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僧法師:不清淨的行為,正是一種生死輪回的根本


 2019/8/20    熱度:1185    下載DOC文檔    

  《佛說梵網經講錄》

   ◎慧僧法一九八O年講於

  萬佛聖城法界大學養秋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第三.YIN戒

  “若佛子。自YIN。教人YIN。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YIN。YIN因。YIN緣。YIN法。YIN業。乃至畜生女。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YIN。而菩薩應生孝順心。救度一切眾生。淨法與人。而反更起一切人YIN。不擇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親行YIN。無慈悲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比丘戒以YIN戒為第一條波羅夷,是因為比丘以出三界為目的,而YIN欲是輪回的根本。《楞嚴經》雲:“YIN心不除,塵不可出。”是斯意也。菩薩戒既以慈悲為本,故以殺戒為第一重戒。YIN欲雖不及殺、盜業重,但是以出世修道來說,YIN業的障道因緣,比前殺盜二業尤甚。

  YIN者,污穢交媾,是一個鄙陋堪恥的事情,名非梵行,不是一個清淨、潔白之行,亦名為不淨行,也叫做不淨行,就是不清淨之行,不清淨的行為,正是一種生死輪回的根本。《楞嚴經》雲:“一切眾生皆以YIN欲而生性命。”要是YIN欲一斷,就可以了生脫死了,所以這是生死不絕的根本。

  “自YIN”:自作污行。

  “教人YIN”:勸他人作染污行,例如媒嫁等事,益使對方為愛網所纏縛,不得出離。自無迷染,但結輕垢,非重罪,是此戒兼制,不同殺盜之一概結重。或有一種別異煩惱,教人於自身行YIN,此則結重。

  “YIN因”,就是染污之心。

  “YIN緣”,就是瞻視、隨逐等事。

  “YIN法”,就是以身、手足諸根等摩觸、稱歎等事。

  “YIN業”,凡二根交接,入如胡麻許即成YIN罪,不論精之出與未出,乃至與畜生女等行YIN,皆舉劣結過。

  “非道”者,善生經雲:“若於非時、非處、非女、處女、他婦,若屬自身,是名邪YIN。”以上所舉出六種非儀,皆不順世間道理,故名非道。

  “非時”者,或在日中,或每月六齋日(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或每年三齋月(正月、五月、九月);或八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或自妻娠妊產後等,均謂非時。

  “非處”者,除小便道,或於大便道,及口中。

  “非女”者,或是男子(同性戀),或黃門(男根生殖器割去,古之宮人或太監);或二根(一身具男女二根者)。

  “處女”者,未曾嫁人,又非己所攝受。

  “他婦”者,屬他人所攝受,如他人妻或他所媒訂女。

  “自身”者,令他人於自身或大便道,或口中,作不淨行。以上均屬“非道”之性行為。

  “淨法與人”者,菩薩應以清淨法教化施與他人,教人精持梵行,永離生死苦本;又以身作則,方是佛弟子慈悲本懷。

  具緣:此戒具三緣成重。(一)是道:是YIN道。(二)YIN心。(三)事遂:就是事成。

  講經,經前一開始的時候,都有這“如是我聞”。“如是我聞”是佛的四遺囑之一。阿難尊者以四事問佛,其中之一個問題是:“佛在世時,依佛為住;佛入涅槃,依何為住?”佛說:“依四念處為住”。這四念處應當講,但是講經的時候,誰也不講,都是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就把這名詞一念過去就得了,都不講。其實呢,這個應當講!這是一種修持的方法。眾生必須用這四念來脫離生死輪回的這種業境。因為我們心裡的舉心動念得有個處所,把這種念想放在這四個處所上,這就能夠容易悟道。觀身不淨,知道身體不淨;觀受是苦,領受、感受,這是苦;觀心無常,知道我們這個心是變化無常的;觀法無我,這一切法、種種法上沒有我。常用這四種觀法,就容易證得阿羅漢。

  在佛滅度二百多年的時候,印度有個阿育王,他把印度全統一了。他的勢力、威勢最大,當時非常的凶。他治犯人的刑具就和那地獄是一樣的,有刀山箭樹、銅床鐵柱,盡是這些個。他治犯人的地方就像一個城似的,周圍牆很高。但是他那個地方,但凡來者皆無去路,但凡來到這個地方就不能回去,就是死刑。不管你是什麼罪,來到這個地方就不能回去。所以,就有一個比丘,看到高高的大牆,看著必是一個很富的地方。那麼他乞食,無意之中就去了。

  到了那個地方,那兒的人說:“這個地方有來路沒回路,你不能走了。”就把他留下了。留下就要治死,這是皇上的命令,這兒都是死刑。這個比丘就哀求,說:“我出家的日子很淺,也沒用功,也沒修道,那麼不是白出家一回?請你們能夠寬容我一年,給我一年用用功,然後我就死也不屈。”“哼!誰能容你那麼長?一年呢!不行。”他就要求,說:“一年不行,容我半年?”“半年也不行!”最後要求,只要容許他半個月,十五天。那兒人說:“好了,過十五天以後才治他死罪。”

  他就天天憂愁。所謂: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成,所有人的業障都是由這亂想紛飛的妄想而成的。但是他在這時候,天天就是一個死了,想:“哎呀!這不久就要死了!”他沒有別的妄想了,就是怕死,天天就愁,心裡就這一個心了。但是住了一天,這半月就少一天,剩十四天了,又少一天,剩十三天了,天天的一天少這一天,眼看就要死刑了。

  在最後剩三兩天的時候,來一個女人,也是走錯路,走到這地方來了。這個地方來了就沒有回路了,就要把這女人治死。那麼治死這個女人,用什麼刑法呢?就用那個碓搗,就像那個米,把稻米外面那層殼弄去了之後,不是用那碓就那兒搗嗎?搗外頭那層糠?對這個女人就用這個刑法,就搗這個女人。

  那這個比丘還看著,一搗啊,把這女人這一搗,五髒六腑、大小便溺,這髒勁兒,簡直的比廁所還髒!他說:“哎呀!我從前修行不淨觀,五種、九種不淨觀,那是一種假想觀。現在一看,還真是這樣,髒得這個樣!”從這以後,他怎樣呢?因為他這半個月的期間天天在發愁,心裡只有一個愁,心裡就專一了,再加上看見這種境界,馬上這不淨觀成功了。不淨觀成功了,立即證得阿羅漢果,治死刑他也就不怕了。

  到半月的時候,這個比丘就要受死刑了。受死刑,用什麼方法呢?就用一個大鍋,裡面裝上水,叫他坐在水上頭,上邊放一個帶尖頂的鍋蓋,北方叫做蒸籠,就把他扣上了,底下就燒起火來了。燒得熱汽騰騰就像蒸饅頭似的。燒了一陣子,怎樣啦?把這鍋蓋揭開來,看他在裡頭合掌,端身正坐,底下還出了鐵蓮華。

  這時候,獄官就報告皇帝了,說:“奇怪!現在有這麼樣一個人。”阿育王就親身就來了,一看,說:“這是什麼人呢?”說:“二百多年前,迦毗羅衛國有個太子,修成無上正等正覺,他傳教就度些個弟子,這就是他的後人,他的弟子。”說:“迦毗羅衛國太子成無上正等正覺,那麼現在有沒有人看見過他呢?”說:“現在還有一個人。在捨衛國,有位毗捨佉母,她是個比丘尼,已經證阿羅漢果了,她看見過佛,現在還在世。”所以,阿育王就親身去見毗捨佉母。

  見著毗捨佉母,他說:“你看見過迦毗羅衛國太子成佛,你看見過成無上正等正覺的那個人嗎?”她說:“我看見過。”“他長得什麼樣呢?”她說:“跟佛經說的一樣,只有比佛經所說的還好,沒有比佛經所說的差,因為他有那好的地方,有人還說不出來。我十歲的時候,我哥哥波斯匿王請佛入宮的時候,我就頂禮。我這一頂禮,就把我的簪環掉在地下了,這簪環是黃金色的,佛的光也是黃金色,我這簪環就怎麼找也找不著了。當佛走了以後,這光退了,我才把我的簪環找著。”

  阿育王就說:“哎呀!還有這樣人哪!”因為比丘有神通了,這麼樣蒸也沒蒸死他,從此以後,他就聽這比丘的話了,這比丘怎麼說怎麼算,這阿育王就改惡向善了,說:“從前殺那麼多的人,好人壞人都有,怎麼樣能夠贖這個罪呢?”比丘說:“你要大興佛法,以大興佛法的功德可以忏悔你以前的罪過。”

  所以阿育王就大興佛法。佛住世時的弟子都各人有塔,他就拜佛弟子,他一看哪,禮拜這個弟子,說:“這個弟子是誰呀?”“這個弟子是阿難。”說:“他在生時候做什麼哪?”說:“他翻譯經典的。”那很有功德,於是阿育王就給他那地方供養多少多少錢。之後,又一個弟子的塔,說:“這個塔是誰呢?”說:“是目犍連。目犍連神通很廣大,度了很多人。”最後,還有一個薄拘羅,他說:“這個人干什麼呢?”“這個人以前老坐著不出聲。”說完了,阿育王就給他一個錢。說:“你怎麼就供養他一個錢呢?”說:“他不出聲,對於別人有什麼利益呢?他要弘法才可以。”之後怎樣呢?阿育王回家,那一個錢就在他床鋪上,就這麼樣,一個錢也不受他的。

  從那以後,阿育王的兒子女兒全出家,而且都證阿羅漢果。他兒子叫馬行達,就在錫蘭,是由印度在空中飛行,之後,落到一座山上,現在那座山上還有一個塔。他女兒由印度帶一棵菩提樹,現在在錫蘭,那棵菩提樹現在還在。

  阿育王兒女都出家,他大興佛法,往東南西北各處傳教,各處修塔,是一個積極行佛法的一個人,他這功勞是最大,從前是一個極惡的人,最後變成一個極善的人了。

  所以,像這四念處,這是修出世法中,一種不可少的法門。現在泰國有這麼兩個人,一個師父,一個徒弟,就講這四念處,講了好幾年,天天講,天天講,就無窮無盡的,他就開了辯才了。所以這種道理也是很廣的。

  恭錄自《佛說梵網經》講錄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