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大乘無量壽經(第81-85集1998-2006年)
大乘無量壽經 (第八十一集) 2000/3/2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81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二面,經文第一行。請看第三十六願: 【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在前一次跟諸位報告過了,但是意思還沒有講盡。這一願非常重要,而且求願往生的這些大德當中,發教化眾生這個大願的人,比例非常之多。不但在我們這個世界,諺語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就會聯想到,虛空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有這個心願的人,一定不在少數。尤其我們遇到眾生遭受大苦大難的時候,愈是覺得幫助眾生有迫切的必要。可是我們要記住,如果我們要不求往生,在這個世間行菩薩道,我們凡夫不行,最低限度要證得四果羅漢以上。為什麼?你見思煩惱斷了,你在六道裡面可以不為境界所轉,你能得自在,這行!如果沒有證得阿羅漢果,縱然見惑斷了,思惑未斷。換句話說,你心裡面貪瞋癡慢沒斷,你就很難應付外境當中名利的誘惑、五欲六塵的誘惑。你禁不起誘惑,你依舊是墮落,這個利害不能不知道。 今天下午我們晚餐之後,在二樓客廳裡面,國大的古教授、我們幾個人談起宋明這些理學家,談到朱熹,朱夫子,這是宋朝著名的學者,他學佛排斥佛教。這幾個人談到,為什麼學佛又要排斥佛教?原因在哪裡?原因還是在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這就談到儒、釋、道三家,理論是相同的,但是用功的方法不相同、修學的目的不相同。做學問基本的態度相同,我今天跟大家說了,都是求覺悟,儒家講悟性,道家也叫人開悟,佛家教人大徹大悟。這些地方看起來好像相同,但是悟入的程度有淺深差別不相同。為什麼儒家學佛而排斥佛教?古時候學儒最大的光榮,死了以後他的神主牌位,可以供奉在孔廟裡面陪祀,這是無比的榮耀。所以儒學佛而排佛,目的是死後神主位可以送到孔廟裡面供養。如果是學佛,那就不行了,孔廟裡頭不供養他,還不是分別執著沒有放下! 佛家的開悟,諸位要曉得,這是在功夫境界上不相同,佛家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佛要達到這個標准。儒跟道沒有達到這個標准,他們還有我,有我、人、是非,貪瞋癡慢沒斷。當然像孔子、孟子那個境界就高了,他們悟的就比較深、比較廣。所以儒,也有大儒、有小儒。正如同我們佛教,有小乘、有大乘,有聲聞、有緣覺、有菩薩,每一個階層境界都不相同。佛法教學的目的,要教人悟入相當的一個層次,才能夠脫離六道輪回。這在佛法裡面講「證小果」,這不是大的果報,小果報,小果報的水平是超越六道輪回。儒跟道都沒有達到這個境界,道是升天,他們的目的是要作天神、作神仙,目的在此地,沒有離開六道。原理原則非常接近,用功的方法也很接近,可是悟入的層次有淺深、廣狹不同,他的果證就有差別。 我們了解這個道理,再想想自己,有沒有能力斷見思煩惱?有沒有能力真正破四相四見?《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們有沒有做到?果然做到了,行!不求生淨土,也能夠生生世世在這個世間行菩薩道。假如沒有這個能力,我們就要特別提高警覺,要知道,見思煩惱不斷,決定輪回;只要輪回,決定有隔陰之迷。就像我們現在,我們這一生得人身,過去生中的事情,忘得干干淨淨。這是什麼?這叫隔陰之迷。前世的事情,都不能記得了;前世所修學的,也都忘干淨。這一生要想來學佛,從頭來起。我們這一生不都是從頭來起嗎?這個事情難,真難! 學道的人很多,退道心的人多,成就的人不多,原因在哪裡?原因總在一個緣分上。善導大師講得好,他是給我們講《觀經》,九品往生總在乎緣,遇緣不同。他這一句話,我們把它引伸來說,每個人的機會、機遇不相同。你得人身,你能不能遇到真正善知識?善知識一個人不行。首先是什麼?父母是善知識。父母愛護子女,要好好的教導他,不可以溺愛,要教他明理、教他懂事。我們看看現代這個社會,幾個做父母的,能好好的、如理如法的教導他的兒女?這個問題嚴重!如果不能好好的教他的小孩,那就是聖人所說「養不教,父之過」,父母的過失,你養他,你沒有教他。現在這個世間,我們也不能夠責備做父母的人,為什麼?他本身就沒有接受過聖賢的教誨,他的父母沒教他。正是世尊在《無量壽經》上所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你怎麼能責怪他?這是我們今天世界大亂原因之由來。沒人教!古時候,一個世紀之前,做父母的還會教。我這個年齡,小時候父母還教我們,我們懂得一點道理,懂得尊敬長輩、尊敬老師,這是家教。家教是根,老師教導是本,你有根、有本。所以儒跟佛,道家也不例外,教我們什麼?孝親、尊師。你能孝親,你的學問、你的德行就有根;你能夠親近明師、親近善知識,你的德行學問就有本。只要有根本,枝葉花果自然就茂盛。 我們看看現前這個社會,中國、外國,根與本沒有了,這個問題嚴重!不懂得孝養父母。我們今天提倡孝道,年輕人聽了、聽不進去,不能接受。他說我們這是怪論、謬論,不合時代、落伍了。你說這個問題多嚴重!孝道沒有,他怎麼會懂得尊師重道?師道自然就消失了。今天學校雖然多,學校,要說得不好聽的話,叫學店。開店、生意買賣,老師在販賣知識,學生繳學費,來買我的知識。你看印的書,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不是生意買賣嗎?我從前也教過五年書,我們一些教授在閒聊天的時候,到這兒教書是什麼?是來拿鐘點費的;學生到學校來是什麼?學生到學校來,是要拿畢業證書的。各人有各人的目的,老師的目的是要錢,學生的目的是要文憑。老師錢得到了,文憑學生得到了,沒事了,這生意買賣就成交了。跟古時候不一樣,古時候是道,傳道,不是生意買賣。老師教學,絕不希求供養,供養是學生對老師應盡的義務,隨分,沒有一定要求多少,隨你家庭環境。你家庭富有,多供養一點;家庭貧困,少供養一點;非常貧苦的人,老師不但不收供養,還要周濟學生,幫助學生家庭生活。從前是師道,現在沒有了,現在整個世界,「上下交征利」,這個世界危險。所以外國的宗教家、預言家都常常講,這個世紀末,恐怕是世界末日要降臨。我們對於這些話,當然不能完全相信,但是看看現前的社會,想想這些話,也不無道理。佛家講因果,種善因則得善果,如果所有眾生心行都不善,惡報必定不能夠避免,天災人禍! 我們從因果上看,從聖賢人所說的理論上來推測,大乘經上常說,「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很有道理。於是我們愈想,這前途愈可怕。如何幫助自己,如何幫助社會、幫助一切眾生,消除這個災難?還是靠教育。除了教育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我在講經講了不少次,這個問題政治不能解決,軍事、武力也不能解決,經濟、科技,這是我們現前深深體會到的,帶來的是負面作用,還是不能解決。所以世出世間這些大聖大賢,我們看看每一個宗教的創教人,都是聖賢人,他們不搞政治,不搞軍事,也不搞科技,也不搞經濟。他搞什麼?搞教育。這個教育,我們今天把它稱之為「宗教教育」。他曉得只有宗教教育,才能解決問題。可是自古以來,宗教也傳了幾千年。印度教的歷史最長,現在世間人肯定,承認它,它的歷史有八千五百年。所以我們九個宗教排在一起,為什麼把它排在第一?它歷史最久。第二、猶太教,四千多年歷史;拜火教有三千多年歷史;佛教排在第四。傳承的時間這麼長,免不了這裡面有訛錯、有錯誤地方,所以愈傳愈訛,於是宗教逐漸逐漸變質了。它原本是教育,是一種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每個宗教都是如此,我看他們的經典,都能夠相通。但是傳了這麼多年,大家把教育忘掉了,流傳在民間是什麼?宗教的儀式,於是乎就變成迷信,本來不是迷信,本來是智慧的教學。 從前我的老師教我,那個時候談佛經哲學,他說:「佛教是真實的智慧,高度的藝術生活,修學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這幾句話拉到佛門裡來了,所以我讀經、我講經。果然不錯,老師所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確確實實佛法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是真實高度的藝術生活,我們享受到了。再看看其他宗教是不是?是!跟佛教沒有兩樣。我們今天在新加坡,宗教的這個門檻,我們跨過了,框架突破了,九個宗教常常在一起聚會,一個月至少有三次到四次的聚會。所以我們很熟,好朋友了,一家人了。但是這是什麼?這是人情,其中矛盾能不能消除?很難!矛盾要如何消除?要在教理、教義上溝通,這個問題才真正解除。恢復到多元文化社會的教育,這個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對眾生有真實的貢獻。這是諸佛、眾神創教的本意,這是大慈大悲,真實愛心的流露。 居士林李木源居士代林長,今天跟大家宣布,六月份開始,我們這個講堂,每一個星期天,邀請九大宗教輪流到這邊來講經,講他們的經。目的何在?目的我們要融通各個宗教的教義、教理,那才真正是一家,為一切眾生造福。我們在理論上的誤會隔閡完全打破,真正能夠達到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我們學習他的經典,他們也學習我們的經典。其實他們學習我們的經典,早已經開始了;我們應當認真努力學他們的經典。所以為一切眾生發大誓願,留在這個世間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個願偉大,這個願諸佛如來都贊歎。我們發這個願,一定要皈依阿彌陀佛,要求生淨土。為什麼?能夠獲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在六道,尤其是在惡道裡面,我們才不會迷惑。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而不迷,這才是功夫、才是本事。這就是說明,說法度生的菩薩,為什麼一定要發願求生淨土,道理在此地。 願文上講的:『教化一切有情』,你們想想這一句,是不是現在所講的「多元文化社會教育」?一切裡面沒有分別,不分國土。這個國土范圍很大,是諸佛的國土。西方世界那個地方往生去的人,來自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所以非常非常復雜。無量無邊諸佛世界裡面的人,那裡面的佛菩薩,都勸大家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國土多,族類就更多,形色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意識形態不相同、宗教信仰不相同,一切都包括了。阿彌陀佛與諸佛如來,平等普度一切眾生,這裡面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平等對待。為什麼要平等對待一切眾生?中國古人有句話說得很好,「本是同根生」,這話說得好。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本是同根生。根是什麼?根是真心,根是本性。《華嚴經》上佛告訴我們,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從哪來的?「唯心所現」,這是根;「唯識所變」,那是本。佛把大根大本找到了,所以才平等對待一切眾生。平等的標准跟自己一樣,怎麼對待自己,就怎樣對待一切眾生,決定沒有差別。所以經上常講「生佛不二」,生是眾生,佛是諸佛,眾生跟諸佛沒有兩樣。必須徹底了解事實真相,真正找到根本,才會有這種理念,才會有這種想法。有這個想法,才會有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的作法。這是我們看到的「教化一切有情」,教化就是服務。諸佛菩薩真正覺悟的人,示現在這個世間,選擇哪一個行業?選擇教學。這個教學是義務的教學,不求學生回報的教學,這真正偉大。 教學的方法多。昨天竹林寺的道場開幕,觀世音菩薩聖像開光典禮,許多同學都參加。這幾天他們做華嚴法會,念《華嚴經》,很好!我們知道觀音菩薩有三部經,觀音三經,第一部經就是在《華嚴經》裡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訪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對善財童子的教導,說到眾生根性不相同,應以什麼身得度,菩薩就現什麼樣的身。我們從這個地方聯想到,觀音菩薩隨類化身,諸佛如來當然不例外。所以佛菩薩有沒有身相?給諸位說,沒有。沒有身相,才能隨類化身。怎麼曉得他沒有身相?《金剛經》上說的:「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不是菩薩,那個菩薩是假菩薩,不是真菩薩。真菩薩一定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無相,無相才能夠隨眾生的樂欲現相,他什麼相都能現,隨類化身。這是經典上講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三十二應是隨類化身。 於是我們對於這個世間所有宗教的疑惑就破除,應以基督身度化者,觀音菩薩不就示現基督身而為說法嗎?我們今天看到基督:「南無觀世音菩薩,您老人家化身的」;見到穆斯林裡面的阿訇,那是應以阿訇身得度者,即現阿訇身而為說法,我們看到阿訇:「南無觀世音菩薩,您老人家示現的。」這個疑惑就解除。隨類化身,應機說法,我們對於所有宗教平等心現前、恭敬心現前。知道他們所供奉的神、他們的傳教師、他們的經典,跟佛經裡面所講的三寶沒有兩樣,他那也是三寶。所以理上要不貫通,這事上就有矛盾,就會有障礙。理上通達,事上障礙就沒有了。所以我們要促進宗教教學,宗教要在理論、教理、教義上溝通,互相學習,才真正能普度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絕對不會造成宗教戰爭。宗教要發生戰爭,天大的笑話,決不是神的意思。宗教發生戰爭,人的意思,不是神的意思。事實真相我們真搞清楚、真搞明白,才知道在現前這個社會災難頻繁,我們應當要怎麼作法?應當要從哪裡下手?要聯合所有不同的宗教傳教師。我跟他們往來,我稱他們「神聖的化身」、「上帝的形相」。我們佛門四眾弟子是諸佛如來菩薩的化身、諸佛如來菩薩的形相,我們一定要落實「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自己才能得度,才能幫助社會、幫助眾生消災免難。 教學的方法無量無邊,宗旨只有一個,方法就太多太多,佛家講無量法門。無量法門,把所有宗教的教學都包括在其中。方法不同,教學的目標一定相同,這個地方給我們講了三個目標。第一個初級的,『皆發信心』。信什麼?信道。道是什麼?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孝道、師道。這不但是人道,是神聖、是諸佛如來大道的根基,我們要相信。這個地方要不相信,那就是古人所講的,你修的善法再多,都是虛假的,都不是真實的,決定不能成就你的德行。為什麼?你沒有根沒有本。孝道是根,師道是本,要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不忠不孝,背師叛道,他的善行再多,真的像花瓶裡面開的花一樣,看起來很美,兩三天就凋謝枯死,沒有根。所以真正想修學,一定要從根本修。頭一個要在根本上建立信心。佛是師道,孝道是老師教導我們,我們才明了孝道。沒有老師的教誨,我們怎麼懂得孝?不可能。學生如何懂得尊師重道?父母教的。所以我剛才講,我們在六道裡得人身,要想繼續從事於弘法利生的工作,你第一個緣、第一個善知識是你的父母,你的父母要能夠真正教導你尊師重道。你父母會給你選擇好老師,你懂得尊師重道;好老師一定教你孝養父母,於是你的學問德行的根扎下去了,你這一生就有成就大德的可能。 但是今天的社會很麻煩,父母沒有教你尊師重道,學校老師也不提孝順父母。你說這怎麼得了?所以今天挽救世界的劫運,除了我們要依靠宗教傳教師之外,已經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宗教教育不能夠恢復,世間災難必然會現前。所以此地講「皆發信心」,信心兩個字裡面深廣無際,最根本的就是孝道跟師道,這兩個是最根本,這兩個是真正的善根,真實善根。無貪、無瞋、無癡,是從這兩個根本裡面發生出來。為什麼?我們如果還有貪瞋癡,還有是非人我,就是不孝,就是不敬。孝親尊師的人,決定是淡化是非人我,放下貪瞋癡慢。所有一切善法都從這兒生,這叫善根。 究竟圓滿的信心,是對於諸佛如來的教誨。諸佛如來他們真正把宇宙人生的根源找到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真實的明了了。他怎麼會明了的?他的方法,總原則上,就是講的「禅定」。甚深禅定把空間的維次突破,所以事實真相才看到,看到是一個根、一個本裡面發生出來的。這個根本就是佛在《華嚴經》上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他看到這個了。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都是心現識變。對於佛的教誨深信不疑,采取佛教導我們修學的原則,禅定。盤腿面壁是修禅定的一種方法,佛家講「八萬四千法門」,那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頭的一門。我們采取哪一門?我們采取的是念佛法門,用執持名號的方法,達到甚深禅定。我們要突破時空的維次,佛給我們講這個話,我們要親自去證明,是不是心現識變?要等著自己去證明。你證得了,你才叫證道,叫成道。 所以在這一句裡面,「信心」,在我們現前境界,最重要的就是要信佛。佛是我們的老師、菩薩是我們的老師,要信佛的教誨,佛的教誨是經典。也就是說,我們要信佛,我們要信法。僧能不能相信?有問題。僧,如果不是真正依照佛法修學的,他是凡夫,他自己這一生有沒有成就都很難講,我們的信心怎麼能生得起來?但是經論上告訴我們一個原則,僧,他的心行與佛法相應,我們就可以相信;他的心行與佛法相背,我們對他敬而遠之。敬是恭敬,恭敬決定沒有兩樣。遠是什麼?不跟他學。我們怎麼曉得他有沒有根本?實在講,你仔細細的觀察,他還有自私自利,這是凡夫。跟我一樣,我也自私自利,他也自私自利;我有是非人我,他也有是非人我;我有貪瞋癡慢,他也有貪瞋癡慢,這兩個差不多。如果他沒有自私自利,他沒有是非人我,沒有貪瞋癡慢,這個跟我們就不一樣了。再看看仔細觀察,他是不是孝親尊師?如果他孝親尊師,我們曉得他有根本,這個我們可以相信。所以佛法僧三寶,在三寶上發起信心,依教修行,這是第一步。教人要生起信心,對於世出世間聖賢的教誨,生信心是教化眾生第一個目標。 信心生起來之後就進入第二個目標:『修菩提行』。「修」是修正,「菩提」是梵語,是覺悟的意思、智慧的意思。換句話說,你要是真正信心建立了,你要把你過去錯誤的生活、錯誤的行為,把它修正過來。過去我們的生活是愚癡、沒有智慧;迷惑、沒有覺悟。凡夫過的是什麼生活?愚癡迷惑的生活。所以他的日子不好過,過得非常辛苦。愚迷哪有不造業的?生活造業、工作造業、處事待人接物統統造業。就像《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你們想一想,佛菩薩講這個話過分嗎?不過分!真的「無不是業」。為什麼會造業?愚癡、迷惑。這是造業的根本。信了三寶之後,我們把自己的成見放下,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在生活裡頭;工作裡面待人接物,絕不隨順自己的煩惱,把它修正過來,隨順佛菩薩的教誨。把佛菩薩教給我們的東西,我們在生活上、工作裡頭兌現,認真把它做到,這叫修菩提行;「行」是生活行為,這樣我們才真正得到佛法利益。這個事是大事,不是小事。換句話說,我們從迷惑回過頭來,依佛菩薩正覺的教誨;我們從愚癡回過頭來,依佛菩薩智慧的教導;我們要肯定經典是智慧,經典是覺悟。 行從哪裡行起?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從三福下手,淨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要從這兒做起。佛為我們講了一部《十善業道經》。這個經不長,但是它不是小乘經,這一部經收在《大集經》裡面。佛在經上明白開示,十善業是做人的根本,是成聲聞、緣覺、菩薩、如來果德的根本,不可以輕視。徹始徹終,經論上常常我們讀到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標准是什麼?就這十條。十條都做到,你才稱之為善人,善男子善女人;十條沒有做到,你就不是經典上所稱的善男子善女人。十條裡面,每一條必須具足其余的九條,條條如是,它才叫圓滿。少了一條,你這一條就做得不圓滿。要從十善業道開始,建立我們德行的根本。孝親,如果不落實在十善裡頭,不孝;尊敬老師,十善沒有修,不敬老師,孝敬就沒有了。往後三皈、眾戒、菩提心、自利利他行,都是十善的擴充。擴充到六度,擴充到普賢十願,這裡講菩提,下面又講『行普賢道』,這是菩薩行;擴充到《華嚴經》上文殊菩薩講的十波羅蜜,菩提行才圓滿。十波羅蜜已經包括所有的佛法,它的基本、基礎是十善業。沒有十善業,菩薩行,六波羅蜜也好、十波羅蜜也好,都不能成就,這是我們要明了的、要重視的。再追究十善的根,在孝親尊師,所以不孝父母、不敬老師,十善決定修不好,決定修不成就。由此我們才知道,孝親尊師,是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化一切有情眾生的大根大本。我們今天世間大亂的淵源,就是在失掉了這個根本,所以社會才搞成這個樣子。要想這個社會恢復正常秩序,還是老辦法,除這個老辦法之外,決定再找不出第二個辦法。 菩薩六波羅蜜,第一個「布施」。布施是什麼意思?無私無我,清淨平等心,盡心盡力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叫布施。布施裡面有兩類,一個是外財布施,一個是內財布施。外財布施,是講的我們身外之物,用金錢物品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屬於外財。內財布施,是用我們的智慧,用我們的勞力,這叫內財布施。居士林上上下下許許多多同修,每天到這邊來做義工,義工是屬於內財布施。到這兒來服務,供養一切大眾,這叫布施波羅蜜。「持戒」怎麼講法?持戒是守規矩、守法度。這個道場有道場的規矩,你到這個地方來做義工,無論是出錢出力都好,決定要守道場的章程規約。不能說我對這個道場有特殊的貢獻,我要有特殊的待遇,形成特權階級,那是錯誤的,那就失掉佛法裡面的平等法,一定要守規矩。居士林這個道場不錯,大家常常聽經,常常讀誦,都能夠明理,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出錢出力的人,是此地真正的大護法。在聚會的時候,吃飯的時候,他都跑到拐角的地方,人不注意看不到。不向前爭,這個功德更殊勝,從這個地方看到德行。一切爭在別人前面,讓別人贊歎你、稱揚你,你那一點功德馬上就報盡了。所以真正修福的人不願意人知道,中國古人所講「積陰德」。積德不願意讓別人知道,這叫陰德。陰德報得大,陰德報得厚,他們懂得。所以他守法守規矩。 「忍辱」,耐心,我們要培養耐心。雖然有耐心,不是一味的等待下去,那事情做不成功,還是要認真努力。譬如居士林發起要建個彌陀村,說了一年多,好像一直到現在消息都沒有,捐錢的人不少,海內外捐助的都很多。最初是隔壁這個大樓,沒有談得攏。第二,找到楊厝港這個地方,那個地方日本人租去,不肯讓給我們。聽說現在他們自己買了,那塊地賣給日本人大概賣了三千多萬,日本人買去了。我們現在在談唐城,沒有放棄,最近這幾天還在談。希望三寶加持,這個事情能談成。 唐城地方相當大,我們要拿過來,要是專門做一個彌陀村,恐怕消化不了,太大了。所以我跟李居士商量,那個地方拿下來,我們做一個多元文化村,希望新加坡九個宗教都能在一起活動。唐城我去看了幾次,它的建築工程沒有完工,它只完成前面一部分,後面還有一半的土地,是空在那個地方。我們就可以利用後面這一半空地做彌陀村,前面還是開放觀光旅游,機會教育。從前唐城這個旅游點失敗,沒有人去,所以他賠了、倒閉了。搞這麼一個唐城,本地人去個一兩次,興趣就沒有了。外面人到這裡,沒有什麼東西可看,沒有吸引旅客的資源,所以觀光旅游的人他不去,這個地方自然就會倒閉。我們要搞一個觀光事業,會搞得非常興旺。為什麼?九個宗教在一起,世界第一,沒有第二。全世界到新加坡觀光旅游,一定到這兒來看看,「怎麼九個宗教可能在一起?我不相信,我得要去看看。」觀光客就來了。所以給新加坡這個地區,帶來了觀光旅游的事業。九個宗教在一塊活動,那個場地大,可以搞幾個講堂,每一個宗教可以在那裡展覽文物,也可以賣他們的小吃,各種不同種族的風味,別開生面。還可以在那個地方,每一個宗教講每一個宗教的經典;你喜歡聽經,哪個宗教的經典都可以去聽。這種觀光點,世界頭一家,必定會吸引許許多多觀光客。這個地方能做得起來,它有個特色在,而且這個特色是現在世界上其他地區還沒有的,我們這裡先辦到了。 這就是我們有耐心,我們非常認真努力在進行。我聽說,李居士告訴我,很可能我們可以把這個事情談妥,我們把它接管過來。從前我們曾經想過,九個宗教在一起,搞一個宗教嘉年華會。那個時候有意思在聖淘沙租一個場地,我們這個嘉年華會辦十天,九個宗教在一起活動十天,場地都去看了。有唐城這個地方,我們嘉年華會是永久的,不是十天,永久的。這是新加坡的一個特色,也是全世界現前只有這麼一家。我們也希望,將來其他國家地區都能夠跟進,有助於社會安定,世界和平。耐心,還是要認真努力去做,不是一味在等待,那就錯了。 「精進」則是求進步。我們每一次的活動,活動完了之後,一定要開檢討會,每一個項目,我們都認真檢討。有缺失,希望下一次我們都能夠把它改正過來,這是精進波羅蜜。「禅定」是有主宰,不會被外面境界所動搖。禅定是真實功夫,無論物質環境、人事環境,我們接觸不會動心,不會改行別的道門。譬如我們現在讀的《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我們是有師承的。老師親自傳授,我們對老師有信心,我們對老師傳給的這個法本有信心。絕對不會聽說有一些人批評,我們心就動搖了,你定功完全沒有。這個人說這個本子有問題,你懷疑了,信心動搖了,那個人說那個本子又有問題,你這一生還能有成就嗎?一事無成!這是舉一個例子。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有堅定的信心,絕不動搖。我跟老師學習,有人家批評我的老師,我對老師信心就喪失了,這個為人弟子之道就喪失掉了,你不可能有成就。選擇老師,我們很慎重;追隨老師,絕不改變,我們道業才能成就。輕易被人幾句話就動搖了,那要問問你,你到底跟哪個學?我們今天跟釋迦牟尼佛學,人家在罵釋迦牟尼佛、批評釋迦牟尼佛,說別的教好,你就捨棄釋迦牟尼佛去信那個教,沒有定功。那個教再信幾年,又有人告訴你那個教不好,又要罵那個教,再有一個教的時候,你又要跑,你這一生不就是走馬燈團團轉嗎?你到哪一天,你才找到一個真正皈依處?這種人是佛法裡稱為一闡提,可憐憫者,自己沒有定功,隨風而轉。 「般若波羅蜜」是智慧,對於一切人事物、理事因果,種種轉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般若。佛說的這六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小事,穿衣吃飯、喝一口水、拿個毛巾擦擦臉,六波羅蜜統統具足。乃至於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遵守這六個原則,一時一刻都不離開,這叫修菩提行。所以這種生活,叫高度藝術,這一點都不假。 能修菩提行,再往上提升,『行普賢道』。普賢不稱行,稱道。行跟道不一樣,行是在修學,道是拿到學位,我們講證果、成道了。他證什麼果位?在《華嚴經》上講,法身大士。一個人能行普賢道,最低的位次是圓教初住菩薩,這是真實的果位,不是小果。普賢道跟菩提行差別在哪裡?給諸位說,事相上沒有差別,用心跟境界裡面完全不一樣。菩提行,他所用的心是相似的真心,不是純真,相似,跟真心很接近了。普賢道,完全是用真心,決定沒有妄心;也就是說,妄想分別執著真的斷盡,尤其是分別執著這個意念永遠不生。有這樣的功夫,菩提行就成了普賢道。普賢所用的心,就是我們提出來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起心動念,都與這十個字相應,而且是自然的相應,沒有絲毫勉強做作。如果還有絲毫勉強在裡面,那是菩提行,不是普賢道,沒有一絲毫勉強,心心念念流出來自然就是這樣。 用這種心「禮敬諸佛」。諸佛是誰?一切眾生皆是諸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行是普賢道。普賢菩薩眼睛當中看一切眾生皆是父母、皆是諸佛如來,孝敬的心圓滿了。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達到圓滿,這是普賢道。如果說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還加個「過去」、加個「未來」,它是菩提行,不是普賢道,普賢道裡面決定沒有這一種分別意念在其中,這個地方很微細。普賢道裡頭純善無惡。第二願「稱贊如來」,與性德相應的善,稱揚贊歎;與性德相違背的這些惡,不但絕口不提,念頭都不生,這是普賢道。但是在菩薩行裡面,菩提行裡面,這個念頭還存在。像我們現在學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我們對一切眾生的禮敬,不是出於真心的。是出於什麼?順從佛陀的教誨,佛教我們這麼做,我們就這麼做,不是真心的。稱贊如來,看到別人善事好事我們稱贊,看到別人壞事雖然不說,已經落了印象,這就不行。普賢菩薩不落印象,我們落了印象,差別就在此地。 「廣修供養」,在菩薩是布施,在普賢稱供養。普賢是最極真誠恭敬心,真誠恭敬心修布施就叫供養。對一切貧苦的眾生,我們以財物供養他,就像供養自己的父母尊長一樣,像供養諸佛菩薩一樣,決沒有一絲毫輕慢心,這是普賢道。廣修供養,那個「廣」字沒有分別,所以說無私無我,不分族類、不分宗教,一切都不分,平等供養。這個平等,不是說供養都一樣多,不是這個意思,平等心供養。所供養的物,那是看需要,看對方的需要,看自己的能力,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可是要記住,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給我們講解廣修供養,「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換句話說,我們為一切眾生服務,服務的項目無量無邊,這麼多項目裡面,以哪個項目為主,哪個項目最重要,我們不能不知道。什麼項目?教學。教育這個供養是第一,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個最重要。幫助眾生斷惡修善,那是破迷開悟的前方便,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在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也像諸佛如來一樣,悟入諸法的根源,這才能達到轉凡成聖。換句話說,幫助一切眾生作佛,這是究竟的目標,是真實的供養。要達到這個目的,先要成就自己。自己不能成就,要能幫助別人成就,佛在經典裡面說得很多,「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所以先要成就自己。 成就自己就要認真修學,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是「忏除業障」。忏悔法,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地,等覺菩薩天天修忏悔。很認真的每天反省,把自己的毛病找出來,把自己的毛病改掉,這叫忏悔。人見別人過容易,見自己過太難。佛教給我們,別人是我們的鏡子,我們看到別人過,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我們就被污染了。看到別人過,立刻回過頭來想想自己,自己有沒有這個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天天要省察,天天要改過。等覺菩薩還沒有圓滿菩提,所以他有過失,他還天天改,到如來果地上,那才是沒有過失。沒有過失,他要幫助那些有過失的眾生,於是他示現有過失,這叫大慈大悲,慈悲到了極處!他來唱戲、他來表演給我們看,讓我們六根接觸佛菩薩境界,有所感觸、有所感悟。佛度眾生,佛教眾生,善巧方便到極處!後面教給我們,自己成就,還得要幫助別人。 「隨喜功德」,破我們無始以來嫉妒障礙的煩惱。哪一個眾生沒有嫉妒心?什麼方法能把嫉妒煩惱斷掉?隨喜,修隨喜功德。能夠沒有嫉妒障礙,他才會真正發心幫助大眾。請法師大德到這個地方來講經說法,「請轉法輪」。如果條件許可的話,請法師大德常住在這個地方,這就是「請佛住世」。普賢弘願就是這七條,後面三條都是屬於回向。「常隨佛學」是回向菩提,「恆順眾生」是回向眾生,「普皆回向」是回向實際;末後三願都是屬於回向,行普賢道。教化三個層次:第一個「皆發信心」,轉惡為善;第二個「修菩提行」,轉迷為悟;第三個「行普賢道」,轉凡成聖。這是佛教給我們,我們在此地,諸位年輕法師,你們發心弘法利生,教化一切有情,要記住,要知道怎麼作法。 『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這是講你到六道裡面去示現,也跟諸佛菩薩一樣,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現什麼身,隨機說法。雖然生在六道裡面,你永離惡趣。這就是說,你到餓鬼道裡面去變餓鬼,跟鬼說法;你到畜生道裡面,你變畜生身給畜生說法;你到地獄道裡面,像地藏王菩薩示現的,在地獄道說法;在哪一道,一定現那一道的身。你是不是惡道?不是,你是乘願再來的,所以叫永離惡道。永離惡道不是不到惡道裡去,惡道的因沒有了,惡道那一種苦的果報你不受。 下面這是講示現,『或樂說法』,你示現講經說法的法師、大德。法師有在家、有出家,看緣分,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或樂聽法』,聽法是什麼?做影響眾。由此可知,法會裡面有些有身分有地位有德行的法師、長者、居士,他們是應化來的,他到這個地方聽法是做影響眾的。『或現神足』,神足在此地不是講神通,要把它看作神通,那就又錯了。「神足」在此地怎麼說?善巧方便很多;這是屬於神足,足是講滿足,神是神奇莫測,方法很多。像我們現在在這個講堂裡面,我們在學習,給諸位做報告。我們利用網路,現場就傳播到全世界。在網路上聽講的人數,比我們現場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同時我們將這個錄相,很快的做成光碟,流通到世界各地,這都是屬於「或現神足」。所以此地的神足,不是一般人想像的怪力亂神,不是這個事情,是用許許多多不同的方法。而在佛法裡面,我們在過去,在《大藏經》裡面看到,我看到有一個劇本《歸元鏡》,這是很古老的劇本,昆曲的劇本,這是或現神足。他把經典所講的道理,把它編成故事,用舞台表演的方式,達到教學的效果,這個方法好,這是或現神足。所以經典裡面的內容,可以把它寫成劇本。現在在電視裡頭播映非常好,能夠把它寫成電視連續劇,我相信看的人會更多,會很容易接受,比我們在這裡講的效果還要大、還要殊勝,這都是或現神足的方法。『隨意修習,無不圓滿』,佛法不是定法,活活潑潑,隨意修習。「修」是修正我們的過失,修正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習」是在練習,學習佛菩薩的生活,學習智慧的生活,學習藝術的生活,這才叫圓滿。末後這兩句總結前面兩願:『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一願今天我講得比較上詳細,我想這個說法大家能夠明了,而且真正能夠學習,才得到佛法真實受用。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 (第八十二集) 2000/4/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82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二面,經文第六行,從三十七願看起,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 這是第三十七願。接著看下面兩句: 【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三十八「應念受供願」。 這是大願第十八章,所說的是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我們生活在世間,每一個眾生都為衣食住行而憂慮。就像經上所講的,沒有田宅的,希求得到田宅;沒有財富的,希求得到財富。每天思慮、勤奮辛苦的工作,都是為了這些。因此學道也不能夠專心,這是世尊在經上所說的「貧窮學道難」。富貴人家,他們每天念念希求著享受,享受五欲六塵之樂,把修道這個事情疏忽了,這是「富貴學道難」。貧富學道都不容易,在現前這個社會就更難了。 科技的發達,大幅度提升一切眾生物質享受的欲望。而科技的發展沒有止境,於是一切眾生欲望的增高也沒有止境。我們有沒有想到這樁事情的後果?如果細心的去觀察、去思惟,後果不堪設想,這不是好事!如果是好事、是善業,諸佛菩薩都具足究竟圓滿的智慧,為什麼不在兩、三千年之前就把這些科技發展出來?你們想想,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以及我們歷代這些祖師大德,教我們過那種原始的生活?他們不是沒有智慧、不是沒有能力,不是不懂得科技,懂得比現在科學家還要多。為什麼不發展?現在我們是深受科技文明之害,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佛菩薩、世出世間聖賢人,教我們過原始自然的生活,那是真正健康的生活,過的真正是人的生活。現在我們說這個話,大概總是七、八十歲的人聽到的時候,他才會點頭,才覺得這個話講得有道理。年輕人不行,聽到這個說法不能接受。認為什麼?那叫開倒車,不合科學、不合實際。現代年輕人是這個想法,這是很自然的現象,他一出生就被科幻迷住了,迷得太深,迷得太久,回不了頭來。 七老八十的人,你要問問他,讓他很冷靜的回憶一下,他在年輕一、二十歲的時候,那些飲食,吃的菜、吃的米、喝的水,跟現在一樣不一樣?這一想就明白了,完全不一樣!六、七十年前的蔬菜,味道是鮮美的,好吃,真養人;現在那個切的蔬菜,顏色比從前好看,沒有味道。為什麼?用化肥,人工來培養的,不是自然的。這些東西吃了不養人,不但不養人,吃了一身病,病從口入,你說多可怕!喝的水,水裡面也加上許多化學物,跟從前的水不一樣。我們在小時候沒有自來水,在山上喝泉水;一般都市裡面,河水。河水要挑水,兩個水桶往家裡挑,挑的時候水不清,一般用明礬讓這個水有一兩個小時完全沉澱,沉澱下去那個水就很清了,不需要燒開就可以喝。我們小時候,記得念小學、念初中,哪裡有燒開水給你喝?就是河水提上來就喝了,沒有病菌,很健康,水質也好、味道也好。 現在看看這個科技發展的時候,吃的不像吃的東西,喝的那個水完全不是原味,這個日子還有什麼好過?這個世間還有什麼值得留戀?大自然環境完全被破壞了,我們想想怎麼不痛心?這個話茗山老和尚他老人家體會比我還要深,他大我十幾歲。現在世界人心變了,生活環境都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這個轉變不是向好的方向轉,逆轉!有識之士、慈悲之士怎麼會不憂慮?怎麼會不感歎?在這個地球上,現在要找一個清淨的環境,確實不容易找了,愈是開發中的國家愈沒有了;沒有開發的,所謂落後的地區,也許還能保持一點正常的生活。我走了許多地方,我喜歡澳洲。澳洲一直到現在還沒有被污染,澳洲政府很聰明,他們不發展工商業,知道工商業的害處。澳洲到今天還是農業社會、農業國家。飲食起居還保持原始的形態,非常可愛!這一塊土地也是得天獨厚,地大人稀,他們的土地面積大概跟中國差不多大,跟美國也差不多大,全國的人口只有一千七百萬人,比台灣還少,台灣二千二百萬。地大人稀所以沒有污染,到那個地方才真正看到藍天白雲。這個地方這兩百多年來沒有戰爭,人與人之間非常親切,它人少,所以看到人都很喜歡。人非常老實、非常忠厚,知足常樂。其他地區都看不到這個現象,所以到澳洲就像走到鄉下一樣。 我們再看看這一段經文,看了這個經文,想想我們現在生活環境,還是得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好,澳洲也比不上!阿彌陀佛在此地告訴我們,『我作佛時』,「我」是阿彌陀佛自稱,他現在已經作佛,當然這個願就兌現了。『生我國者』,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論是生哪一個淨土,西方有四種淨土,不論生哪一土,每一土都有三輩九品,無論你是哪一個品位,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得到這個待遇:『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滿」是滿足,滿足我們自己的希求。經文只舉了幾個例子,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滿足日常生活之所需。所以到那個地方,對於物質生活的供求就不用操一點心!人自自然然心就安了。 我們在這個世間修行,心始終不能夠安定下來。原因是什麼?我們的物質生活沒有保障,無論你今天過的是什麼環境,都沒有辦法保障,所以憂慮重重。西方極樂世界生活所需求的,不需要自己經營,那個世界是「變化所作」。經上介紹得清楚,所謂「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吃什麼東西,念頭才動,你想吃的東西就擺在你面前了,「變化所作」。吃完了,吃完就沒有了,也不必去洗碗、洗碟子,搞這些事情。這是神話,其實這個話很合科學。現代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跟能量是一樁事情,能量可以變成物質,物質也可以變成能量,原子彈的理論就是根據這個發明的。把物質解放成能量,科學家找到辦法;現在就是如何再把能量恢復成物質,他沒辦法。所以西方世界的科技,比我們這裡高明,他有辦法把能量變成物質。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加持,這個本願就是這一願,就是這三十七願加持你,你就變成一等的科學家。你想要什麼東西,這個能量是盡虛空、遍法界的,真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就把它變成你所需要的物質;你不想要,這個物質解放成能量,就沒有了。你說多自在!這種高科技不需要儀器,哪有像今天世界上造核武還得那麼麻煩,人家念頭一想就變出來了,這才是真實智慧,才是高等的科技。我們這個科技搬到極樂世界,那真是小巫見大巫,微不足道!這就是能與質的轉變。我們從世間科學家所發現的這些理論,深深的相信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事實,決定不是幻想。大乘經上佛常給我們說一樁事,「一切法從心想生」。西方極樂世界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是從心想生,想什麼就變現什麼,這才叫真正的自在!真正的安樂! 「種種供具」,這供具裡面,范圍就廣大了。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看到一切眾生需要,有能力幫助別人。還有往生的這些菩薩,下下品往生的,諸位要記住,都是阿惟越致菩薩,地位之高不可思議!這些菩薩,每天時時刻刻都到十方世界諸佛如來道場去參訪,去參訪總得要帶一點禮物,供具就是禮物,這些禮物也是隨心所變的。經上常常給我們舉幾個例子,香華、幢幡寶蓋、天樂等等,這是舉幾個例子,都是屬於供養具。這些供養的東西無量無邊,無比的殊勝,不但我們人間沒有,天上也沒有,沒有一樣不是隨意而至。我們念到這一段經文,你想不想到極樂世界去?這真的是離苦得樂了。在這個世間生活多苦?實在太辛苦了!身心的負擔太重了,這是一般人講的壓力。物質生活的壓力、精神生活的壓力,確實讓人喘不過氣來,科技愈發達,壓力愈沈重。 中國來的同修,有許多未曾到過外國,天天自己在家裡猜想,外國這樣好、那樣好,天天在想。外國是不是真好?不見得!我曾經記得,這大概是十三年前,我第一次回到中國,陪同韓館長到她的家鄉大連市。這也是離開家鄉半個世紀了,家裡面還有一些親戚朋友,五十年沒見面,回去得到非常親切的招待。在招待會上大概有三十多人,那個時候我們從美國回去,大家聽說美國都好羨慕,我在那個宴會上給大家說了幾句話,我說:「美國人的生活不如你們!」他們聽了都呆了:「美國人住的是洋房,出門家家都有汽車,電氣設備樣樣不缺,怎麼不如我們?我們一樣也沒有!」我反過頭問他們,我說:「你們現前三十多位朋友,你們其中哪一位是負債過日子的?」他們彼此互相看看,一個都沒有,一個負債的都沒有!我們中國古人常說:「無債一身輕」,美國人沒有一個不負債,生下來就負債,死了都還不清,這個日子好過嗎?你們要過嗎?他們的洋房、汽車、電氣設備,全是賒帳賒來的。從銀行貸款、保險公司貸款,辛辛苦苦賺錢是什麼?還帳!還一輩子都還不清,你要過這個日子嗎?東西方的文化不相同,中國人決定不願意過這個日子,這個日子過得多辛苦!壓力多重!哪一天沒有工作了,你所有的一切,銀行來沒收你,保險公司來沒收你,把你統統都拍賣掉,你一無所有。那個社會是這樣的,跟我們中國社會不一樣。所以我到國內去看看,他們下了工之後,幾個老朋友在門口小桌子上下棋、喝酒、聊天。這種閒情逸致,美國人連作夢都想不到,他到哪裡能享受這個生活?一天到晚腦子裡:「怎麼賺錢還債?」我這一說他們才恍然大悟、才明了。我們今天物質生活窮困一點,窮得快樂,窮得自在。這正是古人所說的,如其是富而不樂,倒不如貧而樂。美國的社會是富而不樂,我們中國人是貧而樂。佛陀教給我們離苦得樂,我們真得到了。外國人要講離苦得樂,他那個苦不容易離,於是得的樂就很有限。他們的樂,說個不好聽的話,去找刺激。旅行、游泳,找這些場合;度假,都是刺激,不是真正的樂。所以外國人羨慕中國,中國人羨慕外國,彼此都在打妄想。真正的樂?在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沒有一樣不滿願的。我們讀了之後,果然覺悟,就要下定決心,這一生一定要去! 我們要問,能不能去得了?古德告訴我們,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為什麼又有人說,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兩三個?這跟萬修萬人去有沒有矛盾?給諸位說,沒有矛盾。一萬個人當中,兩三個往生,那兩三個是真修,他就真去了。其余的九千九百九十多他不真修,他真修都去了!他是假修行,他不是真修行,他的修行不如理、不如法,所以他去不了。果然如理如法的修行,哪有不去的道理?什麼叫如理如法?經典裡面所說的道理、所講的方法,你都明白、都懂得,依照這個理論方法去修學,你就決定得生。由此可知,經不能不讀,經不能不講。讀,讀得很熟,但是不懂,那也不行。我們讀經不但要懂,佛在大乘經裡面時常教導我們,要深解義趣。換句話說,你解得愈深愈好,你做得就自然,做得就自在,你修行就如理如法。可是要深解義趣,實在講也不是容易事情。 我們年輕的時候學經教,自己發心要把佛法介紹給別人,這就是佛家講的,所謂的「弘法利生」。因為我們自己明白了解佛法的殊勝、佛法的好處,這樣好的東西要不廣泛介紹給社會大眾,實在太可惜了。所以弘法的願怎麼生起來的?你對於經教真正認識了,你這個願才生起來;你對它沒有相當的認識,這個願生不起來。發心不簡單!所以一定要有深刻的認識,你的心自然就發起來了。這樣好的東西,沒有人去宣揚、沒有人去介紹、沒有人去推廣,可惜!所以我們在社會上,不管是什麼樣的好的工作,我都放棄,都辭掉,我要搞這一樣,這個沒人搞;如果有人搞,我也未必會搞這個事情,看這事沒有人搞,我要發心來做這個事情。可是做這個事情,難!難在什麼地方?這個東西要真實智慧,靠世間小聰明是決定做不到的。真實智慧從哪裡來?佛講的方法很多,但是我們都不行,都做不到。佛講慧從定當中來的,定從戒當中來的,我們一樣也做不到。連五戒十善都不能做到,那還談什麼?這個事情就都落空了。 老師教我們一個方法,求感應,這是大學問,世出世間第一大學問。我們以一生的精力去求學,從前老師告訴我,他說其他的書不要談,單單談世間法裡面,中國有一部大書叫《四庫全書》,我們有沒有能力把《四庫全書》從頭到尾念一遍?從前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告訴我,那個時候《四庫全書》印出來了,我也買了一套。這個總經理說得好,假使這個小孩,一出生下來就會念書,每天念八個小時,念到一百歲,這部書還沒念完。不能念多,只一遍,你就曉得這部書分量之大。再要加上現代這些書籍,超過《四庫全書》十倍都不止,你如何涉獵?你要想通達世間法就難了。世間法不通,你怎麼能夠弘法利生?這是學世間法的難處。再說到佛法,也不要說是古今中外後人的注疏,單單講這一部《大藏經》,我們這數十年有限的生命,有沒有能力去讀誦?想想,也沒有能力。這個事情怎麼辦?老師直截了當告訴我們,求感應。什麼感應?佛菩薩加持,只有這一條路子。要想得感應,感應最重要的一個條件―誠心,真誠心。真誠到極處!至誠你就感通了,世出世間法不必學,一接觸就通了。這要靠感應,沒有感應決定做不到。要真誠到極處,才有這樣的效果。我們今天就是靠這一點感應,來跟諸位介紹佛法。如果沒有感應,給諸位說,我是一無所知,我什麼都不會。 同學們在此地學經教,也要記住這個教誨。用真誠的心,把世間最殊勝、最善好的法門,介紹給廣大的眾生。除此之外,心裡頭決定沒有第二個妄想雜念,你就能獲得感應。這裡頭如果夾雜一絲毫自私自利,夾雜絲毫名聞利養、貪瞋癡慢,感應就沒有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只要把這十二個字落實,我們捨棄自私自利,起心動念為佛法、為眾生,決定沒有一念為自己,這是求感應的先決條件。放下一切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癡慢,恢復自己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感應就道交了,這個時候展開經卷,你就會看到經裡頭的意思。隨著你的功夫淺深,你看這個經文的意思,愈看愈深,愈看愈廣。你會看到這個經文,字字句句含無量義,自然法喜充滿。我們自己修行,求願往生,自己真有把握了。身心世界自自然然就放下了,一絲毫勉強都沒有。現前就得大自在,就得大圓滿,就得諸佛如來大加持,我們靠這個。除此之外,要想憑自己的能力,憑自己宿根、憑自己智慧、憑自己用功,都不能成就。 在家同修,用至誠感通去念佛,你的功夫會得力,你決定得生淨土。出家同修,你至誠感通求三寶加持,把這個殊勝法門介紹給廣大群眾。大慈菩薩講得好,你能夠勸兩個人往生,往生就成佛,幫助兩個人真正成佛,這個功德就比自己修行還要大;你能幫助十幾個人往生作佛,你的福德就無量。那問自己會不會往生?你們想,你自己會不會往生?自己念佛的功夫縱然差一點,你要是真的送了幾十個人到極樂世界去,都作佛了,那些人看到你在臨命終時,一定會跟阿彌陀佛說:「我們這一批人往生都是靠他,他現在快要命終了」,拉著阿彌陀佛「我們趕快去接引他」。知恩報恩!極樂世界菩薩不會忘恩負義,知恩報恩。所以功夫差一點,他們來,拉都把你拉去。茗山老法師告訴我,他今年八十八歲了,還到處奔波這樣的辛苦。他跟我講,他早就應該去閉關、去住山,好好念佛,辦自己的事情。但是現在弘法的人太少,大家都找他。他想想,還是恆順眾生,多幫助一些大眾,犧牲自己的修學功夫。這是菩薩發心!跟大慈菩薩講的原理原則完全相應。為一切眾生、為佛法,犧牲自己修行的品位,但是決定得生! 過去在隋唐時代,天台宗的智者大師,往生極樂世界。他的學生問他:「老師,你生到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品位?」他跟學生說,他往生的品位不高,五品位往生。五品位,是生凡聖同居土。大師給學生說,他因為領眾、因為弘法,把自己修行耽誤了,如果不領眾、不管這些事務,他的品位會很高。這是說明犧牲自己的品位,成就大眾往生的因緣。菩薩示現的!特別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弘法的人少了,我們要不發心,那誰來發心?你如果說是專求自利,不顧別人,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佛法在這個世間斷絕。我們想一想,你能往生得了嗎?世間法裡尚且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釋迦牟尼佛祖祖相傳,傳到你這一代,你怎麼可以絕後?那就叫大不孝!除非你沒有因緣,那這個行。沒有人跟你學,沒有人願意親近你,這個可以,你可以專心念佛,求生淨土,以後乘願再來。如果這個世間,還有一個、兩個肯聽你的,想跟你學的,你就不能不照顧,你就不能自己走。如果自己走了,不照顧這些人,你的慈悲心何在?有這種意念的,我們想一想,他還是沒有把自私自利放下。沒有放下自私自利,怎麼樣用功、怎麼樣修行,都不能往生。為什麼?跟往生的條件不相應。本經三輩往生,世尊教導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沒有發菩提心,你只有一向專念,念得再好,打分數,你頂多滿分也是五十分,不及格。所以要記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要懂得。所以我們讀到這一個願文,對於極樂世界生活環境,生起無限的向往,決心要去! 再看下一願,就非常殊勝:『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這一條非常非常重要!佛法的修學,世尊在一切經論裡面,都把布施擺在第一。論行門的功夫,可以說就是一個布施。從這個地方開始,也到這個地方圓滿。自始至終,沒有別的,就是布施而已矣。布施是什麼?放下!菩薩的行門,無量無邊,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歸納起來,佛把它歸納為六個大綱領,就是六波羅蜜。無量無邊的行門,歸納起來六條,六條再要歸納起來,就是一個布施。布施裡面,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三種。持戒、忍辱是屬於無畏布施,精進、禅定、般若是屬於法布施,統統可以歸到這一條。修行修什麼,你要懂得。施捨!佛在經論裡面教導我們,施捨度悭貪。悭是吝啬,自己有的,捨不得給別人,這是病根。為什麼說它是病根?你這個捨不得的念頭,就是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嚴重的後果是什麼?地獄!由此可知,我放下悭貪,就是把三惡道放下了,決定不墮三惡道,道理在此地。 布施裡面,要有真誠恭敬心修布施,那就叫供養。供養跟布施在事上講,一樁事情,用心不一樣。通常我們布施也會有愛心,但是真誠恭敬心生不起來。現在用比喻都比喻不出來。從前人行,從前人說,你用孝順父母的心、恭敬師長的心來修布施,那就叫供養。從前人懂得,現在人不知道什麼叫孝順父母,也不知道什麼叫尊師重道,他念頭沒有。我們今天講這個,是連比喻都找不出來,這個難!他從小家裡面老人沒有教他;上學,學校沒有教他;放眼在社會裡面,找不到這個樣子。他怎麼會有這個觀念?他要有這個觀念,那他就是古佛再來的。他如果不是再來人,決定不會有這個觀念。難!實實在在是難! 由此可知,我們修行成就,以往生而論,你要想生到實報土、生到方便有余土,都相當困難。我們今天的指望,唯一的就是凡聖同居土,帶極重的業障也能往生。為什麼?因為要生上面兩土,你要懂得孝親尊師,你要懂得供養。布施這個心,而非供養這個心,上兩土非常不容易契入。我們對於一切大眾,恭敬心很不容易生起來,關鍵在此地。這個地方所說的,也不是我們現前,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每天去拜佛。我們現在講,說拜佛,大家這個觀念會想錯,我們加一個字,去拜訪佛,這個觀念就不會錯誤。我們到十方世界去拜訪諸佛如來,向他請教,聽他講經說法,總得要帶點禮物去供養,總不能空手。對於佛最極尊敬心,所以這個布施叫供養。不能說諸佛如來「我布施給他」,這個心就不恭敬了。至誠恭敬的心,對諸佛菩薩的布施叫做供養。事沒有兩樣,用心不相同,名詞就換一個。諸佛如來接受你的供養,這裡頭的意思大家有沒有聽出來?如果不是真誠的供養,十方諸佛不接受你的。你有沒有聽出這個味道?至誠心供養,這個物質東西再薄、再不值錢,佛都歡喜,歡喜你的真誠心。你送的供品再豐厚,一點恭敬心都沒有,佛不接受你的。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現在我們這個身體還在世間,還沒到極樂世界去,這一條我們怎樣落實?應當要落實!換句話說,現在要學習,到極樂世界,然後去供養十方諸佛,就很自然。現在怎麼學?現在就是供養一切眾生,以真誠恭敬心布施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這個話我們聽多了。世尊在《華嚴經》、《圓覺經》裡面說得更殊勝,他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話佛不常說,佛講的話是真的,確實本來成佛。大家現在是不是佛?當然是佛,從佛性上看,你是佛。性既然是佛,相是從性變現出來的,相哪裡不是佛?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你不是佛、誰是佛?只是你是個糊塗佛,你真的是佛,是個迷惑顛倒的糊塗佛。十方諸佛如來慈悲,把你喚醒,幫助你破迷開悟,讓你成為一個大覺、智慧佛,不是迷惑顛倒的糊塗佛。事實就是如此,所以我們對一切眾生怎麼能不恭敬?怎麼能夠不供養?恭敬供養的心油然而生。 我們看到,這常常在家裡面,洗手間、廚房,會看到小螞蟻、小蟲,你會不會去殺它?不會,那是佛!我們五戒十善才真正會落實。不但不殺它,看到它,恭敬它、供養它,它到那裡是什麼?它找東西吃的,你要布施給它。你也要給它說法,它比我們還糊塗、比我們還迷惑。所以我們要開示它,要跟它談:「不要到廚房這些地方來擾亂,你所需要的東西,我們在房子外面供養你」。它會聽話,很有效果。所以決定不可以殺害。殺害,它會報復,愈殺愈多,殺不完,這個冤仇結下去可麻煩了。冤家宜解不宜結,這個冤仇結下去之後,生生世世沒完沒了。決定不與一切眾生結冤仇!再小的螞蟻都不可以,它縱然是來擾亂,我們要有耐心。五戒,看起來容易,很不好守。每一條戒都不好守,必須把理事、性相,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一切眾生跟我們的關系、跟諸佛如來的關系,你都搞通了,不勸你持戒,你自然不會犯戒。你明理了,你知道應該怎麼做,你會很認真的去做。諸位可以自己試驗試驗看,真正這樣做,我想你做上個半年、一年,你住的房間,這些蚊蟲、螞蟻、跳蚤是一個都找不到,它受你的感動!由此可知,它並不糊塗,你對它好,它有好報給你。供養現前就要學,對於小動物,我們都要恭敬心供養,何況對人?不同國家的人、不同種族的人、不同信仰的人,應當要修供養。 今天下午,我們參加回教一個聚會,我們見到一位法師,贈送一張支票,大概是兩萬塊錢,送給回教。茗山法師看到了很歡喜,這是好事情!不同宗教,我們也能夠互相幫助,這是好事情。過去他沒有看過,也沒有聽說過,今天親眼看到。我們不可以有一個錯誤觀念:我們佛教信徒供養的財物,決定不可以布施給其他的宗教。這個觀念錯了。那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下面是不是要加注解,「不度其他宗教信徒」?查遍大藏經,沒有這一句、沒有附帶這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那就包括不同的國土,我們在經上看到的,不同國土、不同族類、不同宗教信仰,平等布施供養,我們這是依佛的教誨。別人給我們這樣說,直接來給我講,我們要問他要證據:「你說不能供養其他的宗教徒,哪個經上講的?拿來我們看看。」佛經裡頭沒有,決定沒有!佛是教我們平等布施供養,為什麼?修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特別我們今天向阿彌陀佛學習,以阿彌陀佛做為我們的榜樣,我們自己要懂得怎麼修。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每天接引十方諸佛剎土裡面無量無邊的眾生,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連妄想都沒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來自許許多多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族類;我們人往生、天人也有往生、神仙也有往生,畜生也有往生的,餓鬼、地獄也有往生的。族類不相同,宗教信仰就更不必講了,小兒科。決定沒有這些分別執著。 我們學佛,心量要拓開。大乘經上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我們要學的。心量不能太小,起心動念只為自己,為我自己的小道場,為我這個小地區,全都錯了!我們今天住在這個地球上,最低限度,起心動念要把整個地球都包容。地球上所有一切眾生,我們都要真誠、清淨、平等對待,要熱誠為他們服務。服務就是布施,就是供養。供養裡面,有財供養;財供養又分內財、外財。外財是身外之物,以身外之物幫助別人,這是外財的供養。以我們自己的勞力照顧他們,以勞力為眾生服務,這叫內財供養。內財供養比外財還要殊勝。 供養、布施的項目無量無邊。以我們居士林做例子,居士林這個道場這麼大,信眾這麼多,事情也繁雜,許多同修發心到這邊來做義工,做義工是內財的布施供養。常住分配工作給他做,工作項目很多,這都是在修布施。他要有真誠恭敬心,他就是在此地修供養。如果這個義工,把所有大眾都看作是佛菩薩,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他就是修普賢行的供養,廣修供養。他要沒有這一份真誠心,他修的是菩薩道裡頭的布施,功德無量無邊。如果做義工,在這個地方修布施供養不著相,那他得的福,一切諸佛如來都說不盡,為什麼?稱性。所以諸佛如來果地上修的究竟圓滿的福德,我們也能修,但是一著相就不行。真正經上所講的三輪體空,那就與性德相應,果報是究竟圓滿。由此可知,我們對於居士林許許多多年老的義工,你們有很多同學看到之後,心裡面暗中贊歎,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在這邊工作,工作完了之後,他到念佛堂念佛。有些人一夜不休息,念到第二天早晨天亮了,他到下面去洗地,沒有休息。 古時候浙江國清寺裡面,寒山、拾得、豐干都是做義工的,跟我們現在的義工沒有兩樣。豐干是阿彌陀佛,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沒有人認識。我們今天居士林裡面做義工的,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可能都在裡頭,你們沒瞧得起他。我跟諸位說的都是真話,真人不露相,露相就不是真人。所以我們對於每一個人真誠恭敬,就不會有過失。輕慢一個人,說不定這個人是佛菩薩化身來的,我們得罪了,造多重的罪業!理如是,事也如是,這是在我們自己這個小道場,在這裡學習,不僅是講堂上我們要學習、念佛堂要學習,我們在生活當中學習,圓滿的落實五戒、十善、六度、普賢菩薩十願。就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裡面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頭落實,這個地方就是大學校。一切時、一切處,皆是菩薩學處。學會供養,學了之後,你們離開念佛堂回家去,你就懂得,你把這個供養帶到家裡頭,你上班工作,你把它帶到工作場所,你才真正得受用。現在知道布施供養一切眾生,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會帶領大眾去供養十方諸佛,你當頭、當領班,你已經養成習慣,你已經很內行了。這是我們現前要做的。 這裡頭還有一個很深的意思,深在哪裡?「應念」。「應」是感應,「念」是感,佛有應。我們眾生有供養的念頭,佛就有應,感應道交,這個境界不可思議。佛能與我們感應,說明我們跟佛這個路通了。現在我們跟諸佛菩薩不通,所以我們的修學,功夫不得力,法喜都不能夠現前。法喜是什麼?在現前日常生活當中常生歡喜心。沒有得到這個成就,現前我們是什麼狀況?常生煩惱。一天到晚接觸人、事、物,起心動念都生煩惱,這是凡夫。這個現象不好,煩惱是六道輪回的業因。常生煩惱、常造六道輪回業,你怎麼能脫六道輪回?記住!「一切法從心想生」。為什麼想這些煩惱、想憂悲苦惱?錯了! 有些同學說:「我沒有辦法,我起心動念煩惱就來了。」來問我用什麼辦法?淨宗法門辦法最殊勝,八萬四千法門,哪個法門都比不上淨宗,淨宗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不要想煩惱,想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個路不就打通了嗎?「憶」是什麼?憶是想。要想就想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想;要念就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念。你只要把這個做成功了,你的大事因緣就圓滿了。哪要那麼麻煩?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生,都不是真的。《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又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的是虛妄,沒有一樣是實在的。虛妄就要放下,虛妄就不要去想它、不要去憶它。阿彌陀佛是真的。怎麼知道是真的?諸佛如來、菩薩、祖師大德都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的德號,「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所以這一句名號念久了,會明心見性。什麼道理?原來是自性的德號。你只要老實念,不懂也沒有關系,只要老實。什麼叫老實?專念,除了這一念之外,沒有第二個妄念,那就叫老實念。你還有妄想夾雜在裡面,你不老實,所以你功夫不得力。果然老實念,念到事一心不亂,就得念佛三昧;念到理一心不亂,就見性,明心見性,見性就作佛了。不但是跟阿彌陀佛通了,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全都通了。這個法門,確實是易行難信,真難信!成功、快速、穩當、可靠,我們為什麼不在這兒下功夫?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在十方法界裡頭,許許多多菩薩想聽這個法門聽不到,沒有這個機會。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這個世間是大亂之世。怎麼亂?倫理沒有了,古聖先賢所講的三綱五常沒有了;道德沒有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八個字一個字都沒有。你到社會上去找,你去觀察,沒有了,這叫大亂之世。我們在這一個時代裡面,還能夠聞到正法,希有的因緣,太難得了!聞得之後,果然能信、能解,肯認真的奉行,這一生當中就圓滿成就。要是我們修行不能成就,換句話說,你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忘掉,名聞利養、貪瞋癡慢沒有捨掉,為什麼?裡面只要有這些東西在,外面你就會受干擾。人事環境干擾你、障礙你,物質環境也會干擾你、也會障礙你,你不能成就。如果我們裡面清淨,外面人事物的干擾,都起不了作用。凡是外面來干擾,裡頭要有內賊、要有內應,沒有內應,外面勢力再大,它也沒有辦法。我們的內賊就是煩惱,就是是非人我、貪瞋癡慢放不下,所以外面小小風動,我們就把握不住,就受了障礙。這是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修行不成功的原因。這一生當中我們明白了,能把這個不成功的因素消除掉,我們往生淨土這一條路,不就沒有障礙了嗎?穩穩當當、順順利利就成就了。 自己這個身體還沒有離開,盡量的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我們希望自己往生,總得多帶幾個人一起去,自己一個人到那邊去,不好意思,帶的人愈多愈殊勝。怎麼個帶法?首先自己要依教奉行,這是勸導別人要以身教。我自己真干,別人才肯相信。我自己不能依教奉行,以言語勸別人,別人未必肯相信。「你說得這麼好,你為什麼不做?」「你叫我做,你為什麼不做?」人家會疑惑。做到了再說,大家就沒有話講了,真正能夠勸人。所以布施供養的念頭要有,時時刻刻要有,不能沒有這個心,不能沒有這個念頭。再說得清楚一點,盡心盡力幫助別人的念頭。在一切幫助當中最重要的,法供養為最。《普賢行願品》裡面講得很明白、很清楚,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比不上四句偈的法供養。為什麼?法供養能令眾生覺悟,財供養再多他不會覺悟,他得不到真實的利益。換句話說,出不了六道輪回,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成佛,不能在這一生當中解脫,這個供養就不是真實的,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所以要知道修法供養,法供養就是把這個經典、這一種修行的方法,介紹給別人。別人不接受也沒有關系,一遍不接受,十遍,十遍不接受,一百遍,一千遍、一萬遍,到最後他也會勉強接受。決定不改變,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我們自己這樣做,也這樣教別人,這一句佛號決定有好處!他問你:「好處在哪裡?」「等到以後你自己就曉得了。」能說就跟他說,不能給他說,「你念下去准有好處,以後你自己知道」,就行了。這話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 (第八十三集) 2000/4/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83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二面,倒數第四行。從三十九願看起: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 願文從三十九願到四十三願,這五願都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也就是我們講的生活環境。特別是三十七到四十一,這一段是講莊嚴妙樂。四十二、四十三是講香光普攝。我們從這五願當中,可以概略的了解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這一願古德標的題目是「莊嚴無盡願」。古大德給我們說「嚴」。『我作佛時』,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成佛已經十劫,所以這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沒有一願是虛假的。現在的話說,每一願都落實了。「莊嚴無盡」,莊嚴,什麼才叫做莊嚴?我們要能真正體會到這裡面的義趣。現在我們這個世界,走向所謂高科技的時代。我們從電腦畫面當中,衛星電視傳播裡面,看到栩栩新奇的畫面,變幻莫測的畫面,這算不算是莊嚴?再仔細觀察,科技文明日新月異,各種新興的產品,讓我們目不暇給,這又算不算是莊嚴?在佛法裡面說,這都不是莊嚴。佛法真正的莊嚴是什麼?必須與性德相應,那是莊嚴。 世尊在大經裡面告訴我們,我們自性,真如本性之中,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的德能。德能,用現在的話來說,無量無邊的神通能力,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無量的德相,我們在此地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在《華嚴》我們看到毗盧遮那佛華藏世界的莊嚴,都是從自性裡面自然流露出來的。佛經上常講「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樣的,這才是真正莊嚴無盡。我們今天科技再發展,要與性德來比較,這是小道,微不足道的小道,哪裡能談得上莊嚴?於是我們在佛法裡面體會到,佛法真正的莊嚴是戒定慧。此地『國中萬物』,第一個就是講的『嚴淨』,「嚴」就是所謂的莊嚴,我們今天講的是真、善、美、慧,能與這四個字相應,才是佛法裡面所說的莊嚴;「淨」是清淨。『光麗』,「光」是光明,「麗」是華麗。全是性德流露。 我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諸法,都不是真常的,剎那剎那在變化,無常,這個世間所有一切萬物都是無常的。《般若經》上告訴我們,我們能夠享受、受用的這個心,心是無常的。《金剛經》上說的「三心不可得」,這個意思很深很廣。「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試問問你拿什麼享受?你拿什麼去得?能得、能享受的,是假的、是虛妄的,不是事實。你所得的、所享受的,又是一回什麼事情?所得所受的,五欲六塵。五欲,是一般世間人常講的財、色、名、食、睡;六塵,佛法裡面所說的色、聲、香、味、觸、法,我們六根的對象。這些東西,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因緣所生法,沒有自性,緣起性空,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就說明,能得所得俱不可得。 不可得的裡面,你天天在那裡患得患失,你生病了。這個病嚴重,比什麼樣的癌症還要嚴重。癌症是小病,算不了什麼,許多得癌症的人死了,怎麼死的?嚇死的。本來是小病,真的是嚇死。你要是得了癌症,完全不在乎,沒事。李木源居士不就是個例子嗎?他沒有被嚇倒。像李居士這種人不少,很多,我遇到過很多,都沒事。所以我說癌症死的都是被嚇死的,自己嚇唬自己,你說冤不冤枉?真正的大病,我們要曉得,認假作真,這是大病。知道「萬法皆空」,你還有什麼放不下的?知道「因果不空」,你決定不會作惡。《十善業道經》上,世尊有幾句非常好的開示,他告訴龍王,這個經在龍宮裡面講的,當機者是娑竭羅龍王,他跟龍王講,菩薩有一個方法,能令一切惡道苦永遠的離開。什麼方法?佛教導我們,「晝夜思惟觀察善法」,絕不容許有一絲一毫的不善法夾雜在其中,這樣就能夠永斷一切惡。這個法子好!要知道我們的心是好的,每一個人心都好,每一個人的真心,跟諸佛如來的心沒有兩樣。為什麼他能成佛,我們在六道裡頭受苦受難?沒有別的,人家那個心就像容器、杯子一樣,裡面所裝的都是善的,一點惡都沒有。我們這個心很糟糕,把世間所有一切壞人壞事都裝在我們這裡,我們的心壞了,冤枉不冤枉?別人這些惡念惡行與我沒有什麼相干,根本不相干,我們何必要把這個東西裝在我們心裡頭,把我們的心污染了,這才是根本的大病。所以佛菩薩這個教誨好。李木源居士要我寫幾個字送大陸的同修們,我就把這一段經文寫了十遍,確實是最好的辦法。我們見到別人的好處,善心、善念、善行,我們要裝在我們心裡頭;見到別人惡心、惡念、惡行,決定不要收攬。能不能做到?是真能做得到。你就不肯做,那有什麼法子? 上一次許哲居士在此地,李木源居士向她請教:「你對於世間一些惡人惡事,怎麼看法?」她舉一個比喻說:「我看世間惡人惡事,就像我上街在馬路上看到來來去去的人一樣。」這個比喻好!你們每天都上街,馬路上來來去去的人,哪一個人你記在心上?沒有。這就是佛法裡面所說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見得我們做得到,我們天天都在做。馬路上看的東西,你記在心上嗎?馬路上那些人在講話,你都聽到了,你也記在心上嗎?問你一個人也不認得;問你人家講什麼話,都不知道,豈不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為什麼?沒有把它裝在你心裡頭。我們對於一切逆境、惡緣,統統用這個態度,自己的清淨心、真心裡面,絕不容納絲毫的不善業,讓我們心裡面充滿了純善,這個人就能作佛了。佛是這麼修成的。 什麼叫善?什麼叫不善?佛在這部經上給我們說了個標准,十善業道。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绮語、不惡口;意,不貪、不瞋、不癡。佛給我們講了十個標准,每一句的意思深廣無盡,每一條的范圍都是遍虛空法界。這十句做到圓滿,就是無上的佛果,這是真正的莊嚴。我們在這裡念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佛在大經上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極樂世界依報為什麼這麼好?人心好。每一個人的心,裡面都是裝的善業。不但是善業,上善。佛介紹給我們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上善之人,俱會一處」,我們講是大善,都不是小善。我們如果希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不修善怎麼行?真正想修善,記住佛這一段的教誨,依教奉行。菩薩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我們能做到,那你就轉凡成聖了,你不是凡人,你就是菩薩。你把它做到,你就是菩薩。做到之後心清淨,心淨則佛土淨,心善則國土善,依報環境就轉過來了。 現在我們這個世界,依報的環境非常不好,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經上講,這個世界「五濁惡世」。我們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學佛四十九年,講經講了四十一年,我初學佛的時候,讀到經上佛講的五濁惡世,我們沒有明顯的感觸。為什麼?這世界很好,沒有覺察到濁惡。那個時候台灣的政治清明,台灣的治安在當時是東南亞各國第一,五十年前,年歲大一點的人都知道,人心善良,所以對於濁惡這個說法很不容易體會。光陰過得很快,不過五十年而已,五十年這個變化是一百八十度。現在濁惡這兩個字,一般沒有受過教育、不認識字的人,都能夠有很深的體會。特別是傳染病,瘟疫,到處都有。現在我們常常聽到,牛有瘟疫,豬有瘟疫,羊有瘟疫,雞有瘟疫,到哪一天人來了瘟疫,還得了嗎?太可怕了!瘟疫從哪來的?污染。污染從哪裡來的?惡業來的。人普遍造十惡業,殺生、偷盜、邪YIN、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瞋、癡。惡的心、惡的念頭、惡的行為,年年在增長,月月在增長。這還得了嗎? 所以一些宗教裡面講的世界末日,我讀那些經典,都感到非常恐懼。這些經典不是近代人寫的,傳了幾千年。基督教的《新舊約》也傳了兩千年,今年公元兩千年了。我們看到宗教經典裡面的預言,再看看我們現實的環境,仔細給它一對照,就感覺到很可怕。有沒有挽救的機會?這是每一個宗教都幾乎是肯定的,可以挽救。從哪裡挽救?還是從人心。什麼時候人心能夠轉惡為善,這個災難就會化解。要想世間每一個人都轉過來,難!古大德有個比喻好,只要十個人當中有一個人轉過來,十分之一,這個善的念頭,現在人講磁場,這個善的磁場就很大。惡抵不過善,邪抵不過正。因此,我希望全世界的宗教徒,都能夠信順他們經典裡面所說的道理與事實真相,都能認真依教奉行,「轉惡為善」。每一個宗教都教人為善,沒有教人作惡的。「轉迷為悟」,我們眼前的劫難就有救了,就有轉機,這是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的。 特別是佛門弟子,佛弟子要學佛,佛是一個徹底究竟圓滿覺悟的人。覺悟的人跟沒覺悟的人不一樣,沒有覺悟的人他在迷。迷在哪裡?把假的當作真的。我們身是假的,世間萬事萬法都是假的,把假的當作真的,迷!於是產生一個錯誤的觀念,自私自利,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都要為自己,這是絕大錯誤的觀念,這是迷,不是悟。覺悟之後知道,十法界依正莊嚴都不是真的,都是因緣所生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世尊在《大般若經》,這個經有六百卷,佛經裡面最大的部頭,佛給我們講,「一切法不可得」、「無所有」,這兩句話重復了幾千遍,給我們很深刻的印象,這是佛陀教學的善巧方便。我們有這麼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之處,常常想到佛這兩句話,「諸法無所有」、「三心不可得」,我們的心就清淨,我們的心就不會被染污了。世間人的心為什麼被染污?患得患失。真正覺悟的人,不但在現前世界裡,在十法界裡面,決定都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說多自在!無爭無求,隨緣度日。這個身體在世間干什麼的?不是為自己,為自己就造業。你造善業,三善道的果報;造惡業,三惡道的果報,為自己就造業。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不為自己,為眾生。這個身體是為眾生服務的工具,沒有自己,所以自己沒有得失,自己沒有憂喜苦樂,你說這多自在!全心全力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十法界眾生都有苦、都有難。你去問問這個世間人,哪個人不苦?做大官的、做總統的、做皇帝的,他也苦。所謂是家家有一本難念的經,作皇帝也不例外。古時候所謂上自帝王,下至庶民,乃至於乞丐,都是苦不堪言,各人有各人的苦處。苦從哪裡來的?迷來的,不曉得事實真相。有求有得就苦,無求無得才自在。無求無得,那個人覺悟了。覺悟的人隨緣,迷惑的人攀緣。攀緣苦,苦是自己找來的,沒有人給你。迷的時候,心被境轉,你被外面環境轉,你哪裡能自在?悟的時候,境隨心轉,你就得自在。西方極樂世界是境隨心轉,所以這樣殊勝、這樣莊嚴。 這裡面最重要是「淨」,「嚴淨」這個「淨」字,這一個字重要,決定要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其他都是附帶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清淨,清淨心就是覺悟的心;不清淨就是污染,你的心被染污了,人家心清淨。要想修清淨心,必須跟佛菩薩交朋友,你們想想為什麼?佛菩薩的心清淨,佛菩薩的心純善,我們跟他交朋友,把他那個清淨純善也裝在我們心裡頭,於是我們的心也變成清淨,也變成純善。阿彌陀佛能感得西方物質世界清淨莊嚴,我們的心跟他一樣,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莊嚴,阿彌陀佛願力變現的,也是我們自己清淨心變現的。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光麗」,光明華麗,光明從哪兒來的?從真實智慧裡面變現出來的,確實放光。心沒有污染,身就沒有污染,身放光明,所以佛身上有光。佛的身光從哪裡來的?我們要知道,自性般若的現相。般若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我們人人都有。西方極樂世界一切萬物都放光。奇怪!為什麼樣樣都放光?其實我們這個世界,每一個物質也放光。哪一樣東西不放光?為什麼放光?自性的相分。《華嚴經》上講得好,「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虛空法界一切萬物,都是自己真心的相分。真心裡面有無量無邊的智慧、就有無量無邊的光明,既然它的體是心性,焉能不放光?哪有不放光的道理?很可惜我們的光現在被障礙,是有光,被障礙。被什麼東西障礙?煩惱障礙,煩惱是烏雲。好比空中太陽,太陽永遠是光明的,今天我們這個地區陰天下雨 ,日光見不到,不是沒有光,是被雲霧遮蓋。遮蓋我們自性的雲霧,就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樣東西把我們自性的光明遮住,所以我們身沒有光了。不但身沒有光,一切萬物也沒有光了,全被這個障礙障住了。如果你把這三種障礙去掉,就跟諸佛世界沒有兩樣,身放光,一切萬物都放光。 我初學佛的時候,很喜歡讀《虛雲老和尚年譜》。我讀這本書受很大的感動,我看過十幾遍。虛老和尚在年譜裡記載有一個故事,我們佛家稱公案。有一年過年的時候,老和尚在山上住茅篷,茅篷距離寺院都不會太遠,雖不太遠,那時是走路,沒有車,也得要走上半個小時。如果要有車的話,那大概只有五分鐘,三五分鐘的樣子,走路也要走半個小時。他離開的時候,離開寺廟要回到茅篷去,老法師年歲大,走路不是走得很快,別人走路半個小時,可能他要一個半小時,他慢慢走,心是定的。快到他的茅篷,這個時候天已經黑了,在路上遇到兩個出家人,人家晚上出來打著燈籠,在路上遇到虛老和尚,突然看到他:「老和尚,怎麼天都黑了,你沒有燈,你一個人在走啊?」虛老和尚聽了這一句話,突然之間眼前一片漆黑。原來他老人家走的時候,一片光明。這個地方給我們做一個證明,我們這個心,只要有短暫時間的清淨,就有短暫不思議境界現前。他那個時間不長,我們估計也不過就是一個多小時,一兩個小時。他離開的時候,那個時候永遠保持那個樣子,為什麼能保持得住?他沒有念頭,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所以離開寺院,天還很亮,一直走著天都是亮的,沒有看到天黑下來。人家一提醒、一問,分別執著現前了。沒有人提這個話,他沒有這個分別,沒有這個執著,他是在另一個時空裡頭。人家這一提醒,這一分別、一執著,馬上就回來了,眼前就一片漆黑。這一種例子,古德很多,我們在典籍裡面常常看到。 圓瑛法師在《楞嚴經講義》序文裡面,也寫了一段故事,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在寮房裡面打坐,心很清淨,這個時候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突然想到一樁事情要去辦,下了座就出去辦事。一出去之後,他忽然想到,「我怎麼出來了?好像我沒有開門。」再回去看看,推門,門是關著的。怎麼出來的?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就沒有障礙。身是假的、門是假的,假的跟假的有什麼障礙?當然就沒有障礙。可是一有分別,身是真的,門也是真的,好,進不去了。這兩位大德距離我們都不遠,近代的大德,他們親身遇到的事情,給我們證明佛在經上所講的這是事實,絕對不是虛妄的。我們今天所受的害,妄想、分別、執著。 今天中午,長春百國興隆寺的常慧法師給我打個電話來。就是上一次明續法師在此地跟大家報告,她被北韓山神請去,在邊界被我們中國護法神攔住,她沒有過得了邊界。最近她在精進念佛,已經有四百多天沒有睡覺,日夜念佛。四百多天沒有睡眠,精神飽滿,我聽她電話聲音很響亮。她希望我到東北去看看,我說:「我早就有這個願心,現在的緣不成熟,明年也許可能去看看。」我沒有辦法去,她就想來看我,我說:「歡迎,歡迎你們到新加坡來,給我們同學做個見證。」她今年六十五歲,為什麼能夠四百多天不睡覺,精神那麼樣的飽滿?我們在這裡看到一個許哲居士,我看她比許哲居士還厲害。讓我們見識見識他們是怎麼修的?佛法教學,三轉法輪,我們要找這些人來為我們作證轉,她來給我們做證明。我們在經上看到理論方法,確確實實有人依照理論方法真的做到了。這個東西是假的嗎?這才真正叫自在。每天吃飯吃一餐,晚上不睡覺的,精神飽滿。沒有別的原因,沒有雜念,沒有想到「我」。我們為什麼會累?做事才做了幾個鐘點,「不行,做這麼段長的時間,累了。」這一想馬上就累了。如果把時間忘掉了,他就不累了,沒有時間觀念。 我們看許哲居士,她喜歡讀書,看到那個書喜歡讀的時候,有的時候晚上把睡覺忘記掉。常常兩三點鐘睡覺,早晨依舊很早起來,我們就曉得她睡眠的時間也不長。她讀書的時間長,工作的時間長。沒有別的原因,用一句普通話來說,忘我,「我」忘掉了,就入這個境界。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我們起心動念先有個我,堅固的執著。沒有把我放下,沒有把我忘掉,所以做不到。所以同學們,我們要真精進,要想得到佛法真實殊勝的好處、利益,一定要忘我。忘我從什麼地方做起?大乘比小乘方便,大乘佛教我們把這個念頭轉過來。沒有轉之前,念念是為我,起心動念決定是我第一個,念頭起來了。佛現在教我們,把念頭轉變一下,起心動念都想眾生,絕不想自己。把一切眾生擺在第一位,我到世間來就是伺候一切眾生的,為一切眾生服務的,不是為我的。我決定是個義工,只盡義務不享受權利。享受權利就有「我」,絕不享受權利,只盡義務。 許哲居士做到了,她起心動念從來沒有為自己著想,都是為一些苦難的人去想。她一生為老人服務,為病人服務,為貧窮苦難的人服務,從來沒有一個念頭為自己。你看她吃的,她穿的,吃的生菜,沒有油鹽,我們一般人怎麼受得了?她的身體那麼健康,她這一些佐料統統沒有,油鹽醬醋斷絕了,完全吃生菜。充其量水煮一煮,沒有味道,一天吃一餐。衣服,垃圾桶裡撿來的。那一天李木源居士問她:「你為什麼不做一件新衣服?為什麼撿垃圾桶的?」你看她的答覆,她跟窮人在一起,天天幫助這些窮人,「我必須要過窮人一樣的生活。」這是為窮苦人服務。你穿了一件好衣服,你的生活比別人優裕,你跟他們接近,他們不願意接近你。她為我們做的示現,是佛菩薩的示現,這是真實的教誨,真實智慧的教誨。我們看她的生活、看她的形象,就應當覺悟,世間一般人粗心大意,沒有能看出苗頭。我看到她的妙處,所以我贊歎她,是世間真實富貴者,真富貴!她富在哪裡?富在她生活沒有缺乏。生活所需不缺乏這就是富足,生活得很快樂。貴在什麼地方?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贊歎,這是貴,並不是世俗的富貴。世俗富貴,有錢是富,有地位是貴,她沒有財富、她也沒有地位,她的富貴是真富貴。世間人這個富貴是假富貴,為什麼?他的財富、他的地位丟掉了,就沒有人跟他往來了。不像許居士,許居士凡是跟她往來的,那都是真心,都是有誠意,決定不是虛偽。 所以要曉得光明是自性本具的。佛世界如是,我們的世界,從理論上講,也應當如是。光明失掉,實在講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在佛法裡面講見思、無明,是因這個東西蓋覆住了。只要把這個東西去掉,自性的光明立刻就恢復了。麗是光麗、麗是華麗。『形色殊特』,「形」是形狀,「色」是顏色,一切萬物形狀跟色彩非常華麗。我們在理論上推想,當然沒有辦法完全接近事實,多少能得一點接近的樣子。這是十法界眾生心思不一樣,業因果報不相同。佛國土這裡面的居民,西方世界所有往生的人,極樂世界的居民,心地清淨善良,所感的果報當然是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這個裡面的美好,說之不盡。總而言之,他們那邊縱然極其微細,我們講微不足道的,都與性德相應,都沒有障礙,所以是窮盡微妙之極。古德在注解裡頭說,這一切形相都是清淨心所顯,這個話是正確的。自性真心的流露。 我們今天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大家都曉得,地球已經被嚴重污染,自然生態環境被破壞,這是什麼?今天科技物質文明所帶來的後遺症。我們享受這一點科技,你要知道付出了多少的代價,如果我們仔細這一觀察,才知道得不償失。我們所獲得的是太微小太微小了,對我們的傷害太嚴重了。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干這個事情。再跟諸位同修說,中國人不是不聰明,我過去一九八二年,我在紐約講經,沈家桢居士招待我們吃飯,同桌有一些美國人。他們告訴我,現代西方人對中國人的看法跟從前不一樣。我聽聽,「哪些不一樣?」「現在西方人肯定中國人聰明。」他說:「一個一個來比,全世界的人一個一個比,中國人第一。」肯定中國人聰明。「但是兩個兩個比,猶太人第一。三個三個比,日本人第一。」這個話什麼意思,諸位聽懂了嗎?中國人雖然聰明,不團結。所以他就問我,他說:「你們中國人為什麼不團結?」我當時立刻就回答他,我說:「上帝安排的。」他們是基督教徒,上帝安排的。他也愣住了,他說:「為什麼?」我說:「中國人團結了你們還有飯吃?」笑話,雖然是笑話,意思很深刻。外國人依舊瞧不起中國人,雖然肯定你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你們不團結。 從這個地方我要告訴諸位,今天這些科學技術,中國人有沒有在這上面動過念頭?有!漢朝時代就有。我們在史書上看到,王莽時代就有人動腦筋在學飛行,就是現在講的滑翔,滑翔機。三國時代,史書上記得非常清楚的,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是機械化的運輸。為什麼中國人對於這一些科學技術不能夠傳下來,而把它毀掉,什麼原因?我們現在明白了。如果中國在兩千年那個時候就發明科學技術,現在世界早就沒有了,早就毀滅掉。科學技術發達到一個相當程度,結果是世界毀滅,外國聖經裡面講的世界末日。世界末日是什麼時候?科技發展到高峰的時候,就是世界末日。中國人有智慧,不希望世界末日提早現前,所以中國人不搞這個,世界末日外國人搞,中國人沒有。由此可知,這是真正的智慧。起心動念、一切作為,要對歷史負責任,要對整個社會、對後世安危負責任。這個觀念外國人沒有,中國人有,從這個地方我們真正體會中國人的聰明、中國人的智慧。所以中國有前途,祖宗積的德太厚了,一定有厚報。 中國最近兩百年受了許許多多苦難,什麼原因?違背了祖宗的教誨,你才受難。違背了佛菩薩的教誨,你不相信,倒行逆施,造作罪業感得的惡報,是這麼個因素。我們的祖宗都是教我們修善積德,佛陀的教誨更是周詳,更是細密,無不是教導我們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起心動念之處,這是根本。一個人決定要存善心,要具足善念、善行。善惡的標准儒家有,儒家是倫常八德,這是儒家善惡的標准。佛法的標准,五戒十善。聖人教人都非常簡單、明了,容易記、容易學。如果我們不信,不肯認真學習,這個苦難自己要去承受。所以佛世界,這是通常大乘經上講的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一樣。一真法界,清淨心變現出來的;十法界這個心都不清淨,但是十法界差別很大很大。如果我們細心去觀察,在今天我們能觀察得到的,人法界、畜生法界,我們能看得到,其他的我們見不到。但是見不到,有的時候在夢中會出現這個境界。夢到天神,夢到地獄,夢到餓鬼,你感覺到那個生活環境很恐怖,這一些我們暫且不論。我們觀察畜生生活的環境,跟人生活環境去做一個詳細比較,在這裡面你就不難發現,境隨心轉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畜生,我們仔細觀察,它的生活環境依報是隨它正報轉的、變出來的。 能夠從這裡體會,我們就能夠引伸推廣,知道天法界比人法界殊勝,欲界天人看到我們人道的眾生,就像我們看畜生一樣。我們在這裡建一個高樓大廈,覺得很了不起,他們看到是螞蟻一座窩,確實就如此。你看忉利天人,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忉利天人看到我們人間壽命多短?壽命長活一百歲,忉利天才一天,活不了一百歲的人多,太多太多了;忉利天人看起來,這眾生可憐,壽命這麼短,幾個小時就不見了。如果再到彌勒菩薩兜率天,那就更高了。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他看我們這些眾生怎麼不可憐?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那更不必談了,往上還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一層比一層殊勝。諸位要曉得,為什麼他能夠生天?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們在人道一生所修的,上品十善,生到忉利天。人不修善怎麼行?忉利天再往上面去,上品十善還要加定功,這個定功是講清淨心。這個定並沒有修成,所以欲界上面四層天,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在天,這四層佛家叫「未到定」,他確實是有定,但是定的功夫不夠,並沒有修得圓滿。如果定功修圓滿了,他就到色界天去,他就不在欲界。這個事情也不太好體會,假如我們用學校考試打分數來比喻,諸位好懂一點。譬如說成績一般是六十分是及格,修定有六十分才能夠到初禅。他的成績只有二十分、只有三十分、四十分、五十分,都不及格,他們就落在什麼?落在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不及格。及格了,那就初禅。初禅就六十分,二禅七十分,三禅八十分,四禅九十分,這樣比喻諸位比較好懂一點。 定功的淺深不一樣,所以他們的正報不相同。正報身體高大,天人身上都有光明,不但有光,而且有香,香光莊嚴。我們凡人心裡不干淨,所以沒有光,氣味很難聞。為什麼這個氣味難聞?這個氣味是污穢的氣味。剛才講了,我們的真心都是好的,跟佛沒有兩樣,佛的心裡頭裝的好香,所以放出來很好聞,我們這裡頭裝的垃圾,所以氣味很難聞。覺悟之後,再不把垃圾裝在心裡頭,要把我們心裡垃圾清除掉。垃圾是什麼東西?貪瞋癡慢、名聞利養、是非人我、五欲六塵、自私自利,壞東西。諸佛菩薩不要的垃圾,我們把它當寶貝,堅固的執著不放,你說那有什麼法子?這是絕大的錯誤,所以我們感得的世界很不好。 古時候這個世間有聖賢人教化,還有不少人接受聖賢人的教誨,努力的斷惡修善,所以那個時候依報環境還算不錯,人心厚道、善良。現在愈是開發的國家、愈是文明的都市,愈骯髒、愈污穢。沒有開化原始的這一些部落、村莊,還能保持著自然之美。那些地方雖然非常落後,但是人心淳樸,他們的生活環境天真。我們去訪問接觸,感覺到非常可愛。從這些地方我們逐漸逐漸明白了、覺悟了,佛在經上講的這些大道理,我們能懂、能體會得到。佛國土物質生活環境確實是性德的自然流露,古人講「一一皆是圓明俱德」。圓是圓滿,明是光明,都是性德自然流露。所以佛在經上為我們介紹,那個地方樣樣東西都是真常,真實常住不變。樹永遠是綠的,絕不會有落葉,絕對不會有枯死,也無需要人去照顧。這些事情跟我們說,我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是要真正體會到性德流露,你就不難領悟。 佛在《楞嚴經》上常常給我們說「常住真心」,這一句話重要。常住,永恆不變就叫常。我們這個世間無常。看看諸佛剎土,真常。真,不假;常,不變。西方世界人皆無量壽,西方世界人的容貌永遠不會變,不像我們這個世間,人逐漸逐漸一天比一天衰老,他會變。西方極樂世界不變,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化生。決不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小孩,慢慢再長大,那就完了,那都會變了。西方世界任何一物,動物植物都沒有生老病死,沒有生住異滅,世界也沒有成住壞空,這個不可思議。你要問為什麼?自性變現的。那一邊在佛家裡面講,叫「法性土」;十法界裡面這些國土,叫「法相土」。相會變,性不會變。那邊的人,心是常住真心,所以變的境界是常住淨土。我們這邊的人心,剎那剎那在變化,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前念滅,後念就生,妄念永遠不停,我們感受的是這麼一個環境,這其中都有道理。真實的道理,我們總要搞清楚、總要搞明白,為什麼?道理要不清楚不明白,你沒有辦法信,總是有疑惑。 佛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其目的就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相信自己有佛性,相信自己本來是佛。佛四十九年為我們講經說法,無非就是給我們透出這個消息。我們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相信自己,然後怎樣回頭,回頭是岸。從哪裡回頭?先從三惡道回頭,這是佛教給我們第一個階段。然後再從六道回頭,最後教給我們從十法界回頭,那就作佛了,我們才回到一真法界。三次的回頭,回頭是岸。有些人說三次太麻煩,時間太長,我們等不及了。等不及,行,這個法門,這一部經就是叫你一次就回頭,總回頭了,不必經過三次。淨宗的殊勝!這個法門,阿彌陀佛提倡的,阿彌陀佛開出來的,他開這個法門是不是真的?跟諸佛所說的都不一樣。諸佛法門是教人三次回頭,他一次就辦到了,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它確實有理論依據,這個道理是什麼?佛在經論裡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根據這個道理。如果你天天想佛,天天念佛,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佛就是作佛,根據的是這個道理。所以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我們想什麼,就變什麼境界。 佛家的修行非常重視觀想,觀想是佛家修學總持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離不開觀想。想什麼現什麼,都是在一個念頭。想這個身是我,你就決定脫不了輪回身,這個事情麻煩。所以諸位想天,生天。許多宗教,就是佛家六念裡面的念天,他想神、他敬神,敬上帝、想上帝,他將來生天。印度有許多宗教,他們念大梵天、想大梵天,那就生大梵天。天有很多層次,想什麼天,他就生什麼天。在我們佛門,學法相唯識這一個學派的,他們想兜率天,他們想彌勒菩薩,將來往生兜率內院。這不都是在在說明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我們想財色名食睡,那個事情麻煩。想這個東西是貪心現前,貪瞋癡現前,想世間財色名食睡這是貪瞋癡。貪瞋癡果報在哪裡?地獄、餓鬼、畜生。他滿腦袋是這一些念頭,他就是三途的眾生。將來壽命到了,來生到哪裡去?三惡道去了,你說這個多麼可怕! 諸佛菩薩給我們示現的,做出樣子給我們看的,都是遠離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名聞利養,絕不貪著,現身說法,做榜樣給我們看。我們再看看其他宗教,他們創教的教主,他們那些宗教裡面的修行人,神的使者,所示現的跟佛家的佛菩薩、阿羅漢,幾乎沒有兩樣,都能夠放下名聞利養,都能夠放下五欲六塵,所以他們的生活也過得很清苦,天主教跟基督教裡面講的「神貧」。神貧是什麼樣子?許哲居士所給你示現的樣子,神貧,物質生活很貧苦,精神生活非常快樂。 在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他過的生活也是神貧,這些大聖大賢給我們做的樣子決定是個好樣子。你要知道佛法的教學宗旨,是教我們離苦得樂,苦、樂兩個字認識的人不多,一般人認為什麼是樂?每天有五欲六塵享受,這叫樂;如果沒有五欲六塵享受,這就不樂。這是凡夫錯誤的思想,不是聖賢人的見解。聖賢人看得清楚,你現在每天受五欲六塵這一種快樂,你能夠享受幾天?你這個樂享受完了怎麼辦?這個樂享受完了就墮到三途裡受苦,這樂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在世間的壽命很短促,你享福能夠享幾天?一年三百六十日,算你活上一百年也不過是三萬六千日。一定要覺悟!三萬六千日,除了每天睡覺去了八個鐘點,三分之一去掉了;再你要吃飯,你要工作,又去掉三分之一;留下來真正能享樂的時間,太少太少了。你要想得這個享受,遭將來長劫的輪回苦報,得不償失。這一點五欲六塵的受用,你要付出多少代價?凡是頭腦清楚一點的人,仔細去算算這個帳,絕不干這個傻事情。 過去讀書,讀書人的目的何在?明理。讀書的目的,是希望明白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然後才能求得自己真實、永恆的福報,這是個讀書明理人。現代人不讀聖賢書,不讀聖賢書,讀什麼書?讀妖魔鬼怪書,我們現在看的書都是妖魔鬼怪書,不是聖賢書。妖魔鬼怪的書的內容是什麼?增長你的貪瞋癡,增長你的邪知邪見,妖魔鬼怪的書。不接受聖賢人的教誨,去接受妖魔鬼怪的教誨,好好的一個人都變成妖魔鬼怪。妖魔鬼怪的果報在三途,不在人道。所以一失人身,再得人身大難,大難!這些事實我們都必須要清楚,必須要了解。經裡面言語文字不多,義理境界無有窮盡。好在大經裡面處處都有介紹,這是佛教學的悲心,不斷的重復,加深我們的印象,讓我們時時刻刻能想得起來,能提得起來,轉變我們自己的境界。不怕重復,重復愈多愈好。 下面這幾句話,「無能稱量」,這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說不盡。下面再舉個例子,『其諸眾生,雖具天眼』,「其諸眾生」是講極樂世界的人。極樂世界的人,生在那個環境裡面,要想把那個環境詳細跟我們描繪介紹,他也做不到。「雖具天眼」,西方世界人天眼可了不起,不是普通天人能相比,他們的天眼幾乎跟佛差不多。我們在經上讀到的「天眼洞視,天耳徹聽」,那個范圍是盡虛空遍法界。以這樣的能力,要想辨別西方世界萬事萬物,形狀色彩,光明相狀,名字數目,都達不到、都說不盡,這個話我們能相信。為什麼?我們不要說別的,你們新加坡人住在新加坡,我今天要想問問你,新加坡這個小地方裡面一切的人物事相,你給我介紹介紹,你能說得清楚嗎?你也說不清楚。這麼一個小地方,我們都沒有辦法說清楚,沒有辦法辨別。我們到動物園、到植物園去看,好多動植物名字叫不出來,還要找專家來介紹。當然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智慧、神通、德能,可以說都是接近於圓滿,對於西方世界彌陀自性當中圓滿的流露,他沒有能力介紹出來,這個我們相信。他雖然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智慧神通德能跟佛相彷佛,但是他並沒有成佛。所以他也只能介紹一部分,沒有辦法完全給我們介紹出來。『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這是阿彌陀佛在這裡所發的悲願,為我們說明這一些事實真相。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 (第八十四集) 2000/4/1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84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三面,第一行,從第四十願看起: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裡。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這是「無量色樹願」。這是從前面第三十七願一直到四十三願,都是講西方世界的依報莊嚴。依報就是居住的環境,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都是屬於這一類,在中國人習慣常說的風水。我們從這一段願文當中,體會到西方世界風水絕佳,這是十方世界的人都不能夠相比。正是風水家所謂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這兩句話用在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是名實相副,一絲毫都不誇張。依報莊嚴,實在講是無量無邊,阿彌陀佛在願文當中,只不過是舉幾個明顯的例子來說明,我們一定要能夠聞一知十,舉一反三,看到這幾個例子,就能想像到西方世界無量無邊無盡的莊嚴。 這樣的福地,我們想一想,福地要福人居,我們有多大的福報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問題不能疏忽,不能不想到。如果想到了,我們就知道現前念佛很重要,修福不能夠疏忽。雖然蓮池大師說得很好,念佛就是修福。我們今天,現在一天到晚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天到晚不斷,我們算不算修福?就像剛才有一位同修來跟我講,他說他有個朋友修禅定,定功很不錯,可惜脾氣很大。你們想想定功不錯?諸位要曉得,定功起什麼作用?定功的作用,伏貪瞋癡慢。有定功的人,貪瞋癡慢一定不起現行;定功深的人,貪瞋癡慢就斷掉了。 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佛常跟我們講四禅八定伏煩惱,煩惱沒有斷,決定不起現行。如果我們稍稍涉獵一些經論,了解三界的業因果報,你就知道,色界天以上的人沒有瞋恚,他真伏住了。到九次第定,貪瞋癡慢完全滅了。九次第定叫滅盡定,滅什麼?滅煩惱。見思煩惱完全斷滅,這是定功。這個定,定裡面就有福報;能伏煩惱,這才算是有福報。我們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是修定的方法,這一點諸位必須要能夠明了。佛法的修行,無論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修的什麼?全是修的禅定。哪個法門都不能離戒定慧,定是修行的樞紐。如果他修學的方法違背戒定慧,這不是佛法,決定不是佛法。如果是佛法,無論哪個法門,決定與戒定慧相應,只是修戒定慧的方法不相同、手段不相同,方向和目標決定是一致的,這是佛法。 佛法經典稱為「經、律、論」三藏,怎麼可以違背三藏?與這個相應,那是福慧雙修。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心地清淨,貪瞋癡慢不起,這是慧,裡頭有定、有慧,把自己自性裡面的大慈悲心念出來了;如果說得淺一點,將自己心性當中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念出來了,這是福報。初禅天人就已經把慈悲喜捨念出來了,愈往上面去,這四無量心愈是真正的無量,無需要別人勸請,全心全力為眾生服務。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一不是為利益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修福。我們念佛這個念法,才叫做福慧雙修,才能夠受用西方極樂世界福地。我們自己有福,福地福人居,有福的人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沒有福的人不能往生。想到這個地方,我們就明了,知道自己應該怎麼作法。 樹木花草,十法界縱然我們居住的國土不同、色身不同、族類不同,但是對於大自然的愛好確實是相同的。人喜歡樹木花草,動物也喜歡,這不分族類。所以彌陀世尊單單舉這個做例子,他作佛的時候,『國中無量色樹』。我們這個地球上,這一些樹木花草,現在有專門研究植物的給它分類,若干種類。西方世界這個星球比我們地球大,大得太多太多了,不可思議,那裡面的品種,可以說集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剎土之大成,應有盡有。我們沒有見過的太多了,沒有聽過的太多了,佛在此地只用一句話「無量色樹」,一句話帶過,我們要曉得它內容的圓滿。 樹『高或百千由旬』,在此地我們不必去算帳,一由旬是多少高?百由旬是多少高?這樣念書,就念成書呆子了。此地是形容,形容樹木之高。在我們這個世間原始森林裡面,有千年以上的神木,這是大樹。兩、三千年的樹我們也見過,還是生長得非常好,證明那個地方的地風水好,所以樹能夠在那裡生長幾千年,年年還發新枝,還開新花、結新果;土地好,它能夠生存。西方極樂世界的土地那更不必說了,是從法性裡面流出來的,究竟圓滿。植物在那個地方生得好,我們人在那個地方會成佛,為什麼?福地。到那個地方去,不久就圓滿成佛。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在這個世間,古大德要選擇一個處所建個道場,或者是建一個小茅篷,自己在那裡修行,他要找一個好環境,這就是我們講的風水,居住在那個地方身心安穩,不受外界干擾。外面境界就是環境,居住環境祥和的、清淨的、莊嚴的,現在人講美好,它的效果就能幫助你恢復清淨心。這個處所修清淨平等覺很適合,居住在這個地方修道,依報幫助正報,正報又莊嚴依報,相互莊嚴,所以就成為絕佳的風水。祖師大德建道場,諸位要是在中國各個道場去參學,你應當能體會到。世間有一些人說,天下的風水都被佛家占盡了。有人來問我:是不是你們學佛的人都會看風水?為什麼你們居住的地方都這麼好?這個問題提得不錯,應當提出來的。我告訴他,釋迦牟尼佛教誨我們,不許可看風水。《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佛就說了,看相、算命、占卜、看風水,都是佛所禁止的,出家人絕不看風水。為什麼出家人選擇這個地方會這麼好?剛才講了,修行,修戒定慧三學,正報轉依報,依報增上正報,互相輾轉,所以這個地方就愈來愈好,是這麼個道理。 世間人要想找一塊好風水地,決定找不到,為什麼找不到?心不善。是一個很好風水地,他去住個幾年,這個地方風水破壞了。誰破壞了?佛說了,「境隨心轉」,你的心不善把這塊善地破壞,它也不善了。如果你心很善,你居住這個環境非常不好,過幾年之後,這個地方變成非常好。為什麼?你的心善把那個風水轉過來。有沒有這個例子?有,古代的大舜王,他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他在年輕時,他所居住的環境極其惡劣,家裡面父母對他不好,兄弟對他不好,他那個日子難受。他唯一真誠盡孝,幾年之後把一家人感動了,一家和睦,鄰裡鄉黨感動,連國王都被他感動,那個時候的國王是堯王。人心感動了,風水也就變了,這不是證明依報隨著正報轉嗎?所以佛教導我們要轉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轉。世間人喜歡看相、算命、看風水,這是被環境所轉。這是凡夫,不是聖人。聖人有能力轉環境,不為環境所轉,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自己真正做得了主。 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超過一切諸佛剎土,我們相信,我們肯定。為什麼能相信肯定?西方世界沒有惡人,每一個去往生的人,都是阿彌陀佛的好學生,都是依教奉行的學生,這才能往生。如果對於阿彌陀佛的教誨陽奉陰違,這種人決定不能往生,臨命終時佛不會來接引你的,你的起心動念、一切為人,你可以瞞世間人,瞞不了佛菩薩。如果我們心行不善,臨命終時佛怎麼可能來接引?這個事我們要懂,道理要清楚。如果希望這一生當中,真正要想到極樂世界,真的要去,決心要去,我們一定要依教奉行。佛的教誨在哪裡?就在這一部經上。那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佛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做;佛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不做。我們只依淨土三經,或者是淨土五經就夠了。經典不但要讀誦,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是要深信不疑,是要如教修行,信心必定能夠建立。怎麼知道必定能建立?現前效果就見到了;現前的效果,就是我們的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現前就轉。這是依報隨著正報轉的明顯事實,我們從這個事實裡面建立信心,這哪裡是迷信? 我們的人事環境確實轉過來了,我看得很明顯。李木源居士第一次請我到居士林來講經,那個時候沒有這一棟大樓,是下面那個大殿,當中供的西方三聖,那個面孔像外國人,以後李木源給我介紹,我知道,王鼎昌居士贈送的,從義大利請回來的,現在供在三樓,當時大殿上是這三尊聖像。我去講演的時候,聽眾是不少,像戲院子一樣,交頭接耳,都在那裡講話,沒有人專心聽,亂哄哄的。我下了台之後,我說:李居士,這個地方不是講經的地方。他記得很清楚,他印象很深刻。你就想想那個時候的風水多麼不好,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不好。 現在轉過來了。現在居士林上上下下比那個時候人多,多了好幾倍,一團和睦,大家在一塊都笑嘻嘻的,沒有意見,沒有爭論,做事情這麼順利。這不就很明顯嗎?這境界轉過來了。人事環境轉過來了,物質環境也轉過來了,每一個人看到這個道場都歡喜。不像那個時候,那個時候我進來一看就想走,就馬上想離開。這是證明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能轉過來,就是這些年來每一位同修聽經聽多了,道理漸漸明白了,信心具足,一心弘護正法。弘護的功德,每一位同修是平等,一樣大,沒有哪個功德大、哪個功德小,沒有,平等!一樓廚房做義工,跟李木源居士領導這個道場,我在這裡講經,咱們功德都一樣大,決定沒有差別,清淨平等。此地能轉,當然我們就能夠想到西方極樂世界亦復如是。 再想想世間哪一個地方不能轉?只要真正有人發心去用功修行,就能轉境界。李居士發了大心,這兩年我們聯合新加坡九大宗教,九大宗教變成一家了,非常希有難得。印度教、回教都請我去做過專題講演,我們從六月份,這個講堂要邀請新加坡九大宗教在此地講經,講給我們聽,每一個星期一次,星期天,六月份開始。每一個星期天九大宗教輪流在這裡講經,我們可以聽到許許多多宗教裡面的經典。我們請他來講經,他也會請我們去講經。我昨天回來,同學們告訴我,特麗莎修女已經正式邀請我們,明年,她日期已經定好,到她那裡去講經。一個禮拜一次,好像十個禮拜,一次兩個小時,總共二十個小時,我聽到很歡喜。我還沒有跟她見面,我跟她商量商量講什麼經。我最喜歡到天主教堂裡面去講《玫瑰經》,講他們的經,讓他聽聽我們對於天主的教誨有多少領受,我們可以做個比較比較。我想不必講佛經,講佛經時他們可以來聽,到這兒來聽。我應該去講他們的經典,《玫瑰經》我讀了很多遍,我也非常歡喜。這個是什麼?九個宗教團結起來的時候,這是非常有力量的一個正報,這個正報能轉依報。新加坡這個地區社會祥和、國家安定,正報轉依報。這個地方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一定會更美好、更殊勝。 李木源非常認真努力在爭取「唐城」,我們原本想辦彌陀村,隔壁沒有買成,楊厝港那個地談得是很熱,到最後被日本人買去了。他們有優先權,因為那個土地他們承租三十年,才使用八年,他有優先權,他們買去了。最後我們聽到唐城這個訊息,我們也去看過幾次,那個地方范圍大了,太大了。如果能夠有這麼一個場地,我給李會長說,地方大,大就做大的,我們把九個宗教統統搬進去。因為那個地方是旅游的一個機構,是屬於新加坡旅游機構裡面他們所管轄的,我們拿來還要做觀光旅游。觀光旅游好,九個宗教在一起活動,這是全世界第一家,特色的,只有新加坡有,其他地方沒有。凡是到新加坡來觀光旅游,一定要看看這世界的特色,九個宗教變成一家人。以這個來號召觀光客,那個地方旅游的生意一定會興旺起來。但是唐城只建了一半,後面還有一半的土地空在那個地方,我們把那一半空的地方建彌陀村,前面是九個宗教在一起做嘉年華會,後面是彌陀村,非常之好。我想新加坡旅游事業聽到也高興,這是一樁好事情,那個風水就轉了。唐城,聽說花了一億一千萬,倒閉了,風水不好當然就倒閉。我們去轉,我們的正報把風水轉過來,轉成將來那個地方賺錢。所以在在處處說明,佛講的這個道理是真實的,依報環境決定是隨著正報轉。人心正,依報自然就正,哪裡用得著去看什麼風水?不必搞這些迷信。 西方世界依報莊嚴非常明顯,佛在此地告訴我們,『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善根劣的是哪些人?凡聖同居土,「善根劣者」。凡聖同居土要比起方便土、實報莊嚴土,那是劣。同居土裡面也有九品,下三品比上三品、中三品又劣;最劣的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亦能了知』,「能了知」這一句話很重要,了知是什麼?用我們的話來說,享受。你對它不了、不知,你就談不上享受;你對它明了、對它知,你就享受到了。這一句話是說明西方世界依報莊嚴,凡是生到那邊的人,縱然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同樣享受,享受那邊的物質環境。 願文裡面講『道場樹高,四百萬裡』,這個道場是彌陀世尊講經說法的場所。極樂世界那麼大,彌陀講經說法的道場,我們哪有機會去參與?像我們現在居住這個小小的地球,這個地球在太空當中跟星球比較,確實是很小的一個小球。佛菩薩在這個地方建立一個道場,只有附近有緣的人才能夠來參學,距離太遠的地方不方便。古時候尤其困難,玄奘大師從中國到印度,走路要走兩年才走到,你說那多辛苦!哪有那麼方便?現在雖然交通便捷,海外各個地區到此地來參學,也不是很方便。西方極樂世界太大,阿彌陀佛道場究竟在哪裡?我們是不是隨時隨處都能夠參與?這是我們非常關心的事情。 我們綜觀群經,知道佛的智慧不可思議,佛的神通不可思議,佛的願力不可思議,凡是往生極樂世界的這些人,他們的智慧、願力、德能也不可思議,又何況願文裡面告訴我們,西方世界這個環境確實特殊,不一樣;為什麼?種種受用,隨心所欲。那我想阿彌陀佛講經道場就在我家行不行?行!如果你這個願望不能達成,佛在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會成佛。西方世界一切精神、物質的受用,隨念而生。由此可知,阿彌陀佛所在之處,他旁邊的依報莊嚴就這麼莊嚴,樹木就高。所以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的道場,不是一個一定的處所,確確實實「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我們在《楞嚴經》上只看到這兩句話,講的是個原理原則。這兩句話在西方極樂世界落實了,隨心應量,不可思議。這是我們要曉得的,特別為諸位介紹出來。種種莊嚴,諸位可以參考黃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再看下面一願,第四十一願: 【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樹現佛剎願」。這是《華嚴經》裡面所講的,事事無礙的境界。學佛的同修,修學這個法門,跟一般大乘法門不一樣,一般大乘法門一定是情執斷盡。你情執不能斷盡,你不能夠超越六道十法界,不能超越。這個法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情執沒有斷盡,所謂是「帶業往生」,情執沒斷盡。沒有斷盡,何以能往生?我們曉得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一真法界,是佛的淨土,凡夫何以能夠住佛淨土?這叫難信之法,這就不可思議。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雖不需要斷煩惱,但是一定要有能力伏煩惱。伏,對我們來說,我們要真正用一點功,做得到;斷,做不到;因此伏煩惱比斷煩惱容易太多太多了。伏是煩惱雖有根在,不起作用,不起現行,我把它伏住。用什麼伏住?用念佛的方法伏住。 念佛的方法也很多,再多,不外乎四大類,這四類就是: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我們今天在這四種裡面,采取的是持名念佛。四種念佛法門裡面,持名念佛最容易、最簡單,也最穩當、最可靠。關鍵就在一句「老實念」,能老實念的沒有一個不成就,老實念才能夠伏煩惱,伏煩惱就能得生淨土,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如果念佛煩惱伏不住,這是跟淨土、跟彌陀如來結個法緣,這一生去不了,那要等來生、等後世,什麼時候再遇到這個緣。其實我們每一位同修都是這個樣子,過去生中曾經遇到這個法門,曾經學習這個法門,學習的功夫不到家,煩惱伏不住,所以又搞六道輪回。這一生又碰上了,過去的善根再接上,接了軌;接了軌,這一生要真干;如果不真干,又跟過去生一樣,好!再等待來生來世了。可是要想一想,世間太苦了,還願意再來一次嗎?如果真正知道世間苦,不想再來了,這一生要下定決心,咬緊牙根,好好的忍耐一下,不許煩惱起現行,要忍耐一下。怎麼忍法?外,不受環境誘惑;內,降伏自己的煩惱習氣。煩惱習氣,貪瞋癡慢這是煩惱習氣,這裡頭還有疑、惡見,六個根本煩惱,我們這一句佛號要能壓得住。 前天我在香港,拜訪永惺法師。我跟他老人家有好幾年沒見面了,每一次到香港都想去看他,抽不出時間來。這一次在香港,陳老居士供養我們在香港居住的一個房子,房子不大,只有一千五百尺,但是距離永惺法師的道場很近,所以這一次我去看他老人家。他也很熱心於佛陀教育,曾經在香港辦過幾次佛學院,沒有辦成功,所以我們談到辦學、培訓班的事情,他說難!過去他有經驗,學生從中國大陸找的,招到這邊來念了兩、三個月書,他就不念了,跑去趕經忏。每天港幣八百塊錢收入,很大的誘惑。一個月至少賺兩萬塊港幣,他在中國大陸到哪裡去賺這麼多錢?被金錢誘惑了。錢多了,多了就去買房子,還有買馬票的,名堂很多,我都說不出來,都是賺錢的,就搞這些去了,道業就拋棄掉了。永惺法師很痛心,真想做,沒有法子做,老師找不到,學生也找不到。我這一次透了一個訊息給他,我說您老人家如果有意思辦,我們那個地方能教學的老師很多,我可以介紹給你。 現在這個社會誘惑力量太大太大了,你能夠禁得起誘惑嗎?外面不受引誘,裡面不動心,你這個人道業決定成就,我們要取這個。世間太短太短了,賺那幾個錢有什麼用處?你能夠快樂幾天?死了以後墮三途。這些都是事實,一定要看清楚,這事情能干嗎?佛經裡面常講的比喻,「刀頭舐蜜」。眼前這個利太小太小了,一天八百塊錢算什麼,一天八萬塊錢也不能干。為什麼?死路!它不是活路。你往前面一看,火坑、地獄!所以一定要認清那是誘惑,太可怕了。八百塊錢心就動,有什麼出息?我說的話不好聽,他們聽到一定罵我,我講實話,我講真話。 一天八萬塊錢,八十萬也不能動心,知道死路一條。我們今天能不動心,不為它所動,我們走的是活路,前途一片光明。帳,聰明人一定要會算,古人說得好,「百年三萬六千日」,一百年才三萬六千日,太短了。我們的生命幾乎過了一大半,年輕人也過了一半,所以你想想看,你還有多少天的快樂?縱然給你盡形壽,給你一百年快樂,也不過三萬六千天,往後無量劫惡道痛苦,你願意干嗎?你能從這個地方覺悟,從這裡回頭,你就得救了。為什麼不把這個好時光去認真念佛,落實佛陀對我們的教誨?我們跟諸佛菩薩做朋友,我們參與諸佛菩薩的俱樂部,這多好,這個多有意義!就在這一念覺迷;一念覺醒,回頭是岸。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福德果報一切受用,即使諸佛如來異口同音給我們宣說,說不盡,說不盡的福報。我們在短短時日裡頭可以爭取到,但是必須把世間名聞利養放下,你才能爭取到;你要放不下,那這個你看看,實在看看,你也未必能相信。縱然相信的時候,「這不是現實」,你要講現實,講現實真正是忽略了現實。 現在這個社會,真正修行人,修行功夫得力的不是沒有,還是有;雖然不多,我們都能見到。新加坡的許哲居士你們大家見過,在這個台上表演過,一百零一歲。李木源居士你們天天看到,他是另外一個方式修行,他也修得很成功、修得很好,全心全力護持正法,他明天回來。現在在中國東北有一位常慧法師,上一次他們那一邊有一個明續法師到此地來,給大家曾經做過簡單介紹。我要邀請她到此地來,表演給你們看看,請她到念佛堂來念佛。她念佛的方法,完全是學《華嚴經》吉祥雲比丘。吉祥雲比丘念佛的方法是繞佛,沒有坐下來,沒有躺下來。那一邊的同修告訴我,她已經有四百多天沒有睡覺。她給我打電話,音聲精神飽滿,聽起來就像二、三十歲人的聲音,她今年六十五歲。崔居士告訴我,說她走路、拜佛輕飄飄的,確確實實讓人感覺到仙風道骨。她念佛是「佛立三昧」,也叫「般舟三昧」,不睡覺,不休息,絕不坐下來,這就是以繞佛為主,經行,她用的是這個方法。 她到這邊來,我們給她申請,看看能夠住一個月還是兩個月;當然最好能夠在這邊住三個月,九十天。她在這裡念九十天日夜不間斷,你們每一個人去監視;當然你們沒有這個功夫,輪流監視,看她睡不睡覺?看她是真的、是假的?表演給你們大家看看,激發我們的道心。我們看了之後,她能做到,我為什麼不能做到?我們請她上台來講講開示。我聽別人講,她沒有念過書,她不認識字,她跟大家講開示,她說跟我講經講的一樣,這很奇怪,讓她來講講看。她是邀我到長春去一趟,我說我最近沒有時間,我邀她來;她同意,她答應來。讓她組一個小團,到這邊來念佛。 這是修行功夫得力了,什麼叫功夫得力?這一句佛號能伏煩惱。我們今天用功怎麼樣?不得力。什麼不得力?伏不住煩惱,一天到晚還是打妄想,所以身體很重,兩個人抬都抬不動;功夫得力的人,身體輕。讓這一些真正修行人表演給我們看看,給我們做個證明,一般宗教裡面講見證。實在講,像她這樣功夫的人多,不是沒有,在中國許多道場都有。從前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台灣佛教很盛」,他老人家的話,「台灣一個真正修行人都沒有,真正修行人在中國大陸」,他的話講真的,一點都不假。哪個地方有真正修行人,那個地方是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真正修行人所住的地方,就是《華嚴經》上講的「福城」,這個地方的人有福。居士林這個道場不錯,一般外面人來參觀訪問的時候,看到都贊歎。我們自己清楚,我們做得不夠,差得很遠,要不斷向上提升。我們要認真努力,念佛堂要提升,講堂要提升,我們這個多元文化要提升;宗教教育,我們希求九大宗教都出來講經說法,宗教教育要提升;新加坡就是福地,新加坡就是福城。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有責任、有義務,要認真努力來修學。 四十一願願文裡面說:『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這是我剛才講,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凡聖同居土的菩薩是伏煩惱去往生的,情執沒斷。沒斷怎麼樣?就會想家。到極樂世界有的時候會想起來,我們從娑婆世界來,娑婆世界那裡還有一些父母兄弟姊妹、還有一些親戚朋友,有時候會想起來,看看他們現在怎樣了?你只念頭一動,這個境界就現前。在哪裡現?「寶樹間見」。就如同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我們現在看電視手還要去撥頻道,那裡不要,念頭一動,頻道就現前,你看到娑婆世界的狀況。所以我們今天狀況,西方極樂世界人看得很清楚,如對目前。我們今天看電視,畫面是平面的,人家是立體的,確確實實就跟在面前一樣,這是事事無礙的法界。到這個時候才真正明了,十方諸佛剎土無量無邊,每一個剎土、每一個世界,你想看全都能看見,你想學全都能學到。諸佛剎土裡面,有淨土、有穢土、有淨穢雜居土,形形色色,你全都能夠見到。 這一願跟《觀經》十六觀全都能相應。《觀經》裡面「寶樹觀」,也說到這個境界,它說得更詳細。它說到寶樹,樹開花,有妙花,花會結果,花、果都有光明,從光明當中顯現出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所以說得比這個地方詳細,我們可以合起來看,能夠看到無量無邊諸佛世界。佛法的修學,這個方式才能成就後得智,無所不知。這些境界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具不具備誘惑性?如果西方世界菩薩看到十方剎土還會被誘惑,他就不能到極樂世界去了。我們讀了這個經文,就應當要知道,不要說是今天人間這一點五欲六塵我們要放下,完全不予理會,天上的妙樂也不能動我們的心,這才行。到極樂世界,看到諸佛剎土裡面的妙樂,超過我們娑婆世界又不曉得多少倍了。如果這個境界現前,心一動,就完了。 在西方世界有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實在講,這裡面最重要的,還是天天在上課,天天在聽經,天天在學習,才能伏得住煩惱。同樣的道理,我們今天在現前這個世界,在這個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我在講席當中常講,這些科技發明,這個都是魔,都是在誘惑。日新月異的東西在你面前轉來轉去,勾引著你的心,你的心就被它牽著跑,辛辛苦苦賺的錢都供養它了。活著為什麼?為它們活著的,哪裡是為自己。什麼時候我們也能夠做到不動心,我們的功夫才會得力。我們今天功夫何以不得力?要多想一想。 許哲居士功夫得力了,憑什麼?憑不受誘惑。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擺在她面前,她理都不理會,心裡頭完全沒有,所以人家功夫得力。常慧法師功夫何以得力?亦復如是。明續法師給我們講了一樁故事,那是去年的。她在關房裡面,有一個人拿錢來供養她,她不理會。拿了一張五塊錢的人民幣,她沒有理;然後又送一張十塊,她又不理;再送一張一百塊,她還是不理;結果把一百塊鈔票到處撒,就在她身邊到處撒,她還是不理。然後那個人走了,說:常慧法師沒有辦法,誘惑不動。以後有人進她這個關房,看到滿地鈔票,把它撿起來數一數,六千多塊錢,是真的不是假的。常住收去了,沒有動心。財色名食睡樣樣都不動心,你的功夫才能得力。我們很想功夫成片,很想功夫得力,這個障礙去不掉,怎麼能成就? 我早年學佛,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當你所求而得不到感應的時候,這裡頭有障礙,你必須把障礙找出來,把障礙消除,感應就現前,就是這麼個道理。我們今天修行功夫不得力,不肯找出不得力的因素在哪裡,不肯把這個因素消除,所以干一輩子功夫都不得力,修學過程當中得不到法喜。所以諸位修行,你到底得不得力,你能得多少,我都清楚。我看看你的面貌,看看你走路的行動,我就知道,還用得著問你嗎?功夫得力的人,那個現相不一樣。 一定要曉得這個道理,如何把境界轉過來。無論什麼樣的境界現前,境界不外乎四種,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不外乎這四種。順境裡面、善緣裡面,決定不起貪心,決定沒有貪念,這個非常重要;逆境、惡緣,決定沒有瞋恚心,不起瞋恚念,這比什麼都重要;這是真實功夫,我們將佛陀的教誨落實,最重要的就落實在此處。一切境緣當中修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就相應了,清淨心、平等心跟性德相應。宗門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現在見不了性,但是與心性靠近,常常靠近,就有豁然開悟見性的那一天。諸位要曉得,見性是念佛「理一心不亂」。我們能夠在順逆境緣當中修清淨平等心,這就貼近功夫成片,你的修學才真正得力,真有受用。到你得力有受用的時候,佛法當中常講「法喜充滿」,那個喜悅是從內心裡面流出來的,不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刺激。人得五欲六塵那一種快樂是什麼?是吸毒、打嗎啡,是那一種快樂,後患無窮。真正修行人,他那個快樂與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毫無關系,法喜充滿。那是真樂,前途一片光明。 我們讀這一句願文,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事情,但是我們也可以能夠回過頭來看我們現前的環境,在現前環境裡面,我們應該怎麼做、應該怎麼學習,將來到西方世界是現成的,一絲毫都不陌生。雖然我們在念佛堂,念佛堂裡面沒有電視,也沒有傳真,念到自己身心清淨的時候,也有許多不思議的境界現前,你能夠見到一般人見不到的境界。這個事情有,肯定有,每一個人都會有。遇到這個境界,不要生歡喜,也不要恐懼。這個境界現前,心裡面就想到佛給我們的教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就是好境界。《楞嚴經》上佛常說,只要不理會它,就都是好境界。如果一理會,就著了魔境。所以外境,給諸位講,無佛亦無魔,佛跟魔就是心裡頭的轉變。一念覺,是佛、是佛境界;一念迷,是魔境界;覺、迷之間。外境確實是無佛亦無魔,我們在這個地方煉自己。 到更深的理論,那不是我們現前的境界,但是這些理論在大乘經裡面,我們也可以學習,不是不能學習。如來果地上真實的境界,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不是專一,是任一;任何一法都圓融含攝一切法。佛在經上常講毛孔、毛端,毛孔、毛端是一法,盡虛空、遍法界都含攝在其中。所以佛在經上說,「一毛端裡轉大法輪」,這一毛端沒有放大,諸佛講經說法的大會沒有縮小,這是不思議境界,這是真實的境界,這是事實真相。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見到,我們才能透徹理解?大經上常講,八地菩薩。憑我們個人的能力修學,從現在要修到第八地,那真的是太難太難了,所謂是無量劫。可是我們今天遇到淨土法門,我們在一生當中求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雖然還是個凡聖同居土,可是得彌陀本願加持,在七寶行樹之間,就能夠見到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寶樹空間沒有放大,十方剎土沒有縮小,這種境界居然在眼前,這個不可思議。所以到西方世界成就,實實在在講是很容易的事情,不是難事。這說明西方極樂世界,一個明白人,一個聰明人,焉能不去?哪有這種道理!決定向往西方淨土。我們再看底下這一願: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在大段裡面,四十八願大段裡面是第十「香光普攝」。這裡面有兩願,四十二跟四十三,這是介紹阿彌陀佛自己居住的環境。『廣博嚴淨』,「廣博」是廣大無邊,「嚴淨」是莊嚴清淨,我們從這兩句就能體會到居住環境的美好。『光瑩如鏡』,「光」是光明,「瑩」是照的意思,干淨,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有許多從外地來的同修,到新加坡來看看,都非常贊歎新加坡這個城市。茗山法師在我面前就講過好幾次,新加坡是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上的淨土。這個城市干淨,人民守法,環境不僅僅是莊嚴,真的是一塵不染,許多人贊歎。西方世界的環境,諸佛如來贊歎。我們這個世間,這個地方雖然是環境很好,但是「光瑩如鏡」還做不到。 它起的作用,『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換句話說,前面講是行樹當中去見,見十方諸佛剎土,那是情執,我們想到哪裡會見到哪裡。在這個世界裡面,我們要想到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狀況都能見到,生生世世的父母,生生世世的朋友,也都能見到。才真正明了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始無終,這是從豎的說;無邊無際,是從橫的說;是一體,一個法身,經上常常贊歎的「清淨法身」。這個時候真正徹底覺悟了,原來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自性裡面圓滿的般若智慧透露出來了,無所不知;自性的德能顯示出來了,無所不能。自性本具的慈悲自然流露,真實、無私、清淨、無染的愛護一切,大慈大悲,性德圓滿透露。這是入這個境界,你要不契入這個境界,性德如何圓滿現前? 『眾生睹者』。「眾生」,是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們有一些功夫到家了,哪些人?實報莊嚴土往生的。這是功夫到家,見到了。同居土、方便土,無明沒破,但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也跟這些大菩薩一樣的見到了。西方世界之可貴,西方世界之值得諸佛如來贊歎,不是實報莊嚴土,是凡聖同居土,這是一切諸佛剎土的凡聖土不能比。我們現在居住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跟實報莊嚴土簡直沒有差別,所以諸佛贊歎。在這個地方我們也許會產生疑問,佛佛道同,一切諸佛智慧、神通、道力都相同,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不把現在這個凡聖同居土,變成像極樂世界一樣?我想應該有不少人會提出這個問題來。這問題要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也會答覆你: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跟諸佛剎土不一樣,裡頭有個重要的因素,凡聖同居土裡面的眾生聽話,跟阿彌陀佛合作,所以凡聖同居土不亞於實報莊嚴土。釋迦牟尼佛也可以說:你們跟我不合作,那有什麼法子?你們要是肯跟我合作,肯聽話,我們這個淨土也能轉變跟極樂世界一樣。佛講的不錯,我同意;為什麼?依報隨著正報轉。西方國土是依報,正報是什麼?正報是人心。 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念佛去的,都是伏煩惱去的。念佛功夫得力,伏住煩惱去的。那釋迦牟尼佛問問我們,我們的凡聖同居土,你們是念什麼來的?你們不是念佛來往生的,過去生中念五戒十善來往生的,因地不同,果報就不一樣。不是釋迦牟尼佛做不到,釋迦牟尼佛確實能做到;我們今天想一想,細心想一想,不學佛的人當然跟釋迦牟尼佛完全不合作,心行都跟佛的教誨相違背;我們再看看我們是三寶弟子,甚至於出了家,都受了三壇大戒,我們跟釋迦牟尼佛合作過沒有?佛在經上給我們的教誨,我們做到多少?所以這個答案就出來了,什麼原因?不合作。 於是在現前社會對我們最重要的一部經典,當然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果然生起向往之心,這就是發菩提心。老實念佛,這就能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個正因、正行,古人講正行,這個「行」是動詞。可是有正行還要有助行,正助雙修,我們才有把握。今天念佛堂老實念,正行有,助行沒有,所以把握還不夠。助行是什麼?助行是修善,斷惡修善,這是助行。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得很多、介紹得很好,那個地方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要問問我們善不善?念佛是念得很好,阿彌陀佛沒有問題了,這一關打通了,可是我們不善,那一邊的大眾都是善人,這一關不容易打通。阿彌陀佛也不能循情,「這個念佛念得不錯,我接引他來」,來了什麼?跟大眾天天吵架,跟大眾不合,那這怎麼行?由此可知,修善就很重要。修善的標准是什麼?十善業道。我們將「淨業三福」頭一條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要曉得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這三句落實就在十善。只要你修十善業,前面這三句你就做到;你不能認真修十善業,前面三句是空話,縱然有心有願,沒有落實;修十善才落實。 這十善怎麼個修法?佛在《十善業道經》裡面講得好,他說菩薩有一個方法,這一個方法能斷一切惡道苦。這個方法妙,能斷一切惡道苦,什麼方法?佛說,教我們要「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常念是心善,思惟是念頭善,觀察是行善、行為善,心善、念善、行善。下面一句話很重要,「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整個開示這是一個重點,我們今天不能成就就是:好,我心裡也善,思惟也善,行也善,裡面總夾雜著不善,這個麻煩就大了。所以我們的善功不純,不能算個善人。你的善功要純,你才是個善人,決定不容許不善夾雜在其中。換句話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看善的,不要看不善的,只看別人善,只看一切善事。善的,我們好好學習;不善的,決定不要記在心裡頭,決定不要去理會。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口上,當然更不放在身上,這就叫不許可一毫一分的不善夾雜在其中。心裡頭不可以夾雜,口不可以夾雜,身不可以夾雜,佛這麼教我們。然後你就能夠親近諸佛如來及諸聖眾,這一句話就是說,你就能參與諸佛如來的俱樂部,常常跟他們在一起玩了。諸佛如來的俱樂部在哪裡?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就可以有資格參加。所以諸位才知道十善是多麼重要,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這是講凡聖同居土,五戒十善一定清淨,古德常常勸導我們持戒念佛,就是這個意思。 這經文裡面講,眾生不僅是指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西方極樂世界眾生是見到了,親眼看到了;他方世界眾生沒有看到,聽到了。佛在這裡講這些話我們聽到了,看到生希有心,聽到也生希有心。我們不僅生希有心,還要生向往之心,要發大心,決定在這一生當中求生淨土,決定有信心得生淨土。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 (第八十五集) 2000/4/22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85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三面,經文倒數第四行,從四十三願看起: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是一個願,經文比較長一點,都是屬於西方世界生活居住環境的美好。四十八願裡面只是說了一個綱領,詳細介紹都在後面的經文,世尊為我們敘說西方世界的依正莊嚴,這是屬於依報。可以說世尊為我們講經說法,都是敘述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這一點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聖賢人跟凡夫有一個很不相同的地方,那就是愈是大聖愈謙虛。我們在《論語》裡面看到孔老夫子,《四書》裡面看到孟夫子,沒有一個不是非常謙虛,都覺得好像是樣樣都不如別人,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夫子說他一生沒有一樣長處,他所說的這一些教誨都是古人所講的,所以他自己講這一生「述而不作」。現在人都講創作,孔老夫子一生沒有創作,全是古聖先賢的遺教。釋迦牟尼佛也說他一生當中沒有說過一句話,誰要是說佛說法,那這個人是對佛不理解,完全是毀謗如來。明明說了四十九年,今天會集成這麼一部《大藏經》,怎麼說沒有說法?原來他的意思也是說的別人傳下來的,不是自己的創作,過去古佛代代相傳。這是謙虛,也是大實話,是真話。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學謙敬。 諸位要曉得,煩惱之大者,這是天親菩薩將《瑜伽師地論》裡面所說的煩惱心所,《瑜伽師地論》說得多,彌勒菩薩講的,歸納成百法,便利於初學。這百法裡面將無量無邊煩惱,八萬四千煩惱歸納為二十六大類。這二十六大類裡面,有六類叫根本煩惱,我們總得記住。根本煩惱頭一個就是貪,瞋、癡,第四個就是傲慢,你才曉得傲慢是多麼嚴重。煩惱的作用是什麼?障礙了自性。《華嚴經》上說得好,「出現品」裡面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一句話要是細說,一切眾生,不但包括所有的人在其中,動物、動物裡面再小的蚊蟲螞蟻,還包括餓鬼道、地獄道,往上去有天道,有聲聞、緣覺、菩薩,這是九法界眾生,都是屬於眾生,這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佛的智慧不可思議,真的是無量無邊,佛沒有說只有他有這麼大的智慧,他說一切眾生智慧跟他完全相等,平等的,智慧相等。德是什麼?德是能力,能力也相等。相是相好,我們今天講的依報正報的莊嚴也相等。所以佛法是真平等,決定沒有差別。但是現在,事實上有了很顯著的差別,這個差別怎麼生的?佛接著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一句話說破了。我們每一個人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能力、無量的相好,非常可惜煩惱妄想分別執著這三樣東西,把我們自性本具智慧德相蓋覆住,並沒有失掉,只是把它遮蓋住了。就好像白天太陽光,陽光普照大地,我們頭頂上有一片烏雲,烏雲把陽光遮蓋住了,烏雲就好比是妄想分別執著。佛的教誨,佛常常講,《金剛經》大家念得很熟,《金剛經》上說:佛度無量無邊眾生,末後說了一句,「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什麼原因?眾生是自己覺悟,自己度自己,不是佛度他,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佛只是給我們作增上緣而已。所以佛不度眾生,佛都度不了眾生,我們人哪裡能度眾生?沒這回事情,講不通的。眾生之得度是自己得度,自己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豁然大悟,他明白、他懂了,懂了之後,自己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自性本具圓滿的智慧德相又恢復了。你們想想到底是誰度誰?如果說佛能度眾生,我們何必要修行?我們不全都得度了嗎?所以應當要知道事實真相,佛不度眾生。佛指引我們方向,指引我們一條道路,路是要自己去走的。你自己不肯走,佛是無能為力,不能幫助你。由此可知,佛的謙虛、恭敬是真實的。世出世間法都是從謙敬當中成就的,不謙虛,傲慢,沒有敬意,貪瞋癡慢全都起來了。 所以我們懂得,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除去自己的障礙,恢復性德而已。正報如是,正報是佛菩薩示現在我們人間表演給我們看,做一個榜樣給我們看。依報,山河大地、樹木花卉,佛菩薩也常常示現,這裡面充滿了現在人所謂的靈感。在欣賞大自然風光的時候,他也有機會豁然開悟,我們在宗門教下古德傳記裡面看到很多。由此可知,環境也是教學、也是教育,教育是全方位的,決不只是言語。言語是講經說法,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所以文殊菩薩選擇圓通,給我們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除了言教之外,有身教,有意教;有這個念頭,有這個意思,意思,心思細密的人也能夠領會,也能夠體悟。特別是宗門,宗門常說:「祖師西來意,你會麼?」體會是意教,這是最深的一種教學方法。種種示現在佛家裡面講神通,通是什麼?通是通達,明了通達;神是神奇,超出我們平常人的常識,我們稱之為神通。 我們看此地西方世界生活環境,也就是修學的環境,前面講了好幾段,今天我們講到「寶香普熏」。『我作佛時』,「我」是阿彌陀佛自稱,都是為了說話方便起見。我們眾生聽到我,就起了執著、就起了分別。佛菩薩說我,完全沒有分別執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們大家說這個身體叫「我」,好,我也隨順你稱「我」,你有我執,我沒有執著,我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眾緣和合,沒有自體,所以「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佛清楚,你們執著有,他不執著真有。所以佛眼睛看這個世界,這世界是什麼?「夢幻泡影」。佛看時間,「如露亦如電」,電是閃電,剎那生滅。這兩句話是諸佛菩薩的宇宙觀。這一種觀察是正確的,一絲毫迷惑都沒有,所以他永遠保持清淨心,永遠保持著平等心,從清淨平等裡面生起大慈悲心;以種種不同善巧方便,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恢復自性,就如此而已。這就是佛家的事業,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自己決定沒有名聞利養的念頭。諸位想想,如果有絲毫名聞利養的念頭,或者是求別人恭敬的念頭,他就有我執,他就是凡夫,就不是聖人。凡、聖就在這一念之差。凡夫有執著,凡夫認為什麼都是自己的,聖人絕對沒有這個念頭,我們要細細去參究。 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作佛了,這個作佛是從事上說的,在那裡教化眾生,佛是老師的意思。佛跟眾生是平等的,諸位一定要記住,佛法是平等法,決定沒有高下,「生佛平等」,佛跟阿鼻地獄眾生都平等。所以我們今天在現前這個社會,倡導和平,和平兩個字怎麼講法?大家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沒有哪個比哪個高,一樣平等,這是佛法的落實。能平等對待,才真正能和睦相處,不平等,和睦就談不上,和睦是以平等做基礎。每一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到那邊作佛。阿彌陀佛幫助你作佛,轉凡成聖,所以那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他怎樣幫助你作佛?這四十八願,願願都是他的方便、他的方法,幫助你作佛的方法。 這個地方說:『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地際」是地的邊際。我們知道,十方剎土跟我們這個世界大同小異,我們居住的環境,地球是個球形、圓形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十方諸佛的剎土,形狀並不完全相同,有的是圓的,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方形,有的是三角形,《華嚴經》裡面講得多,給我們講了二、三十種。我們現在很仔細去觀察天文,佛所講的確確實實都被現代科學家證實了。佛講的是有種種不同的形狀,那是講的星系,不是講的星球。像我們晚上看到天上,獵戶星座它就是個長方形的。我們中國人講織女星座天琴,這個星座它是一個好像古時候彈的琴那種形狀。還有世界像樹葉的形狀,像花朵的形狀。今天我們在太空望遠鏡裡面,看到一些比我們這個銀河更遠的地方,發現看到果然不錯,這都是《華嚴經》上講的無量無邊的世界。「地際」,我們現在曉得,地際就是地球的核心、中心,一直到地球的表層、表面,表面上面是「虛空」。這兩句是講大地到虛空,這是居住的環境。 『宮殿樓觀』,這是建築。有許多人讀到這些經文,就會說到這是假設的,這不是真實的。中國古代帝王居住的這些宮殿樓閣,我們現在也看到菩薩淨土裡頭,也是這個形狀的宮殿樓閣。其實佛經上只講宮殿樓觀,並沒有講型式,中國的宮殿樓觀,跟西方人的宮殿樓觀不一樣。什麼叫「宮」?要曉得,宮是私人居住的地方,叫宮。「殿」是什麼?殿是現代人所講的辦公室,辦公的場所叫殿。外國人叫office,中國人叫殿,所以你要懂得意思。中國從前辦公的地方,皇帝,你到北京看皇帝辦公的地方,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辦公的地方。所以你要懂得這個意思。我們今天畫畫,中國人當然畫中國的樣子,外國人一定畫直的大樓,他就不會畫中國的樣子,所以你要懂得它的意思,它並沒有說形狀。每一個國家地區,自己居住的房捨有他自己的風格,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十方剎土,現在科學家講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既有生物,當然他有居住的環境,他一定有他私人居住的環境,一定有他集會的場所。集會的場所就稱殿,私人私生活居住的場所就稱宮。經要活著看,不要把它看死、看呆板了。一看到宮殿這兩個字,就想到飛檐雕棟,想到這些,這個頭腦不行,這不能學佛,這都是屬於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要知道它的范圍非常之廣,建築的型式那也是各個不相同。「樓觀」,兩層以上稱之為樓觀。現在西洋這些科技的進步,像新加坡最高的大樓七十多層,那都屬於樓觀。建設的型式跟中國的型式結構完全不相同,但是都是屬於宮殿樓觀。中國人畫西方世界,畫中國古時候;現代人畫西方世界,一定畫上高樓大廈、現代的建築。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千變萬化。 但是西方世界跟我們這個地方不相同,不相同在哪裡?它們的科學技術達到了頂點、達到圓滿,我們這個地方科學技術是剛剛起步。人家蓋再高的樓,念頭一動大樓就成了,這個多高明。我們現在還要畫圖,還要設計,還要施工,搞多少天才搞成功,人家一念之間他就成功了,想什麼他就變現什麼,這叫科學技術。所以我在外國講經,我都勸學科學的人到極樂世界去,不到極樂世界去,你的科技永遠是幼稚。我們現在到遠地方去旅行,要坐飛機,很不方便。西方世界要到其他諸佛國土裡面去旅游,他的房子就飛起來,你說這個多舒服。他們住的房子可以飛的,宮殿樓閣可以飛行,你說多自在!什麼都不要收拾,飛過去了,而且速度非常快。以我們現在這個計算,那個距離多少萬光年,他也只剎那、幾秒鐘就到,你說這個速度多快。光的速度不能比,跟他們相比的時候,小巫見大巫。所以你想想看,這麼好的一個環境,這麼好的一個處所,我們要不移民到那裡去,那就是太傻了。我們說往生,古時候叫往生,現在叫移民,現在不叫往生。我們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親近阿彌陀佛,那一邊生活環境之好,修學環境之好,到那裡他自自然然很容易成就圓滿智慧、圓滿德能。 『池流華樹』,這一句四個字,是講那一邊環境之美。池塘、流水,這都是我們很喜歡的東西;樹木、花卉,那個地方應有盡有,而且永遠常新。我們這個世間樹木花草,春生夏長,秋天樹葉逐漸落了,冬天凋零了,它有變化。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變化,四季常春。這個花永遠不謝,不但不謝,花能隨人意,你喜歡看什麼顏色,它就變什麼顏色,隨心所欲。我們兩個人同時去欣賞,我喜歡紅的,我看到是紅色的,你喜歡白的,你看到是白色的,奇怪了,這是我們現在世界科技做不到的,他們都做到了,所以阿彌陀佛是法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他們都會變化,這個變化是無心的。我們今天為什麼做不到?我們有心,我們有念頭,所以這一切種種變幻就有限度;他們無心、無念,無心無念這個作用就沒有限度,沒有止境。所以大家要曉得,無心勝過有心,有念不如無念,無心無念真智慧,有心有念這是佛家講的世智辯聰。我們的本能失掉了,所以佛法無一不是講恢復我們自己的本能。 西方世界所有物質,七寶所成的,所以永遠不會凋謝。人的身體永遠不會衰老,永遠不會生病。你們在大乘經上看,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做醫生的,沒有這個行業。沒有聽到這個經典上講藥物,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用藥物,永遠不生病,永遠年輕,無量壽!不像我們這個世間壽命很短,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是無量壽,眾寶所成。其實,西方世界是眾寶所成,我們這世間又何嘗不是眾寶所成?你們要相信《金剛經》上講的一句真理,「一合相」。你們懂得佛說一合相的意思嗎?為什麼世出世間這一些萬物千變萬化?千變萬化叫一合相。「一」,現在科學家逐漸逐漸的發現,一是什麼?基本物質,現在科學裡叫基本粒子,在佛法的名詞叫「極微之微」。由這一個東西組合成原子、電子,再由原子電子組合成分子,再組合就變成萬物。所有一切萬物是一個東西、同樣的一個物質,組合的方程式不一樣,所以才有這麼多變化。換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組合是殊勝的,是正常的,所以都組合成七寶。我們這個世間組合低劣,組合成沙石泥土。要知道,沙石泥土裡面那個基本的粒子,跟金鋼鑽、黃金、白銀是同樣的,一點差別都沒有。 西方世界一合相能夠一合成七寶莊嚴,我們這個世間何以不能?佛在經上又教導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就明白了。依報是什麼?居住環境。居住環境這個物質怎麼會組成有好有壞?隨著正報,正報是念頭。你的心清淨,這一些物質組織它就清淨。你的心善,它組成的物質就善;你的心不清淨,你的心邪、心不善,組織的環境就不善。依報隨著正報轉,諸位要是明白這個道理,你就不必看風水。知道什麼?我的心正、心善,念頭善、行為善,我住在這個地方,這裡環境都會變好,所有的物質它會改變。如果我們自己的心不善、念頭不善、行為不善,這個地方很好風水、很好的環境,我到那裡去住,住個一年兩年,這個地方風水慢慢就會變壞。風水不是一成不變,隨著人心變的。這是大乘經上佛給我們講的原理,這個原理是真理,一點都不假。西方極樂世界這麼殊勝,我們於是明白了。 這個世界的好處是個新興的世界,像我們講的是新社區,新社區的事情好辦。阿彌陀佛在那個地方歡迎大家移民去,移民有條件。什麼條件?心地清淨善良,所選擇的人全部是清淨心、善良心,他那個環境好。我們十方諸佛剎土是什麼?老社區,無量劫來積習的病根太深,一切眾生造作不善,所以我們居住的環境比不上它。它是新社區,阿彌陀佛成佛到現在才十劫,時間很短。這個道理我們能想得通。 現在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新加坡這個地區、澳洲這個地區,我們知道他們移民的條件限制很嚴,歡迎好人、善人移民到這邊來,不善的絕不許可來,也是這個意思。但是他們的把關,實在講沒有阿彌陀佛那麼嚴格。阿彌陀佛把關是真嚴格,你心不清淨、心不善良,你決定不能往生。諸位要記住,不是說念佛就能往生,沒有那麼便宜的事情。念佛是個手段,要念到什麼標准才能夠移民過去?要念到清淨心、慈悲心,清淨心跟慈悲心都是真心。你心地不清淨、心地不慈悲,古人講你即使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所謂「喊破喉嚨也枉然」。果然心地清淨慈悲,你一天念一聲都夠了。這就是一般人常講佛家修學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沒有關系。 實質是什麼?你的清淨心、慈悲心。綜合大乘經佛教導我們的,我們寫了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果然我們具足這些條件,決定往生。臨命終時,一念十念皆得往生。所以在平常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我們要用真誠心,真誠決定沒有虛偽,決定沒有虛假;要用清淨心,清淨心裡面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有執著就不清淨,有分別就不平等,有妄想就不真誠。真誠清淨平等,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掉,我們用這個心。世間一些人他們用妄想分別執著,我用真誠清淨平等,我們跟他很好相處。為什麼?他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他不要,這就好相處。如果我們兩個都要,就會發生沖突。你要名聞利養統統給你,我不要,我要清淨心,他不要清淨心。他要清淨心跟我要清淨心也不會沖突。你要的,我全部都給你,歡歡喜喜給你;我要的,你不要。於是落實在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就真正能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念佛是念覺悟,念佛是念自性,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的德號,但是西方極樂世界也確有其人,性德圓滿的現前,我們稱他作阿彌陀佛。 『國土所有一切萬物』,這一句全部包括了,依正莊嚴全部包括。『皆以無量寶香合成』,西方世界香光莊嚴。我們知道西方世界任何物質都放光,身體也放光,光明世界。在這裡看,不但放光,還放香,還有香氣,「無量寶香合成」。香光都流遍虛空法界。我們這個地球在不在彌陀光明之中?在不在寶香范圍之內?給諸位說,在。在,何以我們不見、不聞?不見不聞,我們自己有障礙。什麼障礙?佛在經上講兩大類的障礙,第一大類是「煩惱」,第二大類是「所知」。你有煩惱障,你有所知障,你自己有障礙,不是佛光不照你,不是寶香不薰你,自己造成障礙把它隔絕了。就像那個蠶一樣,它可以接觸外面大自然,可以接觸陽光,它偏偏做一個繭,把自己裹在裡頭跟外界斷絕,那有什麼法子?我們凡夫現在就是這種情況,愚癡。所以佛告訴我們,我們能夠把煩惱斷掉,把所知障破除,諸佛的光明我們見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寶香我們聞到了。障礙一定要除掉,除掉障礙是真正的福報。智慧開了,不再受蒙蔽,德相現前,逐漸逐漸的恢復。所以煩惱少一分,智慧就長一分,煩惱少兩分,智慧就長兩分。煩惱障礙了我們智慧,使我們見不到佛光,聞不到寶香。 可是有一些同學,少數不是多數,在修學過程當中,偶爾也見到佛光,也聞到寶香。這是什麼原因?兩個原因,一個是一念清淨,很短的時間你的妄想不起來。很短的時間,妄想真正伏住不起作用的時候,諸佛的香光就接觸到,這是一個原因,這是自己的功夫。但是我們這個功夫時間實在太短了,不能保持。為什麼?一見到光,一聞到香,好喜歡,一喜歡完了。這一喜歡是什麼?喜歡是煩惱。諸位要曉得七情五欲,喜、怒、哀、樂、愛、惡、欲,都是煩惱。剛剛聞到,見到佛光,跟佛才小小接觸,煩惱立刻生了,馬上就斷掉,這是個原因。第二個原因,那是佛菩薩加持,善根成熟。這是佛菩薩接引你,以神力加持,讓你看到、讓你聞到,增長你的信心,你會在這裡感到佛法希有,生起希有心、恭敬心來學習。大概總不外這兩種原因,特別是在初學佛的時候。初學佛的時候剛剛接觸,沒有什麼信心,這個時候需要三寶加持。我在初學佛的時候,佛光見得少,好像只有一次,但是聞香總有十幾次之多。確實這個香味很濃,不知道從哪來的?沒有方法形容,我們世間過去所聞過的香都不像。這個香氣能夠叫我們精神愉快,頭腦清新,它有這個作用。但是時間也不很長,偶爾一陣,幾秒鐘、一兩分鐘,最長的時候大概是五分鐘的樣子。很多同修遇過,這是屬於佛菩薩的加持,有這兩種原因。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它是用香與光幫助一切眾生。這個地方什麼叫做「佛行」?這一句話非常重要。佛行當然不是凡夫行,這個話我們在講堂裡面講得多了,講得再多還要講。為什麼?因為你現在還沒有修佛行。即使已經修佛行,還是要不斷的講,你的佛行沒有圓滿,這就是佛家所說的長時期的薰修。「普熏十方世界」,「普熏」是永恆而不間斷的,才能夠真正幫助眾生、成就眾生。偶爾一次兩次,所謂「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無濟於事,那個不能成就。真正慈悲是要永恆無間斷的薰修。「佛行」這兩個字非常重要。本經在第二十品裡面所講的「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這就是佛行。什麼是「塵勞」?「塵」是比喻,比喻污染。我們現在生活的空間,建築再完善,對於微塵的污染依舊不能避免。桌子一天不擦,你仔細的摸摸,它有灰塵;三天不擦,那就很明顯。所以塵是取代表污染的意思,污染什麼?污染我們的心性。我們的心性原本是清淨的,原本是真誠的,原本是平等的。現在為什麼全部都失掉了?被六塵所染。這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被這些東西染污了。清淨心得大自在,得大歡喜,常生歡喜心。但是心性被污染之後,這就失掉了,所生出來的是什麼?生出來的是情,沒有污染的時候生出來的是智。所以要知道,智跟情是一樁事情,作用不一樣;智跟情,體是一個,相不一樣,作用差別就太大了。情,底下就勞,現在人講很累;智不會累,智是非常輕快。情愈重的人愈辛苦,勞累終身,不但終身還有來世,生生世世活在勞累當中,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回。 六道輪回的形成主要的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情執。你有情執,你就出不了六道輪回。人要沒有情,你說沒有情,好像誰也不願意聽這個話,人要變成無情,那這個人很殘酷。那不是的,如何把情轉變成智?所以佛法不是教你把情斷掉,情斷掉,智也沒有了。為什麼?情跟智是一個體,不能斷的,怎麼辦?轉變,把情轉變成智,這就是轉凡成聖,轉迷成悟。情是迷的,那個相是迷;智,智的相是覺悟。所以,佛教我們轉變。我們現在為什麼轉不過來?轉不過來是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道理沒搞清楚,不肯轉,堅固的執著不肯轉,理沒有搞透徹;第二個是習氣太深,無量劫以來我們就活在情執裡面,現在一旦要把它轉過來,好像有一點不忍心,捨不得。所以諸佛菩薩這才顯示出大慈大悲,不斷的重復教導我們,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佛所用的方法是經教,正是所謂一世教人用口,百世教人要用書,書能夠永遠的流傳,不會失掉。今天人要不重視書本,不肯讀書,那就大錯特錯了。 現在雖然有高科技,不必用這些書籍,說的這些文字都可以輸入電腦,諸位可以在電腦螢光幕裡面去看。可是我又聽很多人跟我講,每天眼睛盯住螢光幕,他的壽命至少要少二十年。螢光幕是很方便,你圖這個方便,你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是二十年的壽命,你要付出這個代價。我不看螢光幕,我連電視都不看;你們電腦裡面文字的東西,你影印出來給我看,我不直接看螢光幕。所以它有它的長處,它必定有它的缺點,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有正面的作用,必定有負面的作用。我們一定要了解,要懂得,然後你才能夠善用科技,不為科技所害,不為科技所累,你就自在快樂了。 佛教給我們,對於外面的境界,要了解得很清楚、很明白,它的真相是什麼。所有一切物相是一合相,這是佛總說。一合相裡面,我們體會到什麼?萬法平等,法法平等。你懂得這個道理,妄想分別執著,特別是得失的念頭,會少一半以上,你就一身輕松愉快。為什麼?人家拿到金剛鑽寶石那麼寶貴,我的眼睛當中是什麼?金剛鑽寶石跟地上的泥土完全平等,價值是相等的。你說那個價值高,是你被它騙了,其實價值平等的,所有一切諸法都是平等的。任何物質說貴重,貴重是什麼?是你的妄想把它操成貴重,假的不是真的。佛又給我們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絕不是真實的。《金剛經》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真的。 存在也是假的,你說這一切現象存在,那你完全看錯了。現在科學家懂得,剎那生滅。哪有什麼存在的?你要不相信,你們現在到這邊旅游的,我看你們每一個人都帶照相機,你們在照相的時候,有沒有體會到存在是什麼?你對准鏡頭按下快門,你第二次再按的時候就決定不是第一次,第一次已經沒有了,沒有存在。存在是個抽象概念,不是事實。所有一切諸法都不存在,你要想得到它,你不叫打妄想、你不叫自己捉弄自己!所以真正明了了,一切諸法無得亦無失,沒有得失。這一切諸法究竟是回什麼事情?佛說得好,「緣」,緣聚緣散,聚散都是剎那。這個剎那,億萬分之一秒。佛在經上跟我們講,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哪裡會有存在?所以說如露亦如電。露是什麼?露是露水,露是比喻相續相。我們今天看到好像有這麼回事情,是剎那剎那的相續,不是真的。「如電」是講事實真相;「如露」是講幻相,是講相續的幻相,沒有存在。你要是了解宇宙人生事實真相,心開意解,得大自在,世出世間一切法你決不會有希求的心,你決定沒有得失的心;然後生起大慈悲心,看到芸芸眾生都迷了,不知道事實真相,這些覺悟的人來幫助這些迷人開悟,了解事實真相,過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就叫佛行。凡夫的生活不正常,所以這一生過得好辛苦。諸佛菩薩過得好自在、好快樂,他沒有得失,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也都是個緣,有緣多做一點,緣不具足少做一點,沒有緣不做,你說這個多自在!我們學佛從這個地方明了了,雖然明了得不夠圓滿,明了一點做一點,就得一點快樂。 所以我做事情,李木源居士現在做事情,你們大家都知道,看到居士林、淨宗學會,我們道場天天很熱鬧,緣勝。我們有緣,會盡心盡力幫助社會、幫助大眾,幫助這一個地方,幫助整個世界。為什麼?這個地方的訊息傳播到全世界。幫助現在,也幫助未來,給未來眾生做一個好榜樣。有緣多做,沒有緣不做,絲毫勉強都沒有。可是我們有這樣的心,清淨心;有這樣的願,清淨願。什麼叫清淨願?願為眾生,沒有願為自己。如果夾雜著絲毫為自己,你的願不清淨,你的心也不清淨。清淨心願跟諸佛菩薩感應道交,這就是大家常講的佛菩薩威神加持,就這麼個道理,感應很不可思議。我們看到歡喜,不是為自己歡喜,不是說這裡做了這麼多事情,這麼熱鬧歡喜,不是的。為眾生有福歡喜,為眾生離苦得樂歡喜,都不為自己。 緣成熟了,我們要往前面推動一步。剛才我在二樓,李會長他在跟我談,我就跟他說,現在我們主要的工作,要推動宗教教育。希望每一個宗教都要講道、都要講經。不僅僅是宗教的形式,宗教如果有這些儀式、儀規,裡頭沒有教學,都變成了迷信,一定要幫助所有的宗教,來推動教學。我們這個講堂從六月份起開放,每一個星期天晚上,請新加坡九大宗教他們的傳教師到這裡來講經講道,講他們的經、講他們的道,歡迎同學們都來聽,人愈多愈好。現在他們這些宗教師都在那裡准備。我們聽他的,他們也聽我們的,我們互相交流,彼此互補,有助於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個世間永遠不會再有種族的戰爭、宗教的戰爭,希望把這兩種不善永遠在地球上斷絕,這是直接的;間接的影響會很大很大,我們要做。李木源居士還有意思,希望在今年下半年能夠把我們九大宗教這種活動,推展到亞洲這個地區,這十幾個國家。我們以後恐怕做宗教國外的訪問會很頻繁,我們九大宗教聯合起來訪問每一國家的宗教族群,我們來推動和平。這是什麼?這是大乘佛法的落實,我們終極的目的是要推動到全世界,希望全世界的宗教徒都能覺悟,都能夠破迷開悟,斷惡修善,最後就都能轉凡成聖。 幫助自己,一定也要幫助別人,這叫佛行。佛行范圍太大太大了,絕不限於佛教。你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所有不同的國土,經上講的國土,不是地球,不是講我們現在這個國家,它是講得很大,一尊佛教化的范圍,那叫一個國土,在經上講「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如果像黃念祖老居士的說法,一個大千世界,現在講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這是一個國土。一尊佛的教化區,十億個銀河系,此地講的國土都是指這麼大的范圍。在虛空法界,這樣的佛國土無量無邊。這麼大的范圍,這裡面住的眾生非常復雜,就是所謂不同空間維次的生物,我們人也包括在其中。佛家常講的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不同空間維次,佛是普度,決沒有分別。不同的國土、不同的族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宗教信仰,佛是平等教導,決定沒有差別。平等的尊敬,平等的愛護,平等的幫助,普賢菩薩講「廣修供養」,平等的供養。佛是這樣教我們的,我們應當要去做,才是佛的好學生。 所以有許多人,實在講,經讀得少,或者他有讀,他沒有能懂,批評我們拿著這些錢財物供養其他的宗教,他們不能認同,對我們嚴厲的指責。我們聽了笑笑,為什麼?佛教我們做的,我們沒做錯,他們不能認同,是他們沒有理解佛的意思。當然,理解佛的意思是不容易,開經偈說:「願解如來真實義」。佛菩薩心目當中,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諸位常常聽說,「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這是什麼意思?虛空法界跟自己是一體。所以,一切眾生就是自己。愛護一切眾生,真正是愛護自己;恭敬一切眾生,是恭敬自己,是自尊;供養一切眾生,是供養自己。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知道的人不多,諸佛菩薩知道,法身大士知道。我們在大乘經論上去看,他們確實是這麼做的。我們今天緊跟著佛菩薩後面,效法諸佛菩薩,這哪裡會錯?這是真正叫學佛。 佛教導我們,諸位要細心想想,佛教我們什麼?我要說出來,你們都曉得,個個都會說,佛教我們斷煩惱證菩提,每個人都會說。可是你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偏偏就不斷煩惱,口裡說斷煩惱,實際上不肯斷煩惱。怎麼不肯斷?你看到基督教的十字架耶稣像,你肯不肯跪下來拜三拜?不肯,那是外道。你看,妄想分別執著,你不肯斷。我是肯斷的人,我見到的時候,我也恭恭敬敬拜三拜。大家看到奇怪,那有什麼奇怪!那是佛,那是自性。《華嚴》上不是說得很好嗎?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佛,識就是菩薩,佛菩薩變的那就是佛菩薩。不能說佛菩薩變成這個樣子,我們才承認佛菩薩,他變成另外一個樣子,我們就不承認了。哪有這種道理?那不是個愚癡人嗎?我穿上這個衣服,你叫我淨空法師,我穿上一套西裝,那就不是的了,哪有這種道理?諸佛菩薩千變萬化,一定要懂這個道理,這就是叫我們斷煩惱。你以為煩惱從哪裡斷?這就是斷煩惱。 對於所有宗教、所有族群一律平等看待,我們煩惱就沒有了。你在這裡面起妄想分別執著,你煩惱就生了。無論對待什麼人,無論對待哪個宗教,看到他有需要,全心全力幫助,我沒有煩惱。如果我還要想,他是另外一個宗教,我應不應該幫助?我幫助他有沒有罪?你說糟糕不糟糕?誠心誠意幫助人哪有罪?幫助別人有罪是什麼?有企圖的幫助就有罪。我幫助他,希望得到什麼回報,這有罪;我幫助他無條件的,什麼樣的回報念頭都不生,這哪有罪?所以諸位要曉得,什麼叫罪過?罪過是從自私自利裡頭生出來的。我們修一切善,裡面夾雜著自私自利,這就叫造業。如果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都不夾雜,這就是佛家講的清淨功德。清淨功德,給諸位說,是一無所得,一無所得是無所不得。你所得到的是什麼?盡虛空、遍法界。你所得到的,是你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現前,這個大道理幾個人懂? 所以佛行要從哪裡做起?《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淨業三福,從孝養父母做起。這兩個字很不好懂,什麼叫孝?幾個人懂得孝?所以中國,我們中國的老祖宗,提起來我們不能不五體投地,確確實實具足高度智慧,高度的藝術。造這些文字,文字是符號,智慧的符號,讓你看到這個符號,聽到這個音聲,你就覺悟了。「孝」,這個符號,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子,什麼意思?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這叫孝。所以西方人有代溝,代溝就沒有孝了,斷掉了,上一輩跟下一輩脫節了。上一輩還有上一輩,下一輩還有下一輩,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體,這是孝的本意,這是從豎的時間上來說。空間上來說,橫遍十方,佛家有兩句話:「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孝字這個符號就代表這個意思。十方三際是一體,這是孝字,這是孝的意思。 所以盡孝,孝養父母是盡孝,誰能做得圓滿?佛才圓滿。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他的孝道還欠缺一分。所以佛教給我們什麼?佛教給我們孝敬而已矣,整個的佛教就是教我們孝親尊師。我們的生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得自於老師,沒有父母老師,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道理就不懂得。不明了這些道理,人跟其他動物有什麼兩樣?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就是他明理,他接受過教育,所以他有師道。諸佛菩薩的示現,都是以老師的身分出現在世間,教導我們過智慧的生活,過覺悟的生活,佛行。佛是覺悟的意思,智慧的意思。凡夫不懂得佛行,過的是煩惱,他們的生活很苦,這個很苦不見得是物質。物質生活不缺乏,這個世間豪門貴族,乃至於天上的天王,佛經裡面常講的,福報最大的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他們沒有修梵行,他還是很苦。貧有貧人的苦處,富有富人的苦處,賤有賤人之苦,貴人他也有苦,統統都有苦。哪一個人不苦?覺悟的人不苦,明白的人不苦。凡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明白的人,他就不可能不苦。苦從哪裡來的?迷來的。所以佛家講離苦得樂,這是果,因是破迷開悟;你覺悟你就樂了,迷了就有苦。整個佛法的教學,破迷開悟而已;整個佛法的綱要,孝親尊師而已。 所以人要懂得孝親,孝養父母。孝養父母,現代人只懂得養父母之身,他的物質生活給他照顧得很周到,這能算是盡孝了嗎?不算。要懂得養父母之心,讓父母沒有憂慮,讓父母常生歡喜心,這才能盡一點孝道。做子女的人上學功課不好,父母憂慮了,不孝;不聽老師的話,父母憂慮了,這又不孝;跟同學們相處不和睦,父母又擔心了,這不孝。兄弟不和,妯娌不和,都叫父母擔心,這都是不孝。你就想那個孝養的范圍是多麼多麼大!你踏進社會,在社會上工作,你是作員工,你不尊敬老板,不服從老板,這是不孝;跟你的同事不能夠互相合作,真誠的合作,互相的幫助,也是不孝,范圍太廣太廣了,沒有邊際。這是什麼?這是養父母之心。 更重要的,養父母之志,也就是父母對你的期望。中國諺語常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你要做不到龍鳳,你就不孝。龍鳳是個比喻,你的德行,你的智慧,你對於社會眾生的貢獻,要做到圓圓滿滿,你父母歡喜開心了。養父母之志,「志」達到頂點就是你作佛了,那父母就高興了,孝才做到圓滿。一聽說作佛,你們諸位又產生一個錯誤觀念,那大概要出家了吧?這個觀念錯誤。作佛,作佛是什麼?就是智慧圓滿,德能圓滿,一切諸法當中都做到圓滿,這個人就叫佛。不是說出了家就能作佛,那你就又錯了。在家都成佛,我們要把這個字搞清楚,要認識清楚。 出家是佛行裡面的一種,就好像我們整個社會生活,我們在社會裡面選定一個行業,我們讀書選定一個科系。這個行業是佛陀教育的行業,是佛陀教學的科系,我們選擇這個,從事於這個行業。如果說佛跟菩薩,人人都是佛,人人都是菩薩,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只要你覺悟。佛菩薩的心行跟世間人不一樣,世間人所作所為為自己,這就叫凡夫,世間人。佛菩薩所作所為為眾生,為利益社會,為利益眾生,決定不是為利益自己,他就是佛,他就是菩薩。上一次我在吉隆坡,法會完了之後,丹斯裡李金友給我餞行,我給他講了一個多鐘點的話,教他經營酒店。他在那裡開了個大酒店,六星級的。用佛行來開酒店,老板就是佛陀,所有員工都是菩薩。酒店為一切眾生服務,不為自己賺錢,為眾生服務,你就是佛行,你就是佛的商人,菩薩商人。凡是到你酒店來住宿的,都是你度的眾生。佛不度無緣之人,到你這裡來住酒店就跟你有緣,你就度他。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我在美國曾經教家庭主婦,家庭主婦是佛菩薩。有很多家庭主婦來給我訴苦,天天老是干這個事情,干一輩子也不能休息,怨聲載道,苦不堪言。你念頭一轉,你在行菩薩道,家庭眾生都是她度的對象,你的鄰居、親戚朋友都是你度化的對象,你就很快樂了。天天在行菩薩道,每天在修六度,每天在修四攝法,你快樂無比。念頭一轉,凡夫就變成佛了。 所以曉得任何一個工作崗位都是佛行,都是菩薩行,就看你的念頭轉得過來轉不過來。不一定要出家,出家要不明白這些大道理,天天享受別人的供養,這個罪過可重了。古人講的,「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施主所供養的這都有帳,記在帳上的,你要不能成就、不能了道的話,那將來都要還帳。所以這一生這個受用,人家供養,不容易接受。要曉得送來的全是我們身上的債務,不能不還。現在享受是很快樂,還帳的時候就很辛苦了。要想不還帳,你必須要達到這些施主對你的願望。他希望你證道、證果,希望你成佛,我們果然做到了,他這個供養就是福報。他跟我們有關系,我們成佛了,他跟佛有關系,將來沾佛的光,他也會有成就。佛是一個知恩報恩者,對於過去曾經供養過他的人絕不辜負,決定會照顧他,生生世世無論他在哪一道裡面,佛菩薩都看到,都能夠接觸得到,冥冥之中保佑他。機緣成熟,決定以應化身來幫助他、成就他。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懂得。 在本經我們講到佛行,就是這一部經裡面所講的理論、方法、境界。我們每天讀誦,每天在這裡研究討論,還要認真努力落實,如果不落實,你就沒有進步。何以故?解行相應,相輔相成,行幫助解,解幫助行。解了不行,你的解就解到此地為止,再不能深入,一定要有行的功夫,幫助你更深入的理解。經中的義理、境界都是沒有止境的,一字一句講幾年、講幾十年都講不完,這是實實在在的。我們在這個經文裡頭能看到多少,能講出多少,完全要靠你自己修行的功夫。換句話說,要把理論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把裡面一些方法變成我們自己生活行為,才能得真正的受用。佛菩薩是我們的標准,是我們的模范。 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此地說的,他的佛光,他的寶香,遍滿虛空法界。見光、聞香,都能夠覺悟,都能夠回頭,都能夠效法佛行。由此可知,香光裡面都有無盡的智慧,無盡的悲願,無盡的善巧方便,這稱為不思議。光是活的,香也是活的,它能夠感動人心;這不是普通的香,香光裡頭有阿彌陀佛、有諸佛如來的精神在裡面,我說這個話大家比較好懂一點,在佛法裡面講是性德的流露。我們自己有自性,佛的性德觸動我們的自性,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這是善巧方便到極處。不但是用言語教化我們,到極處的時候是用香光。那麼試問,我們現前有沒有辦法用香光?有,現在也已經普遍在應用,最明顯的我們造的佛像,你眼能看得見他,這是光;你心裡能夠憶知、能感動的時候,這就是香。我見到這一尊像,這一尊像是地藏王菩薩像。你知道是地藏菩薩,這是光;你能夠體會到心地含藏無盡寶藏,這個寶藏需要孝親尊師來開發,這就是香。 釋迦牟尼佛的香光我們處處都見到,只是你是視而不見,嗅而不聞,那就沒有法子了。不見不聞還是我們煩惱習氣障礙了自性,你的心不夠清淨,你的心不夠真誠。果然心地清淨真誠,才知道虛空法界哪一樣東西都是表法的,才知道諸佛的香光遍布在世間,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天到晚都接觸,宗門所謂「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只能怪我們自己現在麻木不仁,沒有辦法了。不是佛不慈悲,我們自己業障太重,只可以這麼說。我講這一段也就點到此地為止,不再多講了,今天時間到了。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