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歲高僧虛雲老和尚,圓寂前所留遺言​,60年仍無人能解


 2019/9/10    熱度:6948    下載DOC文檔    

  自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洛陽修建中原第一座古剎白馬寺開始,世間不知有多少人撣去凡塵,遁入菩提下以一生尋悟。1900年的歲月如流水逝去復來,菩提下的佛門高僧亦無可計數,而一衲一杖行走百年,一笠一缽苦修一世者,當屬為人熟知的虛雲老和尚。《虛雲和尚年譜》記載,清代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福建泉州有一蕭氏玉堂公,其人中旬得子(即是虛雲和尚),視為掌上明珠。虛雲自幼笃食素食,年及13歲忽聞老僧誦經聲,竟覺大夢初醒恍如隔世,心中遂起出塵之念。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17歲的虛雲入福建鼓山湧泉寺,落發為僧。

  初到湧泉寺,虛雲跟所有的小僧一樣,一邊誦經卷習寺規,一邊做些體力雜活。虛雲曾當過擔水的水頭、打理菜園子的菜頭,整整忙碌了4年之後,虛雲才遁入寺後的山林潛心苦修。數年之後虛雲離開湧泉寺,手持缽盂化緣前往天台山,於龍泉庵見到了年逾八旬的融鏡老和尚。在融鏡老和尚的點撥下,身入佛門而心卻始終未有皈依的虛雲,終於有所開竅,此後數年他跟隨融鏡參禅,研讀《法華經》,有成。彼時虛雲已36歲,他已然明了一僧不可拘泥一寺,於是辭別恩師融鏡,下山雲游。而漫長艱苦的參悟之路於他來說,不過才剛剛開始。

  虛雲下山後,一個人風塵僕僕從南到北由東至西,遍拜古剎禮問高僧,在杭州天朗和尚、江蘇大水和尚、揚州郎輝和尚等一眾高僧處,論佛法而悟真經,逐漸開朗。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7月暑熱時節,虛雲和尚由普陀山上香,許願行三步一跪拜,苦行至山西五台山顯通寺。這一程,並非由普陀山直往顯通寺,而是沿途寺剎皆要經到,故而暑往冬來而風雨兼程,虛雲整整行走了23個月。到達黃河時,已是數九寒天的臘月,虛雲僅穿幾層薄舊的衲衣僧袍,於黃河口的茅棚中暫避風雪,他腹中無食身前無火,幾度凍僵之時仍端坐誦經,手中念珠一刻不停,這種堅持令人欽服。

  光緒十年6月,虛雲和尚到達五台山,隨後他遁入終南山修行。兩年後,虛雲出終南山,翻山越嶺由子午谷行走蜀地,奔赴峨眉山上香。截止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步入佛門已37個年頭的虛雲和尚,苦修足跡以踏遍千山萬水,他又要奔往揚州高旻寺。佛門六根清淨,但修行之路的艱險卻從來隨行。前往高旻寺途中,虛雲和尚不慎跌落江水,昏迷一天一夜後醒來,水米不能進,仍堅持前往寺中,傷痛未愈的情況下,虛雲仍端坐禅堂修習。一天寂靜的深夜,虛雲起身燃香,蓦然之間他眼前竟見白晝之光,隔牆而睹寺中僧眾,而望山下遠行來往的舟船,一切正如30幾年前的誦經聲,大夢覺醒。

  再過幾個時日,虛雲手捧熱茶而碎杯,口中誦念“杯子撲落地,響聲明歷歷,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他的修行之路終在歷經萬難之後,開悟了。光緒二十六年,虛雲老和尚再度下山遠游,幾度輾轉又到終南山結廬,彼時終南山中有很多高僧道人苦修。時年冬季大雪如期而至,鐘南山中已是“萬坡積雪,嚴寒徹骨”,而虛雲老和尚依舊幾件僧袍,在簡陋的草棚中打坐,一入定通常半月有余。“入定”即是佛家所說的“入於禅定”,有修為的高僧才能在打坐中,專注入禅定,而身外諸事不能紛擾,千年間古籍有諸多高僧入定的記載,甚是奇哉。

  時光流轉至57年,已經117歲高齡的虛雲老和尚在江西雲居山真如禅寺落腳,老和尚率眾修繕廟殿,與山林中開墾水旱田壟上百畝,種植蔬菜糧食以供寺內僧眾所用,安排好一應事宜後,已是59年初。虛雲老和尚仍居於山巅茅棚之中修行,他這一生盡付諸於苦修。彼時老和尚已身感倦怠,自知時日無多,於是安排寺內身後事。

  入十月,虛雲老和尚燃香端坐於臥榻,閉目半晌後,忽然睜開雙眼,口言一個“戒”字,言罷氣絕,圓寂,終年120歲。虛雲老和尚苦修一生,最終留下一個“戒”,這個戒字有何深意,有何說法,將近60年來無數學者及佛門高僧參悟,均有不同見解,到底何為“戒”,佛門常說“眾生相”,眾生之解讀也應當各有不同吧。

  南無阿彌陀佛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介绍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