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業經》:(64)俱天太子 引諸青年得證聖果
譯序(摘錄) 《百業經》是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甚深經典。共有一百多個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仙人、國王、大臣、婆羅門、施主,居民、妓女、獵人等人物,形象地闡明了善惡之因必感善惡之果的真谛。龍猛菩薩在《中觀寶鬘論》中曾有“無見墮惡趣,有見生善道”的教言,即沒有因果正見的人難免墮落惡趣,而有因果正見的人自然能往生善道。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也在六千余名四眾弟子前強調:“凡聽聞、讀誦、受持此《百業經》的人,若能對因果不虛生起堅定的信心,謹慎遵循因果,並且精進修持、忏悔罪障,一定不會墮落。”故弟子們對此經生起了極大信心。.....。 在翻譯《百業經》的過程中有很多人給予了熱情的支持,在此謹表謝忱。以此功德,願我們及一切有情堅信因果,同生極樂!願增吉祥! 譯者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法王晉美彭措金剛上師傳講 堪布索達吉譯導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印度的迦毗羅衛國,執政國君是獅子頰國王,其毗鄰友邦是無壁城,由善覺國王(即釋迦拉薩國王)統管。兩國善鄰友好,兩個國王也是親密無間。 獅子頰國王想:如果在我的後代中有一個轉輪王該多好啊!後來,王妃生了淨飯、白飯、斗飯、甘露飯四個王子,又生了淨母、白母、斗母、甘露母四個王女。同時,善覺國王心想:如果以後我與獅子頰國王作親戚該多好!後來,善覺王娶妻,生了俱天太子和大幻化母、幻化母兩個王女。俱天太子長大後,學習了世間的文史歷數、乘騎駕射等十五種技藝,通達五明(有別於佛教中的五明)。而兩個王女得婆羅門相士授記:大幻化母將來可以生一個金輪王,幻化母可以生一個具足相好的太子。後來,兩國聯姻,再征得釋迦族的同意,獅子頰國王的長子淨飯王子就取了大幻化母和幻化母兩個王女為妻,他們共同和睦相處。後來,兜率天子投胎人間,大幻化母懷孕了。九月過後,生下了悉達多太子。太子年紀尚幼已經通達了各種文字、吠陀四典、琴棋歌舞、書畫雕刻等等學問技術。此時,淨飯王想:應該把太子培養得文武雙全,無所不能,現在該讓他學習箭術。於是,就打聽釋迦族中精通箭術者,請為太子之師,後來請到了釋迦族人推崇的俱天大師,他親自教授悉達多太子的箭術。俱天大師也是盡力傳教,悉達多太子秉性穎慧,很快就精通了箭術,因為互學相長,所以,大師在太子面前也學到了不少不共的學問和竅訣方便法。文武俱全的太子就這麼在宮裡充實著自己。後來,他出游四門,目睹了人間的生老病死等種種痛苦,生起了極大的厭離心,為了解脫眾生的痛苦,使之得到最究竟的安樂,他決然捨棄王位,走向寂靜的森林中。修行去了。 這時,俱天大師到了廣嚴城,城中五百青年在他面前學習箭術,學習圓滿後,生起一個傲慢心,都自以為:以己之才貌和智慧,世上無一人能比。俱天大師就告訴他們:“你們不要如此傲慢,你們沒有見過釋迦族的悉達多太子,論智慧、論相貌、論技藝、論能力等等,無論哪一方面,你們連他腳下的灰塵都比不上,他是無比的圓滿!”聽了這話,這五百青年,都想一睹悉達多太子到底是何等的風采,就再三祈求俱天大師帶他們拜見,俱天大師告訴他們:“現在肯定找不到,他早已到森林中苦行去了。”後來,親證無上菩提的釋迦太子——釋迦牟尼佛廣利有情,普度眾生,來到了廣嚴城,俱天大師知道後,告訴了五百青年,五百青年便邀俱天大師一同拜見,在很遠的地方他們看見世尊閃閃發光的三十二相,在身相上的傲慢心剎那間便消除了。但他們覺得在射箭技巧及能力方面,不一定能比得過他們。此時,世尊知道他們的起心動念,就想用一個世間方便法讓他們現量見,使他們口服心服,徹底摧毀他們的傲慢心。於是心想:身邊要有一把帝釋天的弓箭該多好!這一動念帝釋天就送來了一把弓箭,世尊又幻變成帝釋天在旁邊准備了箭靶子、七鼓、七輪、七鍋、七磚,再宣布比賽開始。世尊讓他們先射箭,他們每個人都分別去拿箭,可竭盡全力也沒有拿動,更不用說射箭了。最後世尊穩穩地舉起箭,對准箭靶射去,依次射穿了七鼓、七輪、七鍋、七磚,箭穿過靶心入於地中。此驚人之舉,使他們欽佩得五體投地。此刻,他們從內心裡對世尊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和信心,世尊知道他們的心已堪能便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五百青年摧毀了薩迦耶見獲得了預流果。得果後,他們再三祈求:“世尊,我們願在聖教下出家受比丘淨戒。”世尊以‘善來比丘’的方便言詞為他們授了比丘戒,並給他們傳授了教言,他們各自精進,滅盡了三界煩惱,遠離了世間八法的垢染,獲證了羅漢果位。在他們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手掌與虛空無別。諸天共贊五百羅漢的功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此五百青年為何以俱天大師的引導被佛摧毀傲慢之心,而現前羅漢果位?請為我等宣說。” 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以前他們也是依靠俱天大師的引導,由我摧毀他們的慢心,令他們得到四禅五通的。很早以前,占巴城裡的剛勒海天國王與王妃共同生活,生下一個莊嚴的孩子,為孩子舉行了誕生儀式,取名為海天,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地喂養著。海天長大後,學習並精通了八觀察等世間的一切學問。後來,他觀察父王的生活及行為,覺得有時如法,有時非法,就不願繼承王位,願到森林中靜修。於是他在父王前祈求,明達的父王也恩准了。他到森林中修持,得到了四禅五通。他離開王宮後,宮中的大臣們共有五百個孩子,他們長大後,也學習了世間的五明,便覺得:他們各自的才貌能力,無人能及,非常傲慢。後來,教他們五明的老師告訴他們:‘你們傲慢什麼?林中有位僧人,其智慧、相貌、能力是你們百分、千分、萬分所不及其一的。’聽了這話,這五百孩子很想親自見一見才肯信服。就祈求他們的老師一起去森林中拜見海天僧人,一走進森林,他們遙見海天僧人身相超凡脫俗,便自慚形穢,慢心立即消除了,但他們還懷疑海天僧人的武術能力方面不一定勝過自己,再通過其他方法觀察,又使他們信服了。這樣,他們全在海天僧人前出家,得到了四禅五通。諸比丘,當時,林中的海天僧人即今現證菩提的我,五百大臣兒子即今廣嚴城中五百青年,當時他們的老師即今俱天大師,今昔他們都是由俱天大師引度被我調伏的。另外還有一段因緣,是在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他們五百人共同出家,臨終前發願:我們今生在迦葉佛教法下出家,願來世在釋迦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歡喜,獲證羅漢果位。當時迦葉佛教下五百比丘就是現在獲證羅漢果的五百比丘,他們臨終前發願在我教法下出家,令我歡喜,獲證羅漢果位,今所願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證羅漢果。他們的因緣如是。”
:佛教故事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