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問答錄
問:儒家謂“仁”,與佛家的“慈悲”有什麼關系? 宣化上人:“仁”是指仁人愛物,“慈悲”乃更進一步,它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此中已包括了“仁”。“仁”亦叫善種子,乃天地間生生不息的生機,亦叫佛戒之種子。 問:什麼是“乘”,大乘與小乘有什麼分別? 宣化上人:乘,就是一輛車子,可以載人。大乘可以載多一些人,小乘載少些人。眾生根性各別,趣向不同,故有偏向大乘與小乘之分。其實大小都是一乘,不要在此生分別心。 問:羅漢和菩薩果位有什麼不同之處? 宣化上人:羅漢、菩薩都是個名詞,這是人智慧的不同。菩薩是要利人,羅漢只修持自己,這是修行的階段。 你在做凡夫的時候,不知道羅漢的境界是什麼樣子,你在那兒算來算去,推度想像,把光陰都浪費掉了。你想像菩薩是什麼樣子?羅漢是什麼樣子?你怎麼想也達不到那個境界。就好像讀書,沒有入學的時候,你想:“我入學後,要怎麼樣讀書,中學又讀什麼書,大學又讀什麼書。”你只是想像而不努力,想到什麼時候你也不能畢業。可是你不必想中學讀什麼書,大學讀什麼書,你就是到學堂裡去,天天努力學習。你到達那個境界時,你讀到那書,你自然就會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現在揣測是浪費精神,也就好像吃飽沒事干。 問:想請教上人關於捨利子的事情;有人說它是石頭,有人說它一顆會變兩顆,有人說它會消失,請您解釋一下。 宣化上人:捨利子是人修行持戒而有的,不殺生,不偷盜,主要是不邪YIN。因為不邪YIN,則自己本身寶貴的東西,不會丟了。 那“寶貴的東西”是什麼呢?我相信每個人自己都知道,什麼東西是自己生命的根本,我不需要說太多。你如果沒有邪YIN的行為,捨利子自然會光明燦爛,比鑽石都堅固。 至於一般人說捨利一個變兩個,那是一般人有這種傳說,我因為沒有讀過化學,做過實驗,沒有試驗過捨利子是什麼樣子,沒有這個經驗,只能告訴你守戒律就有捨利子,不守戒律就沒有。這不可以冒充,不可以假借的,這是我所知道的。 所以重要的話在於“持戒律”。 問:這麼說要有捨利子的話,要清淨吾身。 宣化上人:對!要獨身,不要接近女人;接近女人就是有捨利,恐怕也是玻璃。 問:那女人也不可以接近男人了? 宣化上人:對!也就是這樣子。所以在佛教裡不結婚。出家人要互相督促,不可以亂七八糟的;有亂七八糟的行為,就是不守戒律。修道的人對男女問題,一定要很清楚;如果不清楚,那就是魚目混珠。 問:有些人認為佛教是一種形式消極的宗教,您對於這個觀點是否可以解釋一下。 宣化上人:說佛教消極,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佛教是最積極的。不過這種積極不為一般人所明白。好像佛教的出家人在這個動蕩、迷亂、顛沛、流離的世界,一般人對人生都是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終日,佛教對這種情形還處之泰然,照常修道,照常做他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拿萬佛聖城做例子,根據佛教傳統的關系,每天一早三點半就起來,四點鐘做早課;早課以後或者拜佛,或者坐禅,或者念經,或者禮忏,做他自己所要修行的工作。你想一想,這麼早起身,就兢兢業業,辛辛苦苦的修行,你說他是消極的嗎?由早上三點半起來,到晚間十點半休息,這一天沒有其他休息的時間。他們不是翻譯經典,就是上課,他們沒有午覺的時間。這麼勇猛精進一天到晚都如此,這種行為一般人不了解也沒看見,卻以為是消極。 問:什麼叫三昧? 宣化上人:三昧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就是定,正定,正受。正定就是異於邪定,正受就是異於邪受。正定是如如不動,了了常明;正受是它所接受的都是正的,不是攀緣而來的,不是貪享受,應該受的他受,不應該受的他不受。這個定就是不動的意思。你動就是不定,靜就是定。所以在〈大學〉上說:“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定、靜、安、慮、得,就是孔子學說裡的意思。定就是三昧,所以各位想要學佛法,先要曉得定。 問:如果把個人的生辰誤放到邪道的地方,這樣會不會影響到身心? 宣化上人:你的心裡要是正,也沒有什麼邪;你心裡要是邪,一切地方都是邪。 問:家中原本是拜媽祖的,自從學佛後就拜佛了,媽祖是否可跟三聖一起供? 宣化上人:你願意供滿天神佛,他們互相是不打架的。 問:世界上很多事情,你不去爭取就得不到,但師父說要“不爭,不貪,不求”,這中間究竟如何取捨? 宣化上人:你到吃飯時,就應該吃飯;不是吃飯時,就不應該吃飯。 問:為何佛家強調寡欲? 宣化上人:你寡欲就知足,知足就常樂,常樂就無憂了嘛! 問:佛以何種態度面對人生? 宣化上人:慈,悲,喜,捨。 問:貪,瞋,癡的根源何來?是往昔諸惡業?或是現世不修行? 宣化上人:什麼都有。總而言之,除去就好了。你問它的根源,你也不除,那沒有用。 問:人若無“貪”,如何會上進呢?人若無“癡”,如何會有恆心呢?人若無“瞋”,如何能化悲憤為力量呢? 宣化上人:你不要弄錯了,“振作”並不是貪,那是努力去做事,並不是有妄貪妄求。什麼是“癡”,就是行一些愚癡的事,像玩大家樂啊!嫖啊!賭啊!“瞋”是發脾氣,這都是愚癡的行為。 問:我在養雞場工作,一時之間無法換工作,我如何才能將養雞場變做道場,超渡它們? 宣化上人:這是個進退維谷的難題,最好的方法是你不要去養雞,去養人。 問:假如我們受到外面的侮辱,而沒有辦法去抵抗它的話,那我們就用佛教的忍辱功夫,但在外人的眼裡我們這是阿Q精神,究竟我們應該怎麼做? 宣化上人:你要不為他所動,你管他阿Q,不阿Q的。你不是因為人說什麼,自己才忍的;你要有自己的宗旨。 問:兒子不孝,打父母,罵父母,有什麼辦法呢? 宣化上人:打就認了吧!誰叫你今生生了這個兒子?人跟人之間都有連帶的關系,大約你前生也是打過你的父母,所以今生受這個果報。你要這麼想,就沒有那麼多的愁悶。 如果想扭轉,就念觀音菩薩,請觀音菩薩把你的怨氣解開,但要很誠心的念:“南無觀音菩薩、南無觀音菩薩、南無觀音菩薩……”誠心就會有感應。欠人多就還得還得多;欠人少就還得少。 恭錄自《宣化上人般若語庫(一)春日蓮花》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