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一切的修行,必須要向內觀心,不學會內觀自心,就會被煩惱和痛苦捆綁


 2019/6/3    熱度:2516    下載DOC文檔    

  凡夫心的的概念基本屬於一念未平,一念又起,念頭不斷起伏,而且心會隨著雜念而不斷延伸,心隨念而走,心隨境而轉。我們的煩惱,來自於內心的造作,六根與六塵是完全對立而無法相融的,在所有的感知中,對立面的根深蒂固,使得我們所認知的一切,都成為了概念化。

  有了概念,分別心的作用就會在執著的輔助下,成為了明顯的偏好劃分,接受或排斥,忠於取捨。我們不明了自心空無且清明而無垢無染的本質,因此眾生心是無明的。有個明顯的自我,就有個相對的其他,自我是顯然的攀緣,而其他就會成為偏頗的分辨。

  我們不明白,心的作用,空無實質。我們淪陷在一切心的幻象之中,我就是我,如此的執著。

  因此心生愛恨,痛苦和歡愉。

  當我們把一切的念頭執為實有時,心念就會不停的向心外攀緣,因此我們的煩惱就無法停歇。

  煩惱而痛苦的心是不自在的,也是不受控的。

  現在普遍流行一種找清淨的做法。覓一方淨土,躲避紅塵紛擾。其實,只要我們還不斷攀緣著心外之法,那麼找來的清淨,也只能是我們視而不見煩惱的“緩兵之計”而已。

  一切的修行,必須要向內觀心。

  清淨是外界找不來的,心不平,那麼心外的顯現就是參差不齊。

  當我們越將虛幻執為實有時,哪裡有執著,哪裡就有痛苦。

  措嘉佛母曾向蓮師祈問:“痛苦和歡愉之間的分界線是什麼?”蓮師答到:“痛苦是心的不自在,歡愉是意念的自在。當你將這點應用到你的相續而體驗時,向內看著那不自在的痛苦狀態,並發現它不是由任何具體的物質所構成,而是心。心的本質又是空無實質,而這個空性的特質,是自在且無造作的狀態。這是將痛苦改變為自在的要訣”。

  痛苦也好,煩惱也罷,其實根本困擾我們的原因就是我們不斷攀緣而造作的內心,一直忙於攀著於念頭的產生,並且追逐念頭而跑。

  不學會向內而觀自心,那麼我們就會每天都忙著被煩惱和痛苦捆綁。但是只要我們漸漸學會,當念頭升起時,向內去觀望煩惱所生的根源及來去,就會發現,煩惱無有來去,找不到出處也找不到歸途。就像海浪自海面而起又消融於海面一般。

  其實煩惱、痛苦的產生並無有實質,當我們學會時刻觀望自己的念頭,並不壓制,也不排斥,無有喜好與厭惡的取捨,那麼一切的紛擾之念都會自行消融。

  這就是行中有定的修持,也是善護念的方法。

  所以,大家要學會不放任雜念的任意而為,要培養能讓煩惱和痛苦自行消融的定力和本領。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