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正解“臨終正念”
《經》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疏》乘彌陀願力攝持,不為平昔妄想攀緣,傾動其心,正念現前。 《鈔》娑婆眾生,雖能念佛,浩浩見思,實未伏斷,而能垂終心不顛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彌陀,乘大願船,而來拔濟,雖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 大佑法師 傳燈法師《彌陀略解圓中鈔》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句經文是說“是人終時”,前面所談的是臨命終時,臨命終時就是他進入生命(終結)的那個過程了,臨命終時的過程。這個“是人終”,現在講“終”,就是神識要離開身體的最後的關鍵時刻了。 一般講生命有三種要素,就是三元合和構成你還活著。第一是呼吸,第二是身上的暖氣,第三就是阿賴耶識。這叫吸、暖、識,三者都存在,那你就還活著。 現在到臨命終時,這三要素就要分開了,分開了,這個第八識阿賴耶識,它投胎的時候是先來的,命終的時候是最後走的。所以,這個呼吸停止,暖氣沒有了,身上冰冷了,正是第八識離開這個身體的時候,這就叫“是人終時”。 一般命終的時候,看他臨終的狀態,一般就能判斷他到哪個地方去了,這就是講六道輪回了,一般又說五道。 如果生到天界的狀態,是這個命終的人,起憐憫心,正念現前,對財寶、妻子不留戀,眼色比較清淨,仰面含笑,想念天宮,看到天童。這種人,就能生到天上。 生到人道,也要有柔軟心、福德心,身體上沒有多大的病苦、障難,但生人道的人還是比較眷戀他的父母妻子,對他的家產要囑咐得清楚,辭別而去。這大概能生到人道。 如果生到地獄道,那個相就比較惡了,對家親眷屬,他都是惡眼視之。兩手抓著空,好像空中都有什麼跟他搏斗。大小便溺都不覺得,不能控制,所以身體常常臭穢。不是仰面而躺,他可能撲面而臥,卷著身體,向右面滾,全身關節酸痛。或者他見到冤親債主現前,冤親債主現前找他麻煩,他在那裡掙扎抵抗,走的時候身體僵硬,如石頭一樣。這種人,就要生到地獄道裡去。 生到餓鬼道,餓鬼道就全身發熱,身熱如火,常常舔著嘴唇,感到饑渴。臨終的時候,就喜歡說一些:我想吃什麼,想吃魚,想吃雞什麼的。張口,大張著口,合不起來。貪戀財物,這口氣很難斷。開眼,走的時候是開眼而去。《儒林外史》講一個貢生很吝啬,他臨終就很難斷氣,家裡了解他的人就說,他就指著那個燈,油燈,(家人)就說:“那個燈用的燈芯太多了,用了兩根燈芯,他就不斷氣了。”一個家人知道他盯著那個燈,趕緊息滅了一根,他就斷氣了。這種人,大概就要到餓鬼道去。 那畜生道,就是會生重病,神識昏迷散亂,給他念佛號,他不愛聽,怕聞佛號。喜歡吃那些血肉的重味的飲食。你勸他念佛,他聽不進去。對家親眷屬非常的愛戀,全身流汗,聲音很粗澀,口裡吐著泡沫。這種樣子,大概是要下畜生道的。 再看淨業行人,如果他是持戒念佛,正念現前,預知時至,沐浴更衣,身心柔軟,面帶微笑,種種瑞相,那肯定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最後,頭頂是熱的。 所以,這些淨業行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這很重要了! 這個心不顛倒,不容易啊!就是我們平時,都是妄想紛飛,正念提不起來,心都很散亂。平時就沒有正念的功夫,那臨命終時,那都是阿賴耶識的善惡業種子俱時現前。就是你一生作的善惡業,俱時現前,像演電影拷貝一樣。一般的人,造惡的多,一看這個惡的境界多,他就害怕了。但害怕,他的心性是顛倒的,應該入地獄的,本來就是刀山劍樹,在他顛倒的眼裡看來,就像美好的園林。你要墮到畜生道,鑽馬腹、鑽驢胎,他把馬腹驢胎認為是很莊嚴的殿堂。就是你行了點善,生到人間天上,他也會有顛倒,憎愛父母,這就是俄狄浦斯情節。投生為女嬰,排擠他的母親,愛戀他的父親;生男孩,愛戀他的母親,排斥他的父親。你看,這都是凡夫的顛倒。你就是修行人,菩薩、羅漢,菩薩有隔陰之昏,羅漢有出胎之昧,都不能正知正念入胎出胎,除非是大菩薩和諸佛示現的八相成道,他才會正念。 這些都屬於顛倒,乘著這樣的顛倒,就在三界七趣,隨他的善惡業去投生了。 現在,淨業行人由於平時執持名號,一心系念,一心不亂,內心就薰習了一個淨業的種子,這淨業的種子現前,就是有正念了。 這樣的淨業種子,就能感得阿彌陀佛兌現他的十九願,臨終前來接引的大願。這就是前面講的,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前來接引。接引呢,阿彌陀佛就會放光,觀音勢至這些聖眾也會加持,甚至會給予恰如其分的贊歎護念,他的心就如如不動,如入憚定,心不顛倒。就“即得”,就是捨這個業報身,隨佛(往生)。這時候,佛菩薩是拿著蓮台來的,佛光會攝受這個念佛人的神識,安立在這個蓮台裡面,蓮台一閉合,就彈指間、一念間,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 這個“即得”,是表明不隔時,當下往生。這就有個叫文成印壞的比喻,文成代表淨土的生陰,有沒有中陰身呢?他肯定不會滑到中陰身裡面,你臨終見西方三聖拿著蓮台過來的那種景相,就是你往生淨土的那個生陰,出生的那個中陰。那你到了蓮台當中,即得往生。即得往生,就是你淨土的境界現前,說明是文成。文成了,印壞,印壞就好像用一個蠟泥,要蓋印,你的蠟泥按下去,印文就成就了。這個蠟泥的印,就好像我們的業報身,業報身當下的終結,淨土的那個“文”就成了,這裡面是不隔時的。 所以,有的人看那個中陰救度經,第一個七天怎麼樣,第二個七天怎麼樣,是不是要觀想、要持咒什麼的。那你看,這個經文告訴我們,阿彌陀佛現前,即得往生,不會有七天、四十九天還在這裡轉來轉去的狀態,那就很危險了。 那這裡,就看大佑法師對這個經文的解釋了。請看疏文:乘彌陀願力攝持,不為平昔妄想攀緣,傾動其心,正念現前。故雲,心不顛倒。 這是大佑法師的疏文解釋。意思就是,何能心不顛倒呢?是乘著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的攝持,這樣就阻斷了平時的妄想攀緣。 這個妄想就是指我們的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我們都在無明窟裡面、在妄想堆裡面討日子過,從生到死,都是在妄想裡面。那這個妄想就會顯現攀緣心,“攀”是攀取,“緣”是緣慮。一般講這個“攀”是指能緣之心,屬於八識的見分;“緣”是指所緣之境,三界的五欲六塵,是我們的所緣之境。 這個攀緣心、妄想心,都是虛妄的,都是緣起法,都是了無自性的。但我們就把這個攀緣心認為是自性,這就是認賊為子,遺失了我們的妙明真心。所以,楞嚴經開初就開示,我等眾生就是認這個攀緣心,而遺失了常住真心。攀緣心不真,故有流轉。 那沒有阿彌陀佛的加持,我們臨命終時,還是去攀緣的。因為他這個習慣勢力太強了,這妄想是煩惱的根源,凡夫天天打妄想,就是緣取三界的五欲六塵種種法來加以分別,哪是善,哪是惡,愛恨情仇。所以,我們裡面種種的煩惱,外面生出種種的疾病,都是由攀緣所致的。 這個虛妄的攀緣心,就是我們的妄心,全體的在這裡起作用,我們的心不得安寧,燥亂不堪。所以,沒有佛力加持,我們基本上做不到正念,都是散亂念頭,或者昏迷。 現在的醫學,等你臨命終時,你很痛苦,給你打麻醉、嗎啡,讓你昏迷,讓你沒有知覺。當然,身體的疼痛被你麻痺,好像舒服一點,但是你的心性全體昏迷了。那在輪回的狀態當中,你一點覺察力都沒有,那就更可憐了,更顛倒了。所以,臨命終時,對身體舒服的東西,恰好是很危險的。 這裡,真的要感恩阿彌陀佛!我們能夠心不顛倒,完全不是自己的功夫。這裡,一定要認准這一點! 玄奘大師翻譯《稱贊淨土佛攝受經》,他就翻譯得更全一點,是表達這個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來住其前,前來住在這個念佛人的前面,有八個字,在下面的,“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是阿彌陀佛現前,以大慈悲心來加持、來護佑,令這個淨業行人心不亂,“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有這個“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就更是一目了然。 鸠摩羅什翻譯得比較簡潔,心不顛倒,可能你還以為:我功夫很好,我能夠正念現前,我能夠心不顛倒。玄奘大師翻譯的直接就把“慈悲加佑,令心不亂”給表達出來了。 大佑法師的鈔文,對疏文的解釋就更明晰了。 娑婆世界的眾生,娑婆就是堪忍,這個世間是穢土,五濁惡世,五濁惡世的眾生雖然有點善根,信願稱名,平時念念佛,但是浩浩見思,實未伏斷。這些祖師講的話,都是非常精道的。就是說,我等眾生雖然天天也念幾千、幾萬聲佛號,但是,這個“浩浩”就是非常廣多的那種煩惱、妄想,這裡談見惑思惑,實在來說,並沒有伏斷。 伏斷,是兩個層次。第一,是伏住見思惑;第二,是斷見思惑。那伏住見思惑,都不容易呀!伏住見思惑,在六即佛裡面,屬於觀行即佛的位次,也就是智者大師所示現的位次,把見思惑伏住了,不讓他起現行,但是沒有斷,見思惑還在那裡。你斷了見思惑,那就是阿羅漢的水平。蕅益大師所示現的是名字即佛,名字即佛就是見思惑都沒有伏住。 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念佛,想得那個聖果,你得果位,那是要斷見思惑的,初果聖人要斷見惑。蓮池大師,他生前的時候常常浩歎,深刻的感慨,在支那國,就是震旦國,在支那國求一個初果聖人,不可得啊!那是蓮池大師的時代,整個支那國找不到一個初果聖人,那現在更是沒辦法去找了。 所以,這都是大實話。不要動不動就覺得:我閉三年關,搞個分證即佛沒有問題。分證即佛是破無明啊!那不是斷見思惑的問題了,那是法身大士了。破一品無明,圓教初住、別教初地,就有能力能夠八相成道,在一百個三千大千世界示現八相成道啊!這不是隨便開海口的。 這就是說出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你是很難伏斷見思惑的。你見思惑伏不斷,也就等於臨命終時,你一定是很難正念的,心一定是顛倒的。 那現在從經文說,你還能夠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正念現前,如入憚定,那絕對不是你自己的功夫所能夠辦得到的,乃是全仰靠阿彌陀佛,乘大願船,在我們最困難的關鍵時刻,來慈悲加佑,來拯救我們的。 所以,阿彌陀佛現前來接引太重要了,他只要一現前,一放光,阿彌陀佛的威神願力光明能夠解決一切問題。 所以,從你的自力層面,雖然你會昏迷、散亂、掉舉,善惡業種子亂翻,你很難正念。“雖非正念”,也就是說,你自力沒有辦法正念,但是阿彌陀佛慈悲加佑,佛光注照,能夠讓你心不顛倒,正念現前。 讓你正念,就是你當下的心念都是在出世間法上,都是在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上,都是在一心投靠、南無、歸命阿彌陀佛的這個念頭上。這時候,你不會再想家親眷屬,不會再想五欲六塵,不會再想哪個冤家對頭,“我還沒有報仇,我報完仇我再走”,都不會有這些東西的。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所以,這個《圓中鈔》還是深服佛意佛心,把這個(義理)揭示出來了。 【講述:大安法師】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