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大乘無量壽經(第126-130集1998-2006年)


 2019/8/30    熱度:1647    下載DOC文檔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二六集)  2001/7/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26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三十二面第二行,經文第二行看起:

  【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復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等山。】

  我們從這一段看起,這是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淨土環境的莊嚴。前面一段世尊為我們介紹那一邊的人事環境,這以下為我們介紹物質環境。人事環境殊勝,物質環境當然好,什麼道理?佛在經上常常跟我們說,依報隨著正報轉,因此我們要明了,我們居住的物質環境,跟我們有情眾生起心動念一切的造作,確實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佛在經上講得很多、講得很清楚,現代的科學家也逐漸逐漸發現,所謂的物質,事實它是波動的現象,這個發現跟大乘經論上講的愈來愈接近。而影響波動最嚴重的就是有情眾生的思想,所以不能說我們起個念頭,這是很小的事情,無關緊要,我們這樣想,往往都想錯了,沒有想到極其微細的念頭與我們依報環境,依報環境要是擴大,那就是星系,我們講太陽系、銀河系,乃至於影響到盡虛空、遍法界。也許有人說:你這個說法未免太誇大。其實這個說法不是我說的,佛在經上說的。如果我們細心的去思惟,去觀察,逐漸我們能體會到佛所說的是正確的,沒有絲毫錯誤。

  今天我們看經文一開端,『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四時是指春夏秋冬,新加坡這個地方沒有四時的差別,極樂世界也沒有。新加坡雖然沒有四時,它有寒暑,天氣炎熱,生活在這個地方並不舒適,不像西方極樂世界清涼自在。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他應當有春夏秋冬四季,因為有情眾生生活在這個地球,千萬年來他已經習慣,養成了習慣;如果到一個地區沒有四季,往往很難適應,這叫習性,這不是自然,這是習性,長時期的薰修!太冷太熱,這是寒暑,對於我們的健康都有妨害。所以如果一個人懂得調心調身,一般人講的養生之道,你真正懂得這個道理,人的壽命中國古書裡頭記載,《靈樞》,這是中國醫藥最原始的典籍,告訴我們,這個身體是一個機器,如果你能夠保養得很好,沒有糟蹋它,沒有傷害它,這個機器它的運作壽命應當是兩百年。人活兩百年不算是長壽,是正常的壽命;不到兩百年,甚至於還不到一百年,都保不住,那是你不懂得養生之道,你自己把這個機器糟蹋掉,這個很可惜。

  最懂得養生之道的是佛菩薩,也許有人要問,佛既然懂得養生之道,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住世只有八十年?他為什麼沒有活到兩百歲?佛雖然沒有活到兩百歲,可是佛有一個學生,實在講有兩個學生,一個是賓頭盧尊者,一個是迦葉尊者,現在還在這個世間。就以外國人講,釋迦牟尼佛入滅,現在是二千五百多年,他們兩位都已經二千五百多歲,確實在世間。由此可知,諸佛菩薩、羅漢他們這些人,到這個世間來是應化而來,他有沒有壽命?他沒有,他住世時間的長短完全看法緣,法緣要是很殊勝,多住幾年;法緣沒有了,隨時可以走。不是像我們這個凡夫業報之身,自己做不了主宰,業報身。可是我們真正懂得養生之道,業報身的壽命自己也能做主宰,不能像佛那樣千萬年住世。迦葉尊者受釋迦牟尼佛的咐囑,要等彌勒菩薩在這個世間降生成佛,將釋迦牟尼佛的衣缽傳給彌勒菩薩,他才能入滅;彌勒菩薩什麼時候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彌勒菩薩下生經》裡面說,我們這個世間的歲月,五十六億七千萬年,迦葉尊者要活這麼大的壽量,我們看到了,這很不可思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其實要跟極樂世界的人比一比,他還是短命,極樂世界的人無量壽,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不能跟他相比,無量壽!佛講的話句句都是真實的,所以我們要懂得養生之道。

  養生方法很多,原理原則只有一個,在佛門裡面用輪相來表法,佛家常講法輪常轉,輪是什麼?輪是圓,圓有圓心、有圓周,我們這個身是圓周,心就像圓心。養心要靜,心是靜的;養心要虛,心裡面不能有東西。幾個人能懂得?圓的周是要動的,不動,它就沒有作用。圓周要動,圓心要靜,所以我們養身要動,養心要靜,這是養生的原理原則。人為什麼壽命這麼短促?他與這個原則完全相反。現代人他身要舒適,他要不動,心裡頭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跟這個原理統統相違背;心裡面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心壞了,心影響身,身才會生病。我們禁不起外面一點風寒的感染,就會得病,什麼原因?心裡頭的毒素太多,今天講病毒,佛說什麼是病毒的根源?貪瞋癡叫三毒煩惱,內有貪瞋癡,外面就很容易受病菌的侵擾,你很容易得病。佛菩薩、阿羅漢他們為什麼不生病?他們把貪瞋癡斷了,心裡面清淨,沒有病毒,外面縱然有干擾,他很不容易被感染。除非他示現,那個示現都是教學的作用,都是用來教化眾生的,否則的話,他不可能生病,這些地方我們應當要學。所以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我們就不會得病,心地真誠慈悲就能夠解毒。

  我們現在的飲食,真是像經上所說的,每天「飲苦食毒」,用什麼來把這些毒解開?用慈悲心,慈悲能解毒,清淨能不受感染,這講的養生之道。「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對我們就不會造成災害。西方世界這些東西沒有了。天親菩薩在《往生論》裡頭講得好,他說:西方世界是自性功德莊嚴。自性是真心,也就是世尊在《華嚴經》上所講的「唯心所現」,西方極樂世界是唯心所現的;我們這個世間是唯心所現之後又有唯識所變,這麻煩就來了。西方世界只有唯心所現,沒有唯識所變,所以是自性功德。性是根本,是虛空法界、國土眾生的根源。這幾千年來,我們這個地球上,中國外國許許多多聰明人,在探討、在研究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我們也聽了許多的學說,但是都沒有一種學說能令人心服口服,什麼原因?探索的人雖然多,沒有找到事實真相。真正找到事實真相的只有佛與大菩薩。

  就是印度那些宗教家們,實在講也相當了不起,婆羅門教裡面講的冥谛,這個境界我們觀察世間許許多多科學家、哲學家,他們沒有發現,只發現到確實有不同維次空間存在,還沒有辦法超越。婆羅門教在地球上宗教裡面講,是最古老的宗教,他們用禅定的功夫,突破了時空的界限,親證六道輪回,不是推想的,是親證的。畜生、餓鬼、地獄,他去過;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他也去過,所以對於六道裡面的狀況,他非常清楚,他的功力達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不能再突破了,於是把這個境界稱為冥谛,把這個境界稱為宇宙的根源、生命的起源,非常難得!佛出世之後,告訴大家,這不是宇宙真正的起源,真正起源跟這個境界還有很大的差距。佛為我們講六道之外還有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再上面,還有一真法界;大乘了義經上告訴我們,生命的起源、宇宙的起源,這個緣起是同時的,沒有先後,同時的緣起。

  《楞嚴經》、《圓覺經》裡面說得很好,「一念不覺而有無明」,所謂「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是佛把宇宙跟生命的緣起一語道破,佛這句話雖然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凡夫業習深重,聽不懂。誰能聽得懂?法身菩薩聽懂了,權教菩薩聽了似懂非懂,沒有真懂,法身菩薩真懂了,這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懂得之後,你一定會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為什麼?不順法性,這個東西是違背法性的,這是唯識所變,就是十法界的由來;真懂得真明白了,一定隨順法性,不違背本性,你所接觸的境界就不是十法界,這個法界叫一真法界,這個法界叫華藏法界,或者叫極樂世界,怎麼肯過十法界裡面的生活?不可能!

  佛法這樁事情,說真的,它是知難行易。正因為這麼一個事實,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大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時間?佛家講上上根人,上根利智,剎那之間轉迷為悟,他就成就了。凡聖之隔只在一念之間,一念迷這就是凡夫,一念覺就是佛菩薩,所以學佛學什麼?學覺悟而已!我們為什麼不覺悟?天天在學,還是不覺悟,不覺悟的原因,未能隨順佛陀的教誨,原因在此地。如果佛教我們怎麼做,我們真的把它做到了,我敢說你這一生當中決定成佛,不是成羅漢、成菩薩,決定成佛!佛實在講慈悲到了極處。

  修行最根本的一部經,這部經分量不大,《十善業道經》,修行的根本,我們有沒有做到?不能說佛不慈悲。我們也念過,我們也講過,我們做不到怎麼辦?佛在沒有說十善業道之前,先給我們講修行的一個總綱領:「晝夜常念善法」,晝夜是不間斷;「思惟善法」,「觀察善法」,那個晝夜是一直貫下去的,晝夜思惟善法,晝夜觀察善法,晝夜常念善法,永遠不能間斷。末後又說了一句,「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你要把佛這一句話做到了,你什麼時候做到,什麼時候就成佛了。所以你要問,「我哪一天成佛?」那我問你,你哪一天做到?你現在做到,現在就成佛,確確實實你的身口意沒有一絲毫不善,這是佛。接著佛給我們講善法的標准,什麼是善法?給我們講了十種:身,不殺生、不偷盜、不YIN欲;口,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意,不貪、不瞋、不癡,給我們說出十條。這十條每一條境界無量深廣,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修什麼?就是修這個法門。佛慈悲,給我們宣說,我們自己不慈悲,不肯依教奉行,那你當然成不了佛,違背了佛陀的教誨,那只有搞六道輪回了。這個十善不是釋迦牟尼佛制定的戒條,來約束我們的,你要這樣想,你就完全想錯了。這個十善是自性裡面本具的功德,不是從外頭來的,自性本具的。

  《華嚴經》上常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十善業道就是德相,自性本具的。由此可知,我們只要能夠隨順十善,就是隨順性本,隨順性德,我們的自性才能現前;違背了十善,天天造十惡業,十惡是違背了自性。我們學佛,不僅是宗門要求的明心見性,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學的終極目標,都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宗派不相同,法門不相同,是修明心見性的方法不一樣,手段不一樣,這個沒有關系,方法手段可以不同,我們的方向相同,我們的目標相同,最後都是明心見性,都是見性成佛。佛在《金剛般若經》上才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如果我們自己以為,我這個法門高,他那個法門不如我,你違背自性,你永遠不能見性,你自作障礙,你違背了十善業。這與十善業有什麼關系?有關系,什麼關系?愚癡。你在那裡分別高下,你是愚癡、你是傲慢。所以十善統攝一切佛法,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不出十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的佛法都不出十善,何以故?性德,它怎麼能超越性德?我們千萬不能小看了它,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取得究竟圓滿的成就,實在講就是世尊這一句話。

  如何在我們這一生修成我常說的純淨純善?純淨是清淨,就是這部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這是我們一生生活、努力修學、奮發向上的目標,我們就是求清淨平等覺:清淨心、平等心、覺悟的心。要知道有絲毫的妄想,你的心不清淨、不平等,你就迷了;有絲毫的分別,有絲毫的執著,麻煩就大了。所以隨順佛陀的教誨,這是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唯一的一條光明大道。西方世界,佛在這個地方為我們介紹,透露了一點消息,沒有四時,這是天時之利,為什麼他沒有四時?他沒有分別執著;我們因為有分別有執著,所以把一真法界變成無量無邊復雜的世界。

  『復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等山』,地利!西方世界寬廣平正,琉璃為地,地面上鋪著黃金。那個地方的人,西方世界沒有土著,為什麼?它是新興的世界;不像我們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歷史太長久了,這裡頭的土著很多。西方世界是法藏菩薩新建立的,建立成功到現在也不過十劫而已,在宇宙之間,這個時間是很短暫的,所以他這個世界沒有原居民,沒有!居民從哪裡去的?都是十方世界移民去的,我們現在叫移民,往生就是移民。移民到那邊去,阿彌陀佛設定了一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心要清淨,「心淨則佛土淨」,心不清淨的人,那個世界不收留你,所以到那個世界裡面的人,都是心地清淨的人,我們講純淨純善。我們希望將來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必須要把這兩個條件拿到。西方淨土確實有四土三輩九品,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差別?是我們心地的淨、善程度不同。最低的程度,《十善業道經》裡面講的你做到了,這是最低的程度,你肯定生凡聖同居土。

  我們要在日常生活當中修行,修行要著重實質,不著重形式。這個話我在一生當中只聽到兩個人跟我講過,第一個跟我講的是我的老師章嘉大師,我初學佛的時候,還沒有出家,他老人家教我;第二個人跟我講的,新加坡現在的納丹總統。有一次我們在一起吃飯,那個時候他還沒作總統,我們在一起,他告訴我,他對於宗教最敬仰的就是佛教,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我聽這句話,真的寒毛直豎,這是我第二次聽到!總統是內行人,不是外行人,這個話外行人說不出來的。重實質就是真干,決不是形式上授個三皈、授個五戒,那是形式,形式不是佛法所重的,佛法重實質,真正做到。「不殺生」,決定不殺害一切眾生的生命,我們學了之後,一生要堅持、要奉行,小小的螞蟻都不可以殺害,你要真做到,這是功夫淺的;深一等的,不但沒有殺害眾生的行為,傷害一切眾生的念頭都沒有,那你往生品位就高;再要往上提升,不但不傷害一切眾生的生命,還決定不能傷害眾生的法身慧命,那也是命,這一條戒裡頭的禁戒廣大,真的沒有邊際,我們要懂得。

  「不偷盜」,一切有主物決定不能夠動他的,沒有得到他的同意,你把他的位置移動,都是算犯偷盜戒;往深處講,你還有念頭占別人便宜,你還是犯盜戒,你有盜心,很難做到!你看看現代多少人,怎麼樣想辦法,我少繳一點稅,的確在法律上去找,找到法律條文,他能夠少繳一點稅,這是盜心,把佛的教誨忘得干干淨淨。佛教你布施,國家也是一個法人,對於這個法人,你就不肯布施了嗎?這個觀念錯誤,這個觀念是屬於盜心。如果真的菩薩,不但歡喜納稅,看到國家需要的時候,還要多布施、多捐獻,多做一些社會福利的好事。可是有些人說,現在作官的很多都是貪官,我們這個錢納稅給他,他都拿去亂花掉,他用掉了,沒有替社會大眾做事。我們有這種顧忌,這是什麼?這又是墮落了,疑惑!貪瞋癡慢疑,「疑」,《無量壽經》上講,是菩薩最大的障礙,你懷疑他干什麼?

  我們新加坡還有一位法師,我很尊敬他,我大概有兩年沒有跟他見面了,談禅法師,這個人布施供養沒有懷疑,他把錢財布施出去了,給你說一句話:「各人因果各人負責」。他就交代這句話,交代完了之後,心裡頭痕跡都不落,他心清淨,這個人了不起!布施供養做了好事,心裡還念念不忘,這叫有漏善,不是功德,這是福德,福德不能解決生死問題。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一個社會,佛在《彌陀經》上告訴我們,「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憑什麼跟這些諸上善人能夠在一處?我們的心不清淨,心地不善良,那怎麼行?念佛,念佛是個手段,你要會念。佛講的話沒錯,現在許許多多念佛人把佛的話搞錯了,以為只口裡念就行了,就能往生,念得愈多愈好,心與口不相應!會念佛的人不必一天到晚佛號不中斷,用不著。什麼時候念佛?心裡頭有念頭的時候就要念佛,有念都是妄念,不是妄想,就是分別、就是執著,這種念頭一起來,趕快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打掉,這叫念佛。所以念佛是恢復自己的清淨心,恢復自己的善心,不在乎多少,心地果然純淨純善,一句佛號不念,他真的在念佛。什麼是佛?清淨平等覺是佛,十善業道是佛,他在行佛之道,那叫念佛。

  所以諸位一定要會念,我們在順境裡面、善緣裡面起一念貪愛的心,馬上「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打掉,恢復清淨平等覺,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如果在逆境、惡緣起了一念瞋恚心,趕快「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打掉,這叫會念,這個念佛功夫真正得力了。功夫用久了,實在講,用多久?你能夠綿綿密密日夜不斷,頂多三年,你就從凡夫地契入法身菩薩的果位,往生西方淨土生實報莊嚴土,為什麼不干?所以西方世界那些往生的人,個個都是清淨心、清淨身,身心清淨,畢竟皆得清淨平等無為法身,何況又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自己沒有這個心,沒有這個願,沒有這種行持,佛的力量加不上。佛對我們的加持是跟我們相等的,我們有一分功夫,佛加持一分;我們有十分功夫,佛加持十分,佛對我們的加持,決定是跟自己功夫成正比例,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念佛人要看破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剛經》大家念得很多,經上講得那麼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世尊講般若經講了二十二年,般若經究竟講些什麼?我把《大般若經》六百卷從頭到尾看一遍,我看出了一句話,「不可得」,二十二年般若總結論,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可得。你真的了解事實真相,萬緣放下,萬緣放下跟自己的真性完全相應,你就成佛,你就成究竟圓滿佛;如果是個相似的究竟圓滿佛,不怕,到極樂世界相似就變成真實的,因為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加持,你的功力就提升一倍,所以相似就變成真實的。由此可知,我們不能不真干,西方極樂世界天時、地利、人和,十方諸佛世界不能比的。

  也許有人問,提出這個問題可能是真的,佛在經上跟我們說,世界一般的結構,都是以須彌山為中心,而太陽月亮圍繞須彌山旋轉;須彌山的頂是忉利天王的宮殿,須彌山的半山中,是四天王居住的處所。過去有人以為須彌山在我們地球上,須彌山從字面上翻成中國意思叫「妙高」,但是我們一般人把妙字疏忽了,只以為高,那這個地球上最高的山,大家曉得喜瑪拉雅山,喜瑪拉雅山是不是須彌山?如果真的是須彌山,那印度是南贍部洲,我們中國就不是南贍部洲;西藏是在它的北方,正好是北俱盧洲,那看看西藏人像不像北俱盧洲人?佛講北俱盧洲的人福報很大,壽命都是一千歲,沒有夭折的,衣食自然,我們看了不像。

  黃念祖老居士是一個研究科學的,他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有一個說法,他說須彌山絕對不是在地球上,而是一個更大的天體,太陽圍繞這個更大天體旋轉,這個更大天體現在人講的是銀河系,我們知道太陽確實是圍繞銀河系旋轉,也恰恰好在銀河系的當中。銀河系的頂,天文家的名稱叫黃極,我們地球只有南極、北極,大宇宙、銀河才稱黃極,南贍部洲這是佛講的地球,地球可能是南贍部洲的一部分,他這個說法很有道理。至於佛在經上講的九山八海,他說海是水聚會的一個處所,佛在經上說法常常有表法的義趣,我們不能不懂,佛所講的這個水不是真的水,流動的,我們現在講氣體,流動的,氣體流動聚集在太空。所以佛經上講的這個海,應當是現在講的太空,佛講的這個水是太空當中流動的氣體,決不是我們地球上的海,這個說法就好懂。

  那我們要問,佛經上講的單位世界,單位世界到底是指什麼?單位世界是一個須彌山,那這樣說法,以黃老居士的說法,就是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以這樣一個天體,集合一千個單位世界叫一個小千世界,由此可知,一個小千世界有多少個銀河系?一千個。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個中千世界;然後再以中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入般涅盤?沒有!在我們這個世界這樣表演,他方世界他又示現,他可以同時在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剎土現身,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現什麼樣的身?《楞嚴經》上說得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普門品》裡面也講得好,「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相,佛菩薩沒有定法可說,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這是概略的為我們介紹依報環境,這是從反面說的。下面經文從正面說:

  【唯以自然七寶。黃金為地。寬廣平正。不可限極。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唯以自然七寶』,這一句我們不能夠疏忽,七寶加上自然,顯然不是我們這個世間所講的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這是經上常說的,佛不過是舉我們這個世間有類似的,比較接近的,實際上西方七寶跟我們這裡完全不相同,無法想像。我們這個世間哪來的寶物?其實所有一切珍寶也是平等的,現在科學家懂得,你把所有一切物質用精密的科學儀器分析,分析到最後,都是原子、電子、粒子。金銀、琉璃、金鋼鑽,跟我們地上沙土有沒有差別?沒有差別,完全一樣,所以它是平等的,平等真法界。何以變成這個差別?我們今天講,它組成的方程式不相同,其實基本物質完全一樣。一塊金鋼鑽跟一塊石頭價值是相等的,為什麼一個是那麼樣的名貴,一個是一文不值?同樣的東西,組成的不一樣,把方程式解開,你就真相大白,才知道收藏那些七寶被騙了。如果你有錢,我勸你千萬不要買這些東西,不要貪愛這些東西,愚癡!這些東西是希有之物,希有就變成寶,你愈收藏得多,那些強盜小偷都把你當作目標,給你帶來的不是幸福是災難,學佛要學智慧。

  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講經,那一次去香港的因緣是聖懷法師,聖懷法師現在還在,跟謝道蓮居士他們兩位,邀請我到香港講經,那一次去的時間長,講了四個月,講《楞嚴經》。有一天謝道蓮居士發心要買一個手表供養法師,我也就答應接受,難得她的好意,要帶我一道去看、去選,好,我就陪她一道去。首先到她的銀行,看她保險箱裡面那些金銀珠寶,她在銀行地下室有兩個小箱子,也不是很大,兩個小箱子,打開來給我看,我看了之後,我說:「你很可憐!」她說:「法師怎麼了?」我說:「你才這麼一點點?你叫我來看,這個不值得一看。」她的臉色就很不好看,「難道法師你比我更多?」我說:「我的太多太多了,不可思議,沒有法子稱量。」她說:「在哪裡?」我說你想一想,你這些金銀珠寶不敢戴在手上,戴在手上香港有一些土匪把你手砍掉,太危險了,不敢戴在手上;又不敢放在家裡,放在家裡又怕小偷來偷,怕強盜來搶,只好放在保險箱,一個星期到這裡來摸一摸看一看,這就算是你的?我說所有天下那些銀樓都是我的,我去,「拿出來,我摸摸看看!給我收好!」那不都是我的嗎?你說那個人愚癡到什麼程度!真的沒有智慧。謝道蓮前年過世了。人不覺悟有什麼法子?收藏這些東西,手上摸摸的時候還有一點感觸,現在有許多人在銀行存款,連鈔票都看不到,每天看到什麼?帳單上阿拉伯數字,比那個珠寶還假、還不如,珠寶還可以摸一下,阿拉伯字摸都不能摸。所以有能力、有機會多做好事,不要把錢藏在那個地方,不要去買金銀珠寶,不要搞這些東西。

  佛告訴我們,你能夠統統捨盡,你念念都稱性,自性裡面的財寶無有窮盡,無量無邊。凡夫可憐,迷失自性,所以自性裡財寶絲毫都拿不出來,那只好去打臨時工,去討生活,過這個苦日子。佛真的是講得清楚、講得明白,只要我們真正肯依教奉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得大自在。一切放下,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缺乏,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做給我們看,我們要相信。現在澳洲土著他們也在表演給我們看,美國有個醫生去訪問他們,跟他們在一起過了四個月的生活,以後回到美國,聽說現在寫成三本書,介紹他們完全跟大自然相應,他們的生活真正是自在快樂。他們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從報導裡面看,他們一生從來沒有做過傷害一切眾生的事情,連這個念頭都沒有。為什麼他們能做到,我們做不到?他們還沒有學佛,沒有學佛的人,他知道,他能做到;我們學了佛,做不到。佛都給我們講了,不是沒有說,說得很多,說得很清楚、說得很詳細。我們要怎樣報佛恩?只有依教奉行。

  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七寶、這些物質,他們排列的方程式不是人為的,自自然然都是這樣高密度的組成,與我們起心動念還是有關系。我們這個世間物質排列的方式、結構,是我們妄想分別執著、自私自利、貪瞋癡慢,這種思想干擾它們、影響它們,我們的思想就是波動,這個波動干擾了它們。如果沒有任何干擾,唯心所現的決定都是珍寶,不思議的境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些不好的思想波干擾,可以說他們是以無漏清淨心所現的。我們這個世界是以「業惑」所感的,這個說法是佛學的名詞,我們現在人不太好懂,我們還是講思想波的干擾,大家好懂。西方世界人心都清淨、都平等,所以它是清淨平等覺這樣好的波動,造成物質環境都是自然七寶。七不是個數字,是代表圓滿,七的來源是我們中國人講四方、上下、中間,這就全都說到了,七是代表圓滿。西方世界無論什麼樣的物質都是圓滿的,都是不可思議的,我們一定要懂得「境隨心轉」、「唯識所變」、「一切法從心想生」,佛給我們說了這些大道理。

  『黃金為地』,《彌陀經》上跟我們講的,西方世界黃金為地,實際上《觀無量壽佛經》上講得清楚,西方世界的地是琉璃的,佛經上講的琉璃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翡翠,綠色透明的玉,所以西方世界的地,從地面可以看到地心,透明的。黃金是鋪在地面,鋪路用的,像我們這個佛堂當中鋪上紅的毯子,在西方世界鋪路是用黃金做地面的。一般這個七寶我們在經上讀到,是西方世界的建築材料,他們所建築的房子都是七寶造成的。七寶是建築材料,大地是琉璃翡翠,而且奇妙;我們這邊的七寶非常堅硬,所以它的用途就很有限,西方世界七寶柔軟,就像我們身上穿的布料子一樣,黃金也可以做衣服穿,白銀也可以做衣服穿,它是軟的,它不是硬的,琉璃、翡翠都是軟的。一切法隨心想生,那邊不需要制作,你起心動念,外面物質隨你心念起變化,這是科學家所夢想的:哪一天所有一切機器的操作不需要用按鈕,我們一動念頭,它就能聽話了。科學家現在有這個想法,還沒有辦法做到,西方世界早已經做到。往年我在美國講這個經的時候,聽眾當中許許多多學高科技的,我有一年在舊金山講經,聽眾裡面百分之七十是博士學位,我勸這些學高科技的博士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那邊是科技的頂峰、尖峰,我們這邊的科技跟他比很幼稚,應當到極樂世界去留學。阿彌陀佛是宇宙之間最偉大的科學家,能將一切物質隨心所欲變化,不要去勞動。

  『寬廣平正,不可限極』,這個要講到理,心淨則土淨,心平則地平,心地平等,大地就平正。舊金山那個地方,我第一次去,在街道上走了一走,回來就告訴一些同修們,這個地方不能住,什麼原因?這個地方人心非常不平,他說為什麼?因為地不平。舊金山的地不平,人心怎麼能平?人心不平,招來的災難是地震;貪心感的是水災、水患;瞋恚感應的是火災;愚癡感應的是風災。所以不可以說自然災害與我們的起心動念沒有關系,那就錯了,那佛在經上「依報隨著正報轉」這句話怎麼能講得通?「一切法從心想生」怎麼能講得通?所以依報環境跟居住在那個地方的眾生有密切的關系。這就是我們用現在科學家講的,就是居住這個地方的有情眾生,他們起心動念所發射出來的心波,心波的力量比電磁波還要大。

  我們看看澳洲這個地方,最近這幾年澳洲去的次數多,澳洲沒有高山,山有,不高,一般都是很廣大的平原。我們到那裡去一看,佛經上一講,這個地方地平,人心平。澳洲地大人稀,它的土地面積差不多像中國大陸、像美國大陸那麼大,中國大陸有十三億人,澳洲同樣這麼大的面積,只有一千九百萬人,人很少,所以人都很厚道;因為人太少了,人與人相見都很親切,沒有競爭,這一點很難得。世界兩次大戰,澳洲沒有波及,現在的人心風氣都很善良,大概是我們現前地球上最後的一塊淨土,所以澳洲人非常珍惜。他們雖然礦產資源很豐富,他不願意開采,為什麼?怕破壞他現在居住的環境,所以依舊是農業國家,他的農民都非常富有。我們中國人聽到農民一定是很清苦的,澳洲是富農。我也住在澳洲的鄉村,我的鄰居都是農夫,他們不但有非常舒適的居住環境,而且很多農夫都有自己的小飛機,一問的時候都是百萬富農,他們人少,耕種的面積很大,完全用機械化,所以農夫一定要有飛機,飛機播種、飛機噴灑農藥,他農藥用的分量很少,所以他的農產品非常豐富,銷到全世界其他國家地區,都是富農。我們新加坡許多蔬菜都是從澳洲進口的,我參觀過他們的農場,參觀過他們的菜園,所以佛在經上說的這些話,我們在世界各個地區去旅游,仔細去觀察,拿佛經來對照,很有趣味。

  昨天馬來西亞有一個慈悲雜志社,他們來了三個人來訪問,一共問我七個問題,我用一個半小時給他解答。七個問題:第一個是護生,第二個是放生,第三個是自殺,第四個是墮胎,問我這四個問題。最後講到墮胎,這樁事情我很留意,因為我每到一個地區,這個地區社會安不安定,社會有沒有問題,我從什麼地方看?我從家庭看,家庭從什麼地方看?從夫妻看。如果這個地方離婚率很高,這個社會動亂,這個社會有問題,不適合居住。如果這個地方離婚率很低,這個地方社會好,這個地方社會安和樂利,我們可以考慮在這裡建道場,可以在這個地方建立事業。所以要選擇,現在一般人講風水,我們不需要找風水先生來看風水,我們選擇什麼?山川壯麗,大地平正,居民厚道,人與人之間有愛心,彼此互相尊重,彼此互相合作,家庭和睦,這是最根本,這是我們所選擇的對象。

  我為什麼不選擇在大都市?大都市非常不適合修心養道,為什麼?誘惑太多,幾個人禁得起誘惑?永惺法師在香港,幾次佛學院都沒有辦成功,我去看過他,他告訴我沒有辦法,招到的學生兩個月就被社會誘惑走了,走上名聞利養,不肯讀書,讀書很辛苦。在香港趕經忏做佛事,一個月至少可以賺兩三萬港幣,他看到有這麼多的利潤,他就下海賺一筆錢之後回到中國,他就變成富僧,所以佛學院都失敗了。我想這個事情葉小文局長知道,他到新加坡來看看,新加坡也是花花世界,看我們辦這個培訓班,他有一次問我,他說:「法師,你怎麼樣管學生?在這個花花世界,你怎麼樣管學生,不被誘惑?」我說我不要管,管太操心了,管他干什麼!他很詑異,我就告訴他,我給學生訂了很多功課,他要是認真做那些功課,人家請他到外面去玩,他都不敢去,為什麼?他去玩一天,回來就趕不上功課,兩個星期趕不上,我們這裡的辦法就請他回國,不能不認真。當然我們選擇的環境愈是清淨愈好,所以建這個學校,在澳洲學校多半都建在森林裡面,即使都市也是在都市的郊區,在森林裡面,環境非常優美。我們佛教的道場,我相信應當跟都市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現在交通狀況,能保持半小時的車程是最理想的,半小時的車程。建築在鄉下好,遠離都市,對於我們修心養道有很大的利益。

  總結裡面,『微妙奇麗,清淨莊嚴』。妙是很難想像的,稱之為妙,不可思議。「微妙」,那是妙中之妙,稱微妙。「奇麗」,麗是美麗,奇是奇特,這種美麗也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形容得出來的,不是言語文字所能夠形容的。「清淨莊嚴」這句非常重要,清淨,永遠離開污染;莊嚴,就是具足無量德能,這是從智慧、清淨心變現出來的境界,莊嚴佛事。古德說,能生的是清淨心,所生、所變現出來的依正莊嚴,哪有不清淨的道理!歸根結柢還在一個清淨心,根源是在清淨心,所以經題稱「清淨平等覺」,這是因;前面一半「大乘無量壽莊嚴」,那是果,「無量壽莊嚴」這個果從哪裡來的?是從「清淨平等覺」變現出來的。

  我們這個世間,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我們想想就曉得,今天世界上人心極不清淨,濁惡到極處,濁惡得令人可怕,所以依報與正報,用現在人來講,充滿了危機。其他的宗教,我們看到基督教、天主教的《聖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都講到世界末日,現在我們看看這個社會人心,彷佛就是世界末日的預兆,天災人禍,會有空前的大劫難。只有真正少數覺悟的人,縱然我們不能幫助社會大眾,至少要幫助自己,如何安全、安穩的度過這個劫難,佛法幫我們很大的忙。由此可知,佛不能不學,特別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不能不學佛,不能不認真的學佛,我們自己走出一條生路,然後全心全力幫助社會大眾。只要我們自己發的心純正,就有感應,自自然然感應到諸佛菩薩護念、諸佛菩薩加持,也自自然然感應到這個世間許許多多的善心人士,我們同心同力來做挽救劫難的工作。從哪裡做起?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要從人做起,沒有大量弘法的人才,佛法雖好,沒有人介紹,大家不知道,所以一切都要從培養人才下手。

  我們來到新加坡,遇到這樣殊勝的緣分,李木源居士辦弘法人才培訓班,這是一個開始,雖然是短期的訓練,第五屆剛剛畢業,給了我們充分的信心,鼓舞了我們的志願,我們會接著非常認真努力把這樁事情做好,希望這個劫難能化解,希望這個災難能夠推遲。如果我們這個世間人心都平了,人心都向善,我們這個世界也會變成極樂世界,事在人為,要大家共同努力。今天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二七集)  2001/7/1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27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三十二面倒數第五行,科題是「問答釋義」,請看經文:

  【阿難聞已。白世尊言。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這個經文緊接著前面而來的,前面佛說過,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大小江海、丘陵坑坎,乃至於鐵圍、須彌、土石等山。阿難尊者聽了之後,就提出這個問題,假如西方極樂世界果然沒有須彌山,西方極樂世界的四王天、忉利天,住在哪裡?這個問題實在講阿難尊者代我們問的,因為我們聽佛講經聽久了,佛告訴我們,一切諸佛剎土之構成大致上都是差不多的,像一個單位世界以一座須彌山為中心,前面跟諸位介紹過了。須彌山的山腰、山的當中,是四王天居住的處所,須彌山頂是忉利天居住的地方。欲界六層天這兩層叫地居天,沒有離開地面,夜摩以上就是空居天。我們常常聽佛這麼說,於是產生所知障,分別執著這些境界,所以才提出這個問題來。下面我們看佛的答覆:

  【佛告阿難。夜摩兜率。乃至色無色界。一切諸天。依何而住。阿難白言。不可思議業力所致。】

  世尊沒有直接答覆他,反過來問他。夜摩天、兜率天,上面還有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都屬於欲界;欲界再往上面去,色界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初禅到三禅每一個階段都是三層天,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有九層天,色界總共有十八層天;再往上面去無色界有四層天,所以三界總共有二十八層天。夜摩以上不依靠地居,佛反過來問他,依什麼而住?阿難答得很好:『不可思議業力所致』。業是什麼意思?古大德給它下了一個定義,「造作」名業。造作通常分為三大類。我們一切眾生每天的造作就沒有辦法統計,如果說我們一生的造作,再加上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造作,所以佛給我們講,一切眾生所造的業,如果這個業要有形相的話,這是舉一個眾生,無量劫來所造的業要是有形相的話,「盡虛空都容納不下」。這個比喻不過分,確確實實是真的。

  造作哪會有這麼多?我們只要看宋朝衛仲達的故事,就能夠想像得到。衛仲達才三十幾歲的人,有一天被閻羅王抓去,閻羅王吩咐判官把他一生造作善惡的檔案拿出來,判官把檔案拿出來了,造作惡的檔案把整個大殿都擺滿了,造作善的檔案只有一卷,閻羅王看到很生氣,吩咐判官把他善惡檔案秤一秤,結果這一秤,他造作堆滿大殿那些檔案反而輕,這一卷善反而重,閻羅王的臉色也就轉變了。衛仲達就問閻羅王,他說:「我年歲才三十幾歲,我造惡哪裡會造這麼多?是不是你們記錄有錯誤?」閻羅王告訴他,他說造業不必等你有行為,你念頭才動,檔案記錄裡頭已經入檔,比現在的電腦還要進步。業包括我們起心動念,一個不善的念頭,雖然沒有行為,阿賴耶識裡已經是業習種子,非常可怕。衛仲達就問:「那一卷善,那善到底是什麼?」閻羅王告訴他,善只是一個奏摺而已,勸導皇帝不要興一個勞民傷財的工程。他說:「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力量?皇帝也沒聽」。「皇帝要是聽,你的福報就更大,你做這樁事情是發於誠心的,沒有自私自利,不為名聞利養,是為社會廣大的群眾,出於真心,所以這個善的力量大!」這個故事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正如佛在經典上所說的,無量劫來所造的罪業雖多、雖重,不怕,怕的是不能夠真心悔改,真誠心悔改,從今而後斷惡修善,決定能夠彌補。人只要肯回頭,真正回頭、徹底回頭,就與佛心相應,就能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有分,這是「不可思議業力所致」。所以我們造業,佛在經典上把它分為三大類,第一個是身業,身體的動作;第二是言語;第三是念頭。念頭造得最多,連晚上睡覺會作夢,作夢也是在造業,你就想到這個事情多麼可怕!一般人常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由此可知,我們真正講修行,修的是什麼?無非是把錯誤的想法、看法修正過來,錯誤的說法、錯誤的作法,能夠把這四個方面修正過來,這叫真正修行,不再造惡業了。

  善惡的標准,佛在所有經論裡面都講到,專門教導初學的有《十善業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是給我們講善惡標准。專門對出家人所講的標准,除戒律之外,《彌勒菩薩所問經》,也叫做《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在《大寶積經》裡面,這部經佛是專門為出家人所說,特別是末法時期出家人,造作許許多多不如法的事情,不善的事情,自己茫然不覺。這部經過去我們講過三遍,留有錄像帶、光碟,好像在中國大陸有同修依照錄音帶把它寫成書,這是世尊教導我們的。在中國印光法師是菩薩再來的,他老人家大慈大悲,為現代人奠定因果教育的基礎,善惡心行的標准他沒有用佛法,他用《了凡四訓》,用《感應篇》,這非常有道理,真正是契機契理。這些著作都是中國人寫的,不是從印度翻譯過來的,提出這樣的教學,深深符合中國人的民族感情,很容易接受,印祖一生極力提倡。現在他老人家已經往生了,我們修淨宗的同學應當接著印祖的遺志,真正去做弘法利生、續佛慧命,要把印祖這個教誨發揚光大,確實能夠挽救社會,能夠挽救末日的災難。我們學佛的四眾同修,對於經教,對於祖師提倡的,都應當熟讀,都應當認真學習,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決定得利益、決定得受用。

  這是說明造善就叫善業,造惡就叫做惡業。善業有生善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的作用,所以稱之為業力。阿難在此地講「不思議業力」,佛門裡頭有一首偈子說:「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免。」佛家一般講,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因此我們常常聽古德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愚癡,造作的時候,他疏忽大意,造作種種惡業,果報現前的時候,他害怕了,這個時候害怕也沒用處,也無濟於事。菩薩聰明,果報現前,逆來順受,菩薩怕因,永遠不再造惡因,所以他才能夠不受惡報。這個事情我們學佛不能不重視,一定要了解其中的道理,要認清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這些例子太多太多了,《太上感應篇》跟《文昌帝君陰骘文》的注解、《安士全書》裡面,幾乎每一條之下都引用很多的例子來做證明。《感應篇匯編》不是一個人寫的,在過去有很多次的增編。如果我們同學當中有有心的人,很可以搜集現代的一些公案,你們在報紙雜志裡面所看到的這些因果報應的報導,可以增補在《感應篇》裡面,將來再印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些現代所發生的,許許多多在外國所發生的,這樣更能夠啟發大眾的信心。這個事情決定不是迷信,它是事實,我們萬萬不能夠疏忽,所以在起心動念之處,就要回頭。

  尤其是發心想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你一定要知道往生的條件是些什麼,你有沒有具備?往生的條件實在講,最具體的就是在這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上講的善惡標准,跟《十善業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跟印祖所講的《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骘文》完全相同,我們不能疏忽。業障現前的時候,念經沒有用,念經消不了業障,要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修正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行,這才管用,這樣才能消業障。諸位一定要懂得,決定不是說業障現前,念幾部經,求佛菩薩保佑,這是迷信,經是佛菩薩講的,你再念回去給他聽,哪有這種道理!我在講台上講的這些錄像帶,我自己看都不看,我都不想看我所講的東西,佛菩薩會聽他講的經嗎?不可能的事情!佛菩薩看到你依教奉行,真的回頭是岸,那歡喜;所以你在佛菩薩面前念經,佛菩薩搖頭,你搞錯了!一定要明理,一定要依教奉行。所以佛在經上常常叮咛、囑咐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就是要做到、表演,《無量壽經》所講的道理、所有的教訓,我們都能在日常生活當中表演出來,全把它做到,這個佛歡喜!有人向你請教,你能夠把它說得很清楚、說得很透徹,叫那個聽的人斷疑生信,也能夠向你學習,這個佛才真正歡喜。所以千萬不能造惡業,惡業這個業習種子在阿賴耶識裡面永遠不會消失,什麼時候遇緣它就起現行,起現行就是果報現前。

  在這個地方附帶的勸勉同學們,如果是福報現前,決定不要享受,為什麼?過去生中所修的福報很容易就享完,享完以後怎麼辦?我們很冷靜、很仔細的觀察我們周邊的一些人物,這個社會上得大福報的人,得的富貴、得的財富,你仔細看看這些人,我們清楚,他今天擁有這個富貴福報都是前世所修的善因,可是一享受的時候,他就不再修善,他就不能再修因。縱然他在社會上也做一些慈善福利事業,我們明了都是一些小善,社會慈善福利事業他們做了很多,每年也拿幾千萬去做,統統做的是小善。怎麼曉得它是小善?《了凡四訓》裡面有個小故事,說有一位年輕的女孩子,家境非常清苦,到廟裡面去燒香拜佛,身上僅有兩文錢,拿出來供養三寶,住持老和尚親自給她回向。到以後她發達,作王妃,又到這個寺廟來,帶千金來供養三寶,老和尚叫他的徒弟給她回向就可以了。她非常驚訝,向老和尚請教,老和尚講:「過去你的兩文錢出自於真心,那個功德大,我不親自給你回向,對不起你;現在你帶的金錢雖然多,你的心沒有以前那樣的真誠,所以布施的錢雖然多,福報很小,我徒弟給你回向,夠了。」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什麼叫修大福?真誠心,凡是大富大貴人家做這些好事,所修的都是小福,沒有那種真誠恭敬心,吩咐下面的人,「不錯,這是好事情,你們去替我辦。」佛在經上講,親手去布施,誠誠懇懇,那個福報就大。

  從事上來講,現代的社會病在什麼地方?最嚴重的病在哪裡?現在社會普遍失去聖賢教誨,全世界教育再發達,科技的教育、工商教育、經貿的教育,人學了這些東西,他有能力在社會上競爭,競爭再提升就是斗爭,斗爭再提升,那不就變成戰爭了?所以這種發展的趨勢到最後,那就是一般宗教裡面講的世界末日。這個世界很危險,天災人禍哪一天沒有?次數一年比一年增加,傷害一次比一次嚴重,非常可怕!於是我們曉得,今天社會大眾身口意三業都不善,這還得了嗎?我們從這個地方省悟過來,在這個時代最大的好事、真正的善業,是提倡倫理道德教育,是要發揚光大宗教神聖的教學,這個功德第一大。你做成功了,無量無邊的功德;做不成功,也像衛仲達那一小卷一樣,決定抵得過你無量劫來所造的惡業,我們深深相信,一絲毫疑惑沒有。

  在新加坡,居士林林長李木源居士這些年大量的在提倡弘法利生,提供講堂,請法師來講經說法,辦弘法人才培訓班,培養弘法繼起人才,這個功德果報不可思議!無論他過去今生造作多少的不善業,這兩樁事情的善行,把他那個不善都蓋過了,我們相信。衛仲達的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許多古書筆記裡面都看到,可見得他這個事情流傳得很廣,所以我們要珍重,要認真努力來學習,要把這樁事情看作我們這一生人生的大事。上一個星期天居士林開林友大會,李木源居士邀請我參加,我想在座有不少同修也曾參與這個大會,他邀我講幾句話,我跟林友們提出三樁事情:第一個是人生的目的,第二個是人生的意義,第三個是人生的價值。如果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把這三樁事情疏忽了,我們這一次到人間就白來一趟,古人所講的醉生夢死,糊裡糊塗來了,糊裡糊塗過去了,你說多可惜!我們這一次到這個世間來究竟是來干什麼的?目的何在?這個問題很難答覆。你看看這個社會上,我們同修也不免,每天追求財富,天天想發財,忙得不亦樂乎,難道你來到這個世間,目的是來發財的嗎?這個目的不是真的。縱然你的財富真的發了,你得到億萬,成了億萬富翁,你有沒有想到,你死了以後一文都帶不去,全都落空了,你有再多的產業,全部都要給別人。如果人生以這個為目標,那真是愚癡到了極處,比不上澳洲土著。澳洲土著他們人生的目標是什麼?快樂,他們追求幸福快樂,這還能講得過去。

  我們學佛之後,這才真正明了,佛菩薩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他們生活的目標是什麼?給諸位說,「學習」。生活努力的目標是一生都在學習,生生世世在學習,學就是覺,我們這才曉得人生最正確的目標方向是求覺悟,不斷把自己的覺性向上提升,這個目標純正。在大乘佛法裡面,我們今天求的是什麼?求覺,這一覺悟就是菩薩就不是凡夫,初信位的菩薩。初信位再求覺悟提升到二信位,不斷的求覺悟,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覺、妙覺,到最後成佛。佛是什麼?究竟圓滿的大覺,這個目標純正。求覺悟的人決定不墮三途,果然證得圓教初信菩薩的果位,脫離六道輪回可以說是指日可待;不但說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也有指望,這個指望絕不落空。我們有沒有確定自己的方向目標?

  人生的意義何在?意義就是要和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儒家講「仁者無敵」。你在一生當中,心裡面對一切人、一切眾生沒有絲毫怨恨的念頭,你這一生過得有意義;你還有冤家對頭,那就很糟糕。怎樣才能做到這個境界?必須要有相當的覺悟,你才有能力化敵為友。末後我們講到人生價值何在?在佛法裡面講人生真正的價值,就是在「弘法利生,續佛慧命」,這個價值是真實的,決定不落空,這是真實功德,不會隨我們死亡而消滅。世間一切有為法,所謂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聰明人要為帶得去的去努力。弘法利生,續佛慧命的功德可以帶得去的。由此可知,人生在世不能不做好事,一定要知道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必定有惡報。修行,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科技發達,物質文明不斷的在提升、在進步,道德衰滅了,所以有無法想像的災難會發生。修行特別是對我們來講,環境影響很大,不受環境影響,那是已經有相當功夫的人,不是我們。所以在唐朝時代,馬祖、百丈這兩位大德,他們是禅宗第八代,我們一般俗話說,惠能大師的徒孫,提倡叢林,中國的叢林制度是他們兩位發起建立的,那真是無量無邊的大功德。

  「叢林」就是辦學校,提倡大家在一起共修,叢林的特色是提供我們完善修學的環境。一般凡夫像我們這種程度的人、業障深重的人,叢林裡面住上三年、五年就有相當可觀的成就,什麼原因?佛法的薰陶,這裡面解行相應,定慧等持。解門是研教,深入經藏,深解義趣,解門在這上下功夫;行門,到了末法時期,行門大概只剩下兩種,一種是念佛,一種是參禅。現在講修行,真的不歸於禅就歸於淨,所以叢林裡面有禅堂、有念佛堂,喜歡念佛進念佛堂,喜歡參禅進禅堂,都有老師在指導。這個制度到今天差不多有一千四百年,在近代這一個世紀裡面,修行確實已經是有名無實。上一個世紀初,禅宗真正修禅的道場好像只有金山高旻寺,真正念佛堂大概只有印光大師靈巖山的道場,所以密集薰修的這種機緣,我們無處可求。可是要想成就大眾,又非此不可。我在初學佛的時候,親近方東美先生,他曾經多次的告訴我,佛法要興、要想復興,非叢林制度不可,他非常重視。叢林制度在今天來講,就是辦學校、辦教育,而學校教育一定要用古德叢林的精神,如果像現在一般的學校,那個沒有用,決定不能成就。所以要辦佛學院,要辦佛教大學,這就是古時候所說的叢林。叢林的主席就是校長,它裡面的執事跟現在學校是相同的,現在學校有教務、有訓導、有總務,叢林制度也分這三個項目,但是它不叫教務,它叫首座。首座和尚就是教務長,維那和尚就是訓導長,監院就是總務長,執事他們的工作相同,名稱不相同而已,確確實實是大學。

  叢林的精神就是密集的薰修,每天研究教理八個小時,這裡面包括聽經,聽老師講經,研究討論,每天功課八小時;另外修行八個小時,這八個小時或者是參禅,或者是念佛,每天十六個小時。我們希望辦佛學院、希望辦佛教大學,我們的教學制度決定采取叢林的老規矩、老辦法,確實幫助同學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才會有成就。我們有這一點真誠心,希望成就自己,希望成就別人。所以現在我們在澳洲有了這個機緣,我們向政府立案,政府同意我們辦一個「淨宗學院」,我們淨宗學院朝這一個方向、目標去努力。四眾同修將來在這裡面修學,最重要的你要「真干」,常住寺務方面的這些事情盡量的免除,絕不讓我們同學們去做。廚房的工作、清潔環境的工作,乃至於同學們自己寮房,整理寮房、換洗衣服,我都不讓你們去做,我要請工人。我們請工人給待遇的,我們雇澳洲人來替我們做,我是想到澳洲有很多旅館雇的這些服務生,我給他們同樣的待遇,請這些服務人員來給我們服務,我們自己對於這些事情完全不要操心,每天把十六個小時功課給我做好,這個重要!這樣才能成就。現在這樣修學的環境,在海內外已經沒有了,我們有這個緣分,現在也有這個條件,創造一個環境。

  我們建一個道場,這個道場我們心目當中是一個示范道場,修學的時間不是六個月,六個月成就不了,那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無濟於事。我們訂的時間是九年,分三個階段,普通班兩年,正科班三年,研究班四年,總共九年畢業。進入這個學院,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安心在這裡住九年。儒家《學記》裡面所謂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希望經過這麼長的訓練,將來可以在全世界弘法利生。如果有機緣,你們可以辦學,續佛慧命。學校是道場,道場是學校,恢復佛教教學的本來面目。這個訊息才透出來,就有一些熱心人士響應,我們冷靜觀察,緣成熟了,我們一定要做。這是諸佛菩薩加持,諸佛菩薩給我們的機會、給我們的使命,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把它做好,才能真正做到「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否則的話,我們每天念回向偈,念得冷汗直冒。「願以此功德」,我們拿什麼功德?功德在哪裡?天天在念「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拿什麼功德?這樣的薰修,果德不可思議。

  我們可以看到陳光別老林長的故事,陳老居士晚年生病,在家裡面休養,這是他的一個無比殊勝的機會。他把一切工作放下,每天聽經,我們講經的錄像帶全部搬到他家裡,每天聽八個小時。我到他家裡去看過,他把他的電視機放在他的床角,他躺在床上,睜開眼睛就看到了,每天看八個小時,四年的薰習,他覺悟了、他明白了;除了聽經之外,他就念佛,幾幾乎乎到每天八小時聽經、八小時念佛。這樣密集的薰修,四年下來,不到四年,兩年的時候,他就跟李木源居士說,他想往生極樂世界。李木源告訴他不行,你不能走,你走了之後,居士林就沒有辦法,沒有人維持了。老居士就說:「好吧!那就再等兩年吧!」果然是等了兩年。往生前三個月,他的兒子媳婦告訴我,老居士有一天在一張紙上寫了八月初七,寫了十幾個八月初七,家裡人看到也不敢問他,八月初七那一天他往生了。三個月之前預知時至,走得那麼樣的安詳,那麼好的瑞相,我們親眼看到的。四年的時間,每天八小時聽經、八小時念佛,往生就自在了,所以我相信他兩年就成就了,他跟李木源居士說明他想往生,那個時候他就有把握了。李居士讓他再住世兩年,讓居士林換屆穩定下來,李木源居士的聲望兩年當中向上提升了。

  由這個事實我們來觀察,如果我們佛學院要用這種方法來教學,九年的制度,哪一個不成就?個個成就!九年畢業的時候,諸位同學可以說都是再來人,為什麼?生死自在,往生極樂世界自己有把握,隨時可以去得了;再以大慈悲心,我們把身體留在這個世間普度眾生,正是小乘經裡面常講的,「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這個時候多自在,多麼圓滿!我們今天如果有這種環境、有這種條件,確確實實能夠達到「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真正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廣度眾生。

  我們從這麼多年學習觀察,我們有了信心,我們深信三寶加持,眾生有福。眾生有劫難固然是一個事實,可是佛常講,眾生愈是有大災難,佛菩薩生在這個世間愈多;造作罪業眾生,要不仗這些再來人的福報,這個世間不堪設想。哪些是再來人?我們深深相信,將來能夠參與這個道場,在這個道場修行的人,一定有很多很多的再來人,到一定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業因果報的理跟事,我們決定要深信不疑,再看下面經文:

  【佛語阿難。不思議業。汝可知耶。汝身果報。不可思議。】

  我們就看這兩句,這是世尊給我們說明什麼叫『不思議業』,哪些是「不思議業」。一開端佛徵問阿難尊者,叫著阿難尊者問他:「你知不知道?」阿難沒有回答,佛也不希望他回答。佛接著就說:『汝身果報,不可思議』。下面接著說:

  【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

  實在講佛講了這一句,「汝身」,「汝」就是指阿難,你的身,身也包括心,你的身心果報不可思議。諸位想想看,這裡面含些什麼意思?佛叫著阿難對他說,阿難是我們大家的代表,那個意思就是講,我們自己這個身心果報不可思議,話裡頭有話,用意深廣無盡。果報是指過去所造的一切善惡業,感得的結果跟回報,這裡面是相宗所說的「引業」、「滿業」,引業感得的是果,滿業所感的是報。引、引導,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我們大家現在都在人道,都得的是人身,這個業是共同的,是什麼業?佛給我們講的五戒十善業,過去我們曾經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的功德引導我們到世間得這個果、得這個身,身是果報。雖然我們人人都是一個人身,可是這一生當中,你享受的不相同,貧富貴賤不一樣,這個不一樣是另外一種果報,是什麼果報?你所造的善、不善業,這在相宗裡面稱為滿業。我們的引業不錯,引導我們到人間來,滿業不好,過去生中造的善太少,惡太多,所以我們這一生生活很不如意。不但是一個人不如意,大多數人都不如意,諺語所謂:「世間事不如人意常八九」,能夠滿意的只一二樁事情,不滿意的事情要占十之八九,這什麼原因?分明告訴我們,過去生中所做的善少惡多,這很有道理。

  唯識經論裡面告訴我們,六道凡夫起心動念離不開八識五十一心所,五十一心所,心所就是心裡起用。惡心所二十六個,善心所只有十一個,由此可知,我們起心動念肯定是善少惡多,善的力量弱,惡的力量強大。果報現前的時候,佛在經上常講,「強者先牽」,力量強的先受報,那我們是惡的力量強,先受不善的果報,道理在此地。我們不是沒有善業,善的力量弱。懂得這個道理,懂得事實真相,我們有沒有辦法把我們那個善業提前來報?行,只要你懂得就行。如何提前?把你的善業,要知道業因它要沒有緣不起現行,你努力培養善的緣,你有善的因加上善的緣,善的果報就現前。這個道理與事實,《了凡四訓》裡面就顯示出來了,雲谷禅師教導了凡先生的,根本的原理就在此地;《俞淨意遇灶神記》,灶神爺點化他,原理原則也在此地。有沒有效應?有,效應太明顯了,尤其是俞淨意的效應超過袁了凡。所以命運是自己鑄造的,命運自己可以改造,你只要懂得這裡頭的原理原則,懂得改造的方法,我們可以把過去生中造作一切不善業的果報中止。諸位要知道消滅是不可能的,可以把它止住,可以把過去生中造的少分善業提前,讓它形成這個報應,這個方法是斷惡修善。真正覺悟了,讓我們的心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裡面,處事待人接物,修正成純淨、純善,這樣你就把你過去生中造的那些少分善變成大善,可以把過去生中累積那些惡統統蓋覆住,不是做不到。

  為什麼我們做起來這麼難?難的原因是你對於這些理論、方法、境界認識得不夠,你了解得不夠徹底;真的明白、了解,把它轉過來不是難事情。所以佛法,我們常講,我講了五十年,佛法是「知難行易」,凡夫成佛在「做」這方面來講一念之差,凡夫一念覺,他就成佛;一念迷就是凡夫,真的不難。困難在哪裡?困難在明了,真難!你對這個道理、對事實真相沒有徹底明了,這樣才勞累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麼樣的辛苦!所以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難都難在明了道理與事實真相,都在這上面。果然覺悟了,做不難!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容易,小事一樁。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別人毀謗我、欺負我、侮辱我、陷害我,我們遇到一笑了之,沒有在意,很容易,不難!什麼時候碰到歌利王割截身體,也像忍辱仙人一樣怡然承受,一個妄念都不起,那恭喜你,你就成佛了,你就圓圓滿滿的把境界轉過來。

  他知道有個道理,來害我的人,這個人性本善,《三字經》上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一點都沒有錯。為什麼現在變成不善?他迷惑了,迷的什麼?把他那個本善迷了,這個迷不是永遠的迷,是暫時的迷,他還會覺悟的,那又何必怪他?何必起怨恨心?何必起報復心?起怨恨、報復肯定錯誤,害誰?害自己,不是害他,害自己。自己起了三毒煩惱,三毒煩惱起來之後,果報在哪裡?三途地獄,你不是自己害自己嗎?如果對於這些逆緣惡境不起一個念頭,真正做到不動心、不起念、不分別、不執著,你自己境界立刻就提升,信位的菩薩就提升到十住,十住菩薩就提升到十行,這些逆境惡緣把你捧上去了;你不上去,你要往下墜落,你愚癡!這個道理我想也不是很難懂,這個事實、那個善的果報實在講就在現前,看你能不能受用。譬如你們在一個公司服務,你跟同事起了爭執,兩個人相罵相打,可能老板把你們兩個人都開除,這很可能的事情。如果一個人發脾氣指著你罵,罵你打你,你罵不還口,打不還手,你的同事老板看到:「這人有修養」,馬上把你升職了。你為什麼會被老板賞識、會被提升?是因為那個人罵你打你的,他不是幫助你、成就你嗎?他自己有損失,他自己可能被降級,縱然不降級,也不容易升級,性情不好,常常鬧事。他幫助你提升,你應當感恩他、感謝他才對,這是講什麼?眼前的果報立刻得來的好處。眼前叫花報,後來的果報不可思議,這些道理,這些事實,你能懂嗎?你能夠見得到嗎?果然能懂、能見到,哪一個不樂意做這個事情?佛家講的忍辱波羅蜜,《金剛經》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

  佛對菩薩講的六度,六度裡頭最重要的是兩個法門,第一個是布施、捨、放下,那是功德。第二個重要的就是忍辱,忍能保持功德而不失去,所謂是「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功德都喪失掉了。忍辱是成就的不二法門,世出世法都不例外。你將來有多大的成就,就看你有多大的忍耐。小小事情都不能忍,這個人古人講沒出息,不能成就,這不能辦大事。所以細心觀察一個人在境界裡面,善緣、順境生歡喜,覺得驕傲,覺得很了不起,這不能成就;逆境、惡緣常常還有怨恨心,常常表現著不滿意,這人不能成就。世法、佛法都不例外。

  祖師要成就一個學生,世法裡面這些領導的人要提拔底下下面的這些干部,他都會在很冷靜旁觀、觀察這個人。我們自己往往年輕無知,缺點在日常生活當中跟大家相處,不知不覺完全暴露,優點連自己都沒有發現。古時候比我們現在人有福,在家有父母教化,在學校老師認真教誨,從前老師把學生真的當作自己子女一樣,真愛護,真教你,所以我們對於老師的恩德,一生都不會忘記,常存感恩之心,真正有一番恩情存在,跟現代師生關系不一樣。現在實在講,那是當年方東美先生常說的,我跟他學哲學,希望到學校旁聽他的課,他告訴我:「不要去了,現在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去,學不到東西。」說這個話五十年前,五十年後今天的學校我沒有進去過,不知道變成什麼樣子。常常聽說學生打老師,常常聽到老師說現在學生不聽話,這怎麼得了!兒女不聽父母的話,學生不聽老師的話,這是社會動亂、天災人禍的根源。果跟報本來是一體的,如果細細的去分,諺語常講「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我們今天所遭遇的一切境界,都是過去生中造作的因跟現前的緣所結合產生的果報,幾個人在一切時、一切處能夠想到這個問題;果然能想到、能觀察到,縱然遇到極不如意的事情,怨天尤人的念頭沒有了,為什麼?知道自作自受,你會很安然的順受,這個帳了了、結了,你會很快樂,欠人的錢還了,欠人的命也了了,他怎麼不自在、不快樂?如果迷惑顛倒,不了解事實真相,怨天尤人,那好了,受果報又造惡因,這個麻煩大了,將來的苦報比現在還要嚴重,這實在是鑄成大錯特錯。

  『不可思議』是說明這樁事情的因很深很深,緣非常復雜,決不是平常人,這個平常人包括六道裡頭的天人,他也不知道。再往上面去,佛講就是阿羅漢、辟支佛他對於緣大概知道一些,真正的因他還是搞不清楚。阿羅漢的能力,宿命通能觀五百世,他心宿命能夠觀察五百世,五百世之前他就不知道了。像佛在經上說的,有一個人要跟佛出家,出家要有善根,沒有善根出不成,這個人找到世尊,到面前了,世尊叫他的弟子、這些阿羅漢來看,看這個人有沒有善根?這些大阿羅漢看了之後都搖頭,「他怎麼能出家?他沒有善根」。佛就說,他能出家,他的善根太久遠了,你們只能看五百世;這個人在無量劫前是個樵夫,有一次在山上砍柴,遇到一只老虎,他爬到樹上,在樹上念了一聲「南無佛」,就這一點善根,到今天成熟,佛給他剃度。久遠劫之前念了一聲「南無佛」,他這個善根微弱,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都看不到,佛看得清楚。

  所以我們不要以為現前芸芸眾生沒有善根,我覺得他們種的善根相當深厚,就是不相信佛教的人,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他都知道有個「佛」,那就行了。「佛」落在他心裡頭、印象裡頭,永遠不會磨滅。什麼時候成熟?也許無量劫後遇到佛,他跟佛剃度出家了,在佛會下修行證果,大有可能。所以我勸導同修,我們無需一切顧慮,不要怕造罪業,我覺得沒有罪業,你們在報紙雜志上刊登佛像,刊登佛的名號、菩薩的名號,字愈大愈好,愈明顯愈好,為什麼?叫人一看,一入眼根,永為道種。有些人顧忌,「我在報紙上刊這個,人家把報紙撕碎丟在垃圾桶裡,這是不是罪過?」要學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入地獄,多少眾生成佛了,值得!沒有顧忌。我們淨宗第六祖永明延壽大師,他沒有出家之前是作國家稅務局的出納,是個小職員,他盜取國庫裡頭的錢財,那真的是偷盜。盜取干什麼?放生,常常偷盜,常常放生。以後被人告密告發,判罪死刑。這一審問,錢盜了沒?他承認,非常誠實,「我盜,盜了很多次」,干什麼用處?放生。審判官員把這個案子送到皇帝那裡去,皇帝一看,也覺得很可笑,就囑咐按照法律去辦,判死刑殺頭。不過皇帝交代監斬官,交代他,如果他綁在刑場要殺頭的時候,他要是不害怕、不恐懼,帶回來,讓他見見;如果他害怕恐懼,殺掉就算了。永明大師綁到法場上,面不改色,一點恐懼都沒有,監斬官問他:「你為什麼不怕?」他告訴監斬官:「我以一條命,救千千萬萬的命,值得!」所以他很歡喜,他一點恐懼都沒有。皇帝召見,赦他的罪,問他想干什麼?他要出家。皇帝做他的護法,以後成為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祖師。

  那我們今天在報紙上刊登大幅阿彌陀佛的像,阿彌陀佛的名號,多少人都看見了,他就是丟在垃圾堆裡、丟在糞坑裡,我也不在乎!你給多少人種了善根,你度了多少人!包括那些不相信佛的人、毀謗佛的人、抵制佛的人,統統都種了善根,你統統都把他們度了。學佛一定要開智慧,不能死在戒條裡頭。戒條裡面是這樣說的,沒錯,為什麼?那是你惡意輕慢心毀壞佛像,這是有罪。我們今天用的心不一樣,是要利益眾生,是要幫助眾生阿賴耶識裡頭種下佛的種子。戒條,實在講佛用現在的話來說非常民主,非常開放,非常自由,所以他制定的戒條每一條戒都有開緣,開緣就是可以開的,開戒不是破戒、不是犯戒。我們今天在報紙、雜志裡面刊登佛像、刊登佛菩薩名號,這是開戒,不是犯戒,不是破戒,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我們的心純粹是利益眾生,純粹是幫助一切眾生在阿賴耶裡頭種下佛菩薩的種子,他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後世他跟佛有緣,廣結善緣。甚至於我也鼓勵一些同修,現在你們穿的T恤,新加坡是熱帶地區,這些年輕人穿的,前面背後那個團案都是妖魔鬼怪,看了多嚇人!我們可以T恤印上阿彌陀佛的像,印上「南無阿彌陀佛」,你在街上走一圈,就度了好多好多人。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這裡頭都是「不思議業」,造的不可思議的善業,常常存這個心,利益一切眾生。

  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三樁事情,善根成熟的,幫助他在這一生當中成就,現在的成就就是念佛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去作佛、作菩薩,成就了;善根沒成熟的,幫助他成熟,我們今天想辦佛學院、想辦佛教大學,采取九年制的教學,就是幫助那些善根沒有成熟的,幫助他成熟;第三種,沒有善根的,幫助他種善根,像我前面所講的這些例子,都是幫助一切眾生種善根。好事!諸佛看到都歡喜,哪裡會有罪業?所以我們做這些事情決定不要有忌諱,不要有懷疑,歡歡喜喜認真去做,把佛法推廣到各個階層。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都有幫助眾生這個意願,這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要念茲在茲,時時刻刻去做。我們身上帶幾串小念珠,帶幾張佛卡,遇到有緣人,他歡喜就可以送給他,跟他結緣,把我們講經的時間場所介紹給他,歡迎他來聽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二八集)  2001/7/2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28

  請掀開經本,《科會》三十三面,經文第二行看起:

  【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眾生善根。不可思議。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

  從這一段經文看起。果報誠如世尊所說,確確實實不可思議,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因緣太復雜了。前面佛對阿難尊者講得好,「汝身果報,不可思議」,這一句話說的是阿難,實際上我們都知道阿難是我們的代表,說阿難就是說我們自己。有幾個人真正能夠認識自己、明了自己?我們這一生生到這個世間來,到底是什麼原因來的?來到這個世間干什麼?將來以後又到哪裡去?為什麼在這個世間遇到一切人事物曲曲折折,我們能思議嗎?還是佛這一句話說得好,「不可思議」,這裡面實實在在講有大學問。不學佛的人、不是認真學佛的人,很少人會去想過這個問題。在這個世間確實是有人想這些問題,古今中外都有,但是那是很少的少數,哪些人?現在有一些科學家、有一些哲學家、有一些宗教家,少數又少數,他們在那裡探討宇宙的來源,這個星球的形成、生命的起源,然後再講到一切動物植物、生物的起源,最後想到芸芸眾生,「我」從哪裡來的?實在講想到「我」從哪裡來的,那很少很少,確實不多;探討人類的起源還有。真正講回歸到自我,我從哪裡來的?確實只有佛法裡頭才說、才講到。佛法說得也確實相當的詳細,這一部分的經論分量很大,法相唯識宗「六經十一論」,裡面有很大篇幅討論「汝身果報不可思議」。這一樁事情對我們修行人來說,對學佛的人來講關系很大,為什麼?稍稍明了我們在這個世間無論處什麼樣的環境,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的心都會平靜,不會隨著外面境界波動,為什麼?知道業因果報不可思議。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世間人做事為「我」,我的利益,我的好處,如果對自己沒有利益、沒有好處,他就不去做了。所以古人有說,觀察在這個繁華都市之中,來來往往的人很多,細心觀察這些人來來往往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為的是什麼?聰明人給我們解答了,兩個字:名利!每天這樣忙忙碌碌,不是為名,就是為利,不為名利的人,他的生活悠閒自在。現在社會更是如此。那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是不是為名利來的?求名求利是不是我們這一生做人的唯一目的?學佛的同修在這一點我想多少都有一點覺悟,這個覺悟是一個契機,什麼契機?認識事實真相的契機,了脫生死輪回的契機,這一個機緣非常希有,非常難得。學佛的人,佛菩薩希望我們入佛知見、入佛境界,一切大乘經論裡面我們讀到,諸佛菩薩對於我們的期望,這個期望非常殷切。我們有沒有辜負佛菩薩的期望?實在說,同學當中大多數人辜負了,讓佛菩薩失望,只有少數人不負佛菩薩的期望,這少數人就是佛法裡面常講「與佛有緣」、「佛度有緣人」。「緣」用現代的話來說是機會、條件,你的機會、你的條件具足。這個條件有內在的、有外在的,外在我們說外緣,內在的我們講善根福德。內有善根福德,外有機緣,這三個條件在一生當中要遇到,可不是容易事情!我們今天遇到了,千萬不要以為這個不難,輕而易舉就遇到了;如果你要是冷靜觀察你周邊的環境,你就發現到不容易。

  新加坡佛教徒有多少?上一個月李會長告訴我佛教徒,新加坡政府統計,人數已經超過新加坡全國人口好像是百分之五十一點八,就算新加坡人口四百萬,兩百萬佛教徒;這兩百萬人當中,善根、福德、機緣三個條件都具足的,在我看兩萬人都不到,你們想想對不對?今天在場的,我看頂多不過兩千人而已,比例很少很少。名義上是佛教徒,一生沒有聽過經,不懂得教義、不懂得教理、不懂得修行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學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原因就在此地。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緣分,古大德常常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能中斷。我們是中下根性的凡夫,不是上根利智,中下根性的人成就要靠機緣,聽經決定不能中斷,最好一天能夠有八個小時。這對我們現代人來講,就有實際上的困難。每個人都有工作,現在出家人也有工作,能夠有八小時的聽經,這是世間第一等的大福報,我們現在沒有。可是如果你真正有心,真正想成就,倒也不難,你們家裡都有電視機,我們講經錄像帶可以請回到家裡面去聽,要認真聽,要聽的遍數多,你真聽,一遍跟一遍的悟處不一樣。為什麼一天要聽這麼多小時?這也是不可思議的果報。如果我們不聽經,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決定被境界所染污,決定被境界所轉,這是事實,這不是假的,我們自己冷靜去反省,就會發現。被外境所轉、被外境影響,我們的果報決定是三途。縱然能夠不墮三途,換句話說,你決定不能出六道,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懂得。

  我們學佛目的何在?決心抓住這一次的機會,超越六道輪回,往生西方淨土,這是我們真正的目標,我們要把這一樁事情,放在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個目標,其他的都是小事,都是擺在第二、第三、第四,不是最重要的,「生死事大」,那就完全沒有錯誤了。在我們這一生要干的是什麼事情?我們知道,第一功德的大事是幫助諸佛如來接引眾生;換句話說,把佛法介紹給大眾、把淨宗介紹給大眾,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功德、第一等的事業,我們要把第一等的事業做好,自己不能不認真干。決定要信從祖師大德的教誨,祖師大德說的話是經驗之談,他不是一個人的經驗,是許多代祖祖相傳累積的經驗,我們要尊重。一個人的經驗算不了什麼,歷代祖師大德累積的經驗,那我們就應當重視,這個經驗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緣」不怕,無論是善緣、惡緣,順境、逆境,決定不中止我佛法的薰修,你要能把握這一點,你就成就了。我在沒有學佛之前,感情最豐富,我遇到方東美先生,跟他老人家學哲學,他告訴我,哲學家如果沒有感情,他決定沒有辦法學好,哲學家都是有最豐富的感情。學了佛之後,要把感情轉變成智慧,我們懂得情跟智是一不是二,覺悟了,情就叫智,迷了的時候智就叫情,它是一不是二。所以法相宗修行的原則,轉識成智,那就是轉情識為智慧,我們才能夠把弘法利生的事情做好。我這一生緣分好,一學佛就親近章嘉大師,一個老師,親近他老人家三年,他圓寂了;接著我認識了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我學佛法兩個老師,我學哲學一個老師,我一生三個老師。跟方老師學哲學,他老人家最後一個單元給我介紹的是佛經哲學,把我引入佛門;入佛門之後,接受章嘉大師的教導,我學佛的根基是章嘉大師奠定的,以後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研究經教,學「講經」這一套的理論和方法。學成之後,出家的因緣到了,所以我一出家,就在佛學院裡面教學,我這個講經的工作就開始了,也接受一些居士邀請在佛學院教書,沒有空過。到今年整整四十三年。

  因為感情豐富的關系,所以非常念舊,這是我的同學朋友們都知道的。往年得到「華藏圖書館」韓锳館長的護持,時間是三十年,不是短時間,她提供我們講台,三十年我沒有離開講台,這是她對我的貢獻,我每天都有機會上講台講經。最多的時候,一天講九個小時,真的是密集的薰修,才把那些凡夫的境界轉過來,我的經驗。所以如果不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可能!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給諸位同修說,只學了五部經,這些經你們都很熟悉的,我第一部經所學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二部學《佛說阿彌陀經》,第三部學《普賢菩薩行願品》,你們都很熟悉,都念過的;第四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第五部《楞嚴經》。我是一部一部的學,一部完全理解了,李老師並沒有要求我們把它完全做到,沒有要求,因為這個太難了。他要求什麼?你在講台上講一遍給他聽,他聽了點頭,這一門就算是通過了,我們可以再學一門。我十年學了五部,《華嚴》、《法華》我沒有學過,可是我這些年來所講的這些經論,大乘小乘總共應該超過五十種。

  祖師們常常告訴我們:「一經通,一切經通」。什麼叫通?悟處叫通,小悟小通,大悟就大通,徹悟就徹底圓通。「悟」決定是從小悟,積小悟成大悟,積大悟成徹悟。不但要天天講,講多了,我們的思想、見解、行為不知不覺轉變了,沒有刻意去修行,講多了,印象深刻就影響了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行。到自己發現跟從前不同了、大幅度的不同了,有這麼一個警覺之後,才刻意修行,這個境界提升非常快速,年年不一樣,月月不一樣,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學過的,沒有接觸過的,聽人家談談,我們看看,統統明了,不必要學。為什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心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你只要能見到一分性,世出世間法全都通達了,這是真學問、真智慧,真實受用,為什麼不干?

  當然,這是我們從過去經驗裡面來說,機緣比什麼都重要,難怪唐朝善導大師說,他老人家說得好,「總在遇緣不同」,他是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三輩九品。為什麼會有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我們把他這一句話擴大來說,我們修學這法門,我們能不能有悟處,究竟悟入幾分,也都是遇緣不同,這話是真的。所以我常常講,護法的功德超過弘法,我們如果得不到韓館長三十年的護持,哪裡會有成就,不可能!縱然講經,充其量是一般普通的講經法師,照本宣科而已,哪來的悟處?緣深、緣難得。韓館長往生之後,我們遇到了逆增上緣,台灣的道場不能住,新加坡李木源居士這個緣成熟了,他成就了我們,無量無邊的功德!使我們在講台上能夠繼續不斷。尤其難得,韓館長當年在世想辦學培養學生,始終沒有能夠實現,她這個願望,李木源居士幫助她實現了。她看到非常歡喜,看到我們這邊第一次出版的那本同學錄,看了之後一再跟我講,培訓班要一直辦下去,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所以我們在新加坡不但做了這兩樁事情:講經、教學,還附帶做了團結各大宗教、團結各個族群的工作,這是佛法裡面講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真正把我們的心量拓開了。

  在最近,我們又遇到一些挫折,我是每一個挫折都把我提升了一大步,我很感激。所以有一些同修問我,這些人毀謗你、侮辱你的、陷害你的、天天說你壞話的,「法師,你為什麼對他們這麼好?這樣的感激他?」我說你看看後果你就明白了,不是他們這樣對我,我的感情很重,捨不得離開這裡,他們以惡言惡心相向,我忍痛離開此地,離開這裡,後面一定是往上提升。所以我說那些毀謗我、說我壞話的、侮辱我的,都是菩薩示現,你們哪裡會認識?那不是普通人,佛菩薩作如是示現,我要往上面爬樓梯,再上一層;沒有這種示現的時候,我不肯往上爬。所以我心目當中沒有惡人,我永遠是感恩,永遠是贊歎,為什麼?我得真實利益。我得利益,他也得利益,這個在佛經裡面都有例子,提婆達多處心積慮想害釋迦牟尼佛,破和合僧,破壞僧團;《提婆達多經》裡面講,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他不思議的因緣,他也是諸佛如來應化的、表演給我們看的。他的惡心惡行報在阿鼻地獄,但是他成就釋迦牟尼佛六波羅蜜,讓我們一切大眾對佛的智慧德行,更明顯的看出來了,向釋迦牟尼佛學習,這一個功德也是不可思議。所以世尊告訴我們,提婆達多在阿鼻地獄,但是他在阿鼻地獄不受苦,生活環境跟忉利天一樣,在享福,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然後我們就想到,佛在經論上常常教導我們自利利他,我們自利確實是利他,所以這些人縱然他是惡意毀謗、惡意造謠生事來破壞,他把我們境界向上提升了,這個功德不可思議。縱然將來他墮落在三途,三途裡面享福,他不會受罪的。如果我們也以惡意相向,那個麻煩了,他墮三途,我們也墮三途,將來這個帳算不清,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就錯了。因此我們學佛要有智慧,對於順境善緣決沒有貪戀之心,不可以;對於逆境惡緣,這個惡緣就是惡人,不能有一絲毫瞋恚之心,我們從這個境界裡面磨練出來,修練成功。成什麼功?純淨、純善,純淨純善就是如來果地上的果報。佛在這部經上跟我們說,阿彌陀佛還有一個德號叫「清淨平等覺」,你們諸位想想,是不是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裡面鍛煉出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我們換句話說,就是純善純淨。於是我們就明了,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都是菩薩修行的大道場,修行在這裡修。盡虛空、遍法界都是菩薩學處。特別是我們在這兩三年當中,跟諸位同修研究《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的境界是虛空法界,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思想,都是以盡虛空、遍法界為境界,這樣才能得真智慧、得大自在,這是講到「汝身果報不可思議」。

  在這個地方,我這一生的行業也提供給諸位同修做參考,我許可別人對我不善,無論是有意無意,毀謗侮辱陷害,我都許可,而且我歡喜接受。我們離開台灣到新加坡,遭受這個挫折,才寫出「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如果不遭受這個挫折,這篇東西寫不出來的。我得利益了,這一張貼紙現在流通到全世界,多少人得利益!這個緣起從哪裡來的?就是那些找我麻煩人來的,他有功德,他不找麻煩,我寫不出這一篇東西出來。所以善與惡、功與過不可思議,不能說一定不好、一定是好,很難講,這裡頭確實業因果報非常復雜,我們要在這裡面冷靜細心學習,才能夠斷煩惱、消業障、長智慧、增福德。

  我們接著再看今天這一句:『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眾生業報的復雜,給諸位說,跟我們自身業報的復雜完全相等,真的是不增不減;不要以為眾生的業報大概比我們一個人復雜得更多,不然,平等的。我們了解之後,對於一切眾生的行持,意氣就平了,用平常心來處事。「平常心」,什麼叫平常心?平是平等心,常是恆常心,永遠用一個平等心處事待人接物,這個人真學佛,這不是假的。佛心平等,菩薩心是六度,緣覺心是十二因緣,聲聞心是四谛,這個諸位同修都知道。平等心是佛心,在我們凡夫來講是佛性,我們今天把佛性來做為我們的用心,這種修學速度就快了;《楞嚴經》上所說的「中間永無諸委曲相」,什麼叫委曲相?你從聲聞、緣覺、菩薩到佛,拐了多少彎,那叫委曲相,我們用平常心是直截了當,當中決定沒有委曲相。但是為什麼不能用平等心入世,就是不知道「眾生業報不可思議」,不知道這個道理,迷在其中,心裡面產生不平,不平就有高下,高下就有染污;換句話說,決定墮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面。

  我們同學都知道,李會長跟我都非常愛國、愛家,李會長雖然生長在新加坡,念念不忘中國。我在中國出生的,二十二歲離開中國,就不能再回去了。往年趙樸老在世的時候,我每一次到北京都會去看他,每一次看他,他都會提醒我:「法師,落葉歸根!」我很感激他。我在外面流浪已經超過半個世紀,當然想家鄉,人老了都想家,這是人之常情,所以對於中國總是格外的關心。最近這幾個月當中,中國國內有一些人反對,我一想想,這個反對大概又是一個逆增上緣來了,果然沒有錯,這個反對的聲音,使我真正了解落葉歸根是個願望,不可能實現的,我們應當把弘法利生、教學講經不能中斷,向全世界發展。非常難得澳洲政府給我們一個機會,批准我們在那裡辦學,「淨宗學院」。我們計劃在那裡長時期去做,一定要把這個事情做好。第一、對得起澳洲政府賜給我們的恩惠;第二,要是辦不好,丟中國人的面子、丟中華民族的人,這不是我個人的事情。我對在那邊從事弘護的同學們,我都這樣勉勵他們,一定要給中國人爭一口氣,把這個學校辦成世界第一流的,讓外國人看看,我們對得起當地人的擁護,對得起國家民族。全心全力去做,一定要把自己的毛病習氣統統改掉,我常常講的自私自利的念頭、名聞利養的念頭、五欲六塵享受的念頭、貪瞋癡慢的念頭,一定要斷得干干淨淨;你要不斷干淨,這個事情做不好,你決定丟中國人的臉,決定對不起中華民族,也對不起澳洲政府。所以在那邊教學的要求,比此地培訓班超過十倍都不止。

  我們修學預定是九年,培訓班只有六個月,那邊的修學九年。我們普通班兩年,修學一般共同科目;正科班三年,修專宗科目,你專學哪一個宗派,你就修學這個宗派的科目;最後四年研究班,研究班修學綜合的科目。對內,我們佛教各個宗派怎麼樣能夠團結,怎麼樣能夠融通;對外,世界上各個不同的宗教,我們怎樣把它圓融過來,怎樣把它貫通過去,我們求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個感激國內那一批反對的人,不是他們反對,我想不到。我本來在澳洲的時候搞個地方,那些悟字輩的無家可歸,找一個家就可以了,我什麼事都沒有了,沒有想到建校,沒有想到要真正發心這樣做。所以這一批反對的人無量無邊的功德,他把我們大幅度的提升了,所以我是加倍的感謝他們,我絲毫的怨恨都沒有。不但我感激他,在澳洲修學的那些同修都要感激他。我們下定決心真干,拼命去干,決定要成功,決定不能夠失敗,那我們的成績決定是一年一年不一樣,我要讓社會大眾很明顯的觀察出來。德行比什麼都重要,唯有真正從德行上下手,明心見性就快了,縱然這一生不能證得分證位,相似位肯定可以得到的,決定在觀行位之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會在凡聖同居土,不在實報土也決定在方便土。我們有這種把握、有這種信心,所以我們在逆增上緣裡面又大幅度的晉升了一級。

  這個道場將來提供四眾同修修學,出家的男眾女眾,在家男眾女眾,因為這是一個學院,你們去修學,那隨著你們自己本身的環境,能夠住兩年就參加普通班,能夠住三年,可以參加正科班。如果實在沒有時間,一年只能去一兩個星期、去一個月、兩個月,行!我們也開小班,絕不辜負大眾。我們可以開佛學講座,佛學通俗講座,開這樣的班。這種講座最好是先跟我們預約,你們有多少人參加,我們預先給你准備,你們想學哪些經論,我們特別給你開班。你能住一個星期,我們一定在一個星期當中把這個課程講圓滿;住兩個星期,我們兩個星期給你圓滿。解行並重,你也是每天八個小時聽經,也是八個小時念佛,我們提供修學的環境。布裡斯班澳洲淨宗學會跟我們密切合作,這種短期的小班在布裡斯班辦,長期那在圖文巴我們的淨宗學院。所以同修們只要歡喜學,預先跟我們聯系,我們一定滿大家的願望。

  我們這幾屆培訓的同學們,都有教學講經的經驗,希望將來有機會好好的利用這一個修學環境。今天李木源居士從泰國回來,昨天晚上回來的,今天早晨我們見了面,也都談到這些問題。非常難得,他現在的眼光也是擴展到全世界,不再以這一個地區為重心,我們要對全世界、要幫助全世界各個地區的佛法復興起來。你們同學們講經的光碟今天做出來了,我收到了,一百套;你們每一個同學一片,我看到那個拉鏈帶子一包,我會把它帶到美國、帶到加拿大,贈送給各個道場,讓他們聽,聽了之後,希望他們邀請你們到外國去講經弘法。但是同學們要記住,你們在這一生當中真正要想成就,千萬不要被人家迷惑了,他覺得你講得不錯,他就請求你留在那邊,給你辦身分、給你辦永久居留,叫你不要走,那你就上了大當!講完了之後回來,回來進修,不要去貪名、不要去貪利,不要去做人家的住持、會長,不干這個事情。不貪名、不貪利,我們只接受人家的接待,四事供養,另外接受人家的往返旅費,這個他們負擔。我都會把大家介紹。「泓師!隆振法師有沒有?隆振、界奇,還有幾個法師,延續,他們的有沒有?」最好把他們的統統合在裡面,能夠收集得到的我們都收,只要是我們同學,我們平等待遇,不能夠有偏心,我們普遍介紹。明年我們約了,現在已經在聯絡,南美十個國家、歐洲,我會把諸位同學到全世界給你們介紹,你們要爭氣,不要以後人家請你們到那裡去漏氣,那我們就不好意思了。

  所以在此地要很認真很努力的學習,特別要加強德行上的鍛煉。我們在一切環境裡面要禁得起考驗,順境裡頭決定沒有貪心,逆境裡頭決定沒有瞋恚心,在順逆善惡境緣當中,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我貢獻諸位的,修「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看破、放下、自在、隨緣、一心念佛」。做出榜樣給人看,那我們將來這個僧團就是對全世界弘揚佛法的一個僧團,我們永遠集合在一起。不出去講經,我們在自己家裡天天鍛煉,我們自己家裡講堂多,練習的機會決定不會中斷。我們也考慮有一些同修喜歡參禅的,所以我們的道場有念佛堂、有禅堂,絕不限制、硬性規定你修一門,這不好,我們尊重大家自己的願望,尊重大家自己的興趣,我們普遍的協助,希望把佛教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普遍的復興起來,這個非常有意義。我年歲大了,今天我跟李木源講,我們的學院將來發展為大學恐怕要兩代、三代,我見不到,但是我現在在此地打基礎、打地基,希望大家真正能夠發憤認真努力,將來辦成一個「全世界佛陀教育師范大學」,為全球佛教團體,無論是出家人團體或者在家人團體,培養教學弘法的人才。我們這一生選擇的這個行業,真的做成功了,沒有辜負佛菩薩,沒有辜負祖師大德,也沒有辜負四眾的護法,真正是名實相副,「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對於世間,必須要懂得世尊在此地講的,「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我們才能把眾生看成平等。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不了解這個道理,人與人之間往來總有不愉快的事情,總會傷害自己的修行,心裡一念不高興,我們的平等心就中斷了。看到人做惡,點點頭「如是如是」,為什麼?業因果報不可思議。就像諸佛如來看一切眾生一樣,經典一翻開,第一句話「如是我聞」,那個意思好深好深!看到眾生行善積德,如是如是;看到眾生造惡造孽,也笑笑「如是如是」,完全是平等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這個功夫怎麼行?這個功夫要一段時間培養,要良好的修學環境,那就是每天薰修決定不能夠放松,「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我常常舉居士林老林長陳光別的例子提醒我們,陳老居士生病,那個病是增上緣,他要不生病,他這個機緣就失掉了,他這一生可能還要搞六道輪回,這一場病幫助了他。病了不能上班、不能工作,天天躺在床上,躺在床上胡思亂想那還得了嗎?胡思亂想是造業,不胡思亂想是無明,總而言之,脫離不了六道輪回。這是李木源居士給他做了增上緣,度了他,把我們這邊講經的錄像帶送他家裡去,每天聽八個小時,他放在房間,電視機擺在他床頭,眼睛一睜開就看到電視機,每天聽經八個小時,他聽懂了、聽明白了,給我們講他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了。不聽經的時候就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不是聽經就是念佛,四年他成功了。他的往生不假,有證明,誰證明?他的冤親債主不是到居士林念佛堂嗎?要求皈依,要求聽經,他們來做證明。他說他們不少人,很多,是老林長的冤親債主,現在看到老林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們很歡喜,他們不找麻煩了。看到這個好,要求皈依,我們給他冤親債主,給他授了皈依;要求聽經,還指定要聽《地藏經》,我們讓他在講堂聽經,他說講堂的法師光太大了,他們受不了,最後我們改在二樓餐廳、一樓,二樓、一樓用電視日夜播放《地藏菩薩本願經》,給他們聽的,是他們要求的。老林長往生他們作證,那不是假的。所以都是緣分,這個緣分我們在此地講經做成錄像帶,李木源居士把這個帶子送到他家裡去,他成就了。不但成就了他,連他的冤親債主各個都成就了,這是我們親眼看見的事實,一點都不假。陳老居士冤親債主附身的杜美璇居士,也常常在這邊聽經,杜美璇居士也有功德,把身體借給他用,把這種訊息傳達給我們,各個都是菩薩示現,都是來幫助我們的,都是來覺悟我們的。

  所以「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是決定正確的,在這個世間我們天天在鍛煉、修行,《華嚴經》上講得好,「歷事煉心」。什麼叫修行?歷事煉心,經歷這些事相,在這裡頭就煉心,煉清淨心、煉平等心、煉正覺心、煉慈悲心,把自己往昔的虛偽、污染、不平、迷惑、自私自利,那些錯誤的思想見解統統把它煉掉,把它淘汰掉,成就自己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叫做修行,這叫做用功。我們的煩惱習氣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減少?我們的大菩提心,這五種心就是大菩提心,是不是天天在增長?如果自己果然能夠發現到,我煩惱習氣確實年年少、月月少、天天少,我的菩提心確實天天增長,恭喜你,往生拍拍胸膀,真有把握,一絲毫疑慮都沒有,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在這個世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純善,都是利益眾生,我們走的是菩薩道,我們修的是菩薩行,決定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

  問題我們肯不肯真干?不但是改造自己的命運,真正使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超凡入聖,徹底的改變、一百八十度的改變,不是做不到,確確實實能做到。所以總要認真反省,總要改過自新,常常反省我有沒有過失,接受別人的批評。無論別人對我們是善意的、是惡意的,統統感激。毀謗來了,我們聽到了,絕不怪對方,立刻反省,我是不是如他所說的,如果真的如他所說的,要改過,他提醒我,他在那裡教訓我,我立刻要改過自新;如果他所說的是冤枉我的,我沒有這個過失,我更感激他,為什麼?替我消業障。人無緣無故受人毀謗,往往後頭有大福報現前;假如我一怨恨,那福報就沒有了。後頭有大福報來了,這個在歷史上記載得很多,是真的不是假的,縱然不是在自己身上發達,兒孫發達。所以我們肯受冤枉,肯接受誤會,後福無窮。這裡頭最重要的,不能有一絲毫忿恨之心,絲毫忿恨之心,就把你的福德、功德破壞殆盡,真可惜!自他雙方都不利。所以佛這兩句話的意思非常非常的深、非常非常的廣,我們要細心去體會,對於我們這一生的修學有非常大的幫助。

  底下一句說:『眾生善根,不可思議』,這個我們也要認識清楚。認識眾生的善根,我們對於眾生有信心,對於自己也有信心。前面講「汝身果報」,沒有講善根,其實汝身善根包括在果報裡面。前面的經文「眾生業報」,所以後頭有「眾生善根」;對我們自己本身是說「汝身果報」,果報就是業報善根都在其中,一起都說了,這裡頭的每一個字我們都不能輕易的疏忽過。知道眾生善根,知道自己善根,善根不可思議。我們今天全世界的人,說老實話,比過去世的善根不但大而且非常鮮明,從哪裡看?半個世紀之前,科技沒有今天這麼發達,要知道無線電的廣播,電視跟網路,這是最近半個世紀的事情,雖然它的副作用很大,可是我們佛法也藉這些工具為許許多多眾生在阿賴耶裡面種了佛的種子,這個福報無比的殊勝,我們能不能知道?今天在全世界有幾個人沒有看過電視?極少數。電視裡面縱然沒有講經說法的,常常也播佛像、菩薩像,介紹各個地方的風光,我們看到過;也看到過有佛菩薩的名號,「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聽到了、他看到了,永為道種,這不是這一個世紀人的福報比過去人大嗎?過去人如果不接觸到寺廟,沒有聽過講經,他真的不懂。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捨衛大城住的時間長,經上記載的告訴我們,捨衛大城那個時候有十萬人,十萬人在當時是大都市,因為那個時候人口少。捨衛大城裡面有三分之一的人曾經跟釋迦牟尼佛見過面,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人沒有見過面,聽說過,聽說有釋迦牟尼佛這個人;還有三分之一不但沒見面,名字都沒聽說過。這是世尊當年在世,在一個城市裡頭講經說法,跟我們在這邊一樣。我們在這裡講經教學三、四年了,新加坡這裡的人,跟我見面的人不多,沒有三分之一;知道淨空法師這個名字的人也不多,我想也不可能超過三分之一,這是什麼?緣不同。但是通過報紙的報導,通過廣播電台的介紹,知道的人就多了。知道雖然印象不深刻,只是幾秒鐘、一兩分鐘的觀看,但是你要曉得,只要是一秒鐘,那個印象已經落在阿賴耶識裡頭,佛種子已經種下去了。這種殊勝的功德,這種善根,不可思議,我們要知道。因此我常常勉勵同學們,一定要善於運用這些高科技,運用一切的方法。

  所以你們在家的居士,你們的成就再大,比不上出家人,為什麼?出家人在街上走一遍,不知道度多少人,你在家居士就不行,人家看你,你是普通人;出家人頭一剃的時候,街上走走,這個和尚,是佛教,「和尚」、「佛」他都印到阿賴耶識裡去了。這個和尚縱然沒有修行,縱然是破戒,他也度了不少眾生,他也讓許許多多眾生阿賴耶識裡種了善根,破戒比丘不可輕慢,他能做得到的事情,你做不到。你是世間再好的人,在社會上做多少慈善事業,叫人家見你想不起佛,你沒有這個能力。那個再不好的出家人,他叫人家一見面就想到佛,這個功德就不得了!他將來遇到緣的時候,修行證果成佛,因是誰種的?這個出家人替他種的。所以佛經裡頭有一部經典叫《出家功德經》,佛贊歎出家功德不可思議,有道理在。這些理很深,境界極其微細,不是一般人能夠看得到的。所以對於「眾生善根,不可思議」,我們要能夠理解,要能夠體會得到。

  所以在家同修也應當想方法,新加坡是熱帶,我們看熱帶許許多多人上街,穿一個T恤就行,T恤上可以印佛像,不要怕,印了佛像,這個佛像又要拿去洗,什麼骯髒的,恐怕又造罪業;造罪業沒有關系,度眾生要緊,讓眾生阿賴耶識裡面種善根這個重要。如果我們的心是存這個心,佛像怎麼樣糟蹋,佛看到還是歡喜,你要問佛「我這個做得怎麼樣?」佛一定說你做得很對,你沒有錯誤,善心!幫助一切眾生種佛的種子,可以印佛像、可以印菩薩像、可以印佛菩薩的名號。那我們現在看到,常常在路上看到有一些車輛,車輛後面都貼著「南無阿彌陀佛」,好!他是求保平安,真的是保平安,那是不假。他的車走到哪些地方,看到的人都種了善根。我過去在台灣的時候看到一輛計程車,四面都貼了佛號,貼得滿滿的,好!很好!我也很贊歎他,別人只貼一張,貼前面、貼後面,他四面都貼,度生心切!要把「佛」這個名號介紹給眾生,要把「阿彌陀佛」介紹給一切眾生,不管他懂不懂這個意思,阿賴耶識裡頭先落印象就好。

  早年台灣還沒有這麼富裕,生活還是在小康的狀態,我們印經書、印這些貼紙、佛像,都還不是一個容易事情,在那個時代我勸同修們,在家的同修們,出門手上拿一串念珠,為什麼?人家看到念珠就想到這個人學佛的,「佛」的印象落在阿賴耶識去了;我教學生,學生在學校裡頭念的課本,課本上通常都寫名字,我教他們,你們不要寫名字,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你,讓你的同學、你的老師一看「阿彌陀佛」他就念一聲。方法很多,像開店的人,你店裡面供一尊阿彌陀佛像,或者寫一個「南無阿彌陀佛」貼在你的招牌旁邊,人家一到你店,先看阿彌陀佛,先念一句阿彌陀佛,好!你一面做生意,一面度了眾生,方法實在講很多很多。生意做得大的,常常在報紙雜志上都登廣告,你為什麼不在廣告上面再加個佛像、再加個佛菩薩名號?不需要多花錢,你的功德就大了!從這些點點滴滴,我們去想「眾生善根不可思議」,我們能想到,我們自己能做到,我們幫助許許多多人做到。

  現在旅行是一樁很平常的事情,每一個人有假期都想出國去旅游,旅行你要寄行李箱,行李箱貼阿彌陀佛,不要怕,這個行李箱「阿彌陀佛」被人家亂丟不恭敬,不怕這個,搬運的工人看到阿彌陀佛,一歷眼根,永為道種,你度了他;在機場、在碼頭,來來往往的人看到你的行李「阿彌陀佛」,他也種了善根。學佛的人要常常存這個心,常常存幫助一切眾生,怎麼樣把佛法介紹給他。他們當中有一些人看到之後,他好奇,他來問你,向你請教,那好,我們結緣的小冊子、結緣的卡帶就可以送給他,他有興趣。所以我們小的結緣品隨身攜帶,無論到哪裡都不忘記,隨時跟人結緣。他要想多知道一點,介紹他來聽經。這些事情我們想到的,我們會聯想到,像我這樣想的人很多很多;有些人想到,他做到了,有些人想到,能力還做不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都是圓滿功德。

  由此可知,修行斷惡、斷煩惱、斷習氣是我們本身的事情,也需要善友提醒;沒有善友提醒,往往我們自己疏忽忘了,粗心大意,不是不想改,忘了!哪些人提醒我們?所有一切眾生都在提醒我們,我們看到人說一句好話、做一樁好事,他在提醒我,我有沒有做?看到人做一樁壞事,說一些壞話,也在提醒我們,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種修行的方法,給諸位說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不要以為善財好幸運,遇到那麼多善知識,我這一生一個都沒遇到,那你全都錯了。善財跟我們一樣,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什麼?代表我們現前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就是我們從早到晚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善財會修,看到別人的善,想跟人家學,看到人家的不善,自己回頭改過,哪個不是善知識?個個都是善知識,問題是你自己會不會,果然會了,造作惡業的你的冤家對頭,對你都是善知識,無一個不是幫助我們斷惡修善、無一不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無一不是幫助我們超凡入聖。實在講宗門祖師大德常常測驗學生的,「會麼?」這棒喝,這句話提醒你「會麼?」果然會了,大地眾生皆是諸佛菩薩,皆是大善知識;不會,佛菩薩祖師大德在你面前,你也不認識,你也當面錯過,關鍵在會不會。如果我們能夠稍稍細致一點去思惟、去觀察,我們講細心,你才能夠見道,菩提大道、明心見性的大道,你才能發現、你才能見道,見道而後你才能夠修道。道你見都見不到,你從哪裡修起?修道而後才能夠證道。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句:『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我們跟人家介紹諸佛的智慧德能,很多人不相信;介紹諸佛世界,那人家更不相信,「不可思議」。因此接引初機一定要有善巧方便,不要讓他加深誤會,要懂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對於初學的,尤其是知識分子,現在講接受過科學教育的人,不要跟他講他方極樂世界,跟他講什麼?我們這個世間的極樂世界。這個世間極樂世界在哪裡?心善,我們常講的心善身就善,身心都善,我們環境就善,你每天過得歡歡喜喜,那你過的是極樂世界。這個他聽得下去,他能夠接受。「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四攝法裡面的,你才能接引他。你說的這些東西他都不能接受,掉頭而去,「你們這一幫人迷信」,還要把你們罵一頓,這是我們的方法用錯了。所以對於一般知識分子、初學的人,佛法殊勝,從教育上介紹給他,完全是教學,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的教學,這個他聽起來挺新鮮,還沒有聽說過的,他一定會向你請教。

  我初次去訪問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這兩個學校,我就是把「佛教」跟他們說: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的教學,他們的校長、教授聽到非常驚訝,從來沒有聽說這個說法的!然後我們進一步給他解釋,確確實實是教育,為什麼?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稱老師、本師,我們自稱是弟子,古時候師、弟子就是學生跟老師的關系;佛不是神,我們跟釋迦牟尼佛不是人跟神的關系,是師生關系,這他一聽明白了。經典就是釋迦牟尼佛當年教導大眾所說的內容,現代人叫教科書,教的對象是男女老少各個行業都有,要用現在大學來講,什麼科系都有,內容非常豐富。這樣他愈聽愈有興趣,聽完之後他就想學,他就想來看看。看法換了,從前以為是宗教,以為是迷信,現在觀念轉變了,知道這是教育、這是教學,他要從裡面找他的參考資料。

  佛教給我們觀機說法,我們一定要曉得我們的對象是什麼人,我們應該怎樣告訴他,怎麼樣向他介紹,他才能夠歡喜接受,慢慢他自然就契入了。知識分子接受這個,難!我在年輕時候最不相信的就是佛教,我看它都是迷信,決定不能接受。我跟方東美先生,方老師沒有把它看作宗教,把它看作哲學,所以我是從哲學入佛門的。它要是宗教,我就不會入這個門,我不可能接受。方老師說它不是宗教,它是世界上最好的哲學,古今中外哲學裡面它是最高峰,我們從這個門進來的。進來之後才發現方先生說它是哲學,只看到它一面,就好像學校一樣,只看到一個院系,還沒有看到許許多多;深入一看才曉得,它是一個真正圓滿、究竟圓滿的大法,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個都不漏,這才真正把我們吸引住了,堅定信心,一生一世也不會改變,認真努力的學習。「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這兩句意思還沒有講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二九集)  2001/7/2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29

  請掀開經本,《科會》三十三面,經文第二行,我們從「心佛難思」這一段看起:

  【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眾生善根。不可思議。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

  上一次講到眾生業報不可思議,今天我們接著再跟諸位報告『眾生善根,不可思議』。業報是非常可怕的現象,我們如果稍稍留意時事,在每天報紙、電視、新聞廣播裡面,就能夠看到業報不思議的現象。這得要學佛的人才能看得出來。如果不是學佛的人,只能看出社會的動亂不安,社會問題的復雜,這是一般人能夠感受到的;要能看到業報,那得要在佛法裡面有相當契入,這才能了解社會狀況。唯有真正徹底明了,才知道怎樣解決問題。解決社會復雜問題的理論依據,就是底下這兩句,「眾生善根,諸佛聖力」,就是這兩句話。但是如果不知道眾生善根,不知道如何增長眾生的善根、光大眾生的善根,這個問題還是解決不了。所以說到這個地方,難!這是真正難。

  佛陀在世的時候,那個時候的社會問題沒有現在這麼嚴重,釋迦牟尼佛有沒有能夠圓滿的幫助社會解決問題?我想每位同修都會搖頭,世尊沒有做到圓滿解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釋迦族這一個族群被琉璃王消滅,佛雖然也用盡一些方法,最後還是不能夠挽救。弟子們有向佛陀請教,而佛陀的答復:「眾生業報,不可思議」。這是釋迦族跟琉璃王這一族在多生多劫之前結下的冤仇,佛雖有智慧、雖有能力,不能轉眾生的定業。眾生定業能不能轉?答案是肯定的,要誰轉?要眾生自己轉,所謂是解鈴還須系鈴人,佛沒有法子,不能幫他轉。佛要是能夠幫眾生轉定業,我們眾生造作的罪業,那真的,佛都會幫助我們,我們可以不要遭受這個果報。佛說真話不欺騙人,佛沒有能力。

  心、佛、眾生,這個力量是平等的。心的力量,《華嚴經》上說得好:「虛空法界,國土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講心力不可思議。佛力不可思議,下面說『諸佛聖力』。佛的力量從哪裡來的?對於這些事實,我們用佛經的術語來講,性相、理事、因果,他都透徹明了,他當然有辦法來轉;奈何眾生不能接受,那佛就幫不上忙。如果眾生對於佛的教誨能信、能解、能行,佛的聖力就幫得上忙;眾生要是不相信,不能夠深解,又不能夠奉行,佛雖有能力也幫不上忙。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世間的災難是真的,而且這個災難恐怕沒有法子避免,我們唯一的辦法先求自度,這比什麼都重要。災難遇到了,我們不害怕,不驚不怖,在這個時候我們往生佛淨土,那我們自己的事情就辦妥,自己的問題就得到圓滿的解決。一定要相信佛在一切經論裡頭,苦口叮咛我們的「因果通三世」,一定要相信!相信釋迦牟尼佛句句話都是真實的,就像《金剛經》上所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決定沒有妄語。「如語」是事實真相怎樣,他就怎麼說法,他不會添一點,也不會減少一點,是什麼樣子就怎麼個說法,不增不減,這叫如語。

  佛在經論上跟我們講因果報應的事情講得太多太多了,我們要牢牢的記住。生命是永恆的,身體是短暫的,這總得要清楚。我們要修是要修永恆的,我們不是要修短暫的,一定要修永恆的,這是佛家常講「要學帶得去的」,帶不去的,你學它干什麼!帶得去的,在我們現前這個境界裡面,是「業」。我們身語意的造作就是業,惡業帶得去,感召來生的苦報;善業帶得去,感召來生的善果。可是佛對這樁事情並不勉勵我們,佛勉勵我們修淨業,這是佛的真實智慧,無盡的慈悲。為什麼?淨業在六道裡頭沒有果報,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我們要懂。什麼叫淨業?最簡單的說,清淨心。會修淨業的人,明白道理的人,在哪裡修?在日常生活當中去修,你在生活裡面、工作裡面、待人接物裡頭,永遠保持你心地的清淨,不受污染,這叫修行。能夠保持心地的清淨,在我們念佛人來說,這就是念佛三昧。不是教我們眼不看、耳不聽,不是的!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就在這裡頭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

  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修行不在經卷裡頭,修行一定在生活裡。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到稱心如意的事情會歡喜,這個歡喜心起來了,好不好?不好,為什麼?造了善業,這個善業的果報是人天福報。如果看到不合自己意思的事情生煩惱,動了瞋恚心,不高興了,這個錯了!這一念不善的念頭招來什麼?招來三惡道的果報。然後你才曉得我們每天早晨,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這一段時間裡面造多少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說造多少業?然後我們從出生到離開這個世間,這幾十年當中天天累積,這個業有多少?算不清!佛又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還有過去世,過去世還有過去世,過去無始,無始劫到今天,我們累積的業,佛在經上有個比喻,好在這個業沒有體積、沒有形相,假如所造的業要是有體積、有形相,佛說盡虛空、遍法界都容納不下,這個話是真的,絕對不是誇大。所以,無量劫來我們造作的罪業也是無量無邊。這些業因就是阿賴耶裡面集結的習氣,這個習氣有三種:有善業、有惡業、也有淨業,三種都有。

  我們在座諸位同修,如果不是過去生中你造作的善業跟淨業,你就不可能坐在這個地方聽兩小時講經,坐不住。你要不相信,那個馬路上找個人,你叫他這兒來坐兩個小時,我相信他坐了五分鐘,他就要逃走,坐不住。這是什麼原因?阿賴耶裡面淨業的種子太少。所以能夠在這邊坐兩小時的,都是佛在經裡頭常常贊歎的「善根深厚」!那我們曉得,許多人都有善根,我們在沒有接觸佛法之前,也跟一般大眾一樣,要是人家來找我到廟裡坐兩個小時聽經,我們也坐不住;為什麼以後能坐得住?我想每位同修都有這個經驗,這個善根要培養、要薰修。如果沒有培養、沒有薰修,我們也見到不少人,第一次接觸佛法,朋友介紹你來聽一聽,坐下來聽,他就聽得感興趣,這是善根特別深厚的人;如果他沒有惡緣來擾亂,他這一生當中肯定會有成就,為什麼?善根太深厚了。所以我們曉得,如何幫助一切眾生把他微弱的善根引發出來、把他的善根加強,這是無量功德。

  具足深厚善根的人,我們要幫助這個世間苦難的眾生。苦難眾生占多數,善根增長的人占少數。我在過去講席當中,用比喻來說明這個現象。特別是我們現前這個社會,在這個地球上由於科技的發達,把我們的生活方式、意識形態,可以說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古聖先賢的教誨在今天能不能推廣?如果用古時候大德那些方法一成不變,在今天社會推廣是肯定行不通的,沒有人願意接受。那要怎麼辦?必須要通過現代化的包裝,讓現代人能感到興趣,潛移默化才能夠收到效果。這就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必須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高度的善巧方便,我們才能夠幫助別人。這裡面最根本的、永遠不變的一個原理原則,一定要遵守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所示現的,做了再講,這是永遠不變的原理原則;也就是說我們自己要做到,自己不做到、沒有做到,用什麼樣方式技巧,都沒有辦法讓別人相信。佛教我們不貪,我們做到了沒有?貪的對象太多了,佛法把它歸納五大類:財、色、名、食、睡。我們有沒有做到?如果沒有做到,你就不能服人。自己先要做到,「先行其言」,釋迦牟尼佛當年教化眾生,他老人家做到,先做到,然後再說到。我們今天佛法衰,佛法沒有辦法;這麼好的東西,確確實實對這個社會、對世人有肯定的幫助,像過去歐陽竟無所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說得這麼肯定,這些大德們苦口婆心在宣揚,為什麼不能產生效果?我們違背了根本的原則,自己沒有做出榜樣,講得雖然好,人家聽了也歡喜、也贊歎、也鼓掌,但是不能夠奉行,為什麼?講的人沒有做到。

  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不僅僅是言教,身教、意教,三輪教學,真正做到無私無我。我們今天最困難的頭一關是「我」,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我的利益」,這就完了。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跟同修們提示,「我的利益」這個念頭是輪回心,輪回心所造的業都是輪回業。善根造一點善業,來生在三善道的果報,就如此而已。所以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都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回,原因是什麼?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就是沒有能夠把輪回心轉過來,我們的病根在這個地方。就是淨土法門,我們也絕對不是這一生遇到的,這一生初次遇到,你不可能接受這個法門,也是無量劫中所種的善根,過去曾經遇到過多次。為什麼不能往生?還是錯在輪回心。這一條比什麼都重要,如果不能轉過來、認真的轉過來,我們這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沒有把握。如果沒有把握,你一定猶疑不決。《無量壽經》上講得好,疑為菩薩最嚴重的障礙,障礙你的菩提心,障礙你的菩薩道,你的所作所為依舊是造業。所以同學們應當仔細去想想,學佛的人雖然是多,經過多重淘汰之後,真正學佛的人沒有幾個。不但這個道理要明了,事實真相要清清楚楚,怎樣救自己,怎樣度自己,自度而後才有能力度他;換句話說,我們自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把握了,然後幫助別人,這個心態就不一樣了。

  這裡面最重要的、關鍵的所在就是「放下」,我們要常常記住、牢牢記住,放下!念佛堂裡面主七師常常叮咛囑咐我們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正念」,這就對了。我們要記住,時時刻刻要記住放下,放下在什麼時候做功夫?在起心動念之處,念頭才一動,曉得這個念頭錯了,立刻放下。怎麼放法?一句「阿彌陀佛」換過來,把我們的念頭換過來,換成佛號、換成念佛,這是淨宗用的方法,這個方法妙極了!無論是善念是惡念,這個念頭只要是對自己的,「阿彌陀佛」換過來。古大德常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是凡夫,哪有不起念頭的道理?不起念頭,你就不要修行了,你是聖人,你不是凡夫。我們是凡夫,肯定有念頭。有念頭,古人講換得快,你的警覺性高、覺性高、悟性高。那個覺悟高,他就換得快,第一個念頭才起,第二個念頭就換掉;悟性差一點,可能到第三個念頭、第四個念頭才曉得不對,趕快換過來;再差一點,可能一兩分鐘,一兩分鐘就不少念頭了,才換得過來,能夠在一兩分鐘換過來都了不起,愈快愈好。所以要知道,我們今天講修行總綱領、總原則,我說二十個字還太多了,但是這二十個字講得清楚、講得具體,「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再簡單一點,四個字:「純淨、純善」。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修什麼?就修這個。

  「純淨」,我們的心絕對不能有絲毫染污。什麼是染污?七情五欲是染污,我們講動了感情,喜怒哀樂愛惡欲是染污,要警覺!這個染污就是不淨,不淨就不能生淨土。古大德常常提醒我們「心淨則佛土淨」,我們心不清淨,怎麼能生淨土?念佛生淨土沒錯,就是剛才講,你念頭才起來,馬上就換成「阿彌陀佛」,這樣才能生淨土,用念佛的方法修清淨心,修念佛三昧。不是一面念佛,一面起七情五欲,一面打妄想,那個不行,沒有用處,古大德講「喊破喉嚨也枉然」。第二、修「純善」之心,務必使自己在這一生當中,對於一切眾生絕對沒有一絲毫的怨恨,沒有一絲毫不善。眾生不善是他的事情,不能把他的不善攬過來變成自己的不善,這就大錯特錯了!他的不善我們看得很清楚,如果看不出來,那你就變成白癡了,哪有智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永遠保持如如不動,就是《十善業道經》講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我們在這裡用這個功夫,在日常生活當中。

  可是諸位還得要記住,不要把話曲解了,以為要是這樣作法,那學佛的人不變成跟木頭人一樣?不變成沒有知覺了嗎?沒有知覺的人是白癡,白癡不能成佛。那這樣學佛的人在這個社會上要怎麼做人、怎麼生活?你原來怎麼生活,還是照常一樣的生活;原來怎麼工作,還是照常一樣工作,形相上沒有改變,心理上改變了。那我們看到歡喜的事情,可不可以笑笑?可以;看到不歡喜的事情,可不可以發發脾氣、罵罵人?也可以,那這不動了感情嗎?要學永嘉大師「分別亦非意」,這就對了。跟大家往來表現的也是七情五欲,但那是表演,不是真的。世間人是搞真的,學佛的人是表演,不是真的。學佛的人就像在戲台上唱戲一樣,那個劇本編在這裡叫你哭,到時候你就要哭一下;那個地方編成叫你笑,那你就得笑一下,不是你自己想笑想哭,劇本上這樣寫的,到時候就得這麼演,而且還要演得很逼真。全是假的!

  所以覺悟的人跟沒有覺悟的人在一起,覺悟的人是佛菩薩,叫游戲神通。為什麼要用這些方法?不用這些方法,就沒有辦法跟世間人接觸。那世間人一看,「你們是木頭人,沒有感情的人」,他怎麼會跟你往來?所以你一定要演戲給他看。經上常常教給我們「為人演說」,演就是表演,為別人表演,就是這麼個意思,這才能夠度化眾生。自己心裡頭確確實實不動心,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我們在生活裡頭練,對自己確實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對別人要演得很逼真。沒有這個本事,怎麼能成就自己?怎麼能夠幫助別人?

  我們必須有一個永恆堅定的信念,一切眾生有善根,「眾生善根,不可思議」,我們才能夠發菩提心,普度眾生。不要認為眾生造惡、造業,造惡造業是他迷惑,他有沒有善根?他有善根。中國古人教學,教科書編得好,《三字經》裡頭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那就是此地所講的「眾生善根,不可思議」。眾生的成就為什麼差別這麼大?有作佛、有作菩薩,還有落在地獄裡頭,變畜生、餓鬼的,何以有這麼大的變化?善導大師講得好,「總在遇緣不同」。這句話跟《三字經》上,下面兩句話講的一個意思,「性相近,習相遠」,那個「習相遠」就是遇緣不同,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於我們六道凡夫來講,我們能不能有成就,關鍵都在「緣」上。緣,用現在的話來說:機會、條件。我們每一個人生活修行,條件不相同,機會不相同,可是要知道,往往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都有很好的機緣,但是這個機緣怎麼樣?你沒有掌握住、沒有抓住。所以機會要懂得把它抓住,一失掉之後,第二次再遇到,那就相當不容易,不是你常常會遇到的。遇到要能把它抓住,你能把緣抓住,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我們學佛第一個機緣,「親近明師」,《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所說的第一個條件;《華嚴經》末後給我們示現的五十三參,參訪善知識,這是第一個條件。就是我們一般講要好的老師、要好的學習環境、要好的同學,如果這三個條件具足,進步快速。可是這三個條件真的可遇不可求,偶然遇到,自己要有智慧,自己要有慧眼掌握機會,這個機會不能夠失掉。我比一般出家人幸運一點,跟我同一個時代的出家人;我遇到這些機緣,我很懂得抓住機緣,我懂得。我感激章嘉大師替我選擇這一條人生的道路;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這是個緣分。好的老師有了,在道場修學也沒有太大的障礙,就是同參道友了。原先李老師開了一個經學班,就像我們現在的培訓班一樣,他的班只辦一屆就沒有了,這一屆是兩年,要算算時間,大概跟我們三個月差不多,因為他一個星期上一堂課三個小時,一個星期三個小時課,兩年,每年大概使用四十個星期;換句話說,總共起來不到一百次,時間不到三百個小時。我們同學二十多個人,這就有同參道友了,可是這個班停辦之後,我們同參道友就散掉了,這怎麼辦?散掉,對於我們的修學就造成很大的困難。我去找,我找到六個同學,包括我一個共七個,我去找他們,我們還是一個星期保持一次,在一塊練講,互相的批評。我們這七個同學,我在台中十年,我們就保持了十年。我離開台中之後,我還提醒他們,希望我們七個人這個小班不要散掉,繼續下去。但是我離開台中之後,這個小班無形當中就解散了。由此可知,我要不主動去找幾個同學,每個星期我們做一次共修,那個共修(我們共修不是念佛)是覆講,覆講完之後,大概有一個半小時的研究討論。這個機會要不抓住,那怎麼行?我們怎麼能成就?所以同學當中很多,志趣各個不同,找三五個志同道合的,這個不難,不是難事。

  發心學講經的同學有,但是不參加培訓班那有一定的難度。在中國大陸有一些在家居士發心講《無量壽經》,講了很多遍,可以說這個經他念得很熟,講得也很熟,可是他把那個錄像帶拿來給我看一看,問題百出,什麼原因?沒有經過正式訓練,如果用李炳南老居士的講演術,《內典講座之研究》的標准跟他一量,他就不及格了。所以凡是發心學講經的同學,應當要參加培訓班。培訓班的時間不長,我們訓練的重點就是傳授講台的技巧方法,你學了這個,你將來上台,縱然講不好,人家一聽,你是內行出身的,你不是閉門造車。這個東西就像師范學校裡面培訓老師的教學法,念師范的這些老師們一定要學「教學法」、要學「教育心理學」,這是它兩門必修的功課。我們培訓法師、培訓講經人才,重點的課程也是這兩門。你不懂得大眾的心理,你就沒有辦法契機;要做到契理契機,這是一定要學習的。

  所以佛普度眾生,這是佛的弘願;又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是無緣?不接受、不信、不願意學、不能依教奉行,都是屬於無緣眾生。由此可知,有沒有緣不在佛這一邊,而是在眾生那一邊,佛這一邊是平等的。佛法裡頭常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所以我們要肯定眾生有善根。在三善根上來講:不貪、不瞋、不癡,決定沒有自私自利,這是什麼?這是一切眾生的本善。為什麼現在你會有自私自利?你會有貪瞋癡慢?這是習性,根是無始劫以來被這些不善薰修,薰成這個習性;緣在現前這個社會,這個社會是貪瞋癡慢的大染缸,我們踏進這個社會,你所看到的,你所聽到的,乃至於你所想到的,無不是自私自利、無不是損人利己、無不是貪瞋癡慢,認為這是正常的、這是合理的,錯了!錯在此地。所以我們要肯定一切眾生的本善,要知道他的習性不善;那麼我們對於一切不善的眾生,這個心態就會改變過來,就會像佛菩薩一樣慈眼視眾生,菩薩們的慧眼、法眼、慈眼我們慢慢就會養成,這一點非常重要。

  再說到今天的社會,大多數人不善。我們這個少數人有沒有能力去幫助他?給諸位說,能力肯定有。有多大效果?那就看我們怎麼個作法。這個道理,就是今天科學家所講的波動,我們佛法幾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就跟我們講了,但是他沒有說「波」,沒有用這個字,意思完全相同。佛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是講第一個波動、最初的波動。為什麼會起波動?不覺。《楞嚴經》上講得很透徹,無明從哪兒來的?「一念不覺」,不覺就是波動,覺就不動了。因為我們不覺,我們永遠覺察不到無明,為什麼?動的,動不知道動;佛菩薩他不動,不動他就能發現你動,所以他知道。由第一個波動,然後就會產生連鎖的反應,「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唯識學家所說的。古時候人,起心動念就是波動,我們可以稱之為思想的波,思想波比電磁波還要來得快,還要來得復雜。電磁波是物理現象,起心動念是心理現象。心是能現能變,物質是所現所變,現在科學家講的物理。科學一直發展到今天,解釋宇宙的現象,沒有辦法達到究竟圓滿,它偏在一邊,它偏在所變所現的這一邊,能現能變的那一邊它疏忽了。佛法對於這個事實真相看得准確、講得周到,但是非常可惜,現在人不相信佛法。

  為什麼現代人不相信佛法?提起佛法,「迷信!宗教!忽略現實!」這些大帽子一扣,佛法就貶低了,責任歸屬哪一個?我們以很客觀的立場來說,說這些話的人他沒有罪。今天佛教在社會上表現的這個現象,確實我在沒有學佛之前,我對於佛法的看法也跟他們一樣,「迷信、宗教、忽略現實」,我也是這個看法。為什麼造成社會大眾這個看法?我們佛教表現的就是這個樣子。由此可知,我們做錯了,人家說得沒錯,怎麼可以怪別人?就現前我們出家的四眾弟子,出了家,樣子像個出家人的樣子,究竟什麼是佛教有沒有搞清楚?佛是什麼?教是什麼?佛教是什麼?這三個問題幾個人能夠正確的答復?佛教教的是什麼?我們這些在家出家、這些四眾信徒們學的是什麼?連這個自己都搞不清楚,人家說我們是迷信、說我們是消極,我們用什麼話來回駁別人?所以這個責任不在對方,在我們自己本身。我在年輕時候如果不是方東美先生給我介紹,我這一生一世都不知道佛經裡面有這麼多的好東西。沒有人給我們講解,沒有人給我們說明。我這一接觸之後,真的像發現珍寶一樣,這麼好的東西沒有人宣揚,你說多可惜!社會上這麼多人,寶就在面前,世出世間什麼樣艱難復雜的問題,在這裡都能找到答案,都能找到解決的方法,可惜他們不學;我們天天在講解,他不聽,你說多可惜!一個歌星上台去表演,門票賣得那麼貴,還有幾萬人去聽;一個體育比賽,門票也賣得那麼高,也有幾萬人去觀賞。這樣好的東西,對自己有切身終身利益的,請他來不要錢,他都不來,你說有什麼法子!我們只好說眾生業障深厚、沒有福報,除此之外,還能說什麼!

  所以今天最重要,我們要想佛法興,一定要從自己本身做出樣子來給人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鹿野苑五比丘起家的,佛陀一個老師,五個學生,在鹿野苑起家的。所以我也常說,今天真正有五比丘可以興教,可以把佛教重新振興起來,利益這個世界的眾生。換句話說,到哪裡去找五個放下自私自利的人?這就難了。真正沒有自私自利的心,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貪瞋癡慢,不貪圖五欲六塵,能有這麼五個人組成一個僧團,就能夠對全世界把佛法振興起來。可惜我從一學佛,想了五十年都想不到;別說五個人,找一個都找不到。不肯放下自己的自私自利,不肯放下自己名聞利養,沒有法子!歸根結柢是眾生沒有福報;如果眾生有福,決定能夠感得諸佛菩薩示現。

  我們看底下這一句,『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這講兩樁事情。「聖力」通常在佛法裡面講,如來果地上十種德能、十力,菩薩同樣也具有,但是菩薩的能力比佛次一等;這十種能力阿羅漢沒有,凡夫當然更不可能有,我們要相信,要信得過。佛的能力實實在在說,就是我們自性裡面本來具有的智慧、德能、相好,我們自性裡頭統統具足。「諸佛聖力」不是修來的,是自性本具的,連如來果地上的相好,我們今天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在一般經上說,菩薩成佛了,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相好,修什麼?種善因得善果。給諸位說,這個話是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是佛示現給我們看的,因為凡夫都想自己的相好,佛就用這個方法做一個樣子給你看,你不是要相好嗎?相好要種好因,教給你斷惡修善,真正的用意在此地。但是它也不是假的,如來在果地上,惡斷盡了,善修得圓滿了,還需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再去搞這個嗎?不需要了,我們知道那是表演、那是示現、那是教初學,我們曉得這個意思。

  諸佛果地上的聖力表現在什麼地方?表現在他的依正莊嚴。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諸佛如來在正報上說「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無量無邊,大家讀大乘經就會看到;在依報,那就是世界的莊嚴、國土莊嚴,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在淨土經典裡面我們看到的西方極樂世界,那不是人工建設的,是自自然然變化出來的。實在講就是《華嚴經》上說的「唯心所現」,什麼心?佛心,佛心就是純淨的心、純善的心,現出來的世界就是那樣的美好,果報!它不是造作,決不是有意要那麼做的,自自然然顯現出來就是這樣子。所以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就看到自性變現出來的境界,就是這樣的,決定沒有加絲毫意思在裡頭。佛「我想這樣、我想那樣」,沒有!沒有加一點意思,加一點意思就壞了,那一真法界就變成十法界了。所以沒有絲毫意思在裡面才是純淨純善,有絲毫意思夾雜在裡頭已經不善、已經不淨,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我們凡夫看了的時候天天在打妄想:佛教我們要「以苦為師」,過清苦的生活,為什麼極樂世界的人那麼樣的享受?所以有一些人看到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搖搖頭不想去,為什麼?「太奢侈、太豪華了」,他很清高,要做一個好好的修道人,做一個苦行僧。他不曉得人家那個境界本來如是,你說它太豪華,自己要做苦行,你還有意思,人家那個意思沒有了;人家的心純淨,你的心不淨;人家的心純善,你的心不善。這些道理甚深甚深。所以佛在此地給我們介紹加上「不可思議」,諸佛聖力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也不可思議,依正莊嚴都不可思議。假如我們要到不可思議,這個境界就現前了。最麻煩的我們天天要思、天天要議,這個麻煩就大了,所以對於佛的境界永遠沒有辦法體現。

  我們的思從來沒有停止過;議,睡覺的時候就不議了,可以停止。但是思沒有停止,睡覺還作夢,夢裡頭還要議,這沒有法子了,夢裡還打妄想、夢裡還要議論,這真難!什麼時候到思議盡了,你就入三昧,甚深三昧,三昧就是禅定,你就入了甚深禅定。在甚深禅定當中,諸佛境界現前了,定中境界顯現了,顯示佛的能力。佛的能力無量無邊,他也有一分加持我們。我們得到諸佛菩薩威神的加持,關鍵是在真誠的信心,印光大師說得很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敬不是單單用想像,那個不行,還得要落實,能夠落實才是真正的誠敬;換句話說,一定具足信、解、行、證,這才是真正的誠敬。有信、有解、沒有行,那個信解也不是真的。能行沒有證,這個證是什麼?我們現在人講成績、成效;你照著做,做了之後沒有效果,沒有成績表現,雖做,不是在方法上有錯誤,那就是在理論上有錯誤。這是講到學佛的難處,真正難處!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確實有難處,難處一定要自己去克服,自己真正發心。如果真正覺悟到生死事大,輪回可怖,真的有心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脫輪回,那你就有指望;如果沒有這個覺悟,沒有這個念頭,真的你很難覺悟,你必定還會被境界所轉,你在境界裡做不了主。縱然有很多殊勝的緣,你也不容易把它抓住。

  所以發心是難事,修行人首先要發心,發心是修行的前導,我們有時候講發願。世間人做世間事業要想有成就,也得先要立志願,立志,立志就是他在一生當中有一個努力的方向,有一個努力的目標,他會達到。人要沒有志,學佛要沒有願,那就等於船只在大海當中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永遠在海上隨波逐流,他怎麼會有成就?我們今天學佛,特別是諸位出家的同修,你們要有個目標,要有個方向,一生不改變你的方向目標,肯定你有成就,決定不會受外面境界動搖。我只是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我給同學們也做了一個樣子。我這一生當中走的是講經教學,就這麼一個非常單純的目標,所以我自己一生不搞道場、不建道場,我不做住持。找我的人很多,要送道場給我,他來找我、送道場,我給他說什麼話?「你是不是存心害我?你存的什麼心?你想把我拉到地獄去?」我的警覺性很高。

  但是我們在機緣成熟的時候,為了弘法利生方便起見,也接受了幾個道場。過去在台灣,景美有一個「華藏圖書館」,道場在籌備期間,我就請韓锳居士去做館長,全權交給她;簡豐文居士送一個道場給我,我們成立「佛陀教育基金會」,組織一個董事會,我做一個掛名的董事長,到現在還掛著名,不管事,總干事管事,我讓簡豐文做總干事。管了這麼多年,現在他把這個職務辭掉,林國營居士接任做總干事;這道場掛個名。在美國達拉斯有個道場,現在我還是掛名的,在美國政府注冊裡面,我是道場的總裁,從來不過問的。現在在澳洲,大家曉得有一個「淨宗學院」,剛剛注冊的,我請悟琳師、悟通師兩個做副院長,我在那裡掛名作院長,我還要去找一個院長。因為澳洲政府他們的規定,對政府負責的執事,也就是這個組織裡面的院長、秘書、財務,一定要澳洲永久居民,現在他們還沒有拿到永久居民,他拿到之後,我這個院長就給他做,不要了。我現在還在留意去物色,能夠找到有澳洲人的身分,我讓他做。我干什麼?我跟諸位說明過,我必須在今後五年,把《華嚴》、《法華》、《楞嚴》、淨土五經一論,重新講一遍,把這一套錄像,將來留給同學們做研學的參考資料。

  我一生的方向目標不改變,所以從今而後,所有一切活動、社會的活動我都不參加,我全心全力在家裡讀經研教。我的講演是在攝影棚裡,不是在大眾,大眾講演錄像的效果遜色很多,要保存好的錄像一定要在攝影棚,我做這個工作。萬緣放下,這一點可以提供同學們做參考,你們都看到的。全力以赴必定得到佛力加持,這樣我們的心才會清淨,我們向著純淨純善這個目標來學習,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有把握,這決定不是假的。小乘經裡面常講,「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我們要不能做到這一個水平,我們這一生就錯了。如何能夠做到「不受後有」,你能有那麼大的把握?沒有別的,放得下,輪回心放下,輪回的事業放下,你才能超越輪回。我們的心縱然不能真正達到純淨純善,至少也能達到相似位,這就可以了。相似位往生極樂世界生方便有余土,那怎麼會沒有把握?祖師大德常常提醒我們,我們一定要干帶得走的事情,帶不走的事情不干。帶得走的是淨業。我們這個身體在世間,這個身體是佛力加持的,佛力加持你的身體干什麼的?幫助眾生,不是幫助自己的,幫助眾生。我們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用講經教學的方法幫助眾生,這是我們的本行。每一個人都把自己本行的事情做好了,這個社會就安定,天下就太平。不干涉別人的事情,各人有各人的本行,我只要把自己本行做好,我就做得很圓滿。像一只鐘表一樣,由許許多多零件組合成,每一個零件都有它自己本分、本位,它在哪個位置?它的工作是些什麼?每一個零件在它自己本位上都盡到它的責任,跟大家一配合,這個鐘表就健康,報時就准確,一分一秒都不會差誤。

  我們在社會上,每一個人都要把自己本位的工作做好,又能跟其他各個行業配合,這個社會健康,每一個人都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人與人能夠合作,族群與族群能夠合作,宗教與宗教能夠合作,國家與國家能夠合作,天下太平,幸福和平是這樣得來的。所以我們最重要的就是把本分的事情做好,諸佛世界所以有這樣不思議的美好,沒有別的,就是他那個世界裡面的眾生,每一個人都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我們要能體會到。我們把自己本分做好,這就是儒家講的修身,身修而後家齊,你在家庭裡面決定會影響你一家。我們出家人在僧團裡面,我們自己把這個身修好之後,決定影響我們團體,團體大眾尊敬你,團體大眾以你為模范,大家都向你學習,你的言行足以為同學們的好榜樣。一個團體好了,決定能夠影響你的鄰居、你的親戚朋友,他看到你們這一家這麼和睦、這麼歡喜、這麼團結、這麼合作、這麼興旺,你的鄰居會向你學習。家齊而後國治,道理就在此地。我們這一個團體做好了,必定影響這一個地區、新加坡這一個地區其他的佛教團體。我們不能影響他是自己沒做好,要真做,從內心裡面發出的誠意,不是做一個假相給別人看的;假相,總有一天被人拆穿,拆穿之後,一文不值。一定要從內心裡面去做,認真去做,一絲毫虛假都沒有。

  我們從佛的言語就能夠看到佛的心,佛的言行是一致的,佛是「真語者」,佛是真心,從真心發出來的才是真語;「實語者」,決定沒有虛偽,誠懇心裡頭生出來的言語才誠懇。夏蓮居老居士他的《淨語》,清淨的淨,他有一本小冊子叫《淨語》,許多同學都看過。《淨語》裡頭勸我們,這個事情要「真干」!干假的不能成就,干假的自欺欺人,干假的念佛也不能往生,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不能夠疏忽、不能夠大意,特別是自己發心要想在這一生成就。如果在這個地方大意疏忽了,我們這一生到臨終的時候,還是要搞六道輪回,到那個時候你自己做不了主,所以不真干怎麼行?別人肯不肯真干?記住!與我不相干,那是他的事情。他真干,我們看到生歡喜;他不真干,我們看到也不生煩惱,絕對不會被他所轉。什麼樣境界現前都不動心,穩住自己腳跟,哪有不能成就的道理?

  在此地我順便給諸位報告一樁事情,我們每天早晨都有早餐開示半個小時,現在同學們為我選的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差不多講一半了。接著早晨我們有一個半小時講《華嚴》,《華嚴》是要長期講的,所以我想從明天起,希望在下個月,八月十二號以前,這一段時間大概兩個星期,我們的《華嚴》暫停,把這個時間全部用來講《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希望在兩個星期之內把這部經講圓滿,這個錄像光碟就可以流通了。過去我們講了一套《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跟《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是我們修學的基礎,可以說是佛教裡面的共同科目,無論你學大乘還是小乘,顯教還是密教,宗門還是教下,都是以這兩部經做基礎。就像蓋房子一樣,不管你蓋什麼樣形式的房子,你蓋多高的房子,這兩部經是地基,你的基礎一定要做好;基礎要做不好,怎麼蓋都不能成就,這兩部經非常重要!在儒家裡面,我也常常說,學儒根本的共同科目是《弟子規》跟《三字經》,如果不在這上扎根,儒不能成就。這些基本課程,在佛法裡面都是修行的基礎,它重在行持,要真正做到,字字句句都要落實,我們的修行有根,有根它才能夠發芽,才能夠成長、開花結果;如果連根都沒有,無論你怎麼樣研究修學,怎麼樣用功,甚至於將來拿到許多博士學位,給諸位說,花瓶裡插的花,死的不是活的,沒有根,終究枯死,它不是活的。我們要學佛,要在佛法裡面活過來,你就曉得《十善業道經》跟《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的重要!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第一部經就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特地在小乘經裡面選了這一部,說明大乘是以小乘為基礎,小乘不扎根,大乘就沒有分。《十善業道經》通大小乘。所以從明天開始,我們每天用兩個小時來把這部經講圓滿。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三O集)  2001/8/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30

  請掀開經本,三十三面第二行,從「眾生業報」這裡念起:

  【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眾生善根。不可思議。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

  這一小段,前面兩句介紹過了,我們接著看經上講的『諸佛聖力,諸佛世界』,我們看這兩句。經上講的「諸佛」是通指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聖力」著重在「聖」這個字。中國聖字常常跟神字合在一起用,神聖、聖神都說得通,這兩個字的意思相通;用現代話來說,都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通達明了。本經前面佛給我們講了三個真實:「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住真實慧」,這個聖力實際上就是住真實慧,他有真實的智慧;「惠以真實之利」,給一切眾生真實的利益,這就是聖力。在這部經裡面最明顯的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度眾生。這個「度」是佛家的術語,用現代的話來說,度就是協助、就是幫助,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幫助眾生、都是協助眾生的。幫助眾生什麼?總得要曉得!小的利益,幫助我們斷惡修善,幫助我們不墮惡道,這是講修學淨土而不能發願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修學淨土同修有許許多多人沒有這個願力,他有沒有好處?有好處,不墮惡道,來生還能夠享人天福報,這對我們幫助就很大、就很不可思議。如果我們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就功德圓滿了,這個利益真正不可思議。他能夠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幫助我們轉凡成聖,這是諸佛的聖力。

  也許我們同修會問,阿彌陀佛發願幫助我們,我們在經上看到了,十方諸佛幫助我們,好像沒看到。你有這個疑惑,是你在讀經的時候太大意,我們念《彌陀經》,《彌陀經》裡面有一段很長的經文,「六方佛贊」,這大家都很熟悉,六方就是十方。在這部經裡面更明顯顯示十方諸佛贊歎。諸佛怎麼個贊歎法?釋迦牟尼佛把諸佛贊歎那個樣子給我們表現出來了,為一切眾生講解彌陀三經,這就是贊歎。《彌陀經》裡面四次的勸導,勸我們求生西方淨土,四次勸導!釋迦牟尼佛如是,我們就能夠體會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無不如是。所以提起極樂世界、提起阿彌陀佛,哪一尊佛不贊歎?哪一尊佛不尊敬?我們在這部經上看到世尊贊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要曉得世尊的贊歎,就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贊歎,這話不是我們說的,這是經典有根據的,這是真的,決定不是妄語。

  於是我們就知道,此地經文上所講的「諸佛聖力」,一切諸佛如來了解事實真相,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作佛是最穩當的一條道路、最簡單的一條路、最快速的一條路,而且成就圓滿,實實在在不可思議。所以我在這部經裡面講過多遍,同學們也聽得耳熟,十方一切如來出現在世間,他來做什麼?唐朝善導大師講得好,他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彌陀的本願海就是淨土三經,佛出現在世間主要就是為這樁事情。如果眾生善根福德因緣不足,那佛說其他經典契眾生的機;善根福德因緣具足,決定說淨土三經,勸你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就,這是一切諸佛的本懷、本願,這是「諸佛聖力,不可思議」。

  『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諸佛的世界是教化眾生的道場,跟我們六道凡夫的世界不相同。六道凡夫這個世界怎麼形成的?是眾生業力成就的,也有諸佛菩薩聖力的加持;假如沒有佛力加持,這個世界早就毀滅掉了。佛菩薩恩德之大,知道的人不多。佛菩薩決定不會認為眾生造作一些罪業,不聽佛陀的教誨(佛陀來保佑他、加持他,眾生還要毀謗他、還要消滅他),他是不是生氣就不來了?如果一生氣就不來,他就不是佛菩薩,他就是凡夫。他不會生氣的,他還是會來,還是盡心盡力的幫助我們。芸芸眾生總有幾個覺悟到、總有幾個明白人,至少我們在此地講經,在座諸位同修都是明白人,都是支持佛菩薩來加持我們,都不會反對的。還是有少數人,即使有一個人支持,佛也來,這是我們在佛經上讀到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有一個善心人,佛菩薩都來,佛菩薩來,大家都沾光。所以我們明了,我們得到佛菩薩威神的加持,決不是因為我自己一個人,是因為這個世間還有許許多多善心人,這些善心人共同感應的。我們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於是我們知道,這些善心人對我們都有很大的恩德。

  為什麼佛菩薩不能夠轉眾生的業報?佛在經上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告訴我們因果報應的道理,因果報應事實的真相,一切眾生自己造業還是自己要受報,佛菩薩沒有辦法代替我們受果報。佛菩薩只有教導我們,讓我們怎樣去修學,怎樣去消除業障,怎樣轉變我們的果報,他只能做到此地。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無不是以此為重點,只要我們自己明白覺悟了,停止造惡業,認真努力加強修善業,果報就轉了。我們怎麼會這樣做?承蒙佛菩薩教導的,若不是佛菩薩教導,我們怎麼會轉?這是佛菩薩對我們的不思議的恩德,我們總得要明了。唯有明了,才有報恩心,知恩才會有報恩;不了解這個恩德,我們報恩的念頭生不起來。要怎樣報恩?那是佛在經上常常提醒我們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樣才能報佛恩,這樣才能報父母養育之恩、報國家保護之恩、報眾生互助之恩、報佛菩薩師長教導之恩,「上報四重恩」!果然能報恩,必定是「下濟三途苦」。一樁事情做好了,利益無量無邊,我們不能不曉得這個道理。

  諸佛的世界跟我們不一樣,為什麼一切諸佛菩薩勸我們到極樂世界去?這裡頭有道理,極樂世界是最好的修學環境,它是一個學校、阿彌陀佛建立的一個學校,我們往生到那邊去是去求學的,在那邊可以說我們的學習晝夜都不會間斷,成就快!為什麼說晝夜都沒有間斷?那個世界的人沒有睡眠,他們的身體好、體力好,身體跟阿彌陀佛一樣紫磨真金色身。我們聽經上這一句話,很難理解這裡面的意思,紫磨真金是什麼意思?難道這個身體不是肉身是金做的嗎?那個金做的身還會知道有痛癢嗎?還會有知覺嗎?我們凡夫麻煩的地方在哪裡?就是望文生義,所以把佛的意思都錯解了。紫磨真金是金裡面最好的、最殊勝的,金為什麼世出世間法都把它看成寶?佛經裡面常講七寶,它排名在第一。寶當然可貴,可貴在哪裡?可貴在它永遠不變,金不變,佛取這個意思,西方極樂世界人的身永遠不變的。

  再看看我們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我們的身會變,有生老病死,這就是變化;有寒暑的變化,有饑飽的變化,變化太多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變化,不但心是常住真心,身也是常住真身,沒有生老病死,沒有從小慢慢長大,沒有!從小慢慢長大,那就有變化。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永遠不壞不滅,永遠不生病,永遠不要睡眠,永遠不要飲食,這就叫紫磨真金色身,這句話的意思是這麼講的,比我們這個身好得太多了。六根的作用廣大無際,這個我們在經上念過,西方世界往生的那些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現在中國稱這個叫特異功能,西方人各個都是頂尖的特異功能。他坐在那個地方不動,十方世界眾生活動的狀況,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十方世界的眾生在那裡講話,他都聽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是,十方世界眾生起心動念,他都知道,他有他心通。這個訊息釋迦牟尼佛在本經裡面傳達給我們的。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有他這樣殊勝的身相,也有這樣頂尖的特異功能,確確實實此界他方、過去未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到西方世界去學本事去的,學智慧、學本事,修成不生不滅、永恆的報身。

  佛在經上講三身,報身有始無終,我們的大能隨著一切眾生變化,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度化,就現什麼身;《楞嚴經》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干什麼?為的是這一樁事情。解決自己的問題,然後協助一切諸佛如來普度眾生,我們是去干這個事情去的。「諸佛世界」的種種不可思議,本經後面有介紹,前面也介紹了不少。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我們現在所說的物質環境、人事環境都達到究竟美滿,一絲毫的缺陷都沒有。那我們要問,何以西方世界有這樣殊勝莊嚴?這個道理並不難懂,世尊在《十善業道經》裡面跟我們講過,阿彌陀佛與一切往生的這些大眾們,因地都是純淨純善,沒有毫分不善夾雜,所以人家世界清淨善好如是圓滿,沒有絲毫不善的因,這個意思很重要。特別對於我們想在這一生求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我們一定要斷惡,斷惡斷到什麼程度?心裡面不許可有毫分不善夾雜,我們要以這個做標准。這樣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肯定,才有十成的把握,決定沒有疑惑。

  斷惡修善功夫在哪裡用?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怎麼個修法?要從事上來講,麻煩,事太多了;會修行的人抓綱領,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從根本修」。像一棵樹一樣,你抓到根本,整棵樹不都抓到了嗎?你要在枝枝葉葉上,那可費事了,那就麻煩了。根本!根本是什麼?無非是離妄想分別執著,這是真的根本。日常生活當中不分別不執著,處事待人接物也不分別也不執著。所以在座的諸位從外國來到新加坡的同修,從中國來的,我希望大家不要給我寫信,為什麼?我不分別不執著,我不看信,你給我寫的白寫了;也不必給我打電話,浪費很多電話費,為什麼?你找不到我,不知道我在哪裡,有時候碰巧碰上了,打電話來我接到,大多數我都接不到。我有事情我會找你,我有一支手提電話,號碼我不知道,所以我可以打給別人,別人不能打給我,因為我不知道號碼。而且通常我這個手提電話都是關機的,人家那個手提電話充電一天要充一次,我一個月充一次,很少用,一個星期大概用個一兩次;有這個方便,很少用。

  我給同學們做榜樣,修純淨的心,不要被外面境界干擾,生活起居一切隨緣,人家給什麼我們就吃什麼,我沒有要求一定要吃這樣、吃那樣,沒有!釋迦牟尼佛托缽,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你說這個多自在!隨緣而不攀緣。我一生走的這個道路、選擇的這個道路就是教學,講經也是上課,這是社會教育,我們這是課堂。我一生就干這麼一樁事情,非常單純,講經教學,其他的不聞不問。能夠把本分的事情做好,這就是圓滿功德。可是講經教學都要有緣分,緣分那就是護法,所以弘法的人要沒有善護,你有再大的智慧,再好的辯才,你也沒有機會表現,所以護法比什麼都重要。一切眾生能得佛法殊勝功德利益,靠誰?靠護法。我們這一方有沒有真正護法的人,去禮請法師到這個地方來弘法利生?心行要如理如法,護持要具足經典裡面所講的護持的原理原則條件,弘法也一定要遵守佛陀的教誨,弘護密切配合,佛法在這個地區就興旺了。

  我們這個地方難得李木源居士護持,沒有他的護持,我們哪有緣分在這裡講經?哪有緣分在這裡教學?今年我們預定在十一月,麻六甲那邊舉辦一個弘法大會。前兩天那邊同修來告訴我,當地有三派我們佛門的,三派都在爭,爭著主辦,彼此互相不相讓,來問我,我說這個事情難了,我要答應這個單位,得罪那兩個單位,答應那個單位,得罪這兩個單位;人還是要做好人,不要得罪人,我說那怎麼辦?停止不辦了,大家都不得罪。他們同意不辦了。诤論就不要再辦,和敬就辦。佛家團體是六和敬,不和我們就不能去,和敬那我們一定要去,我們不去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同修;不和不敬我們趕快要離開。這個例子古今中外很多很多。

  早年我在台灣,中部有一個道場,好像是在梅山,嘉義梅山禅林寺,那邊有幾個同學邀請我去講經,每個月去講一個星期,在他山上住一個星期。禅林寺我就講《禅林寶訓》,很好!講《禅林寶訓》。大概上課好像上了三十多堂課,應該是有三、四個月,以後這個寺廟裡面住眾天天吵架,鬧得大家不安。為什麼吵架?為了爭奪職位,這個人要做當家,那個人要做知客,師父是一個人,老和尚是一個師父,徒弟們爭。為什麼要爭?因為這個寺廟興建不久,徒弟們到外面去化緣,這個徒弟說「我化的錢最多,我要做當家」,當然住持不敢講,住持是老和尚,不敢爭;那個說「我化錢化了多少,我要什麼職位」,鬧得不亦樂乎!我到台中把這個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就跟我講:「不要再去了」,我說我的課沒有上完,「不要緊,沒上完不要緊,不要再去了。」凡是有诤論的地方我們要回避,讓他們自己去反省,讓他們自己去忏悔。我經歷好幾次這種事情,所以經不一定要講完,完全看因緣。佛法因緣生,弘法也是因緣生。

  民國初年,我們曾經看到文字的記載,應慈法師辦華嚴大學,好像一年多就散掉,緣不具足。歐陽竟無算是最成功的,在南京辦支那內學院,也只有兩年。從這些地方我們細心去觀察,才真正明了佛在經上講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不是常常有機緣,因此聞法修學的機緣如果遇到了,決定不能夠輕易放棄。為什麼?機會太難得了!下一次還能遇到嗎?誰也不敢預料,只有真正明了的人才會珍惜每一堂課。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明了,因為我不是台中人,在台中沒有住處,所以對於聞法非常珍惜,他老人家不管在台中市還是在台中市以外任何一場講演,我決定不肯放棄,我跟到他。那個時候跟李老師的有二十幾個人,人家說我們是李老師的常隨眾,他到哪裡,我們跟到哪裡。知道珍惜機緣,不放過機會。但是現在由於科技的發達,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但是科技也會造成一個負面影響,那就是說,這一堂課缺了沒有關系,還有錄像帶;錄像帶一大堆放在家裡,「沒有關系,我今天不看明天再聽,今年不聽還有明年」,往往這一下就耽誤掉了,這是一個負面的作用。那個時候沒有這些科技設備,連錄音的設備都沒有,所以必須一定要跟著聽,帶個筆記本做筆記,全部精神貫注,確實有它的好處。

  可是如果真正有這一種認知,有這一種毅力精神,從錄音帶、錄像帶上學習,沒有兩樣,肯定會成功。如果念頭錯了,不是那麼樣的認真,反正這個講經錄像帶我家裡統統都有,我今天有事情人家邀我去玩,就可以去玩,不要緊,明天我再聽,這樣的心態,那你就失敗了。一定要像追隨老師一樣,一堂課不缺,每天有定課,你會成功。所以在網路上學習,比錄像要殊勝一些,網路它有時間的,到什麼時候上課,到時候你一定要收聽。由於新科技,遠程教學現在變成一個風氣,不必到學校來,不必到課堂來,你在家裡面用網路就可以學習。遠程教學最早是澳洲,澳洲實在講也是不得已,因為地廣人稀,很不容易把學生聚集在一個教室,所以是最早開辦遠程教學。在遠程教學歷史當中,它是創始人,它辦得很成功、很有成就。現在許許多多國家地區都采用這個辦法,我們佛教弘揚佛法也不能夠捨棄這個辦法。

  上個月我在香港講經,台灣有個「法界衛星」,是佛教的一個電視台,台長海濤法師到香港來跟我見面,他就發願專門搞這一個行業,我也非常贊歎歡喜。他不搞道場,他搞廣播電台,告訴我他現在培訓傳播技術人才,他那邊現在有十多個人,我說太好了,我們這個地方有設備、沒有人,我希望跟他合作,將來在香港、在新加坡、在澳洲,希望他們在人力上給我們支援。我們同修要發心從事這一個傳播事業,可以到台灣參加他們的培訓。我們這個地方是培訓講經弘法人才,他們那個地方是培訓大眾傳播技術人才,我們要合作,共同把我們講經說法的效果推向全世界。決不是在一個講堂,決不是在一個地區,我們要有這樣的理念,要向這個目標去努力。這是我們自己沒有佛菩薩那樣的特異功能,我們只有借重科學技術,希望我們這些設備都能夠做到最好,希望遠程的地方他們收看的畫面能夠清晰,音聲不至於有中斷,要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佛法才能夠普遍弘揚。

  我們的同修要替佛菩薩做一樁好事,什麼好事?認真的收聽,按時收聽。收聽的時候可以把你的家親眷屬、朋友集合在網路前面,或者是在電視機前面,網路可以接電視機,把這個畫面放大。在自己家裡上課,天天不要間斷,這樣半年下來,人的思想就轉過來,對於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決定有轉變,轉惡為善,轉迷為悟。我們在家裡面每天按時收看,這就是護法;邀集同修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完之後研究討論,那就是弘法。佛法的教學在社會上才能扎根。學習的人多,人與人知道互相尊敬、知道互相敬愛、知道互相合作,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從我們家裡頭做起,這個功德不可思議。

  我們今天住在五濁惡世,也能做不可思議的功德。同學們講經,我們培訓班的同學在這個地方講經,我們要熱心擁護、成就他們。怎麼擁護?來聽,只要有時間就來聽,讓這些年輕法師在講台上增長信心,他看到聽的人不少,自己就有信心了,「大概我還講得不錯,這麼多人來捧場」;如果一看沒有幾個人來聽,氣就洩了,信心就沒有了,「講經很難,你看都沒有人聽,大概我不是這個材料」,往往就退心了。所以我們來聽,是給他一分鼓勵、給他一分信心,他將來學成了,在這個世間弘法利生,有我們一分護持的功德。這種機會在別的地方沒有,我們這兒有;這裡不辦培訓班,這個機會你也沒有。因為辦培訓班,學生在這個地方練講經。新加坡有這個機緣,這個機緣不能失掉,你來聽經有很大的功德。這是成就講經的法師、培養講經的法師,給予講經法師信心,而且要給予講經法師批評。你聽他講,聽完之後,哪些地方有疑惑的問他,你把你的疑問寫在紙條上交給他,給他做參考,幫助他改進;哪些地方他講的錯誤的地方要提醒他,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要把我們這個世界轉變成佛淨土。下面這一段經文:

  【其國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地。及佛神力。故能爾耳。】

  這是總結,這一段的總結。『其國』是講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這地方我們要注意,『其國眾生』,極樂世界眾生哪裡來的?十方諸佛世界往生去的。我在前面跟諸位說過,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成就的國土,新興的國土。這裡頭沒有原居民,所有的居民都是十方世界念佛往生去的,每一個念佛人心地都清淨,心淨則佛土淨,心要不清淨,就決定不能生淨土。不是說念佛就能往生,這個話本來也沒錯,就怕你把意思會錯了,「我天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就肯定往生」,那你把意思搞錯了。用念佛的方法幫助我們恢復清淨心,念佛是方法、是手段,目的是清淨心。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之處,心裡面起一個貪念,不清淨了,「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打掉;起一個瞋恚心,心不清淨了,這一聲「阿彌陀佛」把瞋恚的念頭打掉,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方法、是手段,把所有不善的念頭、不清淨的念頭統統打掉,這叫念佛,這叫會念。心淨則佛土淨,這樣求願往生跟西方極樂世界完全相應,所以我們用這一句佛號修純淨的心、純善的心,確確實實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不容毫分不淨夾雜,用的是這個功夫,這叫會用功。所以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每一個人不管他是生在哪一土、他是什麼樣的品位,總而言之,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專念」裡面的意思必須要清楚、要明了,就是決定不許毫分不淨不善夾雜,我們佛號的功夫得力了,這是正行;種種助行都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佛教給我們不能做的,我們決定不可以違犯。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要知道一定要修純淨純善,純淨沒有污染,純善沒有惡念,惡念尚且沒有,哪裡會有惡的行為?要做到身心完全透明。這就跟世間人不一樣,世間人身心不透明,那是什麼?輪回心、輪回身造輪回業。

  現在整個世界都崇尚隱私,外國政府法律有隱私權,隱私就是不透明,不敢向外透明。諸佛菩薩完全是透明的,沒有一樁事情不可以告人言,一生當中沒有絲毫秘密,心地光明正大,我們要走這個路子。如果我們還有不能告人言的,見不得人的事情的,那我們就要曉得,我們的來生還是六道輪回。不學佛的人不懂,學佛的人總得清楚,六道輪回還能干嗎?真的不想再搞六道輪回了,我們就要跟世間一般人反其道而行,世間人自私自利,我大公無私;世間人追逐名利,我們對於名利絲毫不沾;世間人貪圖五欲六塵享受,我們對於五欲六塵享受一切隨緣,絕不攀緣;世間人貪瞋癡慢,我們一定要做到無貪、無瞋、無癡,對人對事謙虛恭敬。我們這個作法,我們能夠這樣做,給諸位說,這就是教化眾生,身教!現身說法。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教化眾生最重要的手段是身教,以身作則。他做不到的他絕對不說,他所說的都是他已經做到了,換句話說,經上所說的字字句句他都做到了。我們今天在此地學習,當然最重要的,了解經文的正確意思,這最重要了;了解之後要真干,要真正向釋迦牟尼佛、向諸菩薩學習。他們怎樣存心、他們怎樣思惟、他們怎樣言論,怎樣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都記載在經典裡頭,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所以極樂世界的造成,固然是阿彌陀佛的本願,也是往生一切眾生的『功德善力』,這功德善力就是向阿彌陀佛學習,可以說的指本經。我們的一生,思想、見解、言行的規范就是這部經典,務必要把這部經典所說的道理做為我們思想的准則,經典裡面所講的教訓是我們行為的標准,認真努力去做,這就是「功德善力」。我們具足這樣的功德善力,當然會往生。果然具足了,現在還沒有往生,還沒有去,那個地方已經報名、已經注冊了,我們隨時可以去報到,極樂世界都歡迎。你要沒有功德善力怎麼行?

  下面講的『住行業地』,住行業地這個「業地」怎麼個講法?地、行業之地,在佛說是他的大願、大行、大業的成就,建造極樂世界那是大事業,彌陀的大願、大行、大業。極樂世界一切眾生應有無量的「功德善力」,跟阿彌陀佛的願力、善力、業力相應,所以他才能安住彌陀願行大業成就之地,這個地就是極樂世界。所以說「住行業地」,行業地就是阿彌陀佛建造的世界。那我們想想,這個經文裡面它的含義,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見解、我們的言語造作,如果與阿彌陀佛相違背,你怎麼能往生?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大業在哪裡?都在這部經典記載裡頭。我們前面讀到了,一定要真干,機緣太難得了,「開經偈」上講得一點都不過分;佛門「開經偈」是武則天作的,武則天在歷史上雖然很多人批評她,她這一首偈實在講,自古以來這些大德想再作一首,做不出來。有不少人作過開經偈,跟她比比不上,還是用她的,不能說她沒有智慧。她是怎麼個來歷,我們不曉得,決定不是普通人。

  「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句話重要;「百千萬劫難遭遇」,不要以為遇佛法很容易,這個念頭是錯誤的,遇佛法是非常非常不容易!遇到之後千萬不能錯過,一定要牢牢的把這個機緣抓住,認真努力學習。這一本《無量壽經》是無上的法寶,我們幾個人珍惜它?把它當作普通書一般看待,雖然念佛,雖然學習,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結個法緣,這一生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很難講,不可靠。真正把它當作至寶看待,時時刻刻不離,有時間就翻出來讀誦。所以我們也印成很多小本的冊子、小冊,便利大家攜帶,可以放在口袋,可以放在錢包,隨身攜帶,有時間展開來讀誦。讀誦的時候,立刻就要想到佛這一句我做到了沒有?時時刻刻看著經本檢點自己的心行,這叫真修行,真佛弟子。念熟了、熟透了也不能離開,每天至少溫習一遍。熟透了的時候好修行,在生活裡面穿衣吃飯,日常生活點點滴滴都會與經教相應,所以你才有歡喜心,法喜充滿。

  歡喜從哪裡來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點點滴滴都跟佛的教誨相應,這才歡喜。沒有疑惑、沒有憂慮、沒有煩惱,佛教我怎麼做,我就老老實實照做,做的時間久了,你的心就定了,心怎麼?不起煩惱,不生妄念,我們今天講,到完全不生是難;少了,妄念少了,智慧就增長。智慧增長了,我們的生活自自然然就自在、就圓融了,很明顯的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你辦事很圓融、做人很圓融、說話很圓融。如果你的一些朋友們常常跟你在一起,他有顯著的感觸,你跟一年前、兩年前是不一樣,真的不一樣,為什麼?兩年前隨順煩惱、隨順習氣、隨順世緣;現在這兩年學佛有了功夫,功夫得力了,不再隨順煩惱,不再隨順世俗,隨順佛菩薩教誨,而且愈做愈自在。開始做勉強,勉強的學,愈學愈自然,愈學愈自在,這樣才能夠住彌陀大行、大業、大願之地,這就是往生淨土。

  『及佛神力,故能爾耳』,後面又加一句。不要以為全是眾生的善力、功德善力,裡面確確實實有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個我們對佛的恩德要感激,那些往生的人是這樣往生去的。現在社會動亂不安,社會上許許多多嚴重的病痛,可以說是沒有法子醫療,諸佛菩薩來也束手無策。我們要看得清楚,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最重要的先度自己,我們自己才能夠免除災難。怎樣才能真正免除這個劫難?「依教奉行」。淨宗實在殊勝,這個不是假的,就怕你不真干。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看到的,我們做了一個概略的統計,修學淨土的人需要多長的時間成就?差不多有一半的人三年到五年他就成功,那我們現在有修了幾十年的都不能成功,這怎麼回事?沒有真干。像我剛才講的方法,你果然真干,三、五年一定有成就。「真干」諸位要記住,總原則是要叫我們的心行純淨純善,不容毫分不善不淨夾雜,你才能成功。那要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標?就是念佛,在日常生活裡頭念頭才起,「阿彌陀佛」,就把它打掉了。宗門大德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淨土宗這句佛號就是覺,不怕念起,念頭才起來,第二個念頭就阿彌陀佛,就把它打下去了。所以一定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之處,決定不能夠容許毫分不善不淨夾雜。

  吃飯的時候不要忘記,這個菜好吃一點,歡喜了,「阿彌陀佛」!為什麼?那個「好吃」,貪心起來了;這個菜做得不合口味,瞋恨心起來了;這一杯茶太燙了,「你是不是燙死我」?這杯茶太冰了,都起心動念。那個念頭一起,阿彌陀佛!把念頭趕快壓下去,你不這樣用功,你怎麼行?這樣用功的話,兩三年真成就了;不是這個用功法,二十年、二百年都不能成就,為什麼?不會用功,不會念佛,你那個念佛是有口無心。人家會用功的,念佛是心口相應,確實斷煩惱,確實破無明,你得「會」才行。

  我們的無明業障習氣這麼重,表現在哪裡?表現在身體上,身體上表現的多病、精神不能振作,尤其是身上氣味很難聞,這是業障,自己對自己不知不覺。果然有修行,功夫得力,這個體質改變了。我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學佛、還是學佛初期,也在外面講經說法,有一位老同修,福州人,年歲很大,那個時候大概有七十歲的樣子,我們才三十多歲,還不到四十歲,我出家剃度的時候他看到了。我們圖書館建立,圖書館建立是我講經二十年才有一個「華藏圖書館」,他到圖書館來看我,跟我說一句話:「法師!你這幾年講經修行,功夫大概不錯。」我說何以見得?「你剛出家的時候」,在臨濟寺出家,他說:「你的身上氣味很難聞,現在你完全沒有了」。我們自己不知道,別人曉得,老居士有修養,不肯說出來,到我們真的改過來了,不知不覺改過來了,他才告訴我。這在佛法裡面講,這是效應、效果,確確實實改變容貌、改變體質。我們也不要去作意,不要為這個來修行,不必!一味真心,不知不覺自自然然就轉變過來;有心去轉,恐怕還難轉,無心自自然然的感應。真正發心,這裡兩句話講得實在是好,「及佛神力」,我們現前就得佛神力加持。我們要不得神力加持,哪裡會轉得這麼快?哪裡會轉得這麼明顯?所以稍稍契入境界,我們自己會感覺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自己會感覺得到。

  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這是我們這一品經的最後一段:

  【阿難白言。業因果報。不可思議。我於此法。實無所惑。但為將來眾生。破除疑網。故發斯問。】

  阿難尊者很可愛,這些話明知故問,他說出來,他不是不知道。誰不知道?芸芸眾生不知道,他代我們發問。業因果報的理太深太深了,業因果報的事千頭萬緒,太復雜了,『我於此法,實無所惑』,我們就曉得阿難不是普通人。這個事情我們可以說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不能夠透徹理解,阿難能知,如果不是諸佛如來示現的,也必定是法身大士再來的,這是肯定的。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對於這個事情才清楚、才明了;沒有破無明的人沒有法子,十法界裡面我們講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都沒有破無明,沒有證法身,對這個事情知道不夠透徹,不能徹底。阿難這句話也是暗中透露了他的身分,他是為我們說的;『但為將來眾生,破除疑網』。

  現在可以說全世界的眾生對於這樁事情也提出討論,我們現在看到許許多多新出版的這些書籍,哲學的、科學的、宗教的,都提到輪回因果報應的事情。輪回因果報應的事情最早提出來的是婆羅門教,以後印度教、佛教都說得很多。我們看看其他的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我們新加坡還有拜火教、道教,幾乎全世界每一個宗教都肯定輪回因果的說法,只是說的詳略不同,重視這個問題有緩急輕重的差別,但都說到。現在科技發達、工商業發達,人們在物質生活上富裕起來了,精神生活空虛,所以對這個問題探討的人愈來愈多。佛教導我們,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探討,還要我們實證。從什麼地方來證明?從禅定。今天探討的人多,他沒有禅定的功夫,換句話說,那個心不能達到純淨、純善。純淨純善就是禅定,純淨是定,純善是慧。慧起用決定是純善。心地達到純淨,給諸位說,十法界的界限就突破了,十法界裡面的狀況,你就看到、你就清楚了。

  世間人常講鬼,鬼到底有沒有?我們一般人對這個還是半信半疑,不能肯定;我們修學的幾個同學他肯定,為什麼?他見到了,常常見到。我過去一個老同參明演法師,他學密,密著重禅定打坐,修清淨心。他大概學了三年,他能見鬼了。他來告訴我,他對於弘法利生非常重視,他看我講經講得這麼辛苦,他說:「這個我不學」。我說:那你怎麼辦?他說:我學神通,我用神通一變現大家相信了,你這個舌頭講焦了人家都不相信;他說:我用神通來教化眾生。所以我們走的是兩條路,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他跟屈映光上師學密。果然在三年的時候,他告訴我,絕對不是妄語,他說:每天下午大概五點鐘,太陽還沒有下山,快要落下去的時候,街上就有鬼走路了,人鬼雜居!很少,這是鬼的早晨,早晨起來的人很少,有一些鬼在街上走路了;到了九點、十點鐘,滿街都是,好熱鬧。他是我的好朋友,絕對不是說妄語,這個人很誠實,持戒很嚴,決定不是妄語。最初看到的時候害怕,到以後看久了,反正天天都看到,也就不害怕了;跟鬼也能交往,也能夠談話,他來告訴我這些事情。我說:你神通沒有學成,鬼通學成了。

  還是佛法說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他目標不是在修戒定慧,目標是講求神通,這個念頭錯了,這因地錯了。雖然修持得不錯,但是我看他的樣子虛胖,身體並不結實,而且臉上一層灰暗,大概是跟鬼接觸多了。我到台中把他的情況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搖搖頭,告訴我:「各有因緣」,那就沒有法子了,各有因緣。我勸他到台中學教,他不肯聽,他跟我同年,命運也相同,四十五歲他往生了,那時候很多算命的說我們三個人,三個同年,都說過不了四十五歲。有一位法融法師四十五歲那一年二月走了,他大概是四月走的;到七月的時候我生病,我想到大概輪到我了,那沒有法子,命到了,所以我也不找醫生也不吃藥,我想得很通,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命到了,那還有什麼話講?所以關起門來念佛,求生淨土。

  那一年我在基隆大覺寺結夏安居講《楞嚴經》,《楞嚴經》講了三卷,得了病,回來關在房間念佛,念了一個月病好了,也沒死。我沒有求長壽,沒有想長壽,念了一個月病就好了。所以見鬼不難,你們要想見鬼很容易,我教你一個方法,你好好學三年,保險你天天見鬼。在台北我們有一個佛陀教育基金會,前一任的總干事簡豐文居士,他在沒有遇到我之前,他也學密,他也學禅,每天打坐,在定中,他是定中,一入定的時候就見到鬼,他見到閻羅王,十殿閻王他都見過。他說閻羅王個子不很高,大概只有三尺高,他也常常跟他們交往。以後跟我學佛,我說不對勁,你這個境界不好,如果長期下去之後,恐怕要走明演法師那個路。他問我怎麼辦?如果你在打坐的時候,這種境界現前,你就可以出定,你就不要坐,你繞佛或者拜佛,用這個方法,我教他把方法改過來;大概半年之後,這個境界就沒有了,沒有是好境界。定中常常見神見鬼不是好事情,連夢中常常夢到過去的亡人也都不是好事情。

  所以這是我們講到果報、講到輪回,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些事情我們可以通過禅定,在我們念佛人,我們念佛也是修禅定,念到心地清淨,我們講功夫成片,這個境界就可能現前。功夫成片那也就有一定的定功了,心能夠攝心,不會向外面攀緣,鬼道、天道、欲界天這個界限很容易突破,你能夠跟欲界天人往來,能夠跟餓鬼道往來,不是難事情。由此可知,阿難是佛菩薩示現,大權示現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代我們提出許許多多的疑問。說到「不思議」,可以說本經從頭到尾,字字句句都不可思議,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