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無量壽經玄義(第1-5集1989年)


 2019/9/6    熱度:2608    下載DOC文檔    

  無量壽經玄義  (第五集)  1989/11  新加坡  檔名:02-004-0001

  李團長、諸位法師、諸位同修,今年我們有第二次的機緣來到貴團宣講《大乘無量壽經》的大義。在今年的春天,我們曾經將這部經的經文給諸位做了詳細的報告。當時為什麼不先講玄義?諸位要知道,諸經的大義它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報告這部經修學的心得,也就是說,如果對於這部經沒有相當研究的話,初聽大義,往往聽不到一個頭緒出來;如果對於這部經典有研究,或者是有修持的,對於全經大義是非常契機的。第二個,是對於一般學佛的同修來說,使他在沒有聽到全部經文之先,首先對於這部經典有個概略的認識,引導他來修學這部經典。它有這兩個意思在。

  在本地,以往很少講解淨土宗的經論,因此我采取的方法是先講《無量壽經》,經講完之後,我們再講玄義,采取這個方式。因為在各地方講經時間的安排,所以在上次沒有辦法把玄義接著跟諸位介紹,一直延遲到今天。雖然延遲了幾個月,我相信也不算晚,有了詳細的認識、了解,必定能夠幫助我們讀誦《大乘無量壽經》、研究《無量壽經》,乃至於依照這部經典的理論、方法來修學,我們現前、將來一定獲得無比殊勝的利益。請大家掀開講義第一面,我們從頭講起。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是經題;「講述筆記」是我們在講席當中所編的一個講義,首先我們要談一談講經的因緣。我在講經因緣之前,先向諸位做個概略的報告。我在一九五三年(民國四十二年)開始接觸到佛法,接觸之後就非常的歡喜。在一九五八年接受台中李老師的指導,我一共跟他學習了十年,一九六七年離開台中到台北講經,一直到七一年開始在台北講《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是當年,也就是一九五八年到五九年之中,我在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把這部經交給我。交給我的經本是他老人家在台中講解過的注解的本子,也就是眉注的本子,上次分送給諸位的大本。我接受這個本子之後,讀了幾遍,非常的歡喜。

  在台中求學十年當中,雖然李老師一再的勉勵,希望我留意淨土宗,當時年輕好高骛遠,雖然不能違背老師的意思,但是對於大乘經教依然是非常的向往,非常的羨慕,當然也學習了不少,就是沒有專修淨宗。在一切大乘經典當中,可以說最歡喜的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畢竟這部經太長了,所以我在台中求學的期間,對於大經的學習,原本我選的是《法華經》。結果李老師告訴我,他說我年歲也大了,平常工作也非常忙碌,實在抽不出時間來單獨指導。那時候他老人家正好在講《大佛頂首楞嚴經》,所以他就勸我,他說《楞嚴經》無論在教義、在分量上來講,與《法華經》都非常接近,你不如就學《楞嚴》好了,我也省了很多事情。我就也很歡喜的接受了,認真的學習《楞嚴》。有《楞嚴》的基礎,以後自己學《法華》、學《華嚴》,的確是有相當大的幫助。

  爾後,我啟請李老師在台中慈光圖書館講解《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們知道,《華嚴》是中國佛教無論是哪個宗派,都承認這是經中之王。這部經一共有八十卷,是在一般大乘經典裡面分量相當重的一部經典。我在台中聽了一卷,聽李老師講第一卷,就是八十卷他老人家講了一卷,後面七十九卷我可以不必聽了,大概自己也能夠講得下去。因為有清涼大師的《疏鈔》、李長者的《合論》可以作為參考,於是我在民國六十年(就是一九七一年)在台北也開始講《華嚴》。《華嚴經》斷斷續續一共講了十七年,也就是一直到一九八七年,可以說沒有間斷。

  在這部經我得的利益實在是非常之大,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說,我是在《華嚴經》裡面開悟了,真正開悟。有許多人來問,開悟是什麼意思?悟的是什麼?真正明白了淨宗的重要,真正認識了《無量壽經》與《阿彌陀經》,這兩部經是同部,古德稱為大本、小本。對於這兩部經才真正認識,真正曉得這兩部經原來是《華嚴經》的結論,是大乘經典的精華。這才把一切大乘經捨棄掉,專門修學淨土三經,專門講解淨土三經;不但在台灣,在美國、在加拿大,到處都是宣揚這部經典,這是得力於《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啟示。這就講到抉擇這個法門,華嚴啟信,才決定了這個法門。雖然很晚,幾乎我學佛學了三十年,才真正確定自己所修、所學的門路。但是總算相當的幸運,因為有許多人,無論在家、出家,學佛學了一輩子,不知道自己學的是什麼,這是大有人在。這三十年總算沒有白費,把這個門路真正找到,我自己感覺非常的幸運。這就說到「專修專弘」。

  一專之後,功德利益(我們講效果)可以說立刻就能感受。在這個地方我不談感應,這裡面有很顯著的原因,現在許多學佛同修,一開頭就講感應,就講神通,就講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諸位要曉得,這個心理、這個觀念很不好。我們常常聽說,某人學佛著魔了。為什麼會著魔?就是這種心態不正確,錯誤的心態容易招來魔障。所以,學佛的人最好不要求感應,不要求神通,老老實實依照經典的理論、教訓來修學,穩穩當當。

  我們所講的效果、講的成績,就是心地一天比一天清淨。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第一個效果,我告訴大家,決定不生病,這就太好了。很多人這個地方病,那個地方痛,病痛可以立刻消除,身心健康,自在快樂,這就是效果,離苦得樂馬上就能夠見得到。如果講更深、更殊勝的效果,決定能夠預知時至,將來往生的時候曉得自己什麼時候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接引我們。走的時候決定不生病,沒有病苦,預知時至,這是決定可以做得到的。功夫如果稍微好一點的人,生死可以自在,就是說想什麼時候到西方極樂世界都可以,可以自己做主;暫時不想去,在這個世界再想多住幾年也不妨礙。到這個境界給諸位說,這就是生死已了,生死了脫,完全自在,這就是我們修學的效果。

  學佛你沒有選擇其他宗派、法門,你最好選擇這個法門;如果已經選定其他的法門,我也不會勸你改修這個法門,但是我要勸你的就是專修,無論是哪個法門,如果不專很難成就。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勸諸位選擇這個法門?實在講不是我勸大家,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勸我們修學的。不但本師勸我們修學這個法門,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幾乎沒有一尊佛不勸我們修學這個法門。你必須對這個法門真正通達明了,你才會曉得一切諸佛為什麼要我們修學這個法門。這個理由要是說穿了也不難懂,就是說,這個法門無論什麼人修決定成功;其他法門是要有特殊的根性,如果根性不相契很難成就。這個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幾天會把這樁事情詳細跟大家報告。就是說,上從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只要專修,沒有一個不成就,這個成就決定是一生成就。

  究竟是什麼樣的成就?說起來真是難以相信,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這個成就就是一生成佛,而且成的是圓教之佛,就是經論上常講的「無上正等正覺」;他所成的是無上正等正覺,圓教究竟圓滿的佛果,一生當中辦到。這個實在是太難得,太希有,所以這是難信之法。正如同夏蓮居老居士在會集這個經裡面,他所寫的三首偈子,末後一首說「佛雲難信誠難信,萬億人中一二知」,這不是多數,是億萬人中才一、兩個知道。可見得這個法門確實是難信易行,很容易修學,很難相信。如果不難相信,我怎麼會搞到三十多年才相信!搞三十多年才相信,真是證明它的確是難信。過去李老師苦口婆心勸導我,我還是半信半疑,不能徹底相信,畢竟是在十幾年的《華嚴經》當中,才真正參透,真正認識、發現這個法門之殊勝。

  這個法門就是持名念佛法門,學習非常之簡單。持名念佛有三個秘訣,這個秘訣就寫在下面,第一個,決定不能懷疑;第二個,決定不能間斷。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最好能夠說保持二六時中(我們講日夜)心裡面有阿彌陀佛。口裡面斷沒有關系,口念久了會累,可以休息休息,心裡面不能斷。功夫好的人,他睡覺作夢也會念佛,那是最好的,我們現在初學的人還做不到。所以,你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當我們有工作的時候,我們把佛號放下,專心去做工;工作做完了,佛號馬上就提起來。這個法門之所以殊勝,就是因為隨時隨地可以修,沒有拘束,行住坐臥都可以念,站著可以念,走著可以念,坐著可以念,睡在床上也可以念,你看這個多方便;其他的法門修學沒有這麼方便。但是睡在床上的時候,念佛不要念出聲音,因為睡在床上念出聲音會傷氣、傷身體;可以心裡念,默念,或者可以放錄音帶聽,心裡面跟著念,不要出聲音。所以這個法門,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場所,統統沒有障礙,這是這個法門之殊勝,不間斷!

  第三個秘訣是不夾雜,所以它要專、要純。夾雜,我們後面會跟諸位詳細報告,我又念佛、又念咒、又參禅,又研教,甚至於又做法會,這些都叫做夾雜。夾雜,我們的功夫必然就間斷,一定就不專、不純。真正能夠做到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做到這九個字,沒有不成就的。而且這個成就不必多,上次也跟諸位報告過,我相信現在有不少同修你們已經得到法喜,這就是初步的效果。你要真正用這個方法修三個月,你就法喜充滿,就得到初步的效果,確實心清淨,煩惱少,智慧增長,身心安樂。繼續不斷修學三年、五年,給諸位說,就能夠達到生死自在。你想想看,哪個法門能有這麼快?短短三、五年當中可以做到生死自在,這真正是不可思議!確實任何一個法門做不到的。

  我們肯定這個法門之後,所以我把一切大乘經論都中止,都不再講了。過去,我從民國六十年開始講《華嚴經》那年,提倡印經布施,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中斷,所印的經論有幾百種之多。現在,其他的經論我都不印了,因為印經這個風氣在台灣已經帶動,每個寺廟、每個道場普遍大家都印經,這個事已經帶動了。大家統統都印經了,那好,我就專門印淨土宗的經典,因為其他的經典有人印了,我們就不要再操心,專門印淨土宗的經典。最近新編的《淨土五經讀本》,以及黃念祖老居士《無量壽經》的注解,初版就印了三萬冊。黃老居士的注解印了一萬冊,現在都送完了,我們正在印第二版,大概二版下個月就可以印好。除這個之外,淨宗經論古來大德這些好的注解,我們統統搜集,在台灣重新作版來翻印。

  今年我們淨宗學會在全世界一共成立了十一個會,這十一個淨宗學會裡面,可以說成就最殊勝的是你們貴地新加坡這個會;這個會最為殊勝,其他的十個會都不能比。我們提倡這個法門,把佛法最殊勝的法門介紹給有緣的同修們,所以《無量壽經》就要大量的流通。我今年發心印十萬冊,沒有想到我從美國回到台灣,截止到現在,我們今年已經印了二十萬冊,超過我發願加了一倍,這使我們真正無量的歡喜,我們也相信這是三寶威神的加持。我們印了許多不同的版本,大大小小的,有小本子可以隨身攜帶的,有折疊的本子便於讀誦的。我們折疊的大本,初版印一萬本,現在准備再印二版,二版大概也是要印一萬多本的樣子。所以截至到目前,我們《無量壽經》流通的數量,在台灣流通的,其他地方不算,在台灣流通的,包括過去,已經超過三十萬冊。

  在一九八六年,我們在美國建了個小道場,其實要是跟台灣、本地道場比,那不能算為道場,只是有一棟小房子,有幾個同修在一塊念佛而已。而且小房子還是在住宅區,不能對外公開活動的,只能有這麼一個小小地方。我到台中見李老師,把那邊情形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一再囑咐,希望我們能夠把淨土法門帶到美國去。而且特地給我寫了一塊匾額,寫了一塊招牌,這一塊招牌是李老師最後的遺墨,他大概給我寫了這個招牌以後,就沒有再寫過東西,他就往生了。這塊招牌是他在九十六歲的時候寫的,他九十七歲往生的,九十六歲的秋天寫的。「華藏蓮社」,我們現在在美國,匾額就掛他老人家這個墨寶,作為一個紀念。

  在前年九月,就是八七年九月,美國華盛頓DC(美國的首都)我們成立了一個佛教會,「華府佛教會」,是在八七年四月四號成立的,我們中國四月四號是兒童節,兒童節這天成立的。九月我第二次到華府去弘法,在華府的時候,就聽說那邊有些同修邀請黃念祖老居士到美國弘法。我一打聽,這黃老居士就是梅光羲老居士的外甥,我就很歡喜,鼓勵他們趕快邀請他到美國來弘法。我因為回台灣講經的日程原先訂好了,所以在美國我們沒有時間見面。但是他把他的《無量壽經》注解,把這個本子寄給我,我帶回台灣之後,看了以後非常歡喜,就決心在台灣翻印。我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因為他的本子是簡體字,從簡體字再把它翻成繁體字,重新制版。在去年出版,初版印了一萬冊,但是沒有多久統統都送完了。

  同時也就在台北開講《無量壽經》,這個講義就是八七年從美國回來之後編的,這是我在台北華藏圖書館講《無量壽經》前面的概要。諸位翻開第二頁,這個概要就是根據黃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以及李炳南老居士的提要(就是眉注),以這兩種注解做依據所編的。我們現在就可以依照這個講義,一條一條來給諸位介紹。第一,

  【此次講述參考資料,依黃念祖老居士注解及李炳南老居士提要。】

  這是我們的依據,先跟諸位報告出來。第二,

  【確認淨土法門為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出三界,迳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

  這些話自從隋唐時代,那些高僧大德就說過,一直到明清,可以說這些祖師大德都公認的。我們雖然看了、讀了,漠不關心,我們以前也讀、也看,漠不關心,含糊籠統看過去。現在再看這幾個字,跟從前的看法不一樣,現在看這幾個字眼睛放光,真正認識了、確認了,確實如此。『一乘了義』,這是佛法裡頭最精彩的部分,佛在《法華經》裡面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他主要的目的就是給我們宣說一乘了義。

  什麼叫「一乘了義」?也就是說教給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成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個法門才叫一乘法,這個法門才叫做了義法。我們一生當中從凡夫圓成佛道,這個不可思議,能不能做得到?能,決定能夠。憑什麼?就憑這《無量壽經》。古德常說,《華嚴經》是在一切大經裡面,講得一生圓滿的,《華嚴經》講得最詳細、最透徹。《華嚴經》的一生圓滿,怎麼圓滿的?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圓滿的。如果不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就始終沒有法子圓滿。《華嚴》是一乘了義大經,這部經是《華嚴經》的歸宿,是《華嚴經》的總結,字字句句都是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所以它是了義之了義,一乘之一乘,是無比的殊勝莊嚴。

  『萬善同歸』,這個「萬善」可以說五乘的佛法,世出世間至善,我們中國儒家所講「止於至善」,五乘、至善到最後歸到哪裡?統統歸到西方淨土,統統歸到《無量壽經》,世出世間沒有一法不歸到這個法門。這部經正如同大海一樣,所有的江河統統流入大海。『三根普被』,根是講根器、根性,一切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有中根、有下根、有上上根,依這個法門修學統統能成就,這個不可思議。所以在華嚴會上,我們看到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是等覺菩薩,他念佛求生淨土。我們也看到《往生傳》裡面,造五逆十惡業的,佛陀在世,像《觀經》裡面講的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惡;在我們中國唐朝張善和,殺牛為業的,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十念往生。由此可知,上從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沒有一個不得度,沒有一個不是一生成佛的。所以這是「三根普被,凡聖齊收」,可見得這個法門之廣大無比。

  比如講《華嚴經》,說老實話,《華嚴經》中下根性的人沒分,它的對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中下根性無分;也就是說,那個法門就比較窄小。一切法門裡頭,最廣大、最殊勝、最圓滿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叫『橫出三界,迳登四土』,這尤其是不可思議!三界是六道輪回,很不容易超越,這個法門是橫超,不是豎超,橫超。這個意思在後面我們會詳細跟諸位報告。

  一切諸佛都有四種淨土,但是四種淨土是每一種都不相同。四種淨土並不在一起,是要你修學到某個程度、某個境界,才能夠入某種淨土。但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有四土,他那個四土很特別,一生一切生。我們是凡夫的身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天天在一起,拍拍肩膀,把手同行。你看看凡夫一下就跟等覺菩薩平起平坐,這個不可思議!這是其他法門裡面沒有的,決定沒有,這難信之法,唯獨這個法門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這個法門是極圓極頓,不但是圓教,圓到了極處;頓是快速,沒有比這個法門更快。

  今年在美國的首都,有位周廣大居士,實在講還不能稱為居士,只能稱周廣大先生。因為他沒有學過佛,他不懂佛法,他是在臨命終的前三天才聽到佛法。也是病到了極處,醫生放棄治療,等於說宣判死刑,這個時候他的家人才慌張,才求佛拜神,希望有奇跡出現,找到我們的佛教會,我們在華府有個佛教會。他的因緣很殊勝,遇到龔振華居士,龔居士是佛教會念佛最虔誠的一個人,對於淨宗的理論也相當透徹。他去看周廣大先生,他去一看,覺得他這個病沒有起色,不可能好,所以干脆就勸他,他說人生太苦了,有什麼好留戀的!就勸他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把極樂世界的好處告訴他。他說你到了極樂世界,你就成菩薩,你就成佛了,然後你再回來度你的太太、度你的兒女,統統成佛去,這不是個好事情嗎?這個周先生一聽,覺得滿有道理,聽了很歡喜,就叫他的太太、兒子、女兒統統念阿彌陀佛,幫助他求生淨土。這個很難得,全家人這才開始念佛,我們的佛教會也有十幾個同修去幫他助念。

  念到第二天,他一開始發心念佛求生淨土,他的病就不痛了。本來他是癌症,非常痛苦,他一發心求生淨土,痛苦就沒有了。心清淨,情緒穩定,就跟著一起念佛,念到第二天就見到觀世音菩薩、見到地藏王菩薩。龔振華居士就告訴他,他說現在不管什麼佛菩薩出現,我們都不要理會他,一心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了,我們才能跟他走,不是阿彌陀佛,不可以跟他走。周先生聽了之後非常合作,馬上不理會,繼續不斷大聲念阿彌陀佛,念念,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就沒有了,就不再現形。

  又念了一天,第三天,西方三聖出現了,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從雲端裡面下降,來接引他往生。他臨走念的那十幾聲佛號,音聲很宏亮,不像是生病人念的;他說他在房間裡念,外面馬路上都能夠聽得見,聲音那麼宏亮。走的時候滿面紅光,DC那邊的同修十幾個人親眼看到的。他們現在其他的法門不修了,死心塌地念佛,他說我們親眼看到的,念佛念三天往生的,西方三聖親自來迎接。他馬上打電話告訴我,他說這個因緣非常之希有,我們從前聽到人家念佛,念好多年往生的,聽說過,沒有看到三天往生。證明了《阿彌陀經》裡面所說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沒錯!所以你想想看,哪個法門有這麼快速!他三天有這樣殊勝的效果,就是他沒有一個妄念,一心一意求生西方,三天就成就,這是我們今天親眼見到的事實。

  在《往生傳》裡面記載的宋朝瑩珂法師,他也是三天把阿彌陀佛念來的,這個上次我跟諸位提過。不過他沒有生病,他是個出家人,不守戒律,破戒,不守清規,造了很多罪業。不過他還有點善根,他相信因果報應,他自己想想他的所作所為,將來一定墮地獄。他怕墮地獄,就求教於同參道友,問有沒有什麼方法?同參道友就告訴他,你要想不墮地獄,念阿彌陀佛。給他《往生傳》看,他每看一篇,自己很感動。看了幾篇之後,他就下定決心,關在一個小房子裡面,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他也不睡覺,也不吃飯,不吃不眠,一句佛號念下去。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誠心,至誠感動,阿彌陀佛念來了。

  阿彌陀佛就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你十年好好的修行,到你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這個法師就說了,他說我的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誘惑,外面一誘惑我又要造罪業,十年我不曉得造多少罪業,那靠不住,我十年壽命不要,我現在就跟你老人家去。阿彌陀佛聽了,「好吧!」就答應他:好!我三天以後來接引你,好不好?他說好。約了三天,跟阿彌陀佛兩個約了三天,他三天之後果然就往生了,他沒有生病。這個說明平常人念三天把阿彌陀佛念來,你們想想,哪個法門能有這個法門這麼快速?密宗裡頭常常講的「即身成佛」,這裡三天成佛。還有一身罪業的人,三天都能成就,這是三天成功的,我們可以說見到兩個,瑩珂法師在前,周廣大在現代,三天念佛往生。

  周廣大往生的詳細報告的錄音帶,這次我們帶了十幾卷來,此地可以拷貝流通。你們大家聽聽華盛頓DC那邊同修的詳細的報告,對我們念佛的信心,實在是加強了很多,這是個見證。所以這是不可思議的微妙法門。底下說:

  【本經持名念佛法門,圓滿直捷,方便究竟。】

  《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所主張的都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在所有法門裡面,是最容易、最簡單、最直捷,也最快速、最穩當的法門,所以說『方便究竟』。

  【一超直入,最極圓頓,以彌陀一乘願海。】

  『一乘』就是剛才說了,阿彌陀佛只有一個願望,希望一切眾生立刻成佛。他這個大願,在《無量壽經》裡面四十八願裡頭所說的,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希望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證到圓滿的佛果。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地位就跟等覺菩薩沒有兩樣,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佛,這是千經萬論裡面所沒有的,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也沒有這個事情。正因為如此,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才異口同聲的贊歎。

  唐朝時候,日本一位高僧道隱大師,對於《無量壽經》的贊歎,他說這部經是如來出現在世間真正的說法。就好像我們學校裡頭開課,這是一門主科,換句話說,其他一切經典都是輔助的,這部經是正說,是奇特最勝的經典,是一乘究竟之極說。講到一乘了義,這個經才是講到了頂點,講到最高峰,是非常快速、非常圓滿、非常圓融的說法,也是十方一切諸佛贊歎的真實語。十方佛出廣長舌相,說誠實言,誠實言是什麼?就是這部經上所講的,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誠實言。

  「時機成熟之真教」,這一句尤其是了不起,他說在前,在我們中國明朝,蕅益大師也說過這句話。蕅益大師說,佛是以度眾生為本懷,佛為什麼出現在世間?為了普度眾生。眾生成佛的機緣成熟,這個機緣是無比的殊勝,你這一生成佛的機會到了,佛才給你說這部經,這部經就是教你在這一生成佛的經典。蕅益大師這個說法跟道隱大師不謀而合,一個是唐朝時代的日本人,一個是明朝末年的中國人,他們兩個人看法、說法完全相同,這真正是不可思議。

  這個法門只是六字洪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這一句!這一句說老實話,這一句是「教」,所謂教就是三藏十二分教,是佛所說一切經論的總結、總題目;佛所說的一切經,總題目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也是無上深密禅,世尊在《大集經》上講的,念佛是無上深密禅,無上之禅,也是密法裡面所講的無上的神咒。這個意思我們在《大集經》裡面可以說是非常明顯的看得出來。真正是這一句名號把無量無邊的法門統統包含在其中,可以說是一個法門都不漏。正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修一切修,一切修一修」,一切是一切法門,一就是這個持名念佛的法門,一切歸到這個一,這一個法門就是一切法門。所以你只要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所有一切法門統統在其中,一法不漏。希望諸位同修要深深的去體會,要認識清楚,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的殊勝。

  我是學了三十多年,真的摸索在到處找才找到,原來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就在眼前,眼前不認識;不認識,距離就很遙遠,現在一下認識了,認識原來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到處都是,說老實話,幾個人認識?念的人雖然多,真正對它認識的人並不多。果然認識了,你就死心塌地,而且你念這句佛號,句句佛號都相應,經論上常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實在不可思議!你不認識它,不了解它,雖念,很難相應;認識徹底了,是念念相應,這個不可思議。

  【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

  這是諸佛如來所證的果覺,用果覺作為我們修行的因地心。

  【作我眾生之因心,以果為因,因果同時。】

  這個法門之殊勝就在此地。

  【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議。】

  其他法門是修因證果,因果不同時,因不是果,果不是因。這個法門是因果同時,因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十方一切如來所修的果覺。我們拿這個當作我們修行的因地心,因果同時,因果不二,所以它才有這樣的殊勝。底下一節是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給我們說明,我特別把這一段摘出來,作為前面的證據。

  【彌陀要解雲,一聲阿彌陀佛,即是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圓教佛的別名,究竟圓滿的佛法,釋迦牟尼佛證得則示現成佛。釋迦佛用什麼方法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而成佛的?是念這一聲「阿彌陀佛」成佛的,這個不可思議!不但釋迦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

  『授』是傳授。我們現在是五濁惡世的眾生,釋迦佛把這個傳授給我們。

  【乃諸佛所行境界。】

  念「阿彌陀佛」這種修行法是諸佛所修的,《華嚴經》上也找得出證據。《華嚴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十地是從初地到等覺,十一個位次。《華嚴》是圓教,圓教地上菩薩他們修什麼法門?他們修念佛求生淨土法門。我是講《華嚴》,讀《華嚴》讀到這些地方,這才醒悟過來。原來這個法門是圓教地上菩薩所修的,是十方如來所修的,這個法門我們就要值得注意,值得重新檢討,重新仔細來衡量,這才真正認清這個法門。所以,這個發現不是個容易事情。這樣一部大經,十幾年的講解,在這個大經裡面發現這個事實,才肯定這個法門是一切法門裡頭無比殊勝的法門,是我們任何一個人,除非你不相信,你不接受,如果你相信、接受,沒有一個人不成就。

  而且成就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的,西方世界是平等的世界,是平等的成就,這實在是不容易。教下的法師很難相信,為什麼?在理上講不通!哪有一個博地凡夫,煩惱重重,見思煩惱一品都不斷,人家修了三個阿僧祇劫才修到等覺菩薩,費了那麼多的時間,那麼辛苦才修成等覺菩薩;你念幾聲阿彌陀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跟他就平起平坐,這叫他太不服氣了!所以教下法師他怎麼肯相信?

  可是你要把這個道理真正了解,你不能不服氣。為什麼?這些等覺菩薩修了三個阿僧祇劫,他到西方極樂世界怎麼修的?念阿彌陀佛去的;我們今天一品煩惱沒有斷,我們也念阿彌陀佛去的;你念阿彌陀佛來,我念阿彌陀佛來,那我們當然平等。你過去修那些法門,講老實話,白修了!三大阿僧祇劫冤枉花了。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那些等覺菩薩看到我們去了,一見面,佩服得五體投地:你們太聰明、太幸運了!一下就登天,我們花那麼長的時間,走那麼多冤枉路才走到。他服氣,我們教下法師不服氣,那些等覺菩薩,華嚴會上十地菩薩,他們服氣,他們對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我們太幸運、太聰明了,怎麼一選就選擇這個法門,就選中了,他們搞了三個阿僧祇劫才選中,不容易。你想想看,我們是多麼幸運,這是真正難得,真正值得慶幸的。所以這是諸佛所行境界。

  【唯佛與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這是蕅益大師講的,講得一點都不錯。絕對不是九法界的眾生,九法界包括菩薩,菩薩、聲聞、緣覺沒有法子理解淨土宗的法門。淨宗法門完全是諸佛所行的境界,所以通常一個法師不相信,不能接受,這是理所當然,一點都不值得希奇的,是應當的,因為確實是個難信法門。換句話說,我在上次講經的時候,一再提醒諸位同修,我們今天能夠把這個法門說出來,實在講,能說得出來的是億萬分之一。諸位同修聽了之後,你能夠理解,如果你不能理解,你決定在此地坐不上兩個鐘點,你要跑了;你能夠在這裡坐兩個鐘點,在這裡靜靜的聽,證明你能夠理解。能說、能解都是三寶威神加持,不但是三寶威神,跟諸位說明白,是十方三世諸佛如來、諸大菩薩的威神加持我們,我們才能夠把這個法門說得少許,諸位才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這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在這一生的成就。

  清初彭際清居士所講,這個事情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希有難逢,我們今天遇到,遇到了如果能夠把握住,也就是前面告訴諸位九個字,「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那就恭喜你,不但我恭喜你,十方諸佛如來都恭喜你,你這一生快成佛了,這一生就要成佛。你想想看,你這一生就要成佛,一切護法龍天怎麼不保護你?你現前在這個世間事事如意,什麼樣的障礙都遇不到,為什麼?佛菩薩護念你,護法龍天保佑你,因為你馬上就要成佛,這種殊勝的功德利益,真的知道的人不多。

  【又曰,舉此體作彌陀身土。】

  這個『體』就是法界全體,也就是真如自性。阿彌陀佛的法身,阿彌陀佛的法性土,也就是四種淨土的本體。

  【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

  名實相副,你才曉得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因為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真如本性的德號,就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名稱。

  【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可見此經正是如來稱性極談也。】

  以這個來解釋『稱性極談』,真的是再圓滿不過。所以能聞到這部經,確實正是你無量劫以來,你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你這一生成佛的機緣成熟,才有這個緣分遇到。

  【觀經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這兩句話是我們淨土宗理論的依據。經文簡單,兩句八個字,境界無比的深廣,不可思議。「心」是我們每個人的真心,真心就是佛。所以前面這一句是理,正是《華嚴經》上世尊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圓覺經》上佛也這樣說過。本來成佛,『是心是佛』,是心是佛就是本來成佛。可是我們現在把自己的真心迷失了,迷了是心,所以才叫做凡夫,凡夫就有九法界,叫九界凡夫。我們今天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念一聲阿彌陀佛,你的心就在作佛,你念念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念心作佛。

  【吾人能念之心,即是如來果覺,即是本來成佛,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本來是佛,現又作佛,是故當下即佛。】

  我們用這個心執持名號,就是是心作佛。現在作佛就是你現在不間斷的念佛,念佛就是作佛,念菩薩就是作菩薩,念天就是作天,念貪瞋癡就是作餓鬼、地獄、畜生。那麼我們想想,咱們念什麼好?十法界都是我們念頭變現的,諸位要知道。佛有很多佛,為什麼偏偏念阿彌陀佛?給諸位說,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的總名號,其他諸佛是這尊佛的別號。我們是念總還是念別?你自己也應該明了了。何況本師乃至於一切諸佛如來,都勸我們念阿彌陀佛,何必跟諸佛如來過不去!一定要不聽話,這是怎麼講也講不過去的。所以念阿彌陀佛是遵從諸佛如來的教誡。

  【直捷了當,方便究竟,奇特殊勝,不可思議。】

  這是真的。所以念佛的人,當然最好對於《無量壽經》要認真研究。《無量壽經》,初學的人如果有困難,有黃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有我們上次在此地講的錄音帶。上次我們連續講了三十天六十個小時,這套錄音帶很完整,也非常的精要。我在台北講這個經,因為台北不受時間限制,所以就講得比較更詳細一點,也就更羅嗦一點。大概這部經恐怕要講一百多個小時才能夠講完,現在好像已經講到八、九十個小時,還沒有講完,還有三分之一,恐怕要超過一百多個小時。這是可以提供諸位做參考的。

  如果明白經義,知道理論、方法、境界,對於我們的修學,也就是念佛,更容易相應。相應,簡單說是我們自己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相同,相同就相應,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我們自己的願與阿彌陀佛同願;我們的解(就是見解)與阿彌陀佛同一個見解;我們的行持與阿彌陀佛同一樣的行持。心、願、解、行都同佛,你不必到西方極樂世界,現在就成佛了,你想對不對?所以,這個法門成佛之快速,實在講無與倫比。

  怎麼曉得我們的心、願、解、行與佛相同?這一定要明經。《無量壽經》就是標准,《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的心、阿彌陀佛的願、阿彌陀佛的解、阿彌陀佛的行。所以我勸同修們,《無量壽經》天天要念,我這兩年來的提倡,確實有許多的同修得到利益。我知道能夠背誦的人,至少在一、兩百人左右,我知道的,我不曉得的那就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有一、兩百人能夠背誦。念得很熟的人,《無量壽經》念一遍四十分鐘,這種人就非常之多,可見得他已念得相當之熟了。

  所以我勸同修們,這部經每天都要受持,拿這部經當作我們修行的標准。每念一遍,想想我的心、我的願、我的見解、我的行持,跟阿彌陀佛比照比照,我像不像阿彌陀佛?你完全跟這個經一樣,那你就是阿彌陀佛,你想想看,你還不生西方極樂世界嗎?決定往生!所以這是確定靠得住,憑什麼?就憑這部經,我的心、願、解、行跟這個經一樣,就憑這個,決定往生。希望同修們要記住,要認真的去研究,這個經的分量很適中,只有兩萬多字,不多不少。

  我們現在印了許多小冊子,小本的《無量壽經》,便於你攜帶,男同修裝在口袋裡面,女同修裝在錢包裡頭。我們這個法門是一乘圓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不要認為經裝在錢包裡不恭敬,我們是無礙的,放在錢包也沒關系,事事無礙。這個好,一點障礙都沒有,隨時都可以拿出來念,時時可以讀誦,隨時隨處統統沒有忌諱,沒有障礙。你看這個法門修學就方便,不同於其他的法門。再看第六節:

  【淨土諸經中,唯此經備攝圓妙。】

  淨土的經論,專講淨土的在過去有淨土三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這是淨土三經。在清朝鹹豐年間,魏承貫居士將《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合在三經當中成為淨土四經。民國初年,我們淨宗的大德印光老法師將《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合在四經的後面,稱為淨土五經。我們現在讀的淨土五經,要知道五經怎麼來的,五經是這麼來的。這是專說,要是附帶講淨土的,那就太多了。日本人所編的《淨土全書》裡面,他所列的經論的題目就有兩百四十多種,附帶說的,可見得這個法門確實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但是在淨宗所有經典裡面,確實《無量壽經》講得最圓滿,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緣起,什麼因緣有西方極樂世界的,緣起;西方世界極樂世界的歷史,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西方極樂世界的成就,可以說是介紹得非常的詳盡。等於說是西方極樂世界概論,西方極樂世界詳細的介紹、說明,所以在淨宗經論裡頭是非常難得的一部好書。

  【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

  這是四十八願裡面,第十九願,佛教給我們發菩提心;四十八願裡面第十八願,教給我們十念必生。就是底下講:

  【以彌陀十念必生之大願為本。】

  這兩句話就是十八願、十九願這兩願,這兩願是本經最重要的中心。古人有個比喻,他說如果要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來做個比較,《華嚴經》第一,一切經裡頭《華嚴經》是第一;《華嚴經》要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無量壽經》第一,把《華嚴》比下去,這是古大德做的比較。本經裡面,全經做個比較,四十八願第一,四十八願最重要;四十八願願願做個比較,第十八願最重要,比到最後就是十八願。十八願是什麼?十念必生。你們想想看,古人這個比喻有沒有道理?佛度眾生的目的是希望你成佛,成佛,臨終十念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作佛。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法,目的就是這一句,千經萬論就是勸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我們不肯相信,認為成佛哪有這麼容易?哪有這麼簡單?不相信,這才吃虧,給你講真話,你不相信;騙你,你相信。所以現在人聽騙,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這個苦了,諸佛看到搖頭,沒法子,度不了你。

  我自己很慶幸,總算很幸運,勸了我三十多年這才相信,才死心塌地肯定了十念必生,才接受這個法門,不容易。所以我常常跟大家說,我不是個上根的人,根性很差,勸三十多年才相信。你們這些人沒有勸幾次就相信,你們比我高明得多了,超過我太多太多;勸幾次就相信,我是勸了三十多年才相信。

  【深明三輩往生之因。】

  對於往生淨土的因行,經典裡面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

  【廣攝九界聖凡之眾。】

  『攝』是攝受一切眾生,這個一切眾生包括了九法界。

  【正顯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歸元之路,是故此經稱為淨宗第一經也。】

  我學佛到今年三十八年了,我現在才真正體悟到這部經是整個大藏經的濃縮。這部經展開就是全部的大藏經,整個大藏經歸納起來就是這部經,真正是一切經的精華之所在。所以我們念這部經,一切經都念了;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統統都修圓滿,一個法門沒有漏掉。我今天跟諸位講這個話,非常的肯定,我一絲毫都不懷疑,千真萬確的事實。

  入了這個境界,心清淨,心專一了,經上所講的一心不亂了。蓮池大師當年入這個境界之後,他老人家說了兩句話,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他自己不要,為什麼?找到了,源頭找到了,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我在台北的基金會,今年印了三百部《大藏經》,那是讓給別人悟的,我不去看它的,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八萬四千法門給別人行的。蓮池大師他自己依什麼修?依一部《阿彌陀經》,他給《阿彌陀經》做了個注解,《彌陀經疏鈔》。專念一部經,專修一個法門,六字洪名,一生不改變,他成就了,上上品往生。這是我們的典型,是我們的模范,是我們學佛的樣子。

  【清初彭紹升居士曰,此經闡揚者少,實以無善本故。】

  彭紹升就是彭際清,這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居士,他有《無量壽經》的注解,叫做《無量壽經起信論》,就是他作的。《無量壽經》在淨土宗裡面是最重要的一部經典,為什麼弘揚的人少?他說『實以無善本故』,就是自古以來所翻譯的經本,裡面出入很大,翻譯的文字有的時候不太好念,感覺生澀。所以,歷代弘揚這部經典的人沒有弘揚《彌陀經》的人多,他有這麼一個感慨。

  【蓮公老人悲智雙運,宗說俱通,圓融顯密禅淨於一心,專弘持名念佛攝萬德,冀此無上寶典,饒益當來,乃繼前賢,重行會集。】

  『蓮公』是夏蓮居老居士,他在民國二十一年,發心重新把這五種原譯本重新校對、重新編寫,會集成一個本子。就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這個版本,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版本。這個本子,我在前面跟諸位報告過,早年李老師把這個本子交給我。我在民國五十六年到台北去講經,我就想講這個本子。而且那時候我還印了書,這個書第一次我在台北印,印了三千本,《無量壽清淨平等覺經》,我就想講。向老師禀告,老師不同意,原因?他說你太年輕,你出來講這個經,別人未必肯服,何況這個經是會集本,有很多人有意見,你現在的德學還不能服人,這個經暫時不能講。我就改講《楞嚴經》,以後講《法華》、講《華嚴》,一直到李老師圓寂,我才開始講這部經,因緣成熟。所以這段因緣相當不容易,緣不成熟,這個大經都有障礙。當然這個因緣也必定是一切諸佛的加持,同修們善根、福德、因緣現前,這個殊勝法門才能這樣順利的普遍到全世界。想想從前李老師這番話,的確是過來人,不是普通人的知見。

  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這部經,實在講也不是容易事情,夏老的成就,在我們這一代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他不但是儒學造詣很深,佛學的造詣在當代也是無與倫比的。民國初年,在家居士當中所稱的「南梅北夏」,南方梅光羲老居士,北方就是夏蓮居。我們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學生。梅光羲老居士晚年還拜夏蓮居做老師,我們想想,夏老師的成就就能夠體會到一些。以梅光羲老居士的修學,還要拜他做老師,這個話我當初聽到真是非常的驚訝,這個話是黃念祖老居士說出來的,黃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外甥,是夏蓮居老居士的學生,他的話決定是可靠的。

  夏老不但是通達宗門教下,而且他是密宗的大德,顯密圓融,所以他對於顯教、密教、禅宗、淨土整個融會在一心。晚年專修淨土,專弘淨土,這也就是說他晚年徹底覺悟。現在在大陸上,黃念祖老居士也是專弘淨土、專修淨土。黃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剛上師,諸位要是學密,對密有所愛好的,我介紹你金剛上師,找黃念祖老居士,那個密是純密、淨密,決定不會走岔路。找別的上師就很難講,當然有好的,也有假的。黃老居士是我們所認識的最希有、最難得的一位上師。夏老發了大慈悲心,將這個經重新會集。底下講:

  【屏棄萬緣,掩關三載,淨壇結界,冥心孤詣。】

  這個就是密教,密法的加持。「冥心孤詣」這句話就是一心一意專門來做這個工作,就是校對這五種原譯,重新編輯。他這個工作前後花了三年的時間完成,我們現在讀的經本是他老人家三年心血的結晶。

  【稿經十易方慶經成,蒙慧明老和尚印證。】

  慧明老和尚的開示錄,我看到此地有,此地有流通的,台灣也很盛行,慧明老和尚的開示錄。

  【慈舟專講於濟南。】

  在台灣,有兩位老法師是慈舟的學生,一位是道源老法師,已經圓寂了,在基隆八堵海會寺;道源老法師,是慈舟的學生。另外一位現在還在,忏雲老法師,忏雲老法師也是慈舟的學生。慈舟老法師的成就也是我們非常敬仰的,當代的一位大德,他專門講《無量壽經》,就采取夏老居士會集本。他當年在世的時候專講這部經,他在濟南講過,在北京講過,而且給這部經做過科判。

  【梅公於中廣播講此經。】

  梅光羲老居士在中央廣播電台廣播此經。

  【稱為最善之本,且在序文中贊曰,精當明確,鑿然有據,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艱澀沉晦使之爽朗,繁復冗蔓歸於簡潔,凌亂俾成整嚴,阙疏悉令圓滿,必期有美皆備,無谛不收…,雖欲不謂之善本不可得也。】

  這幾句話在《無量壽經》序文裡面,對於這個會集本的贊美,可以說贊美到無以復加。

  【是此本問世以來,講說贊揚,流播中外,見者聞者,歡喜信受,行見大經光明,常照世間,無量壽經之善本,於茲慶現,此實為希有難逢之大事因緣也。】

  這樁盛會我們現在與諸位同修躬逢其盛,我們這一生非常有幸遇到,這是無比的慶幸,我們自己要珍惜這段殊勝的因緣。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只能夠講到此地,明天同一時間我們續講,希望同修們准時來參加。謝謝諸位!

  無量壽經玄義  (第二集)  1989/11  新加坡  檔名:02-004-0002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請掀開經本第四面第四行,看第八:

  【本經之殊勝在於契理契機。】

  沒有起講之前先要交代幾句話,佛經通常我們稱作「契經」,契就是契機的契,契是相應的意思,也是完全相符合的意思。為什麼稱它作契經?凡是佛所說的經典,第一個,一定要與真理相應。這是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說,現代人講真理只有一個;在佛法裡面講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才是我們一般人所講的唯一的真理。可是世間人所謂的真理,並不是佛所講的真如本性,假如這個世間人知道真如本性是唯一的真理,世間法就叫做佛法,所以佛法跟世間法差別就在此地。

  什麼叫做唯一的真理?現代許多科學家、哲學家,乃至於宗教家都在那裡探討,我們人身從哪裡來的?萬物從哪裡來的?世界從哪裡來的?乃至於我們講的太虛空,它從哪裡來的?實在找不到,沒法子了,說個什麼?上帝造的,抬出個上帝來了。如果我們再要追究,上帝從哪來的?追根究柢!上帝從哪來的?總不能說無中生有!所以,整個宇宙人生、一切萬物它的來源,這就是真理。

  自古至今,真正找到這個真理的,實在講就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釋迦牟尼佛以前當然還有許多諸佛如來,那是很久很久過去的事情,咱們不談它。他給我們說出來,實在講這個真理沒有名字的,也說不出來,不但說不出來也無法想像。所以,佛在經上常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也就是言語這一道,言語說不出來;我們心裡面會想,能夠想過去也能夠想未來,但是對於真理這個東西想不出來;換句話說,它不但超越了言語,也超越了思惟,思惟、想像達不到的。它確實存在,一切萬法都是它變現出來的。

  我們佛門裡面常講的大徹大悟,大徹大悟他悟的是什麼?所謂悟,就是明了,就是通達,大徹大悟就是真的明了、真的通達了。通達什麼?就是把這樁事情搞清楚了。像我們中國禅宗六祖大師,他在開悟的時候,他說了五句話,這五句話裡面第一句話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用的名詞(假設,用這個名詞),真理,唯一的真理本來是清淨的。又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是很了不起的。具足是什麼?我們佛門裡面講十法界依正莊嚴,拿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整個宇宙人生,包括太虛空,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本來具足的,一樣也不少。末後又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世界、虛空,森羅萬象,哪裡來的?真如本性變出來的。

  所以,凡是佛所講的一切經,如果與這個真理不相應,那就不叫做佛經,不能稱之為佛經。佛經一定要與這個永恆不變的真理相應,也就是說,這是佛經理論的基礎,是佛說法理論的依據。佛所講這麼多經,他依什麼而講的?就是依真如、依自性而說的,這叫做契理。我們把這個意思(大意)略為介紹之後,我把這段文,我們念一念:

  【理者,實際理體。】

  『實』就是真實,它不是假的,不是虛妄的。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這一切境界,他老人家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不是虛妄的,這是真的。又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有生有滅叫做有為法,那不是真實的。真實的法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那才叫真實,這就是真實理體。『理』就是理論的依據,『體』就是我們現在哲學裡面所謂的本體,宇宙人生的本體,所以稱之為「理體」。

  【亦即真如實相。】

  『真』則不妄,真跟前面講的就是真實。『如』這個意思很深、很廣,萬法皆如,為什麼?全是你自性變現的。這句話很難體會,很不容易懂得,我們還得用比喻來說。凡夫,所謂凡夫就是凡人,不是聖人,不是聖人都會打妄想。聖人跟凡人有什麼地方不一樣?聖人不打妄想,凡是會打妄想的,就叫凡人;聖人不作夢,凡是會作夢的都是凡人。我們想想,我們在座的同修裡面有沒有聖人?你們有沒有從來沒有做過夢的?既然做過夢,我們用作夢來做個比喻。你看當你在作夢的時候,夢中一定有自己,不可能做個夢,夢裡頭沒有自己。你們諸位同修哪個人有這個經驗,我曾經做過夢,夢裡頭沒有自己,你們有沒有這種經驗的?決定沒有的。夢裡面一定有自己,也會夢到許多人,也有山河大地,也有虛空,也有太陽,也有月亮,都是夢過的,這些東西不就是一個世界!宇宙萬有!從哪裡來的?你自己心裡頭變現的。

  當你作夢時候,你整個的心就變成了夢境,整個的夢境就是你自己的心。平常我們講「心」,心在哪裡?不知道。心什麼樣子?也不知道。可是作夢的時候就太清楚了。心在哪裡?夢境就是心。心是什麼樣子?夢境的境界就是心的樣子。所以你要說夢中哪樣東西不是自己?沒有一樣不是的。為什麼?「全夢即心,全心即夢」,所以夢裡頭樣樣東西都是自己變現的。我們拿六祖這句話來體會到這個意思就很清楚了,「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天天晚上作夢,做的夢都不一樣,夢中境界全是你自性裡頭具足的;你自性裡頭沒有那個境界,怎麼會現這個境界!

  作夢的時候現出這個境界,這就是「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夢境時間短,很快我們就醒來,醒來想想剛才做的夢還清清楚楚,記憶猶新,時間短,知道剛才做了個夢。可是我們眼前這個境界,你就迷住了,不曉得眼前這個境界是我們真如本性顯現出來的,就跟作夢沒有兩樣!所以佛在《金剛經》上明白的開導我們,「一切有為法」,有為法剛才講了是有生有滅的法,「如夢幻泡影」。今天這個虛空、大地,森羅萬象,全是我們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

  也許諸位要問,既然是自性變現的,那應該樣樣都變現得很順心如意,為什麼變出好多不順心如意的事情?這個話問得很有道理,應當現的是稱心如意,應該是如此。現在為什麼現出的境界不能稱心如意?那就是你自己迷失了自己,佛法裡面講迷、悟,你迷了,樣樣就不順心,覺悟了就樣樣順心。所以,佛法所追求的是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惑顛倒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從大徹大悟來的。所以,苦、樂是果,迷、悟是因。你要想離苦,你就要破迷,你想要得樂,那你就得要開悟。佛教給我們的是破迷開悟,破迷開悟我們才能夠離苦得樂,我們自性現的境界就樣樣稱心如意。你們想想佛法這個學問好不好,我們應不應該學?所以說每個人都應該要學習的。

  佛的經典很多,非常的豐富,可以說對於宇宙人生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我們這個地球,他方世界,我們今天講的外太空,佛經典裡面都給我們講得很詳細、很明白,所以是一部真正了不起偉大的學問。這麼多經典,我們初學的人看到了,從哪裡下手?古人常講一部《二十四史》都不知道從何念起,《二十四史》是我們中國的歷史,其實這一部《二十四史》也不過三千多卷而已,比起佛經少的太多太多。

  佛經從哪裡下手,的確是重要的課題。在上次我也曾經跟諸位做過詳細的報告,首先我們要認識佛的經典。佛的經典,給諸位說真實話,沒有淺深,這個妙極了,沒有淺深。淺人念起來淺,深人念起來深,這是它跟我們世間的書籍不相同。經典本身沒有深淺,為什麼?因為它與自性相應。自性裡面沒有分別,自性裡面沒有染著,自性裡面沒有執著,它哪來的淺深?所以說要淺,三歲小孩都能懂;要深,等覺菩薩還摸不到邊,像觀世音、大勢至都摸不到邊際,這是真的。

  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對於經典的選擇就不會懷疑,也就容易了,一切經裡面你喜歡哪一部經典,你就可以選擇這部經典下手;諸佛菩薩你喜歡哪一尊,你就可以親近這位佛菩薩。你看這個多自在,沒有一絲毫的約束,也沒有一個定法,一定要從哪裡進,沒有,沒有定法。但是雖沒有定法,它有原則,這個原則一定要遵守,如果不遵守原則,我們的修學要想上軌道就困難了。這個原則就是「專精」,說實在話,這樣的原則,不但學佛我們要遵守,世間法裡面還是離不開這個原則。

  譬如你在學校念書,你只能選擇一個科系,一個科系,就是專,就是精,你的書才能念得好,你念上四年才能拿個學位。如果你不專,你說我每個科系我都想學,每個科系我都想聽,一個大學有幾十個科系,一個科系念四年,十個科系四十年,一百個科系四百年,你到哪一年才能畢得了業?所以,佛法在原則上講是相同的,一定要專攻、要專修,我們才能夠在短時間得到真實的效果。不管你選擇哪部經、哪個宗派、哪個法門,能夠守住這個原則,都能有成就。如果你還沒有選擇,在此地我就奉勸你,我給你提供一部經書,就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我貢獻你從這部經上下手。這個經下手有什麼好處?這個地方說了,我們再念下去:

  【本經乃住真實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並惠以真實之利,純一真實也。】

  你們看這一句你就想到,我們給諸位推薦、給諸位介紹是有道理的。這三種真實其他經上很少看到,在我們這個經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給我們講三個真實。第一個『住真實慧』。「住」就是你心裡面安住,心安住在哪裡?安住在真實的智慧上。

  在中國,實在講中國人受小說的影響非常之深。因為在過去,學校少,受教育的機會少,看戲、聽說書,說書不曉得此地有沒有,在從前大陸上說大鼓書的,大鼓書說書的內容都是小說。在中國小說裡面《西游記》流行得很廣,唐三藏取經,孫悟空、豬八戒這些妖魔鬼怪的徒弟,這是家戶喻曉,這個對於佛法的誤解有很大的影響。經典裡面,《金剛經》的知名度最高,在一切經裡面,沒有人不曉得佛門裡頭有部《金剛經》;佛教裡頭有個觀世音菩薩,佛菩薩裡面觀世音知名度最高,家戶喻曉。這些統統是《西游記》給他宣傳的,沒有《西游記》的宣傳,誰知道有觀世音,這都是小說造出的影響力。

  《金剛經》上,讀過《金剛經》的同修都知道,《金剛經》上實在是提出兩個問題,須菩提尊者提出來的。實在講,須菩提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解空第一,在佛的弟子當中,他是解空第一,《金剛經》講空慧。他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向釋迦牟尼佛提出兩個問題,當然這兩個問題在他來講是明知故問。為什麼這樣?因為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大家不曉得,他裝做不知道,向老師(佛是我們的老師)提出這個質疑。

  第一個問題,就是「雲何降伏其心」。我們凡夫的心雜念很多,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想止都止不住,這是請教釋迦牟尼佛,怎麼樣能把我這個亂心能夠降伏,叫我的心定下來。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說,「應雲何住」,就是我們的心應當安住在什麼地方?整部的《金剛經》,釋迦牟尼佛就是解答這兩個問題。諸位要是去研究《金剛經》,讀《金剛經》,你花上個十年、八年未必能夠理解,未必能夠得到答案。可是如果換到本經,這個答案就太簡單了,而且非常具體,並不談玄說妙。

  《金剛經》是有點談玄說妙,愈說愈玄,玄得我們自己不曉得它說些什麼!很難在《金剛經》上得到利益。不像這個經,這個經很明白的告訴我們「住真實慧」。我們要問,真實的智慧在哪裡?這部經典就是真實的智慧;不但是阿彌陀佛的真實智慧,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真實智慧。我們要怎樣住?住的方法,你每天去讀誦,讀誦就是住。我念這個經,我的心跟經就相應,你的心就住在真實慧裡頭了。

  所以對於這部經,我一再的勸勉同修不要求理解,不要刻意的求解。解怎麼樣?隨分解。你念,你每念一遍有一遍的體會,體會就是理解,這種體會就是你的真實慧。經是佛的真實慧,也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我每念一遍體會到那個意思,就好像我吃東西嘗到口味,我欣賞到了,我真正得到了;而且這個味道愈嘗愈濃,愈來愈多,遍遍有悟處。你這樣念下去,這個經百讀不厭,愈讀愈歡喜,愈讀心愈清淨,愈讀愈快樂,你好好的去念。它的效果,底下這兩句:

  『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句話如果拿禅宗的術語來講,就是禅家所講的明心見性,因為「真實之際」就是本性。開是開示,是開啟、打開,化是變化,化也是修學的成績,修學的成果。我們中國古人教學,所謂讀書要在變化氣質,化就是變化,變我們凡夫境界成為佛菩薩的境界,就是說使我們凡人變化成佛菩薩。「開」是所謂茅塞頓開,開就是開悟;「顯」是明顯,完全顯露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真如本性在哪裡?在日常生活當中,在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之間。到那個時候,就像《心經》上講的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那就得大自在了。你在這個世界隨心所欲,左右逢源,源是什麼?源頭,就是真如本性。所以這句話就是禅宗的「明心見性」,就是密宗裡面講的「三密相應」,就是教下所講的「大開圓解」,你想這是真實。這一句是我們自己得的利益,我們自己住真實智慧,這是講修行,這句是講自己得的利益。

  後面這一句,我們自己得利益了,我們還希望把這個利益推廣,能夠令一切眾生統統都得到,大家都得到,叫『惠以真實之利』。惠就是送給別人,惠施、布施,送給別人,送給別人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利益就是這部經典,勸勉大眾依照這部經典所說的理論、方法、境界認真的來修學,必定能夠得到如諸佛菩薩一樣的「真實之利」。

  菩薩,諸位要知道,菩薩不是神,這點諸位同修一定要搞清楚。今天下午還有個同修送來一個蟾蜍,蟾蜍諸位懂吧!口裡面含著銅錢的,不曉得是哪個神教裡面的,他拿來要我給他開光。我說我們佛門裡面開光,只有佛像、菩薩像、羅漢像可以開光,我說這個東西我不懂,這不是我們佛教的,我也不會開光。他一定要我給他開光,好像開了光就靈了,不開光不靈。大概蟾蜍口裡頭含的錢,恐怕是開了光拜它會發財。我給它開了光它就靈了,我不給它開光它就不靈,你們想想看你拜那個東西干什麼,拜我就好了!我靈!我不給它開光它就不靈,你何必拜它?這是誤會,很大的誤會。

  在此地我順便給諸位同修做個簡單的報告,這個誤會的確很深。佛弟子家裡面供養佛像,這個佛像要開光。開光是什麼意思?是要請一個真正懂得佛法的人,這個人,出家的法師可以,在家的居士也可以,開光不分在家、出家,他是要真正懂得佛法,這一點重要。就是告訴我們,我們供養這尊佛像是什麼意義?供養這尊佛像有什麼好處?我們用什麼樣的方法、什麼樣的態度來供養這尊佛像?把這個說清楚,這叫做開光。不是說拿著一面鏡子照一照,拿個筆去描一描,那都是俗話說,「和尚不作怪,居士不來拜」,不是那個意思。

  譬如說我們供養觀世音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最多了,應當把供養觀世音菩薩真正的意義說明白。觀音菩薩有三部經,經典裡面最重要的意思,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什麼?他代表是我們真如本性裡面的大慈大悲的德行。我們供養這個菩薩,每天早晚給他燒一炷香,跟他見一次面。早晨跟他見一次面,提醒我自己,我今天處事待人接物要慈悲,要像觀音菩薩一樣慈悲。晚上再燒一炷香,去反省一下,想想我今天跟別人往來有沒有慈悲?是這個意思。這就是這尊佛像開啟我們自性慈悲的光明,開光是這個意思。否則的話,你這個佛像供沒意義,他不是神明,用這個佛像常常提醒自己。

  供養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清淨的意思。所以念這句佛號,看到這尊佛像,想到我們自己心清不清淨?對待人慈不慈悲?能不能夠推己及人,視人如己?看別人就跟看自己一樣,這是釋迦牟尼佛代表的意義。由此可知,佛門裡面佛的像很多,菩薩的像很多,統統代表真如本性裡面的智慧德能。我們見到這些形像,聽到這些名詞,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自性裡面的德能,就開化顯示,透出來了,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所以,佛教裡頭沒有迷信,諸位要把這些佛菩薩當神明去供奉,他會保佑你,那你就錯了,沒有這回事情。你明了這個意思,他時時刻刻提醒你,這就是保佑你。一個人心地善良,大慈大悲,這種人在這個世間上決定遇不到災難,遇難成祥。為什麼?他心地慈悲,慈悲能夠化解一切冤仇,化解一切災難。佛菩薩保佑我們,佛菩薩加持我們,就是他把這個理、事給我們講清楚,使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有所遵循,不離開正道。正道就是與實際理體相應的道路,這叫正道。

  所以你認清佛法,佛法實在講在世出世間再完美不過,找不到比佛法更完美的。特別在這部經,這部經因為它分量不多,無論是在理論上、事相上,可以說講得非常的圓滿。所以,這個經裡頭講這三種真實,『純一真實也』。

  【又本經稱為中本華嚴經。】

  我們曉得《華嚴經》所謂是經中之王,這是我們中國人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都承認的,尤其是講到一生成佛,唯有《華嚴》具備。《華嚴經》講一生成佛的,肉身成佛,善財童子表演給我們看。昨天跟諸位報告過,本經是《華嚴經》的結論,是《華嚴經》的歸宿;換句話說,就是《華嚴經》的濃縮。這對我們來講太方便了,那八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念一遍都得半個月,一天念八個鐘頭,念半個月你才能夠把這部經念完。念到前面不知道後面,念到後面前頭忘光了,這有什麼用處?

  這個經好,這個經只有兩萬字,一部經念完,整部經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是《華嚴經》的濃縮。既然是《華嚴經》的濃縮,也就是整個《大藏經》的濃縮,正是《華嚴》所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什麼?一就是本經;「一切」就是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一切經就是這部經,這部經就是一切經,我們念這部經等於把所有的佛經統統念到,這是便宜事情。我們很幸運,真正把佛法認識清楚。

  「中本華嚴」這句話是清朝彭際清居士所說的,彭居士是清朝乾隆年間人。這個人非常謙虛,你看他的傳記寫得很簡單,其實他的出身是非常了不起。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那個時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他是國防部長的兒子,而且人非常聰明,十幾歲的時候就考中進士。中國人講成年二十歲,二十歲行冠禮,他不到二十歲,童子的時候就中了進士。但是他是世家子弟,做了很短一個時期的官,做很短時期他不做了,他專門學佛去,對於佛法的經論造詣很深。他有《無量壽經》的節本,而且有《無量壽經》的注解,《無量壽經起信論》是他作的。

  還有一本很了不起的著作,《華嚴念佛三昧論》。他是把《華嚴經》裡面修行的方法,當然《華嚴經》修行的方法,在「離世間品」裡面雖然講了兩千種修行的方法,但是它最重要的一個方法是念佛。文殊、普賢、善財童子都是修持名念佛求生淨土的方法,所以他作了一篇文章《華嚴念佛三昧論》。在今年年初,黃念祖老居士在北京講過這篇論,他一共有七個錄音帶,我們這邊有。現在書也有,錄音帶也有,諸位聽聽,實在是很了不起。這是對於大乘佛法要不是真正有修、有學,真正有心得的人,說不出來。

  他講這個經是中本《華嚴》,既然說中本,那應該還得有小本。小本是什麼?《佛說阿彌陀經》。因為《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是同部,既然把《無量壽經》稱為「中本華嚴」,他不稱作小本,他稱為中本,當然就是把《阿彌陀經》看成為小本。這樣一來,八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這三個經是平等的,這三個經是一部經,大本、中本、小本。這是彭居士把大、小兩本的地位提升了。實在講把大、小兩本地位提升到最高峰的,他還不是第一個人,第一個人大概是在隋唐時代,我們後面會講到,就已經承認了這個事實。

  蓮池大師在注解《彌陀經疏鈔》的時候,他是處處引用《華嚴經》來解釋《阿彌陀經》。這樁事情諸位要仔細去看黃念祖老居士《無量壽經》的注解,你就明白。他的注解引經據典,說得很詳細、很透徹。我們再看下去:

  【經中所诠之一切事理,即華嚴之事理無礙,事事無礙之一真法界。】

  『诠』就是所記載的,經中所說的一切事、一切的理論。本經所講的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一真法界,而且是一真當中的一真,是一乘當中的一乘。

  【華嚴秘奧之理體,卻在本經。】

  『秘』是秘密、深秘,『奧』是奧妙的玄理。你才曉得這部經典的好處。這是講到契理,這個經與這個理完全相應,依這個理體、這個理論依據為我們說出的。

  第二講契機,「機」是什麼?我們大眾的程度。假如說這個經不適合我們的程度,那我們念了也沒用處。理雖然不錯,理論依據我們相信,沒有懷疑,但是我們來學習,我們程度夠不夠?我們根性有沒有問題?這是必須要考慮的。假如這個法門與我們的根性、與我們的程度、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要是脫節,或者是有困難,我們學習起來就不容易成就,很難得到利益。必須適合於我們的程度、根性,乃至於生活環境。我們看底下這一段。

  【機者,根機,至於契機,更是本經之獨勝。】

  『獨』是獨有,『勝』是殊勝。講到契機,這部經跟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可以講是第一殊勝,為什麼?

  【以持名念佛。】

  它的方法簡單,就是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看六個字,這個方法太容易,太簡單!

  【三根普被,凡聖齊收。】

  這是講眾生根性不相同,佛說大致上,上根、中等根性的,下等根性的,它統統都包括。凡夫是講六道眾生,聖人是講菩薩、緣覺、阿羅漢,統統都適合。這個法門就妙了,所以稱之為獨勝。

  【上上根全體承當。】

  『上上根』是指等覺菩薩,像我們中國人所熟知的大智慧的文殊菩薩,大慈悲的觀世音菩薩,大願大行的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乃至於彌勒菩薩,統統都是修學這個法門。彌勒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上有證據。我們有很多同學想親近彌勒菩薩,到哪裡去找彌勒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經上講得很清楚,《華嚴經》上說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見到阿彌陀佛、文殊、普賢、觀音、彌勒,這是《華嚴經》上經文有的,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定會見到彌勒菩薩。這實在講是修彌勒淨土的捷徑,不必龍華三會,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能親近彌勒菩薩,這是講上根。『全體承當』,為什麼?他真正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他通達明了,沒有一絲毫懷疑。

  【下下根亦可依之得度。】

  根性差的人,很愚的人,很笨的人,不要緊,也能夠依這個法門得度。度就是超越六道輪回,這一生當中,從我們凡夫的地位度到成佛的彼岸,這個度叫究竟度。

  【下至五逆十惡。】

  這是下下根,下到什麼程度?實在講,下到不能再下了,下到五逆十惡;五逆十惡,這是阿鼻地獄的眾生。

  【臨終念佛,亦必隨願得生。】

  這個不可思議,這是所有一切經論裡頭沒有這種說法的。

  【橫出三界,圓登四土。】

  特別重視這個『圓』字。諸佛都有四種淨土,這四種淨土是有階級、有次第的。唯獨這個法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像我們去的,我們的煩惱一品都沒有斷,當然生到那邊是凡聖同居土。雖然生到凡聖同居土,西方極樂世界很特別,它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在一起,這個現象很特別,所以說一生一切生。這四種淨土,後面會詳細介紹。

  所以,文殊、普賢生到那邊是實報莊嚴土,我們生去是凡聖同居土。因為它四土在一起,所以我們每天可以跟觀世音菩薩,跟文殊菩薩拉拉手、拍拍肩膀一塊同行,平等!我們在這個世界想跟這些菩薩平等,談何容易?他太高了,攀都攀不上。到那個地方天天在一塊,平起平坐,稱兄道弟。這是非常之難得,『圓登四土』。

  【頓與觀音勢至並肩。】

  『頓』是一下就達到,跟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彌勒就稱兄道弟了,平起平坐。

  【可見此法門究竟方便,善應群機也。】

  講到契機,真的,這個法門、這部經典獨勝,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這樁事情諸位要明了了,你就放心,放寬心,好好的修學這個法門。這個法門非常適合自己,一切法門裡頭沒有比這個法門更適合,你就從這下手,決定不錯。底下還有補充的兩條:

  【淨宗之妙,在於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最為方便,隨時隨地可修,不誤世間工作,依舊頓脫生死。既能自覺覺他,廣度眾生於未來,亦復自他俱利,造福社會於今世。】

  這是說明了這個法門,講到契機,不但契合自己的根機,還能夠契合這個時代,這是最為難得的。因為它『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世法跟佛法融合成一體,並不是叫你把世間法放下,你才去學佛,不是的。世間的工作樣樣可以照做,還能夠了生死,能夠出三界,能夠成佛,這個法門到哪裡去找?找不到!真正找不到!所以,在一切法門裡面,這個法門第一方便,因為它隨時可修,隨處可修。前面說了,它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與《華嚴》沒有兩樣,是無障礙的法界。因此它修行也是無有障礙,因與果都沒有障礙。

  『不誤世間工作』,不管你在世間從事於某種行業,決定不耽誤,決定不妨礙。不但不耽誤、不妨礙,對於你的工作一定會帶來更為繁榮,更為進步。為什麼?因為你在工作當中與佛法相應,佛法就是與定、慧相應,或者說得再清楚一點,與清淨心與真實智慧相應。你心地清淨,你有真實智慧,你處理任何問題決不會有錯誤,決不會有偏差,所以它的結果必然是興旺。這是我們世間人想求而求不到的,你修學這個法門就稱心如意,沒有一樣事情不圓滿的。這是不誤世間工作,依然可以『頓脫生死』,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

  『既能自覺覺他』,我們自己依照這個經典的理論方法來修行,是自覺;我們把這個方法、把這個經典介紹給別人,這是幫助他們,這是覺他。『廣度眾生於未來』,未來的眾生都能夠得到利益,何況於我們當代。『亦復自他俱利,造福社會於今世』,這就是前面講的不誤世間工作,才能夠造福社會。可見得它不但契合個人的根機,也能夠契合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需要,這是非常難得而可貴的。末後一條說:

  【經雲,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這段話是經文,我們不要細說了,經文並不難懂,過去曾經跟諸位講過。經文裡面,『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釋迦牟尼佛以他的威德、神力,將來在一切經滅盡的時候,這部經最後滅,它還留在世間一百年;換句話說,所有一切理論眾生都無法得到利益了,這個法門還得利益。這也就是明白的告訴我們,這部經、這個法門是佛度眾生的真實利益、究竟利益。一切法門都失效了,好像治病,這個人病得很重,所有一切醫療、醫藥都沒辦法救他病,還有這個單方可以起死回生,還能救他的命;這個單方就是這部經典,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才知道這個法門是究竟法門,是真實利益,是真正不可思議。

  【誠此界他方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究竟菩提之法要也。】

  『誠』是真實,真正的,真正是,『此界』是我們娑婆世界,『他方』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世界。此界、他方眾生要想離苦得樂,要想成佛作祖,統統要依照這個法門。這句話如果對於佛法沒有很深研究的人,看起來好像有點不服氣,好像你太自大了,太自誇了。如果你對於大乘經典真正下上幾十年功夫,你好好去研究,你會體認到這是事實,這個話是真實語,一絲毫沒有誇張,確實是如此。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要想在一生當中離苦得樂,在一生當中證得無上菩提,只有這個法門。所以這部經、這個法門,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之所贊歎。諸佛如來既然贊歎,必然弘揚,必然勸導一切眾生修學這個法門。這是我們應當細心體會的,然後你才能夠得到肯定,才能夠死心塌地的修學,那你就在很短的時間當中,得到最殊勝的利益,最殊勝的成就。

  這段話是我們這次介紹概要的前面,交代的一些經義,先做個簡單的交代。底下我們就要開始介紹這部經的玄義,「玄」就是玄妙之義理,這就是全經的大意。全經大意一共分為八個段落,雖然講十門開啟,第九是介紹經題,第十是講經文,實際上那個不算,真正的玄義有八段。底下這個地方,我們這個本子漏掉了一個字,在概要的上面應該還有一個字「丙」,甲、乙、丙。我們總共分成三大段,這是第三大段,丙這一段,第三大段,「概要(十門開啟-玄義)」。完全依照《華嚴疏鈔》的例子、體例來講解、來介紹。

  這個十門,題目就列在下面:一、教起因緣;二、本經體性;三、一經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機;六、藏教所攝;七、部類差別;八、譯會校釋;九、總釋名題;十、正釋經文。所以,後面兩條都講經了,真正介紹全經大意是前面八段。我們現在按順序一條一條跟諸位介紹。

  【教起因緣。】

  『教』就是教學。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他到這地方來,為什麼給我們開佛陀的教育?這是我們學佛同修首先要肯定、認清楚,佛教不是宗教,如果把佛教看成宗教,那我們算是一開頭就錯了。開頭錯了,一錯就錯到底,你對於佛法真正的意思你很難理解。佛教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是從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它的意義是圓滿的智慧,是徹底的覺悟;佛陀教育就是圓滿的智慧教育,徹底大覺的教育,所以它不是宗教。因此,任何宗教徒都應該接受這個教育,這才是正確的。

  這個教育的內容廣大無邊,它的教科書就是經典,經典就是佛陀教育的教科書,包羅萬象。裡面所含蓋的,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時間是三際,空間十方,無所不談,所給我們說的句句真實,沒有一句是妄語。他為什麼給我們開這個教育?為什麼給我們開這個課程?這是我們首先要明了的。我們看底下的文,我們把它分成兩個大段,大段裡面再分小段,便於講解。

  【一,明大教與淨土法門之興起。】

  『大教』就是整個的佛法,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建立佛陀教育,然後再談他為什麼給我們開這個課程,這個課程就是淨土的課程。

  【一切法不離因緣,大教之興,因緣無量,而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故。】

  我們先解釋這一句,『一切法』包括了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小,我們起心動個念頭,這是一法;大,宇宙、山河大地從哪裡來的?這也是法。這一切法有因有緣,所以佛法常講因果,因果是省略的話,當中還有個「緣」,因沒有緣不能結果。譬如我們種瓜,瓜子是因,是將來長成瓜的因,但是那個瓜子我們把它放在玻璃杯裡面,放一百年它也不會長出瓜來。為什麼?它沒有緣,緣是幫助它生長的。瓜子它要什麼緣?它要土壤,要肥料,要水分,要陽光,這些緣統統具足,它才會長得很好,將來才會結果。所以我們講因果,當中省略了個緣,緣非常重要。

  講到因,可以說因是具足的,六祖講得好「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他講的具足,就是具足十法界依正莊嚴,也就是講一切法的因,一切法的因是我們每個人自性裡頭統統具足的。一切法的因具足了,能不能夠現這一切法,現這一切境界?這是果,那就看緣!因遇到緣,就起現行,現行就是結果,它就結果。無論大事小事,因變成果所需要的條件都很多,絕對不是一個條件、兩個條件那麼單純的,它要具足無量的因緣,這是真實話。

  佛常常在教學當中給我們講,往往把很復雜的問題他歸納,歸納成幾個綱領。譬如說佛常常告訴我們,把無量的因緣歸納成四種,叫四緣。這四緣,第一個是因緣,第二個是所緣緣,第三個是無間緣,第四個是增上緣,具足這四個緣一定會結果。這四條是許多因緣歸納成這四大類,實在講這個四緣一展開,就是大經上講的無量因緣。可是無量因緣歸結成一個,這一個就是講佛為什麼出現在世間。釋迦牟尼佛你到這裡來干什麼?

  我們有沒有問過,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做人,是為什麼來的?有沒有人曾經這樣反省過,我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我來干什麼的?實在講這很重要!我們為什麼到這世間來?我到這世間來干什麼?應當要問一問,你要常常這樣反省,你會覺悟。如果你糊裡糊塗的,也不知道生從哪裡來,來也不曉得干什麼,將來也不知道到哪裡去,糊裡糊塗過一輩子,這個人叫迷惑顛倒。所以真正聰明人、明白人曉得,我從前是從哪裡來的?我知道我來到這裡干什麼?我將來到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生活就很自在。所以這是要常常反省的。

  佛菩薩知道!他來干什麼?他為『一大事因緣』而來的。一、大事,一就是一真法界,一是真的,二是假的,一才真!二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他是為這個真理而來。世間人都期望找到真理,找不到,他知道。你們既然想找,我一定來幫助你們,你們想找我來幫助你,幫助你把這個真理找到。大事是什麼?生死大事。這樁事情說老實話,整個世界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都沒有法子解決。印度在古老,有很多真正高級宗教,他們有能力來生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天有二十八層,他能夠生到最高的這一層上去,沒有辦法突破,超越不了三界。佛看到這個樣子,不能不來。所以佛來到這個世界是帶給我們真理,幫助我們解決生死大事,他為這個而來的,他的教學目的也就是在此地。

  【法華雲,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法華經》上一段話。諸位想想,世間人能夠解決得了的事情,佛就不必來了。佛這個人既不好名,也不要利,他什麼都不要,說實在話,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你這裡沒有真正的必要,他決定不來。他到這個地方來是不得不來,為什麼?他不來,真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是大家迫切需要解決的,不能解決,那他是義不容辭,他一定要來;你們有能力解決,他決定不來。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法華經》上說的。

  【華嚴雲,如來成等正覺出興於世。】

  「成等正覺」就是示現成佛。像釋迦牟尼佛當年降生在北印度,三千年前他出生在北印度,表演一套也離家、也去出家修道。六年苦行,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然後來教化眾生,他表演這一套,我們這經上有,「八相成道」。這就是這一句所說的『如來成等正覺出興於世』。

  【以十種無量無數因緣,乃至廣說如是等無量因緣。】

  這就是說得多了。到最後把這無量因緣總結歸納。

  【唯為一大事因緣…,唯欲眾生開示佛知見故。】

  《華嚴》是佛最初說的,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第一部經講《華嚴經》,《法華經》是最後說的。這個當中差距四十九年,佛一開頭,一結束,都把他出現在世間的目的給我們明白說出來,是『為一大事因緣』,幫助我們悟入佛之知見。『開示』,他的事情,老師為我們開示,我們做學生的人要能夠悟入。學生不能悟入就對不起老師,老師是苦口婆心的來教導我們。

  【亦即欲一切眾生開明本心。】

  佛知見不是釋迦牟尼佛的知見,也不是阿彌陀佛的知見,誰的知見?我們自己的知見,我們自性、本覺的知見;換句話說,佛法的教學是教我們明自本心,禅宗裡面講明心見性。他的目的是在此地,是要見自己的心性,自己心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智慧,就是佛知佛見。因為諸佛如來是用真心,如果我們也用真心,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佛的想法、佛的看法,跟我的想法、我的看法,完全一樣,不謀而合。我們今天為什麼每個人的想法、看法不一樣?因為我們不是用真心,用妄心,妄心每個人就不一樣,真心是一樣的。所以真心的想法、看法相同,妄心的想法、看法不相同。

  【同佛知見,等成正覺也。】

  『等』是平等,我們心性顯露之後,我們自己與十方諸佛如來一定是平等的,而且我們的知見、思想見解一定是相同的。這是講整個佛法建立的因緣,也就是佛陀教育興起的原因。下面再看本經,本經就是在整個佛陀教育裡面,他特別給我們開這一門課,這門課又有什麼因緣?

  【本經興起因緣亦復如是。】

  佛給我們開這個科目,跟他建立這個教育是相同的。

  【經雲,我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說誠谛語。】

  這個經雲就是指我們現在這部經典,《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我』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自稱,這個不是別人看到的,釋迦牟尼佛親眼看到的。看到什麼?看到『如是利益』,這樣究竟圓滿的『利益安樂大事因緣』。這個「如是利益安樂」是指什麼?給諸位說,即西方極樂世界,太美好了,一絲毫的缺陷找不到。十方諸佛的世界都有缺陷,再好還能找得到一點缺點,西方極樂世界找一絲毫的缺點找不到,這樣的美滿,這樣殊勝的利益安樂。大事因緣跟前面講的一樣,我們一生當中可以到那裡去,實在講,從娑婆世界移民到極樂世界。

  所以我上次來,勸你們這邊成立淨宗學會,淨宗學會是什麼,你們知不知道?是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派到此地的大使館。你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這裡辦簽證!《無量壽經》送給你,這就是護照,你念念不忘掉的時候,你准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護照重要,比什麼都要緊!常常放在身邊,身分證不可以失掉的。所以我們這次皈依證,我從前的皈依證,後面附印的是《華嚴經》的「淨行品」跟普賢菩薩《行願品》,現在成立淨宗學會,我就把它換成《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這是第一護照,這是正本,從前那是副本,現在換成正本。這個重要,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念念不能忘失。我給你說的話句句真實,沒有一句是妄語,給你說的是『誠谛語』。

  【可見與華嚴、法華同為一大事因緣也。】

  這個經是整個佛法裡面了義一乘,在大乘之上。

  【疏鈔雲,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

  『疏鈔』是《彌陀經疏鈔》,蓮池大師作的。念佛的要訣昨天跟諸位說過,第一個是不懷疑,第二個是不間斷,第三個是不夾雜。這三句統統做到,就是此地講的『一心持名』,這就一心,一心一意,我們通常講專心,專心念這一句佛號。你能夠這樣念,『即得不退』,不退轉現在就得到。不但得到,而且告訴諸位,現前你所得到的不退就是三不退,這真正不可思議,一切法門裡頭確實沒有。這個不退是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我們一點都不懷疑,為什麼?因為現前就得三不退,何況到西方極樂世界!

  這個法門實在是不可思議法門,第一殊勝的法門,可是真正認識的人不多,正是夏蓮居老居士所說的「億萬人中一二知」!我們同修蒙阿彌陀佛、十方諸佛如來的加持,億萬人中一二知,新加坡有這麼多人知,這還得了,不得了!新加坡這個地方是我們地球上的極樂世界,是我們娑婆世界的一塊淨土。這個淨土從哪裡來的?你們諸位同修建立的。你們清淨心建立的,你們口裡阿彌陀佛建立的,你們依照《無量壽經》理論、方法,修持而建立的,無異於西方淨土。

  【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谛信,何須遍歷三乘,久經多劫,不越一念,頓證菩提,豈非大事。】

  這是蓮池大師給我們講的,關鍵的所在就在『谛信』這兩個字。谛是真實,你是不是真的相信?是不是一絲毫懷疑都沒有,這樣的相信?如果你真的這樣相信的話,那就恭喜你了,你不必要『遍歷三乘』。遍歷三乘就是逐漸慢慢的修學,從小乘到大乘,從聲聞乘、緣覺乘,再到菩薩乘;好像念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慢慢的來。不要!一下就成佛了,這多簡單、多快速。慢慢的修學,佛常在經上講,需要三個阿僧祇劫,要這麼長的期間,從凡夫修成佛果。

  一個阿僧祇劫是多少年?經典裡面講法有很多種,我們說個最簡單的講法。我們中國人,它這個單位是劫,不是年,我們不管它,就算劫!多少劫?咱們中國人算個、十、百、千、萬,萬萬是億,萬億是兆。用兆做單位,上面是一千,底下八個萬字,「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一個阿僧祇劫,還要乘三,你想想看多難!你要學這個法門,就不要經過那麼長的時間,一生當中就辦妥了。你看看這要不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善根福德的人,他怎麼能碰得到這個機會?這就好像中獎一樣,中第一特獎,哪有那麼巧,你一下就摸到了。難,真正是難!

  所以說,你要是真正相信的話,不須要遍歷三乘,也不須要『久經多劫』。『不越一念,頓證菩提』,一念就是前面講的一心持名。我心裡面沒有妄念,只有一念,這一念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我心裡頭只有這一念。有工作的時候,我把佛號放下,我全心全力的去工作;工作完了,我就一心念佛,這叫做一心稱念。你這樣,你工作也做好了,佛也念好了,為什麼?都專心!同修們也許有疑問,我工作做完了還得要去想,想什麼?明天工作怎麼做法?如果不想,明天工作怎麼辦?這個論調聽起來也滿有道理,其實一點道理都沒有,為什麼?你工作放下來之後,你腦子裡想叫胡思亂想,所以沒有道理。

  你不如整個把它放下,放下什麼?讓精神輕松,頭腦清淨,清淨心能生智慧。明天事情一接觸,你的智慧就現前,你處理得圓圓滿滿,周周到到,比你打胡思亂想高明不知道多少倍!你們從來沒有試驗過,你不曉得。所以沒有道理。事情放下的時候,一心念佛,心清淨什麼都不想;事情來的時候,佛號放下,面對著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處理決定不亂,這是秘訣。對於我們身心健康,佛門裡面講,作而無作,無作而作,精神體力都愉快,為什麼?不疲倦!你們今天為什麼工作會疲倦?妄想太多了,所以才疲倦,沒有妄想就不會疲倦。

  像我講經,我曾經告訴諸位,我是這全世界最快樂的人、最幸福的人。為什麼?沒有妄想!所以就沒有疲倦。我在這個地方,我可以連續跟諸位講八個小時,你們在那裡坐八個小時聽,聽累了,我講不累。我真正有紀錄,我在美國一天講九個小時,有紀錄的,而且我還是站著講,大家在底下坐著聽;坐著聽都聽累了,我站著講的人不累,愈講愈有精神。什麼秘訣?就是不打妄想就行了。你們只要不打妄想,個個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並不是我專有的,每個人都有。只要你不打妄想,你精神體力就旺盛。這個法門的修學可以說立刻見效,比任何法門來得快速,立刻見效。所以這個地方的「一念」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這是大事。

  【可見淨宗正是直指頓超之法。】

  『直指頓超』原來是禅宗上所說的,禅跟淨兩個比較,淨比禅還要來得直捷,還要來得快速。

  【以念佛心,入佛知見,淨宗之興起,正由此大事因緣也。】

  這句話說得真是妙極了,也確實極了,真正是確實的。因為能念的心就是我們的始覺,所念的這句佛號就是自己的本覺,所以念佛,念念都是始覺合本覺,始覺合本覺就是明心見性。跟禅宗所不相同的,手段、方法不相同,所講的效果、目標完全相同。這是用念佛心,入佛知見,這是說淨宗之興起。下面再詳細說明本經興起的因緣,前面是概說,說個大概,下面要詳細的說。詳細說這裡面分成五個中段,這一大段裡面我們分五個中段,每一段都有一個標題。我們接著看,第二大段是「詳明本經興起之因緣」。第一個中段:

  【稱性極談,如來正說。】

  『性』就是真如本性,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跟諸位講的唯一的真理。真如本性,我們現在人講真理,真理只有一個,唯一的真理就是佛法講的真如本性。它是依據這個真理而說的,不但是而說,說到了極處。如果講「稱性而談」,可以說一切大乘經典都是如來稱性而談的,但是統統同樣都是稱性而談,這部經講到極處,講得最究竟、最圓滿,其他一切大乘經所不能夠相比的,這叫『極』。這是說這部經,說實在話,超過了《華嚴》、超過了《法華》。《華嚴》、《法華》是如來稱性極談,可以說是稱性極談,但是稱性極談裡面做個比較,《法華》跟《華嚴》比不上本經。原因在哪裡?本經是「三根普被,凡聖全收」,《法華》跟《華嚴》不收凡夫,它的對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它不收凡夫;這個凡聖統統收。可見得比較起來,這部經、這個法門比《華嚴》、比《法華》還要圓滿。

  我們看一切經,總得用很冷靜、客觀的態度來看待它,你才能把它的真實的功德、利益能夠看得很清楚。平心靜氣,用清淨心來看,不要感情用事,不要我學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就第一,別的法門都不如我,這感情用事。我們俗話說「老王賣瓜,自賣自誇」,這個不行,這個裡面不是真正的標准。一定要用很冷靜、很客觀的態度來觀察,才能看到它的真相。

  『如來正說』,佛教學,教學好像開課,這個課有主科,有副科,正說就是主科,最主要的一門功課,這是主要的功課。前面就講了,《華嚴》、《法華》也是主要功課,這門課比《華嚴》、《法華》還要來得主要。為什麼?《華嚴》、《法華》到最後統統指歸到本經。可見得前面這些祖師大德們說,這個經是「華嚴奧藏,法華秘髓」,講得不錯,的確很有道理。我們看第一個小段:

  【華嚴、法華均圓頓稱性之教,但其歸趣,卻在本經。】

  『歸』是歸納,『趣』是趣向,這兩部經到最後一歸納一個方向,是什麼?《無量壽經》,歸到這裡來了。所以,這個經是《華嚴》、《法華》的結論,是《華嚴》、《法華》的歸宿。才曉得前面兩部大經是如來稱性極談,這部經是稱性極談裡面的極談,極到了頂處。也就是說《華嚴》跟《法華》還不是佛法的最高峰,已經算是最高鋒,但不是真正的最高峰,最高峰裡頭還有個頂峰,就是這部經。看第二個小段。

  【要解雲,絕待圓融。】

  『要解』是蕅益大師所作的《彌陀經要解》。今年我們將《無量壽經》給諸位同修介紹過了,明年我再來講經,我就跟諸位講《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作的,非常之精彩,我跟大家來介紹這部經。《要解》裡面說,『絕待圓融』。圓融到了極處,絕待不是相對的,相對的不究竟、不圓滿;絕對的,絕對的圓融。

  【不可思議,華嚴奧藏,法華秘髓。】

  『奧』是奧妙,『藏』就是含藏,《華嚴經》那種奧妙所含藏的道理,都在這部經上;《法華經》秘密的精髓也在這部經上。

  【一切諸佛之心要。】

  『心』是中心,『要』是精要、就是精華,一切諸佛所講的一切經論的精華、中心。

  【菩薩萬行之司南。】

  一切諸菩薩修行的方向,指南針一樣。

  【皆不出於此矣。】

  統統都在這部經上。你就想想這部經的價值,它崇高無上的地位。我們讀了之後,聽了,讀到了,如果我們不動心,不發心去學習,那就是李老師所講的,不是愚癡,就是狂妄。如果是個正常的人,聽了之後,一定歡喜認真來學習。今天時間到了,我看那邊錄影帶已經完了。我們明天繼續再講。

  無量壽經玄義  (第三集)  1989/11  新加坡  檔名:02-004-0003

  我們接著來看,玄義的第一段第二個中段,「詳明本經興起之因緣」。在這一段裡面有六個小段,我們看第三個小段。

  【日道隱曰。】

  日是日本,日本道隱大師給我們說的。這位法師出生在我們中國唐朝的時代,唐朝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也是國力最盛的一個朝代。在當時,日本、韓國(現在的韓國,那時候是高麗)乃至於越南,這許多的國家都派遣很多的僧侶到中國來留學,所以這些國家的佛法都是從我們中國傳過去的。道隱大師是其中之一,他在中國曾經親近過善導大師。

  善導和尚是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相傳他是阿彌陀佛化身再來的,因此日本人對於淨土宗的修學非常之盛,都是受了善導大師的影響。一直到現在我們還都能夠見到,諸位到日本去,日本有很多寺廟用善導大師的德號為寺廟的名稱,叫「善導寺」。你一看到「善導寺」這個名稱,就曉得它一定是修淨土的。在台灣台北市也有座善導寺,這個善導寺是日本時代建立的,這都是紀念善導大師,專修專宏淨土宗。道隱大師說:

  【五濁惡世,造惡之時,其難非一。】

  這句話唐朝那時候講,我們今天的人來看似乎是過分了一點。可是如果這句話是對我們現代的社會,現代這個世界來說,那真是恰如其分,說得恰到好處。五濁,佛在《阿彌陀經》裡面就講得相當的詳細,《阿彌陀經》在中國的流行,實在講已經超越了淨土宗。為什麼?其他宗派也都用《阿彌陀經》做為晚課,就是連禅宗都不例外。我們看《禅門日誦》,它的晚課有《阿彌陀經》。《阿彌陀經》的注解也非常之多,對於「五濁惡世」就講得相當的詳盡。

  我們現前這個時代,確實是濁惡至極,不但是濁惡,濁惡至極。這兩個字簡單的講,濁是不清淨,什麼不清淨?人心不清淨,心不清淨就是濁,心裡充滿了貪、瞋、癡、慢、嫉妒,充滿這些心就不清淨,這是濁。惡就是造惡業,佛在經上常講的十惡業,身業,殺生、偷盜、邪YIN;口業,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意業是貪、瞋、癡。今天這個世界,我們到處去走走,真正發現了現代人是濁惡增上,天天在增長。濁惡要是增長,這個世界災難就多,所以『其難非一』,災難不只一種,太多了,天災人禍。所以,古大德(道隱大師是古時候的大德)所說的這些話,與我們現前的社會完全吻合。在這樣苦難的時代,我們要如何尋求解脫?他老人家下面講:

  【特此一門,至圓極頓。】

  『特』是特別,只有這個法門『至圓極頓』。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這部經、這個法門是圓教、是頓教;不但是圓頓大教,而且是圓頓教中登峰造極,到了頂點。它最大的特色,也就是說這個法門最奇特殊勝之處,就是它簡易直捷。底下說了:

  【而且由其簡易直捷,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

  這個法門簡單、容易、直捷。『出世』是講釋迦牟尼佛示現降生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或者說得更親切一點,生在我們地球上。依照我們中國的歷史記載,釋迦牟尼佛三千多年前降生在北印度,依照外國人的講法是二千五百多年,這個我們無需要去做考證,這個不要緊,無關緊要的。釋迦牟尼佛示現降生在我們這個世間,究竟為的是什麼?昨天已經給諸位報告過,他是為了幫助我們解決一大事因緣的,這個大事就是生死大事。

  解決這個大問題,這個問題實在是大了,不是簡單問題。他用什麼方法來解決?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麼許多法門裡面,如果我們做個比較,哪個法門是佛正說?正說就是最殊勝的一個法門。道隱大師講這部經就是如來正說,正說實在講就是如來所說一切經中第一經。好像學校裡讀書一樣,主科,其余的是副科,這一門是主科。『正說偏在斯經』,斯經是指本經。

  【一代所說歸此經。】

  這句話說得更好,『一代所說』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到最後統統歸到淨土。他這個話不是隨便說的,確實是有根據的,最顯明的根據就是《華嚴》。我們這段文上有,我們再往下看:

  【如眾水歸於大海。】

  古時候交通沒有現在便捷,大家對於我們地球的狀況,很多人都不能夠理解。在中國只看到中國的長江、黃河,所有的河流都是往東流,東面是大海,所有河流最後都流入大海。這個比喻是把如來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比喻作河流,《無量壽經》比喻作大海,所有的經教最後統統歸到這部經;換句話說,無量無邊的法門到最後統統歸到念佛法門。

  所以我在每個地方講經,勸勉同修們,我並不是很武斷、很強調的你們要修念佛法門,要依《無量壽經》,我並不是這樣勸大家的。我說得很清楚,如果你還沒有選擇任何一個法門,我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你、推薦給你;如果你已選定了,我就勸你專修你所選定的法門,決定是一個法門你才能成就。諸位曉得兩個法門是不能成就的,譬如我們要進佛堂來,我們這個佛堂有很多門,你只可以從一個門進來,你說我要同時從兩個門進來,你有本事能進得來嗎?進不來!只有從一門,不管從哪個門,你一門就能進來。所以,禅淨雙修,顯密雙修,禅淨密三修,跟諸位說這是絕對進不來的。你的意思想從兩個門、三個門同時進來,不可能的事情,希望你一門專修,不管你學哪個法門。

  我看得很清楚,我也看得很歡喜。為什麼?你修到最後一定會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到什麼時候你才改變?《華嚴經》上說得很好,「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等到你明心見性,你生到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是個大海,生到華藏世界,你證得初地菩薩,初地菩薩以上,華藏世界初地菩薩到等覺菩薩,這十一個位次叫十一地,十一地菩薩修什麼法門?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是如眾水之歸於大海!現在你走的路不同,我看得很清楚,你將來跟我走同一條路,現在不同沒關系,我也不勉強你,你盡管去修好了。到了你證得初地以上的果位,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的殊勝,你才會把一切放下專修這個法門。諸位想想,我們又何必勸他改修這個法門,用不著!修哪個法門都好。到最後殊途同歸,都歸到這一門。底下幾句話非常重要。

  【由此言之,百萬阿僧祇因緣以起華嚴之典,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之教。】

  阿僧祇是很大很大的數字,多少阿僧祇?『百萬阿僧祇』。通常我們講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百萬阿僧祇這還得了嗎?這是形容「百萬阿僧祇因緣以起華嚴之典」。可見得佛講《華嚴經》因緣之殊勝,經上常講無量因緣,佛講《華嚴經》。「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之教」,佛講《法華經》這因緣是一大事因緣,前面都曾經跟諸位提過了。

  【亦唯為此法之由序。】

  這句話說得了不得!『由序』是什麼?由序是引導。你看我們展開經,經典都有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這位大師的見解不得了,他說《華嚴經》、《法華經》是《無量壽經》的序分,《華嚴》、《法華》引導我們歸到《無量壽經》,這把《無量壽經》捧到天上去,這部經在《華嚴》、《法華》之上!我看到他這句話歡喜得不得了,為什麼?因為我自己能夠相信這部經,能夠依照這部經典來修行,實在講就是《華嚴經》把我引進來的。他講的話就是我修行的路子,所以我非常的佩服,跟我修學情形完全一樣。我想道隱禅師一定也是從《華嚴》、《法華》引導他入《無量壽》的,確實是如此,這個我們可以得到古德的印證。到這個地方是引道隱大師說的,下面是解釋:

  【蓋謂華嚴、法華兩經只是本經之導引,本經正是一大藏教之指歸。】

  這『一大藏』我們現在稱《大藏經》,《大藏經》是全部佛經的總名稱。《大藏經》的指歸就是本經,所以《華嚴》、《法華》誘導我們入這部經,入這個法門,這是真正不可思議!這一段文我特別把它節錄在此地,因為我自己三十多年修學與這個完全相應。

  【華嚴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其明證。】

  『明』是明了,『證』是證據。由此可知,道隱大師所說的話不是偏激之言,不是有成見的說法,他說的話是真實語。如果不是過來人,這個話說不出,他能夠說這些話,證明他的確是過來人。底下一段說:

  【楞嚴雲,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淨念相繼…,自得心開。】

  這五句都是《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的經文,這五句不但是淨土宗的心經,實在說也是如來一代正說的心要。所以,印光大師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附在淨土四經後面成為「淨土五經」,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卓見。這個做法、這種見解,如同佛在世指導我們沒有兩樣。實在講「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太精彩了,全文只有兩百四十四個字,比《般若心經》還短,它的內容把一切佛法包括盡了,非常難得。

  「憶」是心裡面想,「念」也是心裡面念。我們如果能夠在二六時中,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一天到晚,心裡常常能夠憶念佛。因為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從一切眾生心想生。我們想什麼,它就會現什麼,我們想佛,佛就現前,我們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現前。昨天跟諸位說過,每位同修真如自性當中,本來具足,能生萬法。具足現前,它的條件就是在憶念,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乃是「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不是我們心外之物。我們希望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能夠現前,能夠得到這個殊勝的受用,佛教給我們這個方法「憶佛念佛」。這一句是方法,下面是效果。

  『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我們肉身還在這個世間,見佛,這個真有,不是假的。有些同修念佛功夫念得好的,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像古時候我們淨土宗的初祖廬山慧遠大師,他老人家一生在世的時候,曾經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親眼看到的。他看到,他從來沒有告訴任何一個人,一直到他臨終的時候,這時境界又現前。他要往生了,他才向大家宣布,他在過去那麼多年當中,曾經見過三次西方極樂世界,所見的情形跟經上講的完全相同。諸位要曉得,遠公大師當年在世的時候,淨土經典翻成中國文的只有一部,《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經》都還沒有翻譯出來,他說跟經上所講完全相同,就是《無量壽經》,他所見到的境界跟《無量壽經》講的完全相同。

  我聽說最近,你們貴地有幾位同修往生,這是真的,決定不假。他們在往生的時候告訴親友,告訴助念的同修,我見到佛光,聽到天樂,佛來接引我了,這還是屬於現前見佛。為什麼?你人還沒有斷氣,人沒有斷氣見到佛,都是屬於現前見佛。『當來』是什麼?「當來」是你跟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天天跟佛在一起,那是當來見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看這個字用得多麼肯定,我們看了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必定見佛。眼前這幾位同修,你們都曉得,你們比我知道得更多,他們有很多都是初學的,念佛時間不久,你看經上不是說過,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這個事情我們親眼見到,親耳聽到,千真萬確的事實。這是講方法、效果,三句話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下面又說:

  『淨念相繼,自得心開』,這兩句話也非常重要,因為有些同修平常受環境的污染。實在講物質環境在我想,新加坡是非常清潔,這個都市值得贊美,決不亞於歐美先進的國家;我所講的污染是你的精神污染,就是心理污染。心理污染是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是污染,就是說你的心不清淨,疑慮太多,很多懷疑,很多憂慮。懷疑多、憂慮多,就到處請教人,請教法師,請教這些大德;不請教還好,愈請教疑慮愈多。為什麼?這個大德給你說這樣對,這樣做對,那個大德說他那個做法不對,另外一個做法是對的,搞得你糊裡糊塗,不曉得怎麼搞好,這是愈染愈重。

  所以我常常勸同修,世出世間的修學,原理原則都一樣,要跟定一個老師學。一個老師指給我們是一條路,教給我們一個門,進來很容易;兩個老師就是二條路,走兩個門就進不來了;三個老師就更困難。所以,一個老師!這一個老師,我們是不是要天天跟在他屁股後面?用不著。老師教給我們這個方法,我們只要遵守這個方法,就是沒有離開老師。這部經上本師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如果我們能夠遵守,我們就是天天、時時刻刻在釋迦牟尼佛旁邊,沒有離開佛一步。佛教給我們什麼?淨念相繼。

  過去我曾經跟同修報告過,佛法無量的法門到最後會歸成三個門,最後要真正入門的時候只有三個門;無量的法門慢慢會並攏、會合並,合並到最後就剩三門。這個三門,第一個是覺門,第二個是正門,第三個是淨門。禅宗走的路子是走覺門,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它走的是這個門。教下所走的是正門,像華嚴宗、天台宗、法相宗、三論宗,它們統統走的是正門。就是正知正見,以正知正見入佛知見,入就是入門。我們淨土宗走的是淨門,密宗也是走的淨門,求什麼?清淨心,清淨心要怎樣修?要淨念相繼,這句話重要。

  尤其是我們這個法門,比密宗要來得方便。你們諸位想想,密宗咒很多,有些咒很長很不好念,我們這個法門,「南無阿彌陀佛」,你會不會念?比念咒容易多了,這個好,方便,人人都會念,三歲小孩都會念。你要嫌「南無阿彌陀佛」太多了,四個字「阿彌陀佛」更簡單,四個字這就是淨念相繼。你二六時中執持名號,名號就是四個字,這就叫做淨念;要緊的是相繼,相繼是不能間斷。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念佛的秘訣,第一個是不懷疑,第二個是不間斷,第三個是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這叫做淨念相繼。念到功夫成熟,自然開悟,自然見性。

  『自得心開』,「自」是自自然然你就得到,「心開」就是禅宗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或者講心開意解,或者說大徹大悟、大開圓解,就用這麼一個方法就能夠達到。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的,我們要不相信,就是不相信佛的教誨,對佛都不相信,那還有什麼話說,那就不必講了。一定要相信本師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的真谛語、真實語。這是經文,《楞嚴經》上的幾句經文,實在是妙極了!

  【奇妙疾捷,莫過於是。】

  『奇』是奇特,微妙;『疾捷』是快速,太快了。前面我跟同修報告的,今年華盛頓DC周廣大先生往生,就念三天佛。三天三夜這句佛號沒有間斷,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從雲彩裡面下來,接引他往生,親眼看到的,你看多快,三天!過去從來沒有聞過佛法,沒有接觸過佛教,臨終的前三天才聽到佛教,聽到這個法門。他就相信,就接受了,就依教奉行,死心塌地去念,念了三天三夜果然把西方三聖給念來了。《阿彌陀經》上講「若一日到七日」,這得到了證明。所以那邊同修現在念佛死心塌地,以前還要修這個法門,修那個法門,現在不修了,專心念佛,親眼看到的。所以講快速莫過於是,沒有超過這個法門的。

  【一切眾生由此得度,十方如來乃稱本懷。】

  一切眾生依這部經典,依這個方法得度,了生死出三界,一生當中證得無上菩提,也就是一生成佛,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本懷,心願。諸佛如來希望我們每個人快快成佛,用什麼方法能叫我們快快成佛,這一生成佛?這個方法,這部經典,這個法門,決定在一生當中圓滿成就。所以這部經,十方如來贊歎,十方如來弘揚,沒有一尊佛菩薩不勸人念佛往生淨土。

  【本經所宣,乃如來真實純一之法,無有權曲,故名正說。】

  實在,佛講其他經論用心良苦,我們常講苦口婆心,委曲婉轉來勸導我們,說了許許多多的話最後才轉到正題。但是在這部經上不然,這部經上沒有委曲婉轉的說法,直捷了當,不是權說,不是委曲的說,是正說。直捷了當的把這個當生成佛的法門傳授給我們,所以這是如來正說。

  【世尊稱其本性,和盤托出,毫無保留,故名稱性。】

  說實在的話,佛說一切經都不像本經一樣,完全沒有保留,也就是說佛講一切經,一切經都不是究竟圓滿,即使《華嚴》、《法華》。以《華嚴經》來說,《華嚴經》的對象,什麼人能夠依這部經得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聲聞、緣覺、權教菩薩沒分,你想想這就不圓滿;度一部分,還有一部分不能度,不圓滿!唯獨本經沒有一個人不得度,上從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沒有一個不得度的,這是所有一切經裡頭沒有的,真正是究竟圓滿毫無保留。其他經上說一部分,沒有說的還有一部分,唯獨本經完全沒有保留,全部說出來,經文又不多,這個難得!經文不多,我們讀誦、受持容易,人人可以學,人人可以證得。

  【一切含靈,皆因此而得度。】

  含靈就是有情的眾生,九法界有情眾生皆因此而得度,得度就是成佛。為什麼?因為一切含靈裡面包括了等覺菩薩在內,等覺菩薩修學這個法門,為什麼?為成佛,所以這是一生成佛的法門,

  【乃稱性中登峰造極之談,故為稱性極談。】

  《華嚴》稱性之談,《法華》稱性之談,我們仔細觀察這兩部大經並不很圓滿,並不是真正圓滿,然後才真正體會到這部經是稱性當中的稱性,所以是登峰造極之談。這是第一個中段,再看第二個中段:

  【三根普被,聖凡齊收。】

  這就是講契機,哪些人適合修學這個法門?我們學這個法門夠不夠條件、夠不夠資格?這是我們很關心的。這一段要討論這個問題。

  【徹上,則如普賢、文殊尚發願求生極樂。】

  講到高級的,普賢、文殊是佛教徒最尊敬的兩位大菩薩。這兩位菩薩都是華嚴會上了不起的大菩薩,他們尚且發願求生極樂,《華嚴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徹下,則五逆十惡,臨終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國。】

  說一個最上,說一個最下,最下是五逆十惡,五逆十惡是要墮阿鼻地獄的!當然現在還沒有墮到地獄去,但是地獄的罪已經造了,將來必定墮阿鼻地獄。可是在臨終的時候遇到了善友,遇到念佛的道友,教給他念佛,教給他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一聽就相信、就接受、就肯念,念多少聲?乃至於念十聲,他也能往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給諸位說,跟文殊、普賢菩薩平等平等,這個不可思議!為什麼會平等?因為文殊、普賢也是信願持名往生的。這個五逆十惡,雖然他接觸這個法門很短暫,他也具足信願持名三個條件,修因既然相同,果報哪有差別!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果報是平等的。這樁事情我們在上一次《無量壽經》裡面,已經跟諸位說得很清楚。大家再翻開看第八頁:

  【本經雲,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這三句話了不起,值是遇到,這是講因緣。你有緣分遇到這部經,確實能夠隨意所願,隨你自己的意思,「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不管你求什麼,沒有一樣求不到的。諸位想想,凡夫成佛最難,哪有比成佛更難?連成佛這個事情我們一求都求到了,其余的小事那叫雞毛蒜皮,哪有一樣求不到的?實在講,我們今天苦難很多,想求的東西很多,求不到;不是求不到,是不懂理論,不懂方法,不曉得到哪裡去求。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到哪裡求?到《無量壽經》裡頭求,只要你每天常常讀誦這部經,常常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有求必應,這一點都不假的。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跟大家報告,我們念佛的人心清淨,我們所思、我們所想的,統統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阿彌陀佛修行證果,無量的功德,我們所思、所想是這些。我們所求、所願得到阿彌陀佛、十方如來的加持,沒有一樣不圓滿。

  下面經裡面還要告訴我們,真正發心修學,真正一發心,心就清淨。為什麼?不再胡思亂想,心就清淨了。心清淨,身就清淨,心清淨最重要,心要清淨,不能有一個妄念。身清淨,飲食要注意衛生,要知道飲食簡單,越簡單越好,不要貪圖口味,飲食要簡單,吃的量要少。我們古人說吃東西八分飽就夠了,不要吃得很飽;實在講,六、七分飽是最好的,不饑不飽是最好的。禅堂裡面用功,它就用這個方法。所以持戒的人講求持午,參禅的人不持午,真正念佛堂的人也不能持午。為什麼?他要功夫不能間斷,所以吃東西不能吃太飽,少吃多餐,始終保持不饑不飽。吃飽了昏沉,空肚子心裡發慌,都沒有辦法得到定,功夫都有障礙。所以禅堂裡面,一天三餐飯,大概還有四道點心,他的功夫才能夠綿密不間斷。一餐吃一點點,這是很有道理的。

  果然能夠這樣做,身心健康,百病不生,你現在有什麼奇奇怪怪的病統統都會沒有了。我在前幾年多少還有點小毛病,有時候這裡痛,那裡痛,還有點小毛病,也常常找醫生去看,針灸、吃藥,沒什麼效果。所以我現在對醫生、醫藥不相信。這兩、三年來,專門念《無量壽經》,專門念阿彌陀佛,所有一切大乘經我都不講,專講淨土五經,心格外的清淨,病痛統統都好了,一樣毛病也沒有。所以我明了了,心清淨,身清淨,百病不生,將來連往生也不會生病。生病是心不干淨,身不干淨,就會生病;身心清淨,病從哪裡來,不可能來。這一點,諸位要希望自己身體健康,不生病,你要好好的注意,用這個方法來修學,百病不生。我給大家做個證明,我就是這個做法,什麼病都沒有。所以,隨心所願,沒有不得度的。

  【末法眾生,福薄障深。】

  末法特別指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的福實在是很薄,障礙太多。這個世間,邪知邪見充滿了這個社會每個角落,正是佛在《楞嚴》上所講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楞嚴經》第六卷「清淨明誨」這章,佛很痛心的給我們說出末法時期的現象。這些邪知邪見我們接觸到,將我們的知見擾亂了,變成無所適從。這個不得了,這就是障深業重。什麼叫業障?胡思亂想就是業障,分別、執著就是業障。業障要怎樣消除?拜個「梁皇忏」行不行?拜個「大悲忏」行不行?你去試試看,你拜完了之後,看看你還有沒有胡思亂想。如果拜完之後,還有胡思亂想,你的業障沒消掉;如果這一拜果然胡思亂想沒有了,業障就消掉了。

  所以業障有沒有消掉,自己很清楚,凡是會想東想西,想前想後,想過去想未來,都叫業障。什麼都不想,心清淨,一天到晚想「阿彌陀佛」,業障沒有了。佛哪來的業障,佛沒有業障,想阿彌陀佛,業障統統消除了,你們明白了嗎?怎樣消業障?念阿彌陀佛,業障就消除!底下就說得很清楚:

  【唯此一門,但信願持名,便能功超累劫。】

  功是功夫。在末法時期業障深重,確實只有這一門最有效果,它的消業障、免災難的力量,任何經典、任何法門都比不上。前些年我在洛杉矶講經,洛杉矶有位夏居士,夏荊山居士,不知道你們這邊同修知不知道這個人。這個人在美國看風水第一,非常有名,香港、東南亞一帶常常請他來看風水,送他飛機票,直接請他到這邊來看風水。他也是個很虔誠的佛教徒,但是他學得很多、很雜,顯教、密教都學,我在那邊講經,他差不多每次都來聽。

  曾經有一次問我,因為三年前正好台灣李炳南老居士、廣欽法師往生,這兩個人往生都是預知時至,曉得什麼時候走,沒有病苦,自在往生。他聽說這樁事情,來問我:法師,為什麼密宗那些法王、活佛(呼圖克圖)、仁波切,走的時候都很痛苦,都有病苦?為什麼念佛的人走的時候這樣的安詳,能預知時至,沒有病苦?他提出這個問題來問我。我也不好直接答覆他,我就跟他說,也許這些密宗的上師他們的福報很大,平常受用很享福;修淨土的人,一生都沒有享過福,只是修福,沒享福,我說大概就是這個原因。真正的原因叫他自己去想!擺在面前還不曉得嗎?還要問嗎?看得清清楚楚。你才曉得這一句阿彌陀佛消業障,消得真徹底!一個人沒有業障了,臨走的時候當然自在。所以有很多在家居士,站著往生的,坐著往生的,曉得什麼時候去,一點都不麻煩別人,你看多自在。

  二十年前,我們台灣台南將軍鄉有位老太太,念三年佛站著往生。她走的時候她沒有告訴人,在我們猜想,告訴人怕人家擾亂她,怕人家妨礙她。雖然她對家裡的人沒有說,往生的那天晚上,她是晚上走的,吃晚飯的時候。她告訴家人,你們先吃飯不要等我,我要去洗澡。她是真的去洗了澡,可是家裡兒子媳婦很孝順,還是等她,等了很久看她沒有出來,去看她,確實洗好澡了。看她房間裡也沒有人,他們家裡有個小佛堂,這位老太太穿著海青,手上拿著念珠,面對著佛像,站在那個地方。家裡人喊她,也不答應,走到面前仔細一看,她已經死了。你看看多自在!念三年佛,一個老太太,認識字不多,念三年佛,站著往生,沒有病,預知時至,自己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

  臨終的時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躺在床上走,不好看!不能站著走也得坐著走,決定不能生病走,生病走很糟糕,那就是顯示業障很重。這樁事情我告訴諸位同修,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做,沒有一個人做不到。第一個做到的是不生病,第二個做到的是生死自在,你只要依照這個法門決定可以做得到的;你不相信就沒有法子,這個機會就當面錯過。這樣的機緣,古人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無量劫希有難逢,我們今天有幸遇到,遇到了要把它捨棄,那真是太可惜。希望同修們好好的把握住,決定不要放過,要相信佛的言語句句真實。所以『信願持名,便能功超累劫』,功是功德,超過累劫,無量的大劫。消業障,消災滅罪的能力,沒有任何一個法門能夠跟它相比。

  【往生極樂,迳登不退。】

  這是講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圓證三不退,實在講雖然不是法身菩薩,可是他卻等於法身菩薩,這個了不起。

  【若無如是微妙法門,凡夫何能度此生死業海,而登彼岸。】

  要想脫離六道輪回,給諸位說,永遠沒有指望,這是真的,不可能。所以佛有能力教博地凡夫一生成佛,他的微妙法門就是本經。

  【元曉師雲,四十八願,先為凡夫,兼為三乘聖人。可見淨土之妙,首為凡夫得度也。】

  「元曉」也是出現在唐朝的時候,他是高麗國人,現在的韓國人,也是在中國留學的一位出家人。他這幾句話說得非常之好,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誰的?最主要的是要度六道凡夫。為什麼?六道凡夫太苦了,那些菩薩、緣覺、羅漢緩一步度他還不要緊,為什麼?他不苦!他沒有我們痛苦,苦的人要先度。所以四十八願願願度凡夫,三乘聖人是附帶度的。這就說明這個法門是針對我們說的,就是教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圓成佛道。由此可知,佛講《華嚴》、《法華》是度誰的?度菩薩的。佛講阿含、方等是度誰的?度聲聞、緣覺的。唯獨這部經是度凡夫一生成佛,這個真正不可思議。由此我們也能體會到佛的恩德,粉身碎骨無法報答,恩德太大了。下面第三段:

  【他力妙法,善護行人。】

  在佛法裡面講,有自力、有他力。一般法門都是要自己修行,靠自力,這一點諸位同修要記住,為什麼?記住你就不會上當,就不會受騙。現在有很多人會騙你,實在講這個時代的人很可憐,他聽騙,不聽勸。我在這裡勸你們,你們不相信,有個人來騙你,你們很樂意相信,聽騙不聽勸。勸你是告訴你,諸佛菩薩能不能保佑你,能不能加持你?不能。如果有個人說「能!你去拜他,他就保佑你,你求什麼他都給你」,你馬上就去,一騙就去了。如果他真的這個樣子,我也會去,不要等你,我也就去了。那是假話,不是真話。

  佛法裡面講,不管是哪個法門都要靠自己修行,叫「自力法門」。這個法門叫做「二力法門」,自己一分力量,佛加持一分力量,二力法門。沒有說單單是他,不靠自己,完全靠阿彌陀佛,那靠不住的,那是要失敗的。二力法門,這個法門是他力加持,善護行人。

  【末世修行,多諸障難。】

  障是障礙,難是重重災難。

  【陰魔干擾。】

  《楞嚴經》裡面講的,五十種陰魔,是五十種類,每一種類裡面,魔是無量無邊。這麼多妖魔鬼怪來折磨你、來障礙你,你想成功不是容易事情,太難了。

  【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

  你的正知正見稍微有一點動搖,你就上了魔的當,就被魔牽著走,牽跑掉了。什麼叫正見?我舉個例子說,我們今天下定決心,依《無量壽經》的法門來修學。有人來告訴我們,這部經是很好,但是力量還不夠,如果再加上《楞嚴咒》就更好。我們一聽,趕緊把《楞嚴咒》找了再念,這就是被魔干擾了。我們的心做不了主,被人牽去,就動搖了,信、願、行都被他破壞了。所以,這個知見決定不能夠動搖,不管誰來跟我們說,咱們合掌「阿彌陀佛」就好。也不必跟他辯論,他是對還是不對,對與不對於我都不相干。因為我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我什麼也沒有,我什麼也不要。你對,我也不要;不對,我也不要,我對於對與不對一律平等看待,「阿彌陀佛」就好了,這問題就解決了,這樣才不上當。

  【楞嚴曰,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什麼是聖解?這個是佛,那個是菩薩,那是什麼樣的果位,你要把種種境界當作這些,就錯了。特別是我們這個法門,這個法門修什麼?修清淨心,只要心清淨就好,佛來,我心清淨,魔來,我心也清淨;佛來了,我並不歡喜,魔來了,我也不討厭他。因為一歡喜,心不清淨,一討厭他,心也不清淨了。所以對外面境界要以清淨心看待,以平等心看待,不必去分別,不必去計較,心安理得,這是修淨土法門的秘訣。

  【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

  泥犁是地獄。這個情形實在說,我們在佛門裡看到很多。好心學佛,最後墮到三途去,這都是知見不正,受外面境界的誘惑;邪正不分,把正法當作邪法,把邪法當作正法,這就錯了。還有貪著,這個『執著』是講貪、瞋、癡,對於三毒、對於名利這些執著而不能放下,這都是墮落三途惡道的根本原因。再看第二小段:

  【念佛法門,行人發心念佛。】

  行人就是修行的人,發願依照這個法門修學的人,我們叫他做行人。他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來念佛。

  【仗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持,護持行者,魔不能擾。】

  一個一心一意念佛的人,魔沒有法子干擾你。為什麼?彌陀本願加持,彌陀的本願威神在哪裡?給諸位說,就是在我們每天念《彌陀經》,二六時中淨念相繼,這就顯示出阿彌陀佛的本願,阿彌陀佛的威神。由此可知,我們自己如果說不念經,不念佛號,阿彌陀佛的本願威神於我們就不相干了;念的熟,念的勤,阿彌陀佛的本願威神就出現。怎麼出現?外面境界一接觸,我們心裡馬上想到,《無量壽經》上佛怎麼說的,這就是阿彌陀佛本願攝受,這就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諸位要懂這個道理,這個不騙人,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想想佛在經上這樣說的,他講的那個不對,跟經上講的不一樣,我就可以不聽他的,我的心不會被別人動搖。這樣才能夠保護你的清淨心,才能夠得一心不亂,攝受、加持是這個樣子。

  所以外面魔再多,就是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不管它怎樣擾亂,你心裡有主宰,你不為它所動,這就是佛力加持。說實在的話,佛力加持非常的明顯。譬如說,我在講堂講過很多次,你們諸位同修能夠發心到這個地方來,坐上兩個鐘點,靜靜的聽這部經,還聽得津津有味,這都是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持。如果沒有佛力攝受加持,這兩個鐘點坐不住,尤其是坐的這個座位不舒服,這圓凳子很不舒服。我上次就曾經跟諸位建議,最好買有靠背的摺疊椅子坐,比較舒服一點,這個坐得好累,兩個鐘點太累了。兩個鐘點不怕辛苦,是佛力加持你,佛力不加持你,早就跑掉了。再看底下一段:

  【十往生經雲,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這是經上的一段話,這段經文希望大家特別注意。為什麼?你要明白這樁事情,不但我們自己得利益,不管我在什麼地方,絕對不會遇到災難,我們中國人常講逢凶化吉,遇難成祥。為什麼?阿彌陀佛派了二十五位菩薩日夜的保護我們,什麼樣的妖魔鬼怪都不能接近,有佛菩薩保護。

  現在這個社會裡,妖魔鬼怪特別多,常常遇到鬼怪附在身上,西醫講神經分裂,得神經分裂。得神經分裂症裡面,確實有不少是冤鬼附身,或者有人講住的房子不干淨,確實有這些妖魔鬼怪。你住在那裡面感覺到不干淨,常常受他的干擾,自己心裡面不安。有什麼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念阿彌陀佛!你念阿彌陀佛,真正發心,「我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要見阿彌陀佛」。你只要發這樣的願,發這種誠懇的心,阿彌陀佛馬上就派二十五位菩薩來保護你,妖魔鬼怪馬上就走了,最有效!但是他不懂得,他還要去找這個,找那個,找的都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來對付妖魔鬼怪,這個麻煩就大了,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遇到這些事情要知道,最好的方法是全家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或者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都非常的靈驗,不要去搞別的。你要去請教別人,多半人家騙你,已經搞得精神不安,還得要破財。破財消災也不錯,財破了,災又消不掉,這實在是很冤枉的事情;財破了,災不但消不掉,災還加重,麻煩大了。所以要消災避免一切的災難,讀這部經好,這部經有無量的功德。因為你念這部經,你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十方諸佛如來看到、聽到都歡喜。

  我們肉眼看不到,上次給你們講經文的時候,你們大家不知道還能不能記得。念這個經的人多了,經上講得很清楚,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數不清的。經上講,十方世界眾生,假如統統都證了緣覺(辟支佛)果位,神通都像目犍連(目犍連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當中神通第一),共同來計算,算西方極樂世界有多少人,算不出來。你想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有多少!這些人每個人都天眼洞視,他們的天眼通大,十方諸佛剎土、一切眾生一舉一動他統統看到,沒有看不到的。你說話的音聲他都聽到,說悄悄話他也聽到,我們起心動念他都知道,他有他心通。所以,我們今天能夠瞞得了什麼人?你所瞞的是凡夫,沒幾個,少數;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一個都瞞不住。

  我們今天在這裡發了真心,發了大願,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西方世界無量無邊的這些人,沒有一個不知道,沒有一個不親眼看見,親耳聽見;起心動念他們統統都曉得,他一看到,神力就加持了。什麼妖魔鬼怪敢接近?不敢!確實什麼樣的災難,從今以後都遠離你而去。你這一生平平安安,穩穩當當,快快樂樂的過日子,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快快樂樂的去,沒有一絲毫憂慮。

  諸位想想這部經的功德多大,我們遇到、得到實在是大幸,沒有比這個更幸運的。這段經文大家要記住,佛所講的話決定沒有虛語,句句都是事實。這一段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字眼,就是『願往生者』,在「願」。願一定要真、要切,真正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夠得到阿彌陀佛派遣二十五位菩薩來保護你。

  【彌陀經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

  再舉經文來做證明。這個地方的『諸佛名』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叫做諸佛名。因為是一切諸佛之所恭敬,一切諸佛之所稱念,沒有一尊佛不念阿彌陀佛的;包括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內,都念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這個名號也叫做諸佛名。

  【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阿彌陀經》上也這樣說法,《十往生經》上也是這樣說法,可見得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是故念佛人有四十裡光明燭身,魔不能犯。】

  真正念佛之人,我們常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相應怎麼解釋,怎樣才叫相應?這個地方我簡單的報告諸位同修。第一,與清淨心相應,我念佛的時候心很清淨;心很平等,與平等心相應;我念的時候,境界(自心與外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與覺相應,就是這部經上的經題「清淨、平等、覺」。我這佛號與清淨、平等、覺相應,與清淨心、平等心、覺心相應。第二,與經上所講的理論、方法、境界相應。這樣念佛,功德就不可思議。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什麼?就是這部經的經題。所以《無量壽經》也叫做《大阿彌陀經》,大本《阿彌陀經》,佛號就是經題。念這句佛號就是全部的經文、經義,圓圓滿滿的含攝,一字一句不漏,所以這個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因此,念佛人確實有很大的光明。

  『四十裡光明燭身』,他的身放這麼大的光明,一切的魔都避得遠遠的,他沒有法子在佛光照耀之下存在,他會遠離而去。這是說「他力妙法,善護行人」,這裡面,他力要有自力做為根本,有自力才能夠得到佛力的加持。我們如果不是真正發心求生淨土,佛不會加持我們,要真正的發心。我們一發心,不要以為佛不知道,你認為佛不知道,那是你錯了,不但佛知道,西方世界任何一個菩薩都知道。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純一菩薩法界,那個地方說老實話沒有六道,也沒有聲聞,沒有緣覺,純一菩薩的法界,而且統統都是普賢菩薩。這在過去經文裡面給諸位詳細報告過了。那個地方是五十一位普賢菩薩,因為統統都是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菩薩的果位從初信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五十一個階級,統統都是普賢菩薩,這個法界無比的殊勝。再看底下第四段:

  【暗合道妙,巧入無生。】

  『道妙』與『無生』是每位學佛同修無限的向往,心心戀慕著。禅宗、密宗、教下,統統在追求,幾個人求到了?追求的人多,千千萬萬,得到的人太少了,鳳毛麟角,不容易得到。我們看底下的文:

  【無念與無生,遠非凡夫之所能。】

  雖然是很高,不容易得到,你一生勤苦的修學不一定能夠證得。拿禅宗來說,在中國禅宗歷史裡面,以六祖惠能的成就最為殊勝,他老人家一生,學生當中有四十三個人明心見性。我們想想,當年跟六祖大師學禅的人有多少!恐怕不止幾十萬人。他老人家名氣很大,十方學禅的,都湧到寶林寺(現在的南華寺),都到那邊去參學。他老人家教學三十七年,幾十萬人當中才成就四十三個人,這是最多的了。中國禅宗史上,任何一代的禅師都沒有辦法跟六祖比,六祖以前沒有這個情形,以後也沒有這個情形。你才曉得難,無念跟無生真難!遠非凡夫之所能。

  【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可見此乃聖者之所難也。】

  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佛在《仁王般若波羅蜜經》裡面給我們講,菩薩分為五個等級,五個等級他都用「忍」來區別。最初的地位叫「伏忍」,你能夠把煩惱伏住,並沒有斷,伏忍。「無生法忍」是第四個階級,什麼樣的菩薩才能證得?七地、八地、九地。七地菩薩所證得的叫下品無生法忍,八地菩薩證得的叫中品無生法忍,九地菩薩證得的叫上品無生法忍。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圓教八地菩薩真的證得無生法忍,無念與無生他真的證得了。再往上面去就是寂滅忍,寂滅忍也有三品,十地菩薩下品,等覺菩薩中品,成佛上品。你想,多難!所以,『聖者之所難』。

  【如來懸知末代罪濁眾生,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

  我們如果深深體會佛這一句的教訓,我們的心就老實了。為什麼?不再好高骛遠。因為那個高妙的佛法,絕對不是我們一身業障深重的人這一生所能夠得到的,決定得不到。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真實義,我們唯有選擇老實念佛這個法門,把其他一切法門統統放下。蓮池大師到了晚年,專心淨土,他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不再去看經;「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無量無邊的法門,你們誰願意修、誰喜歡修你們去修,我也不修,我從今之後專念阿彌陀佛,專念《無量壽經》。選定一門,人就老實了,還想看看其他法門,不老實;不老實不能成就,老實人會有成就,一定要學做個老實人。

  佛曉得末法時期的眾生造的罪業很重,業障深重,『立相住心尚不能得』,立相住心,我們這個法門就是立相住心。確實指給你,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這是真實不虛。你就一心一意去想,仰慕西方極樂世界,希望見到阿彌陀佛,你有這個心願,就行了,就能成功。佛雖然給我們說得這麼清楚,說得這麼明白,有幾個人真正去做!所以說,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禅是離相,像《金剛經》上講的,《金剛經》是破相,離相很不容易修學。試問問你們幾個人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幾個人做到?起心動念就有我,有我,對面就是人,我、人的對面就是眾生。所以,你雖然受了菩薩戒,菩薩戒持得很好,拿《金剛經》來一比照,你就完了。為什麼?「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佛不承認你,你不是菩薩,你是個假菩薩,掛名的菩薩,冒充菩薩,你不是真的菩薩,真的菩薩沒有四相。你看多難,不容易!

  【此方便門。】

  「此」是回過頭來看淨土法門,看《無量壽經》。

  【指方立相。】

  指給你方向,西方;立相,建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經論上所講的,指方立相。

  【攝心專注。】

  這就是修學這個法門的要領,秘訣。秘訣就是這一句,要攝心,要專注,攝心是收心,把這個心從外面收回來叫收心,要專注。

  【即此妄心,持佛名號。】

  我們攝心專注還是妄心,但是這個妄心,行,就用這個妄心來念佛。

  【持佛名號,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

  念佛要緊就在這一句,用這句佛號把我們所有一切妄念取而代之。

  【念得純熟,乃忘能所,心無所住,佛號分明,便契無住生心之妙谛。】

  你就這樣念下去,念到功夫深了,自自然然就證得無念,就證得無生。可見得成果跟禅宗、密宗沒有兩樣,完全相同,但是方法、手段比他們方便太多了。他們的方法,我們無從下手,這個方法我們很容易下手,很容易做到,我們的成就跟他們一樣的殊勝,絕對不比他差。這就是「暗合道妙,巧入無生」。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夠證得無生法忍,這個妙極了!經上講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有兩種,有事一心,有理一心,後面會跟諸位講到。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就是見性成佛,跟禅宗的大徹大悟,跟密宗的即身成佛完全相同,可是方法、手段確實方便多多。這是這部經、這個法門特別殊勝,它的好處。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無量壽經玄義  (第四集)  1989/11  新加坡  檔名:02-004-0004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請掀開經本第九面,昨天晚上講到第四段,「暗合道妙,巧入無生」。首先我們要知道的,「無生」與「無念」是要到八地菩薩轉阿賴耶識成大圓鏡智,這個時候才能夠證得,這還是講的圓教。由此可知,就是別教佛果上都還沒有證得這個境界。所以經論裡面,特別是大乘經上,常常給我們說一樁事情,它的意義只是告訴我們有這個事實。但是,不是我們這一生能夠做得到,當然這個話也不是指的每個人,是大多數人。有些少數,我們常講的上上根人,上上根人是大眾當中少數的,這些人能證得。如果在我們這個世間一個都不能夠證得,佛說這個話就沒有意義;凡是佛在我們這個世間所講的,我們世間人都可能達到這個境界。

  學佛乃至於世間求學,最可貴的是自己要知道自己的根性。我是什麼樣的根性?應該修學什麼樣的法門?法門契機絕不空過,我們這一生一定有成就。這部經給我們提倡的是「持名念佛」法門,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這個法門是「三根普被,凡聖齊收」。上面從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遇到這個法門,統統都能夠得度。由此可知,這個法門的殊勝、這個法門的圓滿是真實不可思議。我們今天接著再看經本第二個小段,在第九頁倒數第七行:

  【此方便門,指方立相,攝心專注,即此妄心,持佛名號,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念得純熟,乃忘能所,心無所住,佛號分明,便契無住生心之妙谛。】

  這個法門方法簡單,它的理論非常之深。理論懂得當然很好,不懂也不要緊,它妙就妙在此地,不懂也沒關系,只要老實一直念下去。『念一佛名』,這一佛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你只要念下去。功夫通常講有三等,最下面一等的,下等的功夫,我們常講叫成片,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清淨心現前,煩惱不生了。煩惱有沒有斷?說老實話,沒斷,煩惱的確沒有斷。雖沒有斷,因為你念佛的功夫得力,所以煩惱不起現行;也就是說,煩惱雖沒有斷,不會發作,這就很好!一天到晚心平氣和,煩惱不會發作,不會起作用,這樣的功夫就決定往生,這是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這個境界,可以說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得到的,高的境界咱們做不到,這個境界是決定沒有問題的。

  功夫更深一層的,就是事一心不亂,得事一心不亂的人就比較要少些。事一心不亂是見思煩惱斷了,真正斷了,等於小乘的阿羅漢,等於圓教的七信位的菩薩。這樣功夫往生,是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更高的,那叫得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此地講的「暗合道妙,巧入無生」。他就用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方法,他也能夠達到最高的境界,能夠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生實報莊嚴土。生到實報土,那就是圓教初住以上的地位,這是真正證得無念與無生了。

  因此,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只要依照經上講的方法,我們老老實實的去修學,這個境界可以說現前當來一定會證得;縱然現前不能證得,當來決可以證得。我們真正理解了,對於整個大乘佛法,所謂宗門教下,我們的確是認識清楚了,修學起來也能夠死心塌地。念佛要緊的是前面一再跟諸位提出,三條,第一個是不懷疑,第二個是不間斷,第三個是不夾雜。這樣念才能夠念得純熟,純熟就是功夫,純熟就是功夫成片。

  下面說『乃忘能所,心無所住,佛號分明』,這是一心不亂。總是先有熟,然後才能夠達到一心,達到明心見性。這是希望同修們要深思、要力行。再看底下一段:

  【持名念佛,入有得空,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無念,即凡成聖。至哉妙用,不可思議。】

  在本師釋迦牟尼佛,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宣講的無量無邊的法門,這麼多的法門當中,最殊勝、最方便、最穩當、最快速無過於「持名念佛」這個法門。如果你接觸到之後,你能夠不懷疑,你能夠信受奉行,那就是《彌陀經》上所說的,你的善根福德因緣在這一生當中同時具足現前,這個不可思議。這就是你這一生成佛的機緣到了,你這一生可以成佛了,只要你把握這個方法。這真是希有難逢之大事。

  這個法門是從「有」門入,一定要相信「有」。「從是西方,…有世界名曰極樂」,這個「有」很重要,要相信真的有極樂世界,「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兩個「有」要緊!有佛、有極樂世界,我們要真正相信,一點都不能懷疑。我們這個世間,尤其生活在這一代,太苦了,西方極樂世界太好、太美了。我這兩天聽到,你們這裡蕭居士提出報告,說她的先生往生,往生的時候,給她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她說太美了,真美!今年我們見到往生的有不少位,千真萬確,絕對不是假的,真的是往生,這些人給我們做了證明。這是這個地區有福,所以有這麼好的瑞相。美國人也算不錯,周廣大念三天佛往生,證明美國有福報,他在美國首都華盛頓DC,證明美國還是有點福報的,要不然不可能有這種瑞相出現在美國。

  從「有」門入,得的是什麼?得的是「空」。這個「空」不是空無,不是什麼都沒有,這個空就是《心經》上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空是講真如本性,佛門裡面常講性相,性是空的,相是有的,他從妙有入門,能夠證得真空的本性。

  『潛通佛智』,潛是潛移默化,暗暗的與如來無上知見相通。這兩天有些年輕人來問我,他非常想學佛,不知道怎麼學法。他請教了許多法師、善知識,每位法師、善知識教給他一條門路,他不曉得怎麼學好,來問我。我就直截了當告訴他,真正遇到善知識,那個善知識不教你。他說為什麼?我說你的頭腦已經亂了,已經亂七八糟,無法可教了。他說那怎麼辦?我還有沒有救?救是有救,別人救不了你,要你自己救自己。怎麼個救法?把所有一切知見統統放下。他說我還喜歡看經,什麼經都想看。我說不行,不能看,什麼經教也要放下。他說從哪裡入手?我說念《無量壽經》,老老實實的把《無量壽經》先念三千遍。這個重要!實在講,三千遍都不夠,《無量壽經》至少要念一萬遍,三個三千遍。為什麼?心定了,心清淨了,從這裡入門。

  所以佛法從哪裡入門?從清淨心入門。叫你念經,就是修清淨心的方法,用這個方法來修清淨心。心清淨了怎麼樣?就潛通佛智,清淨心能生智慧。你看佛家常說「因戒生定,因定開慧」,人心不定,怎麼會有智慧?沒有智慧。人心不定,他所有的那些智慧,我們佛法講「世智辯聰」,這是恭惟他,說得好聽;如果說得不好聽,清涼大師講的(不是我講的)「增長邪見」,邪知邪見。正知見是從清淨心裡生出來的,心不清淨,還有煩惱、還有是非人我,他那些聰明智慧都是不正確的,都不是真正的智慧,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

  唯有真正的智慧才能解決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了生死出三界。成佛、成菩薩可以做得到,這樣的大事都可以辦得到,何況小事!我們這世間日常生活這個小事情,沒有一樣不能解決的。所以,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圓滿的智慧,這個智慧就叫做佛知佛見。《法華經》裡面給我們提示出來的,我們學佛的目標是入佛知見,此地潛通佛智就是入佛知見。諸位要懂得這個方法,一定要把心定下來,我們才能夠辦得到。

  『暗合道妙』,道是無上菩提,這句佛號與無上菩提相通。『巧入無念』,中國禅宗,尤其是六祖所傳的上上禅,接引上上根人,它的宗旨就是以無念為宗,我們這句佛號可以巧入無念,念到能所雙忘,就入了無念。『即凡成聖』,我們的確是博地凡夫,用其他法門來修學,要想證得聖果不容易,實在是一樁難事。用這個法門修,給諸位說是穩穩當當,我們這一生確實能夠證得。經上所講的三輩九品,善導大師說得很明白,三輩九品都是為凡夫而立的,不是為聖人。

  上上品往生我們能不能做得到?能做得到,保證做得到。憑什麼?春天在這邊聽經的同修你們應該要記得,我都給你們詳細報告過,我們所依憑的就是《無量壽經》。如果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見解、我們的言語、我們的造作,完全與《無量壽經》的教義相應,上品上生,這是最有力的保證。如果說我不能完全做到,還有小部分做不到,打個折扣,我只能做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一百做不到,可以做到百分之九十,那品位也降一級,就上品中生。如果百分之九十我還做不到,我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你往生就可以上品下生。這樣慢慢降下來,這個經我可以做到二成,下品下生。二成都做不到,給你結個緣,這一生不能往生。

  你們諸位同修,想不想上品上生?上品上生不難,的確是不難,我講這個話是真正靠得住!這個話一點都不假,十方如來給我們做證明,在這經上給我們做證明。所以不僅每天要誦經,要念這部經,要執持名號。更重要的,我們的心思、我們的行為像不像經上所講的,這點太重要了,關系到你往生品位的高下。所以這是即凡成聖,從凡夫一下子就成聖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的,也能夠與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平起平坐,這就成聖,下下品往生都如此。你看這種德用『至哉妙用』,這個德用到了極處,沒有比這個更完美,真正不可思議。不但是凡夫無法想像,就是等覺菩薩也不能完全知道,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全體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所以連等覺菩薩都稱不可思議。底下這一條說:

  【念佛乃修行之徑路。】

  『徑路』就是近路,聰明人一定要走近路,近路快,省時間,省力氣。只有愚人才繞圈子,才走迂回的道路,聰明人都願意走近路,很快就成就了。這個法門是從凡夫成佛最近的一條道路。在整個佛法裡面來說,大乘比小乘快,所以大乘是徑路;大乘裡面,禅宗比其他法門又來得快,所以禅宗是徑路當中的徑路;念佛法門比禅宗還要來得快,所以叫「徑中徑又徑」,它最近,沒有比這個再近了,徑中徑又徑。諸位一定要把這條路認清楚。

  【持名又為四種念佛之徑路,稱為徑中之徑。】

  念佛法門有四種念法,有觀想、有觀像、有實相、有持名。這四種念佛當中,那個三種都很難,唯獨「持名」最為方便,最容易!所以諸佛菩薩、歷代祖師沒有一個不提倡持名念佛的。

  【又本經不倡一心不亂,直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宗。】

  這個要跟諸位說說,《佛說阿彌陀經》是鸠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羅什是很了不起的人,曾經是七尊佛的譯經師,專門從事於翻譯的。他翻得好,他翻的方法是用意譯,不是直譯。把佛所講的意思,用我們華語說出來的,我們中國人聽到,很清楚、很明白;他采取的是意譯,非常適合於中國人的口味。所以,他的文章就像中國人做的文章一樣,我們讀起來非常的通暢,讀起來歡喜。玄奘大師也曾經翻過《阿彌陀經》,他采取的方法是直譯,完全照梵文把它翻成中國文來。直譯的好處是保存到梵文的樣子,梵文怎麼說的,保存得很完整。缺點,梵文是外國文,是印度的古文,它的文法跟我們中國文法不一樣,所以我們念那個句子很生澀,很不習慣,有這個缺點。兩個本子合起來看,當然是最圓滿的。

  梵文原本裡面不是「一心不亂」,是「一心系念」,而羅什大師把這個句子翻成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有些人看了這個句子就很恐怖,恐怖什麼?我做不到!做不到還能往生嗎?就懷疑了,對於這個法門的修學就起了疑問。如果你要念玄奘大師的本子,這個疑問可以消失,叫一心系念。一心系念我們做得到。系念是什麼?掛念、牽掛,不要牽掛別的,一天到晚牽掛阿彌陀佛,掛念阿彌陀佛,這就成功了。所以這個文字,兩個字換動的時候,意思差了很多,讀原本我們的確心就很安了。

  羅什大師既然是七佛譯經師,難道把這一句譯錯了嗎?實在講他沒有譯錯。沒有譯錯,我們幾個人能念到一心不亂?殊不知在《彌陀經》原文裡面說,念佛的人,當然往生的條件,最低的條件是要功夫成片。所謂功夫成片實在講就是一心系念,功夫就成片。我心裡什麼牽掛都沒有,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這功夫就成片了,這就叫一心系念。你有了這個功夫,在臨終的時候,先見到佛光,阿彌陀佛還沒有來,先看到光,光來了;光一照你,你的罪業就滅了,你就得一心不亂。羅什譯的沒錯,是要等佛光一照,這是滅罪得一心,這個時候佛來接引,跟著佛去。

  由此可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大概都是一心不亂;如果你不是一心不亂,到西方極樂世界,恐怕生到邊地疑城。過去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跟大家詳細講過。通常一個人對於這個法門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臨終佛來接引你,蒙佛光照注就得一心。因此,羅什大師的翻譯沒錯。本經跟玄奘大師的譯本,我們讀了就更沒有疑惑,讀了不會有疑惑的。本經是教給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行的方法。

  什麼叫發菩提心?蕅益大師給我們講得很好,他老人家說,發真誠之心。我們用真誠的心,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由此可知發菩提心不難,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要發一個真心,對於這個世界不要留戀。這個世界上的事情隨緣,即使弘法利生也要隨緣,不要攀緣。有緣,我們要盡心盡力的去做,功德就圓滿;沒有緣,不要去強求。強求怎麼樣?我們心不清淨;強求心不清淨,隨緣心是清淨的。

  由此可知,在這個世間,第一要緊的事情是要保護自己的清淨心,決定不讓任何的境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決定不能讓外緣干擾了清淨心,這條重要;你只要保持清淨心就決定往生,這是非常的重要。所以古人常教給我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無事心才清淨!這個決定不是消極,這是教我們不要攀緣,隨緣。隨緣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攀緣縱然利他,對自己傷害很大。而且利益眾生,自己要有把握往生,再辦利益眾生的事業,這才是對的。自己往生沒有把握,天天去修福,修到來生,來生到這個世間做總統、做國王,福報大!可是總統、國王死了之後,還是要入三途,還是要輪回,這個事情就麻煩了。

  所以至少要像智者大師那樣,你看智者大師往生的時候,他的學生問他,你老人家往生,你的品位是幾品?智者大師很謙虛的說,他說我因為領眾,要操心、要操勞,不能專心修行,只落個五品位往生。他說五品位往生。他說我如果要是不領眾,自己清修,上品上生。這是捨己為人,從上品上生掉到五品位往生,他還是能生,這樣就對了。如果到不能生,這個不得了,這個不可以的,這實在講自他兩方面都得不到真實的利益,一定要自己有決定的把握。但是我想,每位同修真正依照這個經典,依照這個法門來修學,三年到五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取得決定的把握,應該是可能的,這是這個法門之殊勝。

  『一向專念』,就是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決定不改,專念阿彌陀佛。

  【但能發心專念,皆可往生。】

  念佛是修因,往生是果報。

  【故更為明確簡要,故稱淨宗第一經。】

  這就是說本經比《彌陀經》講得還清楚、還明白。《阿彌陀經》有的時候我們看了不免還有懷疑,這部經你看了一點懷疑都沒有。實在講,《彌陀經》跟本經是同部,蓮池大師稱為大本、小本,是屬於同部。本經經文長,說得詳細,《阿彌陀經》說得簡單,其實內容完全相同。所以這兩個本子可以合起來看。在我們做早晚課的時候,可以采取《阿彌陀經》,因為經文短,背誦容易,把它當作早晚課誦。平常讀誦,讀誦《無量壽經》,使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更清楚、更明白、更親切,往生更有把握,這樣做就好。所以本經是淨宗第一經。

  【因其為直捷中之直捷,方便中之方便,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利濟眾生,此經為最。】

  這是極力贊揚這部經典,直捷當中的直捷,方便當中的方便。利是利益,濟是救濟,救度這些眾生。在所有一切經典裡面,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利益眾生、救濟眾生,哪個經是第一?本經是第一。此經為最,這句話絕對不是故意抬高自家的身分,不是的,不是感情用事隨便說出來的,它的確有根據。根據什麼?底下這一條就說了,你看第五段:

  【大聖垂慈,特留此經。經雲,當來之世,經道滅盡。】

  這個經就是《無量壽經》的經文,《無量壽經》經文上說的,釋迦牟尼佛講的。「當來」就是將來,佛的經典,所有修行的方法(方法是道)統統都滅盡了,都沒有了。

  【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這就很明顯的,將來一切經統統在這個世間消失、滅盡了,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把《無量壽經》還要留在這世間多住一百年。這個話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了,所有一切方法都救不了眾生,還有這個經。所以,這個經是利益、救濟眾生最為第一。

  【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這個話是佛說的,「值」是遇到,你能夠遇到這部經,你就有求必應。我們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要怎麼求?你要依照這部經典裡面給你講的理論、方法、境界去求,沒有求不到的,世出世間一切法,真正是有求必應。你們今天念觀音菩薩很多,「普門品」說有求必應,還是有很多求不到的。觀音菩薩那邊求不到,到《無量壽經》這來求就求到了,觀音菩薩在此地,我當他面講的。有求必應,這是一點都不錯的,可是你要依照這個經典的理論、方法去修行。

  這個方法要緊的,我跟諸位提一下,第一個要發願。發什麼樣的願?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變成我們自己的本願,那我跟阿彌陀佛就差不多了,就很接近了!這是我們能夠求得一切法的根本、原理。第二,一定要修五戒十善。你看本經裡面,可以說最長的一段經文,佛跟我們講這個世間五惡、五痛、五燒,那段經文就是講的五戒十善。能夠把五戒十善修好,又能發四十八願,世出世間一切法所求必應,道理就在此地。這比「普門品」裡面求觀世音菩薩牢靠得多了。

  【又法滅盡經中。】

  這是黃念祖老居士再給我們舉一部經做證明,這就不是本經,是《法滅盡經》。《大藏經》裡面有這麼一部經,這部經的分量不多,就是說明將來佛法衰滅的經過。這個經上也說:

  【亦具無量壽經最後入滅之說。】

  他沒有引用經文,《法滅盡經》裡面告訴我們,佛經將來第一個消滅的是《楞嚴經》,最後滅的是《無量壽經》。由此可知,最後滅的就是普度眾生的經典,所有一切經法都沒有辦法度得了眾生,這個法門還能度眾生。所以這個經是「利濟眾生,此經為最」,這是依據,所以不是隨便說的。末後這一段說:

  【今於末世。】

  我們現在是生在釋迦牟尼佛末法時期,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是一萬年。我們今天生在末法第一個一千年之後,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照我們中國歷史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周昭王甲寅年,釋迦牟尼佛滅度是周穆王壬申年(五十三年),我們中國歷史上記載的。如果按照這個記載,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十六年,跟外國人講的兩千五百多年相差很遠,我們中國記載的是有根據的。你看近代虛雲老和尚,谛閒老法師,曾經在香港住的倓虛老法師,他們用的佛歷都是用中國記載的方法,中國記載的今年是三千零十六年。正法過去了,像法過去了,末法也過了一千年,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末世,我們生在這個時代。

  【濁惡彌深,眾根愈劣,垢重障深,惡浪滔天,毒焰遍地。】

  諸位想想這幾句話,正是描寫我們現在的世間,我們這一代的眾生很苦,這一代的眾生很可憐。濁就是心不干淨,因為心不清淨,環境就不清淨,現在常講的環境染污。環境怎麼染污的?心理染污了。佛法講的徹底,境隨心轉,我們心不清淨,外面環境就不清淨;心淨則土淨,我們要個清淨的環境,先要修清淨心,心淨外面環境就清淨了。現在這個世間人心不清淨,濁惡到了極處。惡是講外面造十惡業,身造殺、盜、YIN;口,妄語、兩舌、惡口、绮語;心裡面貪、瞋、癡。現在眾生普遍的都在造十惡業,心裡面是糊裡糊塗,迷惑顛倒,這是佛法裡面講的無明、愚癡。無明、愚癡就是濁,造十惡業是惡!這是『濁惡彌深』,深到極處了。

  『眾根愈劣』,根是根性,根性實在講一代不如一代。劣到什麼程度?劣到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沒有能力辨別真妄。想學佛,學的假佛,被人欺騙還不知道。這個我也常講,現代人可憐,聽騙不聽勸,我們勸他,他不相信;騙他,他相信。可是我們學佛的人不忍心騙他,但是妖魔鬼怪很厲害、他會騙人,所以都被他騙跑了,都跟他跑了。這就是根性劣,沒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是非、善惡。甚至於可憐到連利害都不能辨別,這沒有法子。真的,所思所念、所作所為對於自身有極大的損害,他不覺悟,他還是要去做。

  『垢重障深』,垢是染污,就是心裡不干淨;障深,障是業障、罪障,太深了。這三句是講我們本人,我們想想確實如此,佛講得一點都不過分。下面兩句是講環境,現在的環境是什麼?『惡浪滔天』,把我們眾生比喻作苦海,苦海裡面的惡浪,這個惡浪,你找它的根本就是邪知邪見。在過去,國家真正盡到保護老百姓的責任,教化老百姓的責任,我們中國人稱古聖先王。聖人,絕對不是普通人,他們是「憂民之所憂,樂民之所樂」,不是自私自利。所以刪詩書、制禮樂,使我們大眾生活能夠過得更幸福,能夠過得更美滿,盡到教化眾生的責任。特別是我們中國古時候的聖人,像《禮記・學記》裡面所講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以他不是統治人民,他是教化眾生。

  所以從前的官吏,地方的官員,我們現在所講的縣市長,國家給他的任務有三條。「作之親」,縣市長我們稱做父母官,他要愛民如子,他要用這種心態來愛護老百姓。愛護老百姓要像愛護他兒子那樣,真正有愛心,這是第一條。第二條叫「作之師」。你要把老百姓看作學生,你是他的老師,要教他。第三條才說「作之君」。君是什麼?你是領導人,他們是被領導的。所以,他的身分是親、是師、是君,君就是領導人。你想想看,地方官員、政府的官員跟老百姓的關系是多麼親切!

  現在民主不對了,民主不一樣!民主,我們老百姓是主人,這一切官吏是僕人,主人跟僕人的關系哪有父子關系那麼樣的親切?哪有那麼樣的關心?所以現在講民主、講開放、講自由,這個麻煩大了。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邪知邪見遍滿了社會每個角落,這就是「惡浪滔天,毒焰遍地」。尤其現在的電視廣播,送到每個人家裡面,那什麼東西?毒!三毒,貪、瞋、癡。你看電視,電視教你什麼?教你貪、瞋、癡,教給你殺、盜、YIN,教你這個。這兩句描寫我們現在社會,不得了!

  從前方東美先生在世的時候,曾經有人向他請教,美國今天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超級強國,超級強國也會有滅亡的一天。世間任何國家沒有說是永遠不會滅亡的,沒有的,決定有滅亡的一天。人家就請教方老師,方老師在美國住了很多年,在美國大學教書。他說我請教您,美國將來亡國,第一個因素是什麼?方老師聽了這句話,靜默了有兩三分鐘,回答了問題:電視!電視叫美國人中毒了,美國的電視是廿四小時的。電視台,我是不大看電視,我曉得大概有五十多個電視台,都是廿四小時的,什麼奇怪節目都有。小孩沒有事情,他就跑到電視機面前看電視,什麼壞事他都學去,這還得了,不得了!非常的可怕。這兩句話說得真好,把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這種風氣,簡簡單單的兩句八個字,真是描繪得淋漓盡致。

  【世尊垂慈,仍特留此經以作慈航,正顯本經興起之勝緣,持名法門之妙用。】

  在今天末法時期,我們要想救自己,要想幫助別人,那就真正要聽釋迦牟尼佛的話。釋迦牟尼佛在《大集經》裡面告訴我們,他給我們講了個原則,佛的法運,剛才講了有正法、有像法、有末法。他老人家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你只要守戒律就能夠修行證果。為什麼?那個時候根性殊勝。到「像法時期」,眾生的根性就差一點,持戒不能證果,所以叫「禅定成就」,修定可以得到成就。末法時期根性更劣,眾根愈劣,修禅也不能得定。你想這個花花世界,你能定得下來嗎?定不下來,沒有法子。所以佛就明白的告訴我們,「末法時期,淨土成就」。

  我們現在生在末法時期,相信佛的教訓,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學生,聽話的學生。現在還要學禅、還要學教,這都是不聽話的學生,佛看到也搖頭,沒有法子,對他有什麼法子?不聽話!不聽話的沒成就,希望大家記住佛的教訓。顯示出這個經興起特別的殊勝的因緣,這個法門微妙的大用。

  【佛恩深重,粉身難報。】

  佛對眾生的恩德實在是太大了,沒有法子報答。我們想要報佛恩,只有兩樁事情,第一個,這一生決定生西方淨土,見阿彌陀佛,不辜負釋迦牟尼佛的願望,這是報他的恩。另外一樁事情,就是把這個法門普遍的介紹給一切大眾,將這個法門普遍的推廣,這是報佛恩。希望有緣接觸到這個法門的人,都能夠發心修學,同生極樂,同證菩提,這是報佛恩最好的方法。除此以外,沒有任何方法能報佛恩。這是第一個大段,「教起因緣」,我們就介紹到此地。現在看第二個大段落,「本經體性」,體是理體,性是性質;換句話說,也就是佛說這部經理論的依據,這是我們應該要明了。知道它理論的依據,我們的信心才會建立,知道佛講這部經不是隨便說的,是有真理做依據而說的,我們對他就不會懷疑,就會認真的依照佛所教誡的來修學。請看第一節:

  【一切大乘經典,皆以實相為體,實相者,真實相也,又平等一相也。】

  學佛比較久一點的同修都知道,小乘經的體性是三法印,這三法印就是「無常、無我、涅盤」。也就是說,佛是根據這個道理為小乘人說三藏經典;小乘也有三藏,經、律、論,小乘三藏依這個原理而說的。大乘經典,佛只依一個法印,一法印,就是『實相』,實是真實,決定不是虛假的,也就是真實的道理,真實的事相。完全是根據事實而說的,句句話都是事實,沒有一句是假話,沒有一句是理想,沒有一句是猜測,句句真實。就像佛在《金剛經》自己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真就不假;如來是實語者,實就是不虛;是如語者,如就是根據事實的真相說得恰到好處,不增不減,所講的與事實完全相應,這叫如語;不妄語者,妄語是騙人,佛不妄語;不诳語者,诳是誇大,佛不诳語。如來是五語,我們應當要相信。

  所以,大乘經典完全根據事實真相而說的,而事實真相乃『平等一相』,這個要加以解釋。「實相」的確很難體會,也很不容易講清楚,為什麼?因為我們從無始劫來一直到今天,都在虛妄的境界裡面生活,從來沒有接觸過真實。這一下給你講真實,你真的會莫名其妙,沒有法子體會。怎麼說你從來沒有接觸過真實?因為你從來用的是妄心,你沒有用過真心,妄心看外面境界是妄相,《金剛經》上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是虛妄?因為你是妄心,看外面是妄相,你沒有用過真心。佛今天在此地給我們講,佛是真心,所以他見到的是真相,他見到的是事實,這個事實超越了我們的常識。所以往往我們聽了不太容易接受,無法想像,但是那才是一切事相的真實相。我們依照大乘經典裡面一般的說法,先說實相之體,然後才說實相的樣子。實相之體是無相,所以先講:

  【實相無相,離一切虛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是講本體,也就是講的真如本性,或者是我們現代哲學裡面所說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在我們佛法裡面稱之為無相的實相。《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能夠『離一切虛妄相』,你才能夠見到本體,也就是你能夠見到真如本性,也就是見到你自己的真心,真心就是佛,見到真心就叫做成佛,這是從體上講。下面這一行是從樣子上說,也就是從相上講,有體當然它會現相,它會起作用。所以這一句是從相作用上來說,我們講體、相、用。

  【實相無不相。】

  無不相就是有相。虛空、世界,芸芸眾生,森羅萬象,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從真如本性,就是無相的實相裡面變現出來的。所以它不是佛法裡面講的空,空不當作無講,空是有的,空不是無,它能夠現一切相。所以說:

  【非頑空與斷滅。】

  不是頑虛空,不是斷滅,頑空、斷滅就是講什麼都沒有。所以佛法裡面講空,不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有,它能夠現這一切相。所以經上又說: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若見諸相,諸相就是一切相。從現相上看,從作用上看,看什麼?看它的本體。你能夠看到它的本體,你就見如來了,這個「如來」是講法身如來,也就是真如本性,這個境界也就是我們通俗講的成佛,這就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就成佛了,你見如來,就成佛了。這個引用的都是《金剛經》上的經文,《金剛經》上有時候說「如來」,有時候說「佛」,它的用意不相同。凡是講如來,都是講的自性,講的真如本性;凡是講佛,都是講的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講現的相,就叫做佛;如果從本性上來講,就叫如來。所以這兩個名詞是兩個意思,不是一個意思。如果我們勉強說,可以說,講如來是講法身佛,講到佛是應身佛(應化身佛);法身沒有相,應化身是有相的,這是簡單的說。

  底下一句,這往深義上去講,這是一定要細心去體會,因為這一段是最深的一段,完全講我們真如本性。你能夠聽得懂,很好,對你修學有很大的幫助;不懂,沒有關系,不懂我們從事相上修,從事相上修,暗合道妙,也非常之好。所以這裡如果實在聽不懂,不要勉強,沒有關系。

  【實相離言說,南岳雲,說似一物即不中,故雲,凡有言說,皆無實義。】

  實相說不出來的。『南岳』是懷讓禅師,南岳大師這句話是出在《壇經》上。懷讓禅師是六祖大師的學生,中國人都曉得「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馬祖是道一和尚,他俗家姓馬,他是禅宗的祖師,稱他作馬祖,中國的叢林是他創辦的。道一禅師(就是馬祖)他是懷讓的徒弟,就是南岳的徒弟。算六祖,他是六祖的徒孫,惠能是第六代,南岳是第七代,馬祖是第八代,是禅宗的八祖。

  這句話說得好,講到實相,實相沒有法子說,說出來的,說出來都不是。這是六祖給他印可,證明他的見地很正確。實在講就是《心經》上所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四句意思很深。所以離一切言說相,言語、文字統統達不到,不但言說達不到,思惟想像也達不到。為什麼?六祖說得很好,「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就是實相。我們心裡動個念頭就有了一物,就不是無一物,就有一物;你一開口,開口又有一物,所以禅家講「開口便錯,動念即乖」。

  禅宗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打,狠狠的打。你有問題,你的問題還沒開口,棒子打下來了;你沒有問題,沒有問題也要打,為什麼?沒有問題你是無明,有問題你是邪見,都要打。所以開口三十棒,閉口還是三十棒,一天打到晚。他那個方法訓練什麼?就是訓練你真正能做到心地清淨,一念不生,對於一切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心地干干淨淨一塵不染,這是定,禅家要學的就是這個功夫。所以你一個妄念起來,你想請教老師,老師答不答覆你?老師馬上就打你。為什麼?沒有答覆的,你清淨心裡怎麼又會冒出妄想、妄念起來?妄念是什麼?妄念叫業障。所以棒子打什麼?是打業障,打了消業障。把妄念打掉,業障就沒有了,消業障!

  我聽說煮雲法師晚年在台灣,也學會了這一套,天天拿個香板,還有很多人去送給他打,打了要消業障。不過我看打了很多板,業障沒有消掉。所以禅宗的香板消業障要懂得它消業障的道理。實在講,那個老師是明眼人,不是糊塗人,看到:我把你打死了,你的妄念還斷不掉,干脆就不打你。真正聰明人,一打,妄念就打掉了,這個人要打,老師就幫助他,老師慈悲!真正把他的業障打掉,使他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如果打了業障消不了的,那就不要打,打了沒用處。這個要曉得。

  實相離相,無相他才無不相,所以相好莊嚴就是諸佛的法身。這個話諸位不懂,記住也好。因為無相他才能無不相,如果要有相那就很糟糕。有相怎麼樣?那個相是死的,他只有一個相,他不能變化第二個相。真心咱們不知道,妄心知道,為什麼?昨天跟諸位說了,你們會作夢,你們每天晚上做的夢都不一樣。能作夢的是心,意識心,我們現在人講下意識。你要問下意識有沒有相?沒相。雖沒有相它會現相,為什麼現相?每天晚上作夢都會現相。你現的相都不一樣,因為它沒有相所以它才現無量無邊的相;如果它要有相,那應該你每天晚上做的夢統統是一樣,從來沒有改變。為什麼?它有相。正因為無相它才能無不相,這個妙!這是真的。

  所以,示現出來的依正莊嚴,就是諸佛的法身。就好像我講這個比喻一樣,你作夢,整個夢中的境界就是你的心,全心變成夢境,全夢就是自心。所以在作夢的時候,要問問你心像什麼樣子?那個夢境就是心的樣子。現在心現了相,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的心像什麼樣子。大家從這個地方去體會,多少能體會到一點。這是說不出的方法、想不出的方法,能夠從這個地方可以體驗到一些。

  因為這個原理,所以真智無知,智是智慧,真正的智慧是無知。《般若經》上跟我們講的,「般若無知,無所不知」,《心經》到最後也教給我們「無智亦無得」。今天下午有個學生,還在學校念書的學生,來找我。他非常想學佛,很喜歡看佛經,希望樣樣都知道。我說你已經完了,已經不可救藥了。他說為什麼?我就告訴他,如果你真的想樣樣都知道,先要從無知下手,無知而後是無所不知;你一下手就有知,樣樣都想知道,到最後什麼也不知道,你不是完了!他來,我教他這個方法,先學什麼?學無知。無知是根本智!無知什麼?無知就是清淨心。清淨心裡面一塵不染,它起作用的時候,清淨心遍照法界,無所不知。所以現在學佛的人,實在講對於佛法理論、方法可以說完全不懂,不曉得從哪裡下手。

  我們中國古代的教學法,那個方法巧妙。古代教學法一下手都是從無知下手,不管你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各宗各派,方法手段不一樣,原理原則完全相同。所謂是五年學教,首先叫你的心定下來,定五年,五年之內決定不能叫你去聽經,不能叫你去看經,都不准的。聽經、看經都把你的清淨心破壞了,心沒有清淨的時候,聽經、看經,接觸外面境界,就是清涼大師講的「增長邪見」,不是智慧。所以開頭的五年,煉心!教下的方法就是教你讀經,不要求解義。每天把這個經從頭到尾念一遍,念一遍就是你修行,修什麼?修清淨心。因為我念經我沒有妄念,念經的時候心很清淨,念得字字清楚、句句分明,沒有念掉,沒有念錯,心都清淨的。念一個鐘點修一個鐘點的清淨心,念兩個鐘點修兩個鐘點的清淨心,不要去求解義。用這種方法去學五年,把心定下來。

  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裡面,諸位要真正修行,第一個,決定不能看報紙,決定不能看電視。為什麼?一看那個,心裡馬上被染污,馬上就不清淨。你想想看,連佛經都不許可你看,世間這些骯髒東西,佛經染污清淨心,世間染污清淨心比佛經染污的力量超過百倍、千倍、萬倍都不止。你天天跟這些東西接觸,你的心怎麼能清淨得了?你沒有法子!所以真正修行人,報紙、雜志,所有一切文字最好都不看,好好的修五年,心真正定下來了。

  所以前面講,現在眾生「根性愈劣,垢重障深」,你們有這麼大的福氣嗎?你們哪個人有這麼大的福氣,五年當中不要看一切文字,有沒有這麼大的福報?你們哪個人有?現在人沒有福。從前人交通不方便,也沒有電燈,也沒有郵局,一封信還得有人去,托人家帶封信去,沒有郵局!到深山裡頭,寺廟都在山上,你到山上住三年,什麼都不知道,那個心真清淨。現在蓋廟都不行了,馬路開上去,一會車來了,一會這個客人來、那個客人來,天天觀光旅游,你怎麼可能清淨?所以現在人業障深重,我教給你的方法都沒有用處,做不到!法子是有,你做不到,你沒有這個福報。每天報紙往你家裡送,這個環境的確不是個修行環境。所以你要明白這個道理,如果不從清淨心下手,決定不開智慧;智慧不開,決定不能解決問題,世出世間問題統統沒法子解決。

  所以實在講,還是要找個好環境來修行。今天真正修行的環境,我走過很多地方,我覺得美國、加拿大的鄉下很好。住在那個地方真清淨,雖然鄰居隔得很近,外國人講話不通,所以他不會來找我們談話。見了面點頭笑笑,一句話也不說,心清淨。在國外工作都很緊張,都很繁忙,不可能天天來找你,所以一天到晚電話都不會有一個,很清淨。我很歡喜那個環境。中國人多的時候,今天這個來找,明天那個來找,還有不斷的來找,這個麻煩,這個修行就很困難了。所以今天找這樣的環境,在國外還找得到,在中國不容易找到。

  諸位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才能真正體驗到,這一切種智就是真實的智慧。如果把這個道理更清楚、更明白的體會到一些,一定先要懂得一切法。這一切法,我們自己的身體也是一個法,我們身體,我們所生存的環境,這個環境裡面許多的人物,如果依照佛經裡面來講,我們這個環境太大了,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諸法。這些法從哪來的?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正如同作夢一樣,眼前這個境界實在講跟夢境沒有兩樣,只是夢境的時間短,這個時間稍微長一點而已。

  人生實實在在是個夢,《金剛經》講的一點沒錯,「一切有為法」,就是講我們現前宇宙人生,「如夢幻泡影」,這個講的真實,一點都不錯。這一切法是我們唯心所現的,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現,所以一切法沒有兩樣,一切法是平等的,一切法在體性上講是相同的。又要懂得這一切法是唯識所變,所以這一切法它又不相同,為什麼不同?因為我們有分別、有執著、有妄想。所以,不同是因為分別執著妄想不同,我們看到的一切法不同。如果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妄想,看一切法相同的,訣竅就在此地。

  所以說同,是從體上講;說不同,是從現相上講。古德有個比喻,譬如黃金,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比如說我們到銀樓裡面看金器,它的樣子、種類不相同,千千萬萬種,花樣做的都不一樣,不相同。如果你看它的質料,統統是黃金,成色完全一樣,完全相同,統統是金;從體上看,它是相同的,從樣子上看,它不同。所以一切法不一不異,這才把真相看出來。一切法不能說一樣,也不能說不一樣,因為它體是一樣的,相不一樣,但是體跟相是一不是二。

  它的作用,這講到我們修行功夫上來說了,簡單的講是精、一、中、和。「精」是純而不雜,精純;「一」,我們講一心不亂,就是專一,世出世間法統統離不開這個原理原則。用的時候要用「中」,不能夠偏在一邊,不能夠偏激,儒家都講「致中和」,所以要用中、要用和。在佛法裡面講,精、一就是定,就是佛法講的定,中與和就是佛法講的戒。戒是中、和,真正是儒家講致中和,它只提出一個原則,佛法把它具體訂出條例出來,訂出戒條出來,戒律是中和,確實是致中和。所以,佛法之修學,決定不能離開戒定。

  另外一個作用,從戒定產生的是慧,這個慧就是佛之知見,也就是講定慧等持;佛之知見就是我們講的實相、真智。般若無知,無所不知,這是慧,無知是根本智,無所不知是後得智,前面都曾經跟諸位詳細報告過,在上次講經文的時候跟大家講過。無知是智慧的本體,像《華嚴經》上,善財童子做出這個樣子給我們看。善財在跟老師(他的老師是文殊菩薩)會下的時候,他修的是根本智,也就是無知,修清淨心。清淨心得到了,老師不留他,叫他出去參學,五十三參。五十三參就是廣學多聞,學什麼?無所不知。所以他有無知,然後才有無所不知。我們現在人學佛顛倒了,一開頭就參學,根本就沒有清淨心,所以參學愈多,妄想知見愈多,邪知邪見愈多,這是永遠不能成就。原來發心想學佛,最後學成魔,你看冤不冤枉!邪知邪見多就是魔,魔王!這是方法上用錯了。

  所以一切法決定是圓融的,一切法決定是互相融通的,沒有障礙的。所以《華嚴經》到最後的結論,一切法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才把佛法講到精致到極處,講到了圓滿究竟處。因此我們要記住,離一切妄想才能夠達到理事無礙,離一切執著才能夠達到事事無礙。佛在《華嚴經・出現品》裡面告訴我們,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華嚴經》這樣說法,《圓覺經》也是這樣說法的。為什麼我們現在變成苦難的凡夫,苦惱的凡夫?佛說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斷掉妄想就是理事無礙,破盡執著就是事事無礙,就恢復自己的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就是本來成佛,恢復到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這樣就是經典上講的大菩提、大涅盤,就是性相一如,就是此地講的「平等一相」,你要不這樣搞清楚、搞明白,平等一相很難講。今天時間到了。

  無量壽經玄義  (第五集)  1989/11  新加坡  檔名:02-004-0005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請掀開經本第十一面第二行:

  【圓覺雲,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幻滅滅故,非幻不滅,故雲,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這是《圓覺經》上的經文,它所說的就是實相。『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從這兩句經文我們能夠體會到常說的覺與迷。迷的樣子就是心動,心會動就是迷,幾時你的心不動就覺了;所以覺心是不動的,迷心妄動。可見得我們從早到晚妄念很多,妄念正是迷,我們不知道我們迷在哪裡,妄念就是迷。不管什麼念頭,甚至於你讀經要研究經裡面的意思,這算不算是迷?我要問你,你心動了沒有?心動了,還是迷。幾時到你讀經,經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沒有動,那就叫開悟了。如果經裡面意思很多,看出很多意思,心還是動的,那沒有開悟。迷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測驗,我們究竟是迷,還是覺悟。

  當然,悟真正不容易,也就是說,我們的心要真正做到不動不是容易事情。可是諸位要曉得,我們的真心從來沒有動過,真心不動。現在這個動的心是什麼?佛法裡面講的妄心,意識心,或者講八識五十一心所,唯識學裡面所講的。因為八識五十一心所統統是有為法,所謂的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諸位想想,生滅就是動的,一個念頭起來,這個念頭滅了,那個念頭又起來,所以我們現在用的心叫生滅心。生滅心不是真心,用生滅心的,在佛法裡面講都叫做凡夫;不但凡夫用生滅心,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還是用的生滅心。不過阿羅漢以上,就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們用的生滅心用得很恰當,用得很好,有沒有真正覺悟?沒有。所以《金剛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的後半段又說,「若菩薩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菩薩」,這個「見」比前面的「相」來得更微細。

  由此可知,聲聞、緣覺、權教菩薩沒有離開四見,還不能算是真正的覺悟,也就是說,他自性的般若智慧沒有透露出來。所以在佛法裡頭,勉強稱他為正覺,他不是正等正覺;他雖然是正覺,他並不平等,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的。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然後才曉得我們的修行、用功,准則在哪裡?就是求覺心不動。《圓覺》上講的覺心不動,就是我們《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一心就不動,二心就動了。

  如何訓練我們能夠得到一心,經上講得很清楚,你要想覺心不動,先要諸幻盡滅。這個「幻」,現象是幻、妄想是幻、執著是幻、煩惱是幻,乃至於佛法也是幻,這要怎樣滅盡?諸位要知道,滅盡不是說把相滅盡,相怎麼可能滅盡,不可能滅盡。滅盡是要把你心裡面的幻法滅盡,不是外面境界,是心中的幻法。也就是佛在《華嚴》裡面所講的,要把我們一切妄想、執著滅盡,是從內滅盡妄想執著,外面的相沒有障礙。《華嚴》上說得很好,不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重要的是把心裡面的念頭轉過來。「諸幻」是講心裡面的幻想,要把這個東西滅盡,然後你才發現你的真如本性本來不動。

  『幻滅滅故』,幻滅簡單講就是心裡面的妄想執著真的滅了;『非幻不滅』,非幻在內就是清淨心,真正的清淨心現前,清淨心是真心,這個不滅。清淨心起的作用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個不滅;眼前的山河大地,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個東西不滅,你在這個境界裡面得大神通、得大自在。這個神通不是修來的,哪裡來的?是本能。我們真如本性裡頭本來具足,本來具足無量的神通。神通就是六根的作用,我們的眼,眼能夠見過去,能夠見未來,能夠見到他方一切諸佛的剎土,無所不見。我們耳根聽,此界他方、過去未來的音聲,我們都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學佛,學佛的最後就是恢復本能。

  所以佛法絕對不是向外求,向內心求。向外求,縱然求得一點神通,那個神通不大,那是什麼?修來的,不大,你那個能力很有限。有些時候神通還不是自己修來的,神通從哪裡來的?妖魔鬼怪附在身上有神通,這個妖魔鬼怪走了,神通就沒有了。所謂的神通不是自己的,是妖魔鬼怪借我們的身體來現神通。我們把身體借給妖魔鬼怪去用,這更不值得了。這樁事情,我聽說最近演培法師在講《楞嚴經》,《楞嚴經》上講得清楚,講到最後的時候,五十種陰魔,從第六卷的後半部就講到這個問題。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就講到這些妖魔鬼怪。專講這個是在第九卷的後半部與第十卷,這一卷半的文字專門講五十種類的陰魔。妖魔鬼怪多!五十大類,每一類裡頭無量無邊。所以學佛的人如果自己心裡面把握不住,喜歡奇奇怪怪的,喜歡這些神通,喜歡這個東西,很容易上當,很容易被這些妖魔鬼怪欺騙。

  《楞嚴經》上一再提醒我們,縱然有這些境界,不要理會,不要生歡喜心,遇到跟沒有遇到一樣,那妖魔鬼怪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他來誘惑你你不動心,他對你沒辦法,他只好走了,再去找別人去,哪一個動心哪一個人就上當。所以幻滅是講內心裡面的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滅了,恢復到自己的清淨心。清淨心見這個世界就不一樣,還套《金剛經》的兩句話,「凡所有相,皆是實相」,就不是虛妄。我們今天用分別心、用生滅心看這個世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心虛妄,能見的心虛妄,所見的境界也就虛妄,境隨心轉。

  今天有位同修來問我,他說:學佛的人要不要相信風水,有沒有風水?我就告訴他,學佛的人不是相信不相信的問題,學佛的人知道有風水,風水是真有,但是學佛的人不講風水。可是你要把我的話聽清楚,學佛,佛是什麼樣子?我要真正跟他學,學得跟他一模一樣,雖有風水,對我來講不起作用。為什麼?風水是境界,境隨心轉,我的心能做得了主,風水隨我心轉,不是我隨它轉,是它隨我轉,這個自在!如果你不學佛,那好,你心隨境界轉,風水影響不影響你?決定影響你。所以我就舉個例子跟他說,我說罵你幾句,你生不生氣?會生氣;贊歎你幾句,喜不喜歡?喜歡。我說好,你一定有風水。為什麼?你看贊歎、罵人都是一陣風,風吹到耳朵上去,他心就做不了主,他就會動,這就被風水轉了,這就有風水。如果贊歎我也不喜歡,毀謗我也不在乎,我心如如不動,風水對你不起作用。

  學佛的人,修定!修清淨心,心清淨了轉境界。心清淨的人是最有福報的人,他到那個地方去一坐,風水本來不好的它會變好。風水會變的,風水不是不變的,常言說得好,「風水輪流轉」,它會轉的。所以人心好,大的風水都轉好,譬如一個國家,國家差不多能夠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好人,這個國家的風水就好;人心不好,國家的風水會轉壞,這是真的,風水隨著人心轉。我們學佛的人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命相有沒有?有!要不要去看相算命?不必要。風水也有,用不著請地理先生來看風水,佛法裡頭不搞這些,這是世間事。你看小乘經裡面,《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就教我們清清楚楚的,教我們學佛的人,「可得為世間事」,世間一切的事我們都可以做,各行各業都可以做;「不可得為世間意」,這些算命、看相、看風水是世間意,學佛的佛弟子不搞這些,不講求這些。

  所以,佛在經教裡頭對我們有很多的教訓,明白這個道理,學佛要緊的是『不用求真,唯須息見』,這是修行的原理,修行的原則。真不要求,沒得求的,你求真,一心去求真,你所求到的全是假的;只要把假的丟掉,真的就出來了,真還要求嗎?真是真心,本來有的,只要把妄去掉。見是什麼?見是見解,把所有一切的知見統統捨掉。《般若經》上講般若無知,你們念《心經》,《心經》大家都會念,《心經》到最後的結論,「無智亦無得」,這就是息見。幾時你到無智亦無得,你的真如本性統統現出來。也許有人說,無智亦無得,那我學佛干什麼?學到最後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沒有了,這個佛法我學它干什麼?

  「智」都是邪知邪見,「無智」是講無一切邪知邪見。「得」是什麼?得是你那得失的心,你有得的心就有失,得失是所有煩惱的根源。你能夠把得失心丟掉,煩惱的根拔掉了,那就恭喜你,你永遠不再有煩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佛與大菩薩沒有煩惱,為什麼?他沒有得失,他得到了不歡喜,丟掉了他也不煩惱,他沒有得失心,他才真正快樂。佛菩薩沒有見解,這個你的看法如何?那個你的看法如何?佛菩薩沒有看法,什麼看法也沒有,他心清淨;只要有一個看法,心裡面就染污了。六祖說得好,「本來無一物」,我有一個看法就有了一物,又有了一個看法,就有了二物,你心怎麼能清淨?心不能清淨。

  《心經》是般若的精華,是般若的中心,是《大般若經》的結論,最後兩句「無智亦無得」跟我們此地講的意思完全相同。所以,「不用求真,唯須息見」,把你妄想、見解捨掉,這就對了。捨得愈干淨愈好,愈干淨你的心愈清淨,心愈清淨你的智慧愈增長。這是學佛的秘訣,無論出家在家都要知道這個原理,我們的修行不會走岔路,也不會浪費時間,這是非常重要的修學綱領。再看底下一句: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這一句佛在大乘經上常說的。

  【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

  所以,實相這個名詞也是很不得已勉強說出來的。你不要認真,不要執著「佛還給我們講實相」,好了,你被實相染污,你被實相迷住了,那就壞了。要知道,《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都要捨棄掉,何況不是佛法。這就是教給我們,對於佛所說的一切法也不要執著。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也很明白的教導我們,教我們「離言說相」,就是不要執著言說。不執著言說,換句話說,也不執著文字,文字是言說的記錄,是言說的符號。所以說,語言、文字都不要執著。不執著名字相,這個地方講的實相,實相是名字,名字、名詞、術語也不要執著,這叫「離名字相」。「離心緣相」,心緣相就是想它的意思,這一句、這個名詞是什麼意思,也不要去想。你看,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你的心多干淨!

  果然統統都離了,給諸位說,言說、名字沒有一樣不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為什麼?智慧開了。清淨心對外面境界,這些境界明了、通達而無障礙,這是真正智慧開了。我們今天之所以不開智慧,就是這個心處處著相,不肯捨棄,不肯遠離,處處著相,所以心不清淨,智慧不能現前,虧就吃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不要執著這些名相。這一切相,包括了佛法,一切相,世間法、佛法統統包括在裡頭,離就是心裡頭不執著,不執著就是無相,我心裡頭沒有,不但世間法沒有,佛法也沒有,心才干淨。世間法我離了,我這心裡有佛法,那你的心還是不清淨,還是染污;世間法沒有了,佛法也不應該有。

  譬如我們的眼睛,我們把眼睛比作我們的清淨心,我們眼睛裡面落了一粒灰塵,很難過!灰塵比喻作世間法,落在裡頭很難過,我們想把它拿掉;佛法是什麼?佛法是黃金、金剛鑽,好東西!放在眼睛裡舒不舒服?一樣不舒服,也得要拿掉,什麼都不能有。所以,世間法迷我們的心智,佛法也迷我們的心智。當我們沒有開悟的時候需要佛法幫忙,佛法能夠把我們世間法消除掉;世間法消除了,佛法趕緊丟掉,決定不能要。《金剛經》上講「如筏喻者」,這個比喻很好,好像我們要過渡,要過河,過河要船,船是我們的工具。船就好比是佛法,我們利用這個船渡過,渡到彼岸之後,船不要了。如果渡到彼岸還把船背在身上,那苦死了,那個人就很笨了。過了河,船就不要了;世間法捨掉之後,佛法也不要了,這才是個聰明人。佛不迷人,人自己迷,佛不迷人人自迷,學佛法一定要有智慧,一定要捨得,連佛法也要捨,捨了之後才能得一心,才能夠得到明心見性。所以,離是心裡面不執著,心裡面干淨。

  即是應用,如果拿《般若經》的話來說,離一切相就是無相,就是無知;即一切相就是無不相,就是無不知。在應用上面,生活上應用是無所不知,但是不用的時候確實是無知,心地非常的清淨。譬如說有人來問你,你對答如流,無所不知;沒有人問你,什麼都不知道,心地干干淨淨,真正是無知。當人家來問你的時候,你給他解答,有沒有想想:他問我這個問題,我應該要怎樣答覆他?不要想的。所以,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了四十九年的法,說了這麼多的經典,釋迦牟尼佛最後給我們說了一句老實話,他說他一句話也沒說。這是真的。為什麼?他四十九年接觸這麼多的眾生,他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別人問,隨問隨答,沒有通過思考,他答的就恰到好處,妙極了!答完了之後,你再問:佛,你剛才說了些什麼?佛說:我沒有說。這是真的,佛確實沒有說,但是問題已經解決了,這妙!

  底下一段是舉《往生論》上的一段話來說明實相,《往生論》上這段話非常的親切,為什麼?它是淨土宗的經論,與本宗非常之契合,像前面所講,通一切大乘經。

  【論雲,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菩薩功德成就。】

  『論』是《往生論》,我們《淨土五經讀本》裡面有。這是我節錄當中省了字,它的原文比較上羅嗦一點。原文是「莊嚴佛功德成就,莊嚴菩薩功德成就」,我們把文字省略了一點,就用莊嚴佛、菩薩功德成就。

  【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

  這個三句實在了不起,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佛土』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物質環境,太美好了;『莊嚴』就是美好,美好到了極處,無法稱贊;『佛』就是阿彌陀佛,老師,老師太莊嚴,太美好了;『菩薩』就是極樂世界的住眾、大眾。諸位要知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也是菩薩。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輪回,西方極樂世界也沒有聲聞、緣覺,亦沒有權教菩薩,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是真實菩薩。這三種莊嚴就是把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正報統統包括盡了,這是我們應該知道的。你要是果然知道,真正知道,你一定想到那裡去;你現在還不想去,是對那個地方的好處你不知道,你要知道了,你一定希望趕快去。實在講還不想去,是知道的不清楚,知道的不真實。

  【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

  『略說』是簡單的說,歸納起來講。『一法句』,這一法句是什麼?『清淨句』。換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國土清淨無比,阿彌陀佛清淨無比,所有的住眾也是清淨無比;菩薩,即使是下下品往生去的菩薩,他的清淨跟阿彌陀佛都差不多,幾乎都相等,所以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我們想想我們一身的罪業,念這幾句佛號就往生,往生到那邊居然跟阿彌陀佛就差不多,這個連我們自己也不敢相信。可是諸位要知道那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決定不是假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不但我們無法了解,就是等覺菩薩都不能完全理解。你能夠相信那是你真正有福報,為什麼?你一步登天,比天還高,這一步成佛,比天高多了。你如果不相信,這個機會是當面錯過,那可惜,真正可惜!所以相信的人有福!

  基督教常常講,相信上帝有福,你相信阿彌陀佛是真正有福,那個福超過信上帝,因為你信上帝也不過到天堂而已。哪個天堂?在我很客觀的看法,忉利天。這個天不高,天有二十八層,忉利天是第二層。他們拜的上帝就是忉利天主,我們中國人稱為玉皇大帝,就是這個天。這個天說老實話,你相信了,說信了就得救,這個有問題;信了不能得救,說信了得救,在我們佛法裡頭講不通的。

  我在年輕的時候,還在學校讀書,我在基督教堂裡面走了兩年,基督教的《聖經》,《新舊約》我從頭到尾也看了兩三遍。但是我很執著、很頑固,沒有受洗,很多同學勸我去受洗,我提出了七十多個問題,結果那個牧師不能解答,我就不受洗。這七十多個問題,裡頭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我懷疑基督教裡說的這句話,說信了上帝就得救。因為它說,你一個人不管造什麼樣的罪業,信了上帝一定生天堂,如果不信上帝,你這一生做多少的好事,都要墮地獄。我聽了這個話,很不公平,這個話很不公平。所以我問牧師,是不是這樣?他說:是!你造什麼樣的罪業都可以到天堂去,信了的時候。我說那我不去。他說為什麼?我說,上帝的天堂是罪惡的包庇所,上帝是黑社會的大頭目,這個地方我不要去,很恐怖!結果那個牧師說我是魔鬼。這講不通,實在是講不通。

  我們佛經上講得好,佛經上講,什麼樣的人能夠生天堂?不一定要信上帝,修「十善業道」,所謂講善因善果,這個講得通。你造作罪惡,信了上帝也不能去,一定要修十善業。實在講,他們那些牧師講道不如我,要是我的話,我會講信了上帝,還要守十戒,你守十戒才能夠升天堂。他的十戒跟我們佛法講的十善業道差不多,這個有道理。信了要修十戒才可以升天堂,信了上帝不修十戒,還是不能上天堂,這個話不是一下都答覆了!他不會答覆,他不懂這個道理。所以要曉得,佛法所講的合情合理,真正講出一番道理,叫你心服口服。他們那些人說得非常勉強,到了講不通了,就說是上帝的意思,這就完了,誰也不能問了。這個問題不能叫人心服口服,不像佛法,佛法任何一樁問題都可以提出來研究討論,都可以追根究柢,這是佛法的好處,都能夠追根究柢。所以說,佛法講的清淨心,一法句是清淨句。

  【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人心到清淨,清淨心沒有界限,有界限心就不清淨了。什麼界限?第一個界限是我,把我畫了個小圈圈,在心裡頭畫個小圈圈,這是我,我之外是人、是眾生。這個圈圈不但畫定了,還牢牢的執著,這個苦!清淨心裡這個界限沒有了,界限沒有,這個心多大?《楞嚴經》上說得很好,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的心有多大?盡虛空遍法界在你心裡頭。《楞嚴經》裡頭有個很好的比喻,把我們的心量比喻作太虛空,把現在的太空比喻作一片雲彩。你說是太虛空大,還是雲彩大!那麼大的心量是我們的真心,我們今天的心量小得很可憐。

  實在講,並不是你心量縮小了,不是的。你心量還是那麼大,只是你在那個大心量裡畫個小圈圈,你把那個小圈圈認為這是我的心;外面那個大的、真正的心忘掉了,反而不承認了,錯就錯在此地。你雖然不承認,還是你的真心。所以清淨心這個心量是無比的廣大,一切法統統是你自心變現的。那麼我們要問問,能變現的是自己的真心,所變現的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拿現在的話來講,宇宙人生,是我們自心所變現的。能變所變是一,不是二,它還會有障礙嗎?二才有障礙,一就沒有障礙了。

  所以禅宗裡有句話講「識得一,萬事畢」,一切事情都沒有了,天下太平,只要你認識了一。一是什麼?能所是一,依正是一,宇宙人生是一。你幾時能夠認得這個一,你心地就清淨了,絕對不會有一個妄念生起來,天下太平,什麼事都沒有。一法句就是指的這個。所以這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無為就是不生不滅,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而不是這個身是自己,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這個境界是真的,這就是諸法實相。但是,佛雖然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我們很不容易體會,所以我在講席當中常常拿作夢來比喻。你想想你作夢的時候,夢裡頭有自己,夢裡頭許多人,山河大地,夢裡也有虛空,想想看是不是自己?全部都是自己,是我自己心變現的,哪樣不是自己?樣樣是自己。

  但是,今天這個虛空世界是我們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我們忘掉了,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這個很可憐,這叫迷惑顛倒。佛菩薩叫大智大覺,他覺的什麼?他就是覺到盡虛空遍法界是他自己。所以對於一切眾生的慈悲是平等的慈悲,絕對不是說我們天天拜佛、禮佛的人,佛對我們特別慈悲;那些不信佛的人,甚至於毀謗佛的人,要滅掉佛的人,佛就對他不慈悲,那你完全想錯了。佛的慈悲心是平等的,因為他知道所有境界是自心變現的。就好像我們作夢,我們作夢的時候,也有夢到好人,我們很親愛的人,是自己心裡變現的;也有夢到些冤家債主天天找麻煩的,惹我生氣的,還是自心變現的。除了自心之外,並沒有真的東西從外面跑到我們夢境裡來,沒有。

  所以善人、惡人、好事、壞事全是自心變現的,因此他對待這個境界,心就平等了。以平等心、以清淨心、以覺心來對待一切人、一切事,所以叫做無緣大慈。緣是條件,沒有條件,佛這個慈悲對於任何人沒有條件,無條件的。同體大悲,因為他知道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性,真如本性,體是相同的,所以他沒有任何條件。上面引用的是論文,底下給我們解釋。

  【此論直顯事理無礙之一真法界。】

  『此論』就是講《往生論》,《往生論》是天親菩薩作的。天親菩薩根據淨土三經的理論、方法、境界修行,他自己根據這個方法修行,求生淨土,他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個小冊子,實在講就是天親菩薩修淨土的心得報告,他用什麼方法修,他怎麼樣修成功,他的心得報告,所以列在淨土經論的一種。他裡面所講的,全是像《華嚴經》上所講的理事無礙的法界。

  【即事而真,當相即道。】

  為什麼即事都是真?事是事相,真是真性,所有一切事相全是真如本性。這是什麼原因?因為他心清淨,他用的是真心,真心看一切境界都是實相,所以說『當相即道』。道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哪裡?無有一法不是真如本性,古人所謂是「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在哪裡?任何一個金器都是的。這是完全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

  【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這句話講得可以說是最圓滿、最究竟、最透徹,也就是說明西方世界是真實的世界。所以這個世界不生不滅,這個世界,佛無量壽,每個往生的人跟佛的壽命一樣,個個都是無量壽;不但個個都是無量壽,西方極樂世界的樹木、花草也是無量壽。為什麼?因為它是從真實智慧,真實智慧就是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是從這個裡面生的,所以它本來就是無量壽,不生不滅。我們今天為什麼看到身有生老病死,花草樹木有生住異滅,乃至於我們這個地球有成住壞空。什麼緣故?是因為我們用的妄心,用的妄想心,妄想心是生滅心,用生滅心看外面的境界,沒有一個境界不是生滅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統統是生滅相。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統統用清淨心,清淨心是不生不滅的真心,所以一切境觀全是不生不滅,道理在此地。這真是一句話把西方極樂世界那種清淨莊嚴,就給我們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一即是實相,故雲本經以實相為體也。】

  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就是實相,所以用《往生論》上面所講的原理原則來看本經的性質,是再清楚也不過了,本經是以實相為理體。下面舉蕅益大師的《要解》上說,蕅益大師是非常了不起的人。

  【要解雲,實相無二,亦無不二。】

  『無二』就是一,『無不二』就是二。這兩句話好像是矛盾,其實並不矛盾。說「無二」是從體上講的,都是一個真心本性,同一個體性,不二;說「亦無不二」是從相上講的,這一切現象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無不二。就好比我們作夢,我們每天晚上都作夢,作夢都不一樣。夢境是無二,無二都是一個心變的,都是自己心變的,能變的是一個;亦無不二,所變的夢境天天不相同,這就是無不二。所以,第一句從體性上說,第二句是從現相上講的。

  【是故舉體作依作正。】

  體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現出依報、正報,依報是世界,就是物質環境;正報是身體。依報、正報統統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

  【作法作報。】

  『舉體』兩個字一直貫下去的,每一句都是舉體,「舉體作依作正」,「舉體作法作報」。『法』是法身,『報』是報身,佛有三身;佛有三身,我們也有三身,我們雖有三身,自己迷惑顛倒,不知道自己有三身,其實我們有三身。絕對不是我們在凡夫位沒有三身,沒有這個道理,縱然墮到阿鼻地獄還是有三身;雖有三身,你自己不能證得,你自己迷失了,確實是有三身,法身、報身。

  【作自作他。】

  『自』是自己這個身體,『他』是自身之外,別人,別人還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諸位真正要入這個境界,你會對於一切眾生自然會有親切感。為什麼?自他不二,自他是一體,會生起一種同體的大悲心,就跟諸佛如來的慈悲沒有兩樣。我們今天這種慈悲心生不出來,這個我喜歡他,那個我討厭他,這是妄心,分別執著心生出來的。分別執著是妄心,分別執著一拿掉,心是平等的,是清淨的,所以會對於一切人、一切物用一種清淨平等的慈悲。到那個境界那就恭喜你,你已經成佛了,佛才是這樣子,成佛了,成佛就是你真正覺悟,徹底覺悟了。所以現在還有歡喜,還有討厭,這是我們還是在迷,沒覺,自己要警惕。

  修行在哪裡修?就是在大眾當中修,大乘佛法講歷事煉心,你跟一切人一切物一切境界天天接觸,接觸就是修行。第一個修行就是修清淨心、平等心,我看這個人喜歡,看那個人討厭,馬上就覺得:我是凡夫,我的功夫不夠。把這個念頭一天一天比較淡,歡喜的人看得也平淡一點,討厭的人現在也不討厭了,我們功夫有進步。如果你修行,念佛念得再多,拜佛拜得再勤快,討厭的人更加討厭,喜歡的人更喜歡,這就糟糕了,這沒有辦法。古人講,你磕頭,頭磕破了也枉然,也沒有用處;念佛念得再多也是沒有用處。必須要把一切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看平淡,真正的慈悲心能夠生得起來,從內心發出慈悲,發出歡喜心,誠誠懇懇的幫助別人。

  願意接受的,我們就多幫助,不肯接受的,我對他不是偏心,我想幫助他,他不接受,這沒有辦法。所以,障礙在他那邊,不在我這邊,我這裡沒有障礙,他那邊有障礙。諸佛菩薩對於眾生清淨平等,決定沒有障礙,障礙在眾生這邊。有的人喜歡聽佛的話,好像我們看到了,佛對他特別有感應,特別慈悲;另外那個人業障深重,佛菩薩好像捨棄他,不照顧他,不是的。所謂業障深的,他不相信,佛想幫他幫不上,他不接受,是這麼個道理。佛心是平等的,佛心是清淨的,佛心是大慈悲的,自他不二。

  【乃至能說所說。】

  能說是能說這部經的人,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是阿彌陀佛。能說所說也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也是不二。

  【能度所度。】

  這個上面都有舉體,「舉體作能度所度」。能度的是佛,佛今天度我們;所度的是眾生。

  【能信所信。】

  能信是我們的信心,我們心裡相信;所信的是這部經典,這個法門。這也是「舉體作能信所信」。

  【能願所願。】

  舉體作能願所願。能願,我們這個心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能願;所願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現在心心向往,我們想到那裡去。

  【能持所持。】

  還是舉體,「舉體作能持所持」。能持的是什麼?我們的身、口、意三業。善導大師教給我們,身專禮阿彌陀佛,禮是禮拜,我天天拜佛。所以諸位同修,拜佛很重要,希望你每天多拜幾拜。為什麼?拜佛是一種健康的運動,現在的人工作,坐的時候多,運動的時候少。不要去學打什麼太極拳,學那些運動,用不著,我們學佛的人,運動就是拜佛,拜佛是最好的運動。運動裡面,你看不妨礙修行,修行裡面運動都做到了,所以拜佛是很好的運動,你每天拜得愈多愈好,這是養身之道。我們身禮佛,拜佛有規矩的,那個動作每個動作都能夠做得很好,你全身都運動到了。拜佛的時候心地清淨,一個妄念沒有,心裡面想佛,所以拜佛的時候是修心、修身,最好的修持。身專禮阿彌陀佛,專門拜阿彌陀佛,口裡面專念阿彌陀佛,心裡頭專想阿彌陀佛,這叫能持。所持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樣修行就不錯了。

  還有些同修心裡不放心,因為從前拜了很多其他的佛菩薩,還有拜了很多的神明,現在我要專拜阿彌陀佛,從前拜的那些佛菩薩會不會怪罪我?提心吊膽。我老實告訴你,你如果改拜阿彌陀佛,其他的佛菩薩、其他的那些神明個個都歡喜,都贊歎你,都歡喜,都特別的要保佑你。為什麼?你找到了一條正路,你這一生要成佛了,你想想看,你這一生要成佛,那些鬼神還不巴結你!他還敢找你麻煩?他不敢找你麻煩,趕緊的巴結都來不及,不會找麻煩;其他的諸佛菩薩歡喜、高興都來不及。為什麼?諸佛菩薩只有一個心願,希望你快點成佛,現在你的路走對了,你這一生馬上就成佛了,所以諸佛護念,菩薩們看到歡喜。

  再告訴你,如果你是個念佛的人,拜阿彌陀佛的人,現在不拜阿彌陀佛,去拜其他的佛菩薩,拜其他的神明,那些諸佛菩薩看到你都搖頭,可惜,可惜!鬼神看到你也可以欺負你了,為什麼?你這一生成不了佛,他不巴結你,他就可以欺負你。所以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的殊勝,真正不可思議。

  【能生所生。】

  這個也是「舉體作能生所生」。能生,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三個條件,我們叫三資糧,「信、願、行」,憑這個能生;所生的,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九品,這是我們所生的,統統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下面說:

  【能贊所贊。】

  這一句要緊,也是「舉體作能贊所贊」。贊是贊歎,能贊的是十方諸佛,十方世界每個世界都有一尊佛,沒有一尊佛不贊歎阿彌陀佛。什麼叫贊歎?贊歎就是講解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贊歎,就是講出淨土三經,把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介紹給我們,勸我們往生到那邊去。有很多人聽到往生這個名詞,好像都要死了,他心裡面聽了不太舒服。我們名詞換一換,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移民這兩個字很時髦,大家都歡喜。我們趕緊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世界好,太好了。

  由此可知,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的,沒有一尊佛不講阿《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的。由此可知,淨土五經是一切諸佛共同宣揚的經典。佛說法,其他的經典不一定會講,但是淨土三經、五經是一切諸佛必定說的,這就是諸佛贊歎,諸佛勸一切眾生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是一切諸佛的願望。所以一切諸佛護念,一切菩薩加持,一切龍天善神擁護,你們想想這個法門多麼的殊勝。所以,「能贊」是諸佛,「所贊」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

  【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上面講的這些,這些也不過略舉大端給我們說明,沒有一樁不是實相,西方極樂世界全體是真如實相。

  【本經雲,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住真實惠,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本經是《無量壽經》,這三句都是《無量壽經》上的經文,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所宣說的,這講了三種真實。這三種真實,『真實之際』就是真如本性的別名,就是真如本性,也就是實相的別名。所以本經教給我們什麼?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開是開示,佛為我們開示;我們聽了開示,我們就能夠變化氣質,就能夠變化凡夫成了聖人,凡夫一變就變成聖人,這是化。顯是明顯,示是展示,展示什麼?真如本性,這個經是給我們講這些的。『欲拯群萌』,群萌是一切眾生,拯是拯濟,幫助他們。『惠以真實之利』,惠是給予我們,本師給我們是真實的利益,教給我們住在真實智慧,講了三種真實。這個三種真實,給諸位同修說就是三寶。

  明天這個地方舉行一次皈依,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一段就是從本經裡面給我們說出什麼叫做三寶。「真實之際」就是佛寶,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彌陀是佛寶。『住真實慧』,西方三聖,阿彌陀佛的旁邊,右面是大勢至菩薩,左面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就是真實之慧,是大勢至菩薩代表的。『真實之利』,利是利益,觀世音菩薩代表的。觀世音菩薩代表真實的利益,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這是利益,真實之利。所以這三句就是西方三聖,這是我們的皈依處。

  阿彌陀佛,佛寶;觀音、勢至,僧寶;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之利,法寶,三個真實,法寶,展開來講就是十方諸佛的法藏。十方一切諸佛所宣說的無量無邊的經論,普度眾生,實在講就是這個事情,「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之利」,這把所有一切經論、法藏統統包括了,收起來就這三句話。如果要是略說,就是本經,因為本經這三樣東西圓圓滿滿樣樣具足,一條不缺。由此可知,這部經一放大就是無量無邊的經藏,把無量無邊經藏一合攏來,就是這部經。諸位同修念這部經,就是念一切諸佛的法藏,念這部經就是受持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論。

  這個法寶不容易得到,我們今天得到,你想想看,你有多大的福報你才能得到,沒有福報得不到的。《阿彌陀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如果你是少善根福德因緣,這部經典你決定得不到。你能夠得到這部經典,證明你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你今天得到了。這個三寶,佛、法、僧三寶,前面說「是故舉體」,這也是舉體作彌陀、觀音、勢至,舉體是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之利;換句話說,這個三寶就是我們自己自性三寶,就是自性全體的德用。諸位如果明白這個道理,才叫做真正的三皈依。

  皈依佛,就是皈依真實之際;皈依法,就是本經講的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惠以真實之利,住真實慧,詳細講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法寶,皈依法是皈依《無量壽經》;皈依僧,僧是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本經上所說的文殊、普賢、彌勒菩薩,這是僧寶。三寶統統皈於自性,自性三寶,自性彌陀;自性文殊、自性普賢、自性觀音、自性勢至、自性彌勒,這自性的僧寶;《無量壽經》是自性《無量壽經》,自性法寶,這叫做三皈依。所以,佛傳給我們的三皈依,實在講我們到今天才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真正的皈依處我們找到了。皈依三寶不是皈依心外之法,是皈依自性三寶,這一點非常的重要。

  一切諸佛如來為九法界眾生所宣講的,就是這個三種真實。如果把它歸納起來講,從最方便、最究竟之處來說,唯獨本經大小二本;大本就是我們現在念的《無量壽經》,小本是《佛說阿彌陀經》,這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希望同修們要珍惜。我們這一生遇到是非常的希有難得,千萬不要把它看輕了。想想現前這個世界,世界上四十多億的人口,有幾個人遇到這個法門?幾個人遇到這個法門而能夠認清這個法門,能夠理解這個法門?如果我們這樣想一想,我們自己會非常珍惜這個法門,真正不容易遇到。遇到了自己能夠珍惜、能夠把握,你這一生決定成佛,也就是決定往生,一往生,一生當中決定成佛。所以這個法門叫當生成就的佛法,這個成就是成佛,不要等第二生,當生成就。

  我再跟諸位說清楚一點,說明白一點,這個法門是不死的法門。如果我們不想死,就學這個法門,學這個法門就不死。為什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最近這邊有幾位同修往生,你們去問問,他是死了去的,還是活著去的?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是去了以後這個身體不要了,丟掉了,我們講死了,是走了以後才死的,不是死了以後才去的,這個要搞清楚。你才曉得這個法門叫不死法門,不是死了以後去的,是活著去的,去了以後這個身體不要了,才死的。所以這個法門是真正道地的不死法門,其他的法門不行,比不上。學其他的法門,死了以後才想去,那個靠不住,那是不可靠的,我們很難相信;決定是活著去的。

  前面二句講過了,末後一句,『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什麼叫真實的智慧?真實是不假,智慧就不是愚癡。我告訴諸位,你對於這部經真相信,真正相信、真正明了,這就是真實慧。這個見解、這樣的智慧,我跟諸位同修說老實話,你跟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無二無別。為什麼?文殊菩薩對這個經典相信,一點不懷疑,我對這個經典也不懷疑,也完全相信,我跟文殊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文殊菩薩依照這個法門修行,他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去,我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也到西方世界作佛去,咱們沒有差別。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跟文殊、普賢稱兄道弟。修別的法門不行,文殊菩薩高高在上,我們攀不到;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天天把手同行,平起平坐,你看這個法門多殊勝。

  真實智慧就是指這個,我們對於《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能夠深信不疑,這就是智慧,真實智慧。依照這兩部經修行,其他一切法門暫時統統放下,我不學了,我也不要看。法門無量誓願學,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再學。實在我告訴諸位,「法門無量不要學」,不是誓願學,是不要學,不要學自然就通了。一經通一切經通,就怕你這一門不通,你這一門通了,無量無邊的法門自然就通,不學就通了。你想學,沒有一樣你能學得通的,你不學,就全就通了,這很妙!這是有理論依據的,前面說了,「般若無知,無所不知」,只要我學到無知,我一切就知道了,無所不知。世間法無所不知,出世間佛法還是無所不知,先要學一樣,一樣是學無知,真實智慧。所以他勇猛精進,一個法門精進。

  也曾經有人問我:法師,你現在專念阿彌陀佛,專修這個法門,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無量法門你還要不要學?我告訴他,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我還學這個法門,我決定不改變,還是這個法門,我要用這個法門修到底。我會不會走錯路?我決定不會走錯路,我也有理論根據。根據什麼?《大佛頂首楞嚴經》,說老實話,《大佛頂首楞嚴經》也是我看家的本事。因為我從前學經典我就是學這部經,而且這部經我至少講過七、八遍,所以《楞嚴經》我很熟,是我主修的一門功課。現在我也放棄了,我也不講了。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所說的,你看大勢至菩薩一開頭講,「我與五十二同倫」,這句話很重要,這句話就是此經所講的「一向專志莊嚴妙土,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同倫是什麼?同類,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同修、同參道友,同修一個法門的。同修一個法門有多少人?五十二個。這五十二個是講什麼?菩薩五十二個位次: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五十個了,等覺、妙覺,妙覺就成佛了。從這句話裡頭我們就明了了,原來他們修什麼法門?一句阿彌陀佛,從初信位一直到成佛沒有改變,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圓圓滿滿成就了。我知道這樁事情,我也學大勢至菩薩,不要換題目,這是印光大師教給我們的。印光大師,我們現在知道他是大勢至菩薩化身來的,所以他教給我們「老實念佛,莫換題目」。不要改題目,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從初發心到成無上正等正覺,就用這一個法門。所以我很喜歡,我就采取這個法門。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也不改題目,我還是這個法門走到底。

  其他一切法門,說老實話,不要到西方極樂世界,現在也行,哪一部經論你拿來叫我上台講,我都會講;都會講,現在不講。不講有道理,為什麼?我要決定往生,我怕講別的經打閒岔,搞得我將來不能夠往生,這個虧就吃大了,這個不行,所以現在不講了。現在六十歲以後,要多替自己打算。在六十歲以前,我是什麼經都講,只要人家來請我講,我沒有不答應的,什麼經、什麼論統統都講;六十歲以後,自己往生要緊,決定不能耽誤自己往生。不要到以後,我教的那些人都往生了,我自己還不能去,那冤枉!這也是特別提醒諸位同修,特別提醒大家這個法門的重要。我們再看底下這幾句話:

  【此即本經之所開示者。】

  『所開示』就是本經所講的,你要問《無量壽經》裡面講些什麼?諸位一句話就可以解答,《無量壽經》所講的是「真實之際」,講的是「住真實慧」,講的是「惠予眾生真實之利」,這三句話圓圓滿滿就答覆了。《無量壽經》裡頭不迷信,這三樣東西你說好不好?你要說好,你就要好好的來讀《無量壽經》,好好的來學《無量壽經》。它的內容,簡單這三句話就統統說盡了;換句話說,整部《無量壽經》就是這三句話詳細的說明,這三句話可以說是《無量壽經》內容的題目。

  【彌陀世尊,宣此妙法,欲惠予眾生以真實之利也。】

  阿彌陀佛、本師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宣說這個妙法,所以《無量壽經》裡面是兩個人說法。這裡面第六章,就是我們常講的四十八願,這是阿彌陀佛親口說的,釋迦牟尼佛轉告我們的,釋迦牟尼佛轉告等於阿彌陀佛親口說的。在經文當中,還有好幾段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所以這部經是二土世尊共同為我們宣說妙法。能令濁惡凡夫,濁是迷惑顛倒,惡是造作很重的罪業,你看迷惑顛倒、造作很重的罪業這樣的眾生,都能夠在一生當中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的人都得度了,我們想想看,我們雖然很濁,還沒有濁到那個程度;我們雖然造惡,也沒有惡到那個程度,那些人都能夠往生,那我們沒有問題,一定去得了,這是信心十足了。

  所以要不見到這個境界,我們的信心很難生起來,總是覺得自己業障太重。念佛是好,恐怕往生自己懷疑,自己不敢當;佛歡迎我們去,我們自己不敢當,這沒有法子。所以這個法門,希望同修們拍拍胸膛直下承當,「誰有資格?我有資格」,要這樣相信,這樣諸佛才歡喜。不要退縮,「我業障深重,佛,我不敢去」,那就錯了,那就大錯。一定要自己直下承當,才不辜負佛菩薩為我們說出微妙法門。這是最真實的利益,能夠叫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消業障,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我們一生當中就辦到,不要等第二生。這個法才叫妙法,這個利益才叫做真實利益。

  【此三真實,即一即三。】

  這三種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是一而三,三而一。

  【方便究竟,不可思議。】

  無比的方便,究竟圓滿,實在不可思議。

  【依正法門,舉體皆是真實之際。】

  這是講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本經是以實相為體,如來為我們開示,統統是依據實相理體給我們講解的,給我們介紹的。再看下面第三段,「一經宗趣」。前面說過了,前面是講本經的理體,也就是本經理論的依據。明了理論的依據,我們對這部經才能產生信心,才真正信得過。尤其在此地,我們最近親眼看到幾位同修念佛不久就往生,往生的時候有很多同修見到佛光,聽到天樂來迎接,完全跟經上講的瑞相相應。所以不見到這個事實,不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的心總是猶豫不決,總是有懷疑,信心很難建立。有了這個理論,又見到這個瑞相,應當要相信了。

  我在講席當中,常常勸勉諸位同修發心出來講經。講什麼經?講《無量壽經》,講《阿彌陀經》,講淨土五經一論。如果你要發心講經,十方諸佛立刻保佑你,為什麼?你太希有,太難得了!你就是十方諸佛的寶貝徒弟,十方諸佛放不過你,把你看作寶貝,他決定特別加持你。可是這個心能不能發得起來?講經太難了,我不行!你很謙虛、很客氣,打退堂鼓,不敢承當。這是一般人統統有的觀念,這個觀念說老實話也不能怪你。

  我告訴諸位同修,我學佛的時候,演培法師在台北做善導寺的住持。那個時候他常常講經,他講經的時候,我那時候還沒有出家,我常常去聽經,我坐在第一個坐位。我們有幾個年輕人,前面坐位沒有人坐,我們都去坐。我們是比較頑皮的學生,所以都坐第一個坐位,跟法師很親近。所以演培法師對我印相很深,因為我們是坐第一排的。從來沒有發心過,發心去講經,這個念頭沒有。我到台中親近李老師,也不過是發心跟他學佛而已,沒有敢發心講經,為什麼?這個太難了,這怎麼可以!

  他那個時候辦了一個經學班,就是專門教講經的。他把我帶去,他說你來看看。好了!我就跟他老人家去看。他那個班教講經是不准人看的,為什麼?老師教講經是有打有罵的,年齡都那麼大,打罵多難為情,所以不能讓別人看。他上課外面都派人守著,要有人來叫他遠遠的離開,不能聽、不能看。為什麼?有打有罵,很難為情。他叫我去看,我到那裡去一看,看到裡面學講經的學生,我看到林看治老居士,那個時候她六十歲,再一問她,小學畢業;再聽聽他們上台講的那個,這一看一個鐘點,我的信心就生起來。我就跟李老師講,我可以學,沒有問題。像他們這樣的程度,那我學起來比他們會好一點,絕對不會比他們差。我在那裡看一個鐘點,講經的信念馬上就生起來,這個心生了之後,可以說永遠不退。

  李老師有這個能力,六十歲,小學畢業,教多久你會講經?一個月,教一個月他就可以上台去講經,不簡單!所以他老人家那個班只開了兩年,也只單在台中就辦一次,沒有辦第二次。就是這一次,兩年,正好我參加他那個班。兩年當中,培養了二十多個講經說法的法師,不過這些法師都沒有出家的;在家可以稱法師,只要是講經說法的,在家居士可以稱法師,兩年培養二十多個人。台中蓮社在外面有十七個布教所,就是十七個小講堂。北面到新竹,南面到鹿港,中部這一帶有十七個布教所,都是這批學生負責講經說法,每個星期講一次,大家輪流去講。不難!

  我在台中是很有心得,你們要發心講經,我要來訓練,一個月的時間,保險你可以到這個地方坐在這裡講,講給大家聽,不會講錯的。所以,我鼓勵我們李團長發心辦個佛學院。上次廣余法師來看我,我也把這個方法教給他,用這個方法來教,學生決定成就。我們辦學培養人才,心血不會白費,錢財也不會浪費,的確是續佛慧命,弘法利生,培養人才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只要你們肯發心,我一定盡心盡力來幫助大家。

  信心往往是我們親自見到了,我們很相信。所以,非常希望同修當中有老人,有六十歲以上的人,小學沒有畢業的人來,我把你教成一個你會上台講經,好多年輕人都發心。他都可以上台,我怎麼不可以?這個叫菩薩化身,你到這裡一講經,把年輕人全都帶起來。我當年要不是看到林看治,我的心就發不起來,一看到她上台講經,我的心就發起來了。這是一個人帶動了很多人,鼓勵很多人都能夠發心。宗是修行的方法。

  【宗謂宗旨,又修行之要徑也。】

  宗是講宗旨,就是修行重要的門路。

  【趣者,趣向,歸趣也。】

  你修行總有一個目的,目標就是趣,就是趣向。

  【體是理。】

  前面一大段所講的是一經體性,那是給你講理論依據,是建立信心的。

  【宗是行。】

  宗是講修行的方法。

  【是故依經宗旨。】

  依照這部經典所講的修行方法。

  【明其所為。】

  為是他所作的,這個經上教給我們應該怎樣修,為就是修為,就是應該怎麼做法。一定要把經典裡面的理論、方法、教訓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這個經學了馬上就有用。學了之後,你的思想、見解就改變了,你的生活、行為也改變了,變得非常快樂,變得非常的幸福。離苦得樂馬上就兌現,改變的速度非常之快。

  【識其所求。】

  識是認識,曉得我們求的是什麼。

  【究其所至,名之為趣。】

  至是到達,明白依照這個方法修行,我們將來證得什麼樣的果位?到達什麼樣的境界?這些叫做趣,這是歸趣。這是先把宗趣的名詞、定義簡單介紹出來。底下就要說了:

  【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

  這講修行方法。

  【以圓生四土,迳登不退為趣。】

  這是歸趣,圓是圓滿,沒有一絲毫的欠缺。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一生一切生,它才圓!生到凡聖同居土,沒有生到實報莊嚴土,這個不圓;一生一切生,這個叫圓,這是真正不可思議。向下我們要給諸位詳細說明這樁事實。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