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大乘無量壽經指歸(66-70集)


 2019/8/13    熱度:1885    下載DOC文檔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六十六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66

  請掀開經本,第九十五面,倒數第六行,從第三段看起:

  【魏譯第三十八願曰,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洗濯者,不取正覺。】

  這是康僧铠的譯本,魏譯的,這個本子裡面有四十八願,這是第三十八願,經文就是此地所節錄的。這一段是講西方極樂世界衣食自然。這樁事情,在我們想必是法藏菩薩當年參觀、考察諸佛剎土,一定是見到有許多諸佛世界裡面的眾生,一生為衣食奔波,感受到許多的痛苦。所以,他發出這麼一個願,西方極樂世界一切眾生衣食自然。而實在說,我們在經裡面確實看到,西方世界是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法身大士們還需要吃飯嗎?我們這個世間,色界天人飲食就沒有了,佛為什麼還有衣食自然的大願?這些想必都是為帶業往生這些眾生說的。因為帶業往生,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斷,到那邊過一個時候,好像怎麼沒吃飯?會有這種感觸。於是佛就有這個願,衣食都自然,想得什麼樣的衣服,『隨念即至』。那個地方的生活實在是隨心所欲,我們所謂事事如意,西方極樂世界的生活確實是事事如意,沒有一樣不稱心,沒有一樣不如意的,隨念即至。

  『如佛所贊應法妙服』,「應法」是講的袈裟,佛身上所著的袈裟。西方淨土裡面的眾生,此地講的是天人,實在是西方世界沒有天人,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此地講的天人,是沒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的身分,像我們是從人道去往生的,有些從天道去往生的,稱他作天人。生到西方世界都是菩薩,經上講得很清楚。所以說天人、說聲聞,都是沒有往生西方世界以前的身分,這我們必須要搞清楚,不要以為西方世界還有天人、還有聲聞,那我們就把經義看錯了。

  不但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而且衣服是天衣,天衣不需要裁縫,天衣決定不會染污,所以也不需要洗衣服,洗衣服也很麻煩,縱然現在有洗衣機,還是個麻煩事情。西方世界人穿的衣服不需要洗。這個事情,欲界天人的衣服已經不需要洗,我們在經論上常常看到。譬如忉利天人,忉利天福報就很大,他們衣服也是隨念即至,不需要裁縫,衣服永遠是鮮艷、清淨、光明。什麼時候發現他衣服上染的有髒東西,他的麻煩就來了,那是他的福報享盡了,這是佛講天人五衰相。如果有這五種現象,他的壽命就快到了,大概壽命只有七天,就是在命終七天之前才會有這個現象。他們戴帽子,帽子上面有鮮花,這個花枯了,這是衰相。衣服染的有髒東西,身上流汗。你曉得天人不要洗澡的,他不流汗,他身體永遠是干淨的,不像我們這個生活麻煩透了。他身體流汗,衣服上有染污,戴的花枯萎,這都是他的福報盡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大概七天他就命終了。除此之外,可見得他們生活的確是非常愉快,沒有憂慮、沒有苦惱。底下是:

  【第二十四願曰,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這一節是供佛自在。菩薩是指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菩薩,無論是先去的或者是後去的,都是菩薩。菩薩見佛一定有供養,像我們現在見到人總是帶一點禮物。雖然天天見面,也會有些小禮物,表示敬意。菩薩這些禮物,『供養之具』也是隨念現前。我們想以花供養佛,自然天花就現前,要想果品供養佛,果也現前。經上講的衣服、幢幡寶蓋,這些供養具隨念現前。『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都能夠隨心所欲。

  這個裡面含義很深。因為供佛,我們供具能夠隨心所欲,隨念現前,我們一定就聯想到,菩薩除了供佛之外,上供諸佛,下化眾生。眾生缺乏的東西多了,菩薩要度眾生,先要跟眾生結緣,佛門當中常說「先以利欲勾,後令入佛智」。四攝法裡面第一個也是布施,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可見得,布施是接引眾生最重要的一個手段。菩薩這些財物從哪裡來?也是隨念即至。再看底下這一段。

  【漢譯第二十三願曰。】

  吳譯為第十四願,這兩種譯本願文是一樣的,但是排列順序不一樣。

  【我作佛時,我國諸菩薩欲飯時,則七寶缽中,生自然百味飯食在前,食已,缽皆自然去,不爾者,我不作佛。】

  這是講飲食自然。經文裡面這個『七寶缽』,我們應當把它解釋作餐具,大家就好懂,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缽只有出家人用,不是出家人,很少人用缽吃飯的,缽是所謂托缽。這個意思就是說他的餐具都是七寶的,也是隨念現前。想吃東西,『百味飯食』,百味是指菜肴。在古時候,只有帝王,帝王吃飯多少個菜?給諸位說,一百道菜。不管他吃不吃,都要上一百道菜,他喜歡吃那個就吃那個。百味飲食就是比照這個說的,都現前。可是現前之後,必然想到,現在已經不是在娑婆世界,身體不是血肉之軀,極樂世界那個身體就跟阿彌陀佛一樣,金剛紫磨金身,永遠不壞的,所謂清虛之體,哪裡還要這些飲食?飲食為什麼會現前?就是因為有這個念頭、有這個習氣,好像很久沒吃飯,一念想到這個,境界就現前。現前之後想到現在已經是菩薩,不是在娑婆世界,不需要了,不需要馬上就沒有了。也不需要去收拾碗筷,沒這麼麻煩,它自然化去,一切都是變化所作。

  這些事我們看起來很不可思議。可是現在科學家已經把這個原理為我們說出來,可不可能?可能。這是什麼道理?就是能與質的轉變。科學家知道這個原理,但是不知道怎麼做法,如何把能量變成物質。如果你有這個能力的話,就很容易了,能量在空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有一切物質都是它變現的。從物質也能夠把它變成能量,能量可以把它變成物質,原子彈就是根據這個道理發明的,它是把物質變成能量。可是怎樣把能量再變回物質,他們就沒法子了。這是能與質的轉變。由此可知,西方世界的科學發展到尖端了,我們這個地方的科技要跟西方極樂世界比較是非常幼稚。這是科學家為我們說明這個原理。再看底下這一段:

  【會疏曰,如來聽其說明,照察丹誠,故雲聽察。】

  這是解釋『聽察』兩個字的意思,「聽」是『聽其說明』,「察」是『照察丹誠』,丹誠就是我們講的誠心、一心,真誠之心、清淨之心,稱為丹誠。第六段:

  【地獄此為漢語。】

  這是中文把它翻出來的,這地獄的意思。

  【梵語為那落迦。】

  另外還有一個名字,叫:

  【泥犁。】

  這兩種名字,我們在佛經裡面也常看到。

  【大攝論音義曰,此譯有四義。】

  這個名詞裡頭有四個意思。

  【一不可樂。】

  這裡面只有苦沒有樂,沒有樂受。人雖然有苦,但是他也有樂,苦多樂少,他還有些樂受。這一道的眾生根本沒有樂的感受。

  【二不可救濟。】

  諸佛菩薩能夠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唯獨地獄沒有法子。地獄是他自己的罪報,自作自受,佛菩薩再慈悲也沒有辦法代替他。必需到他的罪受滿了,他才能出來。就好像在牢獄裡面服刑一樣,別的人沒有法子代替,一定要服刑期滿,他才能出離,有這個意思。

  【三暗冥。】

  『暗冥』裡頭是兩個意思,一個是他所居住的環境黑暗。餓鬼道裡面的環境,就是虛空當中見不到日月,永遠像是很厚的雲層遮蓋著,我們講陰天。所以餓鬼道永遠是陰天,見不到日月。而地獄道就更昏暗,比餓鬼道還要來得暗。這是說它的環境。第二個意思是說地獄眾生愚癡,「暗冥」也是愚癡的意思,沒有智慧,不別是非、不別善惡,而且有堅固的執著,這是地獄眾生的現象。

  【四地獄。】

  地獄的意思,地是最下面,最下面的監牢獄那就最苦了。

  它有四個意思,我們中國過去譯經的法師,就在這四個意思裡頭取地獄,用這個來翻『那落迦』。

  【婆沙論曰,瞻部洲下過五百逾繕那,乃有地獄。】

  這是《大婆毗沙論》裡面所說的。『瞻部』就是南瞻部洲,在南瞻部洲的下面『五百由旬』,那個地方就是『地獄』。如果照這個說法,地獄就是地球的中心。地獄在哪裡?在地球的中心。我們曉得地心是高溫度的一團火,所以地獄都是用火來代表。即使寒冰地獄,它的相也是一片火光。所以在三途裡面說,地獄叫火途。這是地獄、餓鬼、畜生。餓鬼道叫刀途,這個刀,就是時時刻刻他感覺到有人要殺他,所以餓鬼道裡面的眾生他身心都不安穩,常常有恐懼之感。中國的諺語說得也非常有道理,人怕鬼,幾個人不怕鬼的?而事實上,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鬼怕人的嚴重性,比人怕鬼不知道要差到哪裡去!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遇到鬼的時候你曉得鬼怕我,我怎麼會怕鬼!鬼就嚇跑掉了,那是真的。鬼要不怕你的話,可見得鬼覺得你很好欺侮,不足以為意。這是鬼叫刀途。畜生道叫血途,畜生死絕大多數流血,它不是被人殺害,就是互相殘殺。這稱之為三途,刀途、血途、火途。

  【維摩經肇注雲,上由旬六十裡,中由旬五十裡,下由旬四十裡。】

  這是解釋『由旬』。由旬是古印度長度的單位,但是此地說的『裡』,諸位要知道,跟我們現代的裡不一樣。你一看到『六十裡』,我們現在六十裡是很長的距離,其實古時候的六十裡,可能只有現在的二十裡。我們看弘一大師《律學三十三種》,他是近代研究戒律很有成就的一位法師。他裡面有一段叫「周尺考」,就是考證周朝時候的度量衡。他考證的,大概周朝時候一尺,只有我們中國的市尺大概只有五寸;換句話說,周朝那時候的兩尺才是我們現在的一尺。所以我們在古書上看到,古人身高丈二,一丈二這身體很高了,實際上就是現在六尺。這個裡數當然從長度來觀察,古時候「由旬六十裡」,沒有現在裡數這麼長,尤其現在公裡大概比我們華裡也是一倍,兩華裡是一公裡,如果說英裡的話,大概是三華裡才是一英裡。所以,我們讀到這些經文,要想到那個時候的度量衡,跟我們現在觀念當中的完全不相同。下一段:

  【據俱捨論兼考大論。】

  這就是把《俱捨論》裡面所講的,與《大智度論》裡面所說的,把它合起來看。論裡頭說明八大地獄。

  【八大地獄為,一等活地獄。】

  實在此地講的『八大地獄』,《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都有,《地藏經》也說得很詳細。『等活』,這裡面的罪人受這個刑罰,死了之後,業風一吹他又活了,因此叫它做「等活」。地獄裡面每一天不知道要死多少次,死了還活,他死不了的。地獄裡面死了就好了,死了就超生,沒有比它更下了。我們看到經裡面講的刀山油鼎,這一下去,人馬上就死了,風一吹又活了,活了再受。一直要他罪業完全消盡,他才能夠真正在地獄死了,超生,脫離地獄。

  我們要問,幾時他的罪業消盡?我們在經論裡面看到一樁事實,那就是幾時他真正覺悟、真正回頭了,他的罪業就消盡了。如果說不知道回頭、不肯認錯,還以為自己所作所為是對的,他這個罪就有得受。但是諸位要曉得,人道裡面覺悟容易,覺悟也快,地獄道剛才說過,愚癡到了極處,邪正、是非、利害不能辨別,你想想他在裡面受這些苦報,他怎麼會覺悟?地藏菩薩在地獄裡面度這些極苦的眾生,度哪些人?還是離不開原理原則,「佛不度無緣之人」。

  地獄裡面眾生與地藏菩薩無緣的,地藏菩薩也度不了他,也無法教化他。哪些人有緣?大概都是學佛的,而且學佛善根還相當深厚。善根福德相當深厚的人,為什麼會墮地獄?習氣斷不了,受習氣之害,明知故犯,造作一些罪業,這樣才墮地獄。因為他有善根福德,所以在地獄裡遇到地藏菩薩,菩薩叫他忏除業障。他遇到菩薩、聞到佛法,這一下醒悟過來,知道是自己錯了,回頭是岸,他才能夠超越地獄。他要自己不能回頭,地藏菩薩對他毫無辦法。在六道裡頭,這一道最苦,這個最苦,你從等活這個名義上就能夠體會得到。所以說一日一夜萬死萬生,受這種苦。第二種:

  【二黑繩地獄。】

  黑繩是量身體的。諸位要曉得,每一種果報都有它的業因,這是將一個人身體一段一段的量,量好之後,就照這個界線用鋸子來鋸。你們看地獄變相圖,那個人綁在那個地方用鋸子鋸的,那就是『黑繩地獄』。這個業因也非常復雜,復雜業因裡面,實在說,最嚴重的就是殺害眾生。我們殺眾生,吃肉的,一片一片切得很勻,切得很細,那就是黑繩地獄的業因。你這樣對待眾生,將來你要受這個果報。

  在前不久,台灣廣化法師往生了,他是不是真的往生,我們很難說。這個法師跟我很熟悉,我們曾經在一起住過一段時期,大概有兩年的時間,在台中我們在南普陀寺住過。他沒有出家之前他是軍官,在軍中管財物,我們叫軍需,管財物。管財物的人用錢就比較方便,他告訴我,他在軍中每天吃一只雞,那就不曉得吃了多少只?他做了不少年。一天吃一只,一年就三百六十條命,十年就三千六百條命,太可怕了。以後學了佛之後,知道自己造的罪業很重,出家、長素、持戒,修行非常之好,我們這一代的出家人當中,他的戒律最清淨。而且一生都在辦佛學院,幫助年輕的出家人。

  在早年,有一次他洗澡,浴室裡面。台灣浴室都是鋪的磁磚,尤其用肥皂的時候,地下就很滑。他洗澡的時候,忽然看到許多雞往他身上飛、身上跳,他就躲避,這一躲避,滑倒之後,腿跌斷了,就變成殘廢。我遇到的時候,他告訴我,他說我這是重罪輕報,這是殺業現的果報。以後這個腿裡面夾著鋼板,但是沒有多久裡頭又發炎,所以晚年的時候他就坐輪椅,而且中風。在病很重的時候他找我,我跟館長到台中去看他,看到他,我們心裡非常難過,他說話都說不清楚了。在今年過世。這就是殺業太重,出家也不能幸免,太重的殺業很麻煩。所以我們看到地獄這些果報,看到地獄這些名號,就想到什麼樣的果一定有什麼的因,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如果不是修大福德,不是具真實智慧,修行與心性不相應,果報是決定不能夠避免的。消除業障,談何容易!

  佛經論裡面把這些原理原則告訴我們,業障從什麼地方現行的?從妄想、分別、執著。如何有效的把業障消除?必須要斷煩惱、要斷習氣;煩惱習氣都無,業障就沒有了。所以消業障,修福消不了業障,要修慧。經論上有比喻,業障猶如千年暗室,智慧好比是燈明,這盞燈點著了,黑暗就沒有了,就破除了。所以,福不能消業障,唯有真實智慧開了才能夠消除業障。慧從哪裡來的?慧從定來的,定從戒來的。定能伏惑,不能斷惑,能把它伏住、控制住,不能斷根,慧能夠斷除。所以學佛終極的目標是開智慧,而不是以禅定為目的。這些我們顧名思義,地獄名號全是果報。

  【三眾合地獄,眾多苦具,俱來逼身,合黨相害。】

  這叫『眾合』,許多的這些刑具同時對你而來,你要同時去受這些苦報,這叫眾合。

  【四號叫地獄,逼於眾苦,發悲號怨叫之聲。】

  這是苦到極處叫喚,所以叫喚地獄,底下講大叫喚地獄。

  【五大叫地獄,逼於劇苦,更發大哭聲。】

  叫喚跟大叫喚,都是從受苦形狀上來說的。

  【六炎熱地獄。】

  就是我們常講「火燒地獄」。

  【火隨身起,炎熾周圍,苦熱難堪。】

  【七大熱地獄,熱中之極,故曰大熱。】

  【八無間地獄,受苦無間,無有間歇。】

  這是《地藏經》上講的五無間,五種沒有間隔,這是所有地獄裡面最苦的,梵文稱為阿鼻,阿鼻地獄就是『無間地獄』。底下一段:

  【八寒冰獄。】

  前面是講八熱,八熱還有八寒,八寒雖然是寒冰地獄,實際上它的現象也是一片火光。

  【一額部陀,此雲疱,嚴寒逼身,體上生疱也。】

  這個『疱』有些像我們世間害的凍瘡,在此地看不到,南方看不到,在北方天氣寒冷的時候,冬天很容易生凍瘡,那很苦。但是那個苦比起寒冰地獄裡面的那個疱,那是要輕得太多。你不過生一個、兩個凍瘡,通常凍瘡最容易生的是在腳部,最容易生的。地獄裡面全身都是,那真是苦不堪言。

  【二尼刺部陀。】

  這是梵語,意思是這些凍瘡、這個疱裂開了,那就更苦了。

  【三呵羅羅。】

  寒逼而自口中發出的抖顫的音聲,跟八熱地獄裡面的叫喚、大叫喚地獄,都是從他受苦的樣子裡面來說的,這是冷凍到極處的時候。

  【四阿婆婆。】

  這就好像前面的大叫喚一樣,他寒冷所發的苦難的音聲,比前面更要嚴重。這底下還有:

  【五虎虎婆。】

  【六嗢缽羅。】

  嗢缽羅是青蓮花。這是從顏色、狀況所說的。人身體凍的時候,顏色都變了,變成青藍色的,像蓮花開的時候,身體已經裂開,凍成這個樣子。

  【嚴寒逼迫,身分折裂如青蓮花也。】

  【七缽特摩。】

  是紅蓮花。

  【身分折裂如紅蓮花也。】

  【八摩诃缽特羅。】

  這是大紅蓮花,都是形容在極端寒冷之下,身體凍裂了,裂開來的狀況。

  八寒、八熱通常稱之為大地獄,這是很苦的,造作罪業極重,墮這個八大地獄。罪業如果是輕一些,有「游增地獄」,比前面所受的苦要減緩甚多。

  【十六游增地獄,八大地獄中每一大獄,皆有四門,每一門外,每附增四獄。】

  『游增』是這個意思,附屬於大地獄的,所以他的罪苦比前面是要減輕,雖減輕,實在說也是非常可怕的。

  【一煻煨增。】

  『煻煨』,現代人大概不太好懂,因為現在生活方式跟從前不一樣。在過去中國大陸,農村裡面平常燒飯是用土灶,沒有瓦斯、沒有電。燒草、燒柴,柴草燒到最後都變成灰,火雖然沒有了,看到外面的灰看不到火,裡面是紅的,你把灰打開,裡面是熱的。我們從前小時候生在鄉下,番薯就放在那個灰裡面,埋在那個灰裡,沒多久,番薯就烤熟了,也很好吃,那個叫「煻煨」。由此可知,煻煨是很可怕的,也就是熱灰,那個熱灰是火,也不是好受的。

  【二屍糞增。】

  過去李炳南老居士講到這個地獄,他說英雄好漢視死如歸,怎麼死也不在乎,凌遲處死也不在乎,一看到這個『屍糞』地獄,他就害怕了,他說這個不行。這是什麼?這就是糞便,糞便把它燒開,人丟到裡面去受罪,這個受不了。他還有一個怕的,看到這一條不得了,太可怕了,這是受不了的。

  【三鋒刃增。】

  『鋒刃增』實在講就是我們講的刀山。

  【四烈河增。】

  這個河水也是煮開的,不是涼水。

  每一個地獄有四門,每一門都有這四個小地獄,合起來一共有十六個地獄,叫「十六游增地獄」。

  【八大地獄合計共有一百二十八處,亦名近邊地獄。】

  『近邊地獄』跟游增地獄是一個意思。

  還有一種很特殊的,這是罪業比較輕的,沒有前面那麼苦、那麼多的折磨。

  【孤獨地獄。】

  有一點像現在坐牢,沒有任何刑罰,但是你的行動自由完全失掉,『孤獨地獄』就相當於坐牢一樣。或者在山間、或者在曠野、或者在樹下、或者在空中,也有在海底,也有在海岸,佛經上說得很多。孤獨。

  【其類無數,受苦無量。】

  這個苦就是孤獨的一個人在那裡坐牢,一直也是到罪業消除才能夠脫離。罪業消除就是真正忏悔改過自新,罪業就消除了。如果罪業沒有消,他這個念頭生不起來,勸他都沒用處。真正覺悟到了,所謂業障輕了,他智慧就起來,聽到這句話他能夠有所感動,才能夠脫離地獄。

  【地獄苦果,其最重處,一日之中八萬四千生死,經劫無量。】

  這是講這些地獄裡面,哪一種地獄是最重的?無間地獄,前面八熱裡面最後的無間地獄。也有經論裡面把無間地獄特別提出來,此地是無間包括在八熱之中,有些地方是特別提出來的,不在八寒八熱。八寒八熱是大地獄,無間是極苦的地獄,『一日之中八萬四千生死』。而在地獄裡面的果報是『經劫無量』。一個世界有成住壞空,這個世界壞了,這個世界空了,他地獄的果報還沒有盡,那怎麼辦?他會轉到他方世界無間地獄去。他方世界也壞了,再轉到他方。所以地獄的罪業,造作很容易,出來非常困難。底下一段:

  【輔行記雲。】

  《輔行記》是天台三大部的,就是《摩诃止觀輔行記》,智者大師作的。

  【作上品五逆十惡者感之。】

  這個『感之』就是無間地獄,極重的五逆十惡。五逆,我們得簡單說一說。第一個是「殺父親」,第二「殺母親」,這個罪業是極重的。父母對自己的恩德太大了,一個人的身命得自於父母,不孝的罪已經很重,如果殺害父母,決定墮阿鼻地獄。這五條罪有一條就墮阿鼻地獄。

  第三條「殺阿羅漢」。實在說阿羅漢,現在哪裡有阿羅漢,恐怕你也找不到。為什麼殺阿羅漢會有這麼重的罪業?阿羅漢是世間的福田,世間人想種福,供養阿羅漢就得大福報。你把阿羅漢殺掉,你把一切眾生的福田毀掉了,這個罪重,讓一切眾生沒有地方種福,結罪是從這個地方結的。現在雖然沒有阿羅漢,但是有跟阿羅漢相似的,所謂等流。等流罪也很重,當然會減輕一等,減輕一等也麻煩,無間地獄減輕就到八大地獄去,那也不得了。等流的是什麼?是世間的善知識,好老師。這個老師能夠以正法教化一方,你要把這些人害死,使這一方人沒有機會聽聞正法,無從斷惡修善,這個罪過重。所以老師相當於阿羅漢。

  第四「出佛身血」,佛的福報很大,佛是絕對不會被人傷害的。為什麼?佛有許多護法神保護,一切眾生、魔王外道想害佛都不可能。但是要讓佛受一點點小傷,流一點血,這個可以。但是這個罪也是墮阿鼻地獄,就是無間地獄。佛是九法界的導師,世出世間至尊至貴,你怎麼可以傷害他!出佛身血這個典故是從提婆達多來的,提婆達多當年在世就想害佛。他跟阿闍王兩個人聯合起來,他說他把釋迦牟尼佛害死,他做新佛,他要來作佛。阿闍王子把他的父親害死,他做新國王。新王、新佛來統治天下,出了這麼個壞主意。如何謀害佛?他知道佛每天要到城裡面去托缽,佛習慣走哪一條路,他在峭壁上面放一塊大石頭,等佛從這兒走下來,石頭推下來,想把佛打死。哪裡知道有護法神,護法神用金剛杵,把這個石頭攔住,這一攔住,這石頭就碎了。碎片砸到佛的腳,佛流一點血,叫「出佛身血」。這是惡意的,所以他造的果報是墮無間地獄。

  佛現在不在世了,也有等流的,等流的是佛像。無論是佛的塑像或者是佛的畫像,你要是惡意損毀,注意,惡意,沒有惡意就不會有罪。惡意,恨佛,恨之入骨,把佛像燒掉、佛像破壞掉,那就是無間地獄罪,這叫等流之罪。假如我們現在,我們的佛像供久了,太舊了,如果是紙畫的像,都破碎了,可不可以把它銷毀?可以,不是惡意的,恭恭敬敬銷毀之後再造新的,這個沒有罪過。所以有人看到佛經上這樣說,對於舊的佛像不知道怎麼處理,非常恐懼,這是他不明事理。事理搞清楚之後,舊的佛像、菩薩像很容易處理的。

  在古時候,古大德教給我們處理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把它燒毀,在火化爐裡面燒毀,燒毀之後,把這個灰包起來,放在山坡,干淨的土,把它埋在土底下,這是很恭敬的。另外一種,就把這個灰包起來,把它沉在水裡面,最好這水是流的,讓水流出去,這都是很恭敬的做法。但是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不相同,你說你在美國如果這樣做,人家還以為你犯法,你偷偷摸摸的究竟做什麼,惹很多麻煩。所以今天我們處理這些方法,我們可以用干淨的布把它包起來,外面再用塑膠套把它封起來,這樣做為垃圾處理就行。因為在美國不能隨便燒東西,更不能隨便在山上讓你去埋東西,這都不可能的。水裡頭也不能讓你丟東西,你染污水源。所以我們要知道現前的法律、現前生活環境,我們應該怎樣做法。總要我們做法是恭敬,絕對不是瞋恚心,那就沒有這個罪報,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第五條是「破和合僧」。和合僧要懂得僧的意思,不一定是指出家人。佛的學生,無論是在家出家,這個不分在家出家的,四個人以上,如果你是一家人,你有夫妻兒女,你家裡有四個人,都能夠修六和敬,你家庭就是僧團。出家人在一個道場一樣,四個人住在一起修六和敬,這個道場是僧團。有人破壞這個僧團,他的罪業是無間地獄。假如他不是和合僧團,那罪業就沒有這麼重。真正和合僧團,你看三皈依裡頭「眾中尊」,那個眾是團體。世間所有一切團體,和合僧團是最可貴的、最尊貴的,你以惡意來破壞他們、間離他們,這個罪過是無間地獄。

  這是講上品五逆。上中下三品的五逆,五逆的行是一樣,就是那個心不一樣。上品是極端仇恨的心,這個結罪就重。如果雖然恨、雖然是惡,但是還沒有到極其嚴重,這個時候他的罪減輕一等。所以上中下三品是看他的起心動念,看他造作的手段,從這個地方來結罪。

  十惡就是身殺、盜、YIN;口,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意,貪、瞋、癡。這是十種的惡意,這個惡意也隨著起心動念、造作行為的不同,結罪有輕重的差別。此地上面是「極惡逆者」,惡是指十惡,逆是指五逆,這是墮地獄道的業因。底下再說餓鬼道,第十一條。

  【餓鬼者,大乘義章八曰。】

  這個『八』是第八卷,裡面說:

  【以從他求故,名餓鬼。】

  鬼,為什麼稱之為『餓鬼』?鬼是常常求別人,貪求無厭,常常求別人。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常常有饑餓之苦,得不到飲食,

  【又常饑虛,故名為餓,恐怯多畏,故名為鬼。】

  所以鬼的意思,本意就是常懷著有畏懼之心,稱之為鬼。

  【婆沙論雲,鬼者畏也。】

  這是說這個字它原來的意思,就是常常懷畏懼之心。

  【謂虛怯多畏。】

  所以稱之為鬼。又有一個說法,又一個意思:

  【又威也,能令他畏其威也。】

  很多一般人說到鬼,都感覺得很恐怖,特別是在晚上,講幾個鬼故事,晚上都不敢睡覺,這叫怕鬼,覺得鬼很可怕。這也是鬼的意思。

  【又希求名鬼,謂彼餓鬼恆從他人,希求飲食以活性命。】

  鬼到處找東西吃,求人布施。或者是一般人丟棄的,我們現在講丟棄的垃圾,他在裡面找東西吃。有福報的鬼還是求人,像城隍、土地這是有大福報的鬼,靠人祭祀。人家初一、十五去燒香、拜拜,他就得到供養,這是鬼王,鬼王有大福德畢竟是少數。由此可知,絕大多數的鬼為餓鬼,沒有福德。

  【又雲,有說饑渴增故,名鬼。】

  這個『增』是增長的意思,饑渴增長故,名鬼。常常受到饑餓之苦。

  【由彼積集,感饑渴業。】

  這一句是把他的業因說出來,他為什麼會得這個果報?病就在『積集』,積集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囤積居奇。自己有財物,非常吝啬,不肯給別人,要把它儲藏起來,所以感得餓鬼的果報。這是佛教給我們,財物要捨,你能夠捨財、能夠散財,你決定不會作餓鬼。一定要曉得,自己有的要發心去幫助別人,不要儲蓄。你命裡面有的,你怎麼樣散,散得干干淨淨,明天自然就來了,不會缺乏的。命裡面沒有的,你積個金山,還是會餓死、還會凍死。中國歷史上這些事情很多,確實可以給佛法做個證明。人一生的財富從哪裡來的?財布施得財富,愈布施愈多,愈儲蓄愈少,這個道理懂得的人不多。佛雖然在經論裡頭,苦口婆心、千言萬語勸告我們,可是我們讀了、聽了還不能相信,認為這個不是現實。這就是愚癡蒙蔽而沒有智慧,不能相信佛的話,愈施愈多。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世間人都希求這個果報,要富足、要聰明、要健康長壽,你不修因,哪來的果報!因就是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經百千歲,不得聞水名,豈能得見,況復得觸。】

  這是說餓鬼之苦,他雖然不像地獄那麼長的時間,可是這個時間也是很長,『經百千歲』,地獄是百千劫。『不得聞水名』這底下三句,就是不容易得到飲食,常受饑餓之苦,稱他作餓鬼。

  【有說被驅役故,名鬼。】

  鬼常常被這些神拿去當奴隸用,替這些福德的鬼神替他去服勞役。

  【恆為諸天處處驅役馳走故。】

  這個『諸天』多半是指四王天,忉利天以上,福報就大了,他用的人就多了,不要去找這些餓鬼。而找餓鬼當差替他服務的多半是四天王,所以四天王統轄的底下叫八部鬼神。那個八部鬼神,還是有福報、有威德之鬼,他們底下所用的這些人,就是一般餓鬼,常常被他們驅使,沒有自由,這個生活非常之苦。有些像從前,這是一、二百年前,美國這邊的黑奴過的那種生活,奴隸的生活。餓鬼常常為這些作天人的奴隸,受天人的迫害,他遭受這個苦報。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六十七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67

  請掀開經本,第九十八面,第七行,第十三段看起:

  【輔行記雲,下品五逆十惡者感之。】

  這是指五逆十惡中最輕者,這是說餓鬼道的業因。凡是講到因果報應,實在說其中是非常的復雜,因復雜,緣復雜,果報也是千變萬化。佛在經論上跟我們說的多半是指原則,就是在復雜當中為我們說出重要的,許多因緣當中最重要的因緣,提出來給我們說。此地五逆十惡,也是復雜因緣裡面的重要的因素。再看底下一段。

  【畜生新譯為傍生。】

  凡是佛門裡面講到新譯,看到這兩個字,多半都是指玄奘大師所翻譯的。玄奘法師以前所譯的都稱作舊譯。這是唐朝時代的。他回國之後翻譯的經典,數量非常豐富,譯場的規模在中國佛教史上也是空前絕後,稱之為新譯。『新譯為傍生』,就是畜生道。

  【新婆沙論雲,其形傍,故行亦傍。】

  『形』是它的形狀,這些畜生的形狀。下面一個『行』是講它的行為,它的生活行為。

  【以行傍,故形亦傍,是故名傍生。】

  這是解釋為什麼稱畜生道的稱之為『傍生』。所謂傍就是邊的意思,它不正。它們的思想見解不正,它們長的形狀也不正,行為也不正。正的標准,簡單說就是佛家講的戒律。譬如說人,人秉五戒,能夠依照五戒去做,這個行就正。如果依戒定慧來行,比五戒就更要來得純正。標准是從這個地方來說的。由此可知,我們現在雖然得人身,如果違背了五戒、違背了十善,那就是天台家所說的,百界千如當中我們是人道的畜生道,人道的傍生道,因為每一個法界都有十法界。「傍生」的意思是這樣定的。

  【會疏雲,此道遍在諸處,披毛戴角,鱗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無足,水陸空行,互相吞啖,受苦無量。】

  這一段是說明畜生道的生活狀況,文字雖然不多,可以講已經說盡了。在美國,我們常常看到電視裡面有動物奇觀,在動物奇觀裡面所看到的,世人所謂弱肉強食,其實這裡面也是復雜的因緣果報。我們看到互相吞噉的現象非常的殘忍,這一段我們要是用它來比對一下,領悟就能夠更深刻。

  【輔行記雲,作中品五逆十惡者感之。】

  天台大師他是完全用五逆十惡來做標准。

  【三啟經雲,將付琰魔王,隨業而受報,勝因生善道,惡業墮泥犁。】

  經裡面這四句偈,『將付』,這是造作惡業之人臨命終時他要見『琰魔王』,經上講的琰魔王,我們中國俗稱作閻羅王,就是閻羅王。《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閻羅王是鬼王,鬼王裡面有十大鬼王,我們俗稱作五殿,這是第五位,琰魔王專管地獄。

  『隨業而受報』,六道輪回的有引業、有滿業,業分這兩類。引業是引導你到哪一道去受生,像前面所說的五逆十惡上中下品,多半是講的引業,引導你到哪一道投生。到這一道之後,每個人他在這一生身命當中環境並不相同。譬如我們現在得人身,在六道裡到人道來,到人道來是什麼原因?過去生中所修的五戒業因成熟,如果沒有這個業因,決定不能得人身。可是得人身之後,貧富貴賤不相同,那是屬於滿業,不是引業,是滿業,圓滿的滿,引是引導的引。唯識經論裡面說得很詳細、說得很透徹,隨業受報。

  無論是引業、滿業,都是所謂果報絲毫不爽,乃至於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縱然是諸佛菩薩,也沒有能力改變這個果報。這樣說,我們的命運是不是宿命論?不是的,宿命決定是有,但是不定。改變命運靠誰?要靠自己,佛菩薩沒有能力幫人改變命運,這是真理。佛菩薩若有能力幫助別人改變命運,那他大慈大悲,我們又何必修行?他要不能幫助我們,他就不慈悲了!實際上他沒有辦法,他可以改變自己,不能改變別人。同樣一個道理,我們自己可以改變自己,靠別人來改變自己,這是虛妄的,絕對不是真實的。

  如何改變命運?佛給我們講緣,因為因,因是過去生中種的,你沒有辦法改變。果報還沒有現前的時候,因要沒有緣,它不會結果。但是緣,我們自己可以控制,譬如我們現在在這一生當中,我們聞到佛法,知道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存心善良,對人對物對事,我們都以善心去做,那就是我們抓住善緣。過去生中的業習種子,善因遇善緣,下面果報就善。一定要把這一生所有一切的惡緣斷掉,你好的果報就現前。如果這一生當中,依舊是貪瞋癡慢增長,念念做一些利己損人之事,事情就麻煩了,你這一生所做的是惡緣增長,善緣減少,將來得果報,你惡業種子就現行,善業種子不能現行。所以佛教給我們,改造命運、轉變命運,都在一個緣字上。

  諸佛菩薩知道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真相,所以在十法界裡面,他們選擇佛法界、選擇菩薩法界。佛又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在阿賴耶識裡面的業習種子都是圓滿具足的。你說我們講因,每個眾生都有成佛的因,都有作菩薩的因,換句話說,也有墮阿鼻地獄的因,這個種子全有,人人都具足。將來你要是哪一道成熟,想到哪一道去,你明白這些事理真相,我們就有辦法。佛給我們說出基本的原理,是「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佛法根本的原理。為什麼會成佛?天天想佛就成佛。為什麼會變餓鬼?天天想貪就變餓鬼,貪是餓鬼道的業因。所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是果報裡面最殊勝的。由此可知,最殊勝的緣無過於念佛,所有一切善緣裡面,念佛的緣最善。

  這個地方講的是隨業受報,不但六道是隨業受報,十法界也是隨業受報。『勝因生善道』,勝是殊勝,我們講的善因。『惡業墮泥犁』,泥犁是無間地獄,在此地代表的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

  【俱捨論雲,琰魔王國,於此瞻部洲下,過五百逾繕那,有琰魔王國,縱廣量亦爾,從此展轉,散居余處。】

  《俱捨論》是小乘重要的論典,現在實在講,不但是小乘佛法沒有了,大乘佛法也不見得真的存在。在中國隋唐的時代,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十大宗派都是那個時候建立的,先後成立的一共十個宗派。小乘有兩個宗,其中有一個宗就是依據《俱捨論》,依這部書來建立一個宗派,就稱它作「俱捨宗」,所以這是俱捨宗的根本論典。這一段是說明閻羅王他管轄地區的狀況。他說在我們地底下五百由旬,五百由旬差不多就是我們地球的中心地區。現在我們曉得這裡面是很高的溫度,我們從火山口噴出來的也就能了解。裡面的熱度必定比噴出來要高出許多倍,這是佛經裡面稱之為地獄。第十九段:

  【長阿含經地獄品雲,閻浮提南,大金剛山內,有閻羅王宮,王所治處,縱廣六千由旬。】

  這是佛在《阿含經》上講的,《阿含》是小乘主要的經典,它有四大類,我們稱之為四阿含。這是《長阿含》,有《中阿含》、《雜阿含》、《增一阿含》。小乘的經論翻成中文可以說相當的完整。在現在的南洋,像泰國、斯裡蘭卡這些小乘國家,他們的經典是直接從梵文翻譯過去的,我們漢文也是直接從梵文翻譯的。現在我們的經典跟他們的經典比較,他們大概只多出我們五十幾部的樣子。所以在一千多部的經典,只多出五十部,可見得我們翻得相當完整。但是《阿含經》漢文譯的,歷代這些祖師大德們都覺得譯得文筆不太好,沒有大乘經譯得那麼美,現在讀的人也少了。

  『閻浮提』是指我們地球。經上講的這些方位,不一定是真正的方位。像《華嚴經》講的善財童子參訪,南巡,那個南不一定是南方。南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佛是出生在北半球,南面是赤道,熱,表熱,也表光明。五十三參裡面南巡是表光明,這個地方的南是表熱,地獄火熱,取這個意思,不一定是南方。『大金剛山內』,金剛也是比喻,就是比喻大山,在這個山的底下『有閻羅王宮』,實在講也是指地心,在地球上指地心,都說閻羅王是住在這個裡面。『縱廣』是講它的面積,『六千由旬』,實在講,時間跟空間都不是確定的,都沒有確定。尤其是佛經上所講的這些事情,完全是一切眾生在感官當中他的覺察,他感覺到范圍有多大,感覺到苦惱有多嚴重,是他一種感觸。

  【法華經方便品曰,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

  『欲』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欲望。佛在經上,把一切眾生的欲望歸納為五大類,稱為五欲,財,眾生都貪財;色,一切眾生都好色;名、食、睡。財色名食睡就是五大欲望,所以經上常講,財色名食睡叫地獄五條根。只要有一條,麻煩就大了,這是三惡道的業因。如果我們想永離三惡道,這五條要把它淡化,不要去執著它,才有超越三惡道的機會。如果對於五欲起嚴重的貪瞋癡,那沒有不墮三惡道的。

  【密教中曰,大悲為根,菩提為因,方便為究竟。】

  這是解釋大悲、解釋方便,密教裡頭有這個說法。『大悲為根』,不但密教中說,《華嚴經》中也是這麼說,前面我們已經讀過了。所以,顯密都是講大悲為根。『菩提為因』,菩提是覺,所以成佛、成菩薩最重要的業因,此地講的業因是屬於修德,不是屬於性德,性德不需要修的,性德是每個眾生各個具足的。此地論修德,修德裡頭最根本的,稱之為根。沒有大慈悲心,你怎麼能成佛?所謂大慈悲心,就是以清淨心、平等心無條件的去關懷一切眾生、愛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這個心就是大悲心。有了這個心之後,這個心要念念覺悟,覺悟就是永離情執,這是真正覺悟,這叫菩提。世間確實有不少有愛心的人、慈悲心的人,但是他情執沒有斷,所以他不能成就。他能夠成就的是世間的聖賢,我們世間人講大聖大賢,他能夠做到,他不能夠修出世間的果報,出世間的果報他得不到。所以,一定要有高度的智慧。

  『方便為究竟』,所謂究竟,就是表現在他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所作所為所表現的都叫善巧方便。這裡面實際上的意思,就是充滿了高度的智慧,現在人講高度智慧藝術的生活,就是佛法講的方便究竟,就這個意思。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曰,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

  這跟前面講的意思相同,《華嚴經》上說的。所以佛法裡面常講,佛家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淨土論注曰,佛所得法,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們把底下這一段合起來看。

  【法華玄贊曰,阿雲無,耨多羅雲上,三雲正,藐雲等,又三雲正,菩提雲覺,即是無上正等正覺。】

  《玄贊》是《法華經》的注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音,梵語音譯的,它的意思,『阿』的意思是無,『耨多羅』的意思是上,『三』的意思是正,『藐』的意思是等,底下這個『三』是正,『菩提』是覺。所以,這一句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人,我們就稱他作佛,佛所得的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如果在這個裡面只得正覺,佛門裡面稱他為阿羅漢,阿羅漢是得正覺。如果要是得正等正覺,我們就稱他作菩薩,菩薩是正等正覺。無上是正等正覺最高的,沒有再超過它了,所以加個無上,這稱之為佛。所以佛、菩薩、羅漢這三個名詞,我們可以看作像現在學校學位的名稱一樣。現在學校的學位,有博士、碩士、學士三個學位,佛法裡面,佛、菩薩、阿羅漢,確實是學位的名稱。所以這個名詞裡面沒有什麼神秘,但是一般對於佛法沒有深入研究的人,往往誤會,都把佛菩薩、羅漢看作神明,這很糟糕,這是完全錯了。

  任何一個人得無上正等正覺,都稱為佛,如果得正等正覺都稱菩薩,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這些例子。像其他的外教的宗教領袖,《華嚴經》裡面,勝熱婆羅門,那是婆羅門教的領袖,遍行外道,這都不是佛教,是其他宗教的領袖。但是他們也得到正等正覺,我們佛門都稱他為菩薩。由此可知,佛法是平等的,佛法心量的確是廣大,沒有邊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絕不是說你是外道、你是魔鬼,佛教沒有這個說法,完全看你的行業。

  【大智度論八十五曰。】

  這是第八十五卷,《大智度論》一共有一百卷,八十五卷裡面有這麼一段話。

  【唯佛一人智慧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只有成佛才能稱之為無上正等正覺,所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只有一個人,這一個人就是佛。所有成佛的都稱為佛,這一個人是這個意思。一個人不是專指一個,裡頭還有很多,就是這一個階層,這個一,一人就是這一個階層,都稱之為佛。不像正等正覺,正等正覺裡面就多了。我們以圓教來講,從初信位到等覺一共有五十一個階級,都叫做正等正覺,都稱為菩薩。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它就多了。佛只有一個,只有一個階級,沒有兩個階級。正覺裡面也很多,我們從小乘裡面看到四果四向,就八個位次,再加上辟支佛,至少有九個位次,就是有九種人。菩薩有五十一種人,佛只有一個,這是『唯佛一人』。

  【龍樹大士曰,若人生彼國,終不墮三趣。】

  龍樹菩薩出現在佛滅度之後六百年,他出現在印度,是大乘佛法的祖師。大乘佛法是從他弘揚開的,他以前,修學大乘的人很少,大乘不普遍,小乘佛法普遍。大乘是他提倡、是他弘揚,是在他手上發揚光大的。在中國大乘八大宗都以他作祖師,所以他是八宗共祖。八宗共祖,實在講只有龍樹一人,其他的菩薩都沒有,唯有龍樹是大乘八大宗的祖師。

  他這個說得好。『若人生彼國』,「彼國」是指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會墮三惡道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哪有墮三惡道之理?這個意思是說,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之後,西方世界的這些菩薩常常到十方世界去應化、去度眾生,也到我們這個地方來,乘願再來。他再來,會不會墮三惡道?龍樹菩薩說不會,決定不墮三惡道。但是他能不能到惡道去?他可以到惡道去,隨時可以到惡道去,就像《地藏本願經》上所說的地獄。地獄只有兩種人可以到地獄去,第一種是造作地獄罪業的人,他墮落地獄去受罪。第二種是菩薩,到地獄裡面去救度一切眾生,他是願力去的,他地獄進出很自在。造作惡業的人墮進去之後不容易出來,必須業障消除他才能夠脫離地獄。所以,地獄只有兩種人。如果不是這兩種人,地獄在他面前,他也見不到。

  這樁事情使我們聯想到章太炎老居士,民國初年,在文學界裡很有名的,大家稱他作國學大師,章太炎。過去在台灣,朱鏡宙老居士是他的女婿,我認識朱老居士的時候,他已經七十歲,那個時候我才二十幾歲。他也很不錯,活到九十多歲才往生,好像是比李炳南老居士早兩年往生的,他大概是活到九十五歲。他曾經告訴我,他的老丈人曾經做過東岳大帝的判官,東岳大帝是大鬼王,他的地位僅次於閻羅王。閻羅王好比是國王、總統,東岳大帝好比是總督,他管五個省,所以這是個大鬼王。判官的地位是秘書長,地位很高,他做過東岳大帝的秘書長。他是活人,白天他有工作,也很忙碌,晚上他要到鬼道裡面去上班,於是鬼道裡面很多情形,很多的事情他也說給大家聽。朋友們聊天,昨天晚上辦什麼案子、辦什麼事情,說給大家聽。

  他是個讀書人,也是學佛人,所以講到地獄,他就感到地獄裡頭炮烙這個刑罰太殘酷。他曾經建議東岳大帝,能不能把這個刑罰廢除?太殘酷了。東岳大帝聽了他這個建議,也沒有答覆可否,就派了兩個小鬼帶他,他說你先去看看,你先到刑場裡面去看看。他就跟著兩個小鬼一道去,小鬼把他引到地獄,炮烙刑罰的地獄。到那個地方,小鬼就指給他,他看不見。於是乎他覺悟到佛經裡面所講的,地獄裡面所有一切景象是自己唯心所現的,別人見不到。他也不是菩薩,他也沒有造過這個業,所以他看不到。這才曉得,不是人為的,人為的可以廢除,地獄不是閻羅王設的,是造作地獄業因的人自己自心變化出來。就好像作夢一樣,夢境是誰給你設計的?是你自己變現出來的。才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才知道這是自受自作,自己變現的苦難境界,自己去受,與別人不相干。

  【善導大師曰,乃至成佛,不歷生死。】

  這都是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縱然是生到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這個地位最低了,一直到成佛,那要多少時間?我們根據《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裡面所說的,仔細去觀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就是帶業往生的這些眾生,下下品往生的眾生,甚至於包括邊地,因為它邊地只有五百年,時間並不很長,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應當是三劫到四劫,所以時間很短。在這個過程當中決定沒有生死,沒有生死就是一生成就,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是一生成就。

  我們現在念佛往生,有沒有生死?給諸位說,沒有生死。這一生當中就沒有生死,我們生死是世間人一種錯覺,確實沒有生死。因為你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自己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來接引,我跟他走了,哪有生死?這個臭皮囊就等於一件破衣服一樣,脫掉不要了、丟掉了,確實沒有生死。這一生的生死都沒有,所以古德常講這個法門叫當生成就的法門,非常的殊勝。如果不是往生,生死是決定要受的。

  【善導大師曰,諸佛欲顯常住不變之相,是故現黃金色。】

  這是佛經裡面常贊歎的金色身。那我們要問,佛身是不是黃金色的?要果然是黃金色的,我們覺得並不好看。一定要懂得它的意思,佛法裡面常說「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你要依照文字去解他的意思,過去現在未來諸佛都喊冤枉,你不懂得佛的意思。金色的意思是取不變,我們在金屬裡面,唯有黃金它的色不變,銀會變,會變色,其他這些金屬品它有氧化作用,時間久了,它會變色,唯獨金不變。所以金色就是取它色相之好,永遠不衰不變,取這個意思,絕對不是完全都是黃顏色的。我們佛門裡面造像用黃金色,表法的意思,要懂這個,是表法的意思,是取它的高貴、尊貴、不變,取這個意思。

  【日溪師曰。】

  『日』是日本。

  【此標中道實相色。】

  『標』也就是表示,金色是代表『中道』,代表『實相』,表這個意思,並不是真正黃色的。

  【會疏曰,是故願言,我國人民,純一金色,無有好惡,彼我平等,情絕違順。】

  這一段裡面是解釋,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我們在討論《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裡頭也曾經說過,法藏比丘當年考察十方諸佛剎土,他見到了諸佛世界裡面的眾生不平等。第一個不平等的就是身體,相貌不一樣,膚色不相同,形體不一樣。於是相貌好的、身體強壯的就高傲,生起傲慢的心;相貌差的、身體弱的就起自卑感,這就生煩惱了。煩惱從哪裡生的?從這兒生的。所以他建立的世界,他要使所有一切的大眾相貌都一樣,膚色、形體都一樣,那就不生煩惱,傲慢的念頭就起不來,自卑感也不會有,這就是他所取的。他這一願圓滿了,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的相貌、形體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佛身是智慧功德集聚之身,無量劫所修的功德,體相沒有絲毫的缺陷,所以生到那個地方人人相貌都圓滿,這一願實在不可思議。

  世間,以我們人道來說,每一個人的相貌是屬於滿業。滿業的業因是什麼?過去生中所修積的善惡業。修積的善業多、所修的善業大,這個人的相貌就是福相,我們世間人講的福相。如果所修不善的業多、不善的業大,他的相貌就不莊嚴。正是所謂「相隨心轉」,這個心就是善惡之心,心地慈悲,他相貌看起來就慈悲;心地險惡,相貌就顯得很凶很狠。所以相貌是自己修的。也有個說法,說世間人,四十歲以前,你的相貌一般常講先天性的。先天是什麼?是你投胎來的時候,你投胎,入胎的時候,大概你是依照父母的相貌變現出來。我們現在一般人講遺傳,其實不是遺傳,是他很喜歡父母的相貌。他喜歡父親的相貌,他就像父親,喜歡母親相貌,就像母親,是那個時候取相的。但是四十歲以後,入胎取相影響逐漸淡薄了,而是你這一生當中喜怒哀樂、善惡心所變化的。所以四十歲以後的相貌,是你這一生修得的,相貌會變,四十歲以前的,那是先天的,四十歲以後的相貌是後天的。你能夠積德修善,不但你的相貌會變好,體質也會變好,體質也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佛經裡面給我們講這許多道理,這許多事實真相,實在講有助於我們身心的健康。你要是參透了、懂得了,依照這個方法去做,我們這一生當中會得到很幸福、很美滿。這是世尊發這樣一個大願。

  『我國人民』,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純一金色,無有好惡』,他身相、色相是平等的,『彼我平等』。『情絕違順』,違是違背自己的意思,順是稱心如意,這種念頭你都生不起來,每個人的色相都是圓滿的。

  【智度論八十八謂佛現此大人相者,因隨此間閻浮提中天竺國人所說,則為現三十二相。】

  這是佛經裡頭常說,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是貴相,中國人相書裡面所講的標准,哪一種相是貴相,哪一種相是好相。中國人有這個說法,古時候印度人也非常相信這個說法。佛出現在北印度,北印度風俗裡面所講的好相,佛一出生他這個相統統具足。你們說有三十二種貴相,你仔細去觀察佛像,他三十二種相都有,不但有,非常顯著,這是隨順世間。

  現在人有現在人的標准,其他國家地區的人又有不同的標准,佛示現在哪個地方。我們看到非洲人,面孔畫一道白一道藍,身上刺了好多,他們認為那很美。由此可知,美的觀念,每個地方人不一樣,每個時代人審美觀念也不一樣。佛是出現在那個時代、那個地區,示現的三十二相。因此我們要明了,佛、菩薩甚至於阿羅漢都沒有相,有相就有執著了,你看《金剛經》上說的,「菩薩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佛菩薩沒有相,佛菩薩現的相是隨類現相,《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你們覺得哪種相好,他就現哪一種相,佛沒有一定的相,菩薩沒有一定的相。

  我們看中國古代,有些畫家畫觀世音菩薩變相圖,五百種不一樣的相,全是觀世音菩薩。你喜歡他現哪種相,他就現哪種相,這叫隨心應量。他為什麼能做得到?因為他沒有分別執著。我們這個相為什麼不能變?因為我們有執著,認定這個相是我,不是這個相就不是我,所以就不能變化。佛菩薩決定不會認定哪一種相是我,他沒有這個念頭,所以他們隨眾生心起變化。這是說明這個事實的真相。

  【法界次第下曰。】

  《法界次第》是一本書,上下兩卷。

  【如來應化之體,現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眾德圓極,使見者愛敬,知有勝德可崇,人天中尊,眾聖之王,故為現三十二相。】

  相無論好壞,它是屬於果報,果必有因,善因感善的果報,惡因感惡的果報。所以從一個人的相貌,能夠看到一個人心地的善惡,這是個普通的常識。當然這裡面非常復雜,要真正能夠辨別,確實我們一般人講,需要相當的智慧、需要學問,才能夠觀相而知人。因此,佛菩薩的相好,就是他德行圓滿的表現,他的善心、他的善行表現在體相上,表現在事相上。

  『使見者愛敬』,佛以這個方法來攝受眾生、來接引眾生。如果佛菩薩現的相很丑陋,他雖然講得再好,聽的人對他沒信心,掉頭就去了。而佛菩薩的色相那麼樣的圓滿,讓每個人見到都生歡喜心、都生愛敬之心,都願意去親近他,他用這個手段,現在講拉信徒,這是接引大眾的一種方法。所以,使見者愛敬,『知有勝德可崇』,知道佛、菩薩有殊勝的德行,殊勝的功德,值得大家崇敬。『人天中尊,眾聖之王』,即使天王,帝釋天王、大梵天王的相貌都比不上佛菩薩,所以這些天王對於佛都非常尊敬。這是為什麼要現三十二相,在原則上講,依舊是隨心應量。

  底下這一段引用的是三十二相,這是《三藏法數》裡面的。《三藏法數》這部書是古大德編輯的,專門解釋佛教的這些名詞術語,就像一部佛學大辭典一樣。稱它作「法數」,它是依據數目大小做順序來編輯的。這個書現在我們也印得很多,提供諸位同修們做參考。這一段是解釋三十二相,三十二相這裡面都說到了,但是它的業因沒有說,這個不如《金剛經講義》。江味農居士的《金剛經講義》裡面,不但三十二相條條他都落下來,而且每一相的業因他都說出來,這個相好,是什麼樣的業因修成的。譬如廣長舌相,佛的舌,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住,他的舌頭很薄,可以蓋住臉。這個相的業因是不妄語。所以佛在經上講,一個人三世不妄語,他的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尖,三世不妄語。佛的舌頭能把整個面孔蓋住,證明生生世世不打妄語。所以,每一個相都有業因。我們一般世間人舌頭舔不到鼻子,就說明常打妄語。

  這段很長,我想把它省略掉,諸位同學要知道這裡頭的業因,業因重要,可以參考《金剛經講義》,江味農居士說得很詳細。我們翻過一百零二面,看第三十四段。

  【望西師曰,依此願故,眾生生者,皆具諸相,不假修得。】

  這個好,世間三十二相是修得的。佛也為眾生示現,其實佛不需要示現,佛已經證得性德,性德裡頭就圓滿具足眾德,哪裡還要修?可是佛為了勉勵一切眾生,畢竟一切眾生沒有辦法快速成佛,沒有辦法超越三界。不能超越三界可以說非常可憐,經上常講可憐愍者,福很薄,生活很苦,這些苦難,都是造作一切不善業所招來的果報。所以佛表現給我們看、示現給我們看,都是勸導我們斷惡修善。這種示現就是成佛之後,就是你已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經上常講,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善因,百劫的時間修圓滿的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樣樣具足,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善行,才能感得這個果報。這個話我們現在很清楚,是佛菩薩表演的、示現的,在他來說不是真的。誰是真的?大梵天王是真的,佛在經上講,大梵天王、轉輪聖王,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他們是修得的,佛菩薩是表演的。這個我們要清楚。佛菩薩表演、示現都是做給我們看的,叫我們向他學習,叫我們效法他、模仿他,意思在這個地方,這個意思可以說純善。我們今天講改善我們體質,改善我們的生活,使我們得到幸福美滿,佛的言教、佛的表演,都是幫助我們達到這個目標。

  現在我們遇到這個法門就殊勝了,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得到的相好光明跟佛一樣,實在說,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古印度他們的標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那才是究竟圓滿。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各個都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真的。這些相『不假修得』,不是你修得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有。你怎麼得來的?性德。性德怎麼現前的?阿彌陀佛本願加持的。所以我們自己只要修一條,就是信願持名,你只把這一條修成功,那就是無量無邊功德同時圓滿,你得的相好跟佛一樣。這是西方極樂世界不可思議,這是難信之法。

  一個專修淨土的人,相貌會變,你還沒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相貌就會變。如果你要問我,要修多久才會變?若是真修,半年就會變,不長!三個月到半年,相貌變了。如果說三個月、半年沒有見面的朋友一看,你變了!真變了,你的相貌接近於佛菩薩。你的體質也會變,本來身體弱多病的,你也不需看醫生、也不要吃藥,你什麼毛病都沒有,體質會變,相貌會變。你要再問,它為什麼會變?相隨心轉,你這三個月之中、半年當中,你專想佛,你心裡除了想佛之外你什麼都不想,它怎麼會不變?我們今天念佛學了好多年,為什麼會相貌一天比一天差?不像佛菩薩。雖然念佛、念菩薩,雜念太多,你不是專念,我們念佛是雜念,因此相貌不但不像佛菩薩,愈來愈差。這不是佛在經上講的話不靈,是我們沒照做。一定要專、一定要精、一定要純,專念效果非常顯著。三個月的時間自己就有感觸,自己就曉得有變化,不一樣了。半年以後變化就非常明顯,自己也能感覺得出來。底下問:

  【問,具足此相,為華開後,將為前耶。】

  這個問得也很好。得到這種圓滿的相好光明,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花開見佛之後得到這個相,還是花沒有開就得到?我們也很想知道,他問得很好。

  【答,不待花開,是生得故。】

  這答得很明確,不需要等到花開,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這才叫真平等。花開後得到,那不稀奇,為什麼?花開之後,自己所證得的境界已經是法身大士,因為花開,花開是見報身佛,是生到實報莊嚴土。諸位要知道,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花沒有開,花開的時候是生實報莊嚴土。由此可知,花是表什麼?花表十法界,花沒有開,你沒有出十法界;出十法界,就證入一真法界。這是花開的意思。

  這些說法都是講的自分,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不論阿彌陀佛加持的這一分,不論加持,論自己修行的這一分,是從這面說的。如果論佛加持,平等,那就沒有四土,也沒有九品,平等法界。所以經上往往兩邊都說,我們要曉得哪一種說法是說哪一邊的。像此地說法,『眾生生者,皆具諸相,不假修得』,這是論加持的,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一到西方極樂世界,他的色相就跟佛完全一樣。

  再說花沒開,所見到的佛、所見到的菩薩,都是應化身,不是報身。雖然說不是報身,但是佛在經上又給我們說,西方世界佛的三身是一身,法身、報身、應化身是一,一即是三,三即是一,無二無別,這又不可思議。絕不像我們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是應化身,絕對不是報身。所以,這個世界是不可思議的世界,這個法門是不可思議的法門,修學這個法門的成就是不可思議的成就。我們這一生當中有幸遇到,這個緣非常稀有,應當要特別的珍重,應當在這一生當中要有成就。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六十八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68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零二面,第五行,從三十五段看起:

  【昙鸾大師曰,以不同故,高下以形,高下既形,是非以起,是非既起,長淪三有,是故興大悲心,起平等願。】

  這幾句話裡面的含義很深很廣。這是說法藏菩薩,也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沒有成佛以前,作菩薩,參觀、訪問諸佛剎土。見到諸佛剎土裡面種種不同,像六道不同、十法界不同,不同的事情太多了。因為不同,他就有比較,有比較就有高下,高下裡面包括的事情可多了,范圍非常之廣。既然有高下,必定就起是非,是非起了就造業,這一定的道理。高下是分別,是非是執著,妄想、分別、執著就造作罪業,造業就要受果報,於是六道輪回就這樣現前。三有就是六道輪回,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長淪三有』,淪是淪落在這個區域之中。這個字裡面的含義,實在講是很不容易脫離,就是墮落到六道,想超越六道就難了,那是真正之難。如果不能夠超越六道,佛在經上說得很多,我們自己冷靜想一想也能夠體會到,必定在三惡道的時候多,在三善道的時間少,這是六道的苦況。

  法藏菩薩見到了,生起大慈悲心,發平等的大願。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不但沒有六道,連十法界也沒有。為什麼沒有?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絕不可能有一個人生是非心,為什麼沒有是非心?因為它世界是平等的,裡面不會讓你見到高下,不會讓你見到有不同的狀況。所以那個世界叫平等法界,這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所沒有的。十方諸佛剎土,如果講到實報土,確實有超過極樂世界的,比極樂世界更好的有,但是它有四土,四土不平等。要找一個四土平等的剎土,盡虛空遍法界只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是四土平等的,三輩九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平等;不會說品位不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一樣,沒有這個事情的。

  也許諸位看到《觀無量壽經》上所說的,《觀經》講的九品不同,這樁事情,我們在講席當中說過很多次。佛說經,所謂以二谛說法,二谛是真谛跟俗谛,俗谛是隨凡夫見解來說,真谛是隨如來果地境界而講的,這是佛講經說法的原則。《觀經》上跟我們講九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果報不同,那是論自分。如果自己念佛往生,也就是說不論阿彌陀佛願力加持,那就不一樣,九品不相同;如果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那就都一樣。到底加不加持?一定要依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淨土的核心,四十八願就像國家的憲法一樣。一切經裡面所說的,那是地方上的法律規章,決定不能夠違背憲法,決定不能夠跟憲法抵觸,就類似這個情形一樣。所以,一定是要以四十八願為准。四十八願裡面並沒有講往生品位不一樣,到那個地方果報不相同,沒有,四十八願裡頭決定沒有這種字樣。從四十八願裡面看,一切都是平等的,連色身、相貌都平等,都沒有差別。智慧、神通、道力樣樣都平等、樣樣都無差別,這是四十八願說的。平等願不可思議。再看底下這一段。

  【甄解曰,小乘前五通,唯依四根本定得,漏盡通,依四禅未至中間及三無色。】

  這底下有個解釋,「無色者,指無色定,文中三字」,就是三無色,「或為四字之誤」。實在講,應該是四字,因為無色界天有四層,也就是說無色界定,無色定有四種,這個可能是錯了。「蓋八定者,乃色界之四禅與無色界之四無色定也」,這是佛經裡面常講的四禅八定。說四禅,是講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講八定,就是四禅之外,再加上無色界天的四定,四無色定,合起來稱為八定。所以八定跟四禅是一樁事情,就是四禅再擴充就成為八定;不是四禅以外還有個八定,不是的。

  這是講小乘人,小乘有六種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這五種叫『前五通』,加上漏盡,那就是六種神通。前五通,三果聖人都有,唯獨四果阿羅漢,才具足六通,也就是他證得『漏盡通』。漏就是煩惱的代名詞,漏盡就是見思煩惱斷盡,證四果阿羅漢,超越三界了。所以前面這個五通,『唯依四根本定得』,四根本定就是色界的四禅,它是依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而得來的。初禅,如果你要是得了初禅,你會有兩種神通,天眼跟天耳,這兩個是先得到的。因此,如果我們自己要勘驗一下,我有沒有得初禅?你從這裡就能得到證明。你天眼有沒有開?天眼開了,這裡有牆壁,那個房間裡有人,你能夠看得到那邊人在干什麼,決定沒有障礙。如果天眼開了,你自己就明了,最低限度你已經得到初禅,初禅有天眼通、天耳通。

  如果到二禅,你就有宿命通。宿命通就是知道過去,也能夠知道未來,自己過去、未來都曉得。也能夠得他心通,別人心裡面想什麼事情你知道,叫他心通,二果就有了。到三果聖人就有神足通,也叫做「身如意通」。這個能力就是變化,像《西游記》上講的孫悟空七十二變,三果聖人就能變化。他變化的能力超過孫悟空,孫悟空只有七十二變,三果聖人變化不止七十二種,所以超過。四果得漏盡通,漏盡通是從哪裡的?漏盡通是『四禅未至中間及』,應當是四才對,『四無色』,但是一定是三果更增勝。三果要證阿羅漢有兩種情形,一種叫頓超,從四禅天直接就出了三界,不必經過四空天,他就超越了,這個叫利根的;就是所謂「依四禅未至中間」,他超越了,這是利根的。另外一種叫鈍根,鈍根的,他還要經過無色界天,無色界四層天,所以「及四無色」,才能夠超越。這一句裡面,說出三果證得四果的兩種情形,我們曉得他這個能力是依定功發現的。

  由此可知,神通要不要修?不要修。佛告訴我們,這種通是本能,一切眾生本來具足,本來就有的。能力為什麼會失掉?失掉就是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也就是說,煩惱障、所知障把這個能力障礙住。你有禅定的功夫,這兩種障礙可以突破,能力就能夠恢復了,道理在此地。這是說小乘,再看底下一段,大乘。

  【大乘依一切禅悉能之。】

  大乘跟小乘不一樣,小乘是講四禅八定,大乘,一切禅定都能夠發通,發起這個神通。念佛法門是屬於大乘,念佛法門就是依一句佛號,但是要會念,所謂是信願持名。真信切願,老實念佛,他心是定的,這種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現前,這個能力也能夠恢復,隨著你念佛三昧功夫的淺深,能力會恢復。功夫淺的,我們常講功夫成片,大概到這個時候,有些事情確實他有預感,但不是很清楚,確實有預感什麼事情將要發生,他有預兆。如果功夫深一點的,念到事一心不亂,大概這個六種神通都發現,念到事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更不必說了,那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要緊的就是要知道老實念。

  由此可知,在整個佛法裡,無論是宗門教下,淨土宗也不例外,它的大原則、大綱領全是禅定。淨宗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念佛三昧都是禅定。所以總原則就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這個戒是指守法,你要依照佛講的理論與方法你去照做,這叫持戒。不是指的五戒十戒,那個范圍太窄小,那是平常用在生活當中,教給我們斷惡修善。

  【今此經所說,大異於彼說。】

  淨土《無量壽經》裡面所講的,實在跟大小乘都不一樣。因為大乘要得定,本能才能夠現前、才能恢復。《無量壽經》上講的,跟大小乘講的不一樣。

  【一切人天皆以佛願為所依。】

  這個不一樣。所以一個凡夫,甚至於業障很重的凡夫,念佛生到淨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一品煩惱也沒斷,什麼能力都沒有,可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的能力幾乎跟等覺菩薩一樣。不但小乘比不上,大乘菩薩也望塵莫及。他怎麼恢復的?怎麼會恢復得那麼快?他不是依定,依定要自己修,他是依阿彌陀佛本願。你看,小乘的發通是依四禅八定,大乘人發通是要依靠三昧,念佛人得通是依阿彌陀佛本願,這個不相同。

  【故雲,阿彌陀如來本願力為增上緣。】

  我們六通發現是這麼一回事情。

  【事贊雲,三明自然乘佛願,須臾合掌得神通,豈容同於有漏禅為所依耶。】

  《事贊》這個兩句話說得好。『三明』就是六通,「明」是通的能力達到顯著明了,稱之為三明。普通一般菩薩地,我們都稱為六通。到地上菩薩,一般大乘經上常講八地以上的菩薩,他們那六種神通就稱為三明,所謂三明六通,三明是八地以上的境界。自自然然乘佛的願力得到的,你看這多殊勝。『須臾合掌得神通』,「須臾合掌」是念佛,念佛乘佛願力。

  這一段解釋得好,把大小乘一切修行人本能發現的所依,給我們說出來,我們到底依靠什麼。所以,淨宗不同於『有漏禅所依』。

  【要集雲,不於四靜慮中,而修神通因,只是彼土任運生得之果報,不亦樂乎。】

  《要集》這句話也很有趣味。不像大小乘聖者,跟他們不一樣,大小乘聖者都是從四種禅定裡面得神通的,『而修神通因』。『四靜慮』就是四種禅定,前面講過四禅八定。他們修得很苦,縱然神通能力得到了,他的能力有限。我們不說別的,說四果阿羅漢,這是小乘位子最高的。他們通的能力,以天眼通為例,通常一個阿羅漢,他的天眼能見的范圍是一個小千世界,這個范圍不大。阿羅漢裡面天眼第一,諸位《彌陀經》上念過,阿[少/兔]樓馱,阿羅漢當中天眼第一。《楞嚴經》裡頭翻作阿那律陀,就是阿[少/兔]樓馱,它梵音是一樣的,翻的人不一樣,音稍微有一點差別。

  阿[少/兔]樓馱的天眼是修得的。當年他在世尊的會下,聽經的時候精神不能集中,常常打瞌睡,被釋迦牟尼佛教訓一頓。這個教訓很有效果,他也真正發憤,七天七夜沒有睡覺,把眼睛搞瞎了。所以世尊教他修一種定,「樂見光明定」,他是修這個定修成的。這個定修成之後,所以他叫半頭天眼,他不需要用眼睛,他整個頭都能夠見,能夠見到三千大千世界,能夠見到一個大千世界,這是阿羅漢裡面天眼第一。但是只能見一尊佛的剎土,另外一尊佛的剎土他就見不到了,這是說阿羅漢的通力有限。菩薩的能力比他強,大乘經上佛說過,有些菩薩能見三個大千世界、五個大千世界,乃至十個大千世界、一百個大千世界、一千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千尊佛的剎土。那個見量還是有限,虛空當中諸佛剎土無量無邊,你見到一千個、一百個,算不了什麼。

  但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你看得佛本願加持,經上告訴我們,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的能量已經達到盡虛空遍法界,可以說是跟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沒有兩樣,真平等!這不是假的。阿彌陀佛沒有說,生到我這個地方來做我的學生,你們的能力總比我差一等,沒有,四十八願裡頭沒有。完全跟他一樣,實在不可思議。所以『只是彼土任運生得之果報』,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有這麼大的神通,不需要另外去修。『不亦樂乎』,那個修修得很苦,時間很長,稍稍不小心都落在魔道裡面去,我們常講著魔。我相信在中國、在外國許多地區,在道場上我們常常看到有修學不如法,發生障礙的這些同修,常常見到,這都修行不如法。

  【甄解據大乘義章雲,一寬狹不同,如地持說。】

  這一段文很長,這是《大乘義章》裡面的,也是講神通的因。『寬狹不同』,《地持經》上講。

  【聲聞二千國土,為通境界,緣覺六千國土,為通境界。】

  『二千國土』,不是講的兩千個佛剎,不是這樣說的。要說二千個佛剎就是二千個三千大千世界,不是聲聞、緣覺有這麼大的能力,我們在大乘經上常常看到的。這個二千是小千、中千、大千,是不是這個意思也很難講,因為它並沒有講清楚。就是一個小千世界裡面,所包含的星球就太多了,它這個地方指的國土是不是指一個星球,都很難斷定。這是說他們神通的范圍廣狹不同,緣覺比聲聞高,要高出兩倍,他的能力高出兩倍。我們看「今經中則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為通境界,可見差異之甚」,百千佛剎,這個佛剎是大千世界,跟前面講的不一樣。

  【二多少不同,二乘一心一作,不能眾多。】

  我們在《地藏本願經》裡面看到,婆羅門女遇到一位阿羅漢,他是四果羅漢,向他請教,她的母親造作罪業,現在在什麼地方?阿羅漢要入定,入定之後他才能見到。出了定才告訴她,你的母親現在在哪裡。那就是『一心一作』,他要不入定,他不知道。他一次入定只能辦一樁事情,不能一次入定辦很多事情,那也不行。為某樁事情他入定,他能夠解決這樁事情,這就是一心一作,『不能眾多』。為什麼?阿羅漢的妄想、分別沒斷,執著沒有了,執著斷了,見思煩惱斷了,但是妄想分別沒斷。所以,法執未破,我執已經破了,法執沒破。

  【諸佛菩薩化現十方世界,一切色象,一時能現五趣之身。】

  這個不一樣。諸佛菩薩能夠同時現十方諸佛剎土,同時能夠現無量無邊的身,不像阿羅漢一心一作,這裡頭的能力差別太大了。

  【三大小不同,二乘化現大身,不能入小。】

  二乘人可以變化,前面講的像孫悟空七十二變,他能夠變大身。但是他變大身,大身不能入小。

  【化現小身,不能容大。】

  他要化現個小身,那個小身不能包容大的,也就是說他大小有障礙。

  【諸佛菩薩現大身滿三千界。】

  諸佛菩薩能現這麼大的身,現虛空身。

  【能以大身入一塵中。】

  這是事事無礙,大能夠入小,

  【化現小身如微塵。】

  他也能夠現小身,雖現小身:

  【能以小身容受一切。】

  大的境界入小身,那個小身能夠容納得下,大小無礙。

  【又佛菩薩於一切色物,大能入小,小能容大,二乘不能。】

  為什麼不能?剛才講了,他的分別心沒有斷掉,所以他這個能力不能夠現前。

  【四遲速不同,二乘欲至遠所,多時乃至,以其不同如意通故。】

  『如意通』就是神足通。譬如二乘人,二乘人的速度,三果就有神足通,三果比不上四果阿羅漢,四果阿羅漢比不上辟支佛。這講的是他們的速度不相同,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夠到達。

  【諸佛菩薩,一念能至十方世界,以其所得如意通故。】

  『諸佛菩薩』,這些菩薩們都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法身大士,他們的能力強。能夠在極短的時間,『一念』是很短的時間,就能夠到達『十方世界』。尤其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們,能力特別的殊勝。

  【五虛實不同,二乘所化現一切,相似而已,不得實用。】

  二乘人能變化,阿羅漢、辟支佛能變化,雖然能變化,但是不能得實用。他所化現的是相似的境界,像我們現在在電視、電影銀幕上所看到的,境界現前,但是你『不得實用』。他有能力把他方佛國土或者六道的情形能夠變現在你的眼前,叫你統統看到,他有這個能力,可是你沒有辦法能夠參與,這就是不得實用。

  【諸佛菩薩所化現,皆能實用。】

  諸佛菩薩能把過去世變現在你的眼前,你可以入到他們那個境界裡面去;也可以把未來的世界展現在你面前,你也能夠進入到未來世。這就是我們現在科學家所講的時空隧道,佛菩薩確實能夠做得到,人可以回到過去,也可以能夠進入到未來。這是講它有實用。

  【六所作不同,諸佛菩薩化無量人,各令有心,隨作一事,令人異辨,二乘不能。】

  諸佛菩薩有這種能力。『化無量人』,「化」是變化,我們一般講分身,小乘人也能夠分身,小乘人分身有限,大乘菩薩分身無量無邊。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每天到十方諸佛國土裡去拜佛、去聽法,怎麼去的?分身去的。他分的那個身就跟自己親身去的沒有兩樣,他真得到,真正有感受、有受用。阿羅漢也能夠分身,但是分身的量有限。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過,隋唐時代確實有阿羅漢在世間,他有能力分身,我們看到的是他分身應供。法師要回印度去了,這印度的高僧,在中國弘法不少年,這邊的人都很感激他,大家都供齋,請他吃飯,他都答應了。到第二天去應供,五百家供齋他都去了,所以每個人家都很高興,法師今天到我這兒來應我的供養。到第二天送行,十裡長亭送行的時候,每個人說,昨天法師很賞面到我家來,那個人說他到我家了。大家才曉得,這個法師有分身的能力,他能夠同時分五百身,同時應五百家的供養。這是我們在《高僧傳》上看到的。

  此地佛菩薩變的,能力就大了。譬如阿羅漢他分五百身,是同樣辦一樁事情,去應供。他這裡分無量身,能夠叫每一個身做種種不同的事,這是二乘人做不到的;不是辦同一樁事情,是做各種不同的事情。

  【七所現不同,諸佛菩薩但現一身,令人異見,但出一聲,令人異聞,安住一土,十方俱現,二乘不能。】

  這裡說了三樁事情,這三樁事情都是不可思議。佛菩薩現一個身,能夠叫一切眾生看到這個身不一樣。他這一個身,一個身沒有動,隨著眾生的心起變化,真是隨心應量。譬如中國大陸的普陀山,普陀山很多人都曉得有個潮音洞,觀世音菩薩常常在那個地方現相。許多人去看,看到觀音菩薩,看完之後,說出所現的相都不一樣。同時見的,不是有先後,大家同時看,看到沒有?看到了。他問他,他也看到,都看到了。結果到以後大家來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麼樣子?每個人講出不一樣。

  普陀我沒去過。一九八二年,香港聖一法師去過,那時候剛剛開放,他們有三個人一同去的,同時在那裡見到觀音菩薩。見到之後,大家向觀世音菩薩禮拜,拜了半個小時,相沒有了,都非常歡喜。以後大家來問,你見到的是什麼樣子?聖一法師說,他見到的是戴著毗盧遮那佛的帽子,毗盧帽,我們一般放焰口的時候戴的毗盧帽,身上是金色的,面孔完全是金色的。聖一法師見到是金色的,戴毗盧帽的。另外一位法師見到的是我們一般講的白衣大士,像畫裡面畫的白衣大士那個觀世音像相彷佛。第三位法師講,他看到的是個出家人,剃光頭,比丘相。你看三個人同時見的,結果說出來不一樣,三個人不一樣。同一個身,各人看到不一樣,這不可思議的境界。

  『但出一聲,令人異聞』,這就是所謂「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菩薩講經說法是一個聲音,聽眾每個人聽到的時候,都覺得佛講我的語言,都能夠聽得懂、都能夠聽得很清楚。

  第三,『安住一土,十方俱現』。這個特別是像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他有沒有離開極樂世界?沒有離開。他坐在阿彌陀佛講堂,聽阿彌陀佛講經,他坐在那裡沒動,也很專心的在聽講,十方世界他都化身去了;十方諸佛剎土,佛面前都有他,他都在座。他有這個能力,這是二乘人阿羅漢、辟支佛做不到的。

  我們讀這一段,可以說幫助我們了解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殊勝的能力統統現前。底下一段說:

  【八化根用不同,如涅盤說,諸佛菩薩,六根互用,二乘不能。】

  《涅盤經》這麼說的,《楞嚴經》上也這麼說的,六根可以互用。眼不但能見,眼也可以聽,耳不但能聽,耳也可以見、也可以嗅香、也可以嘗味。他眼耳鼻舌身六根可以互用,這是聲聞、緣覺沒有法子的,他們做不到。

  【九自在不同,如涅盤說,諸佛菩薩,凡所為作,身心自在,不相隨逐,其身現大,心亦不大,身現小,心亦不小,喜憂等一切皆爾(意謂身現喜,心亦不喜),二乘不能。】

  這一段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諸佛菩薩的心沒有動,就像《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心不礙無住,無住不礙生心,沒妨礙。『其身現大』,他能夠現大身,但是他心沒有起變化,心裡沒有想我現在很大,沒有這個意念,他心不動,身動了,現的統統動了。或者『身現小』,心也沒有小,心永遠是如如不動的。身現的喜歡的相,歡喜,或者是手舞足蹈,但是心沒動,心裡頭依舊是如如不動。大乘經上常講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就是這個境界,行住坐臥都在定中。我們凡夫看不到,凡夫看到佛菩薩跟普通人一樣,一樣生活、一樣活動、一樣的歡喜、一樣的苦惱,凡夫看到他是這樣,沒想到他的心裡清淨無為。他那個完全在演戲,表面上現的,是應付眾生的,眾生歡喜他也歡喜,眾生憂悲苦惱,他也現憂悲苦惱,現出這個相。眾生現的面孔喜,他心裡真喜,現的面孔憂,他心裡真憂慮,他心會動。佛菩薩現的相,外表跟眾生一樣,裡面完全不一樣,裡面如如不動。這一段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住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二乘不能』,二乘人沒有這個能力。

  【合贊雲,今則大乘不共之通,而更加本願力,豈混同凡小通。】

  這是講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無量壽經》經題上就冠上大乘的字樣,《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大乘不共』的神通能力,就是與其他的大小乘不相同,又加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的加持,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的神通能力,跟凡夫小乘神通能力決定不一樣。凡夫神通的能力來源有三種,這是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的三個來源。第一個來源是修得的,修裡面多半是修定,得神通。第二種是報得的。像現在大陸上發現有很多,他們現在叫特異功能,實在上講就是佛法裡講的天眼通,這是最多的,也有他心通的。他不是修來的,他是生下來就有的,這個我們講是報得的。第三種是藥物。有些藥物服用之後也能夠發通。人間得通有這三類。小乘,前面已經講過,他是從四禅八定裡面修得的。

  【甄解曰,事謝於往名為宿。】

  這是講宿命,六通裡面講的宿命通。

  【往法相續名為命,於此照知無壅,名宿命通。】

  這是解釋『宿命通』,「宿」是過去,也就是他有能力知道過去世的事情。知道自己過去世的事情,這個能力稱之為「宿命通」。

  【會疏雲,謂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眾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這是顯示宿命通能力大小不等。小的,只能知道自己,不能知道別人,而且只能知道自己二世、三世、五世,這個我們也常常聽說有,這不是假的。能力大的,不但能知道自己,也能知道別人,這是定功深的、能力大的,能知道別人過去生中的事情。知道別人,像阿羅漢一樣,他必須入定,從定中他才能知道,知道別人的。他要不入定,他不能知道別人的。

  一般經上說,阿羅漢的宿命通能知五百世,這是普通的阿羅漢,能夠知道五百世。而菩薩能夠知『百千萬世宿命』,過去生生世世他所作所為的這些事,他都知道,他有這個能力。而且能知道六道一切眾生過去生中所作所為之事,這是宿命通能力大者。

  【日澄憲師雲,不知宿命故,於善不進,於惡不恐,萬善懈怠,眾惡造作,只為不知宿業也。】

  『澄憲師』也是中國唐朝時代的人,日本一位出家人在中國留學的,這都是很有成就的。他有這麼一段話說,由於我們一般人沒有這個能力,不知道過去世,不知道自己,所以『於善不進』,就是不肯修善。『於惡不恐』,自己造作惡業不知道恐怖、不曉得害怕。自己眼前胡作妄為,對於善事懈怠,不肯認真努力去做,對於惡事他敢造,他敢造作惡事。『只為不知宿業』,都是不知道自己的因果報應。底下這一段話:

  【彼羅漢憶泥犁苦。】

  剛才說了,阿羅漢能知道五百世,他有宿命通,他知道五百世。這五百世當中必然墮過地獄,現在想到那時候在地獄裡頭受的這些苦難,還心有余悸。

  【流血汗。】

  這括弧裡說,「有阿羅漢憶及先世在地獄中種種慘痛,怖畏之極,流出血汗」,心有余悸,他怎麼敢再做惡事?所以,敢做一切惡事的,不曉得過去生中受的業報,不知道!

  【福增。】

  這是一個人的名字,「古德之名」,是古大德,不是福增加的意思,是一個人的名號。

  【見先身骨忽開悟。】

  這也是修定,得到禅定,在定中見到前世的屍骨,見到前世,則豁然開悟了。

  【又有人不知先生母,以為妻。】

  這就是講這一生當中的眷屬,他不曉得現在他的太太,從前是他的母親。

  【不知先世怨,養為子。】

  他有個小孩,他不曉得這個小孩是前世的冤家債主。

  【不知先身父,以為美食等。】

  現在吃肉,吃得很好吃,不曉得所吃的畜生,前世是他父親。這些事情佛經典裡面說得很多,說明六道輪回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皆迷宿命事。】

  對於過去生的事,迷了,完全不知道。

  【著今世樂,忽聞本緣,皆生厭心者也。】

  『著』是貪著世間五欲六塵之樂,完全不知道過去生中的因緣。佛菩薩為之開示,他們明白了、開悟了、接受了,對於六道輪回生厭離之心。六道裡面就是這麼亂,而亂的復雜程度實在是難以想像。你才曉得,世出世間聖人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是真的,因緣果報,如是如是而已。什麼人清楚?超越六道輪回,回頭再看看,就清楚了、就明白了。

  【靜照雲,若識宿命,則不自高。】

  這是靜照法師講的,如果明了,『識』是明了的意思,明了自己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業因果報,這是宿命,生生世世的業因果報,貢高我慢的心就沒有了。為什麼?曾經墮過地獄,曾經做過餓鬼,曾經變過畜生,有什麼了不起?哪一樣比人高?所以傲慢的習氣自然就沒有了。

  【憶念過去無功德,但依佛誓得生此國。】

  我們這一生當中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知道淨土法門,決定不是這一生的事情,這是過去無數功德的成就。正是《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確實是很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為什麼過去生中沒能往生?沒能往生只一念之差,差在哪裡?捨不得離開五欲六塵,正是佛在經上常講「愛不重不生娑婆」,你的貪愛沒有斷。不但世法不能貪,佛法也不能貪,為什麼?能不能出三界,是問你的貪愛之心有沒有斷,不是說貪愛的對象。你貪世法跟貪佛法是一樣的貪,沒用處。要斷貪心,不是叫你換貪的對象,這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要統統放下,心裡面不能有絲毫的沾染,也就是我們常講憂慮、牽掛,不可以有一毫一分。只要有一絲毫憂慮、牽掛,你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這是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念佛沒有能往生的原因。這一生當中我們又遇到這個緣,知道過去沒有往生的原因,要把這個因斷掉。『但依佛誓』,佛誓就是四十八願,我們依靠四十八願決定能往生,這一生當中,起心動念、待人接物念念與四十八願相應,那就『得生此國』。

  【澄憲雲,往生彼國者,先知宿命,深仰佛德。】

  這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第一樁事情,你會對於阿彌陀佛、對於本師釋迦牟尼佛、對於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傳法的這些菩薩祖師,你會真正生起感恩戴德之心,為什麼?無量劫來因因果果的事情統統知道了。『先知宿命』,這是澄憲師說的。實在講,見到阿彌陀佛,六通都恢復了。他說先知宿命,這只不過是特別顯示初往生的人那種感恩戴德之心。底下一段:

  【智度論五曰,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例如天人,則天道為自地,修羅、人、畜生、鬼、地獄五道為下地)中六道眾生諸物,若近若遠,若粗若細諸色,莫不能照。】

  這是講『天眼』,『自地』就是自己現證的位次,這是《大智度論》裡面佛說的。我們聽了這段話,就能夠聯想到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天眼洞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自地」是什麼?我們不敢說是阿彌陀佛,這樣說好像太過分了一點。我們自己只好說阿惟越致菩薩,這個可以說,經上講了,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大乘經上常說的,七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覺,是這個位次。以這個為自地的話,七地以下一直到阿鼻地獄,此界他方,他方是指盡虛空遍法界,都能見到。而且你的宿命通能力也幾乎跟佛一樣,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家親眷屬統統都見到。現在他們在哪一道,他們過的是什麼生活,統統見到、統統聽到,這個時候你才有能力去幫助他們。你要沒有能力見到他們,見到也不認識,你怎麼幫法?所以,統統有這個能力。這一段也顯示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殊勝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六十九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69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零五面,第五行,從四十六段看起:

  【會疏曰,能見六道眾生,死此生彼,苦樂等相,及見一切障內障外,世出世間,種種形色,無有障礙也。】

  這是說「通」的能力,從這段文來看,大致上是講的天眼通跟宿命通。能夠見到六道眾生,在這一道死,生到另外一道,他所受的苦樂種種境界,這些事實都能夠很清楚的看到,這是講通的能力。『及見一切障內障外』,我們現在曉得佛經上這一句所說的意思,正是現代科學家所發現的不同的時空,現在科學家講的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我們沒有辦法突破時空的障礙。像我們現在人道,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叫三度空間,四度空間是個什麼樣子,我們不曉得,五度、六度更不曉得。三度、兩度我們知道,這是「障內」的,透過三度之外的,還有無限度的時空,那是「障外」的。這個裡面世間跟出世間『種種形色』,由此可知,神通力量發現,就突破了一切障礙,這樣才把事實真相看清楚。今天科學家無論用什麼方法去探測其他太空星球,發現或者有沒有生物,都是障內的,因為他沒有辦法突破時空。

  這樁事情,如果對於佛法稍稍有一點涉獵的人都知道,我們這個世間是凡聖同居土,有菩薩住在我們這個地方,我們凡夫見不到。諸位看看《虛雲老和尚年譜》,這個書架上大概就有,虛老和尚朝五台山,文殊菩薩住在五台山,只有特別有緣分的人見到,沒有緣分的人見不到。在過去,法照禅師他老人家,曾經參與過五台山文殊菩薩的法會,離開之後,沿途還做記號,怕迷失路,希望下次再來。結果走了沒多遠回頭一看,那個道場沒有了,一片荒山。這就是說明,菩薩時空跟我們世間人時空不一樣,他是得菩薩神力的加持,在那個時刻突破,他能夠參與。

  《三昧水忏》裡面迦諾迦尊者的道場,那是阿羅漢的道場,悟達國師去治人面瘡,到他的道場把人面瘡治好。離開道場,回頭再看看那個莊嚴的道場,也沒有了,也是一片荒山。都證實不同的時空,這是講菩薩、羅漢。實在講,鬼、狐仙裡面,你們看《聊齋》,看《子不語》,還有《閱微草堂筆記》裡面所記載的,這些鬼神變幻出來的境界,有的時候人有緣也到那裡去了,也跟他們很歡樂,到第二天睡覺醒過來,是墳場裡面。昨天晚上那個歡樂、那個氣氛、那麼多人,那麼莊嚴的宮殿都沒有了。鬼神跟我們的時空也不相同。所以,你要不能突破時空,你怎麼能夠知道宇宙眾生的情況?這不可能的事情。在中國筆記小說裡面,記載這麼許多的故事,外國傳說也很多,中國人跟外國人沒商量過,可見得這些確實都是事實真相,必須有能力突破。

  佛教給我們,用什麼方法來突破?用禅定,這很有道理。首先你要了解,這種不同時空是怎麼形成的?大乘經上佛說得很明白,時空原來沒有障礙,所以稱之為一真法界,沒有障礙。一真法界變成了無量的法界,原因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執著是最糟糕的,執著那個圈子是最小的,你要能夠破執著,就破了一部分的時空。如果能把分別也斷掉,妄想分別斷掉,那就是無量的時空全部突破,恢復到一真法界。而一真法界裡看的芸芸眾生,還在那裡妄想分別執著,他們所現出來的那些境界,人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為什麼?他住的是無障礙法界,《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住的是無障礙的法界。所以諸位要曉得,障礙與無障礙就在妄想分別執著。佛的確是千經萬論、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離開一切妄想執著,時空就突破了,你才能夠見到真相。只要你有妄想分別存在,你就有障內障外。不但障外的事情你完全不知道,障內的事情你知道也很有限,這是實在的。再看底下這一段。

  【龍樹大士曰,二乘中小聲聞不作意,一千界為通境,若作意者,見二千國土,大聲聞不作意者二千,作意者三千,緣覺小者,不作意二千,作意三千,其大者,作意不作意,皆見三千大千世界事。】

  這裡面講的一千、二千、三千,有末後這一句就非常清楚了。這個一千、二千、三千是講的小世界。佛在《華嚴經》上跟我們說世界大概的情形,佛只能講大概,不能細說,為什麼?細說很復雜,而且不一定。所有一切法,諸位要記住,都不是定法。你要問為什麼法不一定?因為眾生妄想分別執著不一定,千變萬化,剎那剎那在變,哪有一定?能夠說出來的,只說出一個大概,就是他起伏變化有個幅度,我們常講大致不離譜,他有個動的范圍。就這個范圍上來說,我們就有個相當的概念,這是佛說一切法。

  大致上,這一個單位,稱一個單位世界,佛經上講的是以須彌山為中心,同一個日月所繞。我們今天天文學家發現的單位世界,我們講太陽系,但是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並非須彌山為中心。太陽繞什麼轉?那個中心大概就是佛經上講的須彌山。所以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注解後面有一篇文章,他附在裡面,他提出他的看法。現代科學證明了,我們太陽是繞著銀河系轉的,銀河系的中心,在天文上稱之為「黃極」。像我們地球,地球自轉有個軸心,這兩極,南極北極,有個軸心。銀河也有個軸心,銀河軸心稱之為黃極,我們中國歷法裡面叫黃道吉日,黃道就是黃極的赤道,不是我們地球上的。可是八大行星的運轉都在黃道,都在這個軌道,八大行星,這是很早時候就發現了。因此,黃老居士提出的看法,他認為佛經上講的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而不是一個太陽系,是一個銀河系才對。

  以一個銀河系作一個單位世界,佛經上說了,一千個這樣的單位世界組成的才叫小千世界;佛經上講的小千世界,就是一千個銀河系。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集合一千個小千世界,這叫一個中千世界。此地講的『一千界為通境』,就是一個小千世界。『二千國土』就是兩個小千世界,因為一個小千世界裡面就有一千個世界。聲聞、緣覺他的通力大到極限,也不能超過三千大千世界,這就是講的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大千世界稱為三千,是因為它有小千、中千、大千,是這樣組成的。所以三千大千世界,諸位要曉得是一個大千世界,不是三千個大千世界,是一個。這是一尊佛的教化區,這個范圍非常廣大。在宇宙當中,像這樣的大千世界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諸佛菩薩見無量世界事。】

  我們要問,為什麼二乘聖者他們的能力不能夠越過三千大千世界?再給諸位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六道輪回。這些聖者執著斷了,我執破了,但是分別妄想未斷,所以他的能力超不了大千世界,沒有辦法超過。必須把妄想分別也斷掉,他才能跟諸佛菩薩一樣『見無量世界事』,就是無量大千世界的這些事他才能見到。龍樹菩薩這段話講得很好。再看底下這一段,四十八段。

  【宋譯第五願曰,一切皆得清淨天眼,能見百千俱胝那由他世界,粗細色相。】

  宋譯是指《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最後的一種,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經》,這是宋譯的經題。夏老會集就是采取宋譯的經題,完全采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只是把經字省掉了。後面這段是漢譯的經題,他是把兩個經題合在一起,漢譯的經題是《清淨平等覺經》。他把這兩個題連起來,真是也都是現成的,這個題也是選得太好了,題也是會集的。在願文裡面,宋譯的好像是三十六願。它這個願文裡頭是『一切皆得清淨天眼』,「一切」就是所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乃至於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者,這個一切都包括在其中,到西方極樂世界都得「清淨天眼」。

  『能見百千俱胝』,「俱胝」是「百萬」,這個數字是百千俱胝。下面這個單位是億,『那由他』翻成中國意思是「億」。他通的能力有這麼大。『粗細色相』,這麼多的諸佛剎土,此地所講的世界是大千世界,不是前面講的小千世界,是大千世界。這是說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

  所以,這些經實在是殊勝無比,稀有難逢,我們要是沒有接觸到,哪裡曉得這麼多事情。知道這樣殊勝、這樣稀有的彌陀淨土,我們為什麼不求生?不求生的,那真叫大傻瓜。李老師在注解裡面,講那些不求生淨土的人叫「非愚即狂」,不是愚癡人,就是狂妄人;換句話說,他不正常。一個正常的人,哪有不希求西方淨土的道理?李老師說這個話過不過分?實在說得不過分。我們要問問,我們現在有沒有求生淨土?嘴裡各個都說我求生淨土,心裡面跟淨土所講的完全相違背。怎麼相違背?今天有人贊歎你、稱贊你,你喜不喜歡?今天有人欺侮你、欺騙你,甚至於傷害你,你有沒有瞋恚?如果你還有喜怒哀樂,你就是假的,你不是真的求生淨土。真求生淨土的人,世間五欲六塵、七情五欲統統放下,這是真正求淨土的人。往生西方淨土,諸位同修要知道,不是佛號念得多,不是《無量壽經》念得多,《無量壽經》一天念一百部也不能往生。阿彌陀佛佛號一天念十萬聲、二十萬聲也不能往生,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怎樣才能往生?心淨則土淨,那邊是淨土。

  大小兩本,大本是《無量壽經》,小本是《阿彌陀經》,教給我們修學的方法,都教我們信願持名,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難道念錯了?佛說得沒錯,我們自己搞錯了,我們自己以為念這一句佛號就能往生,搞錯了。錯在哪裡?我們只有持名,沒有信願。他不曉得這三個東西是一而三,三而一,不能把它分成三段。我執持名號,我發願求生,你的願不是真的,你對這個世界還捨不得離開,可見得你那個願是假願,不是真願。這諸位要知道。我信,信也是假信,不是真信。果然真信切願,對這個世界一切人事物決定不會掛在心上。剛才我跟他們同修們說,弘法利生的事情也不掛在心上。諸位要曉得,弘法利生是福報邊事,與往生淨土毫不相干,這也是修的人天福報。必須要做到像《金剛經》上講的無住生心才行。弘法利生的事情可以做,做了怎麼樣?若無其事,他心清淨,心裡干淨。作而無作,無作而作,行;無作就是無住,作就是生心,無住跟生心是一樁事情,這才叫清淨心、這才叫做修淨土。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那就行了。你在念裡面有分別、有執著,這不行!如果在這個世間還有所貪戀、還有所好惡,那就完了。那所修的就是六道輪回裡面的福報,這一生決定不能了生死出三界。這事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不要錯用了心。

  佛法教給我們是高度的智慧,我們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要高度的智慧。所謂高度的智慧,就是清淨心,就是一切都可以應付,心裡頭若無其事,干干淨淨,絲毫不染,這與淨土就相應。

  【望西曰,或土眾生,以不見於諸苦果,故不恐苦因,亦以不見諸樂果,故不修樂因,法藏愍念此等眾生,選擇此願攝眾生也。】

  『或』是或者,『土』是國土,就是或者有些國土裡面的眾生,因為他沒有看到苦果。這一句所說的,就如同佛經上講我們娑婆世界的欲界天、色界天,天人享受天福,沒有看到受苦的人。經上講欲界天,講忉利天,忉利天層次不高,只有在臨命終時七天才現五衰相。他的壽命那麼長,苦的相現出來的時候,不過七天而已。所以一般天人把苦果疏忽掉、遺忘掉了。因此,他對於苦的因也疏忽了、也不著重了。若在人間,經上講二十種難,「富貴學道難」。富貴人天天享福、天天享受,他樣樣都不缺乏,他覺得人生很快樂,也把苦因疏忽掉了。苦因是什麼?貪瞋癡慢,這是苦因。你跟他講西方極樂世界好,經上念了,不錯,畢竟他沒有見到,因此雖然念佛,也不肯認真,為什麼?樂的果沒有親自見到。

  佛祖教我們讀誦大乘,我們也有不少人依教奉行,天天在讀誦大乘,可是讀誦有口無心,不能領會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這也不是偶然的,必須念到心地清淨才能體會,一分清淨心體會一分,十分清淨心就體會十分。如果心地不清淨,一天念一百遍也不能體會;換句話說,真實的受用你得不到。你如果真能體會到,向往之心、戀慕之心,他真生起來,對於這個世界他真放下。蓮池、蕅益大師跟我們講欣厭,對這個世界厭離,我們世間人講厭世,真生厭離之心,厭離娑婆,向往極樂,這個心生起來。娑婆世界裡面一切人事物與我都不相干,它善也好、惡也好,與我統統不相干,我們在這個環境裡面生活才能得清淨心。

  而學佛人最大的忌諱是造口業,口業太容易造了,天天張家長、李家短,批評人家的是非得失,叫造口業。你每天批評,就顯示你的心不清淨,你心有高下,心有嚴重的污染,你對於佛法修學毫不得力。真正修行功夫得力,心地清淨,他口業就清淨了,他身業也清淨。身口是表現在外面,意清淨,意是心。《無量壽經》講的三大綱領很重要,「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我們修清淨心,外在能影響內在,內外雙修,「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一句佛號念的功夫才叫得力。把所有一切是非長短全念掉了,這叫做念佛。因為一切是非、善惡那都是迷、都是惑,迷惑,我們用這一句佛號把迷惑念掉,破迷開悟。悟就是覺心,覺心是清淨心,覺心裡面沒有染污。自己必須要入這個境界,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空過,這一生遇到淨宗的機會就真的抓到了。要在這一生超生,超越六道輪回,不再干傻事。

  假如你的心不清淨,今天我們非常熱誠的在修學佛法,也在很認真的斷惡修善,煩惱、習氣、妄想、執著沒斷,你所修積這些叫大福德。大福德到哪裡去受果報?來生來世一定有大福報,如果你五戒十善能夠達到這個標准,你來生得人身,得人身必定是人間的帝王,現在民主時代的總統。跟著你同修的這些人,將來都變成你的院長、部長,都變成你的大臣。因為你貪瞋癡慢習氣沒斷,你在這一生當中結的冤家對頭也不少,將來人家那些人也有大福德,他也建立國家,好了,你們兩個國家就要發生戰爭,像一次世界大戰、二次世界大戰。你殺害那麼多的眾生,你的福報享盡,第三世墮阿鼻地獄,那個要出來就難了。唯有學佛的人頭腦清楚,才會把這個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世間是什麼?世間的真相,就是善惡業因果報循環相續的現象,就這麼回事。所以世尊在《金剛般若》上教誡,「菩薩不受福德」,這個有道理。決定不接受福德,決定沒有一念要享受福德的念頭,都不能有,你才能保持清淨心。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生實相就是保持高度的智慧,你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都保持著高度的智慧。高度智慧就是清淨心,才能與淨土相應。

  所以法藏比丘,這是講他在因地裡面,看到許多剎土裡面有一類眾生這個現象,所以『選擇此願攝眾生也』。這是說明他為什麼要發這個願?可見他發這個願是有根源的,願不是憑空發的。

  【會疏曰,肉眼昧劣,不見一紙之外,但緣目前,思從於此,不見地獄重苦,勤修無勇,不見淨土勝樂,欣求念淡。】

  《會疏》這一段也講得很好,都是講我們現在修行人的狀況,愚昧無知的狀況。我們肉眼凡心,心量窄小,眼光淺短,隔一張紙就看不見了。我們的思想、見解就受了這個局限,不能夠超越。『不見地獄重苦』,所以我們修行不能夠勇猛精進,功夫常常懈怠、懶散,沒有見到苦。等到地獄相現前的時候,後悔來不及,那個時候太遲了。『不見淨土勝樂』,勝是殊勝,無比殊勝的樂報你沒見到,所以對於淨土求願往生的心很淡薄,這個意念很淡薄。我們冷靜去觀察就很清楚,不要看別人,看自己。修行人最好不管別人的事,管別人的事,煩惱就現前,管自己。六祖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界的事情與我不相干,我要管他干什麼?管自己。看看自己還有沒有這些障礙?還有沒有這些毛病?這些障礙就是障礙我們不能生淨土。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我們曾經多次遇到這個法門而沒有成功,那些因素我們都要了解,障礙我們清淨心的。我們還見不見世間過?還要不要干涉世間過?如果還見到,還要干涉,那就壞了,那就是自己的過失。

  這些事情,實在講不必是學佛人,學佛人是世間第一等智慧的人,世間的讀書人都懂得一個道理,所謂「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句話重要的意思,不是叫你看別人,那個人講是非,他大概是個是非人,不是的,是講自己。我自己要是常常講是非,反省一下,我就是個是非人。六祖大師講的話也是叫你照顧自己,時時刻刻照顧自己的清淨心,時時刻刻防止清淨心被污染,這叫守道,修道、守道。我們對於世緣這個意念,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意念,冷靜做個比較,哪一個強?口裡說強沒用處,「我要求生西方,愈早去愈好」,話說得很好聽,這邊一樣也放不下。由此可知,心與口是相違背的,它不相應,這是我們念佛人的大病。念佛人,在過去李炳老講的,一萬個念佛人能夠往生的也不過就是三、五個,原因在哪裡?都在此地,世緣沒有放下,往生的念頭很淡薄。

  我們翻過來看一百零六面。

  【澄憲曰,嗚呼悲哉,不見地獄餓鬼之苦果,不見父母師長之受報,厭離心緩,報謝思怠。】

  這是很沉痛的感歎之辭。『嗚呼悲哉』是沉痛的感歎。凡夫『不見地獄餓鬼之苦果』,這是三惡道的苦報。在美國電視裡面,常常有個節目,「動物奇觀」,希望我們學佛的同修這個節目可以多看看,你可以看到畜生道的悲哀。你看動物的互相殘殺,所以六道裡面稱之為血途。畜生死,沒有不流血的,互相殘殺。你看這個,再看佛經,容易生警惕之心。畜生道一部分苦我們見到了,餓鬼道、地獄道比這個更苦,我們沒見到。

  『不見父母師長之受報』,我們的父母過逝了,他到哪一道去?他受的是什麼果報?如果沒有學佛,在世的時候造作罪業,像《地藏本願經》裡面婆羅門女、光目女她們的父母,在世的時候不信佛,殺生、吃肉、毀謗三寶,造作這些重業,他在哪裡受報?師長之恩與父母是相同的。我們現在學佛了,沒有學佛之前,有世間法的師長,學佛之後,我們有教授佛法的師長,他們果報在哪裡?教我們佛法的老師,他是我們的榜樣,他今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受的是樂報。不知道求生淨土的,依舊在六道輪回。這些事實真相,因為我們見不到,所以對於六道厭離的心遲緩。

  『報謝思怠』,思是念頭,報恩的念頭,「報」是對父母,「謝」是對師長,謝都是報恩的意思,報父母之恩、報師長之恩這個念頭懈怠了。為什麼厭離心緩、報恩思怠?就是你沒有見到苦樂的真相,你沒見到,所以勇猛精進提不起來。再看底下這一段。

  【渧記雲,如會疏等言。】

  這一句是指古德對《無量壽經》的注解,綜合古人所說的。

  【願興約滅惡生善,厭苦欣淨,若爾,則非真土所得之益而已。】

  『真土』是講極樂。

  【今正約真土所得者,或有淨土,其土聖眾,雖有天眼,或見二千世界,或見三千世界,不能普見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國,或有淨土,其土菩薩,但雖得天眼,而不能圓具五眼,是以殊興此願而已。】

  我們先看這一段。這段是綜合古德所說的,古德所說的我們雖然看得不多,前面也曾經看到幾條,都能夠與這一段意思會通。『願興』,興是興起,就是我們一般講的發願。發願,『約滅惡生善,厭苦欣淨』,這個意思就是講,發願就滅惡生善來說,就厭苦欣淨來說。「厭苦」是娑婆世界苦,娑婆世界六道輪回裡面有三苦。欲界裡面的眾生,苦苦、壞苦、行苦統統具足,都得要受。無量無邊之苦,歸納起來不外這三大類,這三苦。色界天,苦苦沒有了,它有壞苦、有行苦。因為色界天人五欲斷掉了,財、色、名、食、睡,我們常講七情五欲,他斷了,他有禅定的功夫,所謂是禅悅為食,禅定功夫這些煩惱不起現行。我們淨宗裡面講伏煩惱,它並不是斷,它伏住了,確實五欲的念頭、七情的念頭,七情是喜怒哀樂愛惡欲,這些念頭他不會起來了,不會起作用,因此苦苦沒有了。苦苦就是通常講的八苦,他沒有這個。他有壞苦,他有行苦。到無色界天人,四空天,無色界天人連身體都不要,因為他沒有身體、沒有色身,當然他也不需要住這些宮殿、房屋,他不需要,因此他壞苦沒有了。但是他有行苦。所以佛給我們講三界統苦,愈往上面去苦愈輕,愈往下面苦愈重,最輕的是四空天人,最重的是三惡道。真正知道苦你才有厭離的念頭,不再干這個事情,要放下、要捨棄。「淨」是講西方淨土,對於西方淨土有充分的理解,有真正的認識,知道這個地方超越一切諸佛剎土。而且彌陀跟我們有緣,我們想去是真能去得了,為什麼不去?「欣」是歡喜,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強烈的願望能夠生起來。這是說兩個世界做一個簡單的比較,我們應當要這樣做法。

  下面說『若爾』,假如是以這個為前提,『則非真土所得之益而已』,「真土」是極樂世界,若爾,那就不是極樂世界所得的利益。為什麼?綜合前面諸位大師所說,『今正約真土所得者,或有淨土,其土聖眾,雖有天眼,或見二千世界,或見三千世界,不能普見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國』。這前面我們讀過,這是指十方諸佛剎土裡面大小聖者。『或有淨土,其土菩薩,但雖得天眼,而不能圓具五眼,是以殊興此願而已。』這是法藏比丘在因地裡面,因為看到十方世界這些修行人,二乘聖者、諸菩薩眾,雖得通,他通的能力有限。像小乘的聖者,他通的能力不能超越一個大千世界。所以阿彌陀佛才發這個大願,才興起這個大願,那大願就是底下講的,我們再看下去,底下是願文。

  【故願成就文曰,肉眼清徹,靡不分了,天眼通達,無量無限。】

  阿彌陀佛發這麼個大願。他的願都兌現了,若有一願不兌現,他發願不成佛。他現在成佛已經十劫,每一願都兌現。這是說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殊勝,果報太殊勝。

  【等謂得一天眼則圓得五眼。】

  他方世界菩薩,得天眼不能圓具五眼,西方極樂世界往生的人,得天眼就圓具五眼,那怎麼能相比?「本經第三十品中,彼佛剎中,一切菩薩,修行五眼,是其證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是圓具五眼,也都修行五眼。

  【是以能見塵數佛國。】

  『塵』是比喻微塵數,數不清的,無量無邊。

  【明照眾生,死此生彼。】

  這裡面的一切眾生,從這一道死,那一道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所有一切的狀況都看得清楚。

  【濟生利物,常作佛事。】

  菩薩看到這個事情,明了這些事實狀況,大悲心自然就生起,應化到世間,普度一切有緣的眾生,他普度『常作佛事』。佛事是什麼?總而言之,喚醒眾生的迷惑之事,都叫做佛事。佛是覺悟的意思,眾生迷惑顛倒,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些事都叫佛事。所以,佛事的范圍非常之廣、非常之深。

  【是此願之勝益也。】

  『益』是利益,『勝』是最殊勝的利益。

  我們讀這些文字,要緊的是要細心去體會,認真的去反省,不能夠含糊籠統看過,那個樣子就得不到利益了。底下一段。

  【會疏曰,天耳通者,能聞一切障內障外,苦樂憂喜,語言音聲,無壅也。】

  『壅』是阻塞,「無壅」就是通暢無阻。你要是得天耳通,西方世界的人天耳徹聽,那個境界也是微塵數佛剎一切眾生苦樂憂喜的音聲你統統聽得見,所以才生起大慈悲心。第五十五段。

  【魏譯曰,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我們先看這一段。這是阿彌陀佛的願文,就是四十八願的願文。魏譯是康僧铠翻的本子,康僧铠翻的是四十八願。『國中天人』,就是講西方極樂世界往生的這些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阿惟越致菩薩,哪有天人?天人之說,世尊在經上明白的為我們開示,這裡面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沒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的身分。像我們念佛發願往生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叫我們天人,我們從人道去往生的,有從天道去往生的人。到那邊,那邊都是菩薩,身分就改變了。你是在沒有改變身分以前,這個意思,這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是不論佛力加持,是論你自己現在斷惑頭數的說法。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作了阿惟越致菩薩。實際上,我們見思煩惱一品也沒斷,等於他方世界的天人,這是第二個意思。

  所以這都要清楚,不能夠忽略的。怎麼個說法,他都有說法的道理在裡面,而且其中決定沒有沖突,的確是圓融的。這是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最下、能力最差的人,他也得天耳,而且天耳的能力跟諸佛與大菩薩幾乎無二無別。後面是彌陀發的願,『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悉就是全部,全部的意思,就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都包括在其中。

  【唐譯曰,國中有情,不獲天耳。】

  『有情』跟人天的意思差不多。有情,情就是煩惱,煩惱沒斷的,叫做有情。

  【乃至不聞億那由他百千逾繕那外名說法者,不取正覺。】

  這兩願是一個意思。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們的天耳能夠聽到十方一切諸佛說法,他們的天眼能夠見到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所以,他可以不必離他的座位,十方諸佛說法他都見到、都聽到。他還要到諸佛剎土那裡去拜佛、去供養,那是表他的恭敬心,親自到那個地方去供養諸佛。所以,上能聞諸佛說法,下能聽到一切眾生苦樂的音聲,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圓滿。這一點非常重要,希望我們從這個地方深深的去體會,細心的去思考,我們當前應當怎麼樣修學?

  當前,自己一定要知道我是凡夫,我不是菩薩再來的,我沒有能力了生死出三界,我沒有把握往生。在這個時候,什麼最重要?往生淨土第一重要。弘法利生可以擺到第二、第三,你才是個聰明人,才真正覺悟了。因為生到淨土,你的能力恢復了,你可以到盡虛空遍法界弘法利生。如果這一生當中,我現在把弘法利生擺在第一,最重要,往生擺在其次,你一口氣不來,還要搞六道輪回。這一輪回,這一生所修行的就忘得干干淨淨,你豈不是大錯特錯!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明白人,怎麼肯做這個傻事情?所以曉得我們今天是求生淨土是第一,換句話說,我們修清淨心是第一,其余的這些工作我們附帶做的。雖附帶做,我們也很認真、也很負責,我們隨緣而不攀緣,就是有機會在現前,我們認真努力來做。雖做,記住,《金剛經》上說過的,要若無其事,如果損害我們清淨心,寧可不做。古大德教我們的,唐朝龐居士就說過「好事不如無事」。他是個大富長者,把家裡所有的財產集中船上,沉到江底下。人家說,你那麼多的錢,做點慈善事業幫助別人不好嗎?他撂了一句話,好事不如無事,你們想想這個味道。

  所以,人家找到我們了,我們是要替他做事;他要不找,我謝謝他,我才不去拉信徒,才不去向人化緣。向人化緣,那叫找事做,那叫無事生事,那個錯了。人家供養送來了,我們應當替他做。所以多就多做,少就少做,沒,最好了,沒就不做。事實真相要看清楚,清淨心是第一。真的是世界危脆,人命無常,求生淨土是我們這一生當中最大的一樁事情。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七十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70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零七面,第五行,從五十七段看起:

  【澄憲曰,此通至要,地獄眾苦之聲,餓鬼饑餓之聲,聞之鎮,增大悲之心。】

  我們先看這一段。『此通』是指天耳通,天耳通很重要。因為有天耳通,地獄、餓鬼、畜生之苦你才能夠聽察。『聞之鎮』,底下括弧說,「鎮」可能是個錯字,可能是「震」,震動,或者是「俱」,恐懼的意思,這個字可能是個錯字。這是一種常識,凡是古書裡面發現有錯字,決定不能隨便把它改正。如果說你看了這個字覺得有問題,你改一下,別人看到,也把它改一下,這個書傳到後來就亂七八糟了,就不能看了。所以發現有錯字,把它注在旁邊,這個字可能是什麼字的錯誤。古人對於典籍流傳給後世的確是盡心盡力,他負責盡職,把原本,就是本來面目傳下去。即使錯誤,也不更動、也不更改,這是個負責任的做法。所以這是懷疑,因為聞之鎮,這個鎮在此地講不通,可能是什麼字,加以注解。

  『增大悲之心』,增是增長,他聽了之後,心裡有所感動,生起悲憫之心。

  【干闼緊那之樂,神仙誦經之音,聞之常樂寂靜之洞。】

  這一段都是說的天耳通。前面是講,能聞三惡道的痛苦的狀況,痛苦的音聲。這個地方也能夠聽到干闼婆、緊那羅,這是八部鬼神裡面的兩種,是帝釋天的樂神,就是樂隊,演奏音樂的。「所彈琉璃之琴」,他們所彈的琴,「其音普聞此三千大千世界」,他們奏出的樂聲,三千大千世界有天耳通的人都能夠聽得見。而『神仙誦經之音』也都能夠聽得見,所以你有天耳就方便了。你聽了,『常樂寂靜之洞』,你就非常喜歡。因為帝釋天的樂隊所奏的樂音,我們稱之為梵音,就是清淨音,聽了之後確實能夠幫助你心地清淨。而不像世間這些音樂,聽了之後增長煩惱,效果完全不相同。

  禮與樂,是中國自古以來教化眾生的兩大手段。禮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社會秩序,人人守禮,就是守秩序,使社會能夠達到和諧。而樂是調心的,人有喜怒哀樂,心裡面煩躁不平的時候,聽了音樂,他的心就能平和下來。音樂所演奏的詞章的大意,《論語》裡面所講的,孔老夫子當年在世,將當時這些樂章收集起來加以整理、選擇,刪詩書,訂禮樂,他的標准只有三個字,「思無邪」;換句話說,樂章的演奏叫聽到的人絕對不會有邪思,能令人心地清淨,得正知正見。你看現在的音樂,實在講,佛門的音樂也失掉了、也失傳了。樂不是我們普通人照著譜,就可以能夠演奏的,何況佛門的樂章連譜也沒有,這實在是一個很大的遺憾。所以「聖人作之,賢人說之」,制作是聖人,聖賢人,才能夠收到這樣的效果。

  這個地方講,天神、神仙他們奏樂、唱歌、誦經,你有天耳通的人,你聽了之後,心地自然就寂靜。『洞』是洞府,神仙的住處,佛法裡面講的蘭若,阿蘭若,他們所住的地方非常幽靜,你會向往。

  【況諸佛說法,聞悉受持,菩薩對談,聽並渴仰哉。】

  這是講天耳最殊勝的,有天耳通,能聽『諸佛說法』,能聽菩薩在談話,彼此在討論,你都能聽到,自然對佛法生起仰慕之心。這是說明天耳通重要。他為什麼不說天眼通重要,要說天耳?這裡頭也有道理。《楞嚴經》上,文殊菩薩為我們娑婆世界眾生揀選圓通,他就選的耳根。文殊菩薩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娑婆世界眾生,六根比較起來,耳根最利,耳根最聰明。看,他未必能看得懂,聽容易聽懂。所以此地就說「此通至要」,耳根圓通非常重要,天耳通。底下一段:

  【澄憲雲,世俗猶以知他心為要,況出世利物乎。】

  這一句是注的「他心通」。世俗之人都在揣摩人心,他每天想些什麼?他念些什麼?因為對於一個人的思想、見解能夠明了,相處就容易,目的在此地。如果是一個領袖人物,統治就帶來很多方便,何況諸佛菩薩。佛菩薩要教化眾生,教化眾生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契機。所以佛經稱為「契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就是不違背真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一切眾生他們的想法、看法,菩薩知道,菩薩有他心通,因此說法就契機,所說的正是你心裡面所想的,真正能替他解決問題。沒有他心通那怎麼行?凡夫說法沒有這個能力,天耳、他心都沒有。那說法怎麼辦?也有個原則,叫觀機,這是大家要是想學著講經說法,不能不知道的。我們是凡夫,沒有他心通,哪個地方請我們去講經,我們在沒有去之前,先要去打聽打聽那邊,在什麼場合講?地點很重要,是佛教的道場,還是一般的場合?在什麼時候講?春夏秋冬,這是四季,或者是早晨講、或者是下午講、或者是晚上講。為什麼要了解?一個人的情緒不一樣,早晨、下午、晚上情緒不相同,這是觀機。第三個就要打聽,聽眾是哪些人?這些聽眾是老聽經的,還是初學佛的?都要搞清楚,然後你斟酌情形,我應該怎麼個講法。即使講經,我要曉得這個經應當是深講還是淺講,長講還是短講,提供你做參考,這叫觀機。

  講的時候要注意大眾的表情,講經要是看經本,不顧大眾,聽眾走光了你都不曉得。所以講經一定要看著大眾的表情,看表情就是看他能領悟多少,他有沒有聽懂?他聽懂,是個歡喜的表情;聽不懂,他就呆在那個地方,神情就不一樣。聽得懂很好,聽不懂,馬上就淺講,或者換一種方式來講,換比喻、公案、因緣來輔助。所以講台上要靈活運用,不是死的。沒通的人沒有法子,不能不這麼羅嗦。有通的人,沒有這個羅嗦,聽眾心裡想什麼他都知道,那就方便多了。所以這是說明,天耳、他心的確非常重要。

  【會疏曰,是故願言,我國聖眾,不藉修持,自知他心,應其意樂,接化無方也。】

  《會疏》注解裡面,所以說阿彌陀佛也是參訪、考察十方世界這些眾生的狀況。因此,他老人家發了個大願,因為十方世界的眾生得通很不容易。前面我們曾經說過,這個世間人得通,多半是修得的。可是修相當不容易,不是隨便修學都能夠得的,修行人當中,真正修行如法得通的人也並不多。所以阿彌陀佛就發願,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不需要修持,彌陀本願加持你,你神通就具足,六種神通都具足,而且神通的作用非常廣大。有這種能力,你就可以能到十方世界,幫助諸佛教化眾生。『應其意樂』,「其」是雙關語,一個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他歡喜;一個是他教化一切眾生,能令一切眾生聞法歡喜。『接化無方』,接是接引,化是教化。

  【魏譯曰,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這是康本,康僧铠譯本的四十八願的願文。這裡很清楚,若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得見他心智』,就是如果他不能得到他心通,「他心智」就是他心通的意思,六通之一。『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這個數字就太大了,我們今天所謂是天文數字。可見得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我們今天在此地起心動念他們統統都曉得。不要以為我們心裡起個念頭別人不知道,凡夫不知道,地球上的人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是各個都知道,你能騙得了誰?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都知道,何況阿彌陀佛,何況觀音勢至!所以,《無量壽經》願文跟經文,我以前講經說過,你要是真正覺察到的話,你念了會寒毛直豎。我們不但一點壞事不能做,壞念頭都不能起,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都知道,一點都瞞不過。甚至於自己起了個惡念,自己不曉得,佛菩薩都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無量無邊,經上講了,沒有人能夠算得清楚的,不像我們這個世界人少,才四十幾億。無量無邊的這些菩薩各個都曉得,起個惡念、做壞事,你說多難為情,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歡迎你去,你也覺得不好意思去。這是讀經一定要警惕到的。

  過去有這些惡念,那是沒有學佛之前,沒有接觸到、沒聞正法,情有可原。學佛之後還是動這些惡念,還可以原諒你,為什麼?你雖然讀經、聽經,意思沒聽懂,所以還可以原諒。真的明了、真的懂了,再要起惡念,那就不好意思了。即使人家原諒我們,自己也會感覺得很難為情。心要清淨,心淨則國土淨,這才是彌陀弟子。我們看末後這一段。

  【甄解曰,二乘但知凡夫小聖粗心,不能知細。】

  這個『心』就是念頭,這是講阿羅漢、辟支佛,他們對於六道凡夫,上至色界天人,下至地獄道的眾生,這些眾生起心動念他們都知道,他這個他心通的能力。但是他只知道粗的念頭,微細的念頭他不知道,阿羅漢不知道。對於大乘經論如果稍微熟悉一點,這樁事情不難體會,因為微細念頭真的是難知。最微細的念頭是阿賴耶的三細相,無明業相、轉相、境界相,這是唯識經論裡面講的阿賴耶的三細相,在此地就是極其微細的念頭。佛告訴我們,什麼人能夠見到?要圓教八地以上才能見到,見到就轉,所以八地以上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由此可知,這不是簡單事情。七地菩薩尚且沒有見到,聲聞、緣覺怎麼會見到?由此可知,此地說的粗心、細念,這個裡面的層次差別很大。粗,粗到什麼程度;細,細到什麼程度,這裡面有很大的差距。

  【諸佛菩薩所知微細,乃至佛心,亦能知之,安養菩薩,亦復如是。】

  這很了不得。『諸佛菩薩所知微細』,此地這個菩薩不是普通菩薩,就是《彌陀經》上所講的「諸上善人」。諸上善人是指誰?是指等覺菩薩,因為等覺菩薩才是上善,沒有比他更上的。十地,法雲地的菩薩還有上,等覺在他上,所以上善是指等覺菩薩。等覺菩薩,九法界眾生極其微細的念頭他都知道,這是講他心通達到了究竟圓滿的境界。『乃至佛心』他也能知之,等覺菩薩也能知道佛心。

  下面說了,『安養菩薩』,安養是西方極樂世界,安養菩薩是指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到實報品莊嚴土上上品,統統都是安養菩薩,安養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菩薩都有這個能力。由此可知,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這些人,他們他心通的能力都跟等覺菩薩一樣,不要修就得來了,這個方便。你不在西方極樂世界,要想達到這個境界,那談何容易!證得圓初住位,然後還要修三大阿僧祇劫,你才能得到,才能入這個境界。由此可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占了大便宜。我們再翻過來,

  【會疏雲,此有三,一運身行,謂乘空行,猶如飛鳥。二勝解通,謂極遠方,作意思維,便能速至。三意勢通,謂極遠方,舉心緣時,身即能到。】

  這一段文是解釋「神足通」。神足通的范圍很廣,就是我們講的變化,能夠隨意變化。像小說裡面講的,《西游記》講的孫悟空七十二變,七十二變就是屬於神足通。七十二變的神足通是非常的小,大的神足通是無量無邊,不是七十二,七十二太渺小了,無量無邊,隨著心念就能起變化。

  說之為神足,這是舉他能力裡面的一種,就是能夠在很遠的距離,他很短的時間可以到達,所以稱之為神足。這裡頭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運身行,謂乘空行,猶如飛鳥』。有神足通的人能夠飛行,也能很自在,他有這個能力。

  第二種『勝解通』。底下說『極遠方』,這是很長的距離,為什麼叫勝解?他不必這個身去飛行,他用思惟、想像,他想到哪裡他的身體就到了。譬如我們這是在地球上,距離並不很長,我們在此地要想到台灣去,我們思惟,想台灣,想的時候身體就到台灣了。這個事情可不可能?很有可能。諸位在筆記小說裡面看到,這些神仙甚至於許多講狐仙,狐狸狐仙都有這個能力。狐仙墮在很深的井裡面,井口一點點大,甚至於只有一根針孔那麼大的一個小洞,它就用思惟的方法、用觀想的方法,就出去了、就離開了。這也是屬於神足通的一種。

  第三種,『意勢通』,意勢是心念,『謂極遠方,舉心緣時,身即能到』,他只念頭一動,他身體也到了。因此,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菩薩,才能夠在極短的時間供養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他有這個能力。神足通裡面還有一個,分身,他能夠分無量無邊身,十方國土他同時到達,同時供養,不耽誤時間。所以供佛回來,回到西方極樂世界,時間都很短。他所要辦的事都辦圓滿了,上供佛聞法,下化度眾生,他都做得很圓滿,他有這個能力。我們看底下這一段。

  【大論雲。】

  《大智度論》裡面所講得比較詳細,因為這個論文長。

  【如意通有三種。】

  神足通也叫『如意通』,他能夠隨心所欲變化無窮,他有這個能力。

  【一能到,二轉變,三聖如意。】

  所以稱之為如意通。在小乘,三果聖人就有了,我們在一般經上讀到的,初果他有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沒有。證到第二果,有他心通、有宿命通,別人心裡面起心動念他知道。宿命是知道過去未來,他有這個能力,還不能夠飛行變化,到三果才有。三果就有神足通,如意通,但是他的煩惱沒斷盡,所以他沒有漏盡通。必須證到四果阿羅漢,見思煩惱斷盡,得漏盡通,則六種神通就具足了。底下解釋:

  【能到有四種,一者,身能飛行,如鳥無礙。】

  就是他可以在空中飛行自在。

  【二者,移遠令近,不往而到。】

  很遠地方的境界,他有能力把它移到自己這邊來,不需要去,他已經進入這個境界。很像我們現在電視一樣,我們打開電視頻道,很遠的地方的景觀移到我們眼前來,他有這個能力。

  【三者,此處沒彼處出。】

  在這個地方,這個人忽然不見了,遠處他出現了。這一條實在上,就是現在科學家所說的能與質的轉變,他有這個能力。我們身體是物質,他可以把物質變成能量,你這個身就沒有了。想到那個地方,再把能量又恢復成物質,身體又出現了,就是這種方式。我們現在科學家知道這是很可能的,理論上講可能,但是究竟怎麼個方法來做還做不到。所以這就是現在講的質與能的轉變。

  【四者,一念能至。】

  就是前面講的「意勢通」,他的念頭,一念他就能到達。這是說的『能到』,能到四種。下面講『轉變』。

  【轉變者,大能作小,小能作大】

  譬如身,他可以現大身,他也可以把大身變成小身,能大能小。

  【一能作多,多能作一。】

  這就是講分身,他能夠分許多身,也能將許多身回歸到一身。

  【種種諸物,皆能轉變。】

  不但他能夠變幻他的形狀、變化他的相貌,他也能變成植物、礦物,他都能變。他也可以變一棵樹、也可以變一朵花、也可以變一塊石頭,他什麼都能變。

  【外道輩轉變,極久不過七日。】

  這是說外道,外道有能變的,他們的能力有限,最長不過七天,七天他就受不了,他就要回到他本來的樣子。

  【諸佛及弟子,轉變自在,無有久近。】

  真是隨心所欲,變化時間長短不受限制,不像一般外道有這個能力的人,他轉變的時間有限。

  這些現象,現在在中國大陸稱之為特異功能,我們學佛的人稱他作神通。現在這個社會,佛門裡面、佛門以外的外道,似乎有這種能力的人很多、很普遍。而這種能力確實很能夠誘惑人。你說你講經說法,你要費多少時間去修學,要用多少功夫去預備,在講台上苦口婆心,人家還未必相信,還要遭受人批評。神通一示現,人家馬上就相信,似乎這種方法接引眾生很方便。

  我在早年,初出家不久,我有個同參,也是非常好的朋友,明演法師。他就給我說,你學教學得好辛苦,你度眾生人家未必相信,我去學神通,我一示現神通,他就不能不相信。於是乎他就跟屈映光上師去學密,他非常勤奮,也非常好學,跟屈上師三年,他就得了有一點通。大概是天眼、天耳,三年不難,三年他就能得到。他告訴我,當然他不會騙人,這個人是很誠實的人,決定不會妄語。他說他見鬼,大概下午五點鐘以後,街上就有鬼出現,不過不多,稀稀落落的。到晚上九點、十點的時候,滿街都是的。因為下午五、六點是鬼裡頭的早晨,清晨,出來的人很少,九、十點鐘是熱鬧了,滿街都是的,人鬼雜居。他來告訴我,我就跟他講,我說你這個說法還是不太容易讓人相信。他說為什麼?我說只有你見到,我沒見到,你見到鬼滿街走,別人沒見到。你說那個地方有鬼,人家說你胡說八道,他沒見到。你不能夠叫別人也見到,你沒有這個能力,你自己可以見到,你沒有能力叫別人見到。

  以後,他學了幾年,我覺得他人不大對勁,常常跟鬼神打交道、往來沒有好事。他的面孔浮腫,看那樣子,但是不是胖,是浮腫,臉上顏色發青。我曾經將這個事情到台中去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說不要去管他,各有因緣。以後沒有多久他就過世了。所以跟這些鬼神常常往來不是好事,這是為什麼佛不准菩薩、羅漢用神通來接引眾生。我們在佛經上看到,初果須陀洹就有天眼、天耳通,三果以上的就有神足通,就能夠變化自在。為什麼不准用?諸位在大乘經論上常看到的,佛限制得很嚴。原因就是,如果佛菩薩用神通接引大眾,妖魔鬼怪都有神通,這樣就變成混淆,到底哪個是真的佛法,哪個是假的佛法,你沒有能力辨別。所以諸佛菩薩不用神通,講經說法,妖魔鬼怪不會講經說法,他講不出個道理出來,這一點他們學不到。他要學到,他就成佛了,他不是邪人,他是正人。所以,佛用正法教化眾生,不用這些奇奇怪怪的神通這種方式,這是佛嚴禁示現神通意義之所在。末後講:

  【聖如意者。】

  這是第三種。

  【六塵中不可愛不淨物,能觀令淨。】

  這個就如意了,如意裡面范圍很深很廣,舉一個例子,就是說他有能力轉變。極不干淨的東西,極不可愛的東西,他用觀想的方法能把它轉變,轉變成干淨,轉變成可愛。

  【可愛淨物,能觀令不淨,是聖如意法,唯佛獨有。】

  佛能把娑婆五濁惡世變成清淨國土,佛有能力。佛有能力變,為什麼不變現出來給我們享受?佛在經上講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說明眾生妄想分別執著力量很大,因為你這個力量,佛也沒有辦法轉變。佛變現的境界自己受用,這一切煩惱、習氣障重的眾生,得不到佛的受用。這是一般大乘經上所說的。可是西方極樂世界不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變現的淨土,所有一切往生的人皆得受用。那又是為什麼?是不是阿彌陀佛威神道力高出諸佛一等?不是的,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清楚。

  西方極樂世界特殊,跟其他世界完全不同。要用現在我們熟悉的辭匯來講,就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頭都有些老舊的原居民,他們的習氣很深重,佛沒有辦法幫他改。西方極樂世界是個新興的國土,裡頭一個原居民都沒有,所有的人都是外面移來的。移民來的時候,他老人家的條件寫得很嚴格,你心不清淨統統不准進來。所以他是這麼個條件限制的。十方國土裡頭都有心不清淨的這些眾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個心不清淨的眾生都沒有。我們雖然念佛,念得再多、念得再好,心不清淨,還是去不了。由此可知,你煩惱不斷沒有關系,必須真正做到心地清淨,一個惡念都沒有,清淨純善之人,西方極樂世界歡迎你去。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可以接納的,這個說法合情、合法、合理,講得通的。他那個世界成立不長,才十劫。我們再看下面一段。

  【那由他數也。】

  『那由他』是數字單位的名稱,是古印度的名稱。

  【古說不一。】

  這個數量究竟是多少?我們仔細去讀這些經論,說法並不完全相同,不是一個講法。

  【其小者,如玄應音義謂,那由他,當中國十萬。】

  我們中國的十萬,古印度稱為那由他,一個那由他是十萬,這是一個說法,經典上都有依據的。

  【其較大者,則謂那由他,隋言數千萬。】

  這是隋朝時候翻譯的,隋代稱中國為隋,隋唐時代翻的經書最多,這個數字是數千萬。由此可知,從十萬、百萬、千萬、數千萬,數量差別很大。但是最少的也是十萬,可以說它總是十萬以上,這樣的數字稱為那由他。

  【唯識述記七曰,言分別者,有漏三界心心所法,以妄分別為自體故。】

  《唯識述記》就是《成唯識論》的注解,窺基大師所做的。『七』是第七卷,跟我們解釋『分別』。『有漏三界』,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有漏就是煩惱沒有斷,這個煩惱是指見思煩惱;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講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思想,就是見思煩惱。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就是六道。六道眾生他們的『心心所法』,要用現代的話來講,他們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與看法都是錯誤的。因為他是『以妄分別為自體故』,他是以妄想分別執著為自體,哪裡會正確?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沒有錯誤,真正正確,這個人就稱他作阿羅漢。所以阿羅漢才得到正覺,正覺就是他的看法、想法沒錯誤了。由此可知,阿羅漢以下都不正確。初果到三果雖不正確,但是他依佛的經教,他能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完全依照佛陀的教誡;雖然沒有自己親證境界,但是他的觀念也錯不到哪裡,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因此經論的作用有兩種,一種是在修學過程當中,就是我們現在,我們要依靠它來修正自己的觀念,也就是對一切人事物的看法、想法,要依經典為標准。我們的想法、看法跟經講的相應,這是正知正見;如果我們的想法、看法跟經典講的相違背,一定要知道我們想錯了、我們看錯了,經上講的決定是正確的,一定要依經上講的來修正自己的觀念,這叫修行。第二個用處,是自己真正得清淨心了,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現前,這時候觀看大千世界,觀看無量諸佛剎土,這是你親證的。你所見到的,你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你所見到的、所聽到的,跟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是不是相同?如果相同,證明你所見所聞的是正確的,沒有錯誤。如果在境界當中,你所見所聞跟經上講的不一樣,那你所見聞的境界不是真正的境界,是屬於魔境,《楞嚴經》上講的五十種陰魔,魔境界也很殊勝,但是跟經上講的不一樣。

  譬如早幾年流通有個小冊子,說有個人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過了回來,寫了一本小冊子,寫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我有一年在香港講經,暢懷法師拿這個小冊子來給我看,問我靠得住靠不住?我就問他,我說你說呢?他說不太可靠。我就告訴他,那是胡造謠言。為什麼不可靠?你拿來跟《無量壽經》、跟四十八願來比,一看完全相違背,跟經上講的不一樣。這屬於魔境,這不是佛境界,不曉得他是在夢中見的,還是在定中見的,不是真正的佛境界。還是有意造謠生事欺騙眾生,圖名聞利養,那我們都不知道,總而言之,一定要以經論為標准。我們在《高僧傳》裡面讀到,遠公大師,東晉廬山慧遠大師往生的時候,跟大家講,他曾經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所見到的狀況跟經上講的完全相應,那就是真的。在臨終的時候又見到,他告訴大家,他說我往生的緣成熟了。

  這是說明為什麼六道眾生的觀念是錯誤的,就是因為他用的是什麼心?他是妄想分別執著,是以這個為心。我們再看底下六十六條。

  【資持記曰,寂靜即涅盤理也。】

  『涅盤』是梵語,這個名詞的意思很深很不好懂,當然也很難講。在四谛裡面翻作滅,苦集滅道,滅就是涅盤。所以,涅盤有滅的意思。滅什麼?滅煩惱、滅妄想。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滅了,就叫做涅盤。所以涅盤有『寂靜』的意思,妄想分別執著滅了以後那個境界就是寂靜的境界,所以清淨寂滅,古印度稱之作涅盤。

  涅盤也翻作圓寂的意思,這後面有,我們等到念到後頭再說。我們再看下面這段。

  【往生要集上曰。】

  這是上下兩卷,上卷說:

  【一切諸法,本來寂靜,非有非無。】

  這句話真的是道道地地把一切法的真相說出來了。此地講的『一切諸法』,包含世間法跟出世間法,也可以說包含十法界與一真法界,它的真相是『本來寂靜』,清淨寂滅。不但本來寂靜,而且是『非有非無』,非有非無很難懂,「寂靜」是從理上講的,「非有非無」是從相上講的。我們在不久之前,也用了很長的時間講過一部《金剛經》。大家要把這一部《金剛經》多少能夠領略、體會幾分,對於非有非無多少會有一點概念。這個事實若能入進去幾分,我們得的受用就很不可思議,世間人所講的幸福美滿,你真可以得到。但是你要不知道事實真相,幸福美滿只是個好名詞而已,有名無實。世間人常講真善美,真善美是有名無實。如果你能夠契入寂靜,能夠看出一切諸法非有非無,真善美你真的得到了,那個不是假的,是真可以得到。這也不必多說了,我們再看底下一段。

  【華嚴經曰,觀寂靜法,離諸癡暗。】

  『癡暗』就是愚癡,就是佛經上常講的無明,諸煩惱中,這是最難斷的。『離』就是斷的意思,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都好斷,唯獨無明難斷。無明要用什麼方法?『觀寂靜法』,觀寂靜法就是我們常講的入定,寂靜是定。他用觀這個字,好!觀是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寂靜是定,觀寂靜法是真實大乘菩薩的禅定法。禅定是定慧均等,這叫做禅。觀是慧,寂靜是定,定裡頭有慧,慧裡面有定,定慧等持,定慧均等就破無明了。所以宗門(禅宗裡面)教下,說到修行用功,從原則、綱領上講都稱為作觀,或著叫修觀,或者叫觀照,他都用個觀。我們會不會用?不會用,為什麼不會用?因為我們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我們今天六根對外面的境界,起心動念都落到思惟,我們研究研究、我們多想想、思考思考,這不是觀。觀的意思不用這個。

  禅宗裡面講「離心意識參」,叫參禅,參是觀的意思。由此可知,觀裡頭不能有心意識。心意識是什麼?這也很難講。我們簡單從它作用上來說。識是分別,作用是分別,意的作用是執著,心的作用是集起,唯識裡面講「集起名心」,叫做心。離心意識,不分別、不執著了,這就是觀;如果有分別、有執著,就叫做妄想,就不是作觀。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如果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就叫「觀寂靜法」。內而身心,外而世界,都是寂靜法,你才看到「一切諸法,本來寂靜,非有非無」,身心世界無不如是,這就能破無明煩惱。

  【仁王經合疏上曰。】

  《合疏》是注解的名稱,上卷說:

  【牟尼者,名也,此雲寂默,三業俱寂默也。】

  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名號,實際就是他在這個階段這個地區教化眾生的宗旨。以這個宗旨做為他的名號,讓我們見到這個名號、聽到這個名號,就想到佛教給我們的是什麼。這是諸位必須要曉得,一切諸佛菩薩乃至於羅漢都沒有名號的,若有名號就不平等,若有名號就有分別執著。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沒有名號,那個世界才是平等世界,平等法界,有名號就不平等。名號從哪裡來的?名號是隨眾生心而建立的;換句話說,隨著眾生的需要,建立這個假名。我們現在這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眾生在目前是什麼樣的狀況?最嚴重的一個問題是心不清淨,所以佛的教學裡頭提出這個重點,『牟尼』,牟尼是寂靜的意思。一切眾生對待別人不慈悲,自心不清淨,待人不慈悲,什麼的修行法門都不能成就,所以世尊就用這個名號,「釋迦牟尼」。釋迦是仁慈的意思,能仁,教給我們對人要仁慈,牟尼是『寂默』,對自己要寂靜,對自己心要清淨,對別人的心要慈悲,這就是釋迦牟尼的意思。

  在現前這一個時段、這一個地區,不管什麼人要到這裡來作佛,他的名號都要叫釋迦牟尼,我們眾生的病根在此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區跟時間跟我們此地不一樣,任何人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都要叫做阿彌陀佛,不能叫釋迦牟尼。為什麼?那個地方人心都清淨,用不著再叫牟尼,每個人心都慈悲,也用不著釋迦。釋迦牟尼拿到西方極樂世界大家都不要,沒用,他們都做得很圓滿了。所以到那裡成佛都叫阿彌陀。阿彌陀佛如果現在到這裡來作佛,也叫釋迦牟尼,才能度得了這邊的眾生。由此可知,諸佛菩薩的名號是隨眾生心而建立的,不是他自己有名號。而且這些名號都是假名建立,我們都不要執著,你要分別執著就錯了。有不少人學佛,這個佛是先成佛,那個佛是後佛,這個佛是大佛,那個佛是小佛,這樣的人一輩子都不能成就,心一點都不清淨,亂七八糟。這就是不解如來所說義,佛的意思一定要懂得。

  此地是身口意寂靜故稱牟尼,前面是『三業』,三業是身口意,身口意都清淨。這裡面最重要的是意業,心清淨,身、口當然清淨。第七十段。

  【理趣釋曰。】

  這是《理趣波羅蜜經》,『釋』是注解,裡面說:

  【牟尼者,寂靜義,身口意寂靜,故稱牟尼。】

  這一段跟《仁王經疏》裡頭的意思完全相同。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