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鹹資乎此


 2019/8/22    熱度:1817    下載DOC文檔    

  溯此法之緣起,實在華嚴一經。以未詳示彌陀因行果德,淨土殊勝莊嚴,行人修因證果,故致人多忽之,不肯提倡。昔如來初成正覺,與華藏世界海諸大菩薩,互相酬倡,說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諸因果法。其預會者,乃已破無明,證法性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法門雖說十信,然以信位未破無明,未證法性,不能預會。況凡夫二乘乎哉。及至末會入法界品,善財以十信後心,受文殊教,遍參知識。最初於德雲比丘處,聞念佛法門,即證初住,是為法身大士。自此遍參諸知識,各有所證。末至普賢菩薩處,蒙普賢開示,及威神加被之力。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是為等覺菩薩。普賢乃為說偈,稱贊如來勝妙功德,勸進善財,及與華藏海眾。同以十大願王功德,一致進行。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並不一說彌陀誓願,淨土莊嚴,往生因果。以此諸大士鹹皆備知,無庸復說。又華嚴一經,初譯於晉,只六十卷。次譯於唐則天朝,八十卷。二譯皆文來未盡,於普賢說偈贊佛後未結而終 (從前無紙,西域之經,皆寫於貝多樹葉。以寫之不易,或有節略。又葉用繩穿,或有散失。文來未盡,由此之故。若今經書釘作一本,則無此弊) 。至德宗貞元十一年,南天竺烏荼國王,進呈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四十卷之全文。前三十九卷,即八十卷華嚴之入法界品,而文義加詳。第四十卷,為晉唐二譯所無者,乃普賢稱贊佛功德後,勸進往生西方之文。當時清涼國師亦預譯場,八十卷經,早已親制疏鈔流通矣。特為此一卷經,制別行疏。圭峰造鈔,為之弘闡。又為此四十卷全經制疏。以屢經滄桑,致久佚失。近由東瀛復回中國,故知此一卷經,為華嚴一經之歸宿。華藏世界海,淨土無量無邊。而必以求生西方,為圓滿佛果之行。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原自肇起華嚴。但以凡夫二乘,不預此會,莫由禀承。故於方等會上,普為一切凡夫二乘,及諸菩薩,宣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令其悉知彌陀因行果德,淨土殊勝莊嚴,行人修因證果。俾一切具縛凡夫,與斷見思惑之二乘,及破無明惑之法身大士,同於現生出此五濁,登彼九蓮。以漸進修,直至圓滿菩提而後已。大矣哉,念佛求生淨土之法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鹹資乎此。雖欲贊揚,窮劫莫盡。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流通序

  如誠法師譯:

  追溯這個法門的緣起,其實是在《華嚴經》中。因為沒有詳細開顯阿彌陀佛的因行果德,淨土極樂的殊勝莊嚴,修行人的修因證果,所以導致人們大多忽視淨土,不肯提倡。過去,如來初成正覺,與華藏世界海中的諸大菩薩,互相酬答倡合,宣說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諸因果法。其中預會的聖者,是已經破無明,證法性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法門雖然說有十信位,然而因為信位的菩薩,沒有破除無明,沒有證得法性,不能參預法會。何況凡夫、二乘人呢?到了最後一會《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以十信滿心位,受文殊菩薩教導,周遍參訪善知識。最初在德雲比丘那裡,聽聞到念佛法門,就證入初住位,成為法身大士。從此,遍參諸位善知識,各自有所證悟。最後到了普賢菩薩處,蒙普賢菩薩開示,以及威神加被之力。所證的境界與普賢菩薩相等,與諸佛齊等,成為等覺菩薩。普賢菩薩於是為他宣說偈頌,稱贊如來勝妙功德,勸進善財童子,以及華藏海眾。同以十大願王功德,一致從事進行。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並沒有一次說到阿彌陀佛的誓願,淨土世界的莊嚴,往生的九品因果。因為這些情形,諸位法身大士全都盡知,不須要再說。又者《華嚴經》,初譯於晉朝,只有六十卷。次譯於唐朝武則天時代,有八十卷。二次的翻譯,都是經文已來,而沒有究盡,在普賢菩薩說偈贊佛之後,沒有結文而終止。(從前沒有紙,西域的經書,都是寫在貝多樹葉上。因為書寫不容易,或者有所節略。又者,貝多樹葉是用繩子穿起來的,或者有所散失。經文沒有全部傳來,是由於這個緣故。像現今的經書,釘作一本,就沒有這個弊病了。)到了唐德宗貞元十一年(795),南天竺的烏荼國王,進呈《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四十卷的全文。前面三十九卷,就是八十卷華嚴的“入法界品”,而文義更加詳盡。第四十卷,是晉、唐二朝翻譯所沒有的,是普賢菩薩稱贊佛陀功德之後,勸進往生西方的經文。當時,清涼國師也參與到譯場,八十卷經文,早已經親自制撰《華嚴經疏鈔》流通了。所以特別為這一卷經,制撰《普賢行願品別行疏》。圭峰大師造撰《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加以弘揚闡述。國師又為這四十卷全經制撰《貞元新譯華嚴經疏》。因為屢經滄桑,導致這些疏鈔很久就佚失不存了。最近由日本又回到中國,所以知道這一卷經,是《華嚴經》的歸宿。華藏世界海,淨土無量無邊。而必定要以求生西方,為圓滿佛果之行。可知念佛,求生西方這個法門,原本起始於《華嚴經》。只是因為凡夫、二乘人,不能預入華嚴法會,沒有路途禀承這個法門。所以,佛陀在方等會上,普為一切凡夫、二乘,以及諸位菩薩,宣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令他們全部知道阿彌陀佛的因行果德,淨土的殊勝莊嚴,行人的修因證果。使得一切具縛凡夫,與斷見思惑的二乘聖者,以及破無明惑的法身大士,同在現生出離這個五濁惡世,登彼九品蓮邦。以漸漸進修,直至圓滿菩提而後才停止。偉大啊!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初始最終,全都要借助於這個淨土法門。想要贊揚這個法門,就是窮盡劫數這麼久,也不能贊歎究盡。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