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橋旦曾堪布:是誰束縛了你


 2019/4/26    熱度:1594    下載DOC文檔    

  我們的心識總共有八種,即眼、耳、鼻、舌、身五識,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和第八阿賴耶識。眼耳鼻舌身這五根分別是前五識的住處,就像鳥窩是鳥的住處一樣。

  八種心識協同運作,就像是一家公司,末那識就像是公司的大老板,是公司裡做主的人,一切都是它自己說了算。第六意識是老板的秘書,前五識則是員工。前五識有事都要通過意識來匯報給末那識。而阿賴耶識就像是公司的倉庫,整個公司裡所有東西都儲存在阿賴耶識的倉庫裡面,包括前五識發生的事情,第六意識的東西,全部都要在這個倉庫裡存儲和提取。末那識大老板如有任何吩咐,也要透過意識秘書來傳達,五識員工一定要聽從意識的安排,而意識一定要遵從末那識的命令。

  所以,我們流轉輪回,主要是因為末那識的緣故。阿賴耶識是所有心識的載體,沒有阿賴耶識就不可能有末那識,更不可能有意識和前五識。但是幾乎沒有人能感覺到阿賴耶識的存在,無法辨認出它來,更不知道阿賴耶識是如何運作的。如果我們造作了一個惡業或善業,有時會得現世報,有時會得來世報,有時會等到好幾個大劫的來生來世之後才會受報,但這個業會一直存儲在阿賴耶識裡,等時間因緣成熟了,就會從阿賴耶識中提取出這個業,形成果報。

  因為阿賴耶識的存在,業永遠不會消失。乃至我們現在不停地產生各種各樣的好或不好的念頭,都是從阿賴耶識裡來的。比如我們今天發了脾氣,明天就可能會發更大的脾氣,今天發的脾氣就成為明天發更大脾氣的種子,這個種子就是儲藏在阿賴耶識裡,種子在阿賴耶識裡發展壯大,等因緣成熟就會從阿賴耶識裡顯現出來。

  我們的各種記憶,善業與惡業,都儲藏在阿賴耶識裡,阿賴耶識就是輪回和涅槃的載體。佛陀是沒有阿賴耶識的,菩薩還存有阿賴耶識,從初地直到十地,十地菩薩最後還有微細的所知障存在,要透過無漏的般若智慧來斷除,而最後所要清淨的就是阿賴耶識。

  末那識會障礙我們解脫輪回,阿賴耶識會障礙我們究竟成佛。阿賴耶識不會阻礙我們解脫輪回,阿羅漢、初地菩薩、八地菩薩等,他們都有阿賴耶識,這並不妨礙他們解脫輪回,但是在證得阿羅漢與初地菩薩果位之前,必須要斷除末那識。什麼時候斷除了末那識,什麼時候就出離了輪回。末那識是令我們流轉輪回的最可怕的因素,前五識與第六意識都不會對解脫產生太大的阻礙。

  所以末那識與阿賴耶識障礙我們的方面不同,不斷除末那識就無法證得阿羅漢,更不可能證得登地菩薩的果位,不斷除阿賴耶識就不可能成佛。

  阿賴耶識與如來藏是一體兩面,染污輪回時是阿賴耶識,清淨成佛後就是如來藏。阿賴耶識是從負面的角度來說,如來藏是從正面的角度而言。譬如一條花繩子,如果把它看成是一條蛇,這就是阿賴耶識;如果能認清它是一條花繩子,這就是如來藏。雖然二者是同一個東西,但是迷惑的凡夫和證悟的聖者會看到不同的東西。

  末那識就是我執,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執著,它是非常自私的,會造作貪嗔癡等各種惡業,所有煩惱都是因末那識而起。而阿賴耶識則不同,它是非常公正的,無論善業、惡業,它都一絲不苟地存儲起來,沒有任何偏好,所以阿賴耶識就是一個載體。

  無論是哪一種心識,都是輪回裡的東西。我們現在所有的感受、認知、概念、分別,全都依賴這些心識而產生。如果我們想要獲得解脫、想要成佛,就要把這些“識”全部推翻,連阿賴耶識都要斷除,更不用說末那識、意識和前五識了。我們以阿賴耶識作為輪回的載體,從無始以來種下了輪回的習氣種子,然後由我執——末那識操控一切,讓我們造業、受苦,繼而就會生起更多的煩惱,持續流轉輪回。

  正如我們前面講的,末那識就像一個老板,需要第六意識和前五識協助它,才能有所作為。比如末那識要看一個人,它需要第六意識產生“想要看那個人”的想法,然後把這個指令傳達給眼識,眼識收到指令後就會去看那個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產生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六根、六塵與六識總稱為“十八界”。

  內在的六根,接觸外在的六塵,才能產生六識。如果眼根看不見色塵,就不會產生眼識。譬如我們看見一個寶瓶,寶瓶是外緣,即色塵,眼根是內緣,二者相觸產生眼識。其他五識也是這樣,都需要具備三種因素才能產生,一是有內在的六根,二是有外在的六塵,三是根與塵相接觸。如果其中任何一個因素出了問題,六識就無法產生。例如盲人無法看見寶瓶,雖然作為色塵的寶瓶仍然存在,但是因為缺少了眼根,所以無法產生眼識。

  對於六根具全的人來說,六識是如何持續運作的呢?以眼識為例,眼根與色塵接觸的第一剎那產生眼識,第一剎那的眼識就作為“因”,引發第二剎那的眼識,再引發第三剎那的眼識等等,如此延續下去,產生持續的眼識。

  眼耳鼻舌身這前五識是純淨的、無分別的,譬如眼識看見寶瓶的時候,對於這個寶瓶的材質是金的還是銀的、貴的還是賤的、新的還是舊的等等,眼識都不會辨別,僅僅只是看到寶瓶而已。但與此同時,意識會相伴而生,意識會去辨別這是個寶瓶,它是金的還是銀的、貴的還是賤的、新的還是舊的等等。在眼識產生的第二剎那,意識就會參與進來,開始產生分別念。經過意識的辨別之後,末那識就會對寶瓶產生執著,隨之造業,然後業就會儲存在阿賴耶識之中。

  如果一個人禅定修得很好,定力很深,他就可以做到看東西時視而不見,因為眼睛看見東西並不會產生分別,分別是意識的作用。比如他看見一個人,他不會去分別看見的是什麼人,這時只是眼識在起作用。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在眼識產生的第一剎那,我們也不會分別看到的是什麼,只是看到了而已。例如我們看到一個人,在第一剎那不會去分別看到的是什麼,這時眼識已經完成了任務,但是第二剎那就會引發意識,意識就會產生分別,這個人是男人還是女人,是親人還是仇人等。意識產生分別之後,我執就會隨之產生煩惱,譬如看到一個不喜歡的人就會生起嗔恨,看到一個美麗的異性就會產生貪欲等等。末那識會伴隨著貪嗔等煩惱的產生而生起執著,同時,業也就形成了,這個業就會儲存在阿賴耶識中,成為下一世流轉輪回的一個因素。

  只要我們不打破這個循環,就永遠沒辦法解脫輪回,就永遠都逃不出末那識的魔爪,一直都被末那識造下的業所禁锢。末那識就是這樣透過意識來傳遞指令給眼耳鼻舌身五識,五識身不由己地為意識和末那識服務。所以說“眼不見心不煩”是有道理的,有時沒有眼識也有一定的好處。盲人或聾啞人雖然生活很不方便、很可憐,但他們也因此而減少了很多造業的機會,比其他人減少了很多是非。有時我們喜歡說三道四,往往都是因為看到或聽到某些事情之後才會說,看不到、聽不到,也就無從說起了。譬如盲人無法浏覽淘寶網,所以就不會因為在網上淘寶而浪費時間、起煩惱、造業了。

  如果不學習佛法,我們終其一生都不了解自己的心是如何運轉的。我們是怎麼看的、怎麼聽的?念頭是從哪裡來的?業力是怎麼產生的?善業惡業都儲存在哪裡?除了佛法之外,即便是我們所崇尚的科學也無法給出答案。佛法中對於心識的闡釋是非常嚴謹的,每一種識產生的原因、條件、過程、結果,都講解得非常詳盡,也可以說這就是佛法科學。然而,佛法不但為我們闡明了心識是如何運作的,還告訴我們如何轉化它,告訴我們清淨它的方法。所以佛法是在科學之上,是超越科學的,它所揭示的不但是輪回的真相,同時還揭示了轉化輪回的方法以及清淨之後的狀態。

  八識是大乘唯識宗的觀點,小乘不主張末那識和阿賴耶識的存在,只承許前五識和第六意識。唯識宗對於心識的研究是非常豐富和細致的。簡單來說,前五識只是單純地負責接收信息,例如眼識只負責看到東西的顏色和形狀,然後由意識來分別判斷,是紅的還是黃的、長的還是短的,繼而分別出好的或不好的,然後末那識會執著好的、排斥不好的,為了得到好的、排斥不好的而采取一些行動,因此而造業。

  阿賴耶識則一直等在那裡,收藏我們造下的各種各樣的業,無始以來的善業、惡業統統都收藏在阿賴耶識裡。隨著業力種子的成熟,如果是非常嚴重的惡業,我們就會墮入地獄,比較嚴重的惡業就會墮入餓鬼道,一般的惡業會墮入畜生道。如果是最好的善業,我們會投生天道,一般的善業投生人道,最差的善業會投生阿修羅道。這些善惡業的種子全都儲存在阿賴耶識裡,阿賴耶識是非常稱職的管家,絕對不會出錯,你前後所造的惡業、善業,阿賴耶識都會根據造業的時間、大小等等,把果報的成熟安排得非常合理,不會有一丁點的差錯。

  一般來說,如果是先造了惡業,後造了善業,那麼惡業的果報應該先成熟,善業的果報後成熟。但這也不是一定的,如果造善業的力量特別強大,那麼善業的果報就會先成熟,造惡業的情況也是如此。佛法中說“因果不虛”,輪回中一切都是依照因果的規律來運行的,而因果規律就是體現在阿賴耶識之中。一切好的念頭、不好的念頭,所產生的業力種子全都儲存在阿賴耶識裡,阿賴耶識就像最好的秘書,會毫無遺漏地記錄下所有事情,而且一剎那都不會散亂。正如我現在所講的這些,全都會被我的阿賴耶識記錄下來。所以說“因果不虛”。

  輪回就是這樣形成的,一切都是因為八種心識的作用,所以佛陀說,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也是自己的敵人。阿賴耶識裡存儲的善業多還是惡業多,決定了你自己得到的快樂多還是痛苦多,與其他任何人都沒有關系。所以我們應該盡力發展自己的善業,而想要斷除惡業,唯一的方法就是禅修,但是禅修需要一個前提,就是聞思佛法。不聞思佛法,就無法產生聞所生慧和思所生慧,就不可能得到正確的禅修結果。沒有經過聞思佛法的似是而非的修行,就像服用麻醉藥一樣,只能得到暫時的安慰,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我們認識到末那識就是善惡的根源,我執在操縱這一切,它是阿賴耶識這個倉庫的主人,它指使著意識這個秘書,支配著眼耳鼻舌身五識,末那識一方面通過意識接收五識傳來的信息,一方面將我執煩惱的決定通過意識傳達給五識,讓五識去造業。譬如它通過眼識看到一個人,經過意識的分別判斷為自己不喜歡的人,然後讓意識下達命令給舌識,開始辱罵、誹謗那個人,同時也讓眼識凶巴巴地瞪著那個人。

  末那識雖然厲害,但是如果前五識和意識不配合它,它就什麼都做不了。比如末那識很想罵人,讓意識命令舌識去罵人,但是如果舌識不聽話,那就不會罵出口了。

  如果我們僅僅是知道這些,還是沒有辦法逃脫末那識的掌控。末那識是個名副其實的大老板,沒有人能夠挾制它,前五識和意識都很可憐,都被末那識任意擺布著,只要不干掉末那識,六識就永遠得不到自由,輪回就會一直持續流轉下去。就像我們這輩子一樣,下輩子也許更糟糕,或許會變成牛馬豬狗。只要我們還在輪回之中,就會有末那識存在。動物界的弱肉強食、互相殘殺,也是為了滿足末那識的我執。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輪回中充滿了痛苦,一定要解脫。可是我們要從哪裡解脫呢?並不是從外界的環境中解脫,也不是從家庭、公司裡解脫,而是從末那識的魔掌中解脫。無始以來都是末那識在左右我們、主宰我們、支配我們,所以我們要學習般若、中觀等法教,用無我的智慧來斷除末那識。我們要透過聞思修佛法,透過觀想、持咒等修持來轉化八識,應該以高深的禅定將阿賴耶識轉化為大圓鏡智,將末那識轉化為平等性智,將第六意識轉化為妙觀察智,將前五識轉化為成所作智,而這四種智慧的本體就是法界體性智。法界體性智是對所有智慧本質的描述。

  證得佛陀的境界就是證得五種智慧和法、報、化三身,稱為三身五智。這時八識就徹底消失了,眼識消失後,我們見到的不再是高樓大廈、山河大地,那只是之前輪回中的幻覺而已,轉化之後的成所作智,所見到的不再是一個充滿穢惡的世界,而是一切都是清淨圓滿的。所以想要達到佛陀的境界,一定要超越凡夫的思維、觀念,凡夫的思維、觀念就是八識的境界。我們不能一邊學佛,一邊發展壯大末那識和阿賴耶識,那就只能永遠處在輪回之中。我們學佛的主要任務就是不斷提高智慧,將八識轉化為四種智慧,這才是學佛的成就。

  轉八識成四智就像將冰塊融化成水,識與智、迷與悟,就是一體的兩面,以前是冰,現在是水。水從哪裡來?從冰而來。四種智慧從哪裡來?從八識轉化而來。這就是學佛,也就是證得佛果。

  所以,我們不但要了解輪回是怎樣形成的,八識是如何運作的等等這些佛教的科學,同時還要知道如何才能轉化八識,如何才能斷除輪回,這才是學佛的目的。一談到成佛,我們往往就會在頭腦裡呈現出一尊佛的樣子,其實成佛並非如此,四種智慧並沒有“樣子”,因為四種智慧是超越時空的,既然超越時空,又怎麼會有一個形象呢?超越二元對立就不可能是我們的思想所能觸及的。

  所以說佛法是“無上甚深微妙法”,如果沒有福報,就會“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夠遇到,真是無量劫來累積了無量福德的緣故啊!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