 彼等住彼梵宮時, 作諸利益世間已, 能令無量那由他, 億眾安住菩提道。 彼於無量那由劫, 當得供養一切佛, 後於未來星宿劫, 諸根寂靜當作佛。” 諸天人龍阿修羅, 金翅夜叉乾闼婆, 鸠槃茶鬼緊那羅, 一切大眾皆欣喜。 彼等一切佛教化, 於佛法中得力已, 皆悉欣喜合指掌, 稽首頂禮於佛足。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四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四龍王授記品第七 爾時,難陀優波、難陀龍王等九億諸龍,見諸龍女設妙供養,及聞龍女得授記已,生希有心、未曾有心,作是思惟:“乃至如來世尊應正遍知希有未有,以是如來知諸眾生機根。深信如來,無有少分不見不聞不證如來正法。是其善說,能令大眾聞已現知;無有時節隨機授法必令得果,令諸智者現得證知。乃至女人動轉輕躁,智慧淺短,猶得解佛所說深法,況余智者,善能安住如來法中諸弟子眾!如諸女人欲心增上、瞋心增上、癡心增上,猶能得知如來所說。”是故難陀優波、難陀龍王及諸龍等,於如來所生希有心,生未有心,為供養故,遍閻浮提諸山大海,興雲遍覆一切世間,普雨香水以成香泥。彼香泥氣,充滿三千大千佛剎。其中眾生聞香氣者,皆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迦毗羅城縱廣正等六十由旬,雨赤真珠,遍覆其地。復以無價種種眾寶,周匝遍覆尼拘陀園。復以龍華化成妙堂,縱廣正等六十由旬,椽柱梁壁皆用七寶。復更化作無量樂器,為供養故擊出妙音。於彼龍華微妙堂中,化作九億種種雜色眾華旒蘇,懸於堂上。以毗琉璃網覆諸寶柱,以無價寶遍布堂下。其寶柔軟,譬如三十三天般籌緘婆羅石。其石之色如毗琉璃,石觸柔軟如迦遮鄰提迦衣,微妙可樂系人眼目,令諸天人愛戀系念,彼諸寶等亦復如是。彼諸種種摩尼寶中,或有出於涼冷光焰,有出青水,有出赤水,有出白水,有出黃水,或復有出雜色之水,或復有出涼樂之風,或有寶珠隨諸眾生所須之事皆悉出之,或復有寶出於腴澤。或有摩尼堪為明鏡,一切大眾皆現其中,於迦毗羅大城之中,所出人民隨其多少皆現寶中,一切大眾皆悉睹見佛及聲聞,作此種種神通變化。以彼摩尼寶神力故,於其地中,出於種種雜色寶蓋,及以種種雜色寶幢,亦有種種雜色寶幡;復出種種雜華旒蘇,亦有種種雜香旒蘇;復有種種雜寶旒蘇;復出種種真珠旒蘇;復出種種雜色龍幡;復出種種眾寶鈴網;復出種種雜色良馬。諸所出者皆是龍力。 爾時,難陀優波、難陀龍王,及九億龍,驅彼良馬隨而步行,右繞三匝,以妙迦遮鄰提迦柔軟之寶而散世尊。於彼堂下地中所出,種種眾寶上升虛空,雨於如來及聲聞上。復以諸龍無量樂器,於虛空中自然出好微妙音聲,供養於佛。 爾時,九億諸龍繞佛三匝已,在於佛前合掌默然,念佛功德,瞻仰如來目不暫捨;樂佛功德,深心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彼等少時合掌默然,念佛功德已,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五體投地,為佛作禮,眾共一音,以偈贊曰: “久修威儀百福相, 悲心離垢行具足, 棄捨無盡眾寶地, 世尊出於迦毗城。 於六年中修苦行, 如來不得甘露道, 善逝意猶不退悶, 以其久修智慧故。 如來真是天人師, 為世間故修苦行, 世人聞已尚不堪, 況復能以目親睹? 牟尼過去捨頭目, 如聖所集菩提心, 我等聞是不生樂, 由聞如來苦行故。 如佛本作忍辱仙, 為迦利王截手足, 及劓耳鼻不生恚, 我等聞是不能忍。 如佛以身上秤盤, 為鳥歸投不捨棄, 我等聞已亦不樂, 如來過去甚勤苦。 何故我等心不樂? 以世尊行極苦故, 於如來所作惡者, 墮惡道時佛復悲。 具足聖慧大導師, 雲何能行不害心? 修習道行無瘡疣, 唯願佛說安樂行。 今此龍眾已發心, 求於善逝菩提行, 如佛所說悉能行, 唯願速說菩提道。 此諸龍眾甚渴仰, 唯求不死不生處, 願說如來安隱行, 令此眾生易受化。” 爾時,世尊見諸龍眾設其供養,及聞發願知深信已,佛於爾時現微笑相。諸佛法爾,若現微笑,即於面門,放種種色無量光明。其光遍照上至梵天,照已還來從佛頂入。 爾時,慧命馬勝比丘,以偈問曰: “善哉沙門大牟尼, 非是無因現微笑, 慈悲導師唯願說, 無等善慧笑因緣。 大眾瞻仰求欲聞, 世尊無量功德行, 於笑生疑心不樂, 唯願法王斷眾疑。 誰於釋迦佛法中, 今生敬信心欣喜? 誰令今日魔波旬, 心意迷亂不欣樂? 誰於今日能恭事, 功德法父大導師? 誰作第一勝供養? 願釋師子上上說。 此諸大眾合指掌, 皆悉對佛瞻仰住, 唯願導師除疑網, 為眾演說笑因緣。 大眾聞已生欣喜, 能知世尊正法教, 大智世尊令眾喜, 隨順正教善安住。” 爾時,世尊以偈答慧命馬勝曰: “深廣智慧大眾師, 說時梵音具八種, 清淨其心離穢濁, 谛聽我說笑因緣。 此諸龍王敬信心, 於我設供超一切, 是等為求佛菩提, 利益一切世間故。 悲心增上觀眾生, 無有導師雲何樂? 我雲何得大菩提, 成熟眾生不疲勞? 深樂寂定具智慧, 乘安樂乘心清淨, 於空無相及無願, 無量劫來久已修。 其心平等觀世間, 如佛所得智慧相, 慈悲喜心皆平等, 為令世間安隱故。 第一悲心憐愍者, 當得作佛稱其意, 彼等觀察世間已, 當成導師號無怨。 彼等當得甘露時, 無有魔怨亦無余, 恆常演說無我法, 一向無有世俗說。 彼諸如來具大悲, 令諸眾生入佛智, 是諸善逝說法時, 一切眾生皆信解。 彼等世世修道時, 成熟眾生不為難, 彼所成熟聞法已, 當得解脫證甘露。 諸聞法者悉解脫, 是諸眾生皆端嚴, 一切眾生皆能知, 彼諸如來所說法。 一切鬼神及畜生, 無有不解彼佛語, 一切皆得念法已, 能解如來甘露法。 無有眾生聞佛說, 當時不生愛樂心, 愛樂彼佛所說者, 一切皆悉得甘露。 彼時所有受化者, 當得解脫生老病, 及解脫死憂悲苦, 聞佛說已心無垢。” 如是釋迦牟尼佛, 說諸龍意答佛子, 如彼堅智心中轉, 為得無等菩提故。 如來授彼諸龍記, 大眾聞已皆欣喜, 大眾喜已歸依佛, 一切皆悉心寂靜。 鸠槃茶授記品第八 爾時,復有諸鸠槃茶一億八千萬,見諸阿修羅、伽樓羅、龍女、龍王等,供養如來聞授記已,稱其心意,踴躍欣喜,生希有心,得未曾有。如來世尊功德智慧微妙殊勝,得如是等希有供養不怪不喜,以佛智慧於諸智慧最尊勝故,譬如大海不增不減。何以故?以深廣故。如是世尊,得勝供養心無增減,亦復如是。何以故?於一切法無所疑故。 爾時,一億八千萬鸠槃茶等為供養故,化作一億八千萬蓋,皆是七寶之所成就,金線寶蓋,銀線寶蓋,毗琉璃線眾寶之蓋,玻瓈珠線眾寶之蓋,赤真珠線眾寶之蓋,瑪瑙珠線眾寶之蓋,砗磲珠線眾寶之蓋。彼諸鸠槃茶於眾寶蓋懸寶旒蘇,有種種色,金線寶蓋銀線旒蘇,銀線寶蓋金線旒蘇,毗琉璃蓋玻瓈旒蘇,玻瓈寶蓋毗琉璃線以為旒蘇,赤真珠蓋砗磲旒蘇,砗磲寶蓋赤真珠線以為旒蘇,瑪瑙寶蓋玻瓈旒蘇。又復化作一億八千萬眾寶之車,亦種種色甚奇微妙,所謂金、銀、琉璃、玻瓈、真珠、砗磲、瑪瑙。於其車上,復更化作一億八千萬眾寶之蓋,與車相連。一一寶蓋皆有百子,其諸蓋莖皆用金、銀及以玻瓈、毗琉璃等。於彼寶蓋,復化種種寶華旒蘇,嚴飾其蓋,所謂金華旒蘇、銀華旒蘇、毗琉璃華以為旒蘇、玻瓈旒蘇、赤寶旒蘇、龍珠旒蘇、赤真珠華以為旒蘇,復以赤真珠網彌覆其上。又復化作鸠槃茶樂,出種種聲而用樂佛。復更化作一億八千萬眾寶色馬,調伏駿疾以駕其車。 爾時,鸠槃茶等各乘寶車,繞佛三匝,以七寶華而散佛上。爾時,彼諸鸠槃茶等,從車而下來至佛前,頭面禮已,復繞三匝,曲躬合掌,住立一面,以偈贊曰: “不增不減大牟尼, 譬如須彌諸山王, 受此無上供養者, 如來以得無畏故。 觀諸眾生但有名, 及但有用不取著, 導師以修寂滅定, 是故智者無貢高。 牟尼知世猶如幻, 亦如夢中受欲樂, 復似水月春時焰, 如是觀察悉無余。 譬如干城無有實, 於十方求不可得, 其城無實但有名, 佛見世法悉如是。 一切人天所供養, 寶車寶蓋及音樂, 幢華旒蘇合掌等, 世尊觀知如影響。 我等設是供養已, 願我當來得作佛, 亦願我知世如夢, 知已說法如世尊。 我等見諸苦惱者, 生老病死之所逼, 願知無死佛菩提, 說令聞者得解脫。 於諸無智眾生所, 願得菩提為說法, 演說無有垢濁法, 無道眾中為作導。” 爾時,世尊知諸鸠槃茶等深生信已,現微笑相。爾時,慧命馬勝比丘,以偈問曰: “佛非無因現微笑, 不怪一切為希有, 如來不怪而現笑, 我今願聞此因緣。 一切天人皆有疑, 見佛口中現微笑, 唯願斷除諸疑網, 演說世尊微笑事。 誰於正法得深信? 誰能如法見慈父? 誰佛所贊行供養? 人中勝者我願聞。 今日誰於有為行, 見其過患能棄捨? 今日誰能住實際? 清淨心者我願聞。 誰能降魔及眷屬? 誰能令佛心欣喜? 誰能得深有為底? 我願得聞斷疑心。 一切大眾合掌住, 為聞如來笑因緣, 願斷一切眾生疑, 兩足尊者說彼記。” 爾時,世尊以偈答慧命馬勝言: “善哉馬勝問是義, 汝於世間大利益, 以汝問笑因緣故, 谛聽馬勝我今說。 鸠槃茶眾供養我, 於寂滅法心得住, 彼等見我不驚怪, 心生希有起願求。 彼等今日供養我, 其心簡擇寂滅法, 以深心信起大悲, 於失道者能作道。 愍眾生故供養我, 為失道者起慈心, 此等賢智作是已, 得捨鬼身生忉利。 天主恆以慈悲心, 在天數數教導彼, 彼於諸法得無疑, 得為帝釋親眷屬。 彼於無量恆沙劫, 一一國土行佛行, 被大弘誓堅固铠, 供養具大正法者。 彼於無量諸國土, 心無疲倦令清淨, 利益大眾作導師, 當得作佛號不怪。 彼於諸國行行時, 是國人必知成佛, 以此方便未來世, 雖度眾生無怪心。 為求無上安隱道, 淨諸國土都不怪, 於所作事心無著, 於大菩提亦如是。 所問笑因我已答, 眾生疑心皆得斷, 大眾離疑得欣喜, 以定得知彼供養。” 乾闼婆授記品第九 爾時,復有三億六千萬乾闼婆眾,見諸阿修羅、迦樓羅、龍女、龍王、鸠槃茶等,供養世尊聞受記已,稱其心意,欣喜踴悅,生希有心,得未曾有,歎言希有未曾有事,乃至如來所說法界無有變異,而示有作善根增長,雖無作者而示作業。彼乾闼婆等於此法中如是知已,於如來所心生尊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彼欣喜已為供佛故,化作三億六千萬頭咽羅婆那大龍象王皆有六牙,一一牙上化作七池,一一池中化七蓮華,一一蓮華化作千葉,一一葉上化七玉女,一一葉間化七侍女,以天諸寶為莊嚴具而用莊飾,復執天香而用供養。復於一一咽羅婆那象王頭上,化作三億六千萬蓋,七寶旒蘇懸蓋四邊,七寶羅網以覆蓋上。復於一一咽羅婆那象王頭上,化作三億六千萬帳,皆是諸天妙香所成,缯彩旒蘇懸帳四邊。化作三億六千萬頭咽羅婆那大象王已,彼乾闼婆等各乘其象鼓天音樂,於虛空中旋繞如來三十六匝,以天旃檀末、天沉水末、天多摩羅葉末、天真金末、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诃曼殊沙華、波樓沙華、摩诃波樓沙華、迦迦羅婆華、摩诃迦迦羅婆華,又復化作七寶之華而散佛上。彼乾闼婆等散香華時,是香華氣逆風順風縱橫皆去。復雨種種天妙香水,雨香水時,於迦毗羅城縱廣正等六十由旬,皆成香泥。其香泥氣,充滿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眾生聞香氣者,皆悉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奏音樂時,其諸音聲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眾生聞此聲者,亦得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一一諸乾闼婆,各於三億六千萬象王頭上設其供養,令諸玉女有作樂者、有作歌者、有作舞者。彼諸玉女作歌舞時,令諸大眾一心觀望。復有玉女動身手者、散旃檀末者、散沉水末者,廣作供養如阿修羅所設之事等無異也。 爾時,乾闼婆等各乘咽羅婆那大象王頭,於虛空中繞佛三十六匝已,各從象下復繞三匝,頭面禮佛,曲躬合掌,在一面住,以偈贊曰: “世尊勝慧出有頂, 自既出已復度他, 一切世間無如佛, 相好光顏極端正。 人中最妙無邊稱, 示現世間不思議, 不見一法性相異, 而令眾生住於善。 無有變異真如法, 但有言說無余義, 無有用事及用者, 雖然佛化諸群生。 不來不去亦不生, 佛能演說如是法, 雖說諸法體性空, 世雄而令修習道。 無有一法能自作, 世間明者說有作, 諸法各各不覺知, 世尊示現一切作。 如車多集眾分支, 彼支不知自能作, 其車功用現可見, 佛說諸法亦如是。 諸法各各不相教, 亦不迭互相覺悟, 一切亦復不相依, 法本不生亦不死。 佛為世谛如是說, 世谛諸法不全無, 如世谛法體性住, 如是知已為眾說。 世尊如是說諸法, 大悲所作甚奇特, 諸法體性不可見, 如來方便說其性。 我等願作無邊稱, 具百福相大導師, 大悲利益諸世間, 願作世親如今佛。 我等願於闇障者, 隨順貪駃欲流者, 渴愛所纏百苦者, 救濟度脫如世尊。 我等願於眾苦者, 不見彼岸魔縛者, 走如猿猴輕躁者, 救濟度脫如世尊。 我等願於盲冥者, 六趣往來疲勞者, 於己自壞業果者, 救濟度脫如世尊。” 爾時,世尊知彼三億六千萬乾闼婆眾深生信已,現微笑相。爾時,慧命馬勝比丘,以偈問曰: “無邊威德現微笑, 導師如是非無因, 願佛速說此因緣, 斷除眾生諸疑網。 今見世尊微笑已, 大眾皆悉為疑網, 一切願聞微笑義, 唯願大悲斷眾疑。 誰於佛法生敬信, 能得離於諸疑網? 佛知眾生深信已, 人天勝者故現笑。 誰有智慧能隨順, 如來所說真如法? 知其念慧解行已, 在大眾中現微笑。 一切大眾無異心, 唯欲樂聞雄猛說, 合十指掌在首頂, 一心瞻仰如來面。 離諸穢濁無憂慮, 世眼現在故欣喜, 為除一切心疑惑, 願大悲說笑因緣。” 爾時,世尊以偈答慧命馬勝言: “我所現笑為世故, 善哉汝問正是時, 大眾善根當增長, 為我微笑授記事。 馬勝谛聽我所說, 導師所現此微笑, 我今當正說彼義, 汝應欣喜聽我說。 乾闼婆王敬信佛, 其心清淨生欣喜, 依於實法入法已, 於佛正法生希奇。 諸法寂滅安不動, 此等大眾趣實際, 如乾闼城如是入, 供養於我無有等。 如是諸法無有生, 一切亦復不盡滅, 大眾思惟如幻住, 未能解了生疑惑。 不可說法方便說, 我以真實故如是, 彼等入我正法已, 乘大龍象供養佛。 觀察菩提無生滅, 乾闼婆王供養我, 悲愍愚迷眾生等, 是故求大一切智。 彼等發願當作佛, 令諸愚迷失智者, 入真實法安住已, 使得不死寂滅句。 此等作是供養已, 捨離鬼身心喜悅。 定得往生天宮中, 恆與帝釋相親近。 得值多億那由他, 供養無垢諸善逝, 從一佛剎至一剎, 於諸佛所得聞法。 彼等修淨佛行已, 所得佛土亦清淨, 化無量眾發道心, 令其增長佛種子。 知諸世間性空已, 亦以此法教導他, 令眾安住一切智, 住世無量那由劫。 彼佛同號無邊慧, 一一諸佛住於世, 皆悉無量那由劫, 演說佛道令他聞。” 如是釋迦牟尼佛, 說乾闼婆供養報, 與其授記令得聞, 馬勝所問笑因緣。 大眾聞已皆欣喜, 知彼佛記甚可樂, 聞是無等佛記已, 皆悉歸依釋迦文。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五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五夜叉授記品第十 爾時,復有八億夜叉,見諸阿修羅、伽樓羅、龍女、龍王、鸠槃荼、乾闼婆等,供養如來聞授記已,欣喜踴悅,皆得稱心,生希有心,得未曾有,知佛世尊智慧無盡、最尊最勝、無所掛礙、不可思議;復更得聞法門次第,於佛世尊作導師想,復於佛所作無盡慧想。彼諸夜叉知佛智慧無有盡已,於佛正法生愛樂心。彼於佛法甚愛樂已,為供養故,發勤精進,亦以偈贊曰: “我等今贊利世者, 以佛智力具足故, 無盡無量如大海, 故人師子身無等。 須彌可得知輕重, 虛空可得知廣狹, 如來所有智慧力, 一切不能得測量。 知諸眾生敬信心, 是故應受皆已度, 於其度者知所趣, 故佛無比亦無等。 隨彼所修善惡界, 一切生處受其身, 知彼根信所應受, 故佛無比亦無等。 貪欲惡行瞋恚行, 及以癡行佛悉知, 憍慢嫉妒亦如是, 故佛無比亦無等。 眾生於此多所失, 如來善知彼業道, 世尊知彼甚捷利, 故佛無比亦無等。 善逝善見諸世間, 隨其方面所失者, 及以語言所喪失, 世尊見彼悉無余。 於六道中幾時住, 隨彼多少所受苦, 及其所受種種身, 世尊一切悉知見。 隨其煩惱力所起, 造作方便及與業, 隨業所受種種苦, 導師一切悉了知。 隨其所求解脫道, 於佛法中已出家, 精勤修學聖道已, 盡諸煩惱佛悉知。 於佛法中有凡夫, 雖得出家不知義, 誹謗明人微妙法, 世尊亦復善見彼。 彼諸誹謗正法人, 業行所得眾苦惱, 隨其地獄久近住, 如來亦能具足知。 於佛深得敬信已, 出家受持正法藏, 觀察諸法皆悉空, 斷除一切諸有道。 不願一切諸趣身, 觀察此身猶如幻, 知諸音聲亦如響, 堅住道者佛亦知。 贊歎無等大導師, 我今所得福德聚, 以此福德願成佛, 亦願眾生成自然。” 爾時,世尊知夜叉眾深心信已,現微笑相。爾時,慧命馬勝比丘,以偈問曰: “人中師子所現笑, 唯願說其笑因緣, 一切諸佛非無因, 而現微笑人中月。 今此大眾皆懷疑, 以見導師微笑故, 唯願世尊除其疑, 皆令此眾得欣喜。 今於佛所得信者, 及知微妙正法者, 其心堅固不動者, 願佛宣說令彼聞。 此諸大眾皆懷疑, 一切瞻仰如來面, 今日當有何等事? 唯願世尊斷彼疑。 今日誰現大神力? 今日誰發大精進? 今日佛共誰親友? 於此大眾願顯現。 善哉牟尼愍世間, 唯願斷除諸疑惑, 天人大眾若得聞, 今日必當大欣喜。” 爾時,世尊以偈答慧命馬勝曰: “善哉馬勝汝所問, 今當大利諸世間, 由汝能問笑因緣, 故歎汝善解我意。 我今盡當答彼義, 汝當一心專谛聽, 知諸夜叉心意已, 我為世間現微笑。 夜叉諸眾心敬信, 以知菩提寂滅故, 歎佛真實功德已, 發心趣向大菩提。 為知諸法空寂故, 除遣一切所有相, 於諸趣中願捨已, 發心趣向大菩提。 以禅定力知諸陰, 但是世谛不取著, 不著諸有如蓮華, 發心趣向大菩提。 於諸有中障礙事, 彼見空故不為縛, 知佛菩提無上已, 彼等能修菩提行。 諸生老死皆悉空, 此即無上菩提道, 知法自性空寂已, 能得安隱大菩提。 知陰自性空寂已, 寂靜菩提性亦難, 所修菩提行亦空, 此智能知非凡了。 能觀智慧性自空, 所觀境界皆寂滅, 知者亦空知是已, 是人能修菩提道。 當知空亦性自空, 相願亦復無體性, 若有人能如是知, 是人能修真實行。 天人大眾聞是已, 心生欣喜獲利益, 一切於佛敬信已, 心住菩提寂靜句。 今此殊勝供養已, 夜叉之眾心清淨, 此諸智者捨鬼道, 於善趣中久受樂。 彼於未來多億佛, 以神通力一念中, 於多佛土修供養, 即於佛所獲得忍。 於諸世界不起相, 智者能以神力往, 觀此世間猶如化, 智者游行無所著。 此等勇猛供諸佛, 當得無上大菩提, 亦得無上淨佛土, 其中當度無量眾。 彼等當成世間解, 一切同號無邊智, 名聞十方壽千劫, 寂滅智慧壽命等。 彼等所有聲聞眾, 猶如靜夜諸星宿, 彼悉易得大菩提, 一切無有苦難事。 天人大眾聞是已, 為於菩提心踴悅, 其心堅固發精勤, 以精進力持諸行。” 緊那羅授記品第十一 爾時,復有八億緊那羅眾,大樹緊那羅王以為上首,見諸阿修羅、伽樓羅、龍女、龍王、鸠槃荼、乾闼婆、夜叉等,供養如來及聞授記已,甚生希有未曾有心,作是思量:“此實希有未曾有事,以其眾生不可得故,無命者故,無生者故,無有人故,無摩那婆故,無養育故,無壽者故,無有我故,亦無我所故。以諸陰故名為眾生,一切諸陰亦不可得。以其界故名為眾生,一切諸界亦不可得。以有入故名為眾生,一切諸入亦不可得。以有業故得有果報,而彼行業亦不可得。無上菩提亦不可得,一切菩薩亦不可得,一切諸佛亦不可得,世尊雖爾,而復與諸菩薩授記。以何義故,如來與諸菩薩授記示其名號,顯現業報說其當來菩薩大眾,復顯諸佛神通之力?又復說於正法之力,亦復顯現莊嚴佛土,宣說眾生有業有報?又復說於清淨佛剎,示顯菩薩游諸佛國從一佛土至一佛土?復演菩薩往彼供養,亦說供養殊勝神變,又列供具微妙希有?又復說於經若干劫當得作佛,其佛住世經若干劫,其佛當有若干聲聞,彼佛滅後正法住世經若干劫?何故如來捨諸眾生入般涅槃?”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生此疑已,與八億緊那羅眾,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我等聞佛所記已, 甚生疑惑大智慧, 既說授記復言空, 我於二說不能解。 既說空寂離自性, 法界平等無變動, 而復如來受供養, 此事雲何眾中月? 佛既說於無有生, 而復說發菩提心, 於無量智二種說, 此言秘密我不解。 雲何言滅不可得, 而人師子說有死? 唯願如實為記說, 除斷我疑令無余。 雲何佛說猶如幻, 又復顯示生天中? 於釋師子如是說, 此秘密教我不解。 佛說諸法無所依, 而復說依善知識? 此是世尊秘密語, 我實不解人中雄。 雲何說於無所堪, 復教眾生修諸業? 降伏怨敵天中尊, 秘密之說我不解。 雲何佛說性自空, 復言觀空得解脫? 我今於此不能解, 願無邊智斷我疑。 雲何佛說事盡滅, 復說諸法性寂滅? 我今唯願無等等, 開顯此等秘密說。 雲何端正修伽陀, 顯示諸法如虛空? 而愚癡人毀謗法, 死必墮於大地獄。 大雄恆說諸天道, 又復說於諸余趣, 既言此等由作業, 復道無有作業者。 不可勝者所宣說, 種種差別不可知, 我今於此生疑惑, 唯願世尊見除斷。 既言善業無可集, 復說修行得菩提, 沙門法王如是說, 此亦我等不能解。 雲何說法不可盡, 而言謗者罪可畢? 無量智慧願開示, 我於是中大有疑。 如來既說真際法, 復言顛倒及施等, 無翳淨眼滅罪者, 此義唯願為我說。 余無有能為我等, 宣釋如是所疑事, 唯有如來能斷除, 是故我敬一切智。” 爾時,世尊聞大樹緊那羅王等問諸疑已,以偈答曰: “汝言說空復授記, 於此二事不能解, 諸法若是不空者, 佛不為其說授記。 以何因緣如是說, 諸法若有體性者, 一切常住不可轉, 彼應不減亦不增。 諸法體性本自空, 猶如平正清淨鏡, 能現一切諸色像, 如是當知一切法。 法界無有變異相, 汝於一切供養物, 一一諸分當觀察, 何等分中而有相? 法界常住無變異, 智者應當如是觀, 諸凡夫人悉迷惑, 無智慧故不能解。 汝言佛說無有生, 復說發心為難解, 汝等今當一心聽, 十力所說秘密義。 凡夫沒溺生死河, 亦復系心著彼處, 心常懷於想顛倒, 故受生死諸苦惱。 從本已來未聞法, 我若為彼定說者, 凡夫愚人於此法, 轉復增長諸疑惑。 彼聞菩提勝利益, 其心專注於彼果, 其心又復生味著, 自然勝智無能過。 汝言無滅復有死, 此二我今不能知, 於此一心應谛聽, 我當為汝真實說。 為彼計常諸眾生, 是故如來說於滅, 恆見諸有皆衰壞, 無有一法是常者。 汝言諸法猶如幻, 復言生天懷疑者, 學人凡夫善趣等, 是法不定故如幻。 如汝所言無有依, 復言依止善知識, 欲求棄捨依止故, 善友為說無所依。 汝言畢竟無堪能, 復言有作我不解, 當觀車為眾分成, 亦觀車有所作事。 若復有人著於我, 亦復取於我所為, 我為是等說無堪, 雖復如是非無作。 汝言一切性自空, 復疑觀空得解脫, 顛倒愚癡無智者, 不能了知體性空。 從於妄想分別生, 虛妄攀緣故被縛, 為化如是眾生故, 善逝說於性非有。 如汝所說事盡滅, 一切諸法性亦滅, 迷惑無智諸眾生, 妄分別故生渴愛。 譬如渴者見陽焰, 以憶想故增長渴, 愚人復為虛妄害, 於無所有起分別。 渴者妄生見水想, 陽焰之處水本無, 妄想所害諸眾生, 於諸不淨起淨想。 愚癡凡夫愛所縛, 彼穢惡中性無淨, 譬如陽焰似水相, 彼中體性實無水。 如是身中無淨色, 身色亦復性非淨, 愚癡凡夫顛倒見, 妄作淨想而被縛。 雖說諸法如虛空, 亦說謗者墮地獄, 愚人聞之生怖畏, 智者雖聞心安隱。 世間體性自空寂, 愚癡無智起我想, 彼等若聞性空教, 怖畏不得更受生。 彼等毀謗妙空法, 皆由計著我見故, 如人系縛於虛空, 是無智人墮地獄。 我本所說諸善趣, 及為世間說余道, 說有作業而不失, 亦奪其執有作者。 一切諸趣猶如夢, 我為汝說如是知, 夢中無有去來相, 顛倒見者著去來。 我既演說有作業, 十方推求無作者, 譬如猛風吹諸樹, 其樹相觸則火出, 其風及樹不作念, 言謂我等能出火, 雖復如是而火生, 當知有業無作者。 汝言福德無積聚, 復雲善得菩提果, 我今真實為汝說, 汝當專谛至心聽。 譬如世人得長壽, 其命至於百余歲, 然彼歲數無聚積, 一切緣集亦如是。 汝言諸法無有盡, 復言我說業可畢, 觀空法者無有窮, 隨世法故業有盡。 我雖說有實際法, 顛倒亦非實際外, 顛倒愚癡眾生輩, 不能了知真實際。 緊那羅王當谛聽, 為具智慧勤進者, 一切諸相皆一相, 所謂無相應當知。 若能解入於一字, 我為智者說菩提, 一切諸法皆無作, 此說阿字總持門。 一切菩薩之所行, 無邊之相我已說, 此亦能入一切法, 所謂阿字總持門。 一切諸法皆寂滅, 示阿字門令得入, 樹緊那羅應當知, 此亦阿字總持門。 一切諸法無分別, 入此法門已宣說, 緊那羅王應當知, 此亦阿字總持門。 一切諸法無自性, 示阿字門令得入, 樹緊那羅應當知, 此亦阿字總持門。 一切諸法無有邊, 以阿字門說諸法, 緊那羅王應當知, 此亦阿字總持門。 盡無盡法我已說, 應說一切法無盡, 一切十方諸如來, 已說無盡總持門。 一切諸法無有門, 物無有故現非有, 此亦即是總持門, 由是能入阿字門。 於諸不可思議法, 諸佛依實能顯示, 樹緊那羅應當知, 此亦阿字陀羅尼。 一切諸法無所趣, 我為智者說菩提, 此亦即是總持門, 是阿字門應當入。 一切諸法無有來, 若不修者則不得, 此亦是其總持門, 是阿字門應當入。 諸法假名皆當有, 推其自性不可得, 此亦是其總持門, 是阿字門應當入。 一切諸法無自性, 推其自性不可得, 此亦是其總持門, 是陀羅尼佛所說。 一切諸法不可得, 以法自性無故然, 此亦是其總持門, 是阿字門應當入。 樹緊那羅應當聽, 一切諸法離思念, 此亦是其總持門, 是陀羅尼善逝說。 諸佛世尊已顯示, 法無實故無障礙, 此亦是其總持門, 當入阿字陀羅尼。 一切諸法無障礙, 無有能障諸法者, 此亦是其總持門, 入阿字門我已說。 一切諸法無有生, 智者當知唯一相, 彼一切法無生者, 當知是法無有名。 一切諸法無有生, 其生本來不可得, 此亦是其總持門, 是阿字門應當入。 若法無實無生者, 不可睹見不可示, 諸法自性不可得, 是故無有能見者。 一切諸法無有比, 是故一相無有相, 譬如虛空無有等, 一切諸法亦復然。 一切諸法無增減, 非一非二非焦惱, 亦非是冷復非熱, 以非有故不可見。 無有曲相及直相, 亦復無有明闇相, 亦無見聞諸相等, 是無所有陀羅尼。 非是谄曲非正直, 無有卷舒諸相等, 亦無瞋恚及欣喜, 復無起作與寂滅。 無有入相及出相, 無進無退無來往, 亦復無眠及無寤, 離覺知相應當知。 非是其眼復非盲, 無有能見及暗障, 亦無開相及閉相, 非是調伏非不調。 非是掉動及止息, 亦非世間非涅槃, 非是真實非虛妄, 如是當知佛境界。 為欲調伏世間故, 斷除汝疑我無疑, 第一義中無人能, 除斷一切他疑網。”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聞佛說於總持之門,心大欣喜;既欣喜已,發勇猛心,即時化作八億重閣。此諸重閣或在樹上,或蓮華上,或在山上,皆是七寶之所莊嚴。彼諸重閣,皆以種種眾寶之蓋、種種寶幢而用莊嚴,復以種種寶華旒蘇、種種雜色缯彩旒蘇而為莊飾。爾時,大樹緊那羅王,並及八億緊那羅眾,持香山中所有水陸一切諸華,以散佛上;既散佛已,一一各升七寶重閣,繞佛三匝,復以水陸所有諸華,重散如來,復繞三匝。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及與八億緊那羅眾,從重閣下復繞三匝,頂禮佛足,一心合掌,瞻仰世尊目不暫捨,卻住一面,思念如來過去現在無量功德。 爾時,世尊知大樹緊那羅王及八億眾深心樂欲,現微笑相。爾時,慧命馬勝比丘,以偈問曰: “善逝非是無緣笑, 天人所供如實說, 眾睹佛笑悉懷疑, 眾見最勝如初月。 妙色世尊誰今日, 於無二法起勝慧? 我於今日懷疑惑, 唯願人尊除我疑。 誰於佛法得淨心, 如來由彼現微笑? 唯願如來為記說, 言說中勝斷我疑。 是時一切諸大眾, 若聞佛說皆欣喜, 願除彼等諸疑惑, 如佛所教皆能行。 是故最勝兩足尊, 除斷疑惑為記說, 願為緊那羅王等, 及為一切諸眾生。” 爾時,世尊復以偈頌答馬勝言: “善哉馬勝知時問, 我今為汝分別說, 由汝問故我顯示, 眾人當得佛功德。 汝當清淨專一心, 聽希有事勿亂意, 所謂善逝最勝智, 無有障礙大知見。 緊那羅王設疑問, 為利一切諸眾生, 我今說彼當來果, 谛聽我當斷汝疑。 樹緊那羅八億等, 王及臣民諸眷屬, 是等於我供養已, 從此命終生天上。 從此已後九億劫, 流轉在於人天中, 具足修習五神通, 得智自在心自在。 彼於那由他佛剎, 是人師子遭化生, 身處天宮而不動, 恆受禅悅安隱樂。 彼於九十千萬劫, 在於人天流轉已, 各各自於佛剎中, 皆得成於無上道。 其劫號曰常照曜, 於彼劫中成佛道, 此皆一生補處人, 彼智慧者當得佛。 彼佛國土無一人, 非是修行成熟者, 皆是一生補處人, 無求聲聞二乘者。 一切皆是大菩薩, 為世明者悉生彼, 悉是一生補處人, 後當皆得成佛道。 彼土諸大菩薩眾, 安住弘誓大願中, 我於無量諸佛剎, 皆悉修治令清淨。 彼菩薩願甚廣大, 於長夜中善思量, 以其清淨信樂心, 各自修治已佛剎。 彼諸佛土妙莊嚴, 遠離一切諸煩惱, 其地遍有諸宮林, 解脫一切諸惡道。 所有諸過及八難, 彼佛國土悉皆無, 既修清淨佛剎已, 眾生便即易調伏。” 如是世尊天中天, 為緊那羅說授記, 彼時一切諸大眾, 聞已心皆大欣喜。
:佛教下载 :经书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