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2019/3/14    熱度:7121    下載DOC文檔    

  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如今,每個人甚至是不少入了佛門的人,都頗費心機地四處奔走、勞身傷財,希望遇到某個道骨仙風或者慈眉善目的高僧,能夠單獨對自己面授機宜,傳授一個神秘的法門,使自己今生乃至來世永遠都能夠得到幸福和安樂,並擁有財富、地位、名聲等世間的一切圓滿。

  在佛法裡面有沒有這樣的法呢?有!事實上,這樣的法已經被祖師大德們歸納成許多極為精煉的、脍炙人口的法語,出現在諸多論典之中。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句話就是《太上感應篇》中的開篇語:“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這十六個字絕對已經概括了人天乘佛法的精華,而且是每一個眾生獲得暫時人天道安樂的唯一方法。捨此之外,不可能存在另外一個法,可以使我們得到人天安樂。而且,如果我們的“身口意”偏離了這句話的教導,則必將遭遇諸多痛苦和災難。所以,作為一個初入佛門者,甚至是“老修行”,乃至那些心裡不打算入佛門學佛的、但卻渴望得到幸福、不想遭遇任何痛苦和災難的人,都必須首先對這句話所蘊含的真理進行仔細地思考和觀察,並在心裡對其生起決定性的信心,然後再依教奉行。

  所謂禍,就是痛苦和災難;所謂福,就是安樂和幸福。在一般人眼裡,禍福的“發源地”是外境的某件事、某個人或者某個物品等。例如,不少人認為自己的幸福來源於外境的金錢、地位、名聲、住房等,遭遇的痛苦也是由於外在金錢、地位、名聲的匮乏。總之,他們認為幸福和痛苦都是從存在於外境某個地方的人、物或事上面“來到”我們面前的。

  但是,這個錯誤的觀點遭受了當頭棒喝——“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裡,古人用非常形象的語言告訴我們說,“禍”和“福”並不住在外境的任何地方,也不會以外境的某個人、某個物品、某件事作為“門”,穿過這些“門”來到我們面前,並降臨在我們身上;“禍”和“福”是我們自己對待外境的人、物、事的主觀態度、思想,以及行為和言語“召”來的。

  我們對待外境事物的“身口意”如何召來“禍”和“福”呢?“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就像影子緊跟著我們的身體一樣,當我們用“善”的態度、思想,“善”的行為和語言對待外境的人、物和事的時候,我們就會召來“福”;當我們用“惡”的態度、思想,“惡”的行為和語言對待外境的人、物和事的時候,我們就會召來“禍”。

  確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如何付出,就如何得到。我們所得到的,永遠不會是別的,而只能是我們自己所付出的。付出善良的當下,我們的心就已經處於善良的狀態;付出邪惡的同時,我們的心沒有辦法不是邪惡的。付出真誠,心就踏實;付出虛偽,心就空虛。付出慈悲,我們就會得到穩固深沉的安樂感;付出自私,我們就會得到揮之不去的危機感。付出寬容,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寬松;付出責備,我們自己首先心弦緊繃。付出勤勉,我們就活得充實;付出懶惰,我們就過得無聊。付出軟語,收獲笑容;付出苛言,回收白眼。內心貪婪,則雖富猶貧;慷慨布施,則雖貧猶富。傲慢待人,我們就永遠學不來別人的優點;謙虛應物,我們就會立即從別人那裡汲取長處。嫉妒成性,則所有超過自己的人都將成為敵人;隨喜眾生,則一切眾生的安樂都將是自己的安樂……

  當一朵花出現在我們面前,這朵花本身並沒有帶給我們“禍”或者“福”的主觀動機,是我們看待這朵花的態度,給我們帶來了禍福。當用喜悅、滿足、慈悲的心態看待這朵花時,這朵花就似乎帶給我們快樂和幸福;當用厭惡、苛求、憤怒的心態看待這朵花時,則無論這朵花的花瓣多麼鮮艷芳芳,我們的內心不可能有絲毫的愉悅感。所以,外境的花不是禍福之門,自己看待花的態度才是真正的禍福之門。

  這個世界到處都是美的,如果你看待世界的眼光是美的;這個世界將一無是處,如果你看待世界的心是吹毛求疵的。“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心和外境之間所遵循的規律就是這樣嚴謹而不錯亂!你的手輕撫牆壁,牆壁也會“輕撫”你的手;你用拳頭猛砸牆壁,牆壁也會不甘示弱。你對著牆壁喊“我愛你”,牆壁也會回音“我愛你”;你對著牆壁破口大罵,牆壁也會如數奉還。同樣,你用笑臉對待家人、朋友和同事,他們也會用笑臉對待你;你用真誠對待他們,他們就會把你當真誠的人看,並用真誠對待你。你如果對他們橫眉豎眼,他們也會對你龇牙咧嘴;你如果用虛偽對待他們,你也別想從他們那裡得到真誠。

  所以,一個人要想得到世間的種種福報和安樂,去除種種災禍和不幸,必須將自己的心訓練得善良善良再善良,在內心培養起一切和安樂相應的美德,並將內心所具備的會召來痛苦的一切惡習剔除得干干淨淨。這是諸佛菩薩告訴我們獲得人天安樂的唯一門徑,除此之外,別無它途。任何人,如果捨棄這條正確的光明大道,試圖不去通過修正自心而獲得安樂,而將獲得安樂建立於外境之上,或什麼神秘的力量之上,則必將在痛苦的大海中漂泊,就像流浪的孤兒一樣,最終必然一無所獲。正如《入菩薩行論》中所雲:“若不知此心,奧秘法中尊,求樂或避苦,無義終漂泊。”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任何一個學佛的人,或者想得到安樂的人,都必須一遍一遍地思維這句話所蘊含的真理,並需真正對其義理生起不可動搖的信心。只有這樣,這個人才能真正步入佛門,步入真正的安樂之道,並會自覺自願地修正自心,使自心趨於至善至美的境地!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