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大乘無量壽經(第51-55集1998-2006年)


 2019/8/28    熱度:1747    下載DOC文檔    

  大乘無量壽經  (第五十一集)  1999/6/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51

  請掀開經本,看「發大誓願第六」,這是第六品。第六品是全經真正的核心,最重要的一品。這一品經是本師阿彌陀佛親口宣說,而釋迦世尊為我們轉述;世尊的轉述,就同阿彌陀佛親自演講沒有兩樣。而全經,實在說,就是這一品經的解釋而已。所以我們仔細觀察,《無量壽經》自始至終這四十八品,字字句句都與四十八願有關聯;也就是說字字句句都是四十八願的說明,四十八願的講解。由此可知,這是淨土宗所有一切經論的依據,最原始的依據,是淨土的真經,也可以把它看作極樂世界的大憲章,我們今天講的憲法。而這一品之由來,是法藏菩薩遵從老師的教誨,在大眾當中宣說他所發的殊勝大願。

  古代日本對於《無量壽經》的研究注疏,比我們中國人多,這是我們現在在遺留下來的著作當中所看到的。中國古代這些大德們有沒有注疏,很難說,也許有,也許沒有;如果有,戰亂之中失傳的很多。譬如《無量壽經》的原譯本,我們現在知道從漢朝到南宋,這八百年中曾經有過十二次的翻譯。但是現在《大藏經》裡面只收了五種,另外七種失傳了,這是非常遺憾的一樁事情。古來祖師大德的注解,有沒有失傳的,這都很難講。而日本這個國家,可以說是幅員比較小,動亂的范圍也不大,許多的典籍都完完整整的保存下來,所以我們在日本《卍續藏經》裡面,看到《無量壽經》的注解,日本人的注解比我們多了很多倍。其中《甄解》,這也是很有名的一個注子,它說彌陀四十八願功德的成就,而歸一正覺。這個正覺就是佛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是我們在開始講經的時候,就曾經多次的向諸位報告過。

  名號六個字都是梵文音譯的,「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它的意思是無量覺。確實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顯示出究竟圓滿的無量覺。我們娑婆世界、他方世界,雖然有覺,但是不圓滿。為什麼?不是人人都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迷惑顛倒的人,迷惑顛倒的人不能往生。所以他選擇往生的條件,就是要具足正覺,要皈依無量覺。也許諸位同修懷疑,如果是這樣的條件,我們的往生恐怕沒有指望。這一點這一部經上講得就非常清楚,覺有偏圓,有圓滿的、有不圓滿的,有大有小;大的覺悟沒有,小的覺悟我們有。可是在圓教大乘,《無量壽經》的確屬於圓教大乘,古來祖師大德判這一部經,圓中之圓,頓中之頓,一乘當中的一乘,真是把它的地位提高到無以復加。

  我們有智慧選擇念佛法門,有信心、有願心,脫離六道輪回,求生極樂世界。這個一念,跟諸位說,你說他是小覺也行,你說他是大覺也行,這個覺沒大小。憑這一念的覺心,這一念是純正之覺,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是一生成就的法門,不是小成就,不是證阿羅漢果、菩薩果,不是的,究竟圓滿的佛果,一生當中成就,所以這個法門是不思議法門。這是彌陀正覺功德,不可思議,所以誓願不可思議。我們學佛,第一要緊的要明理,佛在經上所講的道理要清楚,無論是講根本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或者是講西方極樂世界的由來,我們前面讀過。為什麼會有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建極樂世界?建了極樂世界之後,又為了是什麼?我們都得清楚,都得明了。阿彌陀佛對我們有些什麼希求?我們想往生要具備哪些條件?這些在前面都曾經跟諸位報告過。

  再說我們現在采取的本子,是一個會集本。現在有少數人分別執著很深,所謂是成見很深,尤其是對於在家居士,總是要小看了半截。這是出家人在外面弘法利生,真的是占便宜,大家對你能生起恭敬心。居士上來講經,講得再好都要打對折,聽眾在心裡恭敬心生不起來。除非比出家人,講得好要超過十倍,下面聽經的才會點頭。你講的跟出家人一樣好,人家對你是搖頭,不點頭。會集經本亦復如是,如果這個會集本是出家大德做的,現在這個時代沒有人說話;它是在家居士會集的。這個事情說起來也很奇怪,三種會集本全是在家人做的;第一個會集本,是宋朝時候王龍舒居士做的;第二個會集本,是清朝鹹豐年間,魏默深居士做的;這是第三個會集本,夏蓮居老居士做的。王龍舒的本子,搜集在《龍藏》裡面,日本的《大藏經》也搜集這個本子。古時候祖師大德的著作,如果被收進《大藏經》,那就是說在當時那一代裡面高僧大德,都肯定你的著作是沒有錯誤的,可以流傳給後世,這才能入藏。入藏,那是一個高度的標准,至善的標准。

  王龍舒居士,實在講也非常的遺憾,在他那一個時代,他所看到的《無量壽經》的原本只看到四種,《大寶積經》裡面這一種,他沒有看到。由此可知,當時經典得到非常不容易。因為在宋朝那個時候,依舊是手抄本,印刷術還沒有發達,沒有發明。經卷都是手寫的,數量當然是很有限,所以《大寶積經》這一份他沒見到,他只依四種原譯本會集。《大寶積經》裡面還有一些經文,其他四種裡頭沒有的,他就沒有看到了,因此他的會集就不圓滿。同時他在會集的時候,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將經文原文改動了幾個字。當然在他來說這是無可厚非,以他學佛的功夫,悟入的境界,文字的造詣,那都是屬於上乘的。但是這個例子不能開,例子開了,後代的人看到前面祖師可以隨便改動經文,後人也照這個樣子辦,這個人改一句,那個人改兩個字,經傳下來之後就面目全非,所以經文是決定不可以改動。這是印光法師對他的批評,對他這一個作法是相當不滿意。祖師批評有他的道理,希望正法能夠常住世間。

  清朝末年魏默深的譯本,魏居士五種原譯本他都看到了,所以他的會集確實超過王龍舒的本子。但是對於原譯本的取捨,有些不太妥當的地方,同時也有將原譯的文字改動,這是印光大師也有批評,也不滿意。正因為這個原因,夏老居士發心做第三次的會集,避免前面兩種譯本的過失,他做得格外謹慎。我們在前面序文裡面看到,序文是梅光羲居士做的。這一品經,夏老邀請慧明老法師跟梅光羲居士,三個人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會集成這一品,才知道他們是多麼的慎重。三位大德,三個月的時間會集這一品經,非常認真,非常謹慎,還得求佛菩薩加持。而實際上這三位大德,我們細心的去揣摩都是再來人,不是凡夫。尤其是夏蓮居老居士,這是在這個時代出現,會集成這麼一個完善的《無量壽經》。它的作用,就是要普度末法九千年當中的眾生,幫助這些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要記住,佛家講末法往後還有九千年,跟現在西方人,西方宗教講的不一樣。西方世界宗教講,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我們佛法的法運還有九千年,還長得很。九千年之後,佛法沒有了,滅法時期。滅法,人就很痛苦,苦在哪裡?苦在沒有人教導。這一種苦難的狀況,我們現代人如果頭腦冷靜一些,也能夠想像得幾分。今天社會動亂,可以說是舉世之人,無論他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狀況,精神生活都很苦悶,都不能夠安定下來,這是什麼原因?說實在的話,遠遠的比不上古人。中國古聖先賢,常常感歎到人與禽獸相差幾希。人是動物,跟其他的動物有什麼兩樣?人之所以能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受教育,其他的動物沒有受過教育,真正的差別就在此地。

  人受的是什麼教育?受的是做人的教育,所以懂得做人。但是近代這幾十年來,這個教育沒有了,西方沒有,在中國也沒有了。人要是不懂得做人,人就跟禽獸沒有兩樣,人就會做出禽獸的事情來,於是社會就不安定,我們生命財產沒有保障。這些禽獸小動物,他出去覓食,他會不會被別的禽獸吃掉?很難講。他出去能平安回來嗎?靠不住。我們今天活在這個世間,亦復如是,所以生命財產沒有安全感。這是我們捨棄古聖先賢的教育,招致的後果。如果古聖先賢的教育,影響力要是蕩然無存的話,那就是滅法時期。每一個人隨順自己的煩惱,隨順自己的妄想,隨順自己的習氣,自自然然會做出許許多多所謂損人利己之事,那這個社會還得了嗎?

  現在在我們地球上,同修們有假期都喜歡到國外去旅游,你們走過許許多多地方,回來還是新加坡好,我問過許多人都有這個感覺。新加坡好在什麼地方?人民守法,規規矩矩的過日子,規規矩矩的工作,這種精神,這種生活習慣,你從小就培養成的。換句話說,新加坡的教育,還有一點人情味在裡頭。比過去那是差多了,但是比起其他國家地區,還保存著有相當的成分。這就是說,是有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在推動,在教導他的人民,知道怎麼過日子,知道怎樣工作,知道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所以這個地區雖然很小,它安定,雖然也有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能夠彼此和睦相處,這就很難得了!

  今天世界上許許多多國家,上從領導人下至群眾,都希望有個安定的社會,有個繁榮的社會,有個和平的世界。天天在向往,天天在希求,能不能得到?那就要看我們是不是要重視人倫教育這一樁事情。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多元文化。往生到那裡去的人,我們現在換個名詞,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從十方世界移民到極樂世界的人,那麼多不同的文化背景,為什麼能在西方極樂世界居住,相安無事,和睦相處?過著真善美慧的生活,令人羨慕。再告訴諸位,我們在這個經典裡面,諸位從頭到尾仔細去看,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政治組織,沒有聽說西方極樂世界哪個作帝王,哪個作總統,沒有,也沒有看到部長。經文裡面也沒有告訴我們,那一邊有軍隊、有警察,沒有,統統都沒有,人民生活過得那麼好。由此可知,這不是政治問題,這也不是軍事問題,經濟、科技那邊也都沒有,都沒提到。

  但是提到一樁事情,這一樁事情可重要了。什麼事情?教學。阿彌陀佛與諸大菩薩天天講經說法,教化眾生,一切移民到那邊去的人,天天跟阿彌陀佛學習,跟諸大菩薩學習,生活不亦樂乎。我們再回頭看看,《華嚴經》上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沒有兩樣。我們才真正覺悟到,諸佛剎土裡頭只做一樁事情,用我們的話來說,辦好教育。什麼教育?多元文化的教育。在我們世間教育種類很多,我們把這一樁事情看作多元文化社會教育,而在諸佛剎土裡面,只有這麼一樁事情,所以我們稱它多元文化的教育就夠了。這一樁事情做好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人人都稱心,人人都滿意。

  尤其是西方極樂世界,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到法藏菩薩這一篇報告,這四十八願是他的報告,完美到極處。當然我們能想像得到,法藏比丘當時在世間自在王如來的講堂,面對著世尊,面對著大眾,做這個詳細報告,那個詳細的程度,可能超過我們此地百倍、千倍都不止,我們在他前面學習狀況能夠體會得到。他跟他的老師學習的時間千億歲,他的修持五劫,所以他的報告時間一定很長很長。世尊為我們介紹,那只是介紹報告裡頭的精華,他那一篇報告的目錄而已,四十八願目錄,不是原文。所以這個目錄裡面,字字句句當然含無量義,這是我們一定要能夠理解的。

  至於五種原譯本裡面,願文多寡差別很大。漢譯、吳譯只有二十四願,願二十四章,魏譯、唐譯這兩種是四十八,而宋譯是三十六,這個差別太大了。所以古人、古大德有個共同的看法,決定是翻經的法師所根據的原譯本不相同,否則的話,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差別。所以從這三種很大差別,他們判斷傳到中國來的《無量壽經》原譯本,至少有三種。這三種不相同,原本不相同,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這個判斷是有理由的,我們可以接受。

  為什麼原譯本會有三種?可能有更多種,因為我們的原譯本有七種失傳了,沒有看到,看到之後可能還有很大的差別。於是祖師大德們就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必定是這一部經講過很多次。這是一個推斷,但是也確實有根據,不是隨便說的。我們知道世尊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只講一次,沒有重復講第二遍的。《無量壽經》既然是多次宣講,那個用意就不一樣。如果不是對我們修行證果,有非常重要的關系,世尊決定不可能一部經、一個法門講好多遍。所以集結也就照樣集結下來了,流傳到中國才有許多不同的原本。從這一個地方來觀察,我們就了解,世尊對於這一部經是多麼重視。隋唐古大德推崇這一部經,是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

  因為原譯本有這麼多,內容參差這麼大,而且當時的人獲得多種的譯本又相當困難,所以有心人就發心做會集的工作。王龍舒居士他開端,集所有會集本之大成為一個本子,讀這一個本子,所有譯本你統統都讀到了,對於我們修淨土的人方便太多了,我們要感恩。夏蓮居這個本子,印光法師沒有見到。印祖如果見到這個本子,我相信他一定點頭,這個會集得好。經本不是不能會集,會集是可以的,會集也是應當的。我們曉得王龍舒居士往生是預知時至,他是站著往生的。諸位看看《龍舒淨土文》,這個本子前面有一張畫像,王龍舒居士站著往生的像。如果會集是不應該的,會集是有罪過的,王龍舒居士怎麼能站著往生?從這一點就給我們做了一個證明,他替阿彌陀佛做了一樁好事情,對佛教、對眾生做了巨大的貢獻,他會集得沒錯。蓮池大師,這是我們中國人最敬佩的一位淨宗祖師,他在《彌陀經疏鈔》裡面,《彌陀經疏鈔》的確是大著作,引用《無量壽經》,幾乎是超過一半的文字采取王龍舒的會集本。這就是說明蓮池大師對龍舒會集本肯定。

  從這一些事跡,我們對這個本子,必定要生起信心。有一些人毀謗,總不外是有意無意;有意,那就是他別有意圖,我們就不必說了;無意,那是聽人家毀謗,人雲亦雲,那是屬於無意的。這些都不可以采信,我們要堅定信心。這個會集本文字不多,這個義理,五種原譯本的意思,圓圓滿滿的包括在其中。他將漢、吳所譯的二十四願,魏、唐本子裡面的四十八願,宋譯的三十六願,給它會合起來,會集成這一章、這一品,會集成這一品。而它的分段,大段二十四章,本經的段落是二十四章,小的目是四十八願。這是古來原譯本的數字,都顧及到了。所以近代的一些大德們,都贊歎這個本子是《無量壽經》的善本,最圓滿的本子,我們在這一生能夠遇到非常幸運。我們跟阿彌陀佛有緣,跟夏老居士也有緣,夏老居士肯定是大菩薩示現的,決定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會集不了這麼圓滿。他來到這個世間,實在講,就是為我們做這一樁事情。這個品題的由來,就介紹到此地。現在請看經文:

  【法藏白言。唯願世尊。大慈聽察。】

  此地法藏所稱的「世尊」,就是世間自在王如來,他的老師。他的報告是在老師的講堂,面對著老師、同學、大眾。這是說法的儀規,我們要學,這裡面圓滿具足真誠恭敬的心態。印光大師說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佛法要從哪裡求?從恭敬當中求。我們在這裡看到他的禮節,看到他說話的態度。『白言』,這是最恭敬的態度。『唯願世尊,大慈聽察』,而實在說,今天法藏的成就超過老師了,可是法藏並不以為然。超過老師,那就值得驕傲了,現在人都是這樣的。

  我今天下午在中華醫院吃飯,坐在我旁邊的是李居士。李老居士告訴我,他認識的新加坡的朋友,把兒子送到美國去念書,千辛萬苦,供養兒子到美國念書,在那邊學業完成,也成家立業。老夫妻兩個,很多年沒有看到兒子非常想念,到美國去看兒子。在那裡住了一個多月,回來的時候,兒子拿個帳單給他,他說:你在我這裡住了一個月,住宿的費用,每天吃飯供養的費用,一筆一筆都把它算,連洗衣服那個費用都算在裡面。這夫妻兩個一看,意冷心灰,兒子送到外國留學就丟掉了,沒有了,不是的,再遇到的時候是生意買賣,你吃多少錢的飯趕緊付錢。不能怪兒女,要怪誰?怪自己沒教好。你怎麼能怪他?怪他就錯了。你從小沒有教給他倫理的教育,他不懂得孝養父母。美國人確實是這個樣子,父母到他家吃飯要算錢,一起上館子吃飯各人付各人錢。不像中國人搶來搶去,還打架,外國人看到很奇怪,東方人跟西方人的思想不相同。所以他回來之後心裡很難過,給這些老朋友說到這些事情,今天我們在談話當中,偶然的時候提到這一樁事情。我們想到這個,教育非常非常重要。

  中華醫院裡面附設一個中醫學院,太難得了。中醫是中國文化的精華,很可惜現在學的人少了。我今天去看,它們的設備非常難得,相當完整,希望有志保存中國國粹的同修,可以到那邊去念它的學院。他們真的都是在行菩薩道,門診、施藥,門診好像只是收一塊錢;拿藥,不管藥是什麼樣的成分,不分貴賤,一律收兩塊錢。我說這些人都是菩薩,發菩薩心,救苦救難。

  法藏菩薩的報告,還要請求老師聽察,這是多麼謙虛、多麼恭敬,我們學佛要在這個地方學。想一想我們自己,對長輩、對父母、對老師、甚至於對佛菩薩,佛菩薩不在,對佛菩薩的形像,我們的恭敬不足,這樣的心態來學佛,難怪功夫不得力。所以像這些地方,都要認真努力來學習。下面是他正式的報告,這個報告前面四句是總綱,後面四十八願是別目,所以前面這四句非常重要。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就是這四句。『我』是法藏自稱。『若』是很謙虛的話,為什麼?他已經證得了,這不是假設的話,他已經證得。已經證得還說「若」,這是謙虛,一絲毫的傲慢自滿都沒有。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與別人交談要學著會說話,要學謙虛,要學恭敬。言語,在孔老夫子是列在第二門功課。孔老夫子教學是四門功課,第一門是德行,第二門是言語,夫子把言語看得多麼重要,你要學會說話。過去教學,實在講,學說話是從小學開始,念了《詩經》就會說話。小朋友這一開始讀書認字的時候,念《千家詩》、念《唐詩三百首》;以這個為基礎之後,再念《詩經》。教給你說話要含蓄,說話要謙敬,謙虛恭敬,你將來一生無論做什麼事情,就能夠得到許多人的幫助。

  如果不會說話,你雖然有能力、有經驗,得不到別人的幫助。說話帶著傲慢自大,到真正自己有困難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幫助你,在言語當中無形,自己都不知道,得罪了許許多多的朋友。平時你不能夠覺察,到能夠覺察到之後,就後悔來不及了。所以說話跟平常寫這些文字,文字是言語符號,都要認真的學習,這是人與人溝通的管道。這個管道要疏暢,你才能夠得到外面的助緣,怎麼能疏忽?怎麼能夠不認真的學習?佛經,實在講是很圓滿的教科書,但是這些文字,我們往往疏忽掉,念得太多了,老生常談,不再留意了,所以沒有學到。我們有機會在一起研究討論,不能不提出來。

  『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無上菩提」,是他所修學的課程;「成正覺已」,是他所得到的學位,他的課程修圓滿了,學位才得到。這個正覺就是圓教佛果,究竟圓滿的佛果。究竟圓滿佛果,是要把無上正等正覺修圓滿。無上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一句非常重要,但是一般同學也把它疏忽掉,粗心大意,你沒有能覺察到。你要真正覺察體會到,你就曉得學佛學的是什麼?求的是什麼?無上菩提,不是人天福報,不是名聞利養。如果我們想學佛,學佛為的是什麼?學佛是為了要作大法師,學佛是為了要建大道場,學佛是為了要統理許許多多的徒眾,那不全搞錯了嗎?所以我們學佛不能成就,人家學佛能成就。人家學佛為什麼?是為無上菩提,是為無量覺。世出世間一切法,法法都能夠覺而不迷,他學這個。

  我們今天說老實話,對於一切法,有些也真的在用心學,可是學了怎麼樣?學了就迷了。幾個人能夠學而不迷?為什麼說你學了迷?著相就迷了,分別就迷了。人家的本事,每天學習不著相、不分別,他才是覺而不迷。我們今天愈學愈迷,愈學愈執著,這到哪一年才能成就?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覺而不迷的方法,「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你只要把這三句話的原則守住,世出世間法無論哪一法,你學習只有覺就沒有迷了,才能真正做到覺而不迷;否則的話,你那個覺還是迷,不是真的覺悟。你所學到的,用現在的話來說,皮毛常識而已,沒有能夠契入境界,你學得再多都是迷而不覺。

  法藏菩薩從發心修學,這一部經上介紹得不少,字字句句我們都應當要學習。所以他學得圓滿了,「得無上菩提」,這畢業了;「成正覺已」,這是佛的果位拿到了。問一問,法藏比丘有沒有執著?他說「我證得無上菩提」,又「成正覺已」,明明有分別、有執著,跟我們現在的狀況有什麼差別?表面上看沒有差別,實際上差別就太大太大。這正是宗門所講,「分別亦非意」,這個意思就深了。既然分別亦非意,執著也非意。由此可知,說「我」是隨順眾生說,說「證得」也是隨順眾生說,說「成」還是隨順眾生說,自己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分別執著。我們得明了,然後你才有學習下手之處。這兩句從這一小段來看,這兩句是因,修因,後面兩句是果報。佛法也離不開因果,你修善因,一定得善果。

  『所居佛剎』,「佛剎」是依正莊嚴。『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具足」是圓滿的意思,周遍的意思,沒有一絲毫欠缺,才叫具足。「具足無量」這四個字,就是超勝諸佛剎土。他的願望實現了,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證明,「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阿彌陀佛發的這個願,我們一般人聽起來簡直就是不可能;你要作佛,還要超過諸佛,怎麼可能?居然就兌現了。作佛要超過諸佛,這個願都兌現了,還有什麼願不能兌現?實在說,給我們修學帶來無比的信心。有人說:法師,你為什麼那麼有信心?我信心從這兒來的。信心有來由,有根源,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具足」兩個字是沒有欠缺;換句話說,一切諸佛剎土,諸佛所居佛剎都有缺陷,唯獨西方淨土沒有缺陷。法藏怎樣建成西方淨土,前面都曾經說過。他是長時間的修學,老師教得好,老師善教,學生善學。老師不但是把十方世界,我們今天講宇宙人生的真相,跟他講得清楚明白,這裡面有理論、有性相、有因果、有境界。而且老師以神力,將十方諸佛剎土展現在他面前,讓他統統看到,這個時間是千億歲。他聽了,他看到了,他很聰明,他做一個集十方諸佛剎土圓滿的大成。十方諸佛世界優點全部吸收了,十方世界的缺陷完全改進,所以西方極樂世界超過諸佛剎土,是這麼來的。

  同樣一個道理,我們要想將這一個道場,建得十全十美而沒有缺陷,我們要學,光憑空在家裡想不行。想多了,頭腦會想壞,會出毛病,一定要多多參學。居士林有計劃成立一個醫療室,所以我們今天去參觀中華醫院,去參學。看看它那個地方有什麼好的,好的地方我們采取,我們吸收;它那裡要有什麼缺陷,我們希望能避免,希望能改進。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學來的,不是憑空想像的。妄想不能成事,一定要好好的去學習,你才會有成就。古大德告訴我們,一個人「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是真的。在佛法裡面,生生世世繼續不斷的在修學,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學習的時間無量劫、三大阿僧祇劫。我們要有耐心,如理如法的去學習,我們才會有成就。所以「具足無量」這四個字意思深了。

  「不可思議」,這四個字完全是華嚴境界。清涼大師判《華嚴》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個境界就叫做一真法界。諸位要知道,十法界裡頭沒有這個境界。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通教的佛、藏教的佛,可能達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沒有。事事無礙是真正的一真法界,十法界裡頭沒有,所以是不可思議,加上一個「具足無量不可思議」。下面講到『功德莊嚴』,這四個字是這一段的總結,關鍵在「具足無量不可思議」這八個字。真的我們沒有辦法想像,也說不出來。

  《華嚴經》上講的「六相十玄」,這是華嚴家的祖師大德,不可說當中為我們說出,實在是非常希有。譬如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是事事無礙。我們今天一不是多,多不是一,一跟多決定有障礙。一多無礙,我們想不通。再說大小相融,我們更沒有辦法理解。他說「芥子納須彌」,芥子是芥菜子,像芝麻粒一樣,須彌山,不要說太大了,以我們地球上大山來講喜瑪拉雅山,喜瑪拉雅山能夠裝到一個芥菜子裡面嗎?你去裝裝看,能不能裝進去?佛在經上給我們講,須彌山沒縮小,芥菜子沒有放大,它就裝進去了。這也是不可思議,事事無礙的境界。

  其他的講「廣狹自在,延促同時」,這一句講的是時間。我們現在在時間,過去、現在、未來,過去不是現在,現在不是未來,這當中有障礙。這一句就是我們現在人所說的,突破了時間,超越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這個道理西方科學家說過,好像愛因斯坦講過,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但是現在問題,是我們沒有辦法回到過去,也沒有辦法進入到未來;理上是發現了,事上做不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哪些人?剛剛往生的菩薩,下品下生的菩薩,你只要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能力你就有了。換句話說,你自己過去,過去這一生,過去第二生,過去第三生,過去無量劫,你全部看到了,未來的境界你也看到了,你突破了時空的界限。

  我們要問,他有什麼能力突破這個界限?我們感到非常困惑。實在講,這裡頭有道理的。一多不能相即,大小不能相容,延促不能同時,這一些原因從哪裡來的?佛告訴我們,這一些現象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經文我們念得很熟,佛是給我們說明,事實真相就是這個樣子。這些現象怎麼產生的?是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夢幻泡影,你要知道它有來源。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都放棄,都放下,都捨棄了,這些所有一切障礙統統破除,道理在此地。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不感覺得奇怪,你才曉得這麼回事,理所當然。六相十玄在西方極樂世界,是一般人生活的正常現象,那是得大自在。我們今天妄想分別執著斷不了,習氣太重。西方極樂世界,得諸佛威神的加持,得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加持。可是我們去,也必須要有個最低水平的條件,這個條件是什麼?控制自己的煩惱習氣,叫帶業往生。

  我們離開此地這幾天,才不過一個星期,我們念佛堂在退步,佛菩薩來的次數少了,妖魔鬼怪乘機會又鑽進來了,你們每天在念佛堂有沒有感覺到?我清楚,很清楚。所以你們諸位要振奮起來,以真誠心、清淨心念佛,佛菩薩到我們這個地方來,我們有感,他有應。我們感的念頭衰了,佛菩薩應的緣就疏了。我們一個念頭打妄想,一時的松懈,佛菩薩才去,妖魔鬼怪乘隙就進來了。由此可知,我們松懈不得。《感應篇》裡面有個故事,我們這幾天講過,很值得我們警惕。這是古時候,有一位參禅的老和尚,在入定的時候看到兩位法師。定中看到兩位法師在談話,有許多護法神圍繞著,站在旁邊。過了一會兒,這護法神走了,他們兩個還繼續在談,沒多久一群妖魔鬼怪來了,也是圍繞他的周邊。他們到底在談什麼?最初這兩個出家人在談佛法,護法神圍繞周邊;佛法談完之後,話家常,護法神沒有了;最後談到名聞利養,妖魔鬼怪都來了。

  念頭一轉,境界都變了。這不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天台大師給我們講的「百界千如」。我們一心向佛的時候,這個時候佛法界現前,我們自己不覺得。你要曉得諸佛護念,佛到我們這個道場來,我們這個道場現在是佛法界。為什麼是佛法界?大家心裡有佛,佛法界現前。一個人心裡有佛,這一尊佛出現了,這個講堂裡面幾百個人,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佛,就幾百尊佛出現。只有幾個人心裡有佛,其余人一面念佛,一面還胡思亂想,真的還想到名聞利養,我們這個佛堂,護法神少,妖魔鬼怪多,護法神跟妖魔鬼怪都在。還好他們不吵架,他們也不鬧事情,相安無事。這些境界在明眼人看起來,很清楚、很明白。

  諸位一定要存好心,要存個佛心,念念心跟佛菩薩相應,那是多麼殊勝。念念跟佛菩薩相應,念念跟佛菩薩同在,你的氣勢跟別人、跟平常,自然不一樣。你所在之處,一般人跟你接觸,用現在的話來說,磁場不一樣,你的磁場是佛菩薩的磁場,自自然然能令跟你接觸的眾生都生歡喜心,這就是攝受的力量。如果我們念念都是名利,念念都是貪瞋癡,念念都是別人的壞事,你的磁場馬上就改變了,是一個最惡劣的磁場,別人接觸你都嫌棄你,都恨不得趕快遠離你。這些情況,我想我們在一生當中,常常與別人往來,如果留意的話會感觸得到;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學了佛之後,我們才知道這什麼原因。你那個心,一念善,善的境界就現前;一念惡,惡的境界也就現前。「境緣無好丑,好丑在人心」,就在自己這一個念頭。所以吉凶禍福也在這一念。

  前天我們同修傅居士從法國回來,我問問他那邊的情況,他告訴我,那邊的磁場非常不好。他說現在歐洲社會,到那個地方去,就感覺得身心不安,有一點恐怖感。他告訴我,法國人對於諾查丹瑪斯的預言非常相信;諾查丹瑪斯是法國人,連法國的小孩對他都很熟悉。但是這個問題沒有辦法解決,很可惜法國人沒學佛,要學佛了,這個問題就能解決。他們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佛法了解得真的透徹。他們知道這個世間有災難,災難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有這個災難?他不曉得。他也知道這個災難,是世間人造惡而招感來的,但是他沒有辦法擺脫宗教哲學這框架子。認定世間人造作罪業,上帝生氣了,要懲罰世人,把世人消滅掉,上帝發怒了,這個沒有辦法;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去勸勸上帝,沒法子。但是在佛法裡面講,就不是這個說法。這個境是心造的,命運是心造的,所以命運可以改變,吉凶禍福有轉機,回頭是岸;不是說,回頭也沒有用。回頭也沒有用,是宗教哲學的觀點,在佛法回頭就有用,回頭就能夠消災免難。最殊勝的我們心要存個佛心,佛心是真誠、清淨、平等、覺悟、慈悲,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無條件的布施供養一切眾生。

  我這個話,別人聽去了,現在我們在此地講經,台灣同修告訴我,總有幾十萬到一百多萬聽眾。我們肉眼沒看到,網路傳播出去了,在全世界網路上看的人很多。大家都知道,我們最近在新加坡訪問其他的宗教,我們都熱誠的供養,贈送一些金錢,幫助他們辦這些社會福利事業。於是真的有一些人誤會,淨空法師大概很有錢,這很多化緣都找我來了。其實我哪兒來的錢?哪有那麼多錢?這是有一些同修,知道我在做多元文化的工作,和睦族群,和睦宗教,他們對我這個想法、作法肯定,於是拿一些錢來贊助,錢從這裡來的。這個錢指定的是做這個用途,沒有指定我去做慈善事業,所以一般慈善團體來找我,我愛莫能助,這裡面當然有不少是佛教團體。這些送錢給我的人,沒有指定要幫助佛教慈善事業,他沒有這樣說,我就不能動,他指定的是叫我做和睦宗教、和睦族群這個用途。我受他們的付托,幫助他們做一點好事,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誤會。

  在居士林,在任何道場,同修們供養我的這些紅包,我都沒有拆開過,沒有看過,全部都送到道場去了。我在哪一個道場,就送給哪個道場,我從來不看的。我也不化緣,我也不向人家要一分錢。我覺得唐朝古人講的話沒錯,講得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龐居士講的,「少一事不如無事」。人家供養我的紅包,統統推出去,無事。我要收了,那就是多一事;我不要,就無事了,無事比好事還要好。古聖先賢的教誨我懂得,我認真的學習,我得受用了。我也教大家,也勸告大家,特別是出家的同修們,真正一生在道業上有把握成就,最好學印光大師,決定會成就。印光大師第一個不收出家徒弟,你要想到出家徒弟不好收,麻煩很大。他老人家這個示現,非常有道理。

  也許你們有人問,跟到我的不是很多出家徒弟嗎?我告訴大家,不是我收的,我沒有,韓館長收的。所以這些人能夠出家,要感激韓館長,知恩報恩。沒有韓館長,你們就沒有出家的緣分,她收的。過去台北圖書館道場她建的,她不建,我決定不建道場,她建的道場,她收這些出家人。所以她老人家往生之後,再有人找我出家,我不剃度。再有人找我出家,我剃度,那是我收的。一生不建道場,作客不作主,自在!作主人不自在。作客人我住在這個地方,房子漏了,漏了與我不相干,他的事情。房子壞了,不能住了,我趕緊走路,你說多自在!主人就煩惱了。所以人生快樂是自己找的,痛苦也是自己找的,不是別人給你的。

  印祖第三個,他是自己的約法,不傳戒,不給人做傳戒師,他一生不傳戒。除非平常三皈依、五戒,這個可以,三皈五戒,他不做傳戒師。我們想想,他是我們的好榜樣,是我們的模范。一生做弘法利生的工作,把這個心定下來,堅持自己的信願。那我們一生生活有沒有保障?不要以為你自己建個道場,收了很多徒弟,將來老的時候就有人照顧你了,靠不住。李木源居士告訴我,宏船法師大家都曉得,福報多大,收了不少徒弟,病重的時候一個徒弟都沒有。結果有人罵他徒弟,你師父生病病得這個樣子,你們怎麼一個都沒照顧?徒弟大家商量商量,請個護士照顧。護士照顧得很周到,老和尚天天睡大覺。結果李木源很聰明,那個護士給老和尚吃那個藥,偷偷的把這個藥拿出來,從口裡頭拿出來,這一化驗什麼?安眠藥。護士很聰明,讓老和尚一天到晚睡覺,不就沒事了。所以別收徒弟,收徒弟都是這種樣子,不會照顧你的。一切交給佛菩薩好,這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只要你真正發心,為佛法、為眾生,你的一生佛菩薩照顧你,這比什麼都可靠。靠人靠不住,靠佛菩薩真正靠得住。好,今天時間到了。

  大乘無量壽經  (第五十二集)  1999/6/12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52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十六面,倒數第五行,從「國土殊妙」這一段看起:

  【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

  阿彌陀佛本願二十四章,包括四十八願。第一章裡面,前面四句是總說,後面就是四十八願的別說。這一句就是別說裡面的第一願,「國無惡道願」,經文看起來好像是很普通,可是意思非常的深廣。十方世界,用我們現代的科學知識也能夠了解到一部分,但是沒有辦法知道得透徹,畢竟科學要是跟外太空,現在講外星人來比,我們的科技還相當幼稚。外太空的人常常能到我們這兒來,我們還沒有辦法到那個地方去自由的旅游觀光,還辦不到,我們的科技不如他們。而十方世界,我們今天講星球,佛家講世界。在太空當中無量無邊的星球,有一些高等的生物,居住的那些星球很多很多。決定不只說,太虛空當中那麼多的星球,只有地球上有人住,其他星球上沒有,這個話說得就太武斷。所以佛告訴我們,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都有有情眾生在居住,但是大多數的這些國土世界裡面都有三惡道;沒有三惡道的那些星球,有,不太多。這個不太多,是跟有三惡道做個比較,那是沒有「有三惡道」的處所多。這是阿彌陀佛別願裡面的第一願,第一願我們可想而知,是最重要的一願。

  阿彌陀佛在因地是法藏菩薩,法藏菩薩在參學的時候,看到這一類的眾生太苦了,希望將來他的世界裡面沒有這些眾生。所以,那個世界叫極樂世界。樂在哪裡?沒有這些惡道。我們要知道,這裡所講的『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是畜生道,他們這些東西是從哪來的,我們要知道。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可以沒有,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有?不但有三惡道,我們現在世間的人生活得都很苦,我們冷靜的觀察,有許多人的生活還比不上畜生、餓鬼。你看作餓鬼,小鬼王,山神、土地,新加坡許多地方供的「大伯公」,初一、十五多少人去拜拜,那個小鬼神也不錯,我想我們人的生活還不如他。這裡頭的道理我們要搞清楚,阿彌陀佛為什麼把這個放在第一願?實在說,是不希望看到眾生受苦,這是慈悲心,佛家講的大慈大悲。

  苦果一定有苦的因,苦因是惡因,往後還要細說。地獄的業因當然非常復雜。佛在經裡面,像《地藏菩薩本願經》就說得很詳細,「五逆十惡」,做這些事情他才會墮地獄。地獄從哪裡來的?決不是人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閻羅王造的,是眾生自己做惡業招感來的。你造作惡業,自自然然就有這些果報現前,自作自受,這是正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就告訴我們一個事實,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決定沒有造惡的;換句話說,決定沒有造作五逆十惡之人。所以,它沒有人造因,那個地方就沒有這個果報。

  為什麼那個地方的人不造這個業因?第一個,西方極樂世界是個新興的世界,並不很古老,年歲很輕。我們在經上都讀過,阿彌陀佛成佛到現在才只十劫,所以時間很短。哪一個世界都是相當古老,都是經過無量劫,而它才十劫,所以很新。這個新成就的世界,裡面這些人是從哪裡去的?不是那個地方土生土長,是從每個地方移民過去。十方世界移民過去,阿彌陀佛對於這些移民的人把關把得很緊,慎重挑選,如果你的心惡、行惡,你就去不成,他不讓你去。所以,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好人,這是第一個條件。

  我們也看到,有些惡人念佛也往生,那是怎麼回事情?我們看到那個人是惡人,阿彌陀佛看到那個人不惡,看到那個人是善人。我們只看一個人的一世,看他現前,阿彌陀佛是看他生生世世。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積功累德,這一生糊塗,做了一點糊塗事情,那沒有關系,馬上就回頭。所以阿彌陀佛對於善惡的選擇,比我們高明太多了,他從心地上看,從你過去宿根上來觀察,真有善根。這是第一個因素。

  第二個因素是教化。這些好人生到極樂世界,好人是心好、行好,但是如果將好的心行長遠保持,不是容易事情。我們這個世間有好心的人,行為也很好,偶爾也做壞事。什麼原因?外面環境不好,誘惑他,一時迷了,這種人常有。阿彌陀佛知道這些事實,所以他老人家每天講經說法教學,要永遠保持你的善好,而不至於退轉,不至於喪失掉,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教學。

  中國在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在《禮記・學記》裡面,就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學記」是我們中國古老的教育哲學,它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句話徹底做到了。不但阿彌陀佛自己親自教學,講經說法從來沒有中斷過,而且還聘請了十方世界諸佛如來、諸大菩薩經常到極樂世界去講經,去說法,去教學。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真的就像一個大學校一樣,生到那個地方去,無論你想學什麼學科,應有盡有,都是世出世間第一流高明的老師,真正善知識在那個地方幫助你。所以那個世界沒有退緣,也就是說,你想退轉都沒有機會。你所接觸的人都是善人,你所接觸的事都是好事,決定沒有惡緣。惡因惡緣斷了,惡的果報當然就沒有了,這是極樂世界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之一。

  我們在這個世間,這幾十年的感受不太如意,不太好過,正是所謂「不如意事常八九」,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如意事一樁都沒有。所以這兩個世界我們做一個比較,當然就很樂意移民到極樂世界去了。這一本書,就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勸勉我們移民到那個地方去。「發大誓願第六」這一部分,是阿彌陀佛自己講的,是淨土根本的經典。我們看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在這一切經當中,字字句句都跟這一篇有關系,都是這一篇詳細說明。此地既然提出了三惡道,我們也要把惡道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地獄」是個名稱,它的意義一定要清楚。不是說地底下有個監牢獄,你這樣看到,這是依文解義,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這個意思解錯了。這兩個字的意思是「苦地」,也就是說生活狀況最苦的一個社會,就稱之為地獄。在六道裡頭,這一道眾生比起其他的五道都苦,非常辛苦。在古人翻譯經的時候,它有四個意思。第一個意思,這裡面沒有樂受,只有苦沒有樂。第二個意思,佛菩薩很慈悲想幫助他,幫不上忙,佛菩薩想救濟他,都沒有辦法。為什麼?業障太重。譬如餓鬼道裡面,大家曉得有一種鬼叫焰口,焰口是口裡面噴火。他饑餓很苦,你想幫助他,送一點東西給他吃,他還沒有到口邊,就燒焦了,得不到飲食。連漿水都得不到,都被火燒壞了。這就是說你想救他,想幫他忙都幫不上,你說這個多痛苦!第三種是愚癡,不開智慧。居住的環境非常陰暗,他們看不到日月星辰,空中就像煙霧一樣,很濃的煙霧,所以才稱它作地獄。

  地獄在什麼地方,是不是在地底下?有些經確實是講在我們地底下,地底下過五百由旬就是地獄所在處。五百由旬到底是多麼大的一個距離?這是古印度的長度計算的單位。古時候譯經的大德,所翻的也不能確定,有人翻合中國八十裡是一由旬,有人翻六十裡是一由旬。但是古時候的一裡,跟我們現在的裡程,度量又不相同了。

  像佛經上講,釋迦牟尼佛身高一丈多高,一丈六,叫丈六金身。我們現在要聽到丈六金身,在我們想像當中,比我們普通人大概要高三倍,這麼大的個子看起來嚇人!確實經上記載是丈六金身,但是那個時候的尺比我們現在的尺短。近代弘一大師他曾經做過考證,這一篇考證搜集在《律學三十三種》裡面,我看過。據他的考證,當時那個時候用的尺,大概是我們現在的市尺五寸多一點,不到六寸。這樣一來,丈六金身打了一個對折,八尺。八尺我們就會點頭,釋迦牟尼佛確實是個高個子,不算太高,比我們一般人高一點,高不了太多。要比一般人高成一個人、兩個人,那不變成怪物了?所以一定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度量,跟我們現在所用的標准不相同。

  地獄是化生,經上給我們說,有在海底下,有在地底下,有在曠野之處,也有在海邊、河邊。完全是看造作地獄罪業的人,他造作的輕重,它是變現出來的境界。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朱鏡宙老居士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真的,不是欺騙人的,確確實實有這個事實。清朝末年,有一個作官的,名字我忘記了,在他那些著作裡能查得出來;好像他有一本《八大人覺經講記》,裡面提到這個事情,我記不太清楚了。

  清朝末年作官,大概有些地方有災難,皇帝派他帶著錢去赈災。他把赈災的錢吞沒了,所以在災區裡面許許多多的人得不到衣食,餓死、凍死了很多人。沒有多久,清朝也亡國了。民國成立之後,清朝亡國了,這些人就做了寓公,住在外國租界裡面,很有錢。那時候做了貪官,還算不錯,還有一點良心發現,自己知道干下這個錯事,所以晚年到處燒香,到處拜佛,修橋補路,盡干好事,社會上稱他為大善人。錢從哪裡來的?吞沒赈災之款來的,當了大善人。這樣過了幾年,他死了。

  死了之後,家裡人很傷心。他的姨太太有好多個,聽說是第四個姨太太非常想念他。正好那個時候在上海有一個法國人通靈,可以把你家裡亡故人的靈魂找來跟你談話,收的費用很高。她聽到有這麼一樁事情,就去找這個通靈的法國人。錢他收了,找了好久找不到,他就覺得非常奇怪;然後再告訴她,他說:我絕對不是欺騙你,我真找不到。他說:如果你親戚朋友當中有新過世的,我收一半的錢,我替你找出來,給你做個證明,讓你相信。她聽了這個話之後半信半疑。

  正好她先生大兒子死了(不是她生的),她就找大少奶奶來,請這個法國人去找,果然沒有一會兒找到了。找到,就附在一個人身上,說話的音聲跟大少爺聲音完全相同。他們就問他,「你死後的狀況」,他都說了。然後就問他,她說:你爸爸怎麼會找不到?他說:爸爸?聽說他墮地獄了。這個外國人講,地獄他沒辦法,他找不到了。她說:他是個大善人,一生盡做好事,天天拜佛念經,怎麼會墮地獄?他大兒子說了,說出吞沒赈災這筆錢這個事情。他說:這個事情沒有人知道,在上海還有他的老朋友,過去他同事,其中有一兩個人知道這個情形,你們去問問他就好了。於是,這個四姨太就去找他先生的老朋友。從前人厚道,你做惡事,人家都不說。結果他家人找來之後,那個老先生就講,是有這麼一樁事情。但是他究竟吞沒多少錢,那就不知道,就沒人曉得了。

  墮阿鼻地獄,通靈的人找不到。你想想看,做了這些惡事,雖然天天拜佛、念經補償,還是沒用,還是要受果報。當時造罪業的時候不曉得,墮落惡道之後後悔莫及,來不及了。這是朱老居士告訴我,有這麼一樁事情,他親眼看見的。那個時候他在上海,知道這些事情。

  另外還有一樁事情,證明地獄是化生。朱鏡宙老居士的岳丈,在中國是很出名的一位文學大師,那個時候不叫文學,叫樸學,樸學大師章太炎先生。大概也有不少人聽過「章太炎」這個名字,那也是民國初年的革命家。章先生這個人很正直,曾經被袁世凱關到監牢獄裡面去,關了一個多月。什麼罪名?不罵袁世凱,袁世凱生氣,把他關起來了。他為什麼不罵袁世凱?他說:「這個人不值得我罵」。袁世凱聽到就生氣起來,把他抓起來關了一個多月。不值得他罵。

  就在他出獄的時候,東岳大帝請他去作判官。在大陸上曉得五岳,東岳是大鬼王,他上面是閻羅王,閻羅王底下管五岳,東岳管五個省。判官是什麼地位?用現在的職位來做比喻,就是秘書長,東岳大帝的秘書長,這個地位很高。每天晚上,有兩個小鬼抬著轎子接他去上班,早晨雞叫的時候就把他送回來。很辛苦,日夜都不能休息,白天有白天的事情,晚上還要到陰曹地府去上班。他對於鬼神的狀況就知道得很多,這些好朋友在一塊聊天,常常跟人講。

  他說他曾經有一次勸導東岳大帝,把地獄裡面炮烙的刑罰廢除。炮烙是什麼?是鐵柱子裡面燒火燒得紅紅的,讓受罪的人去抱。他說這個非常殘酷,希望東岳大帝,像現在的話來說是我們顧及人道,這種殘酷的刑罰應當廢除。東岳大帝聽了之後笑笑,派兩個小鬼,他說:你自己到刑場裡面去看,去參觀。這兩個小鬼就帶他去了,走了一段時期之後,小鬼就告訴他;這個刑場就在此地,你看。他看不到,這才恍然大悟,這個果報是自己業力變現的,不是人造的。所以你沒有造這種罪業,到地獄裡頭你也看不到,這才明白佛經上講的話有道理。

  《地藏經》上告訴我們,地獄只有兩種人能見得到;一種是造作地獄罪業的人,果報現前,他要去受罪;另外一種是菩薩,菩薩到地獄裡度眾生。你們諸位在《地藏經》上看到婆羅門女,這是孝女,念佛一天一夜,真正念到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相當阿羅漢的果位,所以她有能力去參觀地獄,游覽地獄。如果不是菩薩、不是羅漢,地獄在你面前,你也見不到。這是說明地獄的狀況。地獄果報之苦,《地藏經》上說得非常詳細,種類之多,時間之長,都說不盡。

  可是我們也曾經在古書裡面看到,有些人墮地獄,可是沒有多少年,這個人又到人道來,或者又到畜生道來了。地獄裡面所講的果報,都是以「劫」來算,時間之長用劫來算。於是有些人就懷疑了,為什麼那麼長的時間,我們看起來不長,沒有多久他又出來了,他作餓鬼、作畜生,或者又到人道來了?這個裡頭,現在說話大家就好懂了,是什麼緣故?時差不一樣。我們人間一年,地獄裡面就是千萬年。世俗不是常言說得好,「度日如年」,地獄苦,度日如年。所以時間不是真的,時間是抽象概念所造成的。我們地球上有時差,其他星球上也有時差。太陽系這八個星球,如果說是以星球繞太陽一周叫一年,時差就很大了。我們地球繞太陽系一周三百六十五天,海王星、冥王星繞太陽一周,以我們地球上的時間來算要一兩百年,它那個圈子大,時差不同。所以,三惡道跟我們人間有很大的時差。在地獄裡面所受罪,確確實實時劫很長很長,通常都是以「大劫」來計算的。

  而地獄的業因是五逆十惡。五逆十惡裡頭,第一個因素是瞋恨心重,所以佛家常講瞋恚墮地獄。有些時候我們自己有瞋恚心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學佛的人頭腦要清楚,時時刻刻要能觀察到自己的生活行為。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裡有一點不耐煩,有一點不高興,都是瞋恚心在起作用。不要看這個作用很小,這種作用很平常,不會有什麼大的差錯,你這樣想就錯了。從這一點點不平、忿恨,就知道自己瞋恚心的嚴重。如果每天都有個幾次,你這一生當中累積下來可不得了,積小惡就成了大惡,將來墮落到地獄,還不知道怎麼去的,你說冤不冤枉?所以佛教給我們斷貪瞋癡,常常看一切眾生的好處,常常想一切眾生的善行,不要去想人家的過失,不要去記人家的惡行。你想這些、記這些,將來受害的是自己不是別人,為什麼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五逆罪,這是舉最重的罪業,「殺父親」,「殺母親」。父母的恩德之大,連佛菩薩在經典裡面常常贊歎,佛教人第一句話就是「孝養父母」,所以殺害父母決定墮阿鼻地獄。第三是「殺阿羅漢」。阿羅漢在這個世間,說實在話,你找也找不到,因此與殺阿羅漢相同的罪就是老師。阿羅漢是善知識、好老師,他的德行,他的學問,他的影響,足以能夠教化一方。我們一方人都得到他的教誨,都得到他的利益,這是善知識。你殺害這種人,這個結罪不是對他結罪的,叫這一個地區的人都失掉了好老師,沒有人教導,所以這個罪過重,這也是墮阿鼻地獄。

  第四是「出佛身血」。佛的福報太大了,決定沒有人能夠傷害佛,佛有護法神保護,怎麼會受你傷害?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偶爾讓佛受一點小傷,表皮上流一點血,這是可能的。所以,是以惡意讓佛受傷,這個罪過就重了。佛是天人老師,不但是人間的好老師,也是天人的好老師。天上,我們在佛經上看到,忉利天主(我們中國人稱玉皇大帝、上帝)常常請釋迦牟尼佛到天宮裡面講經說法。連天神都尊敬,你傷害他,罪當然很重了。今天釋迦牟尼佛不在世,等流的罪是佛的形像,無論塑造的像,或者是彩畫的像,你是以瞋恨心惡意把它毀壞,這個罪是相等的。如果不是惡意的,或者是無意的,那就沒有那麼重的罪過了。

  五逆罪最後的一條,是「破和合僧」。佛家大眾在一塊修學的團體叫和合僧團,這是世間所有團體裡面模范的團體。因為這個團體裡面的分子,人人都遵守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六個原則(六個規則)。「見和同解」,這一句用現在的話來說,我們有共同的認識,共同的理念,共同的目標,所以大家在一塊生活非常和睦。第二「戒和同修」,這個戒就是生活規約,很多人在一起,當然在日常生活都訂的有規矩,人人都守規矩,都不會違犯規矩,現在講守法。人人守法,這個團體當然就有秩序,社會安定,沒有動亂。第三「身和同住」,第四「口和無诤」,第五「意和同悅」,這是講我們生活,日常生活能夠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你說這種團體多難得!最後一條「利和同均」,我們在物質生活上,大家都過著同樣的水平,平等的生活標准。這樣的團體,是社會上所有團體裡面模范的團體,值得人尊敬的團體,值得人效法的團體,這是個好團體,你要是惡意在裡面制造糾紛,破壞這個團體,使這裡面人彼此不和,這個罪過就重了。這個結罪,不是對這一個團體結罪,而是什麼?對這個大社會所有團體,你把人家團體的榜樣,團體好的樣子破壞掉,結罪是從這個地方來說,這個罪就重了。這是造五逆罪。

  十惡,身造的是殺生、偷盜、邪YIN;口造妄語、兩舌、惡口、绮語(绮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意裡面貪瞋癡,這叫十惡。造作上品十惡,嚴重的十惡業,都是墮地獄的業因。地獄,實在講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很容易造這個罪業。可是罪業造了之後,將來受果報墮在地獄裡面,要想出來,難!雖然地獄跟我們人間時差不一樣,可是嚴重的地獄還是很長的時間。我們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讀過,佛講那個時候兩個比丘為了嫉妒障礙,破和合僧,墮地獄。以我們人間的年歲來算是一千八百萬年,這是人間的時間算;如果是以地獄時間算,那個時間可長了。但是人間一千八百萬年也很可怕,好像你造罪,給你判刑坐牢,坐一千八百萬年,也嚇人!何況地獄裡面種種苦報,就是菩薩都不忍心說,所以這個地方決定去不得。換句話說,惡的念頭、惡的行為決定做不得。

  諸佛菩薩決不是嚇唬人,你要認為這個事情是佛菩薩故意這麼勸人為善,以這個來做手段,你就完全錯了。《金剛經》上說得好,「如來是真語者」,真就不假,如來是真語;「實語者」,實就不虛;「如語者」,如語就是跟事實所說的完全相同,佛所講的不加一點,也不減一點;「不诳語者」,诳是欺騙人,不妄語,不欺騙人;「不異語者」,所說的決定是一樣的,不會是兩個講法。我們要相信,相信佛所說的話句句真實。

  第二講「餓鬼」。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生活環境,大體上來講有六大類,稱為六道。六道是我們的生活環境,六道輪回,我們出不了這個范圍,生生世世就在這個范圍裡面兜圈圈,過日子。六道裡面最殊勝的是天道,天的種類也很多,佛經裡面告訴我們有二十八層天。天的狀況相當復雜,你要說上帝,這二十八層天上都有上帝,到底是哪一位上帝?不能含糊籠統,總得搞清楚。而且每一層范圍又很廣,譬如地球很大,在地球上國家很多,在從前是皇帝,哪一個國家的皇帝?說總統,哪一個國家總統?你也要搞清楚。天上、人間的復雜沒有兩樣,天上比我們人間(比地球上)還要復雜,你不搞清楚怎麼行?天下來,當中還有一個修羅道,然後再講人道,餓鬼、畜生、地獄,這是佛說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就在這裡頭打圈圈,出不去。

  這個現象從哪兒來的?實在說,六道本來沒有,是我們自己造的,不是別人造的。外面宗教說上帝造的,在佛法裡頭不是講上帝造的,是自己造的。自己怎麼造的?我們在大乘經裡面講得很多,同學們聽得都耳熟了,可是印象還不深。我怎麼知道你們印象不深?你們的心、你們的行為沒有改過來。你們的心不像佛心,你們的行為不像菩薩行,這就是你們的認知還不夠深刻,境界沒轉過來。佛說我們原本的生活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為什麼今天會變成這個樣子?今天迷了。所以諸佛菩薩跟我們這些眾生差別在哪裡?他們覺悟,我們迷惑;他們是覺而不迷,我們是迷而不覺。迷而不覺,就搞六道輪回;覺而不迷,就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那個世界裡頭沒有餓鬼、地獄、畜生,那個世界裡面人人都是上善之人;不但講善,上善,善人裡面的善人,好人裡頭的好人。我們原來是要過那種環境,現在迷了。

  迷的樣子是什麼?我們要知道,否則的話,覺跟迷含含糊糊的講,我們很不容易理解。佛說,覺悟的人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迷惑的人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從這個標准我們想一想,自己是覺還是迷,不就清清楚楚了嗎?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這是迷,不是覺。覺悟的人沒有妄想,佛在經上講,覺心清淨,覺心不動。我們學佛要學得跟佛一樣,從哪裡學?就在這個地方學,這叫從根本學,學不動心。我們眼看外面境界,耳聽一切音聲,鼻聞種種氣味,舌嘗種種味道,要學菩薩,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智慧!不迷!心裡面干干淨淨,一塵不染。見色聞聲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種人就是佛菩薩。

  我們今天見色聞聲起心動念,那就是迷,就是不覺,這就是凡夫。起什麼心?順自己意思起貪愛之心,不順自己意思起厭惡之心,我們天天干這個。起這種心,就叫造業。不要認為,我才動念頭,我還沒有表現在行為上,已經造業了,這個心就不清淨,心就不善。佛在經論上講得很多,依照佛經的這些術語咱們不好懂,我說話說得白一點、淺一點,大家容易聽得懂。六道怎麼來的?是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決定沒有六道。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兩句話就說明佛菩薩覺,無大千就是沒有六道輪回。大千世界就是六道輪回,覺悟的人沒有,迷的人有。迷的人像作夢一樣,「夢裡明明有六趣」,有六道輪回。由此可知,六道輪回不是真的。《金剛經》上說得很好,這種境界夢幻泡影而已,哪裡是真實的!

  可是我們現在麻煩在哪裡?我們麻煩在不能夠覺悟,這個事在夢中醒不過來,麻煩在這裡。怎麼能夠叫在夢中清醒過來?這一定要在佛法裡面長期的薰修。昨天我們《地藏經》講圓滿,最後青蓮法師在總結勸導我們,要親近善師,涅盤妙音就在此處。所以我們這一生能不能破迷開悟,實在講老師的關系太大。可是在現前社會好老師找不到了,到哪裡去找?為什麼找不到?師道沒有了。大家不知道孝養父母,不知道尊師重道,所以老師沒有了。如果你真正懂得,真正能做到孝親尊師,佛菩薩就會化身來給你作老師,佛家常講「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菩薩多麼慈悲!關鍵還是在你自己肯不肯學,是不是真心想學;真心想學,佛菩薩就來示現做善知識;你沒有誠意,佛菩薩就沒有這個必要,他就不來了。由此可知,我們求善知識有秘訣,不是求不到,你要懂得怎麼個求法,決定有感應道交,要能夠感得善知識來教導我們。真正有心斷惡修善,有願破迷開悟,你就感得善知識。有善知識的指引,長時間的學習,宇宙人生的真相逐漸逐漸明了了,不但曉得我們現前的狀況,過去、未來都能夠通達明了,你的智慧才算開了;智慧開了,這個問題就能解決。

  六道是這麼來的:我們在講堂上常說,妄想、分別、執著三種都有,現的境界是六道。如果你有妄想、有分別,沒有執著了,執著放下了,六道就沒有了。那是一個什麼環境?四聖法界。諸位在經上常念聲聞、緣覺、菩薩、佛,就出現這麼一個社會,這麼一個生活環境。假如我們把分別也捨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給諸位說,四聖法界也沒有了。那個時候所現出來的生活環境,就是一真法界,諸佛菩薩的生活環境你才能夠進入。進入,實在講,你就能回家了,那是我們真正的老家。回家之後,妄想是很輕,慢慢再斷,那就不要緊。

  所以,要曉得六道是從哪裡來的,我們人生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不能不搞清楚,不能不多想一想這些問題,這是大問題。說老實話,這個東西也是天性,很少人想到這個問題。我這一生當中,確實也很奇怪,我是十四歲就想這個問題。我十四歲失學,家境清寒,繳不起學費,沒有辦法念書,常常在河邊樹下去想,我到這個世間來干什麼的?我為什麼要來?我想這些問題,我來干什麼的?天天想,以後遇到佛法,我這些答案都解決了。你不想這些問題,你就沒有問題,你怎麼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常常想,這是佛家講「小疑小悟,大疑大悟」,這叫疑情,這不是懷疑,你才有個悟處。

  我們現在具足了妄想分別執著,三樣東西都非常嚴重。尤其是堅固的執著,造成我們現在這麼樣苦難的一個生活環境,我們現前生活環境的惡劣,災難之多,在古今歷史上都找不到。說到災難,今天有位同修拿報紙來給我看,是昨天的報紙。我向來不看報紙,也不聽新聞廣播。他們拿來給我看,說是八月十八號有災難,太陽系這十個星球排列成一個十字架。我聽了說:可能有災難。災難到底到什麼程度?我不敢說,大概誰也說不准,可是影響決定是有。

  可是諸位要曉得,西方人的預言,都講這個災難是世界末日,是西方人講的,西方人的末日。我們東方人不是末日,東方人沒有說末日,西方人說末日,那當然是他們的末日。我們東方人講,佛經上說,佛的法運還有九千年,怎麼是末日?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是一萬兩千年,現在公歷今年才兩千五百多年,後面還長遠得很,哪裡是末日?所以諸位同修盡管放心。我在這裡說這些,使大家心能夠安下來,知道有這麼回事情,但是決不是末日。何況我們在此地,我們居士林講堂、念佛堂的同修,這個道場現在是世界模范道場。這個道場不是為居士林建的,不是為這個地區建的,是全世界的模范,當然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你得諸佛護念,得龍天善神保佑,這一個地區都得平安。

  可是,凡是天象有這些不平常的出現,在我們中國古時候歷史當中,我讀過很多,這種星象的排列是凶相,不是一個好現象。在從前王公大臣,帝王大臣,甚至於地方上的首長、縣市長,那個時候他們懂得,都齋戒沐浴,都知道斷惡行善。飲食起居在這個時候特別節儉,皇帝減膳。皇帝平常吃飯,諸位曉得是一百道菜,不管他吃不吃,一定是一百道菜。減膳是什麼?減少一半,五十道菜。為什麼?祈福,為天下蒼生祈福。但是現在人不講求這個,現在人認為什麼?這些天象與我們人沒有關系。古時候知道,大自然的現象跟我們生活,跟我們的思想行為有關系,不是沒有關系,息息相關。所以,凡是有這種異常的星象出現,他們都有很高的警覺性,斷惡修善。犯罪的人可以原諒的,都把刑罰減輕,叫大赦。做好事,希望能夠彌補改變這些凶災。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所以在這個環境當中,我們應當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以真誠清淨心讀經念佛,給全世界苦難眾生回向。我們盡這一點綿薄之力,希望這些天災人禍能夠減少,時間能夠縮短,盡我們一點誠意,這是自行化他,無量功德。這是說明,六道情況是怎麼來的,世間種種災變是怎麼來的。

  餓鬼道的業因,主要的是貪心,貪心墮餓鬼。明明講六道,為什麼世間人常常講人死了就作鬼,說得這麼肯定?我們聽到之後,也感覺得很奇怪,但是仔細想一想,也還挺有道理的。什麼道理?你想想,這個世間人哪個不貪?貪財、貪名、貪色、好吃,「財色名食睡」他都貪愛,只要是貪,就是餓鬼的業因。這麼樣看來,真的大多數人死了都作鬼,所以說是他作鬼,說得也不為過,也還有點道理。但是我們要曉得,人死不一定去作鬼,完全看他的業因。畜生道是愚癡。修羅道是好勝,貢高我慢修一切善法,這是墮在阿修羅道。

  六道的業因,我們都清楚、都明了了,就知道因緣果報絲毫不爽。自己在六道、在十法界,完全是自己作主,不是別人作主。這是大學問,這是人生第一樁大事情。佛告訴我們,第一殊勝、最殊勝的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六道之外,還有阿羅漢、還有辟支佛,有菩薩、有佛,我們為什麼不去作菩薩、不去作佛?那才是真正聰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這部經,目的就是叫我們去作佛,超越六道輪回去作佛去。佛的生活空間就大了,盡虛空遍法界是他的生活空間;不像六道的空間小,這個圈子小,很難超越。

  我們要想不墮地獄,要修慈悲心、愛心。愛心怎麼修法?每一個人在世間都有你心愛之物,你想一想,你這一生當中什麼事情是你最心愛的?你把這個愛心擴大,愛一切眾生,這就是大慈大悲;把這個愛心擴大,瞋恨就消除了。如果常常心裡想著不高興的事情,「哪個人得罪我,這個人我還沒有報復他」,天天動這個念頭,這個念頭不好,這個念頭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而且這個念頭是地獄的業因,最不好的一個念頭。為什麼不多想一想別人的好處?多看看別人做的好事?把這個念頭轉過來,地獄這個罪業就消了。縱然有業因,緣沒有了,就不會墮地獄。

  餓鬼道是貪心,這一條也很難斷。要有高度的警覺,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知足常樂,絕不過分的希求,你就過得很快樂、很自在。你的日子過得很辛苦,苦從哪裡來的?貪求,貪心沒有止境,那就苦海無邊。如果知足,你的苦就止住了、停止了,後面的生活是常樂。什麼時候把苦離開?知足,苦就沒有了。穿衣,衣知足了,天天想穿好衣服的那個苦就沒有了。飲食知足了,不再講求色香味,那個苦你也沒有了。所以五欲六塵,你對哪一樣知足,那一樣的苦你就離開了,離苦就得樂。佛菩薩、祖師大德們都這樣示現給我們看。

  我過去在學佛的時代,親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親近他的時候,他七十多歲了,跟我現在的年齡差不多,我那個時候才三十歲。這個人知足常樂,每天就穿那一套中山裝,幾十年沒有看他換過第二件衣服。到他往生的時候,我們才看到(因為他裡面的衣服看不到),才知道裡面穿的汗衫他都補補釘的,襪子也是補補釘的。現在你們到台中「李老師紀念館」裡面,你去看看,裡面的內衣、襪子都是補補釘的。誰給他補的?自己補的。他生活快樂得不得了,他不是沒有錢,自己有錢,學生那麼多,有錢的學生很多,送給他的這些供養很豐富。我都沒有想到他裡面穿破衣服,沒想到。為什麼?有些人送他好的衣服,那個送的人走了之後,他就給我,「來來來,你沒有衣服穿,這個給你」。我現在還保留著,有兩套高級裡面的羊毛內衣,老師送給我的,我也捨不得穿,放在那裡,現在還在。轉手就送人,穿的東西,吃的東西,轉手就給人。知足常樂,自己生活所需夠了,決定沒有非分的要求。

  他老人家一生,日中一食,他一天吃一餐,吃得很少。工作量,我們三、四個人都比不上他。他工作量多,每天吃一餐,吃那麼一點點。我們今天要問,他這個能力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做到的,你就完全想錯了。他是人,我們也是人,我們得研究研究,他為什麼能,我為什麼不能?到以後,我才真的想通了。想通了,我就問他,問他我這個想法看法對不對。我想到什麼?人的身體是個機器,這個機器要運作是要消耗能量的,能量就是我們飲食的補充。但是每一個人消耗,消耗的量不一樣;有些人這個機器是耗能量的,他必須要大量補充;有些人是省能量的,一點點他就足夠了。

  所以我就想,能量到底消耗到哪裡去?老師每天那麼多工作,那麼多客人、應酬。他是一個很好的中醫師,天天還給人看病,工作量很多,可是他補充的能量很少。所以我就想到,能量的消耗,大概是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胡思亂想,對於真正講勞心勞力,消耗的能量都少,都不多。我們凡夫一天吃三餐還不夠,還要吃點心,還要吃七頓,全是胡思亂想,連晚上睡覺作夢都不老實。所以他必須要補充,他不補充他就會生病,他支持不了。所以,百分之九十以上消耗在妄念上,我把我這個觀點向老師報告;老師肯定,沒錯,是這樣的。

  所以,修行人心愈清淨,他飲食就愈少。我們在經上看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那些比丘們日中一食,跟佛一樣,每天到外面托缽,吃一餐;阿羅漢七天去托缽一次,七天吃一餐;辟支佛半個月出去托缽一次,兩個星期吃一餐。這就說明,功夫愈高,心愈清淨;心愈清淨,消耗能量愈少。所以,辟支佛半個月吃一頓,他那一頓的能量足夠維持半個月,他也講經說法,也到處度眾生。我們這才明了,能量的消耗真的都是消耗在妄念上,所以一定要心清淨才行。

  這個東西不能學,學會學出病出來,不是說學得好看。「他一天吃一餐,這個人有功夫,有本事」,你要這樣想法,完全錯了,你依舊是打妄想。所以,什麼事情它都有個道理,總得要把它這個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我們才有學習的處所。這是說五欲六塵,捨棄貪愛,只取所需就夠了。取所需之外,還有多余的,那是你有福報,應該幫助別人,幫助那些需要的人,你這個福報就沒有窮盡。

  世間人財富,財是你賺來的嗎?不是的。你說你能賺到,為什麼那個人賺不到?由此可知,財不是賺來的。哪裡來的?你命中有的。《了凡四訓》裡面講得清楚,命裡有的。你命裡面有多少財富,你這一生享用多少財富;命裡沒有的,你怎麼求都求不到。命裡頭有的,那個命是誰注定的?命是自己造的,不是別人給你注定的。我們這一生得的財富,財富從哪裡來的?財布施的果報。過去生中修財布施修得多,這一生當中得的果報就大了,得大財富;過去生中修法布施,這一生得大的智慧聰明;過去生中修無畏布施,這一生得健康長壽。有因必有果,有果一定有因,我們看到果報,要知道他所修的因。看到這個因,就想到將來必定有什麼樣的果報,這個決定不會差錯。

  我們要想不作餓鬼,就要把貪心斷掉,一定要學知足常樂,肯幫助別人,肯施捨,你的財用永遠不會缺乏,愈施愈多。可是,多的時候還要捨。佛法裡面教給我們「捨得」,捨得的意思很深。淺而言之,你能夠捨,你就會有得,捨財得財,捨法得法,捨什麼你就得什麼。捨是因,得是果。可是你得到之後怎麼辦?得到之後還要捨,把那個「得」也要捨掉。所以這兩個字,有兩重意思在裡頭。你所得的那個東西一定要捨,不捨麻煩就來了,一定要捨。懂得捨的人,這個人有智慧,這個人是真正覺悟的人。得到之後就積蓄藏起來,那個人沒智慧,那是愚人。所以你得到之後立刻要捨,這個樣子你才能夠永遠不墮餓鬼道。

  畜生是愚癡。什麼叫愚癡?世出世間一切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你要有能力辨別。哪些是正法,哪些是邪法?哪些是是,哪些是非?哪些是善,哪些是惡?甚至於哪些是害,哪些是利?你一接觸通達明了,這個人叫覺悟。如果這些擺在你面前,你都搞不清,把假的當作真的,把邪當作正,把惡當作善,這叫愚癡。愚癡是畜生道的業因。愚癡的類別千千萬萬,畜生的種類,畜生的果報千差萬別,你不能不知道。正因為如此,所以佛對於「貪瞋癡」說得最多,為我們提出警告,勸我們要斷貪瞋癡,想出種種方法,這是佛家講的善巧方便。很可惜,只有少數的同修們能夠體會到、能夠領悟到,真正懂得佛的意思,依教奉行。還有許許多多同修對這個沒有明了。怎麼說沒有明了?他沒有做到。沒有做到就是沒有明了。

  有些人說,「我明白了,我做不到」。說「明白了,做不到」,這個話我不能相信。只有一種情形之下,「我了解得還不夠透徹,我做不到」,這是真的。所以佛法這一樁事情,確確實實是知難行易。講修行,《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一生圓成佛道,這哪有難處?可見得行不難。《法華經》上說得更妙了,龍女八歲成佛,說明「行易」。大乘法常講眾生跟佛一念之差,一念轉過來,眾生就成佛了,這一念就是覺迷。釋迦牟尼佛又何必要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余會?這是明明告訴我們「知難」。要用這麼長的時間,讓你真正把宇宙人生過去現在未來這些道理,因因果果,讓你徹底搞清楚、搞明白。清楚明白了,轉過來了。怎麼轉過來?貪瞋癡沒有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再不會有貪心,再不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把這個只要放下,你就作佛;放不下是凡夫,放不下是沒搞清楚。搞清楚,哪有放不下的道理!

  你要再問,搞清楚為什麼就放下?搞清楚之後,曉得「不可得」,不放下也得放下。《金剛經》上說得最清楚、最了當,「三心不可得」。你能得的不可得,萬法緣生,凡是因緣生法,都沒有實體,所以當體即空,了不可得,「能得、所得」都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釋迦牟尼佛說這個事情就說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讓他的這些學生才恍然大悟,然後在一切境界裡面,才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樣才過正常的生活,過一個覺而不迷的生活,過諸佛菩薩的生活,永離惡道。永離惡道就是永遠不再造惡因,所以惡道的果報就沒有了。

  我們今天讀這一段經文,「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這一句念得很輕松,你不曉得這一句裡頭的意思多深多廣,多麼不可思議。這是四十八願的第一願,無比的殊勝。所以是「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的第一條,人家道理在此地。你明了之後,我們要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假如我們念頭裡還有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是什麼?貪瞋癡。你還有貪瞋癡的念頭,你的佛號念得再好,不能往生。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你要明白這個事實。我們這一句佛號,要把自己的貪念、瞋念、愚癡念把它念掉。怎麼念掉?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接觸外面境界,念頭才生起,「阿彌陀佛」,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打掉。

  古人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一句阿彌陀佛是覺,用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把你貪瞋癡妄念打掉。貪瞋癡妄念才起來,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這樣念佛就決定得生,跟經上講的意思相應。如果一面念阿彌陀佛一面還想貪瞋癡,這個不行,這決定不能往生。諸位要記住,這是佛菩薩常告訴我們「心淨則佛土淨」。口淨心不淨,沒用處,決定不能往生,要心淨則佛土淨。所以念佛要會念,把我們貪瞋癡慢的念頭念掉,我們的清淨心念出來,平等心念出來,慈悲心念出來,決定得生。這一句裡頭含義很深很深,我們學會了,自己念佛求生淨土才真有把握。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  (第五十三集)  1999/6/1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53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十六頁,倒數第四行,我們將經文念一段對對地方。

  【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

  這是第二願:「不墮惡趣願」。這一願是承前一願而來的,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真實殊勝莊嚴之處。在第一願裡面,給諸位報告過,世間最苦的,這是講十法界,無過於惡道。惡道從哪裡來的?從惡業變現出來,正是佛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極不善的思想,變現出這種境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惡道,就說明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是惡人,凡是生到極樂世界,都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縱然阿賴耶識裡面,惡習的種子還沒能斷盡,但是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惡緣,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是美好到極處,惡因遇不到惡緣,不會起現行。這是西方極樂世界,何以沒有惡道的真正原因。

  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留意,我們希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能不知道,到西方極樂世界需要什麼條件。古德跟我們說過,一定要具足三個條件:信、願、行。這三個字的意思很深很廣,我們絕不能輕看了。什麼叫信?什麼叫願?什麼叫行?如果細細的這一問,問題都問出來了。我們是不是真的相信?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跟我們講信有六種,六種少到不能再少了,六種都在《無量壽經》上。第一個相信自己,自己有佛性,自己現在是未成佛,記住自己是佛,但是現在還沒有成就,是沒有成就的佛。所謂沒有成就,帶了許許多多煩惱習氣惡業的這麼一尊佛,這是我們現在的身分。相信阿彌陀佛、釋迦世尊,他們是已成佛。未成、已成拿掉,我們都是佛,這個要相信。不相信自己是佛,自己怎麼能作佛?信心是從這個地方建立的。

  佛是什麼身分?所有大乘經論裡面都講得很好,三界導師,天人師范。所以十法界一切眾生,最好的榜樣、最好的模范就是諸佛如來,我們要有信心,我們能做到。清淨心中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本性,裡面原來沒有煩惱,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現在有沒有?給諸位說,現在還是沒有。如果自性裡面真的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不叫真性,真性裡頭決定沒有。諸佛如來是從自性上看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包括一切人,一切有情眾生、無情的眾生、器世間,都是諸佛如來。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為什麼?見性,不著相。我們今天迷了,迷在哪裡?著相不見性,跟佛菩薩恰恰相反,所以叫顛倒妄想,我們顛倒了。顛倒就是妄想,不顛倒就叫正念,諸佛菩薩叫正念,我們叫妄想。為什麼有這種名稱,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第二願跟第一願有什麼差別?差別在西方極樂世界,不但沒有三惡道,不但沒有惡緣,甚至於從『焰摩羅界』去往生的人,「焰摩羅界」是講地獄,六道裡面最下一層。地獄裡面,這一些惡道眾生,緣成熟了也能往生。給諸位說,地藏菩薩在地獄裡度眾生,度哪一種眾生?我們要明了,佛法裡面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無緣的眾生,佛菩薩度不了。佛度眾生,就像在我們這個世間一樣,佛菩薩在我們這個世間度人,人也要跟他有緣,沒有緣他也度不了。沒有緣就是不聽教誨,不相信,佛菩薩對他無可奈何了。在地獄裡面度眾生,這個情形也是這樣。

  再給諸位同修說,地獄裡面的眾生,得度的機會比我們人間少。你要問什麼道理?佛在經上曾經說過,「富貴學道難」、「貧窮學道難」。富貴的人天天享樂,你叫他到這兒來聽經念佛,他受不了,他不會來的。貧窮的人,一天三餐飯都吃不飽,你叫他到此地來聽經兩個小時,他坐立不安,他想到明天飯從哪裡來?所以得度機緣最多的是中等人家,生活過得去,也不是很富貴,也不是很貧賤,生活能過得去,小康之家。諸位細細看看,到我們佛堂來聽經的、來念佛的,不都是這一類眾生嗎?以這個例子來看六道,天上就像富貴人家,佛在天上度眾生不容易,得度的人少;在三惡道度眾生也難,三惡道就好比貧賤之家。尤其是地獄,苦難太多了,很難回頭,佛菩薩遇到他們,教導他們,很不容易接受。

  惡道裡面哪一些眾生能得度?給諸位說,還是善根福德深厚的。我要問你,善根福德深厚為什麼墮地獄?墮地獄是一時糊塗,一念之差,造下地獄的惡業,造了五逆十惡業。他的善根的確很厚,這個人墮在地獄,地藏菩薩幫助他比較容易了。菩薩教誨,他真的忏悔了,真正回頭,真正覺悟了,一念也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淨土法門殊勝,不可思議!九界眾生,從菩薩一直到阿鼻地獄,九法界眾生平等得度,這個法門希有!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令一切眾生平等得度,除此之外,再找不到第二個法門。我們要明了這個事實,這個法門遇到不容易,遇到一定要牢牢的抓住。

  什麼時候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愈快愈好,有什麼好等待的。這個世界太苦了,還捨不得,願意多受一點苦,苦還沒受完?愈快愈好,一定要用功,一定要努力。這是第二願跟第一願不同的地方,顯示「五乘平等齊入報土」。這是佛在經上常常說的一句話,我們就這個話的意思,換句話來講,九法界的眾生平等往生不退成佛,這個說法大家概念就更清楚了。九法界包括餓鬼、畜生、地獄,平等往生不退成佛。但是一定要緣具足,因緣都要具足。因是無量劫的善根,只是在這一生當中,一時的糊塗。這個「一時」給諸位說,不是平時,是臨命終的時候一時糊塗,最後一念還是貪瞋癡,這個人就墮三惡道。能不能往生,決定在最後一念是不是念阿彌陀佛,最後一念念阿彌陀佛,這個人是決定往生。所以凡是往生的人,無一不是大善大福,善福才能往生。最後一念念阿彌陀佛,大善、大福報,他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了。

  可是我們如何能夠保住,自己最後一念是念佛?這是我們現在最重要的課題。我們在念佛堂,日夜不間斷的念,為什麼?訓練、練習,希望在臨命終時用得上。可是許許多多事實告訴我們,臨命終時生病了、昏迷了,人事不省,那怎麼辦?這是最危險的關頭,人在這種狀況之下,助念都幫不上忙。所以不能沒有福,福是我們平常要修積,積德累功,這是修福。積德就是存好心,念念利益眾生、利益社會;累功,功就是行好事,說好話。我們今天提倡四好,要很認真、很努力的去做,為眾生,不要為自己。有力量,全心全力幫助別人,求什麼?什麼都不求,只求臨命終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顛倒,不迷惑,這是大福報!因為你很清楚、很明白,十法界由你自己選擇,你有能力選擇。這一迷惑顛倒,你就沒有能力選擇。沒有能力選擇,一定是隨業所轉,被你的業力牽著轉,你自己做不了主,那個人叫沒有福報。在生的時候,享盡榮華富貴,他的福報享完了、享盡了,臨走的時候沒福報。我們明白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我們一生當中要學大聖大賢,生活要節儉、要樸實,我們累積的福報,臨終時候來享受。

  這就說明十法界到哪一界去投胎,是可以自己選擇的。自己選擇,絕不會選擇惡道,哪有那麼笨的人?一定選擇你自己喜歡去的地方。但是這裡頭有條件的,我們必須具備這些條件,這些條件在平時修積。平常不知道積德累功的人,只知道貪圖享受的人,不要說到臨命終,晚年的時候福報就享盡了,晚年生活就非常清苦,沒有人照顧。甚至於我們也常聽說,有些老人死了,死了好幾天才被鄰居發現,你說這個多可憐!臨命終時自己清楚,不生病,有同參善友送你,幫你助念,這是真實的大福報。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經上講得很清楚,這些話一個字我們都不能夠疏忽。「受佛教化」,這一句話很重要。「我」是阿彌陀佛自稱,『受我法化』,西方極樂世界殊勝,也就在這一句。阿彌陀佛為往生的人講經說法,從來沒有間斷過,那個地方六塵說法;不但正報阿彌陀佛示現種種身,阿彌陀佛甚至於還變化成種種眾鳥,你喜歡的,現眾鳥身來給你說法。喜歡孔雀,現孔雀身,喜歡白鶴,現白鶴身,全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連西方極樂世界的小橋流水,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不可思議!說法不間斷,我們在那個環境就沒有再迷惑的時候,你想迷都沒有機會。六根所接觸的都是佛在說法,我們念頭才起,佛就給我們講一番大道理,聽一聽,念頭就沒有了。我們從這個地方看,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的大學校,我們到那裡去讀書、去上學,畢業了就作佛,就這麼回事情。看來看去還是講經第一,固然有說到坐禅,有說到經行、念佛,總沒有說法占的比例多,那個世界解行相應。

  下面這一句是說他的成就,『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是學佛人所希求的,這是學業的完成。果位?果位是學位,學位是佛陀。這句話完全是梵語音譯的,不是不能翻。古時候翻經,在翻經規矩裡面有五種不翻,這一句是屬於「尊重不翻」,它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阿」翻作無,「耨多羅」翻作上;無上,阿翻作無,無上;「三」翻成正,「藐」翻成等,下面這個「三」也是正,「菩提」翻作覺,無上正等正覺。正覺揀別不是錯覺,不是邪覺。我們凡夫,說實在的話,凡夫的覺是錯覺。還有一些六道裡面的修行人,他們也有定功、也有智慧,神通德能,我們世間的聰明人都不能跟他相比,這些人在佛法裡面都不能稱之為正覺。

  「正」的標准是什麼?佛經有一個標准,標准非常明顯,煩惱障斷盡了,那個覺就叫做正覺。煩惱沒有斷盡,你的覺就不正,你這個覺裡面還摻雜著有煩惱在。什麼煩惱?還有我執在。說得粗淺一點,還有自私自利這個念頭在,只要有自私自利的念頭,有一個我的念頭,就不是正覺。所以在佛法修學過程當中,證得阿羅漢果的人,才能稱為正覺。阿羅漢以下,三果都不能稱正覺,他們是往正覺這一條路上走,還沒有得到正覺。再往上去,要把分別斷掉,塵沙煩惱斷掉,塵沙煩惱是分別,這個要是真的斷掉了,那就叫正等正覺。這個說法,實在講還是方便說,但是也是事實。為什麼?權教菩薩他不是聲聞、緣覺,他確確實實是菩薩,十法界裡面的菩薩。要破一品無明,見一分自性,佛經也有說證一分法身,這才是名實相副的正等正覺。四十一品無明斷盡,才叫無上正等正覺,那是如來的果位,圓教的佛果。

  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教化,終極的目的是「無上正等正覺」,不同他方世界諸佛教化眾生。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教化眾生,就分三個階段:正覺、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分三個階段。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個階段,就像我們現在,好比現在學校裡,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個博士班,其他的都沒有。我們今天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上學,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博士班,為什麼?阿彌陀佛教導我們,都是無上正等正覺。這又是西方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之處,他方世界沒有的。他方世界諸佛如來辦學校,可以說從幼稚園辦到博士班,辦得很辛苦。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只有博士班,以下統統不辦,這個了不起。地獄眾生,惡道眾生,只要能往生,也是參加博士班。這個地方特別要記住,惡道眾生是他一念錯誤而墮惡道,他有很深厚的善根。這個事情不要看到很奇怪,可能就是我們自己。一時糊塗做錯事情到地獄,那真的就要靠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來點化你、點醒你,讓你覺悟,讓你回頭,你就有救了。

  『不復更墮惡趣』。如果不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般諸佛剎土裡面修行,我們知道進進退退幅度很大,也就是說會退轉。為什麼會退轉?我們的惡習沒有盡,沒有斷盡。這些都是事實,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還會起不善的念頭,這就證明我們的惡業沒盡。惡業沒盡,在這個時候有善業成熟,就能夠生三善道。但是三善道裡面的福報、壽命,也是空的,也不是真實的,但是一切眾生幾個人明了?生在三善道裡面,還是希求富貴,希求長壽,妄想、貪欲一大堆,因此又造惡業了。這是因享福又造惡業,所以他很可能再墮惡道。

  生到西方世界之後,他這一句的意思很深,不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你不會墮惡道,那不可能的,剛才說過了,沒有緣。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人,諸位要曉得,他們的生活活動空間太大太大了,盡虛空、遍法界是他們生活空間。我們在經上讀到,每天幾乎隨時隨刻,他都到十方世界去參訪諸佛如來。《彌陀經》上講,每天供養十萬億佛。十萬億也不是個數字,代表是大圓滿;十是數字圓滿的單位,加上萬億是大圓滿。盡虛空、遍法界,我們講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菩薩,他天天都去供養,天天親近諸佛如來。供養佛,佛一定為他說法,到他方世界供佛聞法,也不會墮惡道,這個意思就深了,就廣了。西方世界保證你不會退轉,不會再墮,即使到他方世界也不會再墮,這是真正不可思議!

  所以有一類慈悲心重的同修,願意來生還作法師,還度眾生,不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對這種人不能不佩服,但是他來生能不能如願以償?太難講了。來生自己做不了主,業力在作主,不是來生想作人就作人,想作法師就作法師,想作國王就作國王,那就太好了,真的是稱心如意。難的就難在,所謂是「不如意事常八九」,這個世間種種法不是你想像的,自己完全做不了主宰,也不是佛菩薩給我們做主宰,也不是上帝作主,是業力作主。業力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它做主宰。六道凡夫沒有一個人不是受業力支配的;不受業力支配,六道裡頭沒有。最低限度,六道之外的四聖法界,這些人確實證得正覺,向正等正覺這個目標邁進,他們可以說不隨業力,就是佛家常講的「乘願再來」,他們可以隨願力。

  願力跟業力差別在哪裡?差別在願力來受生的,真的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那是願力來的。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金剛經》上講「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個人才是真正乘願再來的。如果我們見色聞聲,還有分別,還會有念頭生起,是業力,不是願力。換句話說,願力來的真看破了,真放下了;業力是沒有看破,也沒放下,這是不相同之處。所以他這一段經文,我們要細心的去參究,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也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如何修學,才能符合往生的條件,取得往生的資格,這個很重要。

  惡道眾生,雖然裡頭有不少善根福德深厚的,但是惡道的緣很惡劣,能夠觸動他善根福德相當困難,很不容易。即使蒙佛力加持,地藏大士的慈悲,真正能夠覺悟回頭的少之又少。這種情形,我們不難想到,為什麼?人道比三惡道聰明太多了,佛在經上贊歎,六道眾生唯有人道容易覺悟。容易覺悟,有幾個人覺悟?容易覺悟,覺悟的人都這麼少,不容易覺悟的,那就可想而知了。我說這個話意思是什麼?就怕諸位聽錯了,「墮到地獄不要緊,還有佛菩薩,地藏王菩薩還來可以救我;不要緊,多做一點壞事,墮地獄也不怕」,你就搞錯了。所以你要想一想,人道是最容易得度的都這麼難,三惡道那個難度就比人道,不曉得要加多少倍。我們決定不能有個錯誤的觀念,「墮三惡道不要緊,還有佛菩薩來」。佛菩薩雖然來,沒錯,未必你能接受,未必你肯依教奉行。可能你對於佛菩薩的教誨,態度比現在還要惡劣,你怎麼能成就?

  這些都是事實真相,只有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才會珍惜現前的因緣,才知道這個緣分,就如開經偈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唯有認識清楚的人,明白的人,才會把這個機緣抓得緊緊的,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這一生生到世間來就為這樁事情,其他的什麼大事都是雞毛蒜皮,為什麼?都搞六道輪回。唯獨讀經、研教,讀經讀這一部經,研教也研這一部教,不能搞太多太雜了。太多太雜,又把這個機會失掉了,這一點不能不知道。我們在座的同修,每一位無量劫來,積植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你過去生中為什麼沒有成就?搞多了,搞雜了,把自己往生這個事情耽誤掉了,這一生再要搞多、再要搞雜,不又耽誤掉了嗎?不再干了,專精,一門深入。要想學其他的經論,學其他的法門,到極樂世界去再學,極樂世界諸佛如來所開的無量法門。我們現在第一步,想辦法到極樂世界,學法門,以後再說。所以我教大家四弘誓願,前面兩願現在完成,後面兩願到極樂世界去完成。後面兩願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到極樂世界去完成。

  經文愈讀,我們的警覺性就愈高,深深明了不往生是決定不行。無量法門裡面,每一個法門它的條件都要斷見思煩惱,要斷塵沙煩惱,還要斷無明煩惱。就以最粗的見思煩惱來說,佛在經上講,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八十一品思惑,這是見思煩惱。我們在一生當中,破一品的能力都沒有,都是講的實話。古人裡頭有,還是很少很少的少數人。我們以禅宗而論,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師,這是教化成就最殊勝的一位大德,歷代的宗門大德都沒有他殊勝。他的會下,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也只有四十三個人。諸位想想,跟他學佛,跟他參禅的人,有多少?最保守的估計也有幾十萬人,這我們可想而知的。幾十萬人當中,只有四十三個人成就,這才知道斷煩惱之難。那些不能成就的,同樣是接受祖師教導,同樣是在一起參學,煩惱習氣斷不掉,你就不能成就。

  念佛往生是容易,不要斷煩惱,伏煩惱就成了,伏比斷容易太多了。伏是什麼?只要煩惱不發作,就叫做伏。所以淨宗往生的條件,只要伏煩惱就行。我們在這裡下功夫,念頭才起來,一句「阿彌陀佛」把它伏住,壓下去。第一個念頭起來了,第二個念頭是阿彌陀佛,絕不讓第一個念頭,會變第二、第三連續下去,連續下去就形成業力。因為第一個念是迷惑,還沒有造業,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把它降伏住了,這是我們平時需要做的功夫。為什麼還會造業?就是第一個念頭是妄念,第二個念頭還是妄念,第三個念頭接著還是妄念,阿彌陀佛想不起來,忘掉了,這才會造業。如果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了,他怎麼會造業?念佛人要有這個本事,有這種功夫,所以要會念。這種功夫在心裡面做,綿綿密密,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決定不能疏忽,稍稍疏忽,妄念就起來了,這叫大事因緣。

  這一樁事情不難,難在什麼?難在你不肯做,難在你懈怠懶散,你真正用功,所謂是「萬修萬人去」。不是像斷煩惱,斷煩惱難,一萬人當中一個都找不到,甚至於幾十萬人當中,才找這麼一、兩個,那是真難。淨宗這個法門不難,難在我們自己的懈怠懶惰,因循苟且,那就沒法子。只要真正能打起精神,勇猛精進,沒有不成功的。古大德龍樹菩薩說:「若人生彼國,終不墮三趣。」中國善導大師也講:「乃至成佛,不歷生死。」這是給我們做證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殊勝無比,不會再墮惡道。如果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墮惡道的機會太大太大了,幾乎可以說,不墮惡道是決定不可能的。你只要不出六道輪回,三惡道是故鄉,住在三惡道的時間決定長,住三善道的時間短暫,這個要知道。我們在短暫人生當中要覺悟,要去修永恆的幸福。不再墮落的法門,我們今天遇到了。何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是一生圓滿成佛,一生當中圓滿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種殊勝的利益,所有一切經論裡面都找不到。這是彌陀無盡的慈悲,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普度眾生的大願,在這一會、在這個法門落實了,實現了。

  末後這四句是這一章的總結,這一章有兩願,是兩願的總結。『得是願,乃作佛』,這個願是「國無惡道願」,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永遠再不會墮惡道願,這兩個願成就了,阿彌陀佛才示現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如果這兩願做不到,他就誓不成佛。世尊為我們介紹,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現在已經十劫;換句話說,這兩願他都做到了,圓圓滿滿的兌現了。我們要記住,那邊的生活環境太好了,再看看我們現在生活環境,佛經上講「五濁惡世」,濁惡到極處。今天的報紙,我偶爾的看看,沒有去翻,看到一個標題,說歐洲人對現在食物沒有信心,吃的東西,乃至於罐頭制品,都好像有致癌的毒素在裡頭。濁惡到這樣的程度,恐怕再過幾年水都不能喝了,再過幾年空氣不能呼吸了,怎麼辦?很可能。現在我們飲食裡頭都是毒,怕的將來空氣裡面都有毒,所以聰明人趕快移民到極樂世界去。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這麼好的地方,我們難道還不動心嗎?好,第一章就介紹到此地,請看第二章。這一品經總共有二十四章,裡面四十八願,會集得非常好。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

  經文上的這些字,我們要特別留意。一開端,阿彌陀佛說,『我作佛時』,他現在已經作佛了,已經示現成佛十劫,這一句話沒有問題了。『十方世界,所有眾生』,包括我們在裡頭。這一句我們在裡頭,你看多親切,我們是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之一。彌陀這個願,跟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換句話說,就是為我說法,極樂世界是為我所建。彌陀世尊對我的慈悲愛護,不是父母能夠相比,世間再找不出第二個人。這個地方我們也要學,我們想親近阿彌陀佛,學阿彌陀佛,就在這裡學。人家起心動念,「十方世界,所有眾生」;我們今天起心動念,只有自己一個人,頂多想到我自己家裡親戚朋友,這就很難得了;人家起心動念,是十方世界所有眾生。所以這一句話裡面的含義,第一個意思包括我們在內,我們是佛所護念的眾生;第二個意思,我們一定要效法阿彌陀佛,念念要想到一切眾生。

  底下這是第三願,『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紫磨」是什麼意思?是說他清淨無染,清淨沒有染污,精純到了極處,真金色身。金色在此地也是表法的意思,我們今天著相了,看到佛是真金色身,塑個佛像趕緊把他貼金,全身都是金色的。諸位要想想,現在我們一個人,要出現這麼一個人,全身都是金色的,一定把人嚇跑掉了,誰還敢接觸他?必定把他當作怪物看待。金是表法的,我們今天造佛菩薩形像,上面也用金色,或者是貼金,貼金是比較上多,表法的意思。表什麼?表真。世間所有一切金屬當中,只有金不會變色,其他這些礦物都會變,會氧化。唯有金,顏色始終不變,所以它叫做貴重的金屬。佛菩薩金色身,也就是取這個意思,佛菩薩的心永遠不會變,真心。

  我們現在做為修學的綱領,真心我們寫了十個字;平等不會變,清淨不會變,正覺不會變,慈悲不會變,不會變就叫做金色,會變的就不是金,我們要明白這個意思。所以見到佛像金色的,菩薩像金色的,懂得它表法的意思,我們從這個地方學習。我們對一切人也像佛一樣,對十方世界所有眾生,我們的真誠永遠不變,我們的清淨永遠不變。「真誠」就是一絲毫虛偽都沒有,你真的作佛了,你是佛心。清淨是一絲毫的污染都沒有,自私自利是污染,貪瞋癡慢是污染,愛好是污染,這些東西統統捨得干干淨淨,永遠不再受污染,這是你的「清淨」金色身。平等是講高下,凡夫有高下之心,高下就不平,所以十方世界所有一切眾生,沒有高下之分,「平等」的真心。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念念覺而不迷,「正覺」金色身。慈悲是無條件的愛心,愛護一切眾生,永遠不變,「慈悲」的金色身。諸位要懂得這個意思,否則的話,你就全都搞錯了。

  善導大師也說過,「諸佛欲顯常住不變之相,是故現黃金色」,他們都懂得表法的意思。日本古大德《會疏》裡面講,介紹極樂世界,「我國人民,純一金色,無有好惡,彼我平等,情絕違順」。這說法都說得好,西方世界落實了。諸位要懂得它表法意思,不是說西方極樂世界人,統統都是黃金色。這個說法,很多人聽了之後會皺眉頭,搖搖頭,這個世界沒什麼好,不想去,一個個都是黃咚咚的,沒什麼意思。所以要懂得它的真實義,真實的美好。真實的美好有沒有標准?一有標准,就不美好。為什麼?每一個人審美的標准都不一樣,這是顯而易見的。五種顏色擺在面前,這個人喜歡紅的,那個人喜歡綠的,他就不一樣。喜歡紅的,紅的好,綠的不好。喜歡綠的,綠的好,紅的不好。到底哪個好、哪個不好?

  西方世界這麼多人去,每一個人審美的觀念也不相同,到那裡是各隨所好,這就好了。所以要知道,好壞沒有標准才是真好,有標准就不好了。但是沒有標准裡頭,有一個絕對的標准,就是真實,永遠不變,這是個絕對的標准。你喜歡什麼,什麼樣子,它就變現什麼樣子,這個佛經上講的有,自己要能體會到。佛在經上說,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所居住的處所,經上講的宮殿樓閣。我不喜歡住宮殿樓閣,我喜歡住茅篷,它就會變現茅篷,隨心所欲。你想大,居住的房子就變大,想小就變小,想在空中,它就浮在空中,想在地面,它就落下在地面。一樁事情隨心所欲,樣樣都隨心所欲,這才叫做真善美慧。

  過去有人跟我說過,西方極樂世界不想去,為什麼?那個地方不好。我說:什麼地方不好?他說:房子都一樣的,有什麼好看?家家都是七重欄楯、七重行樹,我看過一家,不想再看第二家。比不上舊金山,舊金山每家房子都不一樣,每一家房子他們的格式、彩色都不相同,非常明顯,好看!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這個樣子,沒有一樣不是隨心所欲,變化無窮。「七」,它不是數字,都是著了相的毛病,認為每一家都七重欄楯、七重行樹,他不懂七的意思。七是代表圓滿,什麼叫圓滿?隨心所欲就是圓滿,所以沒有一樣不是稱心如意,這才叫圓滿。所以表法的義趣,是一定要曉得。

  這是講身相之好,清淨無染,永恆不變;永恆不變就是健康長壽。我們現在這個身體變化,不是一年一年變,不是一天一天的變,剎那剎那在變,變老了,變壞了。西方極樂世界人的身體永遠不變,不老不壞,不衰不病;西方世界沒有看到有一個生病的人,所以那個地方沒有醫生,也沒有醫藥。你要問他醫藥、問病,他不懂,沒聽說過。不但沒有這些事實,名字都沒有,有這麼好的一個世界。第四願:

  【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這一句就是「三十二相願」。在一般講十方世界的眾生,大概跟娑婆世界類似。我們的形狀、皮膚的顏色不一樣,長相也不相同,在這種情形之下,難免會造成人心的不平。相貌端正莊嚴美好的,人家接觸喜愛,自己就產生貢高,「我色相端嚴,你們很多人比不上我」,驕慢。如果身體體質衰弱,相貌不好,產生自卑感。統統生煩惱,為自己的身體,為自己的容貌,常生煩惱。阿彌陀佛很聰明,看出我們的心思,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相貌都非常圓滿。「三十二種,大丈夫相」,諸位要知道,這是古時候印度人,以為人有這三十二種相,是貴相。印度人有這個說法,中國人也有這個講法,福相,中國人講貴相、福相。

  這個福相是很有道理的,相貌是福報,體質也是福報。唯識經論上告訴我們,我們大家都到人道來投生,在這個階段,在這個地區,我們生活在一起,得的都是人身,這是引業引導我們到這一道來受生。業力裡面有兩種,這是屬於引業,我們大家相同,都到人道來投生,得人身。可是我們每一個人得的身體不一樣,體質就是講健康程度不一樣,壽命長短不一樣,面貌膚色不一樣,生活享受不一樣,這一些叫滿業。滿業是過去生中,作善、作惡的果報。如果過去生中善多惡少,我們的滿業就殊勝。佛跟我們說布施的果報,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就曉得,滿業是怎麼造成的。

  這個人有錢很富有,是他過去生中施財多,他這一生得財富的果報。他如果布施,布施得很痛快,布施得很歡喜,他這一生得財富就得來很容易。無論從事哪個行業,很快,沒有費什麼大的力氣,就賺了很多錢,這是他的滿業。如果布施是很勉強的,布施之後又後悔,他還是有福報,賺錢賺得很辛苦。所以因跟果決定相應,絲毫都不差錯,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然後知道自己怎樣修積。我們要想學習的,要修無漏的福報,這個要懂。什麼叫無漏?我們就不能在此地細講,細講耽誤很長的時間。總而言之,修福我不願意享福,這就是無漏的。修福自己一定得福報,得的福報給社會大眾去享,自己專求淨土、專求佛道,這就好,你所修的是無漏的福報。無漏的福報,享不盡的。有漏的福報,前面說過,享福的時候又造業,所以他會再墮惡道。無漏的福報,不會再墮惡道。

  所以這三十二種相,大丈夫相,是古時候人的標准。每一個相好都有業因,譬如佛在經上常講「廣長舌相」,這是好相。業因是什麼?不妄語。佛在經上說,一個人三世不妄語,他的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鼻尖。釋迦牟尼佛常常講經說法,說我不騙人,他做證明,他的舌頭伸出來把臉蓋起來了。你們有沒有本事?說明什麼?生生世世不妄語,從來不欺騙人,才有這個好相。所以佛家造像要把因果造出來,造佛像、造菩薩像、造羅漢像,都有一定的表法,教育意義在其中,不是隨便造的。現在我們看到許多佛菩薩的像,造的是藝術人像,為什麼?三十二相沒造出來。

  古時候造像,根據《造像量度經》裡面所說的來造,要把「三十二種大丈夫相」造出來,讓人家看到之後,就曉得什麼樣的因,修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除三十二相之外,還有八十種隨形好,這叫相好光明。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因果統統說到,說得很詳細、很明白,是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諸位要想知道,可以去參考。往年我們在此地講過《金剛經》,我們采取的也是江味農居士的本子,但是三十二相我們也沒有細說,細說太麻煩了,提一提就好了。諸位要想多知道,這個《講義》我們這裡都很多,自己可以去看。特別提醒大家,就是造佛像一定要依照這個規矩,這才是如法的。

  而實際上來說,不只三十二相。大乘經論裡面常說,「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那是真的,無量無盡的相好光明,自性圓滿的流露。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要隨俗,所謂是「隨類化身」,《普門品》裡面講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這是諸位都知道的。《普門品》大家都念過,三十二應就是三十二種,每一種裡面又是無量無邊。譬如說,應以童男身、童女身而為說法,童男的樣子很多,童女也不只一種,那是講一類,三十二類。他化現不是有意的,不是隨自己意思來變化的,隨自己的意思變化是凡夫,不是聖人。諸位要曉得,六道裡面這些天神、鬼神、精靈,也會變現人身,隨自己的意思。佛菩薩不是,佛菩薩是隨眾生的意思,《楞嚴經》上說得很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眾生也有個原則,眾生喜歡什麼樣的身相,他就現什麼樣的身相,身相就不定了。現這樣的身相,眾生歡喜,歡喜就容易度他。所以佛菩薩現身是為眾生,不是為自己,都是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幫助眾生開悟修行證果,沒有一念是為自己,這才是諸佛菩薩的示現。

  這裡頭有個道理,這個道理是恆順眾生。眾生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他看到他喜歡的這種色相,他就能生起敬愛之心。他敬這個人,喜歡這個人,這個人說話他就聽了。同樣一句話,不喜歡的人,說再多遍都不聽;喜歡的人說一句,他就會聽進去了。所以佛菩薩度眾生,一定要投眾生之所好,才能令眾生得利益。這是講身相,三十二相。這個地方特別記住,此地講的「三十二種,大丈夫相」,是我們世間人的標准,真正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這個樣子,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說不盡的。再下面這四句,是第五願「身無差別願」。請看經文:

  【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丑者。】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後面這一句:

  【不取正覺。】

  是這三願的總結。這個願文只到此地,只有這四句。『端正』,這是講容貌,容貌端正,佛法裡面講莊嚴,世間人講美好。『淨潔』,這更難得了,身心清淨,所謂是一塵不染。『悉同一類』,在西方極樂世界完全相同,每一個人的容貌,端正淨潔,跟佛相好完全相同。『若形貌差別,有好丑者』,這就有了問題。「形貌差別,有好丑者」,我們娑婆世界很明顯、很顯著,我們在一生當中,曾經見過幾次兩個人相貌長得一樣的?我在這一生當中只有一次,只見過一次,兩個人相貌長得完全相同,他們不是兄弟,不是一家人,很難見到。我是在抗戰期間,在貴州讀書的時候,我同班一個同學。抗戰勝利之後,我在南京念書,班上又有一個同學,跟以前那個同學相貌長得一樣,動作也一樣,走路的樣子都一樣,很奇怪。我有一天把他找來,我說你有哪些優點,哪些缺點,一樣一樣把他指出來。他非常驚訝!他說:你怎麼知道?你是不是會算命看相?我說:我不會算命,我會看相。他說:你怎麼看的?我就告訴他,我說:從前有一個同學,長得跟你一模一樣,你們的性情大概也一樣,嗜好也一樣,果然沒錯。不容易遇到,這個對於我以後學佛,有這麼一個體驗。

  相貌怎麼來的?看相的人他會說「相隨心轉」。這個相貌就是你的心思,不要以為你的心思,藏在心裡沒人曉得,其實都露在表面上。粗心大意的人看不出來,心思細密的人,有時候是有學問的人,有定功的人,有智慧的人,他一看就知道,你的心思都在臉上,相隨心轉!只有一個人相貌完全相同,成佛。因為佛的心都一樣,佛佛道同,佛跟佛的相貌完全相同,這相是心變的。菩薩的相大同小異,羅漢的相差別就很大,你們看看,我們底下大殿供養十八羅漢,每個人相貌不一樣;但是菩薩的相就很接近,羅漢相不一樣。為什麼?羅漢妄想分別沒斷,所以相貌就有差別。但是他的見思煩惱斷了,雖然那個相貌奇奇怪怪的,你仔細去看,他是很善良的,他不惡。為什麼?見思煩惱斷了。

  相貌不一樣也引起眾生的煩惱,阿彌陀佛曉得這個情形,所以以他的願力,造成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絕對沒有這個煩惱。這個世間人因相貌不相同,而造的惡業很多很多,不勝枚舉。所以阿彌陀佛慈悲,把眾生造作惡業的緣,全給我們斷掉了,西方世界只有善緣,沒有惡緣,這是無比希有殊勝。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  (第五十四集)  1999/6/2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54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十七面,經文第六行,這是第三章,我們將經文念一段對對地方。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皆能洞視。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從這一段看起。第六品經文總共有二十四章,裡面一共有四十八願。這是第六「宿命通願」,第七「天眼通願」,第八「天耳通願」,這一章裡面有三願。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這個通是通達,沒有障礙,也正是清涼大師在《華嚴》裡面告訴我們,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佛說我們眼見的能力是盡虛空、遍法界,不但能夠見現在,也能夠見過去,也能夠見未來,這才叫做無障礙的德能。眼見色如是,耳聞聲也如是,六根的能力都是究竟圓滿的。可是我們現在這個能力喪失掉了,我們現在這個見,如果有障礙就不能夠突破。像我們現在這個講堂,講堂四面的牆這是障礙,我們只能夠見到這個障礙之內,障礙之外面我們就見不到。我們現在講堂在五層樓,四層樓下面我們也見不到了。現在見的能量,變成這種樣子。不但見如此,聽也是如此,聽近的聲音,我們能聽得見,遠的就聽不見,大的聲音能聽見,小的聲音就聽不見,都產生了障礙。佛告訴我們,障礙怎麼生起來的?昧於因果,起是非人我,貪瞋無明,我們常講的妄想、分別、執著,於是把我們的本能障礙住。我們不能夠說喪失,現在眼也能見,耳也能聽,范圍太小了,不能達到虛空法界,不能知道過去、未來,這是產生了嚴重的障礙。

  這一段經文講三種能力:宿命,宿命是知道過去、未來;眼是見;耳是聽。通常在佛法裡面叫六通,六種神通,六通就是宿命、天眼、天耳、他心、神足與漏盡通。這六種前面五種,有修得,有報得。像天人、鬼神他們是報得的五通,通的能力大小,也是各個不同。修得的,那看他自己的定慧功夫,發通的狀況也不一樣。只有第六漏盡通,是聖人才有,聖人是指小乘四果羅漢。漏是煩惱的代名詞,這個地方專指見思煩惱,漏盡是煩惱斷盡了。見思煩惱斷盡,這才證阿羅漢果,所以稱為聖者。前面這五種,凡聖都具足。

  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此地所講的能力,這六通的能力,跟一般經論上所講的不一樣。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凡夫宿命通最大,只能夠知八萬劫,超過八萬劫,他就不知道了。這八萬劫,在我們聽起來了不起,天文數字。可是極樂世界的這些人,我們曉得都是十方世界念佛往生到那個地方去的,念佛功夫有淺深不同,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也不一樣。即使功夫最差的下下品往生,諸位要知道,我們念佛不往生則已,要往生決定不是下下品。何以故?經上講得清楚,下下品都是造五逆十惡之業,我們雖然造業,還沒這麼嚴重。五逆十惡罪,忏悔念佛往生,多半是在凡聖同居土的下下品。就是這樣往生,他所得的神通能力,也超過一般菩薩,不但超過一般菩薩,超過一般的大菩薩。甚至於我們可以說,華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三賢位的菩薩,都比不上。

  極樂世界何以有這麼殊勝?這是因為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本願在哪裡?我們現在念的就是他的本願。如果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種能力,阿彌陀佛就不成佛;他現在已經成佛十劫,可見得他每一願都兌現了,這是我們大可以放心。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要記住,決定求生淨土,萬萬不可以發心來生還作人,或者來生就生天,你就大錯特錯了。你發這個願,你會得到,但是很可惜,人天福報有,人天不算是果報,你沒有超越六道輪回。既不能超越六道輪回;換句話說,你就不免要墮三惡道,這是肯定的。所以佛經不能不讀、不能不聽,六道輪回的情形不能不搞清楚,我們今天一個念頭錯了,實在講太可惜了。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好不容易有這麼一個機會,遇到可以脫離輪回、可以圓成佛道的方法,你遇到了,你要是認識不清楚,念頭錯了,豈不可惜嗎?世出世間再沒有一樁事情,比這個更可惜的。

  我們要曉得,經文字字句句都不可以疏忽。一開端,阿彌陀佛自己說,『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你們想一想,他這一句話什麼意思?這是講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只要有眾生具足信願,要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都能得生。我們今天能信,能發願,這一句話裡面,就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我們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分子。既然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分子,是阿彌陀佛真正的弟子,我們對於這一部經的義理要是不通達、不明白、不相信,不能夠依教奉行,你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阿彌陀佛的弟子,對於經典的義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深信發願,依教奉行,決定往生。這一段經文,是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正報微妙,說的這一部分,你們在「科判」裡面都看到。

  『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這是第六願:「宿命通願」,這一句話不能輕易看過。「自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自己自自然然就知道了。知道什麼?「無量劫時」,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你的生活狀況,你全都知道。過去生中,你也做過天王,你也墮過阿鼻地獄,這每個人都干過的。現在是忘掉了,這個能力喪失,不知道了。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一願的加持,我們這個能力立刻就恢復。說到這些能力的問題,可以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能力不是修來的,不是修得的,也不同於欲界、色界諸天報得的五通,完全是依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任運生得的果報,這是得大自在。

  古大德跟我們講,佛菩薩與二乘、天人,這些能力有許許多多的不同處。第一個「廣狹不同」。佛在經上講,小乘羅漢他們的能力,能夠達到二千國土。我們一個佛的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說他有能力,五通的能力,他沒有漏盡通,五通的能力,他能夠知道兩個,就是我們講的中千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他有這麼大的能力。緣覺比阿羅漢要高一層,他的能力可以能夠知道三千大千世界。可是我們在這個經裡面所看到,范圍是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這個差別太大太大了。諸位想想,要修成阿羅漢果,要證得辟支佛果,談何容易!憑我們這一生決定做不到。不但這麼高的果位做不到,說老實話,小乘須陀洹,我們盡一生的功力也做不到;不相信,你可以試試看。小乘須陀洹要斷盡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三界總共有八十八品,我們一品都破不了,所以是道道地地的凡夫,哪有能力超越三界?不憑彌陀本願威神,末法時期可以說,沒有一個人得度。億億人修行,沒有一個得度,這說老實話。我們心裡總要清楚、總要明白,今天我們得救,唯有靠阿彌陀佛,你不念阿彌陀佛,你念什麼?生到西方淨土,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個能力幾乎跟阿彌陀佛差不多了,決不是聲聞、緣覺能相比,法身菩薩也比不了。這說真話,法身菩薩要能夠比得上,文殊、普賢為什麼要發願求生淨土?

  第二個不同是「多少不同」。聲聞、緣覺「一心一作,不能眾多」,也就是說他要作意想知道一樁事情,就知道這一樣,不能同時什麼都知道,他做不到。我們今天講就是「注意」,注意你才能明白一樁事情,不注意一樁事情也搞不清楚。佛經裡面也常常講「作意」,作意就是我們講注意這個意思。我們在《地藏經》上看過,婆羅門女、光目女,遇到佛菩薩,遇到阿羅漢;阿羅漢一定要入定,才能看到她親人在什麼地方;佛就不需要作意,顯示出佛的能力比阿羅漢大多了。而且佛菩薩有能力同時現無量無邊身,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真的是「千處祈求千處應」。同時不同的處所,眾生有感,菩薩統統都能應,無量無邊的化身,示現種種不同身。

  《普門品》裡面講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給諸位說,觀世音菩薩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是三十二應。怎麼知道的?我們只要稍微想一想就知道了。這個世間眾生太多、太復雜,眾生有苦難的時候,心裡有求佛菩薩幫助,觀音菩薩都知道了,眾生起心動念,佛菩薩就曉得了。所以眾生有感,佛立刻就有應,感應非常快速。菩薩現什麼身相?不一定,隨眾生之感現相,不是佛菩薩有意現相,佛菩薩無意,佛菩薩沒有心,沒有念頭,所以能現無量無邊身。《楞嚴》上說得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菩薩現身是隨眾生的念頭來現。所以同時隨處以無量無邊身,示現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個能力太大太大。這是「多少不同」。

  第三是「大小不同」。二乘人如果現大身,他那個大身不能入小,他要是現個小身,小身不能容大。可是佛菩薩就不一樣,他能現大身,大身能入小,所謂是須彌比喻大身,能夠入芥菜子裡面,他可以入。菩薩也能夠現小身,小身又能夠包容一切,小能容大,自在無礙,這是二乘人做不到的。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我們學佛學到現在,經論讀多了,也有一點認知。一切法凡是稱性就自在無礙,二乘人沒見性,所以他縱然能現大身、能現小身,他不得自在,不稱性。諸佛菩薩,這個菩薩至少都是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這是見性。見性之後,無有一法不稱性,所以他自在無礙,就是《華嚴》講四無礙的境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這樣才曉得,稱性之可貴,不稱性不能解決問題。禅宗修學是以這個為目標,所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修學以這個為目標。宗門如是,教下哪有例外的?教下在名相上說的不一樣,教下叫大開圓解,宗門叫明心見性,我們淨土宗裡面講理一心不亂,密宗裡面講三密相應,名詞講得不一樣,其實一樁事情。我們要學佛,學佛要懂得學什麼?我們的目標在哪裡?決定不能搞錯。見性、圓解、相應,說實在話,連理一心,我們統統辦不到。你要能辦到,不但六道超越,十法界也超越,你就成佛,你就是法身大士,你是佛家所說的大聖,不是小聖。雖然做不到,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向這個方向去走。只要不違背這個方向,我們的修學就正確,思想就純正,正知正見,我們的行持叫正行,那就沒錯了。所以正知、正見、正行,念佛求生淨土,我們就決定有把握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的加持,我們能力立刻就恢復。恢復的狀況跟如來果地相彷佛,所以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難信之法。比任何一個法門,都快速,都穩當,修學又方便。

  我們道場有一些同學來自遠方,到此地來參學,加入我們法會來共同學習。可是現代社會,我們要清楚、要明白,古人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諸位同修仔細觀察,你應當明白,今天佛法跟一些外道相比,跟一些魔、魔外相比,遠遠不如別人,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比不上,比不過別人。我們根據經論學習念佛法門,外面破壞的人很多,說念佛不能成就,一定還要修其他什麼法門。他為什麼要這麼作法?不希望你往生淨土,不希望你超越輪回。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佛在經典裡面講得很清楚,世尊晚年的時候,魔王波旬找過釋迦牟尼佛,佛很慈悲,什麼人都接見。波旬跟釋迦牟尼佛說,他要破壞佛法。佛告訴他,佛所說的一切法是純正之法,沒有任何人能破壞。波旬就講,等到你末法時期,我叫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出家,披上你的袈裟來破壞你的佛法。釋迦牟尼佛聽了流眼淚,一句話不說。末法時期,魔子魔孫就很多,專門障礙人修行,專門破壞人信心。

  所以世尊入滅之前,告誡後世弟子四句話,叫「四依法」。你要是能夠依這四句話去做,魔力量再大,也不能破壞你。第一句「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法是經典。我們依照經典裡面所說的去修學,人不管他怎麼講法,他講跟經典上講的不一樣,我們不能聽他的。我們聽他的,你就跟他學了,就不是跟佛學;你換了老師,也換了法門,你怎麼可能在佛法裡有成就?「依法不依人」這句話,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注解,「上品上生章」裡面所說的,他舉的例子舉得太多了。《觀無量壽佛經》我們講過,上品上生這一章還特別說過,都有錄音帶流通,諸位可以多聽幾遍,你的信心就不會動搖。

  還有許多人,反對我們現在念的《無量壽經》會集本,極力反對,說這個本子是在家居士會集的,不能相信,一定要叫人去念原譯本。這話說起來,好像也滿有道理,他究竟是什麼用意?諸位想想就曉得,我就不必講了。會集不是夏蓮居開頭,王龍舒居士開頭,魏默深居士後繼,夏蓮居是第三個。為什麼前面兩個不反對,偏偏反對這個?而且王龍舒居士的會集本已經入藏,清朝《龍藏》就收入了。你應該跟乾隆皇帝打官司,說乾隆皇帝錯了,清朝初年那些高僧大德都沒有眼睛,你才是真善知識,哪有這種道理?你說這個經不行,這個經這十幾年流通,依這個本子修行念佛的,往生瑞相希有,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有幾十個人之多,這是證據。你今天反對,你表演一下往生給我看看,如果你把他痛罵一頓,批評、駁斥,你站在那裡就走了,我們馬上相信。沒有這個本事,我們看你以後怎麼走法?所以不能夠意氣用事。

  印光大師,大家知道,這幾乎沒有人敢反駁,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印光大師對前面兩種會集本,沒有說會集有錯誤,他的批評是會集把原譯本的文字改動了,他指責這一點,沒有說會集有過失。他批評得對,這沒有話說。正因為這麼一個緣故,夏老居士做第三次會集,避免前人的過失。這個會集本,字字句句都是原譯本上的,沒有改動,諸位可以拿五種原譯本去對照著讀。夏老在往生之前跟他的學生說,那個時候講話,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預言,他說對了。他說他會集的《無量壽經》,將來是從海外傳到中國。當時學生聽了,都莫名其妙,怎麼會從海外傳到中國?第二句話說,他會集的本子會傳遍全世界。今天我們看到這個現象,他講的話兌現了,果然沒錯。所以我們要「依法不依人」,人所講的與經教的義趣相應,我們可以相信;他講的與經典所說的不相應,我們不聽就好了,也不必去批評,不必去辨別。為什麼?現在這個時代民主自由開放,每一個人有言論自由,他不犯法,我們管不著。他說他的,我們干我們的,我們不聽就行了。世尊在三千年前,對於今天社會狀況一清二楚,所以這四句是防止現在的弊病,唯恐破壞我們的道業,慈悲到了極處。

  第二句說「依義不依語」。這一句話重要,這一句話就可以把會集的問題解決了。你說會集得對不對?有世尊這一句話就行了。講解經文,翻譯經文,意思對了就可以,不必照著言語翻,「依義不依語」。同一個梵文原本,在中國有很多人翻譯,翻譯出來的文字當然不一樣,這些本子同樣都流通,都是好本子,文字不一樣,意思相同。像諸位常常念的《金剛經》,《金剛經》就有六種譯本,原來的梵文譯本只有一種。在中國六次翻譯,翻譯的不一樣,諸位在《大藏經》上可以看到。意思一樣,文字大同小異,意思一樣這就可以。不能說這個翻譯得對,那個翻譯得不對,不可以。這是說明翻譯沒有問題,可以翻譯的;會集也沒有問題,可以會集的。

  第三句佛教給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什麼叫了義?什麼叫不了義?了義、不了義不是從經典上分,是從我們根性上分。我們學了,真正能得利益,就叫了義;學了不得利益,那就是不了義。什麼利益?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適合我,哪一個法門我修學,在這一生當中,可以了生死,可以成佛道,可以超越六道輪回,超越十法界,這個法門對我來講是了義,我應當選擇這個法門。世尊真的慈悲到極處,他老人家四十九年說了那麼多經,唯恐我們自己不會選擇,給我們指出一個方向,讓我們循著這個方向去選擇。他老人家講,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禅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世尊給我們指了一個方向。我們今天生在釋迦牟尼佛末法時代,遵循佛陀指示的方向,我們選擇淨土,那就不錯。

  淨土的經論,只有三經一論;三經佛說的,《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這是淨土三經;一論,是天親菩薩造的《往生論》。後來大德、祖師又加了兩種進去,魏默深居士將《行願品》末後一品,附在三經之後,稱為淨土四經。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將《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附在淨土四經後面,稱為淨土五經。現在我們看到「五經一論」,總共六種。這六種裡面,哪一種適合我們根性,任選一種,一生當中專修專弘,一門深入,锲而不捨,你決定有成就。我們今天在此地選擇《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現在總共有九個不同的本子,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為什麼要選擇這個本子?諸位把九個本子展開來看一看,你就了解。這個本子好,文字淺顯容易懂,段落層次分明,讀起來爽口。而且將五種原譯本裡面的教誨,可以說是圓圓滿滿都摘錄在其中,沒有遺失,沒有脫漏。這個本子就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讀這一本,等於五種原譯本全都讀了,你說這個多方便!所以我們選擇這個本子,不是沒有道理。這是個了義的法門,讓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不退成佛,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是「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世尊第四句的教誨,「依智不依識」。這一句針對我們現前的社會,也就是說破壞我們修學的人太多了。侮辱我們、毀謗我們、糟蹋我們的人,到處皆是,所以佛這一句話叮咛我們,我們要有智慧。識是什麼?感情用事。我們要依理智,絕不依感情。什麼叫依智?你能夠依前面佛所說的三句,就是智,違背前面三句,你就是感情用事。再多的人來給我說,佛沒有這個說法,我們聽誰的?聽佛的。再多的人說這個法門不能成就,甚至於還有毀謗,這經是偽造的,不是真的,決定沒有西方極樂世界,說阿彌陀佛是太陽神,出家人法師講的。有些同修聽了來告訴我,他問我:說阿彌陀佛是太陽神,出在哪個經上?來問我。我說:我不知道,你去請教那位法師,哪個法師講的,他一定知道,請他把經拿出來我們看看。那有什麼法子,現在言論自由,胡說八道也不犯法。所以佛這個「依智不依識」,我們愈想愈有道理,他這四句話針對我們現在學佛同修們說的。我們能夠理解,能夠記住,依教奉行,不會再受外面境緣動搖了,我們才有成就的可能。唯有往生不退成佛,我們才能恢復性德,才能恢復經上講的這許多智慧神通,這個能力我們就都恢復了。

  菩薩與二乘相比,第四個有「快慢不同」。譬如,二乘聖者、權教菩薩要去參訪諸佛如來,要費很長的時間他才能到達,而且不能同時參訪許許多多諸佛如來,可是佛菩薩一念就能周遍法界,這個能力不能相比。第五「虛實不同」。二乘人能變化,變化的是相似而已,沒有實際的作用,可是佛菩薩所變化的都有實用。第六「所作不同」。諸佛菩薩能同時現無量無邊的形色,就是隨類化身,同時隨類化身,不是一個一個的,同時的。而且所化的這些身,每一個身都有他自己的主張,都有他自己教化眾生一套辦法,都有他們自己的說法,各個不相同。譬如說,同在我們這一個地區,同在佛教裡,菩薩可以化很多很多身,變化成許許多多的法師、居士,有學淨的、有學禅的、有學教的,他能化很多身,各個不相同。不僅是在佛門裡他能這樣示現,他還示現外道,示現其他宗教,乃至於示現社會裡面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各個所做的不相同。這是聲聞、緣覺辦不到的。

  我們曾經在《高僧傳》裡面、《神僧傳》裡面見到,大概是唐朝時代,西域有一位高僧,名字我記不得了,這都是我很年輕初學佛的時候,喜歡看這些書,有這麼個印象。有一個西域的高僧,他要回國去,當時跟他學佛的人很多,聽到老法師要回去了,都是要供養老法師。那個時候的法師不要錢,你供養紅包他不收的,怎麼供養?請他吃飯。到第二天,到十裡長亭送法師,每一個人都非常歡喜;昨天法師看得起我,到我家來應供;那個人說不對,昨天明明在我家裡應供。這一傳了之後,才曉得這個法師有分身的本事,同時應五百人家供養。他有分身,但是五百身都是一樣的身,不是各式各樣的。菩薩能現各個不同的身;他不行,他只能現一種身;一種身能夠現很多身,他不能夠變現不同的身分,不能夠變現不同的形相;這是「所現不同」。所作不同,所現不同。

  還有一種能力,《楞嚴經》上講六根互用,佛菩薩行,眼能見,耳也能見,整個身都能見。耳能聽,眼也能聽,手腳都能聽。這是聲聞、緣覺做不到的,所以佛與大菩薩六根互用。第九種「自在不同」,這是有感斯應。雖然做種種應現,幫助一切眾生,教導一切眾生,佛菩薩自己從來沒有起心動念,從來沒有妄想執著,真正是一切時、一切處,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無量壽經》後面所講的「不失定意」,這也是聲聞、緣覺、權教菩薩所不能。所以雖然講神通,從這種種方面來觀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所得的這六種神通的能力,不但超過天人,超過四聖法界,乃至於超過法身大士裡面的三賢位菩薩,真正不可思議!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到哪裡去找?

  說到宿命通,這一條實在講也很有意義,也很重要。古德說,這裡面至少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如果不知道宿命通,我們人不知道過去,所以對於善不想修,不願意修;對於惡,也不怕,也不想斷。什麼原因?不知道過去生中,這些業因果報。佛在經上講過,他說有阿羅漢,阿羅漢得漏盡通,他宿命通的能力能知過去五百世,就想到過去生中造作罪業,墮阿鼻地獄受苦受難那個狀況,一想起來還心有余悸,身上流血汗,恐怖!已經離開很久了,現在已經修行證阿羅漢果,想到那個時候的狀況,恐怖得還流血汗。我們凡夫哪一個人沒有墮過阿鼻地獄?哪一個人沒有變過畜生、變過餓鬼?三惡道裡面,我們時間待得太長太長了,可惜沒有宿命通,不曉得了,忘掉了。所以今天敢作惡,不肯修善,這有什麼法子?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有法師說如果我們能夠知道宿命通,決定不會再有自高自大,你自自然然就謙虛。想想過去跟我們一起修行的人,人家已經修行證果,許許多多的同參道友都已經作佛、作菩薩,我們自己還落得這個狀況,有什麼值得自高自大的?慚愧的心生起來,自卑的心生起來,這是自利,對自己有好處。幫助別人,能夠知道別人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業因果報,你教導他一定會契機。為什麼佛菩薩為人講經說法,話還沒說完,聽的人已經開悟證果,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我們今天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聽的人好像沒聽到一樣,充耳不聞;或者聽到、看到、講到,你們表情不錯,點頭笑一笑,出了大門忘得干干淨淨。什麼原因?不知道宿命,所以只是說法,很難契機,道理在此地。宿命通就非常非常重要了,我們自己曉得不是一世、二世,阿羅漢才知道五百世,極樂世界的人「自知無量劫時宿命」,無量劫當中所造的善惡,所受的一切果報,這是真正不可思議。

  向下經文,『洞視』是天眼通,『徹聽』是天耳通,『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這是天眼、天耳的功能,這個功能不可思議。「十方」,這個好懂,「去來現在」,去是過去,來是未來,現在。從這一句經文,我們就完全明了了,他們對於現代科學家所講的無量時空的維次,全部突破了。空間遍十方,時間盡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他全都能看到,全都能夠聽到。視加個「洞視」,洞是看得很深,看得很清楚,看得很微細。「徹聽」,極其微弱的音波,甚至於我們自己還沒有發現,佛菩薩已經聽到,他已經接收到了。六種神通都有密切連帶的關系,前面宿命裡面講,十方過去無量劫中所做一切善惡,現在自己自性的德能恢復了,過去無量劫看到了,過去無量劫所做的這些音聲聽到了。諸位要想想,阿羅漢對於過去在阿鼻地獄裡面受的一些苦難,如果沒有見到、沒有聽到,他怎麼會恐怖?宿命知道,天眼見到,天耳聽到,所以才有這種反應。

  天眼通也叫做天眼智通,也叫做生死智通。因為他能夠見過去、現在、未來,能夠見一切眾生生死的狀況;實在講,在佛法裡講「死生的狀況」。死了,接著他又生了,生死是一個段落,死生是一個輪回的現象。你在六道當中,死生輪回的現象,他統統看到,統統清楚,統統明了。所以世間有一些預言家,跟我們講未來的這些狀況。我在早年學佛的時候看到這些書,向李老師請教,這些預言家他們依據的是什麼理論來推測?老師當時告訴我,他說大概不外乎兩大類。第一大類是數學,在中國無論是算命看相、看風水,這些種種都離不開《易經》,《易經》是數學之母。中國古老的這些預言,最著名的像《皇極經世書》,都收在《四庫全書》裡面,都是根據《易經》,根據數學來推算的。

  外國也是如此,外國人講占星術,那是一種高深的數學。在幾百年前,法國諾查丹瑪斯差不多距離我們現在有五百年,他推算今年八月十八日天象,以地球為中心,排成十字架,是從數學上推算出來的。算得很准確,果然這個現象發生了,這是一類。這一類可靠的程度有多少?李老師告訴我,可靠的程度只有百分之七、八十。為什麼?有的時候會算錯了。我們自己給人家算命看相的時候,很多看錯誤的,不是完全准確,那要看他的功夫,還要看我們提供的資料正確不正確。

  另外一種是禅定。諸位要曉得,定能發通,禅定當中天眼、天耳、他心能力恢復了。這個完全准確,為什麼?他親眼見到,叫現量境界,數學裡推算的是比量境界,不一定完全正確。可是從禅定裡面見到的話,那是很准確,但是這種不多。李老師那個時候給我舉出來,像黃檗禅師的預言,但他那個預言,他是用詩歌的方式寫出來的,很難懂,都看不懂。他說那個准確性很高,他們說的話都是奇奇怪怪的,等到事情發生之後,再想想說得沒錯。事情沒有發生之前,怎麼想也想不出來,像謎語一樣,你要有智慧,你才能猜測得到。所以這是通的能力。但是禅定發通是修得,修得的通會不會失掉?會失掉,心一亂就失掉了。所以有很多我們看到修定的人,入定的時候他有境界,出定就沒有了。這是一個很平常的現象,為什麼?定功不夠深,不能保持。

  在最近幾年當中,我也曾經見過,中國大陸在美國訪問,有一些特異功能的人,我也曾經見到過。好像前後見到三位,年齡都不太大,好像都不超過三十歲。他們有天眼通,大陸同胞們稱他們作「X光眼」,他的眼睛能夠透視,能看一個人的內髒,所以你有什麼疾病的話,他能看到。看得確實是相當准確,那倒不是騙人的。我們曾經請教他,你這個能力從哪裡來的?他能力是天生的,也是屬於報得的,非常非常希有。我們問他,你這個能力會不會失掉?會失掉。怎麼會失掉?年齡愈大,能力就愈差。為什麼?在外面看的世面多,聽的東西多,心亂了。所以要保持這個能力,就是要保持清淨心,很有道理。他們並沒有學過佛,跟佛講的原理原則相同,能力是從清淨心裡面發現的,心不清淨決定沒有這個能力。

  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能力是佛菩薩加持的,阿彌陀佛本願加持的。本願給你加持,你本身確實有這個能力,他才能加得上,本身沒有能力,怎麼會加得上?而且一定要跟阿彌陀佛合作,你的能力才不會失掉,才能永遠保持。跟阿彌陀佛合作,就是要跟阿彌陀佛「同心同德,同願同行」,佛的本願威神圓圓滿滿的加得上。我們的心願,我們的解行,跟阿彌陀佛背道而馳,佛是想加也加不上。這種能力如果有,不但對於自己修學有方便,幫助一切眾生,教化眾生,度眾生,便利就太多了,這是本願殊勝的利益。

  經文裡面「徹聽」,它的范圍也是十方未來、現在之事。空間遍十方,時間徹三際,這是天耳通。耳能聞聲,六道眾生的音聲都聽得到,而且都能夠通達無礙。不像我們現在語言有障礙,外國人說話我們聽不懂,如果有了天耳通,不管他說的什麼話,我們聽都能聽得懂。不但人間這些言語不要學,也不需要翻譯,全通達了;鳥獸的言語你也懂,鬼神的言語你也懂得。像佛經上常講,「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個能力就現前。我們在《高僧傳》裡面,曾經讀過安世高的傳記。因為過去講過幾部經,是安世高大師翻譯的,我們要介紹翻譯的人,必須去讀他的傳記。安世高大師就有能力懂得鳥獸的語言,我們只聽到鳥在樹梢上叫,叽叽喳喳在叫,其實它們在談話,我們聽不懂。安世高聽它們在談話,就告訴同伴;這個鳥它看得遠,看到遠方有人,有幾個人走過來,挑了些什麼東西;過了一會兒,那邊人來的時候,果然沒錯;鳥說的,鳥在那裡說那邊有人來,他能聽得懂。

  為什麼有這個能力?學,他到哪裡學來的?這個能力,跟諸位講,甚深禅定當中發通。清淨心當中本能恢復,這個能力是本有的,無有障礙的能力。在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天人,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經上講「下至」,我們注意這兩個字,這是魏譯的本子上有。魏譯是康僧铠的本子,流通最廣,他裡面是四十八願,「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下至」是什麼意思?古人有解釋,是講最低的水平,最低的能力,也能夠聽到百千億那由他佛說。這個范圍多大,決不是六道裡面欲界天、色界天人,四聖法界裡面的聖者,不能比。所以他們的能力,幾乎是完全恢復了,跟如來果地上非常相似。

  這兩種能力很重要,為什麼?有這種能力現前,我們修學,自己修學就會很認真、很努力。為什麼?親眼看到地獄、餓鬼之苦;你看到這些狀況,你聽到他們痛苦的、淒慘的呼叫,不敢不發憤,不敢不努力,幫助我們斷惡修善,幫助我們看破、放下,一心一意專求淨土。為什麼?對於淨土裡面狀況,你也看到了,你也聽到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能力幾乎完全恢復,十方世界諸佛說法,菩薩們在一起研究討論,你統統見到,統統聽到。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最完備、最完善的佛教大學;諸佛剎土都是佛教大學,而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善。因為他們德能恢復得最快,恢復得最究竟、最徹底、最圓滿,他方世界諸佛剎土所不及的。再看底下這段經文,這第四章只有一願,「他心通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很重要,他心通也叫『他心智通』,就是知道別人心裡的念頭。過去李炳老講,「知己知彼,才能契機」。所以度眾生,也可以取作觀摩。經文一開端,我們都有分,只要深信發願,求願往生,這裡面就有我們。因為『所有眾生』,包括我們在內,『生我國者』,『皆得』是平等的,沒有一個不得到的。「通」的能力,是『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眾生心念』。今天我們讀這一段經文,讀了以後,不知做何感想?敢不敢想?西方極樂世界人數之多,沒有法子計算的,不是算術能夠計算得出來。這在本經後面講得很清楚,每一個人都有這個能力,天眼洞視,天耳徹聽,我們在這個地方一舉一動,人家都看得清楚,我們說悄悄話,人家聽得清清楚楚,我們起心動念,他都知道了,你有什麼能瞞過人的?

  早年我讀這一段經文寒毛直豎,極微細的一個念頭,西方極樂世界的佛菩薩早就知道。我們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今天這種念頭、這種行為,他會不會點頭?我們相信極樂世界,相信阿彌陀佛,我們情願往生,可是你的心行,恐怕阿彌陀佛跟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人都搖頭,不會點頭。大家都搖頭,阿彌陀佛就不能來接你了。我們要真正希望生到極樂世界,真正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你不乖乖的學怎麼行?祖師大德教給我們「老實念佛」,起心動念違背了佛陀的教誨,就是不老實。不老實的人,「喊破喉嚨也枉然」,不能往生。

  這一段經文,如果用現代人的話來講,這屬於心理學,懂得人的心理。一般心理學,揣測、觀摩,揣測、推測,這是完全知道,特殊的能力,不需要觀摩,不需要推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這幾天在早餐裡面跟諸位報告過,正好念到《感應篇》勸導我們「積德累功」。注解裡頭教導我們,存心是德,力行是功。我們存一個什麼心?你想一想諸佛如來,諸佛如來很清楚、很明白,認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我們不知道,不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佛在大乘經上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自己,是自己的真身。禅宗裡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就是講清淨法身。

  基於這個認知、這個事實,所以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現種種身,說種種法,只是為一樁事情,佛家的術語說「普度眾生」,用現在的話說,為一切眾生服務;度就是服務的意思,為一切眾生服務。佛存的什麼心?真誠利益一切眾生心,平等愛護一切眾生心,清淨布施一切眾生心,這是佛心。這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大菩提心」,這是阿彌陀佛的佛心,我們有沒有?沒有,趕緊發,發出來之後,念念不捨。利益、愛護、布施落實,就是功德。你發的這個心,這個心要落實、要兌現,於一切眾生決定沒有分別,不分族類,九法界一切有情眾生,我們為他服務,還有無情的眾生也要為它服務。為什麼?「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同一個法性,這樣才是真正學佛,與佛的「心願解行」才相應;不如是學,就不相應。我們讀到這個經文,就要知道,就要能體會得到,我們的心願解行與佛不相應,不能往生;心願解行與佛相應,真的就念佛了。佛是心,我們平常念佛,是把這一句佛號,把佛心給念出來;「真誠利益眾生心,平等愛護眾生心,清淨布施一切心」,我這三句大家好記。清淨布施,是布施裡面絕不夾雜名聞利養,決不是說布施還要報酬,沒有的,這是清淨布施。常存這樣的心,常行這些事,真念佛人。你有願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臨命終時佛一定來接引。所以這個經文,我們要記住。

  「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包括我們娑婆佛剎在內,眾生心念包括我們自己起心動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所有眾生統統知道,都有這個能力,何況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我們今天遇到苦難,有求於觀音菩薩,還用得著求嗎?還用得著去禱告嗎?不用了,他都知道;我們起心動念,他都曉得。所以只要如教修行,決定得諸佛護念,菩薩善神擁護,再大的災難,你也能夠平平安安、穩穩當當度過。我們讀這一段經文,有信心,不要怕,「我做這麼多好事,佛菩薩都不知道,我天天禱告,不曉得他聽到沒有?」現在我們才明了,不但他看到、聽到,我們心裡動個念頭,自己還沒有注意到,他們都統統清楚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  (第五十五集)  1999/7/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55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十七面,倒數第二行,看「神足通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密多。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

  這一章有兩願:神足通願、遍供諸佛願。這兩樁事情,都是我們念念希求的,可是很不容易得到。彌陀願文裡面,開頭這兩句,我們要仔細的看清楚。『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這是說明凡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有分,當然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我說這個話,是真正發心想生極樂世界的,他就有分。可是極樂世界能不能去得了?古德給我們說,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這是善導大師講的;永明大師也這麼說法。可是在今天事實上我們看到,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得往生三、五個而已,這又是什麼原因?我們必須把這個原因找出來,把這個原因消除,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障礙。

  這是同學們一定要認真,要細心觀察,冷靜的思惟,多想想我們這個世間苦,苦的果報還在後頭。你這一生所受的苦,學佛的同修都知道,這叫花報,果報決定在三途。三途狀況是什麼樣子?我們不清楚,所以也沒有畏懼之心;換句話說,不怕,墮地獄不怕,這真了不起。不怕墮地獄,不怕變畜生,這樣的人,諸佛如來來到現前也救不了他,這就是經上講的「一闡提」;一闡提是沒有善根。佛來勸他,他都不相信,他都不能接受,這就沒救了。

  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們,幾乎沒有不勸人念《地藏經》,學習《地藏經》;念《地藏經》,說實在講,就是學習《地藏經》。我們今天只講念經,古人念是學習,我們現在是專念不學,所以沒用處。現在這個念是口念,那個「念」上要加個口,有口無心。古人「念」沒有「口」,那是心裡頭真正有,那個叫念。現在口裡有,心裡沒有;古人這個念是心裡有,那叫真念。念佛,心裡頭真有佛,真有就是真心想學習,學佛、學菩薩,他才管用。只是口念,沒有心去學習,那怎麼行?所以念佛不能往生。念阿彌陀佛,要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沒有私心?沒有;阿彌陀佛有沒有是非人我?阿彌陀佛有沒有貪瞋癡慢?阿彌陀佛還造不造業?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去思量、去觀察,認真努力來學習。學的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那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經文我還恐怕它太長了,諸位有不少人工作很繁忙,沒有時間來讀誦,所以我就把它簡化。在淨宗《朝暮課誦》裡面,早課我就選第六品四十八願,選這一段經文做為早晨讀誦。讀誦的目的何在?希望自己跟阿彌陀佛發同樣的心、同樣的願,心同佛,願同佛,目的在此地。晚課也選了一段經文,《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一段經文的內容是什麼?是五戒十善。祖師大德教我們持戒念佛,我們的行同佛,那是佛的行為。所以特別選出這兩段經文早晚讀誦,尤其是晚課,讀這一段經文要檢點自己、反省自己,佛在經上教我們做的,我們有沒有做到?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有沒有違犯?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天天才有進步。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沒有去做,佛教給我們不可以做的偏偏去做,這種人即使一天念十萬聲佛號,還是要墮阿鼻地獄。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也不是我說的。

  我早年初學佛的時候,讀灌頂法師,清朝乾隆時間的人,讀他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他後面講念佛人有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條就是地獄。我看到這一條,我疑惑,真的不懂:念佛是好事情,念佛人怎麼會墮地獄?我拿著這個本子去請教老師。那個時候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學講經,我說:這個我不懂,我有疑惑。我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後,他說:你問得好,這個問題我不給你一個人講,我上台講經給大眾講。什麼原因?拿著佛教的幌子,欺騙眾生。開個念佛堂,開個淨宗道場,目的何在?名聞利養。這樣的心建道場、領眾念佛,很可能眾生裡頭真的有念佛往生了,他自己墮阿鼻地獄。我才明白這個事情,想一想老師講的話很有理,有道理。

  所以境界的轉變,是在極其微細的一念;一念覺,眾生作佛;一念迷,佛作眾生。眾生跟佛沒有差別,大乘佛法常講「生佛不二」,眾生跟佛不二。差別在哪裡?覺迷不同,所以我們一定要求覺悟。怎麼樣才能覺悟?不讀經,不聽經,不行。聽經、讀經還不覺悟,那原因在哪裡?你沒有學佛,真正發心向佛菩薩學習,你就覺悟了。古德教給我們讀經「隨文入觀」,隨著經文字字句句提起觀照功夫,這是真正學佛。什麼叫觀照?怎麼個觀照法?這些佛學名詞術語,現在人聽起來不懂,我們不能不換一句白話來講。「觀照」兩個字,就是改變觀念,改變念頭。「觀」,就是你對於宇宙人生,你對於人事物的看法,那是觀;「照」是智慧,你用智慧看宇宙、看人生,看一切事,看一切物;你沒有看錯,沒有看偏差,這叫做觀照。我們凡夫起心動念、思想行為,都是錯誤的。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行為,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罪業感來的果報。大家共同造的業叫共業,共業感來的果報就是災難,天災人禍。

  這個世間為什麼會有這些災難?我在講席裡也講過不少次。這個災難是我們自己修行不好,不如法,所感召來的。學佛的人是個明白人、是個有智慧的人,既然明白、有智慧,決定不能把責任推給別人。眾生為什麼迷惑?我們做佛的弟子,沒有將正法弘揚,這就是出家弟子的大罪業、大過失。你出家干什麼?出家就是弘法利生的,人家見到你,稱你一聲「法師」,你是老師;你這個老師沒有教學,那人家叫你老師,不是罵你?你要負起教化眾生的責任,不能說我這個老師,我沒有做壞事,不過就是沒有給學生上課。你們想想,在學校做個老師,這行嗎?品行很端正,做人很好,但是天天不上課;學校、政府還是要撤你職,還是要處分你。我們今天發心出家,披上這個衣服,就是當教員。這個教員沒有負起教學的責任,雖然現在社會上法律不會開除我們,佛菩薩把我們開除掉,護法龍天把我們開除掉,圍繞在我們周邊的妖魔鬼怪,你還會有好日子過嗎?你還能不墮落嗎?這些都是事實,決不是假話。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種種殊勝,種種莊嚴,我們說不盡。不但我們說不盡,佛在經上講,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共同來說,說上一千劫、一萬劫,也說不盡。這麼殊勝的地方不想去,還要留在娑婆世界造業,你說這種人,不是糊塗到所以然處。這一生當中,人生壽命很短促,能活一百歲的人很稀少、很稀少。古人常講「人生七十古來稀」,能活七十歲就不多了。不要以為我現在還很年輕,將來日子還長,不見得。你沒有跟閻王簽合同,曉得他什麼時候來找你?「黃泉路上無老少」,一口氣不來,就是隔世。所以覺悟的人珍惜自己的命光,比珍惜什麼都重要,掌握時間,愛惜光陰,認真努力修行。以我們有限的時光,修往生這個法門,希望得永恆的無量壽;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才是一個聰明人,才是一個真正覺悟的人。

  可是我們聽講經、讀佛經,有時候也有感觸、也有覺悟、也有向好之心,可是名利一放在面前,又迷惑了,又顛倒了,又做不了主。這是什麼原因?這個原因,是過去生中煩惱習氣太深,這一生當中從小沒有好的栽培,社會風氣不善。中國過去,淳厚善良的風俗習慣,被西方人破壞了。現在一般中國人,心裡什麼都是外國好,連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月亮圓。存這種心理,什麼時候你才能回頭?什麼時候,你才能恢復民族的自信心?才能夠恢復自強之道?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佛法不能不天天講,不能不細講,古人講經好講,現在講經難講,古人講經點到為止,他一聽就覺悟了,現在我們把古人那些話,他說一句話,我們今天講十句話、講一百句話,大家還是聽不懂,那有什麼法子?現在比從前難得太多了。難的原因,我們曉得,古人從小就有家庭教育,社會善良風氣薰陶,知道因果,知道善惡,知道是非利害;現在人不懂,現在人不相信。

  外國人說現在世界上有大災難,一九九九年世界末日,大家聽了心裡頭慌張。尤其現在這些東西,資訊在網路上,諸位家裡有電腦都能看得到。看了之後,多恐怖!有許多同修來問我:法師,怎麼辦?我跟他講世界末日有沒有?在理論上講有。什麼理論?佛經上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天天想世界末日,末日當然就來了。它被你想出來的,本來沒有,是你想出來的,大家都這麼想,那末日就來了。可是你要記住,外國人想世界末日,中國人沒想,你懂這個意思嗎?我們中國人沒有想世界末日,他們想,我們沒想。我們肯定世世代代都有諸佛菩薩在東方示現,《普門品》裡面所講的三十二應,「千處祈求千處應」。暴露身分的不多,太少太少了;始終不暴露身分的,很多!

  我們就歷史上所記載的,身分暴露的人,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隋唐時代的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善導大師,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傅居士就是傅大士,是彌勒菩薩再來的。再晚一點,國清寺的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再來的,豐干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宋朝時代,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再來的。這距離我們都不算太遠,有的幾百年,有的一千多年。這一些諸佛菩薩是了不起的人,如果說今天世界上會有這麼大的災難,他應該會告訴我們,他沒說。最近的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大家都知道,是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老人家的確是跟我們講有災難,有很大的災難,諸位念《文鈔》你會看到很多;但是沒有講,像西方人講的災難,沒說。所以我們聽了西方人說的那些話,也不要害怕,也不要憂慮,照印光大師教導我們的方法去做,就決定正確。印光大師教我們「深信因果」,諸位要曉得,世出世間的善法都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礎上,一定要懂。這是事實,現在人講真理,因緣果報是真理。善因決定得善果,惡因決定得惡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學佛,佛菩薩、祖師大德是我們最好的榜樣。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道場,這是我們好樣子。印光大師一生住別人的道場,他自己給自己制三條戒律:第一個不作住持,第二個不收出家弟子,第三個不傳戒,他一生做到了。他生活得很自在,一生作客,不作主。我對他很欣賞、很羨慕,我這一生學老法師,我這一生沒有道場。最近香港有個因緣,說有一個樓房要賣,我看到很滿意。我們在香港最近成立一個會,「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沒有會所,想去買一個會所。最近那一邊有個賴居士,跟我在那裡談判,沒談成功。今天給我一個傳真來,好,沒有談成功,我就不要了。我們拿這個買房子錢,趕快送到大陸去救災,大陸最近又有災難發生了。救災重要,比我們建道場還要重要;佛法裡常講「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不要道場了。所以要向佛菩薩學習,佛菩薩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學佛,如果要想有成就,我常講、常常勸勉同學們,要放下自私自利,念念絕不可以為自己著想。念念想自己,念念想自己的道場,錯了。你們看到居士林現在這個道場不錯,好像挺興旺的,它怎麼會興旺起來的?在這個地方的老同修知道,從前這個道場上上下下的同修們,都為自己道場著想,想自己,想自己的道場,沒有護法神,佛菩薩不來。這些年來,李木源居士在這個地方負責任,領導大家,他念念為眾生著想,念念為佛法著想。他說居士林不是新加坡的居士林,是全世界的居士林,所以佛也來了,龍天護法也來了,這才興旺起來。由此可知,道場的興衰,是在你的心量大小。我們建這個道場,是為全世界念佛眾生而建的;他想到了,事實也做到了。每天,現在還沒有到每天,大概每一個星期;每一個星期,都有許許多多從其他國家地區,到這個地方來念佛的。道場從上到下,這些人員都是義工,都是為這一些同參道友們服務;我也在此地為大家服務。所以這個道場是屬於全世界的,這才偉大!對整個佛法,對整個世界,做出真實的貢獻。所以這個地區人有福報,有緣分為一切眾生服務。

  建立這個道場,規模雖然不大,有道風,有學風,而且非常殊勝,一門深入。這一點,希望初學的同學們,要特別留意。在古時候,無論是中國、還是印度,佛法、世法都講求師承。師承就是你有老師,你這個法門,修學的方法,跟什麼人學的?誰傳給你的?決定不能說無師自通,沒這個道理,自古以來沒聽說過,真實的學問必定是代代相傳的。所以學佛,只能有一個老師,兩個老師是兩條路,三個老師是三岔路口,四個老師是十字街頭,你無所適從,你怎麼能夠學得成功?我在早年教過佛學院,也有人請我辦過佛學院,我也做過佛學院的院長。以後我明白,我錯了,所以在佛菩薩面前忏悔,再不敢建佛學院了。想一想,早年方東美先生給我說的話,我沒有在意,以後覺悟了之後才知道,老師,我一接觸佛法頭一天,他就教給我了,我把它忘得干干淨淨。他給我說什麼話?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去學東西,什麼都學不到。以後我辦佛學院,我才恍然大悟。

  佛學院開很多課程,請很多老師,這個老師說這個好,那個老師說那個好。學生在聽的時候,聽到第二堂課,老師批評,頭一堂課教《彌陀經》,第二堂課教《金剛經》,《金剛經》的老師說淨土不好,不能成就。學生來問我:院長,這怎麼辦?我們到底是學《彌陀經》,還是聽《金剛經》?我也愣住了。不是互相贊歎,不是互相融洽,是互相排斥,各人說各人的好,別人都不好。從此以後,我不辦佛學院。佛學院請我教書,我都不去,為什麼?誤人子弟。他們已經思想亂七八糟了,我去再添一條路,不是更麻煩?這不能去了。

  我自己這一點成就,還幸虧沾到一點師承的邊緣,跟一個老師學。學多久?十年。老師給我的戒條,三條:第一條只准聽他講經說法,聽他一個人的,除他之外,任何人講經說法,不准聽,這是第一條;第二條讀書,不管是讀佛書,或者是讀世間書,沒有經過他同意,一律不准看;第三條,因為我過去學過三年,你那三年學習的,我不承認,一律作廢,從今天起從頭學起。那個時候聽老師這三條約法,感到這個老師很專制、很跋扈,不講理。可是聽說這個老師不錯,有德有學,於是也就接受了。接受這三條,依照這三條認真去學習,學了三個月就有感受,覺得這個方法是不錯。為什麼?煩惱少了,智慧增長了。不准你聽,耳朵閉塞;什麼都不准你看,眼睛也閉塞了;只可以聽一個人,只能接受一個人的教誨,走一條路,這一條路就走通了。所以今天有人請我去講經,我得先問問那個道場學什麼法門?哪些法師在那裡教?一聽說很多很多法師,「謝謝!不錯,你們很好,很難得」,我不去了,我哪有那麼多時間去糟蹋掉?世學、佛學要想成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決定能成功。

  什麼時候才可以參學?開悟了。有很多同修問,那開悟是什麼樣子?開悟那個樣子,怎麼說也說不出來,你也沒有辦法體會,但是我可以指一個彷佛的形相,你慢慢去體會。開悟的人,六根決定不會受外面六塵誘惑;眼見色,耳聞聲,不會被外頭誘惑。如果見色聞聲,心裡還起心動念,還有喜歡的,還有討厭的,你准沒有開悟;你要開悟了之後,絕對不受誘惑。《金剛經》上講「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那個人是開悟的人;心地清淨,決定沒有一絲毫污染,外面境界了了分明,清清楚楚,絕對不會被誘惑,這是開悟的相。開悟的人,心地清淨,只生智慧,不生煩惱。禅宗六祖惠能,他去參訪五祖的時候,跟五祖講「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那就開悟了。我們現在是「弟子心中,常生雜念,常生煩惱」,天天打妄想,搞貪瞋癡慢,這哪裡是開悟?要曉得,開悟的人不造業了。沒有開悟的人,念念都在造業,怎麼能往生?

  西方世界看到這麼殊勝莊嚴,這麼多的好處,那我們怎麼會得到?首先要知道老實念佛。我說這個道場殊勝,可以說自古以來,這個道場第一殊勝。我說這句話憑什麼?是不是自己在這裡誇耀自己?不是,我是實話實說。念佛堂一句佛號,二十四小時不中斷,這個不稀奇,這個世間有不少念佛堂也做到了。講堂每天兩個小時講經,這個很難得,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都不缺,現在在這個世界就找不到了。更難得的,所以說第一殊勝,都是講《無量壽經》,沒有講第二種經,每天都在講《無量壽經》,天天受《無量壽經》的薰習,這是世界第一,真正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天天聽經,幫助你念佛,天天勸你念佛,天天講念佛的好處,天天講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使你堅定信心、堅定願心,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是真正世界第一,再找不到了。縱然找到有天天講經地方,不是專講一部經,這個道場就講一部經。同學們聽,好!這一部經聽不厭,一遍一遍的聽;聽一百遍,聽一千遍,聽一萬遍,都聽不厭。為什麼聽不厭?遍遍有悟處,遍遍都是新鮮的,這不就是說常生智慧嗎?

  我們今天最重要的就是「生我國者」,我們怎樣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要真正發心,要把這個世間統統放下。放下,跟諸位同修說,千萬不要誤會,是心上放下,不是事上放下。大陸同修有帶信給我說,還有寫信告訴我;他聽我講經,說要看破、放下,他看破、放下了,工作也辭掉了,天天在家裡念佛,念到最後沒飯吃,一家都埋怨,來問我怎麼辦?我說:我沒有叫你放下工作,我叫你放下,但是沒有叫放下工作,你沒有把我的話意思聽清楚。放下,是放下心裡面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個。釋迦牟尼佛要是放下了,他就不講經、不說法,那佛法就沒有了。他還是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到處奔波,熱心教誨,事沒有放下。心裡放下了,身心清淨,一塵不染,一生過著三衣一缽,過這種生活,放下了,放下的是這個。不是把工作放下,不是把責任放下,那你就完全錯誤了,這是你逃避責任,你曲解佛的意思。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怎麼可以把佛的意思解錯了?

  我們發心出家,出家第一樁事情,要認真學習,修養自己的品德學問,有好的品德、好的學問,才能夠教化眾生。出家人在社會上是什麼樣的身分?我也講得很清楚。釋迦牟尼佛他所表演的,是義務,義務就是不接受報酬,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社會教育工作者,這是佛在世間的身分。我們做佛的弟子,學佛就要知道我們自己的身分,是個義務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工作者,那你就沒錯了。我們必須把這一份工作做好,做得圓滿,這份工作如果做得不好,我們就是佛菩薩的罪人,怎麼對得起佛菩薩?怎麼對得起祖師大德?怎麼對得起四眾同修的照顧供養?要常常想著。所以每一位同學,出家的同學,要認真努力,要弘法利生。以自己的真誠心、慈悲心,無私、無條件的供養一切眾生,布施一切眾生,佛法的教學在這個世間推動,就沒有障礙,沒有困難了。

  佛法是教育,多元文化的教育;佛法不是宗教,諸位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佛法融合一切宗教,圓融和合。大乘經上諸位常常看到,許許多多宗教的領導人,宗教裡面的大德、長老都在學佛,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華嚴經》上我們看到勝熱婆羅門、遍行外道,是宗教領袖;《地藏經》上你們看到婆羅門女,那是宗教的信徒,都接受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高度道德的教育,一切眾生應當要學習的,所以佛教育沒有任何界限。

  我們在新加坡,在這個地方修學、傳播,現在已經有很好的回響,興都教請我們去講經。他們的信徒聽眾都是聽英文的,我沒有辦法去,我派我們悟琳法師。我們有一個翻譯小組,對於語言上沒有障礙,我就請他們幾位到他們那邊去上課。這個真的是多元文化的落實,從來沒有過的。伊斯蘭教通知李木源居士,要請我去講經,要我自己帶翻譯,我們哪一天來研究研究,我們接受他的邀請。將來慢慢的宗教就真的互相交流了,互相請講經。

  我們計劃當中要辦佛學院,佛學院將來批准,我們佛學院開課了,我們會請各個宗教到我們佛學院來上課。這個理念很早很早就有了,我跟李居士談過,我們請他來講宗教概論,我們對他要有認識,對他要了解。他們宗教的理論、教義,他們的儀式,他們修學的境界,請他們的傳教師來為我們上課。我們有這個念頭,還沒有落實,他先請我們了,他比我們高,我們不能不尊敬,不能不佩服。這是在全世界新加坡第一個做,為全世界多元文化奠定基礎,做一個最佳的榜樣,這是新加坡宗教界對全世界最大的貢獻,將來在歷史上一定會寫下去的,這是開端。宗教之間互相圓融合作,從這個地方開始,所以這個地方是福地。

  大家聽到福地,就不要發狂,「有災難,這個地方大概沒問題,可以放心去造業了」,那你還是逃不了災難,一定要斷惡修善,一定要奉持三皈、五戒十善。我們提倡: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我們提倡這四好。四好要落實,要真正去做到,不是喊口號;喊口號,沒有用,一定要做到。

  我們跟其他宗教往來,我們是真誠,無私、無條件對他們奉獻供養。昨天李居士告訴我一個消息,他跟這些宗教領袖們開會,當中是回教、還是印度教?有人在他們教會裡說話,說淨空法師很喜歡布施,我們有困難去找他。他們宗教裡面的長老告訴他,他說:你們這個念頭錯了,我們要有錢,要供養淨空法師,讓他去多做好事,他很公平,沒有私心。你們想想看,將來決定是其他宗教送供養到這邊來,不同的宗教怎麼能不和合?所以圓融和合,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這不是理論,決定可以落實的。所以我教大家最簡單,但是一定要認真去做,真誠的善心,真實的愛心,無私、無條件的供養布施,你只能把這三條做到,多元文化的教學決定沒有障礙。多元文化的教學就是弘法利生,效果是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人都能夠互相敬愛,和睦相處,互助合作,才能過到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佛法,佛法不是空談,不是談玄說妙,佛法是教人過幸福美滿的生活。

  諸位仔細看看經典,尤其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華嚴經》,我跟大家講解,字字句句都落實在生活上,教我們怎麼過日子,怎樣工作,怎樣處事待人接物?這是真實的學問。我們現在要認真努力學習,才取得進入佛國土修學的資格。極樂世界是佛教大學,大門常開,只要我們真正想去。想去,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要徹底放下。我天天在這裡教人,一定要把自己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那個念頭捨掉,這個念頭是一切六道眾生俱生煩惱,這不是學來的。你看嬰兒,兩、三個月的,他就去抓奶瓶,他要控制它,他不放棄它。你就能觀察到,這是什麼?私心,自私自利,佛家講的俱生煩惱,是過去生中帶來的習氣。這個習氣不好,我們覺悟了,明白了,徹底放下。放下之後,你的心地清涼自在,你不再生煩惱,你天天生智慧。可是這個念頭放不下,你心裡面就生煩惱,不生智慧。比這個更嚴重的,是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占有的念頭。占有就造業,控制是迷惑,不能不放下,一定要放下。

  為什麼?大家念過《金剛經》,《金剛經》上講的「三心不可得」。你要真正明了「三心不可得」,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頭,自然就沒有了。你要明了諸法因緣生,凡是因緣生法,都沒有自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金剛經》末後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對於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頭,自然就沒有了。你能把這兩個念頭捨掉,你得大自在,你很容易入大乘之門。入大乘之門,就是大乘菩薩,不但超越六道,還超越十法界。由此可知,佛菩薩跟凡夫一念之間,你這個一念放不下,你是凡夫;你那個一念放下了,那就是佛菩薩。我們念佛,往生、不能往生,決定在這一念。

  這些話好像是題外之話,沒錯,與題也扯得上關系。為什麼說這麼多話?有一些同學從外地來的,有從黑龍江來的,這麼遠,很不容易到這個地方住幾天,我要不跟他說,我對不起他們。你們住在新加坡的同修常常聽,聽了沒做到,所以多說幾遍,多聽幾遍,還是有必要的,沒做到。你們做到了,我就不說了;沒有做到,天天要講,這就是長時間的薰修。做不到,如果能夠常常聽,不要說是「這個話我已經聽了多少次,不去了,不要再去聽了」,那你就永遠墮落了。要知道,雖然做不到,多聽,肯聽,聽上個十年、八年,自自然然那個心就變了,就會做到了。這是我的經驗,我原先也是凡夫,樣樣放不下,樣樣執著,但是我肯學,我聽老師的話;老師叫我做,我總是勉強去做,做久了就自然,就一點都不勉強,就會做得很自在、很快樂,才知道這過佛菩薩的生活。

  下面這第十願,十願只有一句話:『皆得神通自在,波羅密多』,這一句是「神足通願」。我們先講「神通」這個名詞,世間人對於神通的觀念錯誤了。什麼叫神通?大概是《西游記》上講的孫悟空七十二變,那叫神通。沒有錯,七十二變確確實實是屬於神足通,但是神通的本意,沒有顯示出來。通是通達、沒有障礙的意思;說到究竟處,對於宇宙人生的道理,你能夠通達;對於宇宙之間無量無邊,現在講星球,再講得深一點,無量無邊不同的空間維次,你都能夠通達明了,這是通的意思。世出世間因緣果報,無量無邊的變化,你也能夠通達明了,這叫神通。神是什麼?神奇,超越我們世間人的常識。所以這種通達的能力,沒有辦法再形容了,加個神通。神就是不可思議,他這個能力不可思議,我們沒有辦法想像得到。現在在中國稱為特異功能,也是說的這樁事情。但是特異功能也好,七十二變也好,都沒有盡「神通」這個名相的本意。

  佛告訴我們,這一種智慧能力,是我們自己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面來的。所以諸佛如來果地上這些德能,是我們每一個人自性裡頭本有的。我們雖然有,很可憐,現在不起作用。就好比是你很有錢,你在銀行存款幾百萬,身上一毛錢都沒有,出去叫計程車,人家不載你,沒錢,我們現在就變成這樣的人。自性裡雖然具足無量智慧德能,現在是糊裡糊塗,一身的煩惱,天天造罪業。能力哪裡去?佛告訴我們,你的能力被障礙了。障礙的事情雖然很多,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大類:佛家叫煩惱障、叫所知障。這兩種障礙把你的智慧德能全妨礙住,雖有,不起作用。

  佛菩薩慈悲,佛菩薩教導我們,教我們什麼?除去障礙而已。佛菩薩只能教我們除去障礙,他不能幫助我們除去障礙。這個道理事實,一定要懂。為什麼他不能幫助我們除去障礙?障礙是自己造成的,不是他造的,自作自受。自己造作,還要自己把它解除,任何一個人都沒有辦法代你來解除,這是真理。所以諸佛菩薩大慈大悲,對我們只能做到兩個字,就是「開示」。開示就是屬於教學,開啟我們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所謂「自知則明」,這是佛能做得到的。怎樣把障礙去掉?我們自己不知道有障礙,佛這麼一說,我們曉得了,我們有障礙,我們明白了,智慧開了。障礙怎麼去掉?佛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那叫「示」,示是示范。所以佛在經上常常教給我們,要學他「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說就是開,演就是示,做示范,做榜樣。

  前幾天,中國駐新加坡的大使,陳大使來訪問我們,他問我,他說:法師,你現在講經的題目是什麼?我說我們有個總題目:「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我們今天講經不離開這八個字,所有一切經都是從這個方向、這個途徑,來敘說,來修學。師是表率,范是模范,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是一切眾生最好的表率、最佳的模范,所以我們尊稱釋迦牟尼佛為天人導師。我們遵守佛的教誨,我們心裡頭想的念頭,想一想這個念頭,可不可以做世間一切大眾的好樣子?如果這種想法看法,不能為社會大眾做好樣子,這個想法看法就要放棄,就得要放下;能給世間眾生做好樣子,那可以。道場要給一切道場做好榜樣,個人要給一切人做好榜樣,在家同學,你們的家庭要給社會所有家庭做好榜樣,這叫做學佛。我們要常常存這個心,常常存這個念頭,常常如教修行。

  修行,行是行為;念頭是意業的行為,念頭思想是意業的行為,言語是口業的行為,身體的造作是身體的行為,三業行為有了錯誤,趕緊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把修行兩個字的意思搞錯了,什麼叫修行?天天念經是修行,天天拜佛是修行。口裡念經,心裡胡思亂想;身體在拜佛,心裡還想那個人跟我過不去,我要怎麼整他,這怎麼叫修行?全都錯了。所以今天修行,大家只搞一個形式,沒有實質,只偏重在形式上。形式做得再好,如果沒有實質,那就是從前李老師講,「該怎麼生死,還怎麼生死」;慈雲灌頂法師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還是要墮阿鼻地獄。所以一定要懂得修行真正的意義,修正我們一切錯誤的行為,這叫修行。修行不著重形式,真干!

  寺院道場著重形式,那是干什麼?唱戲表演。表演給還沒有入佛門,給他們看的;讓他們看,佛教是這個樣子,佛教教學是這個樣子,讓他們生起信心,接引他們來學佛。所以要表演,是這麼個意思。都要懂得,表演是接引眾生的。我們念佛,心裡念佛就好了,何必要裝個念佛的樣子?何必要拿個念珠?裝一個作佛的樣子,拿個念珠是干什麼?是化他,是大慈大悲,利益眾生。你在馬路上走路,你搭乘公共汽車,你在那裡念阿彌陀佛;你念,別人聽都討厭。怎麼念法?口在動,不要有聲音,金剛持,「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要有聲音。讓別人看到,他口在動,手上念珠,他在念佛。那個形象,他就進去了,阿賴耶識就落了種子,你就度了他,所以這是度眾生的。自己真干,沒有這個形式一樣成就。有這個形式,是接引眾生的,是替佛菩薩招生的。

  佛家沒有招生,招生那個口氣多大,還得了?諸佛菩薩都謙虛,所以說「只聞來學,未聞往教」。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哪一個時候貼了一個招生廣告?沒有,沒有撒廣告。人怎麼來的?學生去找人來的,不是佛到外頭找人。佛說:我自己不行,無德無能,沒有智慧,我怎麼敢做你老師?都是這麼謙虛。所以學生得到老師的好處,要向別人介紹我的老師。介紹還不能明說,明說老師不答應,只能夠暗示。暗示是什麼?就是做個樣子給別人看,讓別人看了之後,他來問,他來向你請教,你再給他介紹。這個樣子是真正來發心學的,是真心來學的。撒廣告招來的,未必是真心,靠不住。佛法教導,勸化眾生,都是用潛移默化,所以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們要懂得,要做好榜樣給別人看。

  有不少佛菩薩化現在這個世間,常常到市場裡面去度人,外國人講Mall,我們現在講百貨公司。怎麼個度法?天天到裡面去逛,樣樣貨品都看得很仔細,一樣也不買。每天去就會被人發現,這個人奇怪,他天天來看,從來沒有買過東西;就會有人向你請教,常常去,大家都熟了,連店員都熟了。他來請教,菩薩就講經說法了;我天天來看是修慧,我樣樣都明了,樣樣都清楚,我增長智慧;我樣樣都不買,我修定,我不動心;我在這個地方是定慧雙修,這是我的道場,我到這兒來成就我的定慧。這不就弘法利生了?大家一聽,不都開悟了。你們看到這些商品的時候都起心動念,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心裡亂成一團,自己辛辛苦苦賺的一點錢,全部被人騙跑了,既沒有定,又沒有慧。菩薩在這個市場裡,天天在那裡逛街,是修定修慧,教化眾生,那怎麼會一樣?所以說法,沒有定法可說,隨類現身,隨緣說法,起心動念都是利益眾生,都是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所以他的一舉一動,都是「神通自在」。

  「波羅密多」,這一句是圓滿的意思,他的神通自在都達到究竟圓滿。誰做得到?說實在話,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得到,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圓滿的做到了。現在還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前,你如果真正能放下、能看破;「看破」這兩個字,也要搞清楚、搞明白,看破是真正明了叫看破,它是屬於慧;放下是決定不執著,不分別、不執著是屬於定;放下是定,看破是慧。對於事實真相,特別是因緣果報,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你自然不造業。為什麼?知道造業有果報。起心動念,我們在前面跟諸位同修講過,《地藏經》上講過。現在每天早晨跟大家談話,有同學要我把《感應篇》再講一遍,所以現在都用《感應篇》這個句子,我們來討論。

  中國古人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這話不是迷信,真有。不但「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這個身體裡面,就有神明住在裡頭。道教,今天我們去參觀道教,道教講三屍神,住在我們身體裡面;上屍神住在我們頭部,中屍神住在我們胸部,下屍神住在我們的手足。所以我們裡面起心動念,極微細的念頭,他都知道。每逢庚申日,每逢庚申日就是每兩個月,我們中國過去用甲子,一個甲子是六十天,一個甲子裡頭有一個庚申。就是兩個月,他會向中國人講玉皇大帝,向上帝那裡去會報一次,你這兩個月當中,動的、起的是什麼心念,去報告。所以我們起心動念,天地鬼神都知道,而且那邊都有檔案、都有記載。閻羅王那裡有一份檔案,忉利天主那裡有一份檔案,還有專門管這些懲罰,那些神明統統都有檔案,我們自己那裡曉得?在佛經裡面講,《華嚴經》上講,每一個人一出生下來,就有兩個神常常跟隨著你,一個叫同名,一個叫同生,這兩個神住在我們左右肩膀上,時時刻刻不離開,我們信不信?如果你相信,決定不敢為非作歹。知道什麼?起心動念,一舉一動,神明鑒察,自然不敢造罪業了,你就會歡喜修善。為什麼?修善好。這些神每兩個月都上去會報一次,我們行善,心善行善,自然有好果報。

  人天福報決定不要,沒有什麼好想處的。人天福,我們仔細觀察,哪裡是享福,簡直是受罪。真正享福,逍遙自在,那才叫福報。世間富貴之人,你說應酬多少?這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天天要跟那麼多人去拉手,喜歡拉的要拉,不喜歡也要拉一拉,你說這個多煩人、多累人?許多應酬場合不能不去,尤其現在會太多了,我看到那個害怕。所以福報是清福好,洪福不好享;清福好,清淨自在,真的是一生生活在定慧之中,不要生活在煩惱裡面,不要生活在應酬裡面。以應酬,以煩惱,去度生活,沒有不墮落;不但是佛法修學不能成就,世法也不能成就,「波羅密多」那就更談不上了。

  說到神通,說到小的,神通自在隨著你定慧功夫淺深,有大小深度不同。在我們人間,有少數報得的,有一些修得的。佛在經上說,你有禅定,你就有神通,你就有這個能力。能力大小隨著你定功的淺深,定功愈深,你知道的范圍愈廣,也能知道得很詳細。所以這個世間有很多預言,預言根據什麼?我年輕時候好學也好問,我曾經就這一樁事情,向章嘉大師請教過,向李炳南老居士請教過。他們的答覆都是一樣的,所有預言的根據不外乎兩大類;一類是數學,像中國古代許許多多預言,根據《易經》,《易經》是數學,從數理上推斷的。

  現在大家都知道,中世紀、十六世紀法國的預言家諾查丹瑪斯,他的預言也是數學。他精通天文,他是看到西方人講占星術,占星術是高深的數學,推斷的。今年八月十八日,十大行星聚集在一起,他推算出來的。這是在四、五百年前,他能夠推算到太陽系星球的運行,所以這個預言是根據數學。根據數學的不能完全可靠,有的時候算差誤了,很小的差誤,就有很大的不同變化。另外一個來源是禅定,定中親自看到的境界,那就沒有差別,但是這個少。定中能看到這個境界,這個可靠程度就高了。

  但是現在我們發現有一些預言,不是數理,也不是禅定,而是從哪裡來的?從靈媒來的,這個不是自力,他力來的。他力來的,那靠得住、靠不住?很難講。中國的駕乩扶鸾,是靠他力。我過去在台灣住,台灣有個緣玄學社,那裡頭有幾個人,我跟他很熟,他們經常扶鸾,我去參觀過。參觀之後我非常懷疑,我向章嘉大師請教,我說這東西有沒有道理?我說我很小時候,在福建念書,十一、二歲,福建扶鸾風氣很盛,但是那個扶鸾我看到,我相信。為什麼?他那個乩,沙盤是兩個人扶的,不是一個人。而且這兩個人,扶鸾的這兩個人,多半不認識字。找些什麼人?拉黃包車的、挑水的、賣柴的,找這些人,隨便找他來,請他來扶。他扶的時候很慢,字寫得很規矩,我們在旁邊看都認識。大概一個小時,可以能夠寫三、四十個字的樣子,多半都是詩詞偈頌,我們在旁邊看得很清楚。這兩個人不會寫字,不認識字,所以我看到那個很相信。

  可是我在台灣看到,我不相信。為什麼?扶鸾是一個人包辦的,別人就不行,就不靈。而且我在旁邊看,看了很久,一個字都沒看出來,只看到那個筆就在那裡動,動的速度很快,他嘴巴裡頭念,不到幾分鐘,底下記錄寫幾千字。所以我把這個情形,向章嘉大師報告。章嘉大師告訴我,他說扶鸾靈鬼假借佛菩薩神仙的名義,他也來修功德,做一點好事情,多半是勸人行善,絕對不是佛菩薩,也不是上帝。許多假借濟公,絕對不是濟公,都是冒充的。但是這些靈鬼,都不算是壞鬼,都算是好鬼、善鬼。他們也有一些小神通,所以小事情他說得很准,大事他就胡說八道,騙人了。很近的事情,三天、五天的事情,講得很准很靈;如果說上幾年、幾十年的事情,決定不可靠。他說了也不負責任,你也找不到他。章嘉大師最後告訴我一句話,「滿清亡國,亡國在扶鸾」,慈禧太後很相信這個,國家的大事是駕乩扶鸾來請示,把國家搞亡掉了。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國家要興,聽於民;國家要亡,聽於神。」聽鬼神,國家就會亡國;聽老百姓的,國家會興旺;我們老祖宗、古聖先賢有智慧,不迷信。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外國這些預言,只可以提供參考、警覺,可不可以相信它?你要相信它,你就被鬼神欺騙了。對我們的警覺,愈是有災難,愈要提高警覺心,斷惡修善。我們是佛弟子,我們肯定佛是一個究竟圓滿高智慧的人,他對於宇宙人生過去、現在、未來,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而且告訴我們,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又告訴我們,「一切法唯心想生」;又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遵守這些原理原則,就知道如何把這些災難化解。為什麼?你知道這個災難是怎麼形成的,是怎麼來的,你只要把這個業因給它解除掉,果報自然就變了。

  所以佛法有大道理在,決定不迷信。個人能夠斷惡修善,改造自己的命運;一家人能夠斷惡修善,你就改造你的家運。這個社會、這個地區多數人都能夠學佛,多數人都能夠斷惡修善、相信因果,這個地區不遭難,一定的道理。所以災難決不是說天然災害,沒有這個道理,講不通的;天然災害,也是人善惡業力感召得來的。所以要解除這個災難,化解這個劫難,我們每一個同修都有責任,到處勸人相信因果,勸人斷惡修善,能夠接受的人愈多,回頭的人愈多,向善的人愈多,這個地區災難就沒有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