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怎麼能以一個凡夫的知見,去推測佛的境界呢?
白話譯文: 有人問:“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十方世界,有無量無邊那麼多。每一個世界中,念佛的眾生也是無量無邊。阿彌陀佛怎麼能以一個身體,同時接引十方無量無邊世界一切念佛的眾生呢?”答:“你怎麼能以一個凡夫的知見,去推測佛的境界呢!姑且用月亮來做比喻,使你的疑惑消除。一輪明月高高地照耀在夜空中,千萬個江河湖泊都會有月亮的影子。月亮卻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天上只有一個月亮,而大海大江,小河小溪中都有月亮的影子。即使是小到一勺,一滴的水,也沒有不是現出全部月影的。而且,江湖中的月亮,一個人看見了,就有一個月亮在這個人面前;千萬人看到了,就有千萬個月亮在他們面前。如果百千萬億個人,各自向東西南北走,而月亮也在這些人所行走的地方,常在他們面前。相差的距離,也沒有遠近的差別。如果這百千萬億個人,安住不動,月亮也安住不動,常在這些人的面前。只是,水清澈而平靜,月亮就會出現;水渾濁而動蕩,月亮就不見了。月亮本身固然沒有取捨,不見的原因,是因為水渾濁而奔騰,沒法顯現出月亮的影子。 眾生的心就象是水,阿彌陀佛就象是月亮。眾生信願具足,至誠地去感佛,佛就會有應。如同水清月現。如果心不清淨,不至誠,與貪嗔癡想應,與佛相違背,就如同水渾濁而且動蕩。月亮雖然依然照臨,水卻不能影現。月亮不過是世間的一個有形有相的東西,都有這樣的妙處。何況阿彌陀佛,煩惱迷惑斷盡,福報智慧具足,心包太虛,量周法界呢!所以華嚴經上說:“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恆處此菩提座。”所以可以知道,遍法界感,遍法界應。佛其實從來沒有起心動念,有來有去過,卻能讓緣分成熟的眾生,見到佛來到面前,接引往生西方。懷有這樣的疑問的人,當然不是一個兩個,所以解釋一下大意,令大家生起正信。——增廣·卷三·初機淨業指南序·P600 文鈔原文: 或曰,阿彌陀佛,安居極樂。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一世界中念佛眾生,亦復無量無邊。阿彌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時普遍接引十方無量無邊世界之一切念佛眾生乎。答,汝何得以凡夫知見,推測佛境。姑以喻明,使汝惑滅。一月麗天,萬川影現,月何容心哉。夫天只一月,而大海大江,大河小溪,悉現全月。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無不各現全月。且江河之月,一人看之,則有一月當乎其人。百千萬億人,於百千萬億處看之,則無不各有一月當乎其人。若百千萬億人,各向東西南北而行,則月亦於所行之處,常當其人。相去之處,了無遠近。若百千萬億人,安住不動,則月亦安住不動,常當其人也。唯水清而靜則現,水濁而動則隱。月固無取捨,其不現者,由水昏濁奔騰,無由受其影現耳。 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眾生信願具足,至誠感佛,則佛應之,如水清月現也。若心不清淨,不至誠,與貪瞋癡相應,與佛相背,如水濁而動,月雖不遺照臨,而不能昭彰影現也。月乃世間色法,尚有如此之妙。況阿彌陀佛,煩惑淨盡,福慧具足。心包太虛,量周法界者乎。故華嚴經雲,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恆處此菩提座。故知遍法界感,遍法界應。佛實未曾起心動念,有來去相。而能令緣熟眾生,見其來此接引以往西方也。懷此疑者,固非一二。因示大意,令生正信雲。(增廣·卷三·初機淨業指南序·P600)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