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中國文化是最講因果的
很多人以為因果報應是佛家的話,其實中國文化從我們老祖宗開始,第一就是講因果報應。早晨吃飯我們還談到,每一個朝代怎麼開始便怎麼結束!清朝孤兒寡婦帶四萬人入關,統治了四萬萬人的中國,最後結束的時候,也是孤兒寡婦挾一個小包袱回去了。 朱元璋是當和尚的,結果當了皇帝,最後明朝結束了,連個公主也出家當尼姑。當他去世以後,孫子也被逼著去當了和尚,可見他是欠了和尚的,子孫還要當和尚尼姑去還。 天地間的事,怎麼來就怎麼去。這是歷史上的一個定律。 這是歷史的因果,尤其是中國的歷史,幾乎都是因果,誰也無法改變。 但是中國文化講因果是三世的,這一代,上一代,後一代,是直線的。印度文化講因果是橫線的,是講個人的,前一生,這一生,下一生。所以印度的文化進來之後,就和中國的文化結合,構成了中國文化的十字架,成了中國因果報應的學說基礎。 孔子在這裡提出來噬嗑卦這一爻來解說,這是孔子的名言,是中國文化的中心,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記得。 孔子說: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這幾句話大家千萬要背得來。我們看《三國演義》,後來劉備在白帝城托孤給諸葛亮的故事,那不是小說,是事實,正史、小說都有記載。 劉備告訴自己的兒子阿斗劉禅說:“莫以善小而不為。”不要以為善小而不肯做,小的善事也要做。有的人以為這是小善,我何必干呢?沒有什麼意思。不知道小善也是善。 他又說:“莫以惡小而為之。”不要以為一件小事情,馬馬虎虎可以原諒。你要知道,積小惡就成大惡,到那個時候可怕了。 劉備快死了,為什麼對兒子講這兩句話呢?要知道劉備書也讀得不錯啊!他也是盧植的學生。與他同時的荊州劉表,還是《易經》大家,有著作傳世。 三國時代的這些人,都讀過書,都很了不起。曹操的詩文更好。不要認為他們都是只會打仗的老粗啊! 劉備告訴他兒子這句話的精神,就是從《系傳》這裡來的。 我們中國人罵人時,說這個人很壞,快要完了,就說他“惡貫滿盈”。貫就是跟銅錢一樣地串起來,滿盈就是像電腦資料庫裝滿了,裝不下了。到了這時候就開始報應了。所以我們中國老百姓的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不過,中國也有人懷疑這善惡報應的問題,司馬遷就說過,中國人講報應是真的嗎?他在《史記·伯夷列傳》裡就講到,我看社會上成功的都是壞蛋,好人都沒有好報,天道說福善禍YIN,是真的嗎? 司馬遷講這話,當然是很憤慨的。其實這個中間也有個道理。中國又有句話說:“天將厚其福而報之。” 譬如一個壞人,他壞事做得很多,不但沒有遭到報應,反而更春風得意。因為他更得意,他便更造孽,更作惡,做壞事的本錢更雄厚,力量也更大,使他快一點把壞事做滿,做絕,好接受報應。 也就是西洋人說的“上帝要他滅亡,必先使他瘋狂”,道理是一樣的。 有時候你感覺用心機很得意,那就太可怕了,上帝必厚其福而報之。你的福氣好,上帝還要再加一點給你,因為加一點以後,你就快一點把福報消耗完了,好快一點接受報應。 孔子作《春秋》,《春秋》的大義在什麼地方?就是說明一部歷史的因果。春秋兩百七十年,殺了幾十個國君,亡國幾十個。孔子在坤卦《文言》中也講過“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部下殺長官,兒子殺父親,這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等於我們看到社會上的問題,很感歎,這個社會這麼糜爛,這麼奢侈,也是“非一朝一夕之故”所形成的。 所以佛家常常教人要惜福,珍惜自己的福氣,不要享受得太過分了。這也就是孔子說的:“善不積不足以成名”。 成名就是成功,一個人想成功要做好事,但不是說做了一件好事你就可以成功了。你今天跟人家打架報紙登出來,你成名了,這個名靠不住啊! 善要慢慢地累積起來,才有真正的幸福。做壞事也一樣,壞要累積起來,不累積還不至於滅身,上天還不會馬上報應你。所以說,“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這個原理一般人不清楚,有些人以小善沒有多大意義而不為。路上見到一塊石頭,應該馬上撿起來放在路邊,以免後來的人碰到了跌倒,這是我們小時候的教育。 如果把石頭撿起來,避免人家跌交,就是勿以小善而不為,積小善可以為大善。所以不要“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小毛病就要改,不能不改,不改累積起來就成大惡大患,就要吃大虧。 自己不要以為有點小毛病沒有關系,累積起來就是大毛病。“故惡積而不可掩”,掩飾不了,到了罪大惡極的時候,永遠也無法解決了。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