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善事後一定要如法回向,因為善業沒有成熟,就有可能遭破壞
做了善事之後一定要如法回向,因為善業在沒有成熟前,就有可能遭破壞,什麼情況會毀壞善業呢? 在大乘佛教裡,所有煩惱中最嚴重的就是嗔恨心。生起嚴重嗔心,立即就可以毀壞一百個大劫所積累的善業。 例如某人在念了一億觀音心咒後,故意再他人面前提起自己的成績,炫耀自己的修行,這樣也會毀壞自己的善業。 例如在某人行錢後,如果怨自己成為有實力的人,從而消滅自己的怨敵,這就是顛倒回向。凡是以貪嗔癡為根本的回向,這樣回向以後,雖然有可能成熟其所發的惡願,但再此果成熟以後,再也不會產生其它的善報。 如果我們不及時如法的回向,在以上這些情況下,即使再多,再殊勝的善根,都會被毀於一旦。在這些毀壞善業的因素當中,最容易出現的是嗔恨心,他能毀壞難以計數的善業,對凡夫而言,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行善之後,必須立刻回向。 如理回向以後,善業是否便不會被毀壞呢?如法的回向,特別是為菩提而回向之夠,在一般情況下善根是不會被毀壞的。這就像在計算機中保存文件一樣,通常人不會丟失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發願文、回向文有無加持力與其作者有極大關系。像我們這樣的凡夫能否寫回向文呢?如果自己發心清淨,此清淨心可能有一些能力。但是我們寫的回向本身卻沒有任何加持,即使念上一千遍,一萬遍,也沒有任何作用。所以,回向文的作者最好是登地菩薩,至少應該是證悟者,他們的語言才會有加持力,平時我們也應該念這種回向發願文。 回向文一般都以《普賢行願》,其中包含了很多殊勝的回向。如果時間不允許念全文,就可以念誦從“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三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這兩偈是《普賢行願品》的精華,這種回向不但簡單易行,同時又是相似的、清淨的無毒回向。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